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2-10

二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民间环保:

1、新京报:     20余NGO发倡议呼吁节水 

 

西南水电开发专题报道:

2、审视西南水电开发(下)

 

环境资讯:

3、长江商报:    水利部将北调长江水抗旱

4、新华网:     科学调查显示:长江源区多年冻土大面积消亡 

5、华商网:     我国55%耕地无灌溉条件 地方追逐GDP酿恶性循环

 

地方信息:

6、中国环境报:   南昌: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将追究领导责任

7、新华网:     云南今年推进五大项目治理滇池污染 

8、青海日报:    青海省环保局着力破解湟水河污染治理难题

 

人物访谈:

9、中国环境报:   推进科技减排 工业企业承担生产过程中减污

 

深度报道:

10、21世纪经济报道:  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三峡库区项目面临环保大考

11、中国环境报:    环境污染政府责任如山 全民监督普查山西污染源

 

环境时评:

12、新京报:      巴斯夫落户三峡,次生灾害如何防范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黄河长江奔袭旱魔 江河湖海的痛楚谁关注?

14、新京报:      世界为什么是干的 

15、中国新闻网:    只要环保过硬,何须讳言“PX”

 

 

 

1、20余NGO发倡议呼吁节水 

来源:新京报2009年02月08日   

    针对我国北方多省出现严重旱情,“绿家园志愿者”等20多个NGO组织前日发出倡议书,呼吁在大旱之时,民众更应节约用水。

    “环保民间组织平时一直都在呼吁节约用水,但很多民众对于水资源,并没有危机意识。”发起倡议的“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说,当前,我国北方遭遇严重旱情,政府在努力采取措施解决,而民众也应从自身做起,节约水资源。

    记者在这份倡议书中发现,这些NGO提出的具体倡议都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如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比如,洗手打肥皂的时候、刷牙的时候要关掉水龙头;洗衣服和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擦地板,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尽量缩短洗澡时间。

对此,汪永晨认为:“虽然这些倡议看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在目前大旱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些,还是很有意义的。城市里的人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正在遭遇旱情的农民们。”她表示,目前已经有20多家民间组织响应这一倡议。同时,除了提出倡议外,环保民间组织还将开展一些实际行动,促进节约、善待水资源。(记者马力)

下面是签名组织:

绿家园志愿者
北京地球村
陕西妈妈环保协会
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
厦门绿拾字环保服务社
环境友好公益协会
东亚环境信息共享网络
北京社区参与行动
绿色汉江
河北绿色知音
淮河卫士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
天津绿色之友

江苏绿色之友
震旦纪
香港地球之友
安徽绿满江淮
甘肃绿驼铃

自然之友

2、审视西南水电开发(下)

开发需要进一步认识的几个重大问题

根据国内外水电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横断山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就当前西南横断山水电开发态势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研究,特别要重视以下问题。

关于地震地质风险

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接、至今地壳运动仍然最剧烈最复杂的造山带,是杨子板块与冈底斯——印度板块之间巨型造山系的组成部份。其特点是,活动性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挤压、褶皱、隆起并伴随着引张、伸展、裂陷,形成冷谷相间的纵列地貌和山间断陷盆地(湖泊),为江河发育和水能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青藏高原第四纪期间的快速隆起,周边河谷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川的强烈下切,形成了高山峡谷和滩多流急的河谷地貌景观,周边断裂构造体系如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程海断裂、澜沧江、怒江断裂等频繁的新构造活动,使强烈地震沿着这些断裂带频繁发生,河谷两侧高陡斜坡地上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滑坡屡屡发生,临灾危岩地貌发育,高地应力区河谷强烈下切卸荷而产生的大型危岩体对工程建设和城乡安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在这些地质背景下灾变的可能性,对灾变和应变研究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渐变、均变与突变(灾变)相结合的非线性旋回演化是存在的,是全面认识地质规律的有力武器,灾变论旋回与地质旋回的研究已受到地质学界的重视。

多旋回造山作用是横断山地区地质活动的突出特征,导致了几大地质构造体系在这里交接、复合、穿插、重叠,形成了北西向的青藏歹字构造体系,南北向的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北东向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一些局部旋转弧形构造体系,它们一般都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则显右行走滑。在地貌上受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形成相应走向的山系山脉和河流。

发育在横断山脉的山间河流均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而这些地质构造大多是活动性的,为地震多发带。如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是地球上著名的三江并流,从青藏歹字型构造带转折区开始一直由北向南同行,到了横断山脉中段金沙江突然掉头东去,一路上曲折拐弯,最后流向太平洋,造就了中国东部的滋润与繁荣。再看沿北东方向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与金沙江具有相似特点,它们沿着北东和北东东方向发生了曲折的拐弯,在雅砻江锦屏大拐弯刻画出与金沙江石鼓大拐弯相似痕迹的反“N”字形流向,大渡河、岷江也显示了不规则“L”型拐折的流向,而汶川地震的震中就位于岷江河湾的拐点处,沿东北方向200余公里的北川县重灾区也恰好位于涪江上游河湾拐点,这些河流拐点都是活动性断裂所控制经过的地方。河流受构造断裂控制,基本上遵循了区域复杂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

横断山水电建设大多分布在这些危险的河段上。

1、岷江紫坪铺电站坝址和库区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岷江河湾转折端;岷江上游干支流加上沱江、涪江、嘉陵江上游干支流的上百座水电站建于断裂带上,在地震中受重创,60%的中小电站几乎不能恢复。紫坪铺水库蓄水运行不到2年,就发生了地震,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认真研究;不应该认为大坝没有决堤就证明地震危险区就可以建电站,更不应该因此树立了在地震断裂带上建高坝大库的信心。实际上紫坪铺水电站地震后地质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恶劣,上游新增数亿立方米的崩塌滑坡泥沙源可能导致水库寿命,电站水库功能也难以恢复到震前状态,很多安全隐患并没有解除,经济损失和恢复重建代价是巨大的,预期经济目标也难以实现。

地震使紫坪铺水电站设施受到破坏

紫坪铺水库大桥断裂

紫坪铺水库前端山体大面积坍塌

2、大渡河瀑布沟电站位于北西向的道孚——康定断裂(鲜水河断裂带)和北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南端的结合部,大渡河在石棉发生拐折向东并在该段形成长约50公里的宽谷地,瀑布沟电站利用这一河谷形态建设高坝大库,坝高186 米,库容 53.9 亿立方米,在其上下游均在进行梯级电站建设,在这样一个已经休眠了数十年的地质危险区,未来一连串的高坝大库一旦蓄水运行,对地震活动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3、雅砻江:在锦屏山反“N”型大拐弯已开工建设锦屏Ⅰ、Ⅱ级巨型电站,上游一级坝高 305 米,库容 77.6 亿立方米,下游二级为载湾取直大流量引水式电站,位于木里弧形断裂构造带和南北向的稻城——剑川断裂带复合地质构造区,并有微板块缝合带显示,地质构造背景非常复杂,地震地质研究工作没有重大突破,地震活动性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相邻区在几百年中已发生数次强震,在其上下游已正在实施梯级开发,将形成一系列高坝大库群。

4、金沙江:在中下游石鼓以下规划13级(进入长江后还有石棚拟建、小南海在建,三峡建成,葛洲坝建成等四级)。分别位于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安宁河断裂,绿叶江断裂带,这些地区均为地震多发区。在建中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以及虎跳峡一库八级均为超巨型高坝大库电站,在金沙江中下游上首尾相连。虎跳峡一库八级布局在金沙江反反“N”字型河湾,龙头电站水库布置在石鼓拐点一带(比选中),主要是利用该段金沙江板块缝合带的宽谷形成大库容,对下游梯级将补偿1100多万千瓦的出力。而这种布局和设计规模在地质上同样是危险的。

金沙江峡谷的山崩泥石流

澜沧江和怒江:处于板块缝合带和微缝合带,即澜沧江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为我国地震活动多发区。

澜沧江和怒江并列南行,分别进入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湾,是维系东南亚半岛的命脉,在中国境内分别规划有澜沧江13级,总库容515.26亿立方,怒江13 级,总装机2132万kw 。

怒江梯级开发情景图

在复杂地质构造背景下,规划建设如此大规模的水电群,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的理由是我国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低,以发达国家水能开发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但是实际上处于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河流在开发程上根本不具可比性。国外不少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河流大部分并不在地质活动断裂带上,其地质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也大大优于我国横断山区的河流。

地质学家们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断裂构造,不论是单一断裂还是复合断裂,对地应力场均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研究,在西南广泛发育的复合型断裂构造,断裂交汇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区,即使是单一断裂,在断裂端部和断层几何形态的不同和各段的力学性质的差异均能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在横断山地区强震发生的空间分布上与这一结论有很好的一致性。如表:

               横断山区域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的关系

 

断裂带

 

断裂长度

   /Km

 

断裂活动性质

历史平均滑动速度/(mm/年)

 

MS≥5

地震次数

 

MS≥7

地震次数

 

最大震级

MS

龙门山断裂带

500

右旋走滑兼逆断

1.4~1.8

26

1

8

松潘—平武构造区

 

5~10

右旋走滑、逆断

 

35

4

7.5

鲜水河断裂

300

左旋走滑兼逆断

16.0~17.4

>47

8

7.9

安宁河断裂

200

左旋走滑兼逆断

1.5~5.3

9

2

7.5

则木河断裂

150

左旋走滑兼正断

3.5~4.9

5

1

7.5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

>1100

右旋走滑

16.0~20.0

>57

3

7.3

澜沧江断裂带

>600

右旋走滑兼正断

 

3

 

6.0

南汀河断裂

>180

左旋走滑兼正断

3.0

12

1

7.2

 

四川西部地震断裂分布图

同时,地质学家们承认,各种因素对地应力的影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还需要很长的过程,目前的认识仅仅是初步的,由于还缺乏在野外进行大面积地质体变形、变位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不论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还是在地应力,活动断裂,地震地质研究方面都还有一些重大问题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例如岷江上游(包括龙门山)地区的构造等问题,主要断裂的活动性及新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问题都未进行系统研究。总之,断裂构造和地应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指导工程建设还需要艰苦努力。

动力地质过程和灾变地质作用是青藏高原近期隆升这一大陆岩石圈动力过程在地壳表层引起的系列动力地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广泛发育的断裂活动对横断山区地貌的改造,高地应力的产生和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取决于库坝区地质环境,地质构造背景的总体组合条件。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水体渗透储积条件,二是诱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横断山诸河流河谷分布有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并广泛分布有象征地球岩石圈中构造活动最强烈、结构最复杂的蛇绿岩混杂带。受强烈地质活动的影响岩层发生断裂、褶皱、错动、破裂、推覆等变化,岩层结构破碎的在建和规划库坝区具备不同程度的渗漏条件,造成岩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降低,破坏岩体内应力均衡状态,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库岸岩体动力平衡,从而成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因素。

区内河流具备地球上最活跃的地质构造背景,分布着规模宏大,具有单一和复合型活动构造体系,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坝址和库区难以避开这些构造活动区,而大多数断裂构造与地震活动均有成因上的联系。

从对世界近2000多座水库的分析表明,水深和库容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机制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

水体负荷所产生的正应力、剪应力远小于完整岩石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如果具备以下二个条件:(1)岩体破碎,裂隙发育;(2)水体负荷产生的超孔隙水压足够大。那么水库负荷所产生的剪应力和孔压力就形成诱发地震的直接作用因素。同时,还是触发较大初始应力的间接作用因素。

另外,由于上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上首尾相连的水库群消洪增枯现象的频繁交替以及水库间库容差异和频繁调度,引起库容水深的不断变化,也会引起库岸围岩结构瞬时应变,在这种快速频繁的变化中,可能导致应力失衡而诱发地震,

汶川地震前以前的2005至2006年间,沿岷江河谷和紫坪铺水库岸都汶高速公路施工隧道中多次发生瓦斯爆炸和岩压异常,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可惜当时并没有引起警觉。

地震预测预报是一个尚未攻破的世界性难题,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机制、水文机制、岩石应变机制等都还存在着较大争议。特别是在青藏高原、横断山这样的科学堡垒、学术前沿地区。然而,在这些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议的重大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还没有突破性成果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贸然行动了!

关于地质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

横断山诸河流的河谷地质地貌的特殊性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丰富的物质来源,是世界上著名的地质灾害泛滥区,正处于高发期。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公布的调查统计:

长江上游地域辽阔,地形高差悬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体破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危害巨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是中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据初步统计,长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总数达21312处(不含5.12汶川地震新增地质灾害数12000余处),其中滑坡12678处,崩塌2568处,泥石流2756处,地面塌陷452处,不稳定斜坡2858处,已造成1126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01510.51 万元;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1454092 人,威胁财产 1807092.68 万元。其中

岷江流域:现有地质灾害284处(不含5.12汶川地震新增),主要发育于低山、中山、高山区,其发育面密度分别为7.3个/100km2、2.3个/100km2和0.64个/100km2,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6.7%、70.7%和20.8%。

大渡河流域:大渡河流域受地形、岩性、斜坡结构等影响,地质灾害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大渡河流域共发生地质灾害913处,其中滑坡385处,崩塌105处,泥石流358处,不稳定斜坡65处(表1)。随着大渡河梯级水电工程的展开,地质灾害的影响日益显著。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汇总表

灾害种类

滑 坡

崩 塌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

合 计

数量(处)

385

105

358

65

913

百分比(%)

42.17

11.5

39.21

7.12

100

金沙江流域:

金沙江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体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巨大,据初步统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3739处,其中滑坡2032处,崩塌322处,泥石流932处,不稳定斜坡453处.

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汇总表

灾害种类

滑 坡

崩 塌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

合 计

数量(处)

2032

322

932

453

3739

百分比(%)

54.35

8.61

24.93

12.11

100

 

雅砻江流域:雅砻江流域现有地质灾害716处,主要发育于中山、高山和丘状高原区,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81.98%、15.78%和2.24%。

据有记载的统计,长江上游共发生堵江地质灾害91处,其中滑坡、崩塌堵江73处,泥石流堵江18处,造成9200人死亡,毁坏农田161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伴随堵江滑坡、崩塌发生的涌浪、回水淹没等灾害的危害更加巨大。1967年四川雅江唐古栋滑坡堵塞雅砻江9天,蓄水6.8×108m3后溃坝,溃坝后的洪水沿着雅砻江和长江而下,波及下游1000Km,洪峰高50.4m,最大流量5.3×104m3/s;洪水冲毁沿江435间房屋,230公顷田地,8座公路桥和3座小水电站。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发生7.5级破坏性强震诱发大规模崩塌和滑坡阻断岷江,在较场附近形成10个海子,造成6865人死亡,1925人受伤,房屋倒塌5780间;在堵塞岷江45天后溃坝,水头高达60m,至200Km的都江堰时还高达12m,造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道工程全部毁损。随着沿江一座座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堵江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生命财产也日益增多。一旦发生堵江地质灾害,必将危及地质灾害体及其涉及范围内和上游淹没区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溃坝,奔腾而下的洪水必将危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游的梯级水电工程可能荡然无存,其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长江上游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中认为:

水电开发工程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主要有:①河谷成因地质历史演化研究薄弱,深入分析研究河谷第四系历史演化,找出河谷第四系“深槽”堆积的原因及其发育分布规律,指导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规划;②活动断裂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活动性研究,为坝址选址等避开活动断裂提供地质依据;③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危害;④堵江崩滑地质灾害体发育分布与危害;⑤水库诱发地震;⑥水库渗漏问题;⑦库岸稳定性与库岸再造问题;⑧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问题;⑨梯级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问题。

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对水电建设的影响有:

山体崩塌滑坡:横断山诸河流有下列特征的山体崩塌滑坡(1)水流下切造成的山体临空扩大,山体失稳而发。历史上有数次特大型山崩记录,目前也存在着正处于临灾的危岩山体,体量数千万立方到数亿立方。

(2)断裂破碎带中正在孕育生成的欲崩危岩。

(3)工程爆破(或者各类施工过程中适时集中大爆破)或地震发生时形成的山体裂缝欲崩危岩等次生灾害,处于临灾之中。

山体崩塌滑坡埋没电站设施,阻断交通和输电线路,引发水库浪涌甚至翻坝;特大山崩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溃决水头对大坝造成威胁,山崩区往往形成特续发育、具有周期性成灾特征的山崩区和泥石流源,丰富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输入河流,侵占库容。

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横断山区稀疏的植被,破碎的地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电建设、矿山开发以及干热河谷特性造就了横断山区是地球上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地和水土流失泛滥区,使区内不少地方丧失生态功能和生境条件。

泥石流在横断山诸河流的分布特征是成群成带分布,很多冲蚀支流成为泥石流的通道,在沟口处往往形成大型冲积扇并阻挡河流,光秃破碎的山体往往形成破面泥石流,每年向河流输送大量泥沙物质,新的泥石流沟还在不断扩展。水土流失在区内成片分布,其面积占60%以上,年浸蚀物总量约20亿吨以上,大部分通过地表经流和泥石流输入河川水库。

有人认为,我国可以建设抗衡8级地震的大坝,从工程技术上讲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国的大坝技术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他们更以岷江紫坪铺大坝为征,认为汶川大地震更坚定了在地震活动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决心和信心。但是这些人回避了这样的事实:(1)地震使水电站破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阿坝州岷江流域130座水电站受损(不包括柴紫坪铺电站),受损装机容量256.85万Kw,占全州装机容量的90%,直接经济损失151.53亿元,映秀湾、太平驿、福堂、渔子溪一、二级基本全毁。汶川、理电网全面瘫痪,35kv以上输电线路受损1638.5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2亿元。四川省受损水电站470余座,装机容量330万千瓦,10KV以上停运输电线路457条,倒杆(塔)85377根,断线31969公里。(2)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2008年5月2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告之,水利设施灾后的修复重建,包括应急除险在内,共需资金360亿元。(3)受损电站面临一系列难题,一是不能恢复重建电站的投资回收和职工就业问题严峻;二是刚投入运行电站的还贷和收益受到巨大影响,预期效益难以实现。恢复重建又需大量投入;三是许多大坝受损,厂房、开关站、输电线路受损严重,上游和库区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运行成本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灾区河川次生灾害形成地质灾害点面12000多处,产生崩滑泥石流物源10亿立方以上,这不仅使电站继续面临次生灾害的威胁,而且使水库蓄水条件恶化,水库功能消减,缩短水库和电站的寿命;四是一些高坝大库地质变化较大,坝体、坝肩内伤严重,库区地质结构和地质环境改变,不稳定危岩增加,治理任务非常艰巨,水电站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五是一大批在建电站技术经济指标发生改变,资金投入受到影响。

北川县涪江上游水电站被淹没

岷江干流水电站设施遭受重创

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城暴雨泥石流

百花大桥地震后

通过汶川地震,我们应该正视水电站所遭受的损失和面临的困境,重新审视西南地区水电密集开发的决策,优化开发布局,使我国水电事业真正走上科学有序的轨迹。

关于泥沙问题

水库泥沙问题始终是影响电站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水库的退役电站报废主要是因为泥沙淤积所致。而报废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的泥少处置目前全世界都还不曾遇到过,也没有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在高产沙河流河段的水库泥沙不仅淤积快速,导致库容锐减,在峡谷型库区,库尾抬高引发上游水患,更为严峻的是库尾大量的泥沙处置困难,在高产沙峡谷河流上建设一连串大型水库群,泥沙问题终将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将使后人束手无策(黄河三门峡泥沙问题已给我们深刻教训)。

随着我国水资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包括洪水、断流和泥石沙灾害在内的水患的日益加剧,大江大河治理和流域生态建设,已成为21世纪中国的国家目标之一。

横断山诸河流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条件,崎岖的地形地貌加上人类长期的土地开垦和森林采伐,使这些河流成为多沙河流,以金沙江为例,多年来输入长江三峡库区的泥沙为5亿吨以上,有的年份超过7亿吨(1980年达7.28亿吨),流域内年产沙量16亿吨以上,金沙江流域地跨我国地形的第二和第三级台阶,是西南地区的高侵蚀带,金沙江上游石鼓站(虎跳峡库区)年均输沙量为2.02亿吨,岷江高杨站年均输沙量0.495亿吨,汶川地震后数年内将是高产沙期,长江宜昌站年均输沙量5.14亿吨。可以看出,金沙江石鼓至屏山1000多公里是重点输沙江段,根据考察,该河段滑坡、泥石流十分发育,统计有近300条泥石流沟,近700处崩塌滑坡,欲崩临滑危岩体30亿立方以上,同时还有快速发展的采矿、修路、水电站建设等活动产生的弃碴尾矿等大量泥沙补给到河道中,这是该区域对长江上游输沙贡献率很高的原因,根据近年来研究,上述过程的增沙量超过天保、退耕还林等措施的减少量,使金沙江屏山站的年输沙量呈递增趋势。估计随着本江段一系列特大型梯级水电站建设,泥沙情势将进一步加重。

靠干支流一级一级的水库栏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是把问题转移到上面或别处,把后患留给后代,但最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甚至到了最后,泥沙还是要下来的,泥沙淤积在水库,堵塞河流,防洪功能逐渐失去,水库泥沙淤积和河道改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河害,到那时就成了恶性循环。治理河流泥沙最根本的一是生物措施,增强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减轻极端灾害性气候的发生,二是让河流保持动力机制,自然奔流,让泥沙到达它应该去的地方,下游本身也需要泥沙的滋养和冲刷,三是人类科学理性的开发建设,再不能干开发一地,破坏一方的事。

横断山诸河流特性及影响

河流名称

自然属性及功能

  经济属性及功能

       水电影响

 

 

 

 

 

岷江

金沙江(长江)主要支流,源区呈放射状水网,构成杂古脑、黑水河、岷江三大河流,残留的冰川和降雨为主要源流,上游谷坡陡峻,切割强盛,山体破碎,地质灾害发育,河流滩多流激,自净输沙能力强,支流短而急,栖息大熊猫等珍稀物种。河流两岸错落分布长条形阶地和侵蚀高台地,有洪害、泥石流和崩塌滑坡之隐患。中游依地形古代治水分为内外江,内江为成都平原受益,外江成为季节性河流,冲积成大片平原。下游接纳大渡河江入金沙江,通航达长江。鱼类丰富珍贵。

主要指标:流域面积13.35万Km2,长793Km,多年均流量2850m3/秒•年,自然落差3560m,水能理论藏量821.7万Kw。

养育两岸藏羌民族,维系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城市群落和千万人之水源地,岷江乐山港通江达海。岷江流域分布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河谷生态农业发达。

无多年调节大水库坝址,泥沙淤积快,水库、电站寿命短,技术经济指标不佳。

干支流多被经流式电站筑坝栏截,多断脱水断流,加重地质灾害隐患,改变地质应力状态,诱发地质、地震灾害。汶川地震导致大面积的地质次生灾害生成,并使老的地质灾害体复活,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水生鱼类面临灭绝,水电衍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群进一步加重岷江河和成都平原大气污染,并可能危及九寨黄龙、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遗产地,威胁成都等城市群饮水安全,中下游水资源矛盾进一步明显现。

5.12汶川地震后,导致污染企业大面积停产,成都平原和岷江河谷晴好天气增多,能见度提高,成都市区几度出现远山显现的奇观。灾后产业重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面临机遇和挑战。紫坪铺水库库尾泥沙淤积抬高可能威胁映秀震后新建城镇。

大渡河

金沙江(长江)主要支流,发源于横断山脉北部高原面水沼地,长江黄河分水岭,残留冰川融水和降水,水网发达,支流众多;上中下游为高山峡谷,切割强盛,水流湍急,自净输沙能力强,两岸宽谷和条带阶地相间分布,均为城镇乡村所利用。有峡谷奇观和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等名胜,接纳众支流,在乐山汇入岷江。多珍稀鱼类。

主要指标流域面积8.273K㎡,长1062km, 多年均流量1570 M3 /秒.年,自然落差4177米,水能储量2101.1万KW

上游为高原山地过渡带,随之为牧业向农业过渡,是四川重要的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沿江分布藏、羌、彝、汉和城镇乡村群,河谷阶地和地台以及支沟冲积扇为宝贵的生存之地,已被强度开发利用,中下游逐渐形成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和旅游产业群。有大渡河国家地质公园,贡嘎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峨眉、乐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多种矿产资源处于开发中。上游源区干支流规划向黄河调水约40亿M3/年。

电站建设地质环境恶劣,具有较大调节库容坝址,淹没损失较大,人地矛盾突出,移民无处安置,淹没珍贵土地,代价太大,串珠状水库群可能改变气候条件,引发灾害性气候,加剧地质灾害发生,有较大规模的地矿开发,支流水电开发已出现多段季节性脱流。干流龚嘴电站运行20多年泥沙淤积已超过2/3库容,大渡河峡谷地质公园失去开发观赏价值,横断山冰川中心贡嘎雪山将受威胁,大渡河干流将形成的高坝大库群对流域内的龙门山断裂(南段)带、箐河断裂带、道孚——康定断裂带、小金断裂带等活动构造应力产生影响,存在着地震风险,大渡河上游源区杜柯河、阿柯河、泥曲等南水北调西线规划对干流电站群出力和调度带来连锁反应。大渡河中游采矿和冶炼产业致使大气污染已较严重,水生物濒临灭绝。

雅砻江

金沙江(长江)主要支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勒拉冬则水沼地,长江黄河分水岭,上中游接纳横断山残留冰川融水和降水,上游为石渠和阿须大草原,是著名的藏地牧区,中游为我国第二大林区,林木蓄量4亿立方米以上。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是我国少有的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河流切割发育,少阶地和冲积扇,在攀枝花市汇入金沙江,珍稀鱼类丰富。

主要指标:流域面积12.848.273万K㎡,长1571KM,多年均流量1810 M3 /秒.年,自然落差3870米,水能理论储藏量2204.2万KW。

上游分布着藏牧民和众多寺庙,河谷农业发达,中游曾经是我国主要的林木采伐基地和漂运河道。中游森林峡谷,村落稀疏,人烟稀少。流域内有亚洲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带和攀西裂谷成矿带,大规模开发中。已成为我国西南重要的工业走廊。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组成部分。雅砻江冷水鱼闻名遐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上游干流和支流调水57亿M3/年。

1967年6月中游雨月曾发生特大山体崩塌,形成175米——355米高,长200多米的天然土坝,堰塞湖回流长50多公里,9天后溃决对下游造成扫荡性破坏,如今崩区仍在发育扩展中。下游麦地龙欲崩山体有成灾危害。活动性泥石流沟和滑坡分布密集;两河口龙头水库可能殃及雅砻江干流唯一宽谷段甘孜江段,将淹没大量河谷森林植被形成温室效应,在建和已建电站高负荷区较远,山高谷深,输电工程艰巨。鲜水河等活动性断裂构造处于休眠中,地震风险较大。

 

金沙江

长江上游干流,上接通天河,奔流于横断山高山深谷,汇集众多支流,地貌单元和生态系统丰富多彩,光热条件好,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极其发育。接纳输送横断山脉地区近50万平方公里泥沙入长江,是长江干流中极其重要的一段。

主要指标:流域面积47.36万K㎡,长2308KM多年平均流量4660 M3 /秒.年,自然落差2000余米,水能理论储量3009万KW

 

上游分布着藏牧民和众多寺庙,河谷农业发达,曾经是我国西南主要森林采伐基地和漂运河道,矿产资源丰富,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和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近年旅游产业和矿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丽江、攀枝花、宜宾等工业基地和城镇带,曾经也是历史上的移民通道。金沙江与通天河连接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调水80亿M3/年。滇中调水有赖于虎跳峡水库建成规划调水40亿M3/年。

金沙江上游是板块缝合带,中下游是构造断块控制的曲折河谷,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地质作用活跃,历史上曾发生数次特大型山体崩塌堵江事件,王大龙、劳动乡、虎跳峡、普福、白沙沟、因民、白泥洞、石膏地等地仍是发育中的频崩危岩山体,水库回将会导致处于休眠或发育中的崩塌滑坡整体复活,金沙江泥沙输送量、泥沙淤积是梯级水库的大患,同时清水下泻加速对长江中下游的河岸侵蚀。随着金沙江中下游城市群落和资源型“双高”产业带动形成,河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金沙江河谷农业将大部分丧失,数十万人口迁移,活动性构造发育,地震多发。水库蓄水调配和水资源的强度利用将导致长江中下游密集城市产业群水资源、水环境情势恶化。白鹤滩、鲁地拉、虎跳峡等淹没土地较多,移民人口较大。

 

 

 

关于移民问题:

解放以来我国工程性移民估计有数千万人,仅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就有2200余万,其中有1000万人以上处于贫困状态。中国水电工程移民为世界之最,其状态是:

n         移民安置极其困难复杂,代价太大;

n         恢复和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缺泛有效良策;

n         可持续发展条件不具备;

n         移民困难承受力低;

n         依赖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很困难,规划方案不能完全实现;

n         移民工作中多变故、如业主不愿多投入,政府朝令夕改;

n         政府热衷于做面子工程,而不顾及移民实际长远利益;

n         与接纳区原住民难以融合,甚至发生冲突;

n         移民和安置地居民没有参与权;

n         文化传统面临消失。

过去移民工作中有许多的沉痛教训,不仅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左”的路线影响,移民工作不受重视,把移民当成包袱,行政处理、草率安排、强迫搬迁、践踏移民权益,造成移民痛苦;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虽然思想和政策上都有改变,但总是脱不开“粮食自给”、“农业为主”、“就地后靠”、“一次性补偿”、“经费包干”的框架。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很难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移民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尽管当前水电建设的主要战场在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区,相对来讲,淹没损失及移民数量较少,虽然没有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之举,但是该区域地少人多,经济落后,环境容量有限,不少地方为少数民族集居地,宗教信仰复杂,如何妥善安置好移民,往往成为制约水电开发的首位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和人权意识的普及,移民工作日益受到关注,但难度还会越来越大。

四川省甘孜州至2007年上半年,已建、在建、拟建大中型水电站37座,正在移民1100人,后续移民3万人;阿坝州岷江上游杂古脑洒狮子坪、薜城、古城三个梯级电站已搬迁过渡移民1000余人,大渡河双江口、毛尔盖、十里铺、金川、巴底5座水电站搬迁正在进行,凉山州除二滩电站外,已建和在建5万千瓦以上22座,估计移民数69543人,拟建21座,移民78191人。

四川省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共移民近30万人,2001年以来开工建设大型水电站搬迁移民20多万人,加上中型水电移民近50万,到目前共有移民人口近百万人。准备开工建设水电站移民估计40余万人。

随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岷江流域一大批大中型水电工程开工建设,移民安置人数将大大增加。

云南省将开发建设的87座大中型水电站,将产生移民52万人。

以往过多的是注重的是移民问题,但是对接受安置区域、下游被影响的区域,就没有考虑在水电建设的负面影响之中。水电开发的第一受益者,首先应该是移民和所影响到的相关人群,至少是让他们提高现在的生活水准,包括居住房屋、收入、生存发展环境,并且应该得到他们和公众的认可。

充分认识到移民的几种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艰巨的,移民可能面临无地、无业、流离失所、边缘化、疫病、饥寒、与公共设施远离、社会文化解体、抗灾能力差,他们也可能面临机遇,但这种机遇依靠政策、法律、和人性的彰显。

横断山区本来人地矛盾就比较突出,水电建设占去并淹没的都是河谷中难得的好土地,是原住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安置区往往是边远贫脊区和土地资源很缺泛的农区,给那里新增环境和社会压力,土地、就业、社会、政治势力等方面的矛盾,都可能产生冲突,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国际经验教训,大型水电工程从长远效果来看,都是降低了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随着库区后靠居民和外迁移民人口的增加,环境恶化,资源不足,发展停滞,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反而下降,水电建设的这种弊端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出来。

一系列的梯级水库引起河谷和相地关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发生大面积变化,河流经流和动力条件改变,干热河谷扩展,水环境变化,地下水变化。大面积的人工生态隔离带,导致区域气候态系统变化,使区内生物多样丧失,生物群落异化。

更少有人注意到水电大坝对下游的影响,往往只是强调水库对下游的防洪,灌溉和提供电力之利。但是,水库下游失去了肥沃的泥沙,土壤营养,失去水沙平衡,河堤淘空,河岸崩塌。夹带泥沙的洪水是冲积平原和河流维系生物群落的基本条件,也是维系生态平衡的根本,但是水库使河流丧失了这些功能,多水库将导致下游失去泥沙,河道情势和三角洲土地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一般将洪水泛滥作为孕育新生的开始,古埃及人每年要举行仪式祈求尼罗河准时泛滥,给三角洲来年带来丰收。

水库向下游调节水量,一般是以发电效益进行的,按科学的调节,应该是保持下游的稳定流态,根据下游经济区域和各行各业在不同季节保证水量的调节,但在利益搏异中很难做这一点,结果泱及下游大片城市经济带,给下游民众带来难以逆转的影响。

地球陆地系统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耗散,在很大程度是通过河流的作用来实现的。人类开发利用河流所产生的影响,水库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它将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对自然河道的影响,间接影响是对河流周边环境的影响。水库形成以后,河流上形成了人工湖,出现了河流——水库藕合关系,即形成水库下游河道和水库上游河道两个系统。水库对河流径流和输沙过程进行重新调节,水沙输送条件和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有的水沙输送平衡被破坏。河流水沙输送和河谷地貌的调整面临极其复杂响应和灾变。这种变化在黄河、渭河、汉江已出现过,但在象横断山这样特殊自然环境中的河流水库,引起的变化和灾变将更加复杂和严峻。

河流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河流是地球上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链条,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

河流的自然功能有水文功能,输送物质能量功能,塑造地质地貌功能,维系生态系统功能,其中有栖息地过滤和屏障、通道和源汇、营养供给等作用;河流的社会经济功能有提供用水、灌溉、工业用水、发电、航运、文化、纳污净化等功能。

河流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河流功能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河流是有生命的,各种功能如果有效的发挥作用是河流生命健康的体现。否则,某一功能的过渡开发利用必将导致其他功能的降低或丧失。

维系河流生命健康,必须统筹协调河流的各项功能,必须紧密结合河流的具体情况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河流生命健康的标志是:流量代表规模,流动象征活力,洪水是高潮,湿地意味多样性,水质反映着品质。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和河流危机,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重新审视自已的价值观,反思过去和现在人类对待河流及其生态系统的态度和行为,开始认识到河流具有的自我修复功能和抗干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一旦人类的干扰越过一定程度,河流就会以自已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

西南横断山诸河流是地球上最为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纵列岭谷地带,从东至西,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以及密集的支流水系奔流于其间,在年轻的青藏高原东部和剧烈的板块构造边缘结合部,这些河流还处于强盛的发育成长期,也就是说,这些河流段还是幼年河谷,在整个河流生命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以人类和自然观点来看,河流有着固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属性,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天然机制。横断山诸河流是改变甚至制造横断山区高原山地面貌的外动力,它不断向上溯源侵蚀,又还向两侧和向下浸蚀,陡峻的地形,悬殊的高差,破碎的岩石和脆弱的植被给河流侵蚀和运动以充分的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河流开发建设,要充分认识到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是一个整体,继续在隆升,并受大旋转、大推覆、大走滑地质活动背景的控制,区内河流水系数万年来不断相互袭夺。高原山地河流对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也是不可抗拒的,这一演化过程造就和维系着中国和东南亚的生态安全。

一个时期以来,西南各地一片“水电富强”,“打造水电基地”的口号,这是盲目的,我们除了在水电开发中缺乏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支撑,实际上还缺泛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能力和政策法律措施。

政府和业主往往喜欢在没有开始移民前就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篮图,夸大水电建设的

好处,给移民以诱惑,大肆宣传移民工作做得怎么样好,还没有进行社会公众评估,就宣称成功完成移民工作,更缺泛对移民后持久性的关注与研究。

但在实施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在利益分配上是失衡的,特别是原住民还不太懂得充分纰护自已一方的长远利益,有的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收益,在移民利益、环境和社会效益上是做得很不够的,甚至是失败的,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都由国家和公众来承担。

问题根源在于,体制上的弊端,长期以来水电强势,一家之言,不受商业法则支配,也不受公众监督,政府的责任心和管理不到位,既使想把工作做好,还存在着技术上和体制上的许多不适应。

西南水电开发众生相

■大小水电开发商大举进入,跑马圈水;

■政府抛出橄榄枝,放宽准入条件,进行前期投入,有水电勘测设计院、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积极参股,为项目上马创造条件;

■前期工程批复草率,施工过程中脱离环保监管;

■银行追着水电项目贷款,只要有核准和上网合同,有20%基本金,争相放款。

■夸大技术经济指标,把项目绑上再说,投资不断追加;

■移民矛盾突出;

■风险被政府和社会消化。

■环评走过场,不能回答关健环境问题和新条件下的重大热点问题。

■重大控制性工程未定(如虎跳峡龙头水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等),预定技术经济指标存在变数;

■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水电站因季节性枯竭和冰冻,不能发电;

■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和干旱区水窑工程普遍,江河径流将呈减少趋势;

■长距离输变电生态环境影响未纳入整体环评,然而影响面更广泛。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纷纷崛起。

我们还在延用20世纪河流开发的主导思想和我国传统的水电开发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已经过时了的水电规划,在没有适应21世纪可持续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来展开的横断山水电汇战,有的工程已快速推进,有的工程已稍无声息迫不及待的违规开工……。纵观这轮开发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是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三门峡水电站、淮河治理、大跃进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而对大自然的又一次围剿,它所产生的隐患将更为深远。

关于投资风险

近年来,中国经济犹如乘上了快速奔驰的快车,难以停下来,但冷静观察,这就象一

列陈旧的机器但又开足了马力、已经超负荷的列车仍在艰难前行,刹车系统失灵,机械故障越积越多,车箱上还在不断的超载,当列车停下来的时候,这列车也快散架了,难以修复。

中国过去的发展繁荣,众所周知,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粗

放型的资源开发,过剩的产能消耗,狂热的土地与资源出让,丧失理性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畸形的教育、医疗产业化,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转手买卖,老百姓通过改革开放受益而存下的钱被一些不正常的消费引导所耗尽,使不少人成为房奴、车奴和负债者。在这种形势下,贫富分化扩大、腐败蔓延等等。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特大自然灾害和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深刻反思,紧急刹车,改变发展模式,用振救经济的4万亿措施和全国各省市近18亿投资计划重构可持续科学发展蓝图。

按目前水电建设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3.28亿kw,这期间将还有一批在建大型火电、核电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同时建成,即使不计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调整的影响,就按我国正常的8—10%经济增长率,电力产能的这种陡增态势,势必会出现阶段性过剩,再加上我国宏大的节能减排、产业优化升级等措施的逐步实现,我国电力装机将出现过剩的局面,那时候江河因电站建设而需要的生态修复,移民发展的投入将无法保证,并形成一系列金融信贷连锁反应。

关于对策

中国古人有独特的治水之道: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疏而不堵。都江堰是范例,这种治水理念还成就了中医的疏通经络精髓。

根据到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目标,应集中财力,开展科学技术创新,解决关键重大问题:

■     改变那种把与发达国家比河流开发利用程度、比人均消耗能源、并拿简单的理论蕴

藏量、可开发利用量、经济可开发量作为水电建设的理由和依据,改变某些人甚至认为的“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是发展进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的观念。要根据中国国情和自然状况制定水电发展规划;

■     优先选择具有控制性、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为将来开发利用储备经验

和技术;

■对现有水电站和电网进行优化完善,加强病险水库的维修加固,淘汰部分小水电和

病险小水库;

■集中财力恢复建设生态屏障,发展旅游和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公民

追求健康环保和节约勤俭的生活方式;

■矿产资源勘探和规划,重点优化发展,控制双高产业;

■集中资金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河流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污染治理和控制,要大力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河流制定并优化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完善江河管理体制,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

支撑和依据;

■切实解决以往工程建设(特别是水电建设)中移民的遗留问题和困难。

■水电开发实现三个超越:

改变征服自然为顺应和遵重自然;

改单一水电、水利规划论证决策向环境、社会综合论证决策;

改单纯水电效益到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和谐发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未来发展中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和优化产业结构后能源形势缓解的时

机,进一步优化我国水电水利开发战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应当注意到,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国家发改委2004

年发布中国首部《节能减排中长期专项规划》,其目标就是,每万元GTP能耗由2002年的2.68提高到2020年的1.54吨标煤,形成节能力14亿吨标煤,相当于同期规划新增能源生产总量12.6亿吨标煤的111%,相当于减少SO2排放量2100万吨,这相当于数亿kw的水电装机。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399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我国《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规划万元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节水690亿m3。这又远大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调水480亿M3/年。

我国的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同比产值能耗水平是日本的7.5倍,德国的5.5倍,

美国的4.4倍,澳大利亚的3.5倍,甚至是巴西的2.3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技术装备落后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致。因此,我国节能减排的前景是广阔的,同时任务也是艰巨的。

     党中央提出,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和重要抓手。

     附1:《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目标是:

1)  节能和替代石油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3800万吨。

2)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实现节煤3500万吨。

3)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实现年节能3500万吨标煤,5×3500=17500万吨标煤。

4)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实现年节能701万吨标煤5×701=3505万吨标煤。

5)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实现年节电200亿度,5×200=1000亿度电。

6)  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7)  建筑节能工程:分别节能5000万吨标煤。

8)  绿色照明工程:节电年290亿度。

9)  政府机构节能:5×290=1450亿度,降10%,2002年基础上。

10)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附2          横断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名

所在水系

遗产类别

九寨——黄龙

岷江、嘉陵江

世界自然遗产

都江堰——青城山

岷江

世界文化遗产

卧龙大熊猫

岷江

世界自然遗产

峨嵋-乐山

岷江、大渡河

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丽江古城

金沙江

世界文化遗产

三江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世界自然遗产

附3          横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名称

保护类别

所在水系

四姑娘山

多样性

大渡河、岷江

龙溪-虹口

大熊猫

岷江

贡嘎山

多样性

大渡河

若尔盖湿地

湿地

黄河

雷波金沙江段

鱼类

金沙江

攀枝花苏铁

植物

金沙江

唐家河

大熊猫

涪江

大风顶

金沙江

峰桶寨

青衣江

卧龙

岷江

白马雪山

滇金丝猴

澜沧江

无量山

多样性

澜沧江

哀牢山

元江

高黎贡

怒江

苍山-洱海

澜沧江

附4                  横断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名称

所在水系

峨眉山

大渡河

九寨沟-黄龙寺

岷江、嘉陵江

青城山-都江堰

岷江

剑门蜀道

嘉陵江

贡嘎山

大渡河

西泠雪山

岷江

四姑娘山

大渡河、岷江

邛海-螺髻山

金沙江

龙门山

岷江、沱江、涪江

大理

澜沧江

丽江-玉龙山

金沙江

三江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参考资料:

200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彭程主编《21世纪中国水电工程》

1988年科学出版社《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7年科学出版社许炯心著《中国江河地貌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2004年中国地图出版社《中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2500000说明书

1991年能源部水电开发司《中国水利资源图集》

2004年地质出版社万天丰著《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2006年地质出版社任纪瞬等《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2008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李乔、赵世春等著《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分析》

2002年科学出版社苏生瑞、黄润秋等《断裂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

2008年科学出版社郭东华主编《汶川地震灾害遥感图集》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都监管办《抗震救灾保电工纪实》

黄河水利出版社候全亮等著《论河流健康生命》

地质出版社《青藏高原大地动力学》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刘茂才、王小刚主编《流域开发战略研究》

刘宝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科学思考》

黄河水利出版社武会先等译《河流生命—为人类和自然管理水》

华夏出版社《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

杨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个问题的认识》、《西线调水背后的危机》、《断裂带上的水电群》

3、水利部将北调长江水抗旱

来源:长江商报2009-02-09

我国受旱耕地已超过3亿亩,本月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几次降水

据了解,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我国15个省市。水利部表示,将调黄河长江水抗旱。

旱情:15省市农作物告急

去年11月1日以来,北方难见雨水,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

至6日,我国遭受旱情的耕地已超过3亿亩。与此同时,发生饮水困难的人口、大牲畜的数量,也已分别扩大到437万人和210万头。

据了解,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5个省市,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行动:财政部拨资867亿

遭受旱情的中国农田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中国水利部的官员7日表示,将通过下调黄河上游水,甚至北调长江水,保证受旱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

为了提供更多的灌溉用水,黄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库——小浪底水库每秒钟的下泄流量,已从290立方米增加到700立方米。在此次抗旱中,黄河流域已调动了50多亿立方米水,灌溉农田。

为支持抗旱保收和春耕生产,财政部6日还提前拨付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6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气象:华北黄淮等地将有降水

据气象部门预测,本月,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几次降水过程,能一定程度缓和旱情加剧的势头,但旱情仍将持续。河北、山东、陕西北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降水仍将持续偏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气象干旱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杨汴通7日下午表示,如果旱情继续加剧,该省必要时将提高水价,对耗水高的生产企业进行限量供水。(据新华社、中新社)

◇数字

我国55%耕地无灌溉条件

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

有分析指出,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情如此严重,其元凶固然是气候作祟,超越了人力所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暴露出农业水利投入不足,建设欠账太多的问题。这与中国经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格局相比,已经显得不太相称。(据法制晚报)

4、科学调查显示:长江源区多年冻土大面积消亡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08日  

    新华网西宁2月8日电(钱荣、陈国洲)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中国地质大学于近期完成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显示,长江源区沼泽湿地保护神——多年冻土层正在大面积消亡。专家预测,未来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于10米的多年冻土将消失。

    多年冻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地温持续两年以上处于零摄氏度以下的土层。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地表土层湿度,利于植被、沼泽湿地发育,抑制荒漠化,还是控制区域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近年来,长江源区多年冻土层出现大面积上限下移、厚度减薄、平面分布面积萎缩、岛状冻土消失等退化现象。除长江源区外,黄河源区的冻土面积也在消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气象站冻土观测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由原来的3.2米,渐变为目前的2.8米,冻土冻结深度明显变小,冻结期缩短。

    据分析,冻土大面积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两大主要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的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的冻土退化已得到大量观测资料证实,如青海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现了片状冻土退化、岛状冻土消失现象。

    辛元红说,由于冻土退化,使地表植物可利用水分大为减少,导致短根系植物枯死,生物多样性种群变异,植物退化,荒漠化趋势增强,可利用草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此外,还会引发融冻泥流等地质灾害,威胁青藏铁路、公路以及沿线居民的安全。

5、我国55%耕地无灌溉条件 地方追逐GDP酿恶性循环

来源:华商网2009年02月09日

  旱情发飙为水利还欠账提供契机

  我国冬麦主产区发生的严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夏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干旱灾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已经首次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情如此严重,其元凶固然是气候作祟,超越了人力所致。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暴露出农业水利投入不足,建设欠账太多的问题。这与中国经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格局相比,已经显得不太相称。

  据报道,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

  水利欠账多,其深层原因是农业对GDP的数字贡献较小,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导致农业发展失去应有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地收获缺乏稳定性,投入产出不能成正比。农民越不肯种地,土地产出率就越低,对农民的吸引力就越小,甚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民以食为天,食依赖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严重旱灾会导致粮食减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再次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入,为保增长创造条件。现在北方地区干旱严重袭来,也在告诫各地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先把对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的历史欠账还掉,进而一鼓作气,使农业整个基础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

  旱情发飙,为农业水利还欠账提供了契机。近日国家在落实“四万亿”投资中,又悄然启动了1300亿元投资计划,其中950亿将分配给地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在使用这笔资金时,应该加大配套投入,使之多向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倾斜。同时要善于利用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返乡待业的机会,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发动他们大兴水利,迎战旱情,不误农时。

  农业旱涝保收的基础打牢了,不仅可以使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还可以增加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有后劲儿。(法制晚报 张永琪)

6、南昌: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将追究领导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09日 

  本报讯 江西省南昌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污染减排攻坚战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市长与各县区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污染减排责任书,同时发布了《南昌市污染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未完成减排任务,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南昌市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抓好抓实污染减排。并规定各级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污染减排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在刚刚发布的《南昌市污染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中,要求将减排核查结果汇入年度考核,并规定,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责任单位应在1个月内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未通过年度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未按国家、省、市要求建设必需的污染治理设施及采取有效措施减排的,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未通过考核县区实行限批

  《办法》还规定,经南昌市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通过年度考核的,市政府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进行表彰奖励;未通过考核的县、区、开发(新)区,将实行限批,暂停新增工业污染项目审批,暂停安排环保专项资金。

  今后,南昌市政府将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对各责任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核定,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主体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年度评先,并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对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监察部门要按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据了解,南昌市今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分别控制在3.56万吨和5.72万吨以内。为确保完成减排目标,南昌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认真制订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工程进度表,明确工程业主、责任领导、施工工期。二是加快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县望城新区和桑海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确保今年年底前完工投运。三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挖掘减排潜力,对未进入城市规划管网的生活污水,推广运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提高综合减排能力。(熊志强 章美良)

7、云南今年推进五大项目治理滇池污染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08日 

    新华网昆明2月8日电(记者伍晓阳)记者从正在召开的云南省“两会”获悉,“滇池污染治理项目”再次被列为云南省重点督查的20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今年将推进环湖截污等五大项目治理滇池污染。

    这五个项目分别为:一是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二是推进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三是在滇池湖滨建设1万亩生态湿地;四是加大对35条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力度;五是完成昆明主城区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工程30公里,对昆明经济开发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滇池外流域调水的项目也将继续推进,云南省争取今年完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8、青海省环保局着力破解湟水河污染治理难题

来源:《青海日报》2009年02月09日

  青海省环保局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湟水河污染治理问题作为整改的突破口,抓住国家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机遇,以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抓好加强湟水河流域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抓紧建立污染防控的新机制。

  湟水河横贯我省海北州、西宁市和海东地区,流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区域,长期以来,由于湟水河流域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不仅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的要求,省环保局把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力量对湟水河流域污染整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深入的讨论。针对湟水河流域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治理的对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争取环保部支持青海开展环保战略研究的政策创新、建立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促进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同时把推动湟水河流域等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整治作为国家资金支持的重点内容。省环保局还把加快推进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作为落实生态立省战略,转变环评审批工作理念,对湟水河流域内环境整治项目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中符合国家拉动内需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采取等级审批的方式,完成77个国家新增投资项目环评审批工作,认真做好污水处理厂等相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督促、检查、指导和落实工作。为了给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省环保局还积极探索污染防控的机制体制建设,努力建立改善湟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作者:李欣)

9、推进科技减排 工业企业承担生产过程中减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09日  查玮

http://env.people.com.cn/GB/8769135.html

  □本期对话人物

  段宁1949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以及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科学技术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关键思路 科学技术是减排重要手段

  记者:当前,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体到污染减排,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如何?

  段宁:在污染减排中,科学技术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据我所知,国外曾有上百篇论文,都是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这4方面因素,来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这三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会导致污染物增加,而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通常会使污染物排放降低。如果以上三者减排之和高于经济发展的增排量,则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

  记者:在我国的污染减排战略中,科学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段宁:科技进步减排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增排的速度,这是我国当前减排工作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象。

  多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控制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模式一直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这很令人担忧。诚然,我国目前所取得的污染减排成果主要是通过大力推行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达到的。末端治理无疑是重要和必须的,可以快速地解决最容易解决的污染问题,但是,它不能解决污染减排的深层次矛盾。如果我们一直在末端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电厂脱硫上“打转转”,企业本身用于减排的技术并不多,那么环境污染就永远也治理不好。

  最好的末端治理技术,治不好最差企业排放的污染。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这样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污染减排。可以说,污染减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要通过技术进步,把污染物消灭在其产生之前。

  记者:制约我国科技减排发挥最大作用的矛盾还有哪些?

  段宁:当前,我国的污染减排工作开始呈现可喜局面,但是这两年末端治理的潜力已挖得差不多了,今后进一步减排必须解决与此相关的深层次矛盾。所以在余下的时间里,污染减排的任务更重了。

  第一个深层次矛盾是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技术落后,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和浓度都很高,有的工厂排放的废水COD超过10万mg/L。对这样的严重超标废水,任何末端治理手段都是无能为力的。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污染减排工作主要是靠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处理COD,靠火电厂上脱硫装置来削减SO2,企业真正依靠其内部的技术进步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现象尚不普遍。

  第二个深层次矛盾是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中后期,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速度十分迅猛。1995年~2006年,S O2排放量占全国70%左右,2006年占到78.4%的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行业,建筑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行业,其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均在16.6%与45.8%之间,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中国城镇化率多年来保持在1%,每年有1300万农民移居到城镇之中;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698美元,而农村居民仅526美元,物质需求量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这3点因素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中国重化工产业在较长时期内迅猛发展的态势也无法改变。

  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即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至少是2000年的4倍以上。假设今后国家仍以控制COD和SO2为主,如果2020年国家环境目标是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则2020年的COD和SO2排放强度应至少分别控制在2000年的1/4以下;如果2020年要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下降到2000年的50%,则届时COD和SO2排放强度需要分别控制在2000年的1/8以下;如果2020年要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量的20%,则届时COD和SO2排放强度需要分别控制在2000年的1/20以下。仅靠末端治理显然是不可能达到这样大的下降幅度的。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思路 实现减排全过程控制

  记者:目前,各地都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应该如何在减排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段宁:全过程控制是在减排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全过程控制包含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末端治理3个方面。国外的数据表明,末端治理潜力有限,结构调整潜力有限,唯有科技进步的潜力无限。

  例如,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SO2居高不下,但在实施全过程控制之后,其SO2排放量逐年稳步下降。1975年~1996年,日本的GDP翻了一番,其SO2排放量反而下降了160万吨。在这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大。1996年,日本SO2减排量中,末端治理贡献率为8%,结构调整贡献率为26%,技术进步贡献率为66%。

  结构调整在国外一般指多发展单位GDP产污量少的产业,重点是调整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我国的结构调整实际上还包括关闭治污无望的小企业、多建大企业,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大企业有利于建污染治理设施,也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即使如此,由于我国重化工产业还将继续高速发展,结构调整对污染物产生总量所起的作用有限。这就好比配制溶液,只要溶质总量在增加,溶剂加得再多,充其量只是改变了溶液浓度而已。如果结构调整中对提升科技水平重视不够,其减排作用更加有限。

  记者:在我国,科技进步减排的速度为什么赶不上经济发展增排的速度?

  段宁:我国污染减排最突出的矛盾是技术进步速度慢,总体上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以SO2减排贡献率为例,1995年~2005年,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SO2减排贡献率为60.3%。工业技术进步的SO2减排贡献率在“十五”期间有明显降低,从“九五”时期的73.7%降到55.1%。我国工业近期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率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率。

  粗放型增长方式是造成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资源利用率低,大量原材料和化学物质未进入产品,而是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污染物。例如,我国目前每生产一吨钢,先进水平(指大型钢铁厂)平均需要消耗新鲜水6.56吨,排放COD0.38千克、SO22.97千克。而国外先进水平吨钢消耗新鲜水量在2.4~3.2吨之间,排放SO20.55千克。与此同时,我国即使目前最先进的钢铁厂对氮氧化物也很少采取处理措施,对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含二恶英、呋喃等强有毒物质的气体没有监测手段、排放标准和处理措施。

【1】 【2】 【3】

10、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三峡库区项目面临环保大考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2月7日 文静

化工厂的废水废渣经处理后排放,是否将影响长江母亲河?三峡库区是否适宜大规模发展化工项目?

要进入库区的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正受到环保因素的反复考量。

2月4日,重庆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月1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巴斯夫重庆MDI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作为国家发改委核准该项目前的关键要件,该项目的环评已花了一年多时间。

“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该人士说,只要环保部的正式批文没下,最终项目是否落户重庆还难说。近期,周生贤将亲临重庆考察,就项目具体细节和重庆市政府进行磋商。

全球最大MDI产地拟落户库区

早在去年9月,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期间,巴斯夫全球执行副总裁薄睦乐睦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环评一关是重庆巴斯夫MDI项目获批的关键。

继巴斯夫在南京投资的最大单体项目——扬子石化-巴斯夫一体化项目之后,巴斯夫在库区最大的投资就是重庆MDI项目,设计25万吨天然气制乙炔单台装置规模和40万吨MDI单台规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基地。这也是迄今为止,重庆引进的规模最大的外资工业投资项目。薄睦乐表示,如果获批顺利,该项目预计2012年投产。

作为聚氨酯的主要原料,MDI广泛应用于生产PU浆料、PU鞋底原液等,巴斯夫预计未来10年,聚氨酯市场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长。

巴斯夫为何落户库区?

巴斯夫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重庆拥有生产聚氨酯的天然气资源优势,且聚氨酯产品所面对的客户是建筑和汽车等行业,而重庆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该公司落户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以辐射西南。长江边的长寿化工基础好,这里集中了中石化的川维厂、BP公司的扬子乙酰公司、长寿化工厂、长风厂等企业,有着成熟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优势,且配套完善,一期集装箱码头已建成。

按照长寿化工园区的说法,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销售产值50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化工集群,利税超过100亿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库区25万人就业。

争议:会否污染母亲河?

然而,这却极大的考量着库区的环境安全。

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不足100亿吨,到2005年已直逼300亿吨;在长江流域3万多公里的评价河长中,劣于Ⅲ类水的河长1998年约为19%,2005年已增长到27%左右,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段和部分支流。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和限期治理的制度。但事实并不乐观,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市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调查发现,许多企业治污进度迟缓,还有一些企业基本上停止了治污进程,超标污水依然直接排入长江。长江流域的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化工项目往往伴随着高污染、高毒害。在库区发展化工项目,是否将对母亲河造成伤害?一直以来,关于库区是否适宜发展化工项目业界都存在争论。

去年11月,环保部在重庆专门召开了三峡库区化工、石化产业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西部地区尤其是三峡库区要加快发展,赞成在三峡库区发展化工石化产业。

但专家们明确表示,针对三峡库区环境敏感因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库区化工高起点,相关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严格控制化工、石化产业发展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污染物的累计影响不会威胁库区水环境的安全;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发展;把环境风险防范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考虑;统筹制定化工石化产业规划,从规划角度对发展规模严格控制。

如何防范环境风险

尽管专家意见同意发展化工,但巴斯夫MDI项目颇费了一番周折。

事实上,由于关系重大,重庆MDI项目一筹建,环评审批权就上划到环保部手里。2007年12月12日,重庆MDI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到去年11月3日,项目第二次公示。直到去年12月1日,环保部才通过了技术符合审查,专家们对“副产氯化氢气体的处理利用”、“盐水的处理利用”及环境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要落实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措施,并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记者从环境影响报告书看到,巴斯夫对MDI项目“三废”的治理和排放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MDI预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将通过废液焚烧炉来焚烧或经专用洗涤剂洗涤后排放,MDI生产工艺尾气含甲苯、甲醛和苯胺,将燃烧处理等。

在污水的处理上,巴斯夫承诺,MDA装置中和萃取工序产生的盐水和MDI焚烧炉产生的烟气洗涤水,去MDA装置盐水精制工序精制后,做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装置的原料,不外排。

固废有氨蒸馏废液和精馏残液,将通过焚烧处理。MDA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碳及污泥,将送重庆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处置。苯储罐的废气吸收液将送焚烧炉处理。

在排污方面,长寿化工园区还实行了公用工程一体化。MDI项目员工的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经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才能排放到长江。

除了“三废”,MDI项目还需通过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解决还有来自凉水塔、冷冻机、大功率机泵等连续产生的噪声,避免扰民现象。

环境影响报告书最后称,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正常生产时所排废气、废水和产生的噪声对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投产后不会使现有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具有良好的环保、社会和经济效益。

环保部公布的拟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称,重庆MDI项目总投资80亿元,环保投资达6.96亿元,废水污染物排入外环境量及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均满足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及其北部拓展区总量控制要求。

“尽管该项目通过了技术审查,但具体细节还没定。”重庆市环保局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环保部对此有更高要求。

“巴斯夫最后能不能通过环保大关,环保部的批文没下,一切还是未知数。”他说。

11、环境污染政府责任如山 全民监督普查山西污染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09日 李景平

http://env.people.com.cn/GB/8769374.html

  核心阅读

  山西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和能源基地,也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省份。山西的环境污染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山西的污染总量究竟排放至何种地步,这是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山西人民高度关心的问题。

  而山西环保新政的开启,就是以控制污染总量而开始的。实现国家污染减排10%、山西化学需氧量减排13%、二氧化硫减排14%的约束性指标,整体改变山西环境污染全国第一的形象,就骤然凝聚在了对于污染物总量的控制之上。那么,我们的环境容量到底有多大?我们的污染总量到底有多少?就在这个关头,一项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一项环境保护领域的国情省情调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启动,也在山西这片黑色的、黄色的土地上迅速铺开。

  山西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和能源基地,也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省份。

  山西的环境污染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污染总量究竟排放至何种地步,这是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在这个关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在中国的大地上启动,也在山西迅速铺开。

  政府责任如山

  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政府环境履职的巨大关键。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将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把普查工作纳入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内,对各市市长进行考核;省长批示从省长基金内拿出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了相应的补助。

  污染源普查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是中国的第一次,也是山西的第一次。第一次,这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亮点。

  这个亮点,凝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时代特点。这是我国强化环境执政能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

  它凝聚了绿色和谐时代与生态文明时代高度的政府责任。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全国污染源普查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强调,全省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省情调查,是全面摸清山西污染底数的重要手段。污染减排和污染治理是山西发展的攻坚目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决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弄清楚山西的污染源有多少,污染程度有多重,把污染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1月,山西省成立了由省政府挂帅,环保部门牵头,宣传、经委、发改、财政、农业、建设、统计、工商、气局、测绘、军区等部门组成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组。市县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领导机构和普查工作机构,普查迅速启动。

  就在普查迅速启动时,国家拨付的2500万元普查经费迅速到位,省政府从省长预备基金中拿出650万元用于污染源普查,市、县政府的普查经费也纷纷到位。到2008年底,全省到位资金达到了5535万元。

  于是,层层部署,层层动员,层层安排。污染源普查的政府责任,就具体体现在了这层层的贯彻和落实之中。这也决定了,污染源普查,这项基础性、专业性、技术性调查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查本身的专业意义和技术意义。

  2008年7月,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对山西污染源普查进行核查认为,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将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把普查工作纳入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内,对各市市长进行考核;省长批示从省长基金内拿出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了相应的补助,这对贫困地区普查工作的全面落实和进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其实,这代价也已经成为政府肩头的压力和重担。要建设一个科学发展的、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的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其前提就是,我们的政府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注重于绿色决策、绿色管理和绿色治理的以人为本的政府。

  而实现这一切,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政府环境履职的巨大关键;而要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全面掌握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源的底数,又是政府治理巨大的基础。

【1】 【2】 【3】

12、巴斯夫落户三峡,次生灾害如何防范 

来源: 新京报2009-2-9  □汪永晨(北京 环保记者)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热议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在长江三峡库区建设全球最大MDI产地,并有消息说环保部已原则上通过了巴斯夫重庆MDI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据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笔者发现,在网上已经两次公示的环评报告中,有一点“遗漏”不能不令人担忧,就是在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库库区建设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地,地质次生灾害将如何防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5月23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震发生后,灾区76%的化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41%的国控、省控重点源受到地震影响,仅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就有59家危险废物生产单位。(2008年5月24日《上海证券报》)灾难发生一旦停产会对企业有影响,但更有影响的还是公众的安全。

  应该说,过去的抗震减灾工作,忽视了对次生灾害的研究,对化工企业次生灾害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5·12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化工企业要对本企业进行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对各个已建和新建的重大次生灾害源进行单因素的危险性分析。

  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三峡库区落户,也有专业人士说不在环评之列。但是必须正视的是,近年来媒体上有关三峡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却时有报道:

  2008年4月18日重庆市政府通过华龙网报道:三峡库区这一带由于地质原因,一直以来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试验性蓄水以来,由于水位的提高,进一步诱发了库岸滑坡的地质灾害,对库区局部房屋、土地以及局部专业设施造成了损毁。据统计,从试验性蓄水以来,“我们库区的12个区县出现了93处地灾险情”。

  2009年1月8日《时代周报》报道:至2008年11月2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上升到海拔172米。11月3日,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1000米长地段出现重大滑坡险情。

  2009年1月8日《南方周末》报道:三峡古城奉节现在仍在寻找着生存的新路。十余年来,围绕新城所在,奉节已三度易址。在奉节新县城的23平方公里内,有54处滑坡、300多处高边坡,全县已经调查的灾害点已经超过800处。

  化工巨头进军这样的地区,如何防范地质灾害,不能不让人关注。环保部已经原则上通过的巴斯夫重庆MDI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人们虽然能够看到: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正常生产时所排废气、废水和产生的噪声对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投产后不会使现有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除了“三废”,MDI项目还需通过消声、隔声、减震等措施,解决还有来自凉水塔、冷冻机、大功率机泵等连续产生的噪声,避免扰民现象。但是,关于这样大的化工企业将如何应付地震和地质灾害?这样的灾害评估由谁来做,又由谁来向公众公示?

  2007年,厦门的PX项目和金沙江上游的阿海水电站环评报告,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中公众的参与和民间环保团体的参与,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

  2007年12月12日,重庆MDI项目由生态化工设计院做的环评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07年12月10日至2008年1月10日;网上显示的阅读数是804次。这个项目的第二次公示时间为2008年2月20日至2008年3月4日阅读数为1693次。这些数据之少、仅仅是“阅读”(而不是听证或专项书面调查),显然不足以证明实现了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好的例证。那么,在公众热议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将建于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的库区时,真诚地希望,尽早召开听证会;并让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化工建设将如何防范地质次生灾害做出的评估也能公之于众,让一个如此大型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最终形成一个“防患于未然”的科学决策,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

13、黄河长江奔袭旱魔 江河湖海的痛楚谁关注?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2月09日 梁江涛

  遭受旱情的中国农田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中国水利部的官员七日表示,将通过下调黄河上游水,甚至北调长江水,保证受旱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2月07日中国新闻网)

  旱情发飙,“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陕西泾惠灌区水源地、渭河最大支流泾河水量和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四成;新疆乌河水量为历史最少……水源告急,耳闻目睹最多的新闻就是引水灌溉。为了能灌溉更多的农田,一些地方甚至动用了军队,清理、开挖河道、水渠里的淤泥;一些官员走入田间地头,督促农民节约用水,防止大水漫灌。这回水利部将抗旱大任委于咱们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那么,旱区心急如焚的农民以及关注旱灾的人们是否就能松一口气?

  显然,黄河与长江的一时救急只是权宜之策。在对母亲河充满感恩之时,人们是否想到,无论对黄河还是对长江,我们亏欠了多少?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过去“跳进黄河洗不清”成为一句俗语,足见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曾有过清澈的“童年”。可如今,随着流域内污染负荷的增加,跳进黄河只能喝污水。黄河之水不可能自天而来,奔流不息,黄河的下游也曾因断流而成为干涸的河床。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着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工业污染治理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长江又何尝不是如此。早在前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发布警告说,亚洲五大河流已经成为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如果对目前的形势放任不管,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由于沿岸地区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长江流域生态屡屡受伤,水质恶化已使地处下游的城市成为缺水城市。非常时期,请黄河长江出马奔袭旱魔凸现出水利欠账和生态破坏之后的次优选择。

当如饥似渴的农田等待河水滋润之时,人们可曾注意到,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在部分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已经明显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流域资源与自然生态,有多少能够承受现代人在发展名义下的挥霍?为什么有的人在拼命追逐GDP之时却冷漠江河湖海的痛楚?在黄河长江将先后为严重旱情一解燃眉之急之时,我们应该更多的想到每一天都应该善待每一条河流,不管它是大河还是小河,是干流还是支流,否则就会应了那句著名的公益广告——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14、世界为什么是干的 

来源:新京报2009年02月08日  

    第13个“世界湿地日”来临的时候,我们俯视大地,发现中国的北方,竟然大规模笼罩在旱魔的控制之下。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我突然想,也许我们就是没有处理好上下游关系,大地才变干了。

    不仅仅是中国的北方,中国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泊都在萎缩。连续几年,我碰到的每一个案例几乎都在诉说干旱的故事。内蒙古的各个“淖尔”在变干,黑龙江的各个“大泡子”在变干,四川的若尔盖湿地在变干,华北平原的白洋淀、衡水湖在变干,鄱阳湖在变干,洞庭湖在变干。丹顶鹤重要的繁殖地黑龙江的扎龙湿地年年都需要补水,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的大片湿地由于河流被水库截断,已经有五年没有得到来水补充了……变干的原因,都是上游把下游的水给截走了。

    大地在变干,不是因为水少了,而是因为水的用途被改变了,而是因为水被上游的人“自主开发”了。无论是平原还是草原,本来水都是流淌得极缓慢的,水流得慢,就浸润了周围的土地。土地低洼一些的地方,就蓄水成湖,就成了湿地,因此,水本来天生是属于生态的,河流天生是与土地结盟的,就像上游与下游,在河流眼中,本来是一体的一样。

    可惜,人类的农业活动既是排水运动也是吸水运动,水多的地方,就挖个大深沟,把水排给下游;水少的地方,就淘深井、修沟渠,把水从地底调上来,让水从旁门左道注入自家地盘。于是,水与大地的关系,就被粗暴地打乱了。过去,上游在污染下游,现在,上游在掠夺下游。

    如果农业和种植在某种程度上还制造了“人工湿地”的话,那么,城市对水的汲取、工业对水的消耗、水电站对水的截留、管道对水的非必要调动,就成了打乱水节奏和水平衡的几位千古“大功臣”了。而这些“大功臣”,不是位于水的上游,就是位于利益的上游。

    当所有的水都“为上游人民服务”之后,水就成了商品,灌进瓶子里,蓄在大坝内,在管道里按立方运输,在干渠里被人类意志分配。这时候,下游的人们扭头回望,下游自然界抬起头来张望,才发现,除了上游人类的身体,其他地方的世界都在变干。

    世界有没有办法重新湿润起来?把河流还给河流,把湿地还给湿地,把自然还给自然,把水还给水,把下游还给下游,估计是最好的办法。问题在:在市场时代,没有人替下游算账,没有人替湿地算账。

    无人算账的结果就让下游,让湿地,成了最容易受欺负的点位。即使是建成保护区的湿地,也在变干。很简单,只需要在保护区范围之外,河流的来水之处,修个水库,砌条渠道,湿地的生命之水就会被倒卖给其他地方———某些说起来非常重要的城市、企业、矿山。这些被强行移走的水,不知道怎么回事,走了就永远走了,再也没有流返回来的可能。

因此,有许多人强烈呼吁在动山动水之前,先要算一算“干旱账”。湿地的生态是有成本的,河流是有成本的,下游是有成本的,破坏之后的下游,破坏之后的河流,破坏之后的湿地,恢复需要巨额的资金。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发展,我们强迫整个自然界担当“人类的下游”,在干旱逼近的时候,我们也许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干旱虽然是天灾,但即使没有干旱,我们是不是一直在伤害自然之水?(冯永锋 北京记者)

15、只要环保过硬,何须讳言“PX”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2月09日

  1月20日,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复翔鹭集团的PX和PTA两个项目,项目已确认落户漳州古雷半岛。这表明,翔鹭PX飞离厦门驾临漳州,将从纸面走向现实。吊诡的是,作为漳州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项目,甚至在官方文件上,“PX”一词也难觅其踪,而是代之以“古雷重大石化项目”(据2月5日《南方周末》)。

  只要对厦门PX风波有所耳闻之人,再看“古雷重大石化项目”,多少会觉得这个怪异的名字有些雷人。当地有关部门不在项目环保上着力,却先忙着对一个无足轻重的项目名称涂脂抹粉,难道讳言了“PX”,就能保证所谓的“古雷重大石化项目”全无污染吗?显然没有这样的道理。

  这样的文字游戏,注定于事无补,反倒更清晰地标注出PX进入漳州古雷半岛之后,当地决策部门的政策水平和应对智慧之不足。

  “厦门不要,而我们要,难道厦门人是人,我们就不是人吗?”“迁建漳州,会不会重蹈厦门覆辙?”民众诘问虽然尖锐,却也入情入理,毕竟,“古雷重大石化项目”一旦落地兴建,就与世代居于此的公民息息相关。民众质问犀利,意在得到有翔实科学论证支撑的答复,如此方可安心,也可以消弭之前所有谣传和疑虑。遗憾的是,从新闻中我们看不到漳州市官方对此有何释疑。

  决策者或许认为,民众不是石化方面的专家,政府部门的测评意见,显然更为专业科学。对此,我们当然深信不疑。但民众也有常识,比如连岳曾提到的“海沧那些已投产的化工厂排放的味道古怪的气体是否有害”,古雷项目会不会出现类似问题;“福建省环保局曾责令翔鹭石化整改完善PTA生产工艺”,现在其废气污染问题是否已彻底解决等。这些疑问有待漳州政府给出妥善解答。

  民众有知情权,只有在一个对等的信息状态下,人为造成的“博弈成本”才会降至最低。假如该石化项目真是一个“梧桐引凤”式招商项目,全无毒副作用,那自然该皆大欢喜。政府也应大力宣传才是,而不应对民众质疑不作表态。

  对于漳州来说,投资上百亿的PX项目,似乎承载了这座农业城市的工业梦想,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努力:这次PX项目中环保投资占去总投资额的8%,高于厦门PX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与其花费巨大精力来为“PX之名”美容整形,不如对民众真正关心的环保测评花上对等的精力。

  其实只要环保过硬,无须讳言“PX”。因为,民众反对的不是PX项目,而是反对未知的恐怖污染。只要决策者们真正着眼于民生福祉,现在就应该履行法定义务,依法行政,充分公开PX的相关信息,广泛邀请民众参与。(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