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2-10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呼吁书:

1、大旱之时,来自民间环保组织的呼吁

 

西南水电开发专题报道:

2、审视西南水电开发(上)

3美国《科学》杂志Richard Stone先生访谈范晓

4、人类触发了四川大地震?

环境资讯:

5、新华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呼吁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5、千龙网:        环保部门:举报环境污染去年1721发近5万奖金

 

地方信息:

7、新华网:        重庆强力推进环保“四大行动”改善环境质量 

8、新华网:        广东:“保增长”不忽视治污染 

9、新华网:        河北:划定1万多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气候变化:

10、现代快报: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北方干旱与拉尼娜现象相关

 

深度报道:

11、中国环境报:      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环境问题的调查:生态遭破坏 

12、中国环境报:      绿色国情调查:山西省全国第1次污染源普查进行时 

13、中国环境报:      2009,生态保护8大猜想:"中国生态旅游年"能否热起来 

14、中国环境报:      选址争议不断 垃圾处理场到底能建在哪?

 

环境时评:

15、现代快报:       北方大旱怎么会成了突发新闻?

 

 

 

1、大旱之时,来自民间环保组织的呼吁

 

中国北方,正处在干旱的威胁之下。粮食面临绝收,农民面临贫困,国家面临水危机。

去年11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北京已百余天没有降雨雪,创了38年来的降水最低;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面对旱情,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利的气候条件能够造成如此灾害,是由于北方水资源数十年来严重过度开发,造成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失衡。旱情提醒我们思考人类与水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我们盼望水对我们友善一些的时候,我们应当先对水好一些。

我们一直在误解水,错用水,虐待水,伤害水;我们几乎把人类排泄出的所有的脏污之物,都推到水的身体里面;我们建造了大量的水电站,将自由流淌的河流拦腰截断;我们制作了精密的渔网,过度捕捞河流里的鱼类;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我们甚至将大海填平。

当我们被干旱紧紧地牵绊的时候,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华北大地大部分的天然河流坑塘都已经干涸,没有干涸的也大多黑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埋深不断下降,水质也受到影响;东北平原的湿地正在显著干化;西北地区的生态用水,也大量被城市和企业所劫夺。

当我们被干旱无情地伤害着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还有很多城市,不治理它们的生活污水;中国还有很多的企业、工厂,靠污水直排来获得“竞争力”;中国还有很多公众,认为节水和善待水与自己无关

 为此,在这大旱之时,我们民间环保组织呼吁:在国家及受灾地区的人民集中全力应对干旱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个人、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有此警醒,反思一下人类行为对水造成的伤害,调整不适当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完善环境决策和管理机制。

我们发出如下呼吁:

⊙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比如,洗手打肥皂的时候、刷牙的时候要关掉水龙头;洗衣服和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擦地板,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尽量缩短洗澡时间。

⊙每个企业、每个工厂、每个城市努力节水,这也是响应节约型社会倡导的具体体现。现在,节水的设备和技术也非常丰富,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成为节水标兵。

⊙每座工厂,每个城市,都全力治理污水。有一个计划,2010年前,所有的县都建设污水处理厂,我们认为这还不够,应当是所有的县的污水都得到治理,所有河流都得到生态恢复。

⊙城市不能随意夺取农村的水,上游不能随意截取下游的水,人类随意不能掠夺生态用水。对水的掠夺,水的生态危机,也可能酝酿潜在的社会危机;要想消除这些危机,我们需要共同合作,互相支援,而不是互相抢劫和互相伤害。

⊙不打着“生态建设”的名义制造人工湖泊,不为了修水电站而在过度建设高坝大库;对那些已经修好但证实对生态伤害巨大的水库,要重新妥善处理,该降低高程的降低高程,该让江河自然流淌的自然流淌,调整运行方式,留下生态流量,让更多的水回到河流中,回到大地上。

⊙相信自然修复的力量,重视天然植被的保护;不再盲目植造人工纯林,因为在干旱区不适当地植树可能也在打破当地水平衡,甚至导致生态恶化。

⊙尊重河流伦理,尊重湿地保护,尊重水伦理,尊重水生生态系统的丰富性,让河流成为河流,让水成为水。

每个人都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每个人都是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污染制造者,每个人也都能为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尽一份力。

我们呼吁:在这举国抗旱的关键时刻,请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待水、善待环境,不仅仅是缓解这次大旱,也为了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重建天蓝水碧的生态家园。

 

签名:

绿家园志愿者

北京地球村

自然之友

陕西妈妈环保协会

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

厦门绿拾字环保服务社

环境友好公益协会

东亚环境信息共享网络

北京社区参与行动

绿色汉江

河北绿色知音

淮河卫士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

天津绿色之友

江苏绿色之友

2、审视西南水电开发(上)

--我国西南水电开发的现状

文图/杨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把人类对河流的控制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1901年的就职演说中说:“为了做到河流水量的供需平衡和栏蓄回来洪水,修建大坝工程是必须的”。为此美国开始了河流开发治理的浪潮,为了满足航运、灌溉、防洪、发电和供水的需求,修建了大坝、水库、电站,疏浚了河道,建起了堤防,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条又一条的河流在开发利用中而被改变。随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走着与美国相似的道路,兴起了一个时期的水坝建设热潮。

还不到一个世纪,很多的人们(包括曾经积极主张并参与建坝的人士)意识到“在河流上修建大坝时,总要失去一些东西,前进的代价真是太大了”。科学家们已经初步揭示出为满足人类多种需求而进行的大规模河流改造对生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

这就是20世纪工业化时代治河行动的开始和结束时令人警醒的里程碑,主要以经济目的而不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的河流开发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认识到20世纪风格的河流开发和水资源管理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

21世纪的河流开发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在于平衡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河流本身对水的需求。应对这一挑战,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去评价和管理河流。

开发河流给人类带来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但是留下的后果却是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河流生物物种的濒临灭绝甚至消亡,河流生命衰竭、水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和水污染加剧,安全隐患增加,数亿计的人口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活质量下降,亿万人失去家园,迁居他乡……。

有不少国家已经付诸行动,他们放缓或者已经停止了水坝建设,并付出较大代价来尽量换回已经产生的影响,提出“与河流共处”并实施“河流重构自然化”,但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对河流开发的成败还处于激烈争议交峰中,从中获益集团和政治势力还占据支配地位,他们并不完全承认这种现实。虽然很多问题清楚的,不容置疑的。只是由于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或减小对河流开发利用的依赖;河流工程所显露的问题可能仅仅是开始或者前兆,更多更深远的问题并没有显露出来,比如说众多大型水库届时服务期满大坝的拆除、淤积泥沙的处理,河流的恢复;水环境问题积累导致的总爆发;还有发展进程中人们价值取向改变和法律意识提高引发的一系列诉求和社会矛盾等等。这些代价一部份需要已获益的价值来偿还,一部份则是不可逆转的,也许只有把一大烂摊子留给后辈去应对或评说了。总而言之,随着大坝运行时间的增加,大坝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坝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益处常以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为代价(WWF)。

大渡河上即将被淹没的藏羌村落

断流的岷江河床

梯级水电开发形成的断流河床

                     人类—河流关系的历史进程

发展阶段

行为方式

人类与河流之力量对比

人类—河流的关系

变化观念

石器时代

避水而居,取水饮用

与河流相比人类力量十分渺小

消极适应

河神祭拜

农业文明时代

筑堤、引水灌溉、航运

人类力量远小于河流力量

从消极适应到局部改变

河神祭拜

工业化时代初期

开始筑坝修建水库,进行河道整治

人类力量可以局部地改变河流

 

利用河流

 

改造河流

工业发展时代

修建高坝大库、普遍进行河道渠化,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

人类力量可以改变河流,环境、生态开始出现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河流

 

改变河流

后工业化时代

在开发河流资源的同时,对河流系统及其自然环境的恢复全面展开

人类力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河流,环境、生态问题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

 

利用中保护河流,寻求可持续发展

 

与河流共处,可持 发展观念开始出现

科学发展时代

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河流资源;实施河流的重归自然化,以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与美学功能

 

 

人类力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河流

在保护河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河流,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共存共荣,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式

 

与河流共处,可持续发展观念达到成熟

如果人们能够理性的反思,弄清楚一些问题并制定对策,也许还能减轻代价,甚至使人类前进一大步!

然而,情形并不乐观,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危机以及河流保护运动并没有根本引起利益集团和决策者们的觉醒,其标志就是2004年11月,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通过的《水电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的国家,巨大的潜在的水能资源被开发利用,以造福人类。以此为据,相关国家政府和水电开发商们必定会高歌猛进,水电开发滞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在新世纪里再掀起一轮开发狂潮。问题在于,限于20世纪河流开发方式由于技术、观念、法律政策等原因还没有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限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限于开发和保护这一矛盾并没有找到科学和法律的突破口……河流面临的危机将会更加深重!

装机容量达1260万千瓦的世界级巨型电站

大渡河泸定电站

大渡河深溪沟电站工地

中国到2000年止,共修建大坝数量22000余座,加上各小型水库已超过80000座。中国如今拥有世界最大水电站和世界领先的建坝技术,占世界大坝数的46.2%,水电装机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大坝大多数水库在工况、功能、效益等方面都不及世界上其他大坝,病险库比例较大,运行效率和调配能力均较低。

水库已经被封冻不能发电,海拔3950米

多县的一座小水电在冬季已无水发电

21世纪前2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两番,达到45万亿人民币,届时人均GTP 约要达到33000人民币。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电力装机要达到9.3亿kw,按2006年全国电力装机6.2亿kw,其中水电装机1.29亿kw,规划水电装机届时要达到3.28亿kw。因此,在剩余的12年中,水电装机要增加1.99亿kw,这意味著这期间每年要新增装机1600多万kw 。同时,这期间我国还规划建设一系列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从以下的水电建设和规划图表中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仍然在走着工业化时期河流开发的路,中国的河流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主张大力开发水电的人士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电力能源支撑,减少环境污染需要提高水电所占比例,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西南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发达国家低,我们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因此,我国今后水电开发主战场在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这些河流的支流水系。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13个水电基地规划图表

 

 

横断山部份水电站背景资料

(根据原能源部水电开发司1991年和2000年以来水电规划开发资料整理)                   一、岷江干流   18级   总装机262.48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紫坪铺

11

76

34.17

建成

鱼嘴

0.153

10.4

 

建成

映秀湾

 

13.5

7.06

建成

太平驿

 

26

16.87

建成

沙坝

8.82

40

21.9

建成

福堂

 

36

22.7

建成

姜射坝

 

9.6

6.51

建成

铜钟

 

4.95

3.67

建成

燕儿岩

 

6.6

3.3

准备

飞虹桥

 

12

6.0

准备

金龙滩

 

18

9.27

准备

天龙湖

 

18

10.24

建成

小海子

 

4.8

2.7

准备

莲花岩

 

11.1

5.57

准备

五星堡

 

15.7

7.84

准备

龙滩

3.6

7.26

3.63

准备

西宁关

 

3.72

1.86

准备

红桥关

2.4

6.85

3.43

准备

沙嘴

1.2

25

14.7

 

龙溪口

4.6

36

22

 

石鼓

 

29

14.5

 

板桥溪

 

3

1.8

 

大水

 

2.65

2.05

建成

偏窗子

9.2

74

45

 

 

岷江支流

1.  渔子溪(卧龙河)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渔子溪1级

 

16

9.8

建成

渔子溪2级

 

16

8.74

建成

耿达

 

3.0

1.84

准备

两河口

 

4.5

2.73

准备

卧龙

 

2.5

1.52

准备

正河2级

 

3.2

1.96

准备

2.蒲阳河:  4级            已建成

3.寿溪河:  2级            已建成

4.白沙河:  3级            建成1座、两座在建

5.草坡河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草坡

 

4.6

2.1

建成

沙牌

 

3.6

1.79

建成

 

6.杂古脑河:  12级    总装机量80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新店子

 

6.1

4.03

在建

狮子坪

2.8

19.5

8.76

在建

理县

 

3.3

2.32

准备

小夹壁

 

4.35

2.18

在建

猪槽坝

 

3

1.96

在建

桑坪

 

5.25

3.16

在建

甘堡

 

3.4

2.3

在建

古城

 

11

6.92

在建

薜城

 

9.0

5.54

在建

危关

 

2.5

1.73

建成

红叶Ⅱ级

 

9

4.9

在建

毕朋沟

 

2.8

1.56

在建

 

7.孟屯河:   6级    部分在建

8.黑水河:   6级    总装机量61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上打古

 

4.2

2.38

准备

柳坪

 

7.6

4.45

准备

色尔古

 

12.6

6.55

准备

毛尔盖

 

22

12.4

准备

竹格多

 

8.4

4.71

在建

马桥

 

6

3.09

在建

 

9.宝兴河:(青衣江上游)   9级    总装机量87.9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铜头

 

8

4.79

建成

灵关

 

5.4

3.35

在建

小关子

 

16

8.09

在建

宝兴

 

16

8.09

建成

东风(西河)

 

2.52

1.65

建成

民治

 

10.0

5.9

建成

硗碛

3

24

9.11

建成

穿洞子

 

4.5

2.75

在建

城墙岩

 

4.5

2.75

在建

10.大关河:               8级      装机容量20多万kw    在建

11.天全河:(青衣江上游)  11级     装机容量(不祥)      在建

12.荣径河:               14级     装机容量(不祥)      在建

13.周公河:               5级      装机容量30多万kw    部分建成

14.青衣江:(雅安以下)    13级     装机容量40多万kw    部分建成

 

、大渡河干流    21级     总装机量2211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双江口

 

180

74.0

准备

金川

49

80

37.98

准备

巴底

20

110

48.23

准备

丹巴

120

130

59.89

准备

猴子岩

 

160

79.58

在建

长河坝

6

220

111.8

在建

黄金坪

2.8

60

31.59

准备

泸定

3.8

80

41.77

在建

硬梁包

 

140

69.89

在建

大岗山

6.5

230

119.76

在建

龙头石

1.14

64

32.8

准备

老鹰岩

 

64

33.2

准备

瀑布沟

53.9

330

146.32

在建

深溪沟

 

64.0

28.9

在建

枕头坝

 

46

20.42

在建

沙坪

 

86

38.98

在建

龚嘴

3.5

75

45.21

建成

铜街子

2

60

32.98

建成

沙湾

 

40

21.32

在建

法华寺

 

24

11.94

准备

安谷

 

32

16.76

准备

 

大渡河支流:

1. 上游区(西线调水源)

电站(河流)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绰斯甲河

5级

106

58.6

 

足木足河(杜柯河)

10级

187

81.82

部份建成

梭磨河

3级

 

 

 

抚边河

2级

10

5.47

在建

小金河

6级

38

22

建成、在建

革什扎河

5级

30

16.2

在建

东谷河

3级

10

6

在建

金汤河

5级

26.2

15.5

建成、在建

瓦斯河

3级

53.4

28.7

建成

磨西河

3级

4

2

在建

田湾河

4级

81

35.58

在建

松林河

9级

56.4

39.76

在建

南桠河

7级

72

31.05

建成

瓦日河

10级

45

26

在建

官料河

10级

30

18

在建

沐溪河

若干级开发

 

 

在建

马边河

15级

50

25

在建

 

三、雅砻江干流    22级    总装机量2628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桐子林

0.73

45

31

在建

二滩

58

330

203

建成

官地

6.8

180

117

在建

锦屏Ⅱ级

0.1428

440

258

在建

锦屏Ⅰ级

100

360

184

在建

卡拉

 

110

52.5

准备

杨房沟

20

220

111

 

大空

 

160

84.4

 

蒙姑

8.5

220

113

 

牙根

7.3

140

75.1

准备

两河口

84

300

117

在建

龚坝沟

 

50

26.7

 

共科

 

40

22.2

 

新龙

10

50

27.9

 

英达

 

50

28

 

道哈

 

20

11.9

 

格尼

0.93

20

12.3

 

阿达

(西线调水源地)

5.5

25

15

 

热巴

6.7

25

13.5

 

仁青岭

33

30

18.8

 

温波寺

15.7

15

8.0

 

石渠

 

8

 

建成

 

雅砻江支流

电站(河流)名称

开发级数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安宁河

25级(含支流)

50

22

部份建成

磨房沟

3级

7

4

建成2级

藤桥河

2级

 

 

 

九龙河(含路卡河、铁厂河)

15级

110

50

部份建成

子耳河

3级

5

2

在建

力邱河

7级

25

 

部份在建

金河(理塘河、前所河)

28级

210

120

部份在建

鲜水河(含达曲)

西线调水源地

20级

40

 

部份在建

 

四、金沙江干流     20级    总装机量7472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向家坝

51.63

600

352

在建

溪洛渡

126.7

1260

639.2

在建

白鹤滩

193.8

1200

563.34

准备

乌东德

39.4

740

357.82

准备

观音岩

54.2

300

135.1

在建

鲁地拉

16.93

210

93.6

在建

龙开口

4.846

180

78.9

准备

金安桥

8.47

250

114.0

在建

阿海

 

210

93.8

在建

梨园

 

228

103

准备

两家人

 

400

163

准备

虎跳峡

385.15

420

105

准备

托顶

 

250

131

 

日冕

38

372

159.3

 

王大龙

141

224

96.5

准备

巴塘

37

212

91.68

准备

降曲河口

76

318

136.94

 

白玉

85

126

53.9

 

俄南

31

88

29.1

 

色乌

57

56

23.94

 

东就拉

3

40

17.39

 

侧房沟(通天河)

西线调水源地

 

 

 

 

 

 

金沙江支流

电站(河流)名称

开发级数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南广河

4级

5

3

在建

横江

4级

20.2

11.2

在建

西宁河(含豆沙河)

3级

 

 

在建

西苏角河

3级

 

 

 

美姑河(含苏人姑河)

7级

50

28

在建

西溪河(含泥姑河)

10级

60

40

在建

黑水河

9级

30

18

在建

大桥河、

13级

 

 

 

水洛河

 

 

 

 

冲江河

3级

 

 

部份建成

硕曲

6级

60

32

在建

定曲(含玛衣曲)

15级

95

53

准备

巴曲河

2级

 

 

 

赠曲

6级

 

 

 

偶曲

2级

 

 

 

五、龙门山前山地震灾区部份水电站概况

1嘉陵江上游:

白龙江:   8级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宝珠寺

2.25

70

22.78

建成

紫兰坝

0.43

10.2

4.21

在建

2.涪江上游(火溪河)31级      总装机量:120万kw   发电量:60亿kw•h   部份建成

 通口河:          16级      总装机量:60万kw    发电量:30亿kw•h   部份建成

3.沱江上游:

河流名称

开发级数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绵远河

6级以上

 

 

基本建成

石亭江

11级以上

 

 

基本建成

湔江

6级以上

 

 

基本建成

六、澜沧江干流(云南境内)13级,总装机2200万kw

电站名称

库容量(亿m3

装机容量万kw

发电量(亿kw•h)

备注

景洪

10.4

135

76.86

在建

糯扎渡

227

450

232.07

在建

大朝山

8.84

126

64.96

建成

漫湾

9.2

150

77.95

建成

小湾

152.62

420

189.5

在建

功果桥

5.1

75

40.63

在建

黄登

11.1

186

89.2

 

铁门坎

21.5

178

85.94

准备

托巴

51.5

164

82.9

 

乌弄龙

9.8

80

47

 

南阿河口

 

60

33.83

 

溜简江

5.0

55

32.9

 

佳碧

3.2

43

25.9

 

橄榄坝

 

15

7.77

建成

 

七、怒江干流水电开发调整规划13级方按,1991年国家能源部规划6级。

 

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推荐梯级电站概况表

电站名称

装机容量(MW)多年平均

发电量(亿kw.h)

坝高(m)

单位千瓦投资(元/kw)

单位电能投资(元/kw.h)

松塔

4200

178.7

307

4685

1.101

丙中洛

1600

83.4

54.5

3271

0.628

马吉

4200

189.7

300

4393

0.972

鹿马登

2000

100.9

165

4565

0.906

福贡

400

19.8

60

5733

1.158

碧江

1500

118

71.4

3958

0.831

亚碧罗

1800

90.6

133

3334

0.662

泸水

2400

127.4

175

3661

0.689

六库

180

7.6

35.5

5238

1.24

石头寨

440

22.9

59

5273

1.103

赛格

1000

53.7

79

3645

0.68

岩桑树

1000

52.0

84

4354

0.837

光坡

600

31.5

58

4788

0.912

合计

21320

1029.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电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集群、无序、失控开发的态势。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高坝大库、装机超限、手续不全、环评滞后,生态、移民、国际、金融等问题复杂、利益矛盾突出、江河调节调配调度机制不健全、用电市场预测不明细、投资预算不计生态和社会成本、地震、地质灾害研究不深入、江河功能分配矛盾尖锐、流域规划未定,以及灾害性水患频发、江河水文变化等是目前我国江河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目前在西南横断山在建大中型水电站规模(装机15万kw以上)至少为1亿kw以上,川滇毗邻不到5万平方公里地区雅砻江、金沙江干支流在建装机规模就在6000万kw左右。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电王国”即将在这个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活跃,水土流失发育、自然环境退化、生态系统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区域建成。

 

行走在西南横断山各大小河流,人们会看到众多的水电建设工地,你也不知道那些电站是合法的,那些是违规的,四川省有关部门2005年仅就岷江流域部分水电建设的调查认为:四川“四无”水电站普遍。

建设中的岷江姜射坝水电站

岷江太平驿水电站情况危急

从姜射坝电站到桑坪电站,调查组一行先後检查了岷江干流、黑水河支流和杂谷脑河支流上在建的7座电站。其中,3座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没有在立项前完成,水土保持措施严重滞後;不少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严重侵占行洪断面,向河道任意倾倒弃渣。同时,违法违规滥采砂石,拒不办证交费,把10多公里的岷江河床挖了个底朝天,河床内大坑小、弃料、砂石堆积如山,致使河流改道,几十公里的河水浑浊不堪。

这是岷江上游的一座引水式发电站

水利专家认为,岷江上游及黑水河、杂谷脑河支流上修建的电站绝大多数都是低坝、隧洞引水式电站,坝前蓄水从几百万方到近千万方,众多的大、中型电站调峰运行,可能造成主汛期一齐泻洪,而紫坪铺以上没有调控手段,既可能影响紫坪铺施工安全,又可能影响都江堰渠首的安全和水量调度。由於大量弃渣倾倒在河道内,江水将绝大多数弃渣冲集到紫坪铺水库内,加重水库淤积。更严重的是,不利於水土保持,破坏植被,失去已形成的生态屏障,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
    分析原因,一是项目审批部门把关不严,在基建手续并不完备的情况下竟批准立项开工。二是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後却不监管。检查的7座电站除两座刚刚动工外,其馀电站业主为节约投资把弃渣都堆在岷江边,对弃渣根本不采取水保措施。叁是自恃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方无视法律、法规,拒不接受水利部门监管、处罚。
   从有关部门了解,四川省自1998年以来开工投运的装机在500千瓦至25万千瓦的电站中,像姜射坝电站这样“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多达120多座,其中无立项的63座,占49%;无可研或初步设计批文的102座,占80%;无验收的65座,占50.7%;无建设期管理的14座,占11%。


3美国《科学》杂志Richard Stone先生访谈范晓

 

范晓回答美国《科学》杂志Richard Stone先生的书面采访:

1. Zipingpu Dam satisfies the three main conditions you highlight as necessary for RIS: height of dam, storage capacity and location in a fault zone. How important a factor, in your view, was the raising and lowering of the reservoir level in the 2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在满足坝高、库容、地震断裂构造背景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世界上已有的水库诱发地震案例,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蓄水到最高水位的时间以及水库水位的变化时段都有很大关系:

       首先,按主震发生时间与水库开始蓄水或首次蓄水到正常高水位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快速反应与滞后反应两种情况,开始蓄水或首次蓄水到正常高水位(对于紫坪铺水库是在2004年12月开始蓄水,2006年12月首次蓄到正常高水位海拔877米)到发生主震的时间间隔在两年以上一般属于滞后型,破坏性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多为滞后型地震。其原因主要是为满足库水往深部渗透,产生足以对地震断层产生一定影响的空隙水压力效应,需要足够的时间(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地震的时间关系,也符合滞后型);

       其次,世界上许多破坏性很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如中国新丰江、印度科因纳)的主震发震时间都是在库水位的变化时段,而不是在维持高水位的时段。对于龙门山断裂带这样的逆冲型断裂带来说,由于库水的静压力是瞬时效应,而前面提到的空隙水压力是滞后效应,长期保持高水位会使空隙水压力增高至接近库水静压力的规模,而当持续高水位后水位急剧下降,由于对逆冲型断层应力状态起稳定作用的库水静压力突然减小,而空隙水压力会保持高水平,最易诱发较强地震(例如位于塔吉克境内的努列克水库)。而5.12地震的发震时间恰恰是在紫坪铺水库水位快速降低的时段,紫坪铺水库的水位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按冬升春降的运行惯例维持在接近877米的高水位之后,在2008年4月开始降低水位,据了解在5.12震前一周左右,水位更有较快速的下降,降至830米左右;

       再次,水库的快速蓄水和巨大的水位变幅具有很高的诱发强震的危险性,而紫坪铺水库从开始蓄水到首次蓄到高水位的时间很短,在水库运行过程中水位变幅也很大。

       与三峡水库比较,三峡水库从1997年围堰挡水开始提高水位,至2008年11月坝前水位蓄至173米左右,历时约11年,水位升高约110米;而紫坪铺水库从2004年开始提高水位,至2006年12月首次达到设计最高水位,历时仅两年,水位升高约120米。

       三峡水库对应于135米、156米、175米蓄水水位的年最大变幅分别为:139米~135米,变幅4米;156米~145米,变幅11米;175米~145米,变幅30米。而紫坪铺水库蓄水到最高水位后,年最大变幅约60米。

2. Th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did a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before Zipingpu was built, which concluded that the highest magnitude earthquake that would occur there as a result of the dam was 5.5. It seems to me a mystery how the dam could cause an earthquake of the magnitude of Wenchuan. This would be the largest recorded dam-induced earthquake, releasing many times more energy than the largest such previously confirmed earthquake, correct? Do you have further thoughts on this point?

       紫坪铺工程论证过程中,有关部门对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作了评估,预测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为5.5级。这一估计是明显偏低的。因为从世界上已有的案例看,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可以突破当地已知的天然地震的最大震级,而紫坪铺水库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多次发生>6级的地震,已知最高震级为6.5级,因此这一地区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应考虑到至少可能会突破6.5级。当然,5.12地震的震级已远远突破了龙门山地震带已知的天然地震最大震级,这的确是出乎意料的。水库是否可诱发震级如此之高的地震,这需要很好利用5.12地震这一不可多得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还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

3. I was told that some experts at the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advised against construction of the Zipingpu dam. is that your understanding as well? Were they concerned about seismic damage to the dam, rather than RIS?

       您所提到的专家意见也许主要是指李有才等在《<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几个问题讨论》一文中发表的看法,我赞同他们的观点,我对紫坪铺工程的修建也同样持反对态度。李有才等专家主要强调的是紫坪铺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强度级别和设防烈度被大大低估,以及由此可能给大坝安全带来的隐患和潜在威胁,在该文中并没有特别分析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

4. Has seismic data from the end of 2005 to May 2008 from the area around Zipingpu yet been published? If so, does analysis of th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am triggered the earthquake?

       紫坪铺库区地震监测台网2005年至2008年数据至今仍然没有公布,尤其是未提供给国内不同的科学研究机构共享,尽管四川省地震局的副局长在2008年10月全国政协的调研会上曾表示,所有地震观测数据都将会妥善保存,并提供给所有科研机构使用。

5. Have the RIS institutes at the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or at th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released their analyses of the possibility of Zipinggu trigge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到目前为止,有国家防灾委员会负责人、四川省地震局的官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陈厚群等公开发表谈话,称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地震无关。但他们都没有提出具体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进行说明,也没有基于相关观测数据的科学论文发表。但至少说明相关机构是在关注这一问题的,而且很可能也在作这方面的研究。另外据我所知,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研究所的学者一直在进行紫坪铺水库与5.12地震关系的研究,有一些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他们目前还不愿意公开,而且由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地震观测数据他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所以他们也持很谨慎的态度。

6. In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do you think the evidence linking Zipingpu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strengthened or weakened?

       水库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相比,在主震之前有更明显的前震。据四川省地震局在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www.eqsc.gov.cn)公布的数据,在龙门山地震带南端,2008年2月17日和2月27日,在海螺沟、姑咱先后发生4.0级、4.7级地震。同年3月,泸定、康定也相继发生2~3级地震多次。2008年2月2日至5月5日,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都江堰、彭州、江油、茂县、大邑、芦山,共发生15次1.7~3.3级的地震,特别是都江堰和江油发生密集的小震,都江堰在2月14日至15日一天内,就发生1.8~3.3级地震5次,且震中的重现性很好。江油在2月6日、2月24日、4月5日至6日多次地震,其中4月5日至6日在11个小时里发生8次密集小震,并引起公众的关注。以至《绵阳晚报》于2008年5月6日,登载题为《有感地震预示未来有强震吗》的文章,通过专家回答江油市民“前段时间江油有小震,是否意味着地震活动有异常”的问题:“实际上有感地震的多少与未来是否有强震并没有直接关系”。2008年5月12日,即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绵阳晚报<“政风行风热线”一周综述>》又发表文章《市民反映问题全部办理完毕》称,5日,市地震减灾局值守“政风行风热线”时,对江油市民电话热线咨询“前段时间江油一带有感轻微地震,是否意味着地震活动有异常?”的问题,市地震减灾局有关负责人与市民联系并告知对方,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3级以上地震全世界每年要发生十几万次,这些地震中,有感地震并不多。实际上有感地震的多少与未来是否有强震并没有直接关系,市民不必有恐慌心理。

       尽管以上数据还未包括十分重要的紫坪铺库区地震监测台网的观测数据,并且也还未与蓄水前地震活动的背景进行对比,但仍然显示5.12地震之前很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前震活动。仅此也更增加了我对紫坪铺水库诱发5.12地震的疑虑。

7. What lesson should be learned? Shoul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seismic zones be reconsidered? For example, in your view, should the decisions to proceed with construction of the Xiluodu and Wudongde dams be reviewed?

       5.12地震之后,对于在中国西南山地许多地震活动带上建高坝大库的工程项目,应该重新审视,已有规划应进行调整,工程决策也应采取更为慎重的态度。尤其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上的一系列梯级电站,无疑都具有很高的诱发破坏性强震的风险,您所提到的溪洛渡、乌东德电站更是如此,因为它们规模巨大而且位于马边—昭通、东川—嵩明强震活动带上。我是反对在上述地区修建这么多的大型甚至巨型水电工程的,除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以外,这些电站还侵占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损害库区移民的利益等等。但令人悲观的是,许多这些在建的大型、巨型水电工程在水电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强势利益的推动下,很难停止下来,当然它们也留下了巨大的灾害隐患。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诸如金沙江虎跳峡、怒江等尚未上马的大型工程能被取消。

4、人类触发了四川大地震?

现在,第一批研究人员公开发表的证据显示,新建的紫坪铺大坝蓄水的压力或许触发了附近断层破裂,这一破裂继续扩展,造成约300公里的断层破裂。
《科学》(SCIENCE323, 01-02-2009

理查德·克尔、理查德·斯通(Richard A. Kerr & Richard Stone)

自然灾害常常被形容为“天灾”,但是去年5月中国四川省发生灾难性地震后几天内,已经有国内外地震学家暗中猜测人类是否要为此次地震负部分责任。现在,第一批研究人员公开发表的证据显示,新建的紫坪铺大坝蓄水的压力或许触发了附近断层破裂,这一破裂继续扩展,造成约300公里的断层破裂、8万人死亡。

不过,还没人能证明汶川地震是水库触发的地震活动。纽约帕里塞德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的地震学家Leonardo Seeber说:“毫无疑问,触发地震确实有发生。”他说,这一事实和新证据表明,地震和大坝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究”,但是要证明触发“并不容易”。而且中国政府将关键数据紧抓不放。

40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收集触发地震的例子。Seeber 说:“让我吃惊的是,很小的机械干扰就能触发一场地震。”取出地壳中的液体或岩石,如石油生产或煤炭开采,就可能触发地震。给地壳注入流体用来储存废弃物或固存二氧化碳,或是增加大坝后约100米高的蓄水重量,都可能触发地震。

不管这种干扰的性质如何,它必须要使附近的断层临近崩溃的边缘,才能触发地震。就水库触发的地震活动而言,有种压力将断层的两面挤在一起、将断层紧紧锁住, 而水的重量能通过抵消这种压力来削弱断层。还有一种可能是,压力已经倾向于推动断层两面的相互错开,而增加水的重量会加大这种压力、从而使断层破裂。1967年,印度柯依那(Koyna)大坝蓄水触发了史上最大的水库触发地震,6.3级的地震导致了200人死亡。地震学家还观察到几十起3到6级的水库触发地震。

所以当7.9级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很多科学家怀疑是否归咎于某个水库。饱受诟病的三峡水库因距离太远被排除了,专家们考虑是否是紫坪铺大坝:紫坪铺大坝距离断裂的断层只有500米,离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只有5.5公里。时间上来看也符合。“2004年12月开始蓄水,两年内水位迅速上升了120米。”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说。

沉重的:可能是四川紫坪铺大坝蓄积的数亿吨水触发了这场灾难性地震。

紫坪铺大坝蓄积的数亿吨水给毗连的北川断层造成了不正常的压力,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灾害研究员Christian Klose上个月在加利福利亚州的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大会上提出来的。Klose在报告中没有提及任何大坝,他隐晦地解释了增加的水如何改变对断层的压力。根据他的计算,增加的水重量既减轻了对断层的挤压从而削弱了断层,也加大了容易导致断层破裂的压力。Klose说,蓄水所产生的作用是地壳运动一年产生的自然应力的25倍。他指出,当断层最终破裂时,它移动的方式正是水库蓄水所促成的方式。

Klose的听众都很感兴趣,但并不都相信。他们想要知道更多关于改变水位和当地较低级地震活动的细节。范晓没有出席这个会议,但是他提供了一些细节,所有这些细节都表明紫坪铺水库和汶川大地震之间有关联。他说,从已知的水库触发地震的历史来判断 ,紫坪铺水库的迅速蓄水和其水深有助于触发地震。而且蓄水和大地震之间的延迟也让库水有时间深入渗透到地壳,在地壳中削弱断层。范晓指出,触发地震最大的危险并不是在蓄水最多的时候,而是在水位下降的时候。他说:“正如我们现在知道的,5·12大地震发生一个星期前,水位比往常下降得更快。”

中文期刊《地震地质》12月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地球物理学家雷兴林说,紫坪铺蓄水“显然影响了当地的地震活动”。雷兴林在北京的中国地震局工作,并在日本筑波的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兼职。雷兴林强调说要得出最后结论为时过早,但是他认为库水渗透到断层和2007年 12月到2008年5月期间水库水位下降是“造成四川大地震成形的主要因素”。

虽然范晓也知道紫坪铺大坝与汶川大地震之间的联系并未得到证实,不过他已经了解的东西让他提出应该谨慎行事。他说:“我们应该重新调整现有的计划,在规划项目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但我对取消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并不乐观,因为水电开发商和当地政府从中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说,要举出更有力的证据来限制建设项目上马,需要更详细的数据。“需要水库附近和周围的小型地震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水库水位和蓄水量的数据。”四川地震局的地质专家闻学泽说。范晓认为,中科院的研究者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但他们不愿意分享。

英文原文请见:

http://ksjtracker.mit.edu/wp-content/uploads/2009/01/chinaquaketiggerkerr.pdf

5、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呼吁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来源:新华社2009年02月06日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王宇丹 徐松)外交部发言人姜瑜5日在记者会上说,将于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的关键在于,有关各方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在2012年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

  在回答记者有关气候变化的提问时,姜瑜强调,哥本哈根谈判的结果应切实反映巴厘岛路线图的共识,即发展中国家的自愿减排和发达国家的强制性减排“有质的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全面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作出有效安排。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和时间表,目标是在2009年年底前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协议。姜瑜说,当前就如何落实巴厘岛路线图的谈判,时间已经过半,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姜瑜说,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携手应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发达国家信守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转让,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还可以作出更多的贡献。”

  姜瑜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也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0%等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约束性的指标,已经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姜瑜表示,中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大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但中国的人均排放和累计排放量均很低。“中国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继续以积极态度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也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数据显示,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排放量占全球的77%,从1904年到2004年100年间,中国累计排放占全球的8%。而最近15年,发达国家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是在1990年基础上增长了11%。有关专家指出,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比较快应该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6、环保部门:举报环境污染去年1721发近5万奖金

来源:千龙网2009-02-06

  北京日报讯 (记者 曾昀)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2008年市民踊跃参与有奖环保举报活动,全年共举报各类环境污染事件1721件,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已发放举报奖金4.77万元。

  “2008年‘少一缕烟尘,多一分健康’环保有奖举报”活动于当年4月初启动,在全年接到的1721件举报中,举报黑烟车的市民最多,占到了半数以上,为963件;其次为施工工地扬尘举报502件;烟囱冒黑烟举报256件。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已核查市民举报1644件,核实违法行为298起,对其中82起机动车排放超标和49起烟囱冒黑烟行为已经依法进行了处罚,167起工地扬尘也已移交城管部门处理。

  环保有奖举报在北京已经开展了5年,环保部门共收到2万余件群众举报,并向经举报查实的市民发放36万余元奖金。

7、重庆强力推进环保“四大行动”改善环境质量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06日   

    新华网重庆2月5日电(记者徐旭忠)记者日前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在环保领域不断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绿地行动”“宁静行动”,使得全市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改善。

    在实施“蓝天行动”中,重庆市通过强化对污染企业安装电子监控设施等新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完成了重庆铝制品厂等20户污染企业的环保搬迁,推进实施主城区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检测排气和环保标识管理,使得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8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297天,其他区县城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同时,重庆市着力推进“碧水行动”,实行水污染防治项目、水质双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加快《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规划项目建设速度,确保2009年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6%,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5%;长江、嘉陵江和乌江干流重庆段入境满足Ⅱ类水质时总体满足Ⅱ类水质,长江出境、嘉陵江和乌江入长江断面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全市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2%。

此外,重庆市还大力实施“绿地行动”和“宁静行动”。这个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实施森林工程,确保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新建环境噪声达标区40平方公里,确保各区县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5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不超过68分贝。

8、广东:“保增长”不忽视治污染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06日   

    新华网广州2月5日电(记者王攀)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5日表示,广东今年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稳定增长,但同时广东不会忽视污染治理工作,广东将继续加大力度,在污水治理、空气质量改善、汽车尾气排放、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黄龙云说,去年广东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力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广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已超过1091万吨,仅去年新增的日处理能力就达到217.5万吨,珠三角以外地区的城市和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也全面展开。   

同时,广东加快了电厂脱硫工程进度,截至去年全省12.5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已全部安装脱硫设施,使全省完成脱硫设施安装的燃煤燃油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总计达到2780万千瓦,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黄龙云表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广东已经确定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其中就包括一批环保设施项目和多种类清洁能源设施建设项目。他表示,仅以核电为例,根据有关单位测算,随着中央批准的核电项目在广东建成投产,未来就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年。

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介绍说,经过国家核准,广东去年超额完成了污染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58%和5.28%,均超过了国家制定的5%和4.5%的减幅目标。

9、河北:划定1万多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06日    

    新华网石家庄2月6日电(记者张洪河)记者从河北省环保局获悉,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日前已经完成,8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分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10848.78平方公里。

    据了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程度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1999年,河北省各设区市就划分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划分技术标准,各地保护区划分工作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作用的发挥。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按照国家环保部门要求,自2006年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重新进行了调整划分,到目前,全省8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划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1036.8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3266.94平方公里、准保护区6545.04平方公里,保护区总面积达10848.7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5.78%。

    据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要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要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10、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北方干旱与拉尼娜现象相关

来源:现代快报 2009年02月06日

  2008年的冰冻灾害和今年的极端干旱让人联想到了全球变暖。那么此次极端干旱是不是和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有关呢?在目前还拿不出证据证明北方干旱和全球变暖有关系情况下,气象专家们将眼光投向了“拉尼娜”,这个全球“冷事件”的操纵者带给了人们气候异常的信号。

  今年1月20日,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去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进一步加强,热带海洋大气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但据分析,目前的拉尼娜状态可能只持续大约3个月,然后减弱恢复正常状态。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指出,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严寒,那么中国北方遭遇的严重干旱也与拉尼娜密切相关。

  特旱区50年一遇

  昨天,国家气候中心公布了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的最新进展,报告显示: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截至今年1月31日,气象干旱区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

  国家防总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为切实抓好当前冬麦区抗旱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气候中心张称意博士告诉记者,今年冬天北方地区的气温比平时要高,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是导致此次旱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方干旱是“拉尼娜”在作梗?

  每一次极端气候事件,都离不开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这两个“小家伙”的操纵,它们是全球气候异常最强的信号。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拉尼娜现象有增强趋势:北方春旱不可避免。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中国北方遭遇的严重干旱也与拉尼娜密切相关。

  早在今年1月20日,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去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进一步加强,热带海洋大气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但据分析,目前的拉尼娜状态可能只持续大约3个月,然后减弱恢复正常状态;其持续更长时间从而形成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较小。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撰文指出,2008年11月18日-2009年1月23日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7月30日-11月6日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1月25日-4月7日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形成拉尼娜事件。

  快报记者 安莹

  ■相关新闻

  1月份,江苏淮北降水创30年新低

  快报讯(记者 刘峻)北方大旱,苏北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昨天,江苏省气候中心发布1月气候评价说,1月淮北地区基本无雨,降水量为近30年同期最少,持续的旱情进一步加重和发展,苏北地区土壤水分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淮北北部丘陵山区麦田及旱茬麦田出现持续干旱。

气候统计资料显示,全省1月份各站降水量0.0(赣榆、东海)~67.4(启东)毫米,月降水量全省偏少,且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淮北地区几乎无降水,江淮北部地区4.0~20.0毫米,其他地区20.0~67.4毫米。

11、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环境问题的调查:生态遭破坏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年02月06日 1

  本报讯 根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对群众来信反映冷水江市锡矿生产造成当地环境严重污染问题的批示,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委托华南环保督查中心会同湖南省环保局赶赴当地进行现场调查。经查,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基本属实。

  矿山开发严重污染环境

  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开采已有111年历史。改革开放前,锑资源由原冷水江市锡矿山矿务局独家经营(现改制为闪星公司)。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地区所属乡镇相继兴建了涉锑企业90余家。经多次整治,目前尚有涉锑企业27家。

  多年的锡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估算,共产生二氧化硫100余万吨、砷碱渣20~30余万吨、冶炼炉渣及采选矿废渣数千万吨。大量固体废物堆放,严重污染了当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并发生过多起砷中毒事件。同时,锡矿山地区长期掠夺式开采和破坏性采炼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矿区及冶炼厂附近地表植被破坏,地下水量明显减少,80%耕地无法种植,近两万群众基本丧失农业生产条件。

  当地整治和规范涉锑行业

  多年来,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开展整治和规范锡矿山地区涉锑行业工作。1996年以来,对非法涉锑企业进行了5次大规模集中整治,共取缔非法涉锑企业63家,剩余的27家合法企业中,有14家正按环保要求对砷碱渣库及废水收集系统进行限期整改。冷水江市拟以闪星公司和部分骨干民营企业为主体,按照“关小扶大”的原则,引导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优化整合。针对锑冶炼产生的砷碱渣威胁饮水安全问题,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和市环保局分别制订了相关政策和环境整治方案。2006年及2008年,市环保部门对这一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受砷污染情况进行了两次普查,联合所在地乡镇办封闭了砷超标的14口水井。

  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对砷中毒和疑似砷中毒人员一律免费检查诊治,对失去基本生活来源的群众实施特殊救助,对饮水困难的地区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长期以来,锡矿山地区的锑矿资源开发和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对当地的饮用水源、地质结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区域性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几经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彻底消除隐患。调查组现场采样结果表明,矿区下游的涟溪河塘冲煤矿断面砷浓度超Ⅲ类水质标准3.4倍。锑冶炼厂附近废渣堆积如山,废弃的采区也没有得到恢复。

  调查组在南矿区看到,涉锑企业大部分已关停,但未彻底拆除生产设施。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非法涉锑企业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锡矿山地区目前尚有涉锑企业27家,除闪星公司等少数企业拥有采、选、冶综合利用能力外,其他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亟待以少数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辖区内涉锑企业。

  调查组提出5项整改意见

  根据冷水江市的现实情况,调查组建议对湖南省环保局下发环境监察通知书,由其督促娄底市、冷水江市政府采取措施。

  一是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由当地政府牵头,经济、国土、环保、安监等部门参与,联合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彻底解决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对辖区内所有涉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全面清理,将未获准入的企业立即关闭。建立工业园区,引入清洁生产模式,对锑资源采、选、冶实施全过程监管。

  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锡矿山地区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查清区域环境污染风险和隐患,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议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彻底拆除非法企业的生产设施,并恢复原状。

五是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尽快实现锡矿山地区的自来水供水网络覆盖。

12、绿色国情调查:山西省全国第1次污染源普查进行时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年02月06日  

  中国第一次把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国情调查

    开展了山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环保大培训和直插污染第一线的世纪环保大调查

    全面掌握了山西的污染源总量 

    核心阅读 山西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和能源基地,也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省份。山西的环境污染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山西的污染总量究竟排放至何种地步,这是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山西人民高度关心的问题。

    而山西环保新政的开启,就是以控制污染总量而开始的。实现国家污染减排10%、山西化学需氧量减排13%、二氧化硫减排14%的约束性指标,整体改变山西环境污染全国第一的形象,就骤然凝聚在了对于污染物总量的控制之上。那么,我们的环境容量到底有多大?我们的污染总量到底有多少?就在这个关头,一项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一项环境保护领域的国情省情调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启动,也在山西这片黑色的、黄色的土地上迅速铺开。

    山西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和能源基地,也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省份。

    山西的环境污染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污染总量究竟排放至何种地步,这是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在这个关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在中国的大地上启动,也在山西迅速铺开。

   政府责任如山

    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政府环境履职的巨大关键。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将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把普查工作纳入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内,对各市市长进行考核;省长批示从省长基金内拿出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了相应的补助。

    污染源普查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是中国的第一次,也是山西的第一次。第一次,这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亮点。

    这个亮点,凝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时代特点。这是我国强化环境执政能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

    它凝聚了绿色和谐时代与生态文明时代高度的政府责任。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全国污染源普查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强调,全省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省情调查,是全面摸清山西污染底数的重要手段。污染减排和污染治理是山西发展的攻坚目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决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弄清楚山西的污染源有多少,污染程度有多重,把污染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1月,山西省成立了由省政府挂帅,环保部门牵头,宣传、经委、发改、财政、农业、建设、统计、工商、气局、测绘、军区等部门组成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组。市县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领导机构和普查工作机构,普查迅速启动。

    就在普查迅速启动时,国家拨付的2500万元普查经费迅速到位,省政府从省长预备基金中拿出650万元用于污染源普查,市、县政府的普查经费也纷纷到位。到2008年底,全省到位资金达到了5535万元。

    于是,层层部署,层层动员,层层安排。污染源普查的政府责任,就具体体现在了这层层的贯彻和落实之中。这也决定了,污染源普查,这项基础性、专业性、技术性调查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查本身的专业意义和技术意义。

    2008年7月,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对山西污染源普查进行核查认为,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将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把普查工作纳入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内,对各市市长进行考核;省长批示从省长基金内拿出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了相应的补助,这对贫困地区普查工作的全面落实和进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其实,这代价也已经成为政府肩头的压力和重担。要建设一个科学发展的、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的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其前提就是,我们的政府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注重于绿色决策、绿色管理和绿色治理的以人为本的政府。

    而实现这一切,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政府环境履职的巨大关键;而要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全面掌握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源的底数,又是政府治理巨大的基础。

    社会关注如潮

    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是巨大的污染源普查之“谱”。

    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山西省污染源普查宣传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组织宣传活动300多次,印发宣传资料200多万份,发表媒体宣传报道2000多条,影响人群3000多万人次。

    当然,污染源普查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无疑是在理论上的一种解读和阐释。社会公众究竟有多少人这样理解,也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惟其如此,我们才需要启动一项同污染源普查一样重要的事情——为污染源普查营造一个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使污染源普查真正成为国家意志、执政意志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就像山西省环境保护局长刘向东所说,污染源普查是一项政府职责,污染源普查宣传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以推进政治任务的紧迫,推进政治任务的力度,推进政治任务的强势,推进污染源普查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从而推进污染源普查这项国情省情调查的全面实现。

    我们看到,普查宣传成为普查行动强大的“社会推进器”:理论层面的宣传成为它的“前导仪”,媒体层面的宣传成为它的“发动机”,文化层面的宣传成为它的“加速器”,公众层面的宣传成为它的“共振舱”,而社会化层面的宣传,则成为它的“动力场”。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全方位的舆论宣传效应,让污染源普查的舆论宣传成为排山倒海般的舆论风暴。

    我们的政府官员出现在了媒体上,媒体宣传,成为污染源普查宣传的主流载体;我们的社会公众出现在了广场上,公众宣传,成为污染源普查宣传的主体力量;我们的大型彩车出现在了城乡的街衢里,街衢宣传,成为污染源普查宣传的主攻阵地;我们的文化明星出现在了公益广告上,公益宣传,成为污染源普查宣传的主打品牌;我们的彩色海报出现在企业里,企业宣传,成为污染源普查宣传的主体战场……终于,一个社会化的污染源普查宣传声势,席卷三晋。

    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山西污染源普查宣传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组织宣传活动300多次,印发宣传资料200多万份,发表媒体宣传报道2000多条,影响人群3000多万人次。

    2008年7月,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肯定地说,山西污染源普查宣传广泛,通过组织“山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千里行”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污染源普查构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们的政府确定了污染源普查宣传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最高目标,是让污染源普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污染源普查的社会参与;最低目标,是让所有的污染排放主体都知道污染源普查,消除污染源普查的社会阻力。

    污染源普查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重新认识这些污染杀手,也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道路和自己的环境,让人们了解自己置身于怎样一个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的省情和污染的国情。从而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科学地确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决策、环境发展决策和可持续发展决策。

    这标示着,污染源普查是国家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民的事情。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这就是巨大的污染源普查之“谱”。

    绿色调查如网

    临渊结网,快速打造了调查之网,织成严密的、坚实的巨大网络。

    山西省11个城市149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组建了160多支污染源普查队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审核员、数据录入员,人数达到3万人,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创造了山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战前环保大培训和直插污染第一线的世纪环保大调查。

    然而,普查的全部视线,却要聚焦到污染物排放主体——这个浓重的焦点之上。黑色的工业污染源,白色的农业污染源,灰色的生活污染源,以及绿色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所有的国家意志、政府责任、社会关注、公众参与,统统聚焦于这些污染物排放的主体。

    其实,许许多多的污染源,已经是我们聚焦的目标,只是我们未曾以调查的方式和统计的方式予以关注。那么,污染源普查,就是一张巨大的调查之网和统计之网,对于这张撒开的普查之网,决不允许它成为漏鱼之网,也决不允许有任何漏网之鱼。因为,任何漏网之鱼和漏鱼之网,都会对环境保护乃至科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国家规定,“十一五”期间,山西的二氧化硫减排指标,要以2005年的排放总量为基数,削减14%,也就是,从2005年统计的150万吨,削减到130万吨,削减20万吨。然而实际上,这个2005年的150万吨,是一个漏掉了至少1/4数字的不真实的总量。因为,当初统计摸底时,全省二氧化硫总量实际是200万吨,但由于企业害怕多缴排污费或遭受处罚,居然藏匿了真实的排放量,少报了50万吨。这样导致后来我们削减二氧化硫污染,得先削减掉这少报的50万吨,然后再削减20万吨,才能完成国家下达14%的约束性指标。实际削减量是70万吨而不是20万吨。

    就因为瞒报少报,导致这些企业在后来国家允许以所申报削减的排污量置换新增产能和排污量时,却统统没有了置换总量。污染企业以弄虚作假的方式,给自己酿造了一杯货真价实的苦酒,当他们明白的时候,却为时晚矣。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长刘向东指出,过去我们的环境统计基础不牢,数据不准,质量不高,无法表达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水平和污染削减的总量水平,无法满足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所需要的数据支撑,直接导致环保部门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下降,导致政府和公众对环保数据失去信任。那么,全国和全省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给我们一个支点,我们必须重新挽回、重新赢得这种权威和这种信任。

    可以说,对于污染源普查这张天网,普查的国家意志,是它坚实的纲缆;而构建一支支撑国家意志的污染源普查队伍,则是在缔造这张普查巨网严密的网络。

    事实上,我们已经缔结了这样一张现实的污染源普查之网。我们层层选拔、层层组建、层层培训。每一位普查员就是一条结实的网线,每一个普查指导员就是一根粗壮的网绳,每一名普查审核员就是一个紧张的网目,每一个数据录入员就是一个坚固的网结……我们临渊结网,快速地打造了一张绿色调查之网,织成了这张污染源普查严密的、坚实的巨大网络。

    山西省11个城市149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组建了160多支污染源普查队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审核员、数据录入员,人数达到3万人,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创造了山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战前环保大培训和直插污染第一线的世纪环保大调查。

    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认为,山西污染源普查培训到位,把关严格,审核标准,勇于探索。本着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省情,对行业、企业和工艺排污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对国控和省控污染源排放量进行分析评估,有效掌握了整体情况,提高了普查整体质量。

    普查之网,就这样铺开了。它撒向了工业污染源,撒向了农业污染源,撒向了城乡生活污染源……所有产生污染的地方,都纳入了清查和调查的视线。污染源普查,就是要穷尽一切污染之源。

    没有污染的地方,自然不会有污染源普查队伍,但却会有普查队伍的寻觅;有污染的地方,自然会有普查队伍的到达,然而,却也会有企图逃离普查的污染。

    那么,污染源普查与污染源之间摆开的正是一场特殊的短兵相接的交锋。

    普查法制如铁

    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完善政策强化责任。对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奖优罚劣,对于工作先进的单位,要进行表扬;对于工作落后的单位,要进行批评。要坚决确保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应该说,污染源普查是一项特定的环境法制行动。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为法律依据,以《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为法规依据,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为政策依据,依法进行。

    虽然不是通常意义的环境执法,虽然不是对于污染的依法处罚,但同样是法律赋予了坚强权力的法制行为。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普查数据不作为行政处罚和排污收费的依据,不作为是否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的依据,但普查本身依法行事,同样是在执法。因为法律同时规定,所有污染源责任者,不得推诿、拖延、拒绝和阻挠污染源调查,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转移、隐匿、篡改和毁弃原始资料。违反此规,将同样遭受处罚。

    这是一个矛盾,也是一个难题。我们的普查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过于强制,会导致企业担心调查数据被作为污染处罚依据而推诿、拖延、拒绝和阻挠污染源调查;如果过于迁就,反而导致企业因为缺乏压力而轻慢、随意、敷衍和应付污染源调查。如此两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种结果掩盖另一种结果,无论如何,都直接影响污染源普查最为重要的“真实、准确和全面”的目的性要求,直接造成对于普查质量的严重危害。

    污染源普查的质量就是它的生命,那么这生命一样的质量,其实就来源于对于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坚决执行。污染源普查依法实施的法定原则意味着,污染源普查必须在完全意义上执行法律法规。

    而且,我们要走出两难的悖逆,必须坚持严格的法治精神。唤起所有责任者的责任和义务者的义务,让所有的责任者和义务者清楚明白,实施调查、接受调查,同样是在承担崇高的社会义务和绿色的法定责任。

    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高度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完善政策,细化标准,层层落实,强化责任。对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奖优罚劣,对于工作先进的单位,要进行表扬;对于工作落后的单位,要进行批评。要坚决确保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于是,我们的普查员们,大张旗鼓地依法普查;我们的普查指导员们,精益求精地依法指导;我们的普查对象,严肃规范地依法填报;我们的普查机构,严格坚定地依法检查。

    一一填表,一一对照;层层审核,层层把关;步步为营,步步推进;节节提高,节节完成;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推进……2008年,山西省如期完成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全面普查和数据填报。污染源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8年5月31日,山西省各县、市、区按时向国家第一次上传了污染源普查数据。至此,全省普查工业污染源19447个、农业污染源95967个、生活污染源3912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06个,污染源普查数据达到154646个。

    2008年9月20日,山西省按时向国家第二次上传了污染源普查数据。至此,全省普查工业污染源20231个、农业污染源97143个、生活污染源39734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11个,污染源普查数据达到157219个。

    2008年10月29日,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对山西省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及汇总审核进行质量核查认为,山西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和汇总审核,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全省普查数据的质量。

    应该说,至此,我们对山西的污染源总量,获得了一个新的掌握。这就为周生贤部长提出的“全面掌握”,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

    污染源普查开启伊始,周生贤部长曾经强调:污染源普查要实现“全面掌握”——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数量,全面掌握污染治理的水平,全面掌握环境的影响力和环境的承载力。

    那么,“全面掌握”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面强化,意味着全面治理,意味着国家政府全视角也是全方位的环境治理保护的现代推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新的基础,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污染源普查,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的转折、新的突破和新的崛起。

    我们相信,中国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山西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将把山西乃至中国,带入一个环境保护全速发展的时代。(记者 李景平)

13、2009,生态保护8大猜想:"中国生态旅游年"能否热起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06日   

    编者按:2008年的影子已渐行渐远,2009年的脚步已悄然来临。今年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更值得人们期待。展望2009年,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年等重大行动,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些事件将如何推进?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是什么?生态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如何以生态示范创建推动生态文明?

    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生态省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县(市、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等生态省建设的工程不断夯实,生态省建设的理念、思路不断创新。生态省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已得到各地的广泛认同。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生态保护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要求的关键一年。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指出,面对持续增加的区域性生态功能退化压力,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进一步突出重点,并力求实效。

    张惠远强调说,下一步的工作,一是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等事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二是充分利用生态省、市、县及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示范建设的重要平台,调动和整合地方及社会力量,推进城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三是强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控制新的生态破坏,逐步修复历史遗留的生态损害,争取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四是尽快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推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同时,选取优先领域和区域,试点示范,重点突破。

    画龙点睛:生态文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机制,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土壤污染防治能否取得新突破

    2008年,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近20个省(区、市)完成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获得了近300万个有效调查数据。

    在过去的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开展土壤基础调查、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组织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我国土壤环境仍面临严峻形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刘志全指出,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相关部门难以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土壤质量监测监控体系相对薄弱,没有把土壤质量检测作为例行工作;土壤修复技术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2008年,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在重点领域,如农用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等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

    《意见》还指出,到201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摸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初步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土壤环境安全教育行动计划并开始实施,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有所提高。

    画龙点睛:各地要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统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

    灾后重建怎样顾及生态修复?

    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来得迅猛而惨烈。

    当年7月,环境保护部就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修复重建的规划目标:即到2010年,要完成灾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企业治污设施恢复重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规划》制定了包括核辐射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等6个方面的主要“恢复”任务。

    此次大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植被破坏、水系改道等严重的地质次生灾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化工品泄漏、地震带上的水利设施隐患等也再次警示了保持经济活动和环境承载能力平衡性的重要性。因此,国务院批复的整体灾后重建规划中,“生态先行”是其基本原则。

    为此,专家呼吁,灾后生态修复不仅要对大量环保设施进行恢复重建,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契机,创新环保机制和体制,如“规划环评”纳入各种重建规划、试行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管理突破部门分割等。

    除重点领域布局外,《规划》对灾区生态修复提出了环境基础设施恢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在具体目标要求上,要高于灾前环保水平。”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咨询部主任吴舜泽称,应借此重建机会,全面提高灾区环保水平。

    吴舜泽表示,“相比道路恢复、城市建设等,生态恢复和保护是长期命题。”由于《规划》是解决灾后两年内的重建问题,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属于“有限目标”。也就是说,即便是完成了《规划》中设定的目标,生态保护仍然是长期任务。

    画龙点睛: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及重建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综合评估,分析灾害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为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面恢复重建工作。

    如何开创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我国农村发展改革的崭新篇章,也带来了农村环保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主要政策措施。

    同时,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安排5亿元支持700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各地投资近10亿元,受益农民达400余万人。海南、广西等地也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农村环保活动。

    谈及2009年的农村环境工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指出,应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应紧密围绕“以奖促治、以奖代补”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农村环保工作:一是开展“以奖促治”配套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引导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二是加强对2008年安排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受益,并规范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使2009年项目申报、审批和实施更为规范。

    画龙点睛: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任重而道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怎样保护?

    2008年底,环境保护部完成了对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3处保护区的晋升申请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12处保护区调整及更名申请的评审任务,一批具有较高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和科学价值,并具备较好管护设施和条件的保护区通过了评审。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占国土面积的10%。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战略上,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数量和质量、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稳步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要确保质量,稳步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统筹规划,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

    总体上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与结构还不尽合理。因此,要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调查和评价,开展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研究;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在调查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按照流域、山系等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范围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调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使国家级保护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效果进一步提高。

    同时,要开展评估,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

    画龙点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一定要统筹考虑、积极慎重,在确需保护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予以严格保护,使国家级保护区的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效果提高。

  生态脆弱区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2008年11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指导生态脆弱区保护工作的长期规划,它阐述了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我国生态脆弱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明确了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提出了工作任务、重点和对策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是国际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当前,我国生态脆弱区经济增长方式普遍粗放、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监测与监管能力不足,面临的生态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巨大;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四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五是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现状,规划提出重点对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的19个重点区域进行分区规划建设。

    这19个生态脆弱区保护重点区域为大兴安岭西麓山地林草交错生态脆弱重点区域、辽西以北丘陵灌丛草原垦殖退沙化生态脆弱重点区域、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垦殖退沙化生态脆弱重点区域、贺兰山及蒙宁河套平原外围荒漠绿洲生态脆弱重点区域、南方红壤丘陵山地流水侵蚀生态脆弱重点区域、西南岩溶山地丘陵流水侵蚀生态脆弱重点区域等。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生态脆弱区,2009年将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生态脆弱区现状调查与基线评估;二是加强生态脆弱区监测网络与预警体系建设;三是开展生态脆弱区保护、修复和产业示范;四是典型示范工程整合与技术推广。

    画龙点睛:通过生态脆弱区保护,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区域保护经验,为生态功能恢复和保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平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否取得新进展?

    2008年,为期3天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COP9)高级别会议在德国波恩开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发言中阐述了中国政府就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所面临问题的立场,表示中国愿意与各方广泛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携手努力,共同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及相关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同时,中国政府也正在制订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吴晓青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到2010年大幅度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是人类对地球的郑重承诺。中国希望《生物多样性公约》在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政府认为,尽快完成制订国际制度的工作有利于推动公约三大目标和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本次大会已经为今后两年如何实现此目标制定了路线图。中国政府将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确定各方均能接受的国际制度。

    画龙点睛:全球携手,就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诸多重要问题取得共识,共同努力,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2010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态旅游年”能否热起来?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今年的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举办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旨在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行旅游理念、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切实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把中国旅游业建设成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产业。

    据了解,各级旅游部门将以“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线,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经营管理、消费引导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丰富生态内涵、提升生态品质、强化生态内容,做好主题演绎和口号宣传,切实营造出关注、参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画龙点睛:生态旅游年有利于满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的新手段,更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记者 张黎)

14、选址争议不断 垃圾处理场到底能建在哪?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06日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垃圾量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加,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大约有50%面临着封场,北京等大中型城市政府不得不不断地规划和建设新的垃圾处理设施。

  然而,近几年,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已是屡见不鲜。“尽管每天居民都要产生垃圾,但许多人又不希望垃圾处理场建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部副主任尤伯军说。

  究竟在哪儿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才能既能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同时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最小,成为各地政府苦恼的一大问题。

  垃圾选址为何不断引争议?

  和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有关

  2008年9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市政管委主任尹秀峰代表政府向居民道歉,承认位于朝阳区金盏乡高安屯村“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臭味“确实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并承诺臭味问题“力争20天内有明显好转”,2012年内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无独有偶,浙江嘉兴市区唯一的垃圾处理焚烧厂自2008年11月9日起连续3天遭附近村民围堵,导致市区20多个垃圾中转站工作瘫痪。围堵的居民们认为,焚烧垃圾产生的飞灰中含有二恶英,是危害居民健康的致癌物。

  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争议不断集中暴发,在有着城市建设设计丰富经验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看来,这一方面和群众健康和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有关。

  由于采用工厂化管理,国外很多垃圾焚烧发电厂都是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建在城区也使得垃圾收集更为容易,运输距离小,垃圾处理企业的运输成本也就能够降低。而且,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环境建设,“我在东京就看到,一座外观十分漂亮的建筑其实是座垃圾焚烧厂”,徐文龙介绍说。

  目前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涉及垃圾处理的主管部门有4~5家:焚烧发电厂属于新能源,归发改委主管;而从行业主管部门来说,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处理设施的建设需要占用耕地,不能侵占基本农田和土地,涉及国土资源部;从环保排放角度看,则是环境保护部;如果是其他垃圾处理方式,如生物堆肥处理,还涉及农业部门。部门众多,部际协调效果还未实现统一。

  实际上,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无法回避。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进峰博士告诉记者,最典型的就是德国上世纪80年代的垃圾处理危机,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冲突经历了整整10年时间。

  必须严格执行规划

  很多房产项目是后来才建在垃圾处理场周围的

  在许多城市,垃圾并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而收集无序或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广大农村更是随处可见。这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据记者了解,全国“十一五”期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总投资为733.9亿元,其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93.1亿元,转运及收运设施投资137.7亿元,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工程3亿元。

  “这些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都需要从选址开始规划”,徐文龙说,而合理选址应该在相关城市规划中得到体现。他认为,之所以一些城市出现垃圾处理场周边居民出现过激行为,和当地政府不能有效执行规划有关,“出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利益诱惑,很多房地产项目是后来才建在垃圾处理场周围的,并不是先有了居民区才建设处理场。”

  此外,发达国家在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时,一般先论证,然后才建设,论证往往要经历5~10年时间,他们在选址时主要考虑二次污染控制的容易程度。“也就是说,要做到在同样环境保护条件和效果下,所选场址的二次污染控制费用少于其他场址,并且对居民影响最小”,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郭祥信介绍说。

  选址标准更加严格

  虽然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建在市中心,但我国对此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尽管在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建设在市中心,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便于热能的充分利用,如实行热电联产等。但是在我国,由于对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技术和焚烧厂运营的信心不足,我国对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由环境保护部2008年7月新发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明确提出,选址要和规划相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按照建设部等部门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

  同时应选择在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的地方。从气象角度看,应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从流域角度看,应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城市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2008年9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除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政策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外,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并要求“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徐文龙表示,三部门的这一规定对于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徐文龙看来,这几乎是世界上最严厉的标准。“如果按这个执行的话,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投资成本要不断加大,要普遍达到一级的标准”,徐文龙说,“实际上,如果规范管理和操作的话,填埋场500米、焚烧发电厂300米的防护距离对周边环境不会有影响,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并不是全社会二恶英的主要来源,二恶英更多地来自于其他领域,如冶金、交通、殡葬焚烧设施等行业。”

  相关链接

  德国80年代末的垃圾处理危机

  德国的现代垃圾管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建立在政府提供全部的免费服务的基础上,使得地方政府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产品变成垃圾,而公共的垃圾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由这些垃圾带来的环境影响,却没有权力介入产生这些垃圾的原因和源头。

  此后,控制性的填埋成为1972年垃圾处理法规的主要目标;1975年的环境计划中提出了新的要求:避免垃圾应优先于回收,回收应优先于填埋。这个计划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1986年的垃圾避免和处置法。

但是,国家的垃圾管理主管部门仍然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带来了很大问题。而NIMBY(Not In My Back Yard的缩写,意思为:不要在我的后院堆放垃圾)意识的加强,尤其是公众对于焚烧设施的强烈反对,迫使地方当局推迟了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从而引起了全国垃圾处理设施储备能力的严重不足,即80年代末的“垃圾处理危机”

15、方大旱怎么会成了突发新闻?

来源:《现代快报》2009年02月06日

  “我国北方遭遇历史罕见严重干旱”。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2月4日,这个消息在各大网站登上头条位置,成为报道专题。北方大旱以此为标志突然进入人们的视野。

  干旱不是突发事件,从干旱、严重干旱到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是相当长的过程,然而它成了一个突发新闻,一出现在人们面前就是“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跳过了此前经过的过程。

  春节长假期间,我读到过河南发布最高等级干旱警报的消息。节后上班又读到淮北地区严重干旱的报道。但这只是个别省、个别地区,无法构成“北方大旱”的概念。

  特意看了各网站的北方干旱专题。北方干旱的新闻可以回溯至去年的最后一天,新疆哈密火箭增雪缓解旱情。此后,北方地区零星有干旱的报道,发生在河南、鲁东南、淮北。也有“北方旱情发展,1.19亿亩受旱”的总体报道,但这个声音太微弱了,没有几家媒体报道这个消息,而且报道这个消息的媒体也是一闪而过的。在1月23日至1月30日这一周,旱情消息甚至完全消失。再度得到报道时,河南的旱情变成了最高级别预警。2月3日和4日,北方大旱的消息才密集起来。

  我不厌其烦地回溯干旱在媒体中出现的过程,是想说对一场大面积严重干旱的发生,人们何以会不明所以。新闻是现代社会的空气,我们每天打开报纸、电视和网页,以为与世界实现了无缝连接,然而实际上我们甚至可能跟自己生活的所在地都远远隔离,那些没被报道,没有被当成一件认真的事报道的新闻,如同没有发生一样。干旱如果不被报道,就只有那些干旱中的人们去独力面对。

  北方大旱从发生到形成,从形成到历史罕见,至少有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间,人们的眼球只在最近两天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讽刺。为什么会如此,是媒体疏于关心这场旱情,还是因为旱情还没有抵达大部分人的生活,或者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干旱信息发布受到了限制?我现在无法判定。我只能说,一场大旱不紧不慢地步步进逼,而人们是直到它变成“历史罕见”时才被获知,这是十分诡异的事情。

  旱情仍在发展,据称未来十天部分旱区有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生死之差有时只有一厘米,对农作物而言,干旱严重时,不减收、减收还是绝收,决定的时间不需要10天,而且10天内降水的只是部分干旱区。不在旱区的我们,惟有祝愿处在“风不调雨不顺”之中的人们抗旱成功。(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