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9
一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年12月19日-28日江河十年行之云南行系列报道:
1、2008江河十年行之十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环境资讯:
2、经济参考报: 潘岳:环境保护部四方面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
3、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部、保监会加速研商"污染损害险"赔偿标准
4、国际电力网: 环保风暴加速电力公司优胜劣汰
地方信息:
5、中国青年报: 5地区试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赔付标准范围成最大难题
6、21世纪网: 三千亿投资启动江苏环保严防腐败
7、云南电视台: 昆明拟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人与自然:
8、新华社: 中国启动洞庭湖国际濒危物种联合科学调查
重大水事:
9、时代周报: 三峡蓄水与地质灾害同至 滑坡阴影笼罩巫山
深度报道:
10、中国环境报: 四川震区灾后重建 我们能否担起重任?
11、北京青年报: 1年283人次 北京政协委员为垃圾“找家”
环境时评:
12、中国环境报: 生态补偿何时走向法治?
13、中国环境报: 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14、中国环境报: 环境监察应与时俱变
15、搜狐财经: 周孝正:地球资源有限 我们应该提倡绿色GDP
1、2008江河十年行之十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文图/汪永晨
车上课堂,是江河十年行的特色之一。在江河行走,眼前是祖国的大山大川,可是记者们对这些自然又能知道多少呢?从2006年第一年开始,江河十年的车上就开设了各种讲座:地质学家讲地质;水利水电专家讲水电,讲江河;植物学家讲生物多样性;连记者们自己也会把自己在采访中学到的知识和采访经历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2008年的江河十年行四川部分,原水利部长江委的官员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这样国家的政策法规也成了我们在学习领会的内容。
蒋高明讲生物多样性
杨勇讲地质
于晓刚讲移民调查
热烈地讨论
每次在车上,从记者们如饥似渴的记录中,可以看到这比花时间、花钱去上课吸引人。这种充电不仅是在大自然中,也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完成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江河十年行的车上同时实现着。
当然,江河十年行的采访记录中,有了专家们的课也才完整。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他在车上给我们讲了生物多样性,是从一片叶子的作用谈起的。下面就是他在车上演讲的内容: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面临来自人类的严重挑战。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臭氧层消失等生态灾难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时候,生物多样性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全球人口已急剧增长到超过60亿,最新增长的10亿人口仅仅只用了12年,伴随的严重问题是自然生态破坏和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每过20分钟,全球大约增加了3500个人类婴儿,却有1个或更多的动植物物种彻底灭绝。
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其中物种多样性是主体。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在全球30万种植物中,人类经常利用的农作物不到200种,加上药用植物,所开发利用的也不到1000种。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水是怎样产生的呢?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谈健康,我们都知道,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划最大的两个化学反应,更难得的是,这些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没有任何环境污染、没有任何成本的最完美的化学反应,这两个反应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氧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无法用化学合成产品取代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保持能量合理流动、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众多方面的功能。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没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全球生态系统第一大国、生物多样性第三大国。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中国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成份复杂,并拥有大量的珍稀孑遗物种。中国广阔的国土、多样化的气候以及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与海岸自然生态系统,还有多种多样的农田生态系统,这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中国有7000年的农业历史,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为适应形形色色的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农作物和驯养动物遗传资源。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很少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目前约90%的草地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中国十大陆地生态系统无一例外地出现退化,就连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也不能幸免。以红树林为例,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25 万公顷,50 年代约剩5 万公顷,而现在仅剩 1.5万公顷, 仅为历史最高时期的6%! 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25%,形势十分严峻。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农业大国,70%左右的人口住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当前,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迅猛增长的人口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忽视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污染严重,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是最好的办法,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阻碍了其保护作用的充分发挥,应通过政府部门、科学家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进行平等对话予以解决。而要实现这一切,让更多的公众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加强公众教育是当务之急。
路上的风景
怒江边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蒋高明说,一厘米土的形成需要两千年
2、潘岳:环境保护部四方面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01月08日
环境保护部1月7日对外通报,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已获阶段性进展。其中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等省市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全国首个污染责任保险理赔事件圆满完成,绿色保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透露,下一步将从四方面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工作,一是本着“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立法推动”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二是近期要提出试点工作方案,并抓紧研究提出污染损害的赔偿标准,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产品;三是在易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的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园区等领域开展试点;四是国家和地方各级环保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在国家和地方相关立法中写进环境责任保险的条款;研究对投保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支持政策。(记者 李佳鹏)
3、环保部、保监会加速研商"污染损害险"赔偿标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01月08日 章轲
投保企业、相关保险公司或可享受税收优惠
环保部、保监会昨日称,在全国“绿色保险”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将抓紧研究污染损害的赔偿标准。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昨日说,近期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主要为:研究提出污染损害赔偿标准、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产品,同时研究提出投保企业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开展此类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等。
总体上将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等原则。
2007年12月,环保部与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绿色保险制度建设。按照这一文件,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一年多来,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等省市的环保、保监部门和保险公司已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湖南2008年推出了相关保险产品,并确定了化工、有色、钢铁等行业的18家重点企业。湖南株洲昊华公司2008年9月初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环境责任险产品,同年9月底发生氯化氢泄漏事故,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平安保险在事故发生后不到10天内就向120多户村民赔偿了损失,避免了纠纷。这也是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赔付案例。
不过,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曾对本报记者表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暂时还不具备强制实施的法律基础”。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董波也承认:“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还只能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做。”
此外,这一“绿色保险”尚在酝酿阶段时,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等一些行业巨头就表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范围内。原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调研报告》称,中石油、中石化那样表示的理由是“财力雄厚,可自行解决污染赔偿问题”。
但潘岳昨日表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市场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环保部门将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索并坚持下去。
4、环保风暴加速电力公司优胜劣汰
来源:国际电力网2009-1-8
近日,大唐国际、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四大电力集团都因环保染黑,被列入“82个严重环境违法项目通报”名册。在多次环保治理不能顺利进行,而能耗排污指标依然高悬的背景之下,如今,环保重拳终于落向了大型电力集团,政策执行力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在感叹调控短期冲击电力行业在所难免之际,也同时坚信,随着行业进入门槛的提高,将对规范电力业的长期发展、缓解过剩形成利好。环保风暴仍将接踵而至
由于“区域限批”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的首次行政惩罚手段,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的预期已进一步加强。
业内人士指出,从对电力集团的处罚方式中可以发现,此次环保运动主要针对两大对象,一是比较顶牛的地方政府,另一个是“屡教不改”的五大集团。针对四大电力集团受到的不同程度处罚,平安证券研究员窦泽云表示,环保重拳在此时落下绝非偶然,一方面,根据节能环保约束指标的要求,去年未能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后期任务艰巨,另一方面,目前电力供需的缓解,也提供了严刑厉法得以执行的可能。他预计,在这一政策出台后,中长期内相关政策仍将陆续出台,对行业构成利好。
上市公司压力小于集团
由于此次环保力度非常之大,涉足其中的电力集团自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窦泽云分析,大唐国际、华电、华能的不少小机组将关停,由于小机组人员众多,受人员安置难题影响,关停步骤将很难一蹴而就,此外,华能、国电将面临脱硫整改问题,正常情况下,脱硫设施的施工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整改的完成也非一日之工。窦泽云预计,此次环保总局的“停批”给上述集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各集团整改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很难估算,但预计整改会以超越常规的速度完成。他同时表示,即使如此,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新项目受到限制,也将对各自下属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间接的负面影响。
申银万国研究员杨明预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的直接影响甚微,但间接影响显然。因为受处罚的项目基本都不在上市公司内,集团受罚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影响,但未来项目的审批周期可能会受影响;同时,钢铁、冶金等用电大户也是此次调控的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而未来各火电企业的环保成本和资本支出也将有所增加。
经受洗礼行业长期向好
在昨日“停批”消息公布之后,电力股的市场表现仍然比较稳健。分析人士表示,股价上涨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对行业长期发展的看好,毕竟,在调控短期冲击之后,环保力度加大将明显有利于规范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
杨明认为环保节能是电力行业的真正机会所在,节能降耗是火电行业今、明两年的投资主题,今后一系列关于电力调度、竞价上网等政策细则将会提升主流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而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优胜劣汰格局也将加速出现,大型、先进机组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环保总局对违规高耗能项目的控制,将会提高电力行业进入门槛,加速淘汰不具备节能、环保型机组,使市场份额逐渐向主流电力企业转移。窦泽云也认为,环保调控虽然令部分企业受到了冲击,但同时调控规范了市场,减少了过剩的隐患;长期来看,有利于恢复行业合理的盈利能力,重新树立市场对上市公司盈利的信心。
5、5地区试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赔付标准范围成最大难题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9-01-08 刘世昕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已经在湖南、江苏等5个地区试点一年,2008年的9月湖南省还出现了首起由保险公司赔付污染受害者的案例。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今天表示,今年该部门还将继续易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试点,以改变多年来我国“污染企业获利、损害大家埋单”的局面。但潘岳同时也指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进还面临赔偿范围和标准如何确定等难题。
一年前,环保部门曾联合保监会发出通知,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过去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赔偿和污染治理费用面前,事故企业即便是赔得破了产,受害者也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补偿救济,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花巨资来治理,污染受害的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都将承受巨大损失。
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而实际赔偿数额却少得可怜,绝大部分损失都由政府、社会埋单。在环保部门看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有可能扭转这种局面。
曾经有成功案例的湖南省环保局汤宏介绍说,今年湖南省曾确定了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化工、有色、钢铁等行业18家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的重点企业。截至去年10月底,已有3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去年9月份,湖南同时发生了两起污染事故,一起因为企业参加了污染责任保险,100多名污染受害者很快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但另一起则因没有投保还有许多后续问题没有解决。
汤宏说,一年的实践,他们遇到了至少三类问题。首先,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进缺乏强制力,主要依靠环保部门的通知和要求,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其次,污染的损失难以量化,有些污染损失是随着时间积累才逐步显现的。再有,因为投保的企业太少,使保险公司承担了巨大风险,没有一定规模,要实现环境风险的分散和分担就会很难。
对存在的困难,汤宏建议说,我国可以采取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在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风险大的行业,实行强制保险;对污染较轻的行业,政府给予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自愿投保。另外,还可以建立国家或省级风险调节基金,在以省为单位对环境污染责任险实施统保的前提下,每年从企业的排污费和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管理调节基金”,解决突发重大事故的超限赔偿问题。
中国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认为,对保险公司来说,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还面临偿付能力、定价标准等问题。偿付能力问题就是要让保险公司保得起,还能赔得起。有的国家的经验是,普通的污染事故由商业模式解决,超过商业模式赔付能力的部分通过专项基金解决。可以在商业好的年份积累基金,由全行业或者社会共管。否则,保险公司赔不起,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等地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而在业界看来,实践中最大的难点可能会是如何划定保险赔偿的范围,以及赔偿的标准。
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华友认为,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至少应该包括,财产损害赔偿、环境修复成本赔偿,以及人体健康损害赔偿。
他建议说,财产损害可分为生产损害和个人资产损害两个类别;环境修复成本赔偿标准则要是环境应急处理费用、环境污染清理费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费用的总和。
就人体健康损害赔偿标准而言,李华友建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害赔偿标准,应根据《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主要划分为一般性赔偿项目、致残赔偿项目及受害人死亡赔偿。
今天,潘岳表示,环保部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持积极态度,并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环保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并推动相关立法,在国家和地方相关立法中写进环境责任保险的条款;研究提出对投保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研究对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与税收优惠支持政策。
6、三千亿投资启动江苏环保严防腐败
来源:21世纪网2009-01-08
2008年环保被空前重视。
“我们最近特别要强调强化环境安全和应急管理。”江苏环保厅纪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环保部通报了云南阳宗海和湖北阳新县两起水污染事故。在阳宗海砷污染事故中,26名官员被问责,其中有多名环保官员被撤职或处分。
在中央新增大规模投资后,江苏省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投资主导性项目,预计2009年带动社会投资1.2万亿元。此前,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张敬华表示,今年将安排环保投资370亿元。
该官员透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腐败的动作还要加大。”
警惕六种环保腐败
该官员分析,环保腐败案件主要集中在6种类型:首先是利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干部人事等权力,搞权钱交易;其次是帮助企业虚编、包装项目,套取私分环保专项资金;再次,在各类环保创建评比中,非法收受钱财;第四种是在环境治理等基础工程建设中接受商业贿赂;第五种,贪污挪用排污费;最后一种是在环境执法和监测中,拿好处,包庇企业,出假数据。
为此,江苏省环保厅要求,尤其是要把握环保行业特点,在项目审批、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环境执法、行政处罚、排污费征收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部门和岗位,深入查找管理漏洞,对重点部门就要有重点措施。
“严格执行领导分工和重点岗位干部的定期交流轮岗制度,近期环保部和省厅都要做这件事,各市县环保局也要开展新一轮的交流轮岗,并形成长效机制。”上述官员说。
环保蛋糕四大块
2009年江苏环保投资370亿元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太湖流域污染治理,重点实施走马塘、新沟河延伸拓浚及15条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建设。
据江苏省环保厅开发建设环境管理处介绍,“一方面要配合环保部抓紧组织申报一批环保投资项目,在中央和省新增环保投资中,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另一方面,做好下一阶段环保投资项目的准备。”
例如,环保部决定从今年起,开展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工作。江苏省最终有9个城市的19个水源地被列入考核范围。
太湖治污一向是江苏环保部门的重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官员表示:2008年,太湖流域水质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比下降3.2,53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达标率提高28.3个百分点。目前,958家重点企业已完成提标改造。
2009年,江苏省将在太湖流域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大幅度提高COD、氨氮和总氮、总磷排放限值;加快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环评绿色通道
为拉动内需,江苏省环保厅也开辟了环评绿色通道。
江苏省环保厅开发建设环境管理处官员介绍,绿色通道管理的重点项目分为3类:产业鼓励类,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或8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主管部门重点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军工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
程序上,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环评文件前,可以向江苏省环保厅提出申请,填写绿色通道项目申请表,并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在受理绿色通道管理项目环评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审批。其中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3个工作日内提交技术评估意见,7个工作日内完成部门会核、审批。军工项目按有关保密要求审批。
而对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或8亿人民币以上,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类的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地平衡排污指标确有困难的,由该省环保厅实施“点供”,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同时,扩大县级环境管理权限,将把6个方面的省级审批权下放至县。
7、昆明拟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来源:云南电视台 2009-01-08
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今后可能及时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按国家环保部要求,昆明拟推“环境污染责任险”,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可能会成为首批“试水”企业。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其实已为国际上普遍采用,它是就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制度。该制度涉及到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投保企业等。据悉,目前,昆明拟推行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关细则正在拟定中,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悉,截至目前,昆明已经对全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710家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一源一档”环境管理档案,并对重点排污的工业企业实行在线监测及管理。但在污染事故处理时,由于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目前没有机制保障,往往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原状的责任得不到落实,而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市环保局法规处负责人介绍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就是将过去“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任务通过市场机制分摊或转移给保险机构,环保部门承担的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的责任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此举措就是利用保险工具来防范环境污染事故,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有利于发挥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使得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这将彻底改变过去“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埋单”的现状。
据悉,“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目前已经在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等省市成功试点。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等将成为首批进行“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实施对象。
8、中国启动洞庭湖国际濒危物种联合科学调查
来源:新华社2009年01月08日
来自中国各地的30多位科学家近日汇集在洞庭湖畔,在20天的行程中,他们将分为三个调查小组,对洞庭湖区域内的江豚、麋鹿和水鸟进行科学考察。
这次考察活动将分别就洞庭湖区域江豚数量、分布规律、栖息习惯,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在洞庭湖生存范围及数量,洞庭湖冬候鸟种群情况及数量进行科学调查。调查的结果将为洞庭湖江豚、麋鹿、水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洞庭湖不仅是国际濒危物种白鹤、黑鹳、小白额雁、东方白鹳的主要越冬地,也是数量急剧下降的长江江豚的主要集中地。与此同时,由于1998年的长江洪水,洞庭湖区域里还生活着一群从邻近自然保护区迁徙出来并逐渐自然野化的麋鹿种群。
但是,近年来由于湖泊萎缩、过度和违法捕捞、航运等原因,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特别是珍稀越冬候鸟和江豚的数量急剧减少。同时,受上游水利工程、极端气候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湖区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1991年我们调查发现,长江干流江豚数量最低有2550头左右,到了2006年只剩下了1200头左右。根据我们的最新调查估计,目前洞庭湖江豚的数量已不到两年前的一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博士说。
2006年,王丁参与的“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历经26天后未发现一头白鳍豚,宣布了长江白鳍豚的“功能性灭绝”。他担心,如果不加强对长江江豚的保护,这种鲸类动物很有可能步白鳍豚的后尘。
据了解,此次科考活动由湖南省农业厅畜牧水产局、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长江豚类保护网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倡议发起,调查结果将于今年7月份向公众发布。(记者李丹)
9、三峡蓄水与地质灾害同至 滑坡阴影笼罩巫山
来源:时代周报2009-01-08
至2008年11月2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上升到海拔172米。11月3日,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1000米长地段出现重大滑坡险情。11月22日,库区发生了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秭归4.1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否跟三峡蓄水有关,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但是,库区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却在蓄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如约而至。
试验性蓄水是三峡库区生态和地质的第一次大考,这个在学术名词上叫做“库岸再造”的现象,仅仅才是开始。
“长江库岸的稳定、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重庆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里奥说。这也意味着,对于三峡库区输血式的投入并没有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而结束,在新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之前,库区范围内的每一宗环境事故都会成为敏感话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将会与日俱增。
巫山地理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库区首淹首搬县。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接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全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闻名遐迩。三峡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双龙湖、大昌湖。巫山现已成为整个三峡风景区的几何中心,以距县城130公里半径之内,囊括了三峡大坝、神农架、神农溪、天坑地缝等著名的风景名胜。
日益频发的滑坡险情
2008年11月29日中午,重庆巫山县。淙淙的大宁河水在这里遭遇川流不息的长江,河江交汇后欢快地滔滔东奔。五年前因三峡蓄水被抛弃的巫山老县城静谧无声地躺在蓄水后的 长江底。江畔新县城里的人们依旧忙碌地生活。正是这天中午,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口北岸一个略显荒凉的峭壁—猴子包突然发生大规模滑坡。这个长120米、高60米的“半边山”,伴随着“隆隆”的巨大声响,转眼间化作一堆庞大的土石堆堆在长江河边。
就在一个星期前的下午,据猴子包不到3公里,同是长江北岸的巫峡口也曾有五万立方米的山体直倾长江,停泊在两公里外巫山县城附近码头的船只发生剧烈摇晃,山体滑落产生的巨浪更将停靠在趸船旁的“江山”号轮船震出很远。
“像这样大面积的山体塌陷会吞噬农田,淹没村庄,泻入江里的石块也会抬升水位而危及到近岸。”一位长期关注地质灾害的专业人士这样描述滑坡的危害。然而,这样的事故在巫山并不是新鲜事,每年都要发生上百处险情。滑坡就像密集的炸弹,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这个两江交汇的小县城。住在新县城的公务员李玉庭告诉记者,在巫山,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滑坡事件只是爱“唠嗑”的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可能是有点远吧(滑坡点距离县城2公里),大家都没把滑坡当回事。”小李说。用南江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李彦坤的话来讲:“根本没什么,这太平常!”
事实正是如此。早在2002年,正在建设中的巫山新县城中心烟厂附近发生一处约70余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当时已经搬进新城的小学教师龚俊对此记忆犹新,他激动地用双手比划着描述说:“公路地面裂开了好多条这么宽的口子(30分米左右),每条都有二三十米长,触目惊心啊!我当时都觉得是不是整个城马上就要滑下去了。” 龚俊说,那时该区域暮雨路已出现6条裂缝,净坛路边坡的混凝土护栏也出现了4条鼓起,滑坡事件影响了县防疫站、法院、公安局、港务局等十多家单位及一所2000多人的学校,涉及一万多人,好在工程队抢险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更早之前,巫山旧县城也曾上演过类似一幕。龚俊回忆说:“1999年还没搬的时候,老城也发生了特大的滑坡险情,县城南沿出现前沿垮溻、后沿裂缝,还使位于江边的一条街道交通中断。”“反正巫山就是不安全,照我推算,新县城要滑坡也是迟早的事。”龚俊来了这样一句总结。
对于巫山县频发的滑坡,巫山地质监测站的王三珊站长告诉记者,巫山县的地质以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软弱,极易风化破碎形成滑坡带。四川矿务局九0九地质队的一份险情勘测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滑坡活动的高峰期。就在巫山老县城发生特大滑坡事件的1999年,巫山各地都暴发了大小险情。而2003年三峡蓄水前后,滑坡的活动性又开始增强,至今巫山各地暴发的滑坡险情多达3000多次,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更有数据表明,目前在巫山有将近四万人日夜生活在滑坡的阴影下。这四万人头上的山坡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些沉寂的炸弹就会突然掷下,落地开花。
移民搬迁的怪圈
为了应对居民头顶上的这些“炸弹”,国家采取了多种手段,投入了巨额资金。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有感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决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灾害防治工作,并提出五个“快”字:“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根据这一指示,为确保2003年的“一期蓄水”,财政部从三峡基金中拿出40亿元,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2006年,三峡“二期蓄水”时,这项费用又被增加至73亿元。
一次预算两次追加,中央政府已为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近120亿元。而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到最高175米,在这方面将再投入多少资金,各方干部和专家都称“目前尚无从知晓”。
与灾害治理一脉相连的是移民搬迁的费用。以巫山为例,巫山遵循“就地后靠”的移民政策,数万低地居民一起往山坡上迁移。按照国家规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是不准开垦的,但“政策敌不过现实”,巫山地少人多,居民只能往半山腰跑。大量的房屋新建、山地开垦打破了原本就不稳定的山体平衡,地质灾害因此更加频繁。这样一来,巫山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地后靠—开垦加剧滑坡—财政支付搬迁—再就地后靠。
散兵游勇的主导产业
王君,巫山县巫峡镇一个普通移民,她和丈夫原先都是县面粉公司的职工。可是,在三峡工程第二期移民迁建过程中,县面粉公司关闭了,夫妻俩双双下岗,于2002年创办了一家小旅店。王君的旅店位于县里的“步行街”,是一幢4户合建的5层单元楼。王君购置了其中3套三居室的房子,一套自住,另外两套出租。
“生意很冷清。”她指着邻近十余家店铺说,入住率每况愈下,平时都是空荡荡的。
当地移民接过话茬对记者说,托三峡工程的福,巫山依靠广东的巨额援助资金打造了新县城,但经济一直比较萧条。自打县里的纳税大户—县烟厂搬迁到重庆城区后,第三产业成了镇里的主导产业,但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
巫山县经济委员会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从1992年到2003年,巫山经济虽然在规模上有所增长,产值翻了一番,但发展速度不快,工业基础比较差。” “这是因为,1992年三峡工程决定搬迁后,对工矿企业执行‘三原’原则: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补偿,当时工业企业都不敢发展。”上述工作人员解释,“后来,1999年‘三原’原则又调整为淘汰污染、亏损、产品无市场的企业,对原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的搬迁。”
巫山县原有1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70多家在搬迁过程中破产倒闭,涉及职工1万多人,占全县工业企业总职工人数的一半左右。“前期移民搬迁,国家主要考虑的是生产、生活的资金补偿,不太考虑企业的再发展,很多企业在搬迁中,对于职工移民补偿的结算都有资金缺口,更不要说寻找技改的重新发展资金。”巫山县经济委员会的这位工作人员介绍。
招商引资的尴尬
重庆市财政局唐昌凯介绍道:“截至目前,由于三峡移民迁建,巫山的卷烟厂、丝绸厂、水泥厂、小三峡水泥厂、类可可厂等93家企业已经实施破产关闭。移民迁建的工厂企业唯一的小三峡水泥厂,现在涉及环保问题也即将关闭。”这些企业的相继倒闭,导致本就薄弱的工业基础,产业空心化问题更为突出。
同样,农业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地处山区的巫山耕地很少,仅有的一点平地在蓄水之后也被淹得所剩无几。到去年为止,巫山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成为巫山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正如百度“巫山贴吧”里一位巫山网友所言:“我们知道我们别无出路,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太少、失业人员太多,同时还有大量繁重的三期移民工作要做,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现在几乎无力化解这一事关老百姓吃饭穿衣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寄希望于通过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落户三峡库区,帮助他们解决迫在眉睫的困难。”三峡学院三峡发展问题研究所专家熊建立说。
而巫山县在招商引资上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县里规定为投资企业在过渡期间无偿提供办公室,甚至要求县电视台为这些企业免费打一年的广告。”县政府招商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2008年12月9日,记者在巫山县唯一的工业园区“职教工业园区”看到,偌大的园区只有零星的厂房。据了解,在此落户的企业只有十几家。
新建的巫山县城很漂亮。当地群众说,巫山县是三峡库区新建城镇中规划最好的,但很多人没有工作。“经常会有职工聚集起来,向企业要补偿或者向政府要工作。”县政府大门外小卖铺的刘老汉说。
为了解决就业,一些工业园区已开始投入建设。2007年,“重庆北碚·巫山·广东工业园”在北碚区水土镇挂牌。这个规划15平方公里、总投资250亿元、年产值750亿元的工业园,60%以上的就业岗位提供给了巫山的农民。
但与移民的庞大规模相比,这些措施所能覆盖的人群范围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无法令人乐观。
“不太平”的太平溪镇
登上坛子岭,俯视整个三峡大坝。这个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让人产生极大的不真实感。脚下是一个年幼的城镇—十年前举镇从江南搬迁到江北,曾因三峡大坝兴建而获得发展机遇,又受蓄水所累而地质险情日益加重。这座被誉为“三峡坝首第一镇”的太平溪镇,命运随着三峡大坝而跌宕起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纠结着对三峡大坝错综复杂的情绪。
困顿—蓝图受阻
在紧挨三峡大坝的太平溪新集镇,一排排的移民新居带着明显的“计划性”色彩,整齐划一、设计雷同的两层房屋,屋顶一律漆成了红色。
“1996年政府搞第一批移民啊!哎哟,那个场景哟,邻居们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挨都都是滴’(方言,一个接一个地)往新城赶!货车司机都赚发了!”向老太回忆起当时的盛况,还是激动不已。
从那时起,像向老太一样的“老太平溪”们告别了老镇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和桥下“一江东去”的垃圾,告别了简陋不堪的码头,告别了木质的房屋店面,告别了曲折通往小山包上全镇唯一中学的“一百三十五层台阶”,络绎来到当时还是荒山的新镇址,建起了崭新的“三峡坝首第一镇”。
2004年,太平溪遇到了“天赐良机”。原本已经准备退出历史舞台的临时三峡应急翻坝转运再获新生,因一些重载滚装车被发现夹带有危险物品而不允许通过三峡船闸,只能重新采用“水—陆—水”的方式翻坝,三峡航运的长期翻坝转运从此开始。而由于良好的交通条件,太平溪镇成为这一运输链条中的陆面交通枢纽,逐渐兴盛起来。
不到两年时间,靖江溪滚装船码头正式投入使用,加上长顺码头,太平溪港码头,形成了三大村口码头为核心的沿江港口基地,加上三峡公路的修建,十宜铁路的完工,太平溪的建设如火如荼。
而与三峡大坝的距离优势也成为太平溪发展旅游的最大卖点。“书记和镇长的名片上都印上了‘三峡坝首第一镇’的字样”,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描述太平溪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宣传。
仿佛在一夜间,太平溪完成了一个农业小镇到“三峡坝首第一镇”的历史性蜕变。
然而,好景不长。人们很快发现充满激情的口号仅仅只是口号而已。阻碍蓝图实施的原因在于,寄托他们所有希望的载体—大量的翻坝货船和客船,只是过路,并不曾在这个小镇稍作逗留。
当初看好小镇发展前景的平溪港荟萃阁酒楼的老板张叶,现在也已经把店面转租了出去。“三个门面加三楼一住宿的地方,一个月1500块!”出租价格惊人的低廉。“没有办法,生意实在是不好做。”张叶说。
而蓄水后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也在侵蚀着“三峡坝首第一镇”。
裂缝—新城伤痕
在太平溪集镇的中心干道旁,一处房屋门外的阶梯,一道近10厘米宽的裂缝分外扎眼,而路旁的人行道已经明显下沉。
“像这样的裂缝在太平溪的每个集镇随处可见,而有些路段的下沉,甚至有半米之深。”望明魁从三峡大坝135米蓄水后,就一直在太平溪镇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现实的情况显然不能让望明魁乐观。“蓄水到135米时,裂缝和下沉的情况还不算明显。蓄水到156米后,裂缝和下沉就越来越严重了。”望明魁显得忧心忡忡。
美人沱附近的民房早在135米蓄水时就出现了“扎口”(当地方言,裂缝),当时仅仅是一道小裂缝,“大家一看房子都出现裂缝了,吓得不敢住了,纷纷搬到附近亲戚朋友家。156米蓄水后,大家看裂缝没有继续扩大,才又都搬了回去。”现在已经搬到集镇居住的原美人沱居民韩健说,“175米蓄水之后裂缝再次出现,大家才彻底弃屋撤退”。
“三峡蓄水至156米时,太平溪就已经出现建筑开裂、道路下陷的情况。当地移民站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事实上,太平溪地区地质险情最严重的地方不在美人沱,而在集镇上,156米的时候并不是很严重,而去年9月份当三峡蓄水冲击175米时,集镇上的许多道路都出现了大裂口,地面开始下沉。”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主干道的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裂缝。围绕在裂缝旁,总有些居民三三两两地谈论着:“这扎口越来越大了,你家要不要赶快搬走啊?“不行去我家吧,这太危险了!”
太平溪的险情甚至威胁到了江边的码头。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岸边的房屋均出现了裂缝,有的长达几厘米,像一条条蜈蚣爬在墙壁上。而房里的人似乎司空见惯,继续住在里边。
现在太平溪人的忧虑是:在地灾的阴影下,这个原本就被专家定义为“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的任何建筑都像是建立在流沙之上,随时可能毁于一旦。所以,如何解决库区的地灾问题才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而这个并未解决根本问题的小镇,在以后的若干年都将在“不太平”中度过。
10、四川震区灾后重建 我们能否担起重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1月08日 班健
编者按: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灾后重建一直牵系着我们的心。作为一家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媒体,四川震区灾后重建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话题,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如基层环保部门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着什么作用、目前碰到哪些问题、困难?重建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挑战?规划先行、环保先行的观点和做法能否得到贯彻?环保如何保障规划的执行?对于一些需要重建的地区,如何能做到高起点起步?高起点需要哪些环保方面的服务?如何借重建机会建设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重建过程中,将会带来哪些新的环保服务业和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等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调研活动中,中国环境报产业市场部全体同事怀揣这些问题,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地四川省。
带着问题深入调研,记者发现,从四川省、成都市到都江堰市、彭州市等极重灾区的环保部门,大家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环保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我们是否有能力挑起这个担子,从专业监管部门到综合部门,是否能适应并跟上时代要求,不但关系到灾区重建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环保部门自身的影响力。工作干好了,环保部门的重要性就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扮演不好角色,就会被边缘化。
“5·12”大地震刚刚过去半年,在2008年11月初的一个微微有些放晴的周末,记者一行来到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整个城市好像恢复了平静,但残垣断壁仍清晰可见,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以前坐落在老城区外北街的都江堰市环保局4层大楼已成危楼,来来回回,记者一行终于在城边的一个活动板房区域找到了都江堰市环保局的牌子,每个科室有一到两间板房,外面的小黑板清楚写着工作人员的去处,而旁边可能就是他们临时的家。
“我们的任务非常紧,灾后环评项目有326个,5个月来平均1天要评审3个项目,压力很大。”都江堰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科工作人员李峰告诉记者,尽管这样,“但灾区环保人要有站住自己的理由,在都江堰的重建项目可能带来什么危害,环保人自己首先要想清楚。”
“现在环保任务非常重,灾后重建要求进一步抓好环保工作,原来不规范的要尽量规范,这对环保部门来说也是机遇。我们要抓住重建机会,把环保工作做好。”
李峰只是众多环保人中的一位,但他说出了灾区环保人的心里话。
关键词:两集中、两到位
环保部门需要深化制度创新,不能按过去的工作方式应对现有特殊情况
“环保部门的定位是服务于发展、服务于重建。环保部门需要深化制度创新,不能按过去的工作方式应对现有特殊情况。”在四川省环保局采访时,省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雷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出这样一席话。
据了解,四川省提出灾后重建的基本思路是“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一手抓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而省环保局确定的工作重心就是服务于发展、服务于重建。
目前省环保局已经成为四川省行政绩效考核试点,试点要求遵守法规、提高效率。雷毅向记者介绍说,省环保局行政效能建设目前力度非常大,环评审批已经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通过集中处置、向行政中心集中,方便了百姓,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具体体现在每一个设计模块上,那就是基础设施城市化,但又保存农村自己的特点;根据农民需要,符合农民生产习惯,又有全新的生活环境
在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展上,记者看见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灾后重建,绝非简单恢复,我们的目标是使灾区成为科学重建和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样板,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展览前言表达着成都对灾后重建的承诺。
2008年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成都抗震救灾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怎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成为了萦绕在人们心中的关键词。
2008年末,记者在北京又见到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他告诉记者,国家当前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目标可能还要提前。
城乡统筹,这是令人愉悦和向往的一种境界,似乎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未来就像珍珠一样撒落在川西平原,但这个要求非常高,如何才能实现?环保部门在其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记者了解到,按照成都市要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选点、总平布局、建筑形态和建筑风格,将结合成都实际和农村长远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农村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建筑风貌和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城乡统筹具体体现在每一个设计模块上,那就是基础设施城市化,但又保存农村自己的特点;根据农民需要,符合农民生产习惯,又有全新的生活环境,比如生活污水基本都得到处理。以都江堰为例,其重建规划突出了“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体系。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每一个区域的建设规划中提及具体的环保需求,出台灾后重建生态环境修复规划也是重建非常重要的保障。目前四川灾后重建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已经出台,在四川省51个重灾县中,39个国家认定的重灾县已经全部完成灾区重建生态环境修复规划。与环保有关的项目总投资309亿元,支持生态修复的投资就达到267亿元。
总体规划的出发点在于生态优先。规划提要求、提建议、提保护性措施,以此来有效指导重建。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都组织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灾区的生态修复规划。
成都市环科院院长周先元告诉记者,以前用环境保护条款做一个镇的规划太小,但他们的生态修复规划会具体到一个镇,要根据镇上的具体情况,更注重操作性,更多听取当地农民和政府的意见,“比如以前农家乐基本没污水处理设施,沿江直排,将来农家乐逐步恢复的地方,要上污水处理设施,要提限制性措施。”
规划的推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工作思路、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当地农民以前家家户户养猪,在规划实施后养猪就要集中,这样才有利于处理养猪带来的污染。但解决这个问题依然需要时间。
规划真能得到有效使用吗?如何才能有效指导灾后重建?记者了解到,具体参与规划编制的成都市环科院小组在做彭州龙门山镇生态修复规划时,起初非常苦恼,没有原始数据,当地又余震不断,但他们坚持下来了。“生态修复规划是个实实在在的文本,可供相关机构启动灾后重建时参考,对地方政府的指导性也很强。”周先元告诉记者。
以成都市环保局对口支援的龙门山镇为例,地震前,龙门山镇已是非常有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目标是打造东方的阿尔卑斯。11月12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龙门山镇。地震创伤了大地,但仍然遮挡不住它的美丽,公路两边的山上冷杉林静静矗立,诉说着昔日的美丽,地震留下一处处滑坡、一处处塌方,山中寂静的令人心碎。
“我们希望通过重建,力争把龙门山镇打造成中国生态旅游第一镇。”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表示,在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生态修复规划,“比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将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基本采取无动力的设施;燃料要采用清洁能源,有适度的小水电、秸秆气化、沼气、液化石油气等,使用清洁能源。未来这儿将是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基地,成都市环保局希望把它建成生态环保技术的示范基地。”
关键词:监督和服务
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必须把好关,即积极主动服务,又坚守自己的职责
不论是四川全省还是经济社会已经比较发达的成都市环保部门,都面临如何在灾后重建的热潮中,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好灾后重建,又要坚守自己的基本职责:监督。
“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任务非常紧,灾后环评项目有326个,5个月来平均1天评审3个项目,但灾区环保人要有站住自己的理由,项目在都江堰有什么危害,环保人自己要想清楚。环保局内部分工不分家,大家都围绕这件事来做。”都江堰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科的李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地震中,都江堰公共服务设施破坏非常严重,54个需要重建的学校和31个需要重建的医疗机构都已经做了环评。李峰介绍说,土桥小学旁边有一座加油站,环保局在进行审批时就提出小学应避开加油站,援建方上海方面采纳了环保局的意见,按国家规定在远离加油站的地方重建了土桥小学。
灾区重建,百废待兴,在地震中毁灭的工业企业如何重建,如何选择适合灾区的项目?环保还能保持一个高标准吗?对此,李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比如油漆、涂料,虽然现在都江堰现在很需要这样的工程,但因归到化工类,环保局在审批过程中给否决掉了。”
环境保护部规定临时安置点要有化粪池,都江堰市有250多个临时安置点。由于都江堰是一座位于成都上游的城市,一半区域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一半区域是成都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临时安置点在哪里选址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选点时环保部门解决参与进来,通过提出意见和现场指导解决了这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饮用水水源,都江堰市环保局在徐堰河(成都水源地)和聚源镇15个安置点都上了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就有中国环境报社组织、从江苏省南京市远道运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在重建过程中,将原来不规范的尽量规范,这对环保工作也是机遇。李峰介绍说,原来都江堰乡镇污水没有进行处理,现在已有6个乡镇建立了污水处理厂。都江堰由上海援建,今后都江堰将有9个污水处理厂,城区配套建设两个,为配套青城山旅游,也将建1个污水处理站。
但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必须把好关。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近日强调,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当前环评要认真兑现“七项承诺”,为扩大内需开辟一条快捷审批的“绿色通道”。对于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适当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对于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要主动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指导,适应国家拉动内需的要求。
记者一行在四川省了解到,为灾后重建服务已经成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共识,最突出的是,环评上需要做大量工作,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四川省环保局将2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加快了工作进程。现在,5个亿以下的项目在成都市环保局就可以审批。
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告诉记者,成都市现在基本做到项目环评来了就批。另外,很多项目必须要环评审批后才能发放贷款,环保部门为此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进行了联系,方便了项目建设方。此外,还对有些规划环评免收环评费。据统计,成都市环保局已经审批了道路建设、学校、污水厂等200多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环保局坚持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为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除了成都,在其他灾区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中,环保部门在规划环评方面也给予了大量支持。
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环评显示出重要性:对于地震中受损环保设施的修复,成都坚持“三查三报”制度,即停产要报、污染设施修复要报、恢复开工要报。在过渡安置点建设中,环保局坚持环保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板房时同步建设环保设施,验收时污染设施同步使用。
另外,灾后重建强调“三同时”,即灾后重建规划一定要考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时一定要同步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要保证治污设施同步使用。在重建阶段,环保部门在居民安置点选址、学校、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环评工作。
对于极重灾区来说,环保工作的重点就是为灾后重建服务,为灾后重建的产业发展服务。彭州市环保局焦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彭州狠抓灾后重建项目及其环境保护,在进行每个点选点前,环保部门主动介入,一开始就参与,环境敏感点因此可以避开,而环保局提的意见95%被采纳,环保部门说不行,就不干。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环保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王文斌讲出了他的看法。他说,环保部门要主动出击,环保工作做得好,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作用,“地震地区是比较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污染治理相对落后,通过灾后重建,可以实现环保的跨越式发展。另外从产业发展来说,环保介入对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很大作用。震掉的GDP是比较落后的,新建的项目是环境友好型的,新引进的项目要按照新的产业布局来搞,按照‘三同时’要求来建设,从根本上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能力建设
地震中监察监测都遭受毁灭性损失,恢复环保部门自身监管能力显得更为迫切
在调研中,记者一行了解到,怎样尽快恢复自身的监管能力,成为困扰灾区环保部门的事情。
抗震救灾中,环保系统整体实力得到了检验。雷毅很是感慨,“我们有斗志,装备和设备却不足。”地震中,环保队伍有人员伤亡,特别是一些基层业务骨干和大量资料档案的损失,环境监管能力遭受毁灭性打击,监测能力基本损毁,监察车辆损失严重。地震对四川省环保系统监管能力造成严重破坏,经济损失14.28亿元。光空气、水自动监测站就损毁135个。尽快恢复自身的监管能力势在必需。
但自身救援体系怎么完善?雷毅说,环保专项资金不能用于建房,当地也没有能力建房,“能不能从固定资产投资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当地环保系统房屋建设?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明确的政策。”
环保部门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顺应灾后重建的需要?已成为四川省行政绩效考核试点单位的四川省环保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四川省环保局提出创四好班子,带一流队伍建设,完善首问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有权必有责;完善奖惩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人员主动学习、从软件上保证灾区重建顺利完成。
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无奈地说:“我们搞环境监测工作,工具基本都是爹妈给的,因为基本靠眼睛看,鼻子闻。我们的环境监管数字化水平比城管数字化监管差多了。”他认为,环保要靠科技要生产力,靠管理要效率。所以必须加强数字化监管。
新闻链接
开辟绿色通道,快严并举促重大项目及时上马
四川提升环评效率提速灾后重建
本报讯 在四川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四川省环保部门快严并举提升环评效率,促进震后重大项目上马。到2008年12月中旬,已完成包括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铁路在内的343个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特殊省情,四川省环保部门优化环评审批程序,提高环保审批效率,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早上、快上、多上。据介绍,针对重大项目的环保审批,四川省环保局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并做到“四个加快”:
即加快审批符合灾后重建规划、扩大内需要求和中央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加快审批满足环保准入条件和环境污染小,污染防治技术成熟、措施可行、项目地址选在已进行环评的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加快审批国债项目、军工项目、公益性项目、民族地区项目等;加快审批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符合国家拉动内需重点投资方向的、对四川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
据介绍,在保证审批和验收质量的前提下,四川省环保部门优化流程,精简程序。凡可以简化大纲环节的建设项目一律简化;需要编制大纲的建设项目,对大纲只进行技术咨询,一律不再进行审批。同时,压缩环评文件编制、技术审查、审批阶段时间,实行“一版制”,及时出具评估意见和审批文件。
为强化环评审批服务,四川省环保部门还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跟踪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环评进展月报制度,定期汇报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环评审批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据了解,在四川省环保部门的帮助下,中国石油四川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段、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烧结系统技术改造工程等项目均及时通过环评批复。
在提升环评效率的同时,四川省并没有放松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项目的把关,从源头加以控制,严禁审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
11、1年283人次 北京政协委员为垃圾“找家”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9年01月08日
虽然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但在清运时,各种垃圾全都混在一起拉走了,这挫伤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摄影/记者 袁艺
由于很多小区自建再生水设备处理成本过高,物业对于使用再生水积极性不高。摄影/记者 袁艺
北京垃圾处理能力每天缺口6650吨 垃圾问题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来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情民意,提出真知灼见,这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协委员们深入调研了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水利用等众多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切中问题要害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对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调研是反映政协调研工作的一项典型课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283人次的政协委员参与了17次通报会、座谈会和实地调研,对本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北京2007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619万吨,如果采用填埋的方式,每年占用的土地约达600亩。2008年,本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预计将突破650万吨。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量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
而另一方面,北京的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部分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据统计,2007年北京日产生垃圾量1.7万吨,处理设施设计总处理能力每天10350吨,垃圾处理能力缺口约每天6650吨。垃圾处理能力的缺口也将随垃圾产生量的增加进一步扩大。
“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王跃荣说。
为了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从今年4月开始,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会同8个民主党派、工商联及18个区县政协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283人次委员参与“梳理”垃圾问题
“大家都知道垃圾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但到底是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在实践中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是我们在调研中需要弄清楚的。”王跃荣说。
调研活动从2008年4月开始启动,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立即进入了实地调研阶段。2008年10月9日,政协委员视察海淀区上地嘉博文餐厨垃圾处理站,就利用生物技术处理餐厨垃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此后,相关调研工作密集展开。政协委员先后就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绿色垃圾减量化以及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情况、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市属垃圾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赴东城、西城、顺义、丰台、朝阳、通州、门头沟、平谷、海淀等区县进行调研。
王跃荣说,近一年的时间里,调研课题组组织各种活动17次,参与的政协委员有283人次,对垃圾的源头分类、投放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视察,特别是对餐厨垃圾处理、废旧物资回收、有毒有害物质的收集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了重点调研,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况。
■“垃圾混运”挫伤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随着政协委员调研的深入,本市垃圾分类处理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呈现出来。
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环节,清运和分类的衔接断裂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垃圾桶上标注着‘可回收物’或者‘不可回收物’,居民也分类投放垃圾了,但在清运的时候,各种垃圾全都往车里一扔,混在一起拉走了,这大大挫伤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后续环节的处置。”在11月12日的座谈会上,崇文区政协副主席刘忠胜说。
在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环节,本市试点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和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吃不饱”的状况让调研的委员们有些“担忧”。
“在目前的回收体系中,游动商贩是以二手电器的价格上门收购,而华星环保公司是以废弃物的价格收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12月10日,市政协委员王宝军在华星环保公司调研时说。据了解,这家公司是北京市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试点企业,其设计产能为年处理废旧家电150万台,目前年回收处置约20万台。
在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环节,本市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别为90%、8%、2%,这种单一的处理方式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发达国家这三种处理方式的比例一般为3:3:4,是一种综合处理方式,而我们现在仍以回收填埋为主,这种单一的处理结构应该改变,对改变存在的障碍应认真加以研究。”多位委员在调研中表达了这样的意见。
■北京市垃圾分拣处理硬件有待提高
随着课题组调研的不断深入,委员们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也吸引了市民的参与。2008年11月14日,北京12中的一名初一学生将她的关于垃圾问题的调查报告专门交给了课题组。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是一扔了之,将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物等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垃圾,废纸、塑料、金属等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与水果蔬菜等易腐垃圾混杂在一起丢弃,极少做到垃圾的分类处理。”这位名叫皮芃的同学说。
皮芃在调查报告中还提出了她的建议,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或者焚烧发电,首先就需要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从硬件来说,北京市的垃圾分拣处理能力尚待提高,大量垃圾目前仍然只能混合清运,如果要二次分拣,不仅需要一个很大的场地,而且还要有专业的分拣设备。
“我想表达我们青少年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从事解决这个问题的叔叔阿姨工作的支持!”皮芃同学说。
■“二恶英”问题应在论证后向市民释疑
在调研中,委员们也逐渐对如何解决垃圾问题形成了一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回答委员们的疑问中表示将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如对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海淀区政协副主席王洪秀建议说,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垃圾分类运输”,即对垃圾进行分装分运或分时段运输,对餐厨垃圾单独运输,对有毒有害垃圾定时定点运输,这样既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的作用,也减少垃圾再分类的成本。
怎么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减少垃圾的生产量,改变垃圾抛投的方式,多位委员在调研中提到了“利益激励”的方法,认为对垃圾应该实行分类计量收费的办法。而市政管委在与委员座谈时也表示,今年将在朝阳区麦子店社区、海淀区鑫泰大厦2个单位实行“计量收费”的垃圾收费试点。
关于提高生活垃圾堆肥和焚烧处理的比例问题,在了解到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选址征地困难而进展缓慢后,委员们也提出了建议,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如垃圾填埋产生的异味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焚烧处理会产生二恶英污染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尽快研究解决,以消除居民的疑虑,赢得广大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王跃荣告诉记者,市政协课题组对垃圾问题的调研还将持续到今年2月,在经过进一步研讨后,将向政府部门提出妥善解决垃圾问题的建议。
权威点评
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提出真知灼见
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政协委员才能不断地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和准备把握社会动态。同时,通过对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心什么、反对什么,才能使参政议政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政协委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比如在垃圾问题上,近一年的时间里,课题组组织各种活动17次,包括协商会2次,通报会2次,座谈会4次,视察考察活动9次。参加活动654人次,其中委员283人次。课题组成员深入9个区县,对社区、宾馆、学校、企业、村镇等地,对垃圾的源头分类、垃圾的投放运输、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视察,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
在对问题的了解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委员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比如如何将垃圾清运与分类衔接起来,通过利益措施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等,一些委员还将在国外得到的垃圾分类利用资料提供给课题组,对建议案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除了由市政协各专委会牵头的“大兵团”式调研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政协委员个人在提交提案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优秀提案,比如关于完善《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取和使用制度的建议》提案,就是在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际运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且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点评人 王跃荣 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副主任
小区再生水设备停用现象普遍
北京市要求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但因再生水处理成本过高,小区内自建的再生水设备停用现象普遍。这是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准备向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的问题。
“居民使用中水冲厕,物业按规定每吨只能收取一元,但小区自建的再生水设备的处理成本每吨一般都达到了5元以上,所以物业对使用中水冲厕的积极性不高。”报告执笔人宋建国说,很多物业公司要么就压根儿不开通再生水设备,直接用自来水给居民冲厕,要么就因为管理、维修跟不上,再生水设备散发氨味、氯味、氮气味,反而成了一个新的“垃圾堆”。
除了小区自建再生水设备使用状况不容乐观外,这份调研报告指出,市政中水在民宅的使用也不理想,宋建国说,“市政中水厂和主干网建设很快,但支、户线建设跟不上,由于市政中水管线铺设范围受限,很多地方难以铺设到位,其发展速度落后于房产开发速度,不仅在新建小区中使用受限,在既有小区中更加难以得到应用,这成了制约市政中水发展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成本原因,目前北京市的市政中水实际上主要使用在景观和灌溉用水方面。”宋建国表示,但由于市政中水一般是将污水和废水混合进行处置,冲厕、洗衣产生的废水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再生水喷灌可能导致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以及乡土树种及敏感物种的衰败与死亡。
在调研报告中还列举了这样的数据,据统计,仅就北京市而言,2000年以前既有民用建筑多于2亿平方米,预计每天将有大约22万吨自来水浪费在冲厕上,每年将有约8000万至1亿吨的自来水浪费在冲厕上,约相当于4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同时,这些水在输送过程中还要消耗电能源,经计算,1亿吨水送到居民家中需耗费500万度电,这还不包括高层住宅中的二次加压所耗费的电能。
要解决再生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份调研报告建议,一方面对再生水出厂的指标应该定得再严格一些,特别是对利用再生水进行绿化灌溉产生的效果应该进行监测,而不能出厂后就不管了。
另一方面,对再生水在民宅中的使用,应该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推广使用民用住宅建筑新型节水技术,“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家庭分散式收集、处理、使用的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将家庭产生的废水就地循环使用,不用再送到再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再回送,既可以节水也可以节能。”宋建国说。
关注残障保护
残疾少儿康复机构缺乏 调研报告催生惠民措施
“关于加强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工作的调研”是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确定的两项调研工作之一。这项调研的报告由市政协常委会审议后形成了常委会建议案,催生了残疾少年儿童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可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等惠民措施的出台。
调研报告指出了本市在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工作方面存在的七个问题,包括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整体联动机制亟待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帮扶力度亟待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机构严重不足、残疾康复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反映残疾儿童少年状况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等。
其中,对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机构严重不足的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市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是本市唯一一所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市级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每天能够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的最大康复训练服务能力为:聋儿语言训练120名;脑瘫、智力和孤独症等其他残疾儿童少年的门诊训练人数为2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需求。
而18个区县仅有5个区县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有限,每年仅能为150名左右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服务。本市能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服务的民办康复机构有12家,主要开展听力、智力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共接纳北京籍儿童300名左右。
此外,调研报告也指出了现行法规和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例如目前还没有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法定报告制度,没有规定医务人员发现残疾儿童少年后的法定报告职责,结果造成一些残疾儿童少年没有被发现,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期。”
“残疾儿童少年的治疗、康复训练费用目前还主要是由家庭承担,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较大,这对于普通家庭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调研报告指出,由于残疾儿童少年生理障碍和生活能力的限制,多数家长最终因经济和精力方面的原因选择放弃孩子的治疗和康复。
调研报告也就这七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扶助力度,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补助等方面,建立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专项基金,多渠道、多元化筹资,积极扶植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统一的残疾儿童少年数字化信息平台。
目前,北京市已出台《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市年龄不满七周岁的贫困残疾儿童各项康复服务将实现“全免费”;残疾儿童进入机构康复训练将得到政府每人每月不超过500元的补贴;残疾儿童少年在社区康复每人每年将获得1000元的康复补助;所有残疾儿童少年可以免费配发基本的辅助器具。这笔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柳剑诏)
12、生态补偿何时走向法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1月08日
发源于江西的东江不仅是江西、广东两省的母亲河,还是东方之珠香港最主要的水源。为保证“一江清水向南流”,东江上游流域的百姓牺牲巨大,不仅不上一个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而且为涵养水源,沿线许多地方只种植生态林甚至连经济果木都不栽一棵。从2006年开始,广东省每年拿出1.5亿元,交给上游的江西省寻乌、安远和定南3县,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这被认为是生态补偿中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次成功尝试。
众所周知,“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上游污染,下游遭殃”是目前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体制性矛盾的生动写照,也是区际生态利益失衡的集中表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在重点流域开展试点实践,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生态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山水画廊新安江跨越皖浙两省,上游黄山市流入新安江水库的地表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Ⅱ~Ⅲ类水质标准,这些优质水资源为下游地区的电站、千岛湖景区和杭州等地的供水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新安江的源头及上游地区,黄山市也明确提出不上一个污染项目,使其成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健康河流之一。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何少苓在长达7000多字的《关于在新安江流域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构建“和谐流域”试点的建议》中提出,目前国内尚未有从流域层面出发的生态示范区,建议选择新安江流域作为先行的试点,建立全国第一个“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进而在全国示范和推广构建“和谐流域”。这一议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督办议案之一。尽管杭州和黄山两市已对建立生态补偿共享共建机制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在如何补偿的问题上却各持己见,现在面临的最大技术难点是如何界定利益主体责任。
针对全国许多地方出现的尴尬现状,原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8月下发的《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不只是下游对上游给予经济补偿,还包括受益地区为上游从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意见”还吁请国家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流域上游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恢复补偿,并兼顾上游突发环境事件对下游造成污染的赔偿。
然而,由于生态补偿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目前我国还处在原理性探讨阶段,针对具体地区、流域的实践探索较少,目前国内外都缺乏一个标准的核算体系与政策体系,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意见”也仅仅是个宏观性、指导性的部门规章而已,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关键问题,如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何核算、生态补偿指标如何量化、补偿依据和标准怎么确定、如何明晰水权、如何为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等都是一片空白。
区域的和谐健康发展往往离不开流域的协调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流域各省不仅要成立相关机构进行跨省的定期协调与联席交流,更急切需要国家提供一个法律依据和政策平台来指导实践,因为补偿行为不能仅从道义良知出发,还应该依靠一个长效机制来切实保障。
13、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1月08日 徐琦
在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进程中,环保事业存在很多急需破解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原来的思路、办法、制度不适应、不符合环保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弱点或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让环保部门急于寻求新的出路。
可以说,不断改革创新、探索环保新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历史性转变给环保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建设生态文明则要求更新发展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都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环保新体系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基础。
探索环保新道路,必须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所谓再生产全过程,是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大环节在内的经济运行过程。只有把环境经济政策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防范、全过程控制。另外一方面,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统筹兼顾投资、出口、消费3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才能促进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增强发展质量的协调性,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自2007年7月以来,环保部门积极主动联合有关经济部门,在信贷、保险、贸易、证券、税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环境经济政策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的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环保部门仅仅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管理部门,仅靠环保部门自己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保障,使环保工作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保部门履行职责的效力,使环境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以最近正在我国开展试点的绿色保险制度为例。近日,湖南省出现了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获赔案例。农药生产企业株洲昊华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污染事故”赔偿险,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往年污染事故造成赔偿的情况,投保额为4.08万元。2008年9月28日这一企业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事后,保险公司经过必要查证,如期将1.1万元赔款支付到位。通过引入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以金融手段的经济杠杆作用,对企业致力于环保给予硬约束,这不仅能及时对被害者提供赔偿,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增值税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为城市污染治理市场化奠定基础。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也是当前我国拉动内需过程中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最近,环境保护部实施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标志着环境经济政策正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政府要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重改善环境民生。同时,抓住“绿色奥运”理念深入千家万户的机遇,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拉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应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鼓励社会绿色消费、政府绿色采购,开拓绿色产品市场,促进国内消费,优化出口结构。同时,要在生产领域中大力推行循环经济,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绿色产品。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我国从生产和再生产全过程研究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环保部门应善用政策“组合拳”,熟练掌握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本领,边算账、边研究、边试点、边总结,联合各宏观经济部门和拥有环保职能的专业部门的力量,全面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14、环境监察应与时俱变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1-08
环境监察部门担负着本地区所属区域内的环境监察执法、排污收费和环境应急等工作任务。其担负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时效性,决定了环境监察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在着力提高环境监察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寻突破。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环境监察工作必须要在“变”字上做文章。
如何变?笔者认为要确立环境监察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与时俱变抓监察执法、排污收费和环境应急等工作,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要变。环境监察工作要时刻牢记环境监察工作的职能,要以居安思危的眼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大环境监察工作的力度,着力打好环境监察工作的主动仗。要切实转变环境监察的观念,紧密结合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客观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制约当地环境保护的瓶颈,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察工作。要紧密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减排工程的监管。
要在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使实劲、用实招,切实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监察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真正使环境监察工作全面为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监察过程上要变。环境监察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履行环境监察执法的过程上要突出“质”字,强调“改”字。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日常的巡查、专项检查以及排污费稽查等工作上要突出质量控制,要着眼在“质”上下实功、求实效。
特别是对企业的环境监察要求“细”,环境监察的各环节要求“全”。在对企业的环境监察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突出整改,注重跟踪问效。只有下气力、用恒心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要求。
监察方式上要变。面对环境保护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当前环境监察工作仅仅局限于5个工作日,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开展环境监察的方式是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环保要求的。这就要求在环境监察方式上必须在“变”字上做文章,通过“变”监察方式,着力解决环境违法问题。
在执法方式上要突出一个“活”字。“活”,就是在执法的方式上要注重将白天的巡查与晚上的抽查结合起来;要将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结合起来;要将公开检查与暗访检查结合起来;要将工作日的检查与节假日的检查结合起来;要将上级与下级联动检查结合起来。
在环境应急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快”,就是处理环境突发事件要快速机动到位快,现场指挥处置快,消除险情上报快。在排污费稽查上要突出一个“实”字。“实”,就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稽查企业排污费缴纳的申报、核定与征收要实,确实通过排污稽查,使该收的排污费征收到位。(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
15、周孝正:地球资源有限 我们应该提倡绿色GDP
来源:搜狐财经2009年01月08日
搜狐公司年度品牌活动“2009新视角高峰论坛”于2009年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搜狐公司作为国内最领先新媒体,经历了2008奥运赞助商的特殊成长之旅,正在走向成熟。本次论坛我们邀请到众多国内一线经济学家、企业家、社会学家和媒体精英,共同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
下面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的圆桌精彩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我觉得贾峰说得非常棒,比如交通,为什么不骑自行车,他不是什么安全的问题,他是根本就要取消你,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最重要的一条大街,他在展宽的时候把自行车道消灭,没有了,逼着你上行人便道,怎么办呢?你就得扛着自行车,我们就是扛着自行车从便道过去。我们不但把外国的坏的学来,还把我们自己好的丢了,还告诉我们说这是现代化。
比如说空气,你们也都知道,新鲜的空气、清洁的盐水、健康的食品,这就是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不用谈那么多理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北京市死亡原因第一位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乳腺癌在大城市的发病率涨了十倍,年发病率达到30分之一,16—40岁育龄,到了育龄结束的时候至少得过一回,什么原因,得乳腺癌什么原因不详,但是跟环境的变化绝对有影响,它是因素之一。当然他跟结婚、晚婚,不生孩子都有关系,但是他跟环境,就是我们这种气儿都有关系。说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汽车,国家千呼万唤终于出了燃油税,有人老跟美国比,美国人他一生最多不收到1块钱的燃油税,欧盟是6块,咱们说那怎么也得3块啊,最后90%的人都反对。你们都买汽车,最后得病,出事,石油用完了,你怎么办?北京就不控制汽车,就造成一天增加一百两,一年增加40多万辆,走哪儿都是堵车,你们都买车好啊,堵着,还不准熄火,自己吸着,别人也吸着,抢占着路面,北京城区平均时速,上下班的时候平均时速是4.3公里,人的步行速度是4.2公里,你们都买,堵着,起着急,污染着大气,自己得病,别人也得病,太荒唐了,所以我们说燃油税收三四块,居然90%的人反对,他们说汽车是文明,什么文明啊?
我就是骑自行车,我骑50多年了,但是现在骑自行车我也受害,你的尾气我也得吸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首都,今天咱们讨论的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关键。
我最后说一个,十年以前,在亚洲的上边发现一个三公里厚900平方公里的这么一个亚洲褐色云团,什么东西?污染物的大集合,根本就跟水没有关系,前两天我们总结30年的环境,人家人大常委、全国政协有一个报告,就说60%的城市人是呼吸不到达标的空气的,他谈不到新鲜,达标你都呼吸不到。现在叫阴霾、雾霾,这跟水没关系,主要是跟汽车排放的尾气,叫可吸入颗粒物,大约占60%就是汽车干的。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GDP,害人,GDP是某些经济学家发明的害人类的指标,必须遭到坚决的抵制和批判,应该是绿色GDP,人家地球无偿给您准备了10万亿的资源,您再害他,欺负人家地球,自己还说我GDP上去了。第一个是绿色GDP,第二是幸福指数。
周孝正:
人可以贪心,但是他不可以太贪心,太贪心叫贪婪,地球上的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满足不了人们的贪欲,什么叫天理,儒家解释的就是正常需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叫天理,天理就是正当需求,人欲就是贪欲。人的寿命增加了,可是各种病、环境,实际上寿命增加主要原因是婴儿死亡率降低,因为你原来生了就死,原来婴儿死亡率达到过千分之200,60年的时候,现在已经降到了千分之15。还有一些天花、鼠疫传染病没有了,这两个因素是造成人类寿命增加了将近20岁,但是现在环境所致的病了不得了,包括三聚氰氨,刚才坐在这儿的人还说是问题奶粉,那叫毒奶粉,三年了,至少三年了,把人家三个月的婴儿小肾旁边都结了晶,太恶劣了,那个东西可能诱发肾癌,按中医的说法肾是人之本,你给人肾弄坏了,可能以后都生不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