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6
十二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年12月19日-28日江河十年行之云南行系列报道:
1、2008江河十年行之五——神交澜沧江
环境资讯:
2、中国证券报: “污染减排”明年纳入政府全面考核
3、21世纪经济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财政投入应向环保领域倾斜
地方信息:
4、北京日报: 北京:试点LED路灯一年 节能40%
5、荆楚网: 湖北开展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核查
6、中国环境报: 江苏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29件
7、四川新闻网: 四川将建最强监测网络 严控核与辐射环境污染
8、安徽广播网: 安徽今年挂牌91家"污染"企业 关停10家造纸企业
民间环保:
9、青年参考: 绿色记录在罗马:2008国际环境记者论坛侧记
深度报道:
10、中国环境报: 2008,低碳经济迎来新契机
11、中国环境报: 缓解资金“瓶颈”制约 蠡湖成太湖治理鲜活样本
12、中国环境报: 污染严重已成现实问题 电子垃圾处理正道在何方?
环境时评:
13、新浪: 污水:“排海”还是“排河”论争激烈
14、金羊网: 486亿元治水 做几项百年工程出来
15、中国环境报: 司法介入惩治环境犯罪大有可为
1、2008江河十年行之五——神交澜沧江
文/图 汪永晨
漫湾电站
离开漫湾电站,我们的车开始在大山里穿行。这个景色是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窗外的。
走进大山
山海
云在山中行
镜框中
走在这样的山中,如同走入仙境的感觉随之而来。
我们走进这座大山的自然保护区,希望得到一些和保护区有关的介绍。采访到的这位保护区领导给我们强调的是,他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没有发生过大的偷砍和火灾。至于保护区的面积有多大,都有什么树、什么鸟,他不是太清楚,因为他是复员军人。
采访
太阳当午的时候,山坡上染上的粉红色让我们停了车。我们的车经过大理的时候,远远地在路边也看到过这样开满粉红色花的树。当时车上有的人说是真花,有人说是假的。最后比较一致地认为是真的桃花。
可是在这片大山里再看到它们时,我们看清楚了,这不是桃花,而是樱花。
这一片片,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的樱花把大山点缀得真是美呀。
我们问和我们一起走2008江河十年行的植物学家蒋高明,为什么把樱花种在茶园里。他说,可能是为了旅游吧,吸引人们到大山里来享受。
蒋高明这样解释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个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是吗?
山间的樱花
樱花
树丛间的樱花
茶园里的樱花
樱花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神交澜沧江》,今天在大山里穿行时,曾经走过的澜沧江和孕育大江的大山,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仿佛是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想来想去,干脆放在这里,算是一种分享吧。
神交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国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与越南,我提笔写这篇文章前,在地图上想再细细地看看澜沧江的流向时发现,不管是西藏、云南,还是中国、外国,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再想想,我去这些地方时,没有一次是为澜沧江而去,可她竟然在我那么多次的旅行生活中,一直流淌在我的身旁,不张扬、不放弃地让我认识了她和她的朋友们,这不是神交又是什么?
西双版纳的雾季
最早见到它是1991年在西双版纳,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孔雀河畔的坝子、芭蕉树下的傣楼和穿着筒裙走在江边的傣族姑娘。江边长大的她们,无论是笑颜还是身材,真好看。
那次,我还有生以来第一回住进了搭在树上的小木屋。从小木屋的窗户望出去,我看到了江那边缅甸的原始森林,看到了夜里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水边喝水的家在森林里的母象和小象。在西双版纳的植物园里,我还见到了武侠小说里常常提到的“箭血封喉”。它又高又大。
那是一月份。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汉族人也都是短打扮。不过要是走进原始森林就不行了。西双版纳一年分三季,热季、雨季、冷季。每年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这段时间,当地人习惯叫雾季。这种雾大都是从夜间一两点钟袅袅升起,要到正午十二点左右才慢慢散去。在浓雾里,你会感到像是在下着毛毛细雨一样。这些雾都是在没有雨水的时候出现的,因此,它能给庄稼及树木花卉等植物以滋润和生机。西双版纳有这样的雾季,是与它那满山遍野的森林分不开的。森林越茂密,雾也越大,因为森林每时每刻都从地下吸取水分,白天,又从太阳光里吸收热量,热量把水蒸气散发到树林的空间里。到夜晚遇到冷空气,水气凝结成极为细小的水粒,这些极小极小的小水珠就是雾。浓雾聚集在树叶、草叶上,还会变成水珠滴下来,这样就成为大森林里的夜雨。人们说,森林是天然的水库,这可能就是原因所在了。而澜沧江的水,千百年来也正是源源不断断地由这些水库丰富着的。就是在那片原始森林里,我第一次懂得了大自然是一个肌体,江河里流淌的是她们的血液。
那次,我离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时候,西边的天边染着淡淡的红色。在凤尾竹和槟榔树掩映下的傣族竹楼格外宁静。吃饱了回到寨子里的水牛,劳作回家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田园风景画。住在森林和江边的各族人民,享受着和平,宁静和真正的自然风光。
大理
从大理到丽江,澜沧江像是一条白链穿山绕树,时儿静静地流着,时儿激动地跳着,唱着欢歌,哼着小曲,连同初去那的游人,心情也随日月山川的变幻而变着。走进丽江古城,才真的知道了为什么人们常说:水,是丽江之魂。在那里“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各支流分为无数细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古城的街道与水景密切结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我第一次去丽江,是那里刚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地人很得意地对我说:在这次申报中,水确实帮了丽江的大忙。
丽江古城
那次给我很深的印象的是整个古城的清洁,堪称一绝。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河中间两个石堆,每隔十天,堆和堆之间用木头栏杆一挡,水漫出来,街道则被水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水从旁边水沟流走,所有水系按地势走向流淌。这种独特的卫生设施,即使是对走南闯北的我来说,也觉得实属国内外罕见。丽江城里有三眼井:第一眼井供人饮用;第二眼井淘米洗菜;第三眼井洗衣服。这一乡规民约,其实比法律法规还凑效,老百姓个个遵守。
8月7日是鬼节。那晚在古城,纳西老奶穿着“披星带月”的衣服。所有的房子里没有灯光,所有的路没有光亮,整个古城只有弯弯曲曲的小河里布满了河灯,灯光留着长长的剪影。这些长影穿山过河悠悠地流入的也是澜沧江。不过那是1997年。
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的千里纵谷,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曾见过蜀布和筇竹杖,是从川滇缅印古道上运出去的。途中的必经之路有澜沧江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渡——兰津渡。到了唐代,这里有了竹桥,元代换成了木桥。500年前,就改成铁索桥。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过此,他所见到的就是:铁索桥东“临流设关,巩石为门,内倚东崖,建武侯祠及税局,桥之西,巩关亦如之,内倚西崖,建楼台并记创桥者”。(《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民国年间仍基本维持原状。临江扼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我站在霁虹桥时,时光已经进入21世纪。伫立桥头,澜沧江虽还有银花雪浪,但当年徐霞客笔下“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10个字描绘的那里的水流态势却有了变化。到是叮叮当当从由18根粗大的铁链为骨骼的桥上走过的马帮,让我遥想着往昔的时光。
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大树杜鹃
澜沧江流经的地方有云南的保山,保山是云南的一个地级市,城市四周环绕着的是高黎贡山。2002年,我沿着澜沧江走进高黎贡山时听到了一个很新奇的真事:一位67岁、性格古怪固执的英国观鸟爱好者詹姆斯·古德哈特,第三次到云南高黎贡山来找一种叫白尾梢虹雉的鸟。每来一次他的花费都在2500美金以上。
2000年4月份,山上厚厚的积雪有一米多深。白尾梢虹雉不知是不是觉得积雪太深,找不到食物,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了。第一天踏雪而归时,古德哈特先生很失望。第二天早上,就在古德哈特先生考虑是不是要继续登山寻找,先在宿营地附近观察观察再说时,陪他一块找鸟的云南鸟类学家韩联宪突然小声说:有鸟。只见一个很大的黑影在空中掠过,保护区陪他们的小寸还没看清楚是什么鸟,韩联宪和古德哈特一齐惊呼:白尾梢虹雉,是一只雌鸟。雌鸟的羽毛没有那么鲜艳,所以飞时就像一团黑影。看到这只鸟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也就三四秒钟吧,古德哈特先生总算看到了他期盼已久的白尾梢虹雉。这只鸟成了他观鸟记录中的第6001种。有人为古德哈特先生算了帐,他看一秒钟白尾稍虹雉的开销是600美金。
其实,高黎贡山最出名的是大树杜鹃。1999年6月我到中甸的香格里拉时,高山杜鹃开得五颜六色,在雪山的映衬下美极了。那次当地的人告诉我:你要是再早点来,花更多,更漂亮。2002年我4月到了云南,本想可以好好看看杜鹃花了。可我一到保护区,赵晓东局长就说,来晚了,大树杜鹃是每年的2月份开,又晚了。
大树杜鹃从1907年被发现,到发表定名后,就作为一个模式标本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并一直被英国人引为圣物。他们就像拥有一件“绝版孤本”一样地,让世界各地的植物学者羡慕不已。高黎贡山的知名度也因此远扬海外。
2004年2月20日我住在了高黎贡山脚下的大塘村,那一晚久久难以入眠。听着小木屋外的雨声,想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赵晓东给我讲的有关大树杜鹃的故事。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采集植物的专家乔治·福瑞斯特,于1904年受爱丁堡植物园的委派,到了云南,到了高黎贡山。他一共在腾冲生活了28年。共采取了10万多种植物标本,1万多种动物特别是鸟类标本,还有3万多份各种各样的种子标本。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长曾写信或发表文章称赞:由于乔治·福瑞斯特先生的辛勤工作,才使得欧洲的花园如此灿烂。
福瑞斯特1907年在高黎贡山的西坡大塘采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树型的杜鹃花,他采集了大树杜鹃圆盘标本,送回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经与杜鹃花权威专家鉴定后,他们共同发表了文章,并把这种杜鹃定为硕杜鹃,也就是大树杜鹃。大树杜鹃的圆盘标本在博物馆展出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杜鹃树标本。英国人为此自豪了整整60年。因为这以后,这种大树杜鹃到底生长在什么地方,就失传了。只知道她生长在中国,但是没有人,或者说是没有专家知道它们长在哪儿。
我国研究杜鹃花和山茶花的专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冯国楣先生和他的助手,1981年在腾冲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县境内大塘,终于重新找到了大树杜鹃。随着寻找在继续,新的记录也产生了。当年,福瑞斯特发现的那棵大树杜鹃,树的直径为87厘米。如今在高黎贡山还鲜花盛开的大树杜鹃,直径为305厘米,比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里的那个杜鹃树圆盘大了整整218厘米。
新发现的最大的大树杜鹃,树高是30米以上。根茎是3.05米。然后分成五杈,每杈的直径都在一米多。每22朵到24朵小花组成一支花簇,整株大树上足足有几千簇之多。每年二月开花时节,红花绿叶,十分壮观。
2004年2月21日爬了4个小时的大山,我们见到了第一棵大树杜鹃。和我以往看到的高山杜鹃不同的是,它长在山崖边那么高的大树上。要看到它的花儿,一定要仰视。那一朵朵小花正着看,像是带着花边的一件件筒裙,倒着看,像是一只只盛着红酒的酒杯。当太阳的光芒穿过树叶和树枝的间隙射入时,树上开着的和树下铺着的花瓣,把个森林装扮的简直就是一幅幅画面向你迎面扑来。
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本以为手中的专业相机能使自己成为拍到大树杜鹃全景的第一人,可是这树实在是太大了,能把一杈拍全就不错。在那里,我看到像个大问号似的一支大树杜鹃花,它很像是北斗七星。只是天上亮晶晶的星星,换成了红红的杜鹃花。一朵朵镶在空中,亮中透红,红中透亮。
那天晚上,我躺在原始森林中支起的帐篷里,透过燃起的篝火,远远地看着长在山间的一棵大树杜鹃和上面正盛开着的杜鹃花。帮我们驮行李的山民用山里人才有的嗓门在火旁唱起了大山里的情歌。直到我都进入了梦乡,他们的歌声还伴随着大树杜鹃花在风中发出的哼鸣,在大山里回荡。
古屋与古树的较量
2004年春节,我在越南和柬埔寨都与澜沧江的下游湄公河亲密接触。举世闻名的吴哥窟,我就是坐船从金边经湄公河到洞里萨湖去的。那天早上,湖面上飘着丝丝缕缕的薄雾,水鸟蜻蜓点水般从我们的船边掠过。太阳把天边染红后,撑起帆打鱼的船人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生活。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作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处于柬埔寨陆地中心的洞里萨湖千百年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棉人民。中国国家地理曾介绍说,那里,发生了世界上最罕见的地质现象之一:河水倒流。
近年来世界上最大的河之一湄公河,在一些地方已经变成细流。流经中国云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与越南六国的湄公河目前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位。家住湄公河畔的一位名叫Yang Yara的船夫这样说到:“河流多年来一直在变浅,我的船总是卡在岛上或者泥岸边,这使我的生活更艰难了”。目前,沿着下游河段出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巨大沙洲。科学考察显示,河流水位下降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两年的低降雨率,以及由于人口增加所带来的用水增长。但是,1996年建成,横跨湄公河上游的漫湾水电坝,已经遭到泰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多次批评,因为它降低了渔业收入,河水的突然性释放又导致下游突发性的洪水。
仅在20年前,湄公河还是世界上未曾开发的大河之一,而今,它可能变成世界上建坝最多的河流之—,超过100座大坝建于其上,而计划修建的其他大坝、分流灌溉工程与成千的小型水坝还在继续。
有一种说法,柬埔寨在梵文中就是“生于水”。可在柬埔寨我却听说:湄公河上的大坝的累积性影响也深入到了柬埔寨。在那里,本来河流每年一次的洪水为其创造了世界上第四大淡水鱼捕获量,并提供了1500万居民的工作。柬埔寨每年能捕获四百万吨淡水鱼,仅仅排在中国、印度与孟加拉国之后,但是自从大坝与灌溉工程在上游开始修建后,洪水年度流量已经下降了至少12%。生态学家担心,如果计划中的一个个大坝得以修建的话,这一形势将迅速恶化。同时,越南在湄公河上的一条主要支流Se San河上修建的大坝已给柬埔寨带来了损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柬埔寨,除了欣赏吴哥古迹以外,洞里萨湖也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正午的太阳光洒在湖面上泛着金光,带着鱼腥味的“海风”拂面,水边渔家的小孩子站在自家的船上,向游人投去热情的张望。
湄公河孕育的不仅有柬埔寨人的生生不息,还有古老的吴哥文化。作为一个关注自然的人,我对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种树,不让人乱砍树,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是大事。可当我站在柬埔寨吴哥的塔普伦寺,看着那些正被大树绞着的古老的寺庙时,我不知道该同情谁了。是生命力旺盛的大树,还是精美绝伦的古建筑。
塔普伦寺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JayavarmanⅦ) 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这群庙山之后,就因几乎所有的古建筑,都被树根茎干盘结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
我走进塔普伦寺是上午,一束阳光穿过树头,悄悄地从残破的屋顶伸入塔普伦寺庙内,一会儿停在无头神像上,一会儿照在墙上浮雕神祇中。同行的人形容,隐身树中的山鸟啼咕,多像是昔日僧侣敲打木鱼的残响。
在这神与人交融的气息弥漫着的寺庙中,展现在入境人眼帘的,就是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与座座残破建筑的融会贯通。一棵棵古树那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这一切,就是以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发展成让枝干一直有力地向天攀升着的参天大树的。
站在塔普伦寺的古寺与古树前,我感叹着:只有历经数百年神与自然的结合,神力的威慑,自然的轮回,历史的苍桑,才能共同创造出如此仙境。
就在我梦游般地走在这仙境里,看见大树残石旁坐着两个卖工艺品的小姑娘,没有游人买时,她们玩着“猜丁克”。望着玩的那么开心的小姑娘,我突然觉得,大树和古屋是不是也在自定的游戏规则中“猜丁克”,各自有输也有赢。既然是这样,还用得着我们人类去操心谁是谁非吗?
满脸稚气,正在“猜丁克”的孩子,是呼吸着陈砖与老树、青苔与泥土的气味,看着草木正在生长,神庙正持续崩塌的神秘宁静中成长的。长大后的他们,一定比我们这些游人更知道应该怎么畏惧神力、崇拜文明、顺应自然。
大树对吴哥人来说,也并不只是创造仙境,它还可以提供树油用来点灯。在吴哥,我得知采集树油的过程是在树上挖一个坑,然后用火烧。每次烧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把火熄掉两三天之后,树油就会慢慢把树坑填满。为了点灯,吴哥人还把干掉的树叶和烂掉的木头做成一个个火把。当然,这种采集,当地人是带着崇敬之心去做的。
最后一季罂粟花
2004年11月踏上了采访金三角的路程。从云南思茅到孟连的路上,澜沧江上的糯扎坝水电站正在施工,大山被开得处处伤痕累累,路上横着竖着的到处都是施工的车辆和工具。为我们开车的佤邦有线电视台总经理文斌说,幸好我们是晚上走,要是白天,堵上五六个小时是常事。我说很多修大坝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希望修,有些人甚至认为那是发展的唯一出路,你也是这么认为吗?文斌马上说:修大坝,房子和地都淹了,农民怎么生活?我说可以移民们嘛。文斌说,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再说了,生态还是顺其自然好,人为改造不如大自然原来的好。”
文斌的这个回答,说实在我没有想到。一个生长在种植罂粟的地方的年轻人,对家乡的感情如此执着,里面都包括着些什么呢?不过,从文斌那张憨厚的脸上看,我相信他是真诚的。文斌说:我们佤邦正在戒毒,正在寻找替代种植,今后一段时间,佤邦人的生活会有困难。而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命。
在云南,澜沧江静静地穿过景洪和橄榄坝之后,重又进入密林,河床时宽时窄,最窄处也在50米以上。河道划出了美丽的曲线,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但大方向依然朝南。不久,它就成了中国和缅甸两国的边境界河。澜沧江在这里更名改姓为湄公河。或者说,澜沧江与湄公河紧紧拥抱,在这里融为一体。
湄公河的意思是母亲之河。它接替澜沧江开始了新的历程。澜沧江—湄公河也被称为“东方多瑙河”,因为它像欧洲的多瑙河一样,连接和贯穿着诸多的国家。
佤邦与中国接壤的边界线近500公里,人口约35万,佤族占70%,其他有拉祜族、掸族(傣族)、克钦族(景波)、汉族、爱尼族、缅族、老棉族、回族、恩族、傈僳族等15个民族。
在佤邦大山里穿行的第一天,我们的车开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时,我看到的和我以往在大山里走时看到的明显不同,就是大山深处那一大片,一小片,一片连着一片的,刚把草锄干净,阳光下格外显眼的黄土地,那就是种罂粟的地方。文斌告诉我那些地里已经撒下了罂粟籽,有些已经长出了小苗,要到12月以后花才开放,每年的2月是罂粟花最艳丽的季节。
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00公分左右,全株无毛。叶长椭圆或长卵形,基部抱茎,根茎有粉,边缘有缺刻。每年秋冬种植,来年春天开花。花大型,单生枝顶;萼片二枚,早落;花瓣四片,红、紫或白色。蒴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小而多。果中乳汁干后称鸦片,从鸦片中提炼成吗啡,再从吗啡中炼出白色粉,就是一般所说的海洛因。
1885年缅甸沦为英帝国主义殖民地后,罂粟就被带了进来。有人说,罂粟啊,你把花朵开在了佤邦的土地上,却把毒液渗入到佤邦人民的心灵里。
寻找一条新的生路,对佤邦人来说真的不容易。在佤邦时,我们走进过一片茶场。那是在佤邦的两座神山之一的公明山山下。晨雾中,阳光下,茶农们正在田里割草,割30棵茶树下面的草挣一块钱的活儿,让这些曾经靠种罂粟为生的人们找到了新的活路。在山上的茶室里,我品尝了在这片曾经种罂粟的山上种出来的茶。一百块钱半斤的茶,我们是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会不会上瘾。我问台湾商人,这里种出来的高山乌龙茶和台湾的比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这里没有汽车,没有工厂,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所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在佤邦,做我们的向导兼翻译的丁晓90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的头衔是佤邦领导人的翻译兼旅游局的第一把手。不过丁晓个人在佤邦还开垦出了一片荒山。在那座青山绿水的大山下,丁晓津津乐道地给我讲的是MORINGA翻译成中文叫辣木的一种植物。丁晓认准了它的多种药用价值。
2004年11月20日晚上,坐在佤邦的另一座神山拉塔山脚下的篝火旁,面对着静静流淌着的萨尔温江。我想萨尔温江和澜沧江一样,不仅仅从中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一路流来,而且注入了佤邦一座座大山中一条条山溪里。也注入了佤邦16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中。中国人和佤邦人在同饮一江水,这江水养育着我们两国人……
前几年在云南采访时,我见到过一车一车的大树在公路上驶过,当地人告诉我,都是从缅甸运来的。中国的海关对木材商,畅行无阻。柚木是缅甸的国宝,一棵柚木在缅甸这样的温度气候中成材也要30年。一旦被缅甸政府发现偷盗柚木,比发现贩运毒品还要麻烦。可是,对于中国的私人木材老板来说,靠钱,拉柚木的车在缅甸是一路通行。
那晚,坐在萨尔温江边听佤族兄弟们说这些时,我的心里有着难以言状的滋味。一百年前罂粟被带到了这里,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战争、邪恶、贫困。当他们下决心铲除罪恶之源,向往走进新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家园,却再次遭遇外面世界的践踏。
金三角之行,我没有在大山里和江两岸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看到的它们是在餐馆里。在一家叫好又来的餐馆里,我看到不但有桌旁挂着的野兽皮,大盘大盘的菜端上桌时都是什么呢?红辣椒炒竹鼠肉、红烧穿山甲、爆炒金钱豹,价格都在20元人民币左右。
文斌告诉我:“当地人也打猎,但那是为了生存,补充粮食的不足。像这些上餐桌的,贩卖到其他国家的珍稀动物,都是外面来的人干的。他们的捕猎技术很高,我们抓不到的,他们都能逮到。一头金钱豹饭馆的收购价是3000元,一年大概能收购20多头;一只穿山甲是800元,一只大的山蜥是600元,一只麂子是200元。”这些在全世界都受到保护的珍稀动物,在金三角却成了盘中餐,腹中物。
澜沧江流入了湄公河,湄公河流入了大海,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两句古诗贴切地表达了中国和澜沧江—湄公河中下游各国的天然联系。我很喜欢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一句形话: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不倚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更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如果借用这个比喻,我觉得澜沧江、湄公河的江水不也是一根柔弱又强韧的丝吗?它也黏合着住在江边各国的各族人民。而各族人民的生生不息,靠得就是这江水的维系。那么,留住这绵绵不绝的江水,是不是也应该是我们的天职呢?
神交澜沧江,就在写完这篇文章的几个小时后,我又要踏上征程,又会见到澜沧江……
2、“污染减排”明年纳入政府全面考核
来源:中国证券报2008年12月26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日前在有关会议上指出,明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将着力推进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
张力军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吨,到年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要力争基本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还没有建成和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35个地级市,尽快建成和运行污水处理厂。完成新增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以上,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要新增20台(套)。
张力军还表示,明年将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对污染减排工作情况开展全面考核。严格把握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项目的环评审批,把好环保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推进电厂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工作。抓紧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尽快出台环境统计审核办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尽快制订排污交易管理政策,大力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张力军同时指出,当前污染减排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保持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和因素,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推进减排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加速将产生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大量消耗水泥和钢铁,减排压力巨大;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不足;已上治污措施的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减排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促进减排政策落实不到位,到位的政策执行力不彻底;企业环境监管面临严峻挑战。
3、全国人大代表:财政投入应向环保领域倾斜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12月26日
12月2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此前一天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受国务院委托所做的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在取得进展,然而,未来仍任重道远。
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与环保之间的协调可持续,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构建包括排污权交易在内的一系列机制措施,则成为参与审议者们的关键词。
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稳步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报告”告诉人们,中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了认可。
“通过两年的工作,化学需氧量削减了2.3%,这个数据非常难得,是在GDP超预期增长,COD新增量很大的情况下,总量实现了削减,来之不易。”倪岳峰委员说。
然而,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同时指出,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环保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七大水系中,劣V类水质的断面超过五分之一。国家重点监控的28个湖库中,部分湖库和河流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影响到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
虽然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实现双下降,但是距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减少10%的目标依然有较大差距。
“‘十五’规划唯一没有完成的就是这些指标,现在‘十一五’规划完成得不好的还是这些指标,如果思想认识不转变,这个指标的完成还是滞后的。”陈昌智副委员长表达了他的担忧。
胡振鹏委员则提出了对水污染防治影响较大的一些具体问题。
其中,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他指出,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建好后基本上是晒太阳,有些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到设计能力的10%。同时,工业污水偷排问题仍比较普遍,许多企业不过是应付检查组的检查。
在农村污染问题上,他认为目前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并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真正被抓起来。
而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污染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问题同样引人关注。
排污权交易待推
严峻宏观经济形势之下,与会人员更加强调要重视经济增长与环保之间的协调可持续。
“报告”明确提出,不能为了拉动内需而放松环保要求,不能因为要上项目而降低环保门槛。
对此,宋法棠委员表示了赞同。他强调,上项目一定不能仅仅为了GDP的增长,不能为了保经济增长放松环保的标准,各级领导,尤其是审批部门,更应该严格把关。
加大财政资金在环保领域的投入,成为与会人员的另一热议话题。
倪岳峰委员就指出,完成未来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重道远,困难仍然非常大,其中之一便是资金瓶颈。
他举例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要实现36个大城市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但根据他和同事们调研的情况,仅仅就资金来看,就有670亿元的缺口。
宋法棠委员也提出,在防治水污染的问题上,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了之后,怎样运行好,怎样真正发挥作用?污水处理厂老是亏损,建起后长期不能运行,运行起来效率也不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宋法棠提出,这些方面还要研究支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拿出几万亿投资,应适当向节能减排、水污染治理方面倾斜。
而更多利用经济手段、机制创新来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则成为不少与会人员更多提出的方向性课题。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夏绩恩就提出,要用经济的手段提高违法企业偷排污染物的成本,使企业可以主动控制污染。
宋法棠委员强调,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不能仅仅严控个体项目的水污染排放,还要对总体排污量进行控制。
任茂东委员更是明确建议,以创新的理念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
任茂东说,通过排污权交易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排污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作用,使防治污染活动的各参加者扮演好自己最擅长的角色。
同时,它可以调动排污企业或个人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减少排污总量的积极性。各污染源单位和个人更加注重降低自己治理污染的费用,而政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施和执法,使此达到与排污的目标相一致,最终可以降低整个社会治理污染的成本。
4、北京:试点LED路灯一年 节能40%
来源:北京日报 2008/12/26
12月25日从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了解到,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试点,本市试点LED路灯目前已得出初步数据,在照度相同情况下,LED路灯可节能40%左右。
降低照明用电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为此本市先后在左安门和辟才胡同试点LED路灯。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有关人士表示,通过一年半试点,LED在同样照明效果的情况下,耗电量是白炽灯泡的八分之一,荧光灯管的二分之一。总体说,LED路灯可节能40%左右。从环境方面考虑,LED灯具不含汞、钠有害元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更符合绿色照明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据了解,目前路灯灯具经过白炽灯、汞灯、钠灯等三个阶段,目前第四代灯具还没有定论。该人士同时承认,以现在的灯具价格计算,LED路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总和远远高于高压钠灯。另外,由于LED没有配光,照度均匀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5、湖北开展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核查
来源:荆楚网 2008-12-26
主政伤环境,可能掉帽子。近日,湖北省环保局会同省人大环资委、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对全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此次考核主要是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执行情况,内容包括汉江流域环保执法能力建设、重点排放COD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发放、重点排污单位治污设施运行、水污染事故防范应急处理、面源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目前,考核结果正在汇总之中,年底前将上报省政府予以公布。
汉江是湖北的母亲河,从2006年底开始,湖北省正式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与考核办法》,汉江流域城市水污染治理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当地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和奖惩评先。按规定,流域当地政府每年研究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少于一次;不得袒护、包庇环境违法行为;按要求及时关停“十五小”企业;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大于80%,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大于40%等。考核工作由省政府组织,范围包括十堰市和汉江中下游干流市县的14个政府领导班子。
6、江苏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29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2月26日
本报讯 2008年,江苏省围绕污染减排开展多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29件,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不断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按照环保专项行动后督察工作要求,江苏省今年在各地召开专题会议布置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后督察工作,重点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江苏省以重点污染企业为整治重点,加大督察力度。8月,专项小组对全省205家造纸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集中整治,摸清了企业基本现状。9月,组织力量对全省264家污水处理厂和45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全面清查和集中整治,要求重点行业及城镇污水处理厂依照规定进行提标改造。
今年,江苏省结合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推动环保专项行动。一是在太湖流域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区域环评和项目环评,对排污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以及划定的“清水廊道”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二是加大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倒逼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迁,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切实解决一些化工企业存在的安全和环境问题,自2006年10月江苏省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江苏省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标准、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用1年时间集中整顿、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在两年内向化工集中区域集中,力争通过3年的整治推进江苏省化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年底前,江苏省将全面完成709家小化工关闭任务。
为确保挂牌督办环境问题整改到位,江苏省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挂牌督办。今年江苏省共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29件,其中省级15件,市级178件,县(区)级336件。通过对上述重点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解决了一批环境重点、难点问题。
7、四川将建最强监测网络 严控核与辐射环境污染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08年12月26日
(四川新闻网记者 蒋亮 代朗) 12月25日,四川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在蓉召开。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为严控核与辐射环境污染,四川省明年将编制全省核与辐射环境污染的防治规划,建设核与辐射安全预警系统,形成强有力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四川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目前已从最初单纯的废物收贮和环境监测发展到现在的集辐射项目审批、辐射安全行政许可、辐射环境监测、辐射安全监督检查、辐射事故应急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于一体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谢天在会上发言时,特别提到了针对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情况。谢天透露说,近两年来四川发生的七起一般核与辐射事故处理和汶川地震后的核与辐射应急抢险处理,四川都做到了早发现、早赶到、早处理、早安全的监管目标要求。
据悉,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环保局第一时间派出了应急小组分赴省内各核设施所在地进行核安全险情排查,同时组织对重灾区内两百多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两千余枚放射源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五十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放射源实施了收贮。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发生后,环保部门组织对下游绵阳市境内的用源单位近百枚放射源进行了现场紧急排查,实施了安全收贮或现场封堵处置,有力地确保了灾区抗震救灾的核与辐射安全。
四川省环保局表示,为严控核与辐射环境污染,四川将建设以全省辐射剂量自动监测和核设施下有断面水质自动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核与辐射安全预警系统,形成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将把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每年征收的排污费中安排10%以上的资金用于辐射防护及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8、安徽今年挂牌91家"污染"企业 关停10家造纸企业
来源:安徽广播网 2008-12-26
记者昨天从省环保局环境监察局获悉,我省自今年5月份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来,对91家企业(开发区、连片污染)进行了挂牌督办,取缔关闭超标排放造纸企业10家、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22个。
91家企业挂牌督办
据悉,5月份以来,全省共对91家企业(开发区、连片污染)进行了挂牌督办(省级33家、市级46家、县级12家);对407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08家造纸企业、545个2005年以来各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了督察;对环境违法情节严重的马鞍山市东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予以行政拘留15天。
10家造纸企业关停
在全省208家造纸企业中,环保部门去年对37家造纸企业实施关闭或取缔,并要求75家企业实行停产整顿或改造治污设施。今年再次取缔关闭超标排放造纸企业10家,上半年同比减排COD240.2吨;责令51家企业停产治理,上半年同比减排COD 616.18吨。群众多次投诉、环保部门责令严厉查处的潜山县勉济堂纸塑品有限公司已停产,目前正在改造工艺。
406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全
据悉,在40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406个已落实环保措施。之前取缔、关闭的47个排污口及14个装卸垃圾、油类的码头未发现死灰复燃现象;被责令限期转产和搬迁的17家企业已有16家落实到位,1家正在搬迁;去年未完成取缔的6个排污口已完成取缔工作。(鲁先红)
9、绿色记录在罗马:2008国际环境记者论坛侧记
来源:青年参考 2008年12月26日 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11月25日至28日,我在意大利参加国际环境记者论坛。“绿色记录”是意大利一个关注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自2003年起每年举行一届国际环境记者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环境保护的记者每年聚会一次,如同一个热爱自然的国际大家庭。
前几年,记者论坛都是在一个古堡里举行的,这一次则是在罗马以北两小时车程的古镇Viterbo。意大利的小镇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深究起来,总有很久远的历史在其中。我们这次住的旅馆,有一部分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与米开朗基罗齐名的建筑师设计的。
野生动物变多了
环境记者们一见面,话题当然离不开经济危机对环境的影响。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度的记者纷纷强调,亚洲并不能拯救这场经济危机,因为亚洲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大家必须反思当下的经济模式,社会进步不等于经济进步。我想,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经济进步不等于社会进步?
牙买加《南拉美日报》的记者赞蒂是论坛上的活跃分子。赞蒂的国家在环保方面虽然也有问题,但河流的污染并不严重,她为此很是得意。赞蒂说,牙买加现在可以狩猎,不然野生动物太多了也会失去平衡。当然,要有狩猎证才行。
会有那么多野生动物吗?我问赞蒂。她笑着说:“我们工作很卖力。”从赞蒂的笑里我能看出,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牙麦加媒体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维的记者也说,他们国家现在的野生动物也有点儿多了,依法保护起了很大作用。
乌拉圭的记者看到我旁边有空位,一边坐下一边说:“小国的记者要挨着大国的记者坐。”我们在一起讨论时,他说,乌拉圭经济发展没有那么快,环境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
参加论坛的各国记者对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很关心,几乎每个和我打招呼的记者都要问,奥运会后北京的环境如何? 北京奥运会影响之深远,出乎我的意料。
用镜头关注自然
这次论坛除了有一些著名学者演讲以外,还有一些媒体人,讲述自己是怎么用镜头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
意大利电视节目制作人大卫播放了他主持的两个电视节目。其一讲的是,一片森林遭到砍伐,一群人穿上大猩猩的“ 服装”走进森林,向砍伐者说不。大卫也成了“大猩猩”,加入反对砍树的行列。媒体从业人员在意大利以这样的方式参与了民间环保活动。大卫说,这种带有表演性的抗议活动有一定趣味性,吸引了不少艺术家一起来保护自然。
野生动物摄影师迈克展示了他拍的照片(比如本文配发的这些照片),有一张是犀牛在喷水。大家问,这是怎么拍到的?他说:“今年6月我到赞比亚,那天,我们一行9个人正拍得高兴,一直在水里的一只犀牛突然转过头来正对着我,喷出了一大片水花。我愣了,但还是按下了快门。”
“你和犀牛相持了多长时间?”有人问迈克。他说:“3个小时。”“你不害怕吗?”“刚看到它转过来时,我吓了一大跳,但接下来就只顾拍下这些难得的照片了,一共拍了三四百张。”
这次论坛还播放了意大利的几个新闻工作者制作的一部影片:在一个风光如画的村庄,牧羊人过着平静的生活。可自从那里成了工业垃圾堆放地后,一只只羊在挣扎中死去。面对村庄中孩子们对这些污染物的无知,母亲们对这些污染的质疑,男人们看到地上一堆堆燃烧着的工业垃圾的愤怒、走到污染者面前的抗议……电影中的记者终于爆发了,他开着车,大声喊起来:“食物在哪里?房子在哪里?羊在哪里?孩子在哪里?”
意大利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污染环境者的愤怒,对受害者的同情。
影片播放完,有人让制作者之一讲讲她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子,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我是记者,这是我的责任。”
10、2008,低碳经济迎来新契机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12-26
2008年,我们不能忘怀。它多灾多难——
1月,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席卷了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华盛顿州,进而又袭击了美国南部各州,这是美国23年以来遭遇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一次;
与此同时,中国南方遭遇一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1月10日到2月初,持续了20多天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中国南方20个省市造成了530多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5月,登陆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给这个国家造成的灾情令人揪心,经济损失无从计算,仅失踪和死亡人数就接近14万;
此外,中亚、中东和南美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今年都曾受到旱灾影响,南亚以及东非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则受到洪灾威胁,由极端气候导致的大型自然灾害纷至沓来。
它肩负重任——
在波兰小镇波兹南,气候变化的余音未了,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C O P 14)因被视为全球未来气候协议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显得步履沉重。不管比赛如何艰辛,好在宣告人类社会正式进入气候谈判下半阶段的发令枪已响;
10月以来全球普发的金融危机,更让大家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绿色经济。撇去房地产业的泡沫,发展迅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价值是否凸显?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开发能否重挽颓局,引领世界继续可持续发展?
它承载厚望——
10月5日~14日,第四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大会正式通过了《塑造可持续的未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2012年计划》,全球可持续生物保护远景目标正式确立;
7月7日~9日,在日本洞爷湖,八国集团领导人共同发表声明,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11月,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他上任后将带领美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切实履行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竞选承诺——美国将领导世界走向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变暖还是变冷,气候难题何去何从?
2008年伊始,全球气候就发生了很多异乎寻常的变化,先是中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严重冰雪天气,而后是英法等国罕见的初春雨雪降温,难道全球不是变暖而是变冷?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将此归结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总是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如果说,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的话,那么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
实际上,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可能面临几个转折点。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加侯在今年初接受BBC采访时明确宣称,2008年全球气候将变冷。而这些预言不久后就得到证实。
5月6日发表在《Eos》杂志上的一份极地气候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海冰在融化,南极气温却在降低。在北极,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大量海冰的融化消失,这一趋势可能还要继续。而在南极,臭氧空洞给那里本已复杂的天气形势又增加了变数。
变暖也好,变冷也罢,2008年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气候变化难脱干系。
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形势和来自科学观察研究的成果表明,狙击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这一点,全球已经达成了共识,并准备再次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行动首先从深晓气候变化利害的科学家中展开。今年5月,包括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700多名著名科学家联合发出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带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呼吁美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减少排放,以便到205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80%。
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孰轻孰重?
2008年不仅仅天灾频仍,以金融危机为代表的人祸也呼啸而来,让人猝不及防。
9月14日,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此后华尔街噩耗不断:美国银行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美林将被收购;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为了维持运转,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400亿美元的短期融资支持……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由此蔓延。
能源、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相互交织,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油价。在今年1月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后,石油价格犹如脱缰之马一路狂奔,在7月中旬飙到每桶147美元,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令油价返身暴跌,竟在12月跳水至40美元。油价暴跌不是好事,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它反映的是需求和投资低迷,带来的是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
毫无疑问,投资低迷还直接影响了气候谈判。波兹南会议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确因为金融危机多少分散影响了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注意力。
比如,在波兹南会议上,一个用来帮助最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基金的启动并未给人带来鼓舞,相反,受授双方都不满意。当前这个基金价值估计为8000万美元,远未达到联合国宣称的发展中国家数十亿美元的需求。
发达国家认为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捂紧钱袋是必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为不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的决定进行辩护,强调提供更多资金的想法不是“工业化国家反对”,而是“政治上时机不对”。
而发展中国家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的冷漠无情、明争暗斗和含糊其辞。
也许发达国家确有苦衷。我们看到,在经济危机的牵制下,一向在减排问题上高歌猛进的欧盟近来也被迫推迟为其汽车碳排放设限。12月1日,欧盟各国政府代表和欧洲议会达成汽车减排协定,同意3年内暂时将汽车排除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总额之外,从而放松对轿车的排放限制。
而此前欧盟委员会曾经提议,2012年开始就在欧盟范围内对所有新出售的轿车设定排放限额。欧盟范围内每年的汽车销量为1500万辆,而小轿车的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10%。根据这一提议,为降低排放而必需的新技术将导致汽车平均价格上涨1300欧元。
经济衰退加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能否突破困局?
不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解决全球变暖的机会。他在一份和印尼、波兰和丹麦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中声称:“我们目前需要应对两个最严重的挑战——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解决之道就是绿色经济。”
潘基文的观点是有依据的。专家分析,金融危机暂时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客观上为寻找替代能源和资源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全球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价值也凸显出来。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后,将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转“危”为“机”。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8年,可再生能源产业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缓解贫困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4月,全球风力发电的装机总量突破1亿千瓦,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风电装机容量超过千万千瓦的国家;2008年中国的太阳能光热利用预计增长30%左右,继续在新增容量和累计装机总量上引领全球;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涌现并拓宽其在中国的制造产能分布。在这样一个全球都为气候谈判前景感到担忧的时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有望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和希望。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的领军作用使得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日趋丰满。
7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时,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和采取的各项措施。胡锦涛表示,中国将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推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11月12日~14日,以“机制创新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第二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委员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环境与发展政策如何演变的关注,他们建议中国政府利用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加快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力度,培育和壮大清洁产业,发展低碳经济。
当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布什政府即将离开白宫的时候,人们应该向新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祝贺。作为环境保护的拥护者,奥巴马已经表示将创造500万个环保就业岗位,同时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能源经济,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12月15日,奥巴马宣布了其由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为首的环境团队名单,这支被世界媒体誉为“绿色梦之队”的团队将致力于对抗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将大幅度修改现有环保政策。有媒体称,这个科学家团队放在任何一届政府中,都会十分突出。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托尼·科伦德勒认为,这些科学家“能真正把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节能汽车创造就业等问题联系起来”。
多数人认为,中美关系将决定全球减排努力成败与否,世界希望看到超级大国与发展中大国握手的力量。
12月4日,中美两国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上首次就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五大共识。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成果数量多、参与合作的单位机构种类多、涉及领域广,是此次中美能源与环境合作成果的主要特点。
明年1月,奥巴正式上任,“绿色梦之队”能否帮助实现绿色梦想?美国是否承诺更大减排?怎么与中国谈技术转让、资金、适应和能力建设这四大问题?
明年3月底和6月,德国波恩将举行大会,制订哥本哈根协议的文本草案,有关新的减排目标的讨论在这个时间点上能否达成?哥本哈根协议能否成功?
正因如此,2009年,我们十分期待。
11、缓解资金“瓶颈”制约 蠡湖成太湖治理鲜活样本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2月26日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直被视为公益性事业,投入全部由政府包揽。虽然各级政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上看仍然难以满足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缓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瓶颈”制约?
面对这个问题,无锡市在蠡湖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有价资源”的理念,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用经营环境的思路来破解治污难题,走出了一条“加大治污投入——提升生态价值——实现土地增值——持续改善环境”的新路子,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对于蠡湖来说,其巧妙经营环境“资本”、发掘文化内涵、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也为太湖治理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
“太湖明珠”一度污染严重
蠡湖,是浩瀚太湖伸进无锡市的一个内湖,自古就是调节无锡市地面水的天然枢纽。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筑塘养鱼、兴办工业等,蠡湖已成为太湖水污染的“重灾区”,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
长期致力于水环境治理跟踪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年跃刚用5个方面的事实,描述了当年蠡湖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第一,蠡湖是太湖底泥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平均水深只有两米左右,淤泥厚度就达0.6米~0.8米,淤泥量约为360万立方米;第二,蠡湖是太湖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湖体深入无锡城区,梁溪河等几条与蠡湖相通的水域大量注入污水,均为劣V类,严重污染蠡湖的水质;第三,蠡湖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第四,蠡湖面积日益缩小,从9.5平方公里缩小到6.4平方公里,水容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种植、养殖活动又加剧了二次污染;第五,湖滨带丧失了水生植物的生境条件。
如何才能还蠡湖一泓清水,重新擦亮蠡湖这颗璀璨的“太湖明珠”?这是无锡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做出的重大抉择。
在系统考察、认真学习国内外淡水湖泊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无锡市明确提出“科学治太、铁腕治污”的目标,把蠡湖综合整治作为太湖水环境整治的一期工程率先实施。从2002年以来,按照“清淤、截污、调水、修复生态”的整治思路,全面实施了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五大工程。
巧妙经营宝贵环境“资本”
蠡湖的大规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高,投入大。据测算,全面实施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需要筹措资金50多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一度让不少人对蠡湖的治理产生疑问:钱从哪里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锡市另辟蹊径:以经营环境为手段,把环境要素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来看待,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环境要素增值,逐步探索出了环保投入与偿还的新模式。
2003年以来,无锡市限制性地开发了两处地块:蠡湖新城1号地块682亩土地,拍卖价从9.58亿元一路攀升到16.14亿元。为全面开展蠡湖环境综合整治筹措到了必需的启动资金。后来,无锡市又把蠡湖2号地块1000亩土地成功拍卖到30亿元,比整治前土地价格增值了10多倍。为此,政府建立了高效的资金运作平台,组建了借款还款主体,完善了贷款项目审批手续,规范了资金使用体系。在筹款过程中,除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外,还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投入14.5亿元,并落实市内配套资金20多亿元。
随着各项资金相继投放到位,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展开。不仅促进了蠡湖水质逐步好转,还大大提升了蠡湖地区的景观质量和生态价值,而且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旅游、商贸、软件等服务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周边土地要素的大幅度增值。
5年多的蠡湖整治,政府可以说没掏一分钱,就是靠着市场运作偿还了前期投入,还使政府拥有了更多的环境建设资金。
经营环境不是唯经济效益,不是为了“圈地卖钱”。无锡市在蠡湖治理过程中,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山水城、湖滨城的总目标出发,始终把生态价值的提升放在第一位。2002年以来,为了保证蠡湖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果断停办了蠡湖地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项目供地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事项,并发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了生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让百姓共享环境治理成果
经过几年治理,蠡湖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湖区生态得到较好修复,各项水环境指标大大改善。经过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地监测表明,紧依太湖主体水域的蠡湖,最后一个难点指标――总氮,已有12个月持续稳定在四类水平上。至此,自无锡市开展对蠡湖水环境大规模整治以来,从2003年起,蠡湖中的高锰酸盐、总磷两项指标率先恢复到Ⅳ类水质标准后,现又实现了高锰酸盐、总磷、总氮三大主要指标的全线提升,使得蠡湖水质由昔日的劣Ⅴ类水,稳定达到了Ⅳ类水标准,已提前达到国家2010年考核目标要求。
如今,蠡湖周围已建成36公里长、80米~250米宽的敞开式“生态园林环湖圈”,每天吸引了成千上万无锡人,亲近清水与景观。更为难得的是,在充分享受蠡湖环境改善好处的同时,无锡市民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
无锡市民罗浩平听说蠡湖大堤可能拆除时,马上给有关方面写信,提出“不应拆除,而应加宽,并建造几座石桥,种花植柳,堪称与西湖白堤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建议得到了蠡湖建设部门的肯定和采纳。雨人家用品有限公司是蠡园村的招商引资企业,厂房刚盖好,就遇上了蠡湖整治拆迁,总经理夏国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主动搬迁企业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是对近年来蠡湖整治工作的最大褒奖,进一步坚定了综合治理太湖的决心和信心。
让蠡湖传承传统文化
蠡湖是自然的、生态的,也是历史的、文化的。传说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泛舟蠡湖;东汉末年,张渤带领邑人开凿浦岭门、犊山门,使太湖、蠡湖相连,无锡成了旱涝保收的富庶之地;明代东林党人高攀龙弃官回锡,在蠡湖畔小沙洲归隐读书并筑水居“可楼”。近代,以荣德生、荣宗敬兄弟为代表的实业家,筑桥铺路,建园造林,创办学校,造福桑梓。无锡历史上三大画家,东晋顾恺之、元末倪云林、明代王绂都十分钟情蠡湖山水,并创作出了大量传世之作。
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挖掘、光大、传承蠡湖的历史文化,促进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是蠡湖治理的重要任务。无锡牢牢把握蠡湖深厚历史文化这根主线,一开始就确立了“文化蠡湖”的理念,并把它贯穿于蠡湖治理的全过程。经过集思广益,把文化理念、文化元素乃至文化举措全部融入到规划与建设之中,形成了蠡湖山水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思,并重点建设了一批文化标志工程,如渔父岛、西施庄、高子纪念馆等,丰富了蠡湖的文化内涵。
为太湖治理提供鲜活样本
综合整治前蠡湖的水环境状况,比太湖还不如,但是由于措施得力,投入到位,短短几年时间,蠡湖治理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太湖治理可供借鉴的一个鲜活样本,蠡湖环境综合整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必须坚持“铁腕治污”的决心不动摇,必须敢于在“控源截污”上痛下决心,宁愿放弃一些眼前利益,做出某些局部牺牲,坚决做到“铁腕治污”不放松。
启示之二:必须坚持“科学治水”的原则不动摇。蠡湖治理中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湖泊治理经验,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聘请世界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编制概念规划,一开始就把治污工作建立在科学决策之上。
启示之三:必须坚持“经营环境”的思路不动摇。无锡市运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的经验表明:环境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商品属性;环境不仅是资源,更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社会资本。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经营,环境资本完全可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无锡市由于蠡湖整治不仅大大改善了生态质量,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环境经营形成了改善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得市政府可以拿出更大的财力、动员更多的资源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来。
启示之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蠡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也使更多的居民自觉投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逐步形成了社会各界支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
启示之五:必须坚持文化传承的使命不动摇。在蠡湖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无锡市牢牢抓住“传承历史文化”这项使命,把生态修复和文化修复结合起来,重新发掘蠡湖文化的历史价值。如今的蠡湖,不仅水变清了,山变秀了,景变美了,而且显出历史本来的厚重。
12、污染严重已成现实问题 电子垃圾处理正道在何方?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2月26日
建立便捷完善的回收体系和专业化初步分拆分类基地非常重要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张先生近日乔迁新居,家用电器除旧布新,电视机、洗衣机还能用,就送回了农村老家,电脑老家用不着,收拾一下便卖给了附近回收旧家电的。“几千块钱买来的东西,只卖了几十块钱。”张先生有些于心不忍,可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与张先生一样,现在许多人家淘汰下来的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扔了舍不得,只好卖给街头小贩处理掉。
时下,电子产品已进入淘汰的高峰期,每年都有大量电子垃圾产生,其中绝大部分通过街头小贩流入旧货回收市场,转入农村或被随意拆解处理。记者最近在废品回收站、二手市场和街头随机调查时发现,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市场不够规范。随着电子产品淘汰数量的迅猛增加,电子垃圾污染隐患在日益增大。
电子垃圾回收成为热门行业
“每年回收废旧电子产品的利润不比卖新产品低多少”
在石家庄市的街头,经常可以发现废品回收的小商贩在车前挂着牌子或直接吆喝着:“回收旧冰箱、旧彩电、洗衣机、热水器……”
在范西路电子一条街,不到100米的距离内有数位持有“高价回收废旧手机、硒鼓、墨盒”广告牌的人。
一位在路边持回收广告的小商贩见有行人通过,就上前招揽生意。当被问及“都收什么?”他回答:“废旧手机、电脑、相机、打印机的硒鼓和墨盒、MP3、MP4。”“收了这些东西能干啥啊?”小商贩笑着说:“再利用呗,主要替别人收,有公司到老板这儿拿货。”
日前,记者在太和电子城内看到,一排排销售二手电子产品的商柜,堆积着各种类型的废旧电脑。一家商柜的主人讲道:“我们不仅卖二手电子产品,也回收旧电脑、旧打印机等,每年回收废旧电子产品的利润不比卖新产品低多少。”
据在某高校任教的一位姓宋的教师介绍,家里有一台用了10多年的旧电脑,一直想扔掉,去年仅以50元的价钱卖给了一个商贩,具体怎么处理她并不知道。
近年来,包括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废物回收发展较快,尤其是贵金属的回收,已经成为一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个体业主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在商机,纷纷向商业、环保等政府部门询问开办相关回收企业的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处理得好,便浑身是宝,确实隐藏着较大的利润,但如果处理得不好,虽然能给个人创造利润,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待建立
“电子垃圾缺乏监管、无序回收、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已进入电子产品淘汰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电子垃圾产生,但目前很多地方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市场还很不规范。由于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极低,市场中绝大部分电子电器废物都是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然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拆解作坊,有的则流入了农村。拆解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环境污染。
比如,一些电子垃圾的成分中含贵金属,包括金、铜、铝等,收购者为了获得这种贵金属而提炼,提炼后产生的废酸、废液往往随处排放,形成较大的危害。另外,部分含有塑料的电子垃圾燃烧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与此同时,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如果拆解不当,会使其中的放射和重金属元素等泄漏,严重污染环境。而对于那些完全失去利用价值的电子垃圾,简单采用传统的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也会对环境、土壤产生破坏。
“可以肯定地说,电子垃圾肯定具有危害性。”有关专家认为,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硬度,往往在生产时加一些重金属,如当作新材料的多溴联苯,但这种金属是有害的。
河北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电子垃圾缺乏监管、无序回收、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应该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无序状态。”今年2月1日实施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对于无照经营、擅自处理电子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规定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不过这一办法仍有不清晰之处,尤其是对电子回收责任人尚不明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人尤其是电子垃圾的回收商贩至今并不知道国家出台了一个关于防治电子垃圾的管理办法。
有专家学者建议,应从立法方面尽快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便捷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和专业化的初步分拆分类基地对于防治电子垃圾污染环境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植建立规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集散市场,也可以考虑实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经营许可制度,规范电子垃圾的收集、流向和处理,取缔无证回收和处理网点等。(曹培锋 田平如 周迎久)
13、污水:“排海”还是“排河”论争激烈
来源:新浪2008/12/26
在各级人大代表十余年的呼吁下,备受关注的深圳、惠州淡水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方案如今集中在两个选择上:“排海”抑或“排河”。
“排海”,将流域每天接纳的百万吨污水经二级处理后交给海洋;“排河”,将污水深度处理后排入淡水河。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召开淡水河污染整治座谈会,会上省政府有关部门、深惠两地政府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政府部门呼声较高的“排海”方案,多数专家学者呼吁“慎行”。
近10年达Ⅲ类水“不可能”
今年4月,广东省环保局作出《关于加强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提出2010年深惠交界断面水质和深圳龙岗河、坪山河基本达到Ⅴ类,2015年达到Ⅳ类,2020年基本达到Ⅲ类。如何实现?省环保局和深圳、惠州在汇报治理方案时,都倾向于“排海”。
这种思路基于这样的现实:目前淡水河的水质仍然是劣Ⅴ类,又黑又臭连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都派不上用场。该流域每天污水排放量有103万吨左右,80%来自上游的深圳龙岗河、坪山河流域,在这个区域,2007年的人口有220万人,GDP为487亿元;另外20%的污水来自惠州。
省环保局坦承,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入河污染负荷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是淡水河水质恶化和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尚不足以保障污水处理能达到优于地表Ⅲ类水标准。
多位专家也指出,目前的劣Ⅴ类水要想变成可以游泳或做饮用水源的Ⅲ类水,而且长期稳定达标,10年内根本不可能。
关键还是要降低污染总量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屈家树说,如果迫不得已要“排海”,也应该先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根据有关方案,“排海”也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污水二级处理后排放到大亚湾水域,另一种是排放到深圳的大鹏湾海域。不过,惠州不赞同排到大亚湾,称如此大亚湾将会变成“死湾”。
多数专家呼吁“排海”要慎重。屈家树说,海洋的“消化能力”尽管很强,但广东沿海的污染本来就相当严重,污水“排海”前尽管可以经过处理,但对水生资源的影响不可避免。
有专家指出,“排河”的水最终也是要到大海的。但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陈小文指出,目前淡水河流域污水和自然径流量的比例已经达到5:1,这么多污水全部排到大海去,下游又没有水的补充,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避免。
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无论“排海”还是“排河”,不仅要考虑技术和投入问题,关键还是要降低污染总量,要综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座谈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寄语与会人员,究竟哪个整治方案更符合实际,希望大家要实事求是,不要仅仅站在某个区域的立场发表意见;要努力寻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不能让后人骂我们”。
14、486亿元治水 做几项百年工程出来
来源;金羊网2008-12-26
亚运的需要和长远的目标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一年半的治水行动中,486亿花一些在应急之策上面不可避免,相信市民也能理解。但这笔钱做不出几项造福后代的百年工程,就很难避免亚运后污染故态复萌,这就是“百年之憾”了
从现在开始的一年半时间内,广州将投入486亿元治水。每天砸
入水中近一个亿,这次治水行动堪称广州史上规模最大,足见广州决心之坚,值得一赞。
有钱投入,有民心可用,更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今天这阵势,颇似当年“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城市面貌攻坚之战,效果可期。但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此规模的“全民动员”,如何处理短期效果和长远效果的关系,当是重中之重。
广州此次治水行动的目标,是“亚运会前将全市水系整治好”。说白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是在亚运会临近的形势逼迫下,对过去数十年不重视水污染问题的“恶补”。但广州的水不是一夜之间变成今天的模样,河涌的彻底整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重症需下猛药,身体的复原却是长远之计。一年半时间花掉486亿元,换来亚运会前的“一阵清”应该不是难事,想换来日日清流绕城却并不容易。这486亿元,如果能在亚运前为广州的水环境带来较大的改观,又能为未来日日清流绕城打下良好的基础,才算花得值得,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为亚运计,更为未来,这次治水行动,当做出几项百年工程。比如,能否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牺牲一些GDP,永久关停或者搬迁一些排污大户企业?再比如,收集污水和雨水的管网,能否建成几十年、上百年不用再去改造的世纪工程?北京奥运前的环境整治应该成为广州的榜样。奥运会前,首钢停产并开始搬迁,迁走的是巨额的GDP和财源,同时带走的是以万吨计的污染物。在经过艰难的抉择后,北京兑现了对“绿色奥运”的承诺,也为奥运后的蓝天白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亚运的需要和长远的目标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一年半的治水行动中,486亿元花一些在应急之策上面不可避免,相信市民也能理解。但这笔钱做不出几项造福后代的百年工程,就很难避免亚运后污染故态复萌,这就是“百年之憾”了。如此,不但对不起这486亿元,而且无法向“全民动员”的市民,尤其是那些将要承受拆迁之痛的市民交待。
治水,百年大计。能把广州的水治好,足以在广州的城史上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州治水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背水一战”勇气可嘉,但应急之策和百年大计之间如何协调,还亟待为政者三思。
15、司法介入惩治环境犯罪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2月26日 刘英团
昆明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分局、昆明市检察院环境资源检察处、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不久前成立,标志着昆明市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已正式确立,公、检、法与环保部门的联动,将加大昆明市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力度。
近年来,我国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之高、影响之剧、后果之重令人堪忧。反观环境司法和实践,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污染防治等法律所确立的立法目的并未得到实现,一些因环境问题产生的矛盾冲突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激化和蔓延的趋势。行政和司法联手保护环境,无疑是地方司法的又一创新。而行政、司法部门联手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无锡市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建立的提前介入制度。
毫无疑问,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刑法在打击环境犯罪、制裁破坏环境者以及震慑环境违法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法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昆明公检法联合参与环境执法是我国司法介入环境犯罪的一个重大发展,唯此,才能切实发挥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环境执法的保障作用,进而支持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支持环保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制裁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裁定并予以有力的强制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和行政不作为的司法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虽然有专家呼吁环保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力求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罚款等行政制裁对于违法企业来说不是最有效的制裁手段,罚款等传统的行政处罚对于企业的治污成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个别企业甚至每年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环保部门的处罚,这表明单纯靠行政处罚并不足以震慑企业的环境犯罪行为,适当地引入刑事处罚,保证全国环境保护的“一盘棋”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
而且,公检法助力环境执法的标志意义就在于,它比任何经济处罚都要严厉得多,是通过司法的行为来达到惩罚环境违法的目的。从这一点上看,这一做法绝对不可小觑,无论是处罚力度还是震慑作用可能会更大。
欧洲早已将环境犯罪列入最为严重的犯罪,并指定相应的机构进行管辖。美国在《洁净水法》中确认,将各州境内的湖泊、河流、溪流、湿地等,全部划归美国环保局和联邦法院的管辖范围。这种管辖权的划分被认为是《洁净水法》的重要成就。美国还进一步规定,联邦法院有权审理涉及《洁净水法》的案件。因此,中国也应当借鉴美国的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设计。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成立了环保审判庭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初步建立了环境司法保护机制,虽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说环境司法就毫无用处。
司法机关成立专门的部门介入环境执法,避免环保行政机关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的孤军奋战。而且,司法机关介入环境执法不但加强了对污染环境构成犯罪的案件的查处和涉及环保的职务犯罪的侦查、审判力度,更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形成全方位打击破坏环境和生态的犯罪行为的格局。
当然,运用司法手段参与环境保护,不应只注重惩罚目的,还应注重教育意义和实际修复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应当会同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有关加强环境司法能力建设以及明确相关的组织和职权等问题和事项,在环境司法建设中,还要注意吸收环境保护专家和环境法专家参加,这样可以提高司法及处理环境纠纷案件的有效性,促使司法机关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