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十二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科学时报: 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玉庆:我国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2、新华网: 环保专家:中国应发展节能楼宇
3、环保部网站: 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揭牌成立
4、新华网: 中俄开展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技术交流
5、人民网环保频道: 六大环保督查中心到位 环保国家监察新体制初步建立
地方信息:
6、工人日报: 北京:限塑令遭遇肠梗阻
7、新华网河北频道: 河北:污染不达标就摘乌纱帽 减排压力改变政绩观
重大水事:
8、华龙网: 三峡蓄水后重庆出现93处地灾险情无人伤亡
人与自然:
9、国际在线: 珍稀印度河盲豚意外死亡引发环保担忧
绿色访谈:
10、搜狐绿色: 戴尔:废旧电脑回收清洁处理 担起企业环境责任
环境保护发展系列报道三:
11、中国环境报: 环境保护发展之理念篇:从理念到国家战略
深度报道:
12、中国青年报: 国家环保监察体系对阵地方保护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人民日报: 公众力量影响决策 NGO成环保事业发展重要力量
14、中国环境报: 环境统计怎样为污染减排做好服务?
1、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玉庆:我国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来源:《科学时报》2008年12月18日
开始从污染发展和减少的相持阶段,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北京12月17日讯 “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局部改善、个别地区恶化,是一种高污染状态下的控制’。环境状况由坏转好是漫长的过程,可能会有反复。现在,我国的环境状况已开始从污染发展和减少的相持阶段,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日前,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环保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表示。
王玉庆说,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污染治理的力度,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使环境状况已经开始从污染发展向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转化。
近年来,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有些地方有所改善。2001年到2005年,341个可比城市二氧化硫达标和超标比例变化不显著,二氧化碳达标和超标比例基本持平,颗粒物水平有明显下降,达标率从35.8%提高到59.5%,但仍为城市大气污染最显著的污染源。
随着“十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2006年到2007年两年,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开始呈好转趋势。2007年,地表水Ⅰ类到Ⅲ类水质比例由36%提高到49.9%,弱Ⅴ类水质比例由28%下降到23.6%,但其中氨氮的指标变化不大。近年来,部分城市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13个重点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率从2001年的28.3%提高到2007年的44.2%。
虽然我国地表水总体稳定,但海河、辽河及松花江水系的部分支流,特别是流经城市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湖泊、水库污染仍很突出。许多湖泊的氟氧化仍然严重。许多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污染的态势。机动车污染、尾气污染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成为首要污染来源。许多大城市的灰霾天气污染明显。
王玉庆强调,近10年来,虽然环境污染发展态势从总体上初步得到控制,但污染仍然严重。大江大河流域弱Ⅴ类的污染仍然占到1/5左右,城市周边的河流普遍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地级以上城市尚有40%左右,污染严重的仍然有9%。特大城市灰霾天气增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尚未得到控制,60%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有机有害物质和其他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尚处在底数不清的状态。
王玉庆说,根据著名的库兹涅兹曲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起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局部改善。按照库兹涅兹曲线的特点:美国在人均GDP约10000美元时出现拐点,日本是8000美元,韩国是7000美元。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按购买力平均标准(2001年)基本达到6000美元。只要统一认识,下定决心,可能更快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发展。(记者易蓉蓉)
2、环保专家:中国应发展节能楼宇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18日
新华网上海12月18日电(记者 任沁沁 季明)来自中国、欧洲的环保专家日前聚集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问题,专家提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提升楼宇节能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以此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在多数西方国家,“楼宇节能”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市场,而中国建筑界和民间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楼宇节能”的环保理念和市场需求。
同济大学建筑能源与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惟定教授说,建筑节能不仅是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国计”,而且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龙惟定说:“中国城镇建筑保有面积约200亿平方米,如果由政府买单对公共建筑和一部分低房价住宅进行节能改造,提升建筑品质,将有益于民生,以此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促进就业。”
在此次以“可持续城市发展和楼宇节能需求”为主题的论坛上,中欧楼宇节能网(ECEB网)也正式开通,欧洲能源环保专家安德烈·贝纳祖表示:“这是面向建筑企业、环保机构、专业人士的全球首个聚焦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的在线网络。建筑节能不完全是市场化的事业,相信这个理念的推广,能促进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创建更为多元的产业投资环境。”
3、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揭牌成立
来源:环保部网站 2008年12月18日
12月17日,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并召开华北地区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六个环保督查中心已全部组建到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参加揭牌仪式。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华北六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环保部门负责人、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及六大环保督查中心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
4、中俄开展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技术交流
来源:新华网2008年12月17日
新华网哈尔滨12月17日电(记者 呼涛)中俄两国边境地区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取得良好效果,为两国开展跨界水体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俄两国环境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技术交流会上表示。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技术交流会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总站主办,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办。来自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专家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赤塔州、滨海边疆区的专家与会,双方就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以及监测数据进行交流、研讨。
根据协议,两国在边境地区的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和兴凯湖5个跨界水体的9个监测断面开展水质联合监测。
据悉,黑龙江省已经从2002年开始与俄罗斯边境地区开展了对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合作,为两国间开展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与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六大环保督查中心到位 环保国家监察新体制初步建立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2月18日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孙秀艳)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18日在京揭牌,至此,环境保护部六个环保督查中心已经全部组建到位,这也标志着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以及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六个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成的环境保护国家监察新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是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一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长期以来,在旧的环境监管体制下,国家的环保意志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和贯彻,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在个别地区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环保部作为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对地方的有效监督,成为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瓶颈”。因此,传统的国家环境监察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新阶段的需要。建立区域环保督查机构,是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近年来,各环保督察中心坚持边组建边工作的原则,承担了区域执法督查、环境应急、跨界环境纠纷协调以及总量核查等大量工作,为环保部区域流域限批、重点案件后督察、主要污染源减排等重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新成立的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位于首都圈的重要位置,对保证辖区内环境质量与安全至关重要。华北六省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环境现状参差不齐,结构化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做好辖区内环境督查工作任务艰巨。张力军要求华北督查中心开展区内督查工作和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核查工作,及时协助参与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保障环首都圈环境质量安全。
6、北京:限塑令遭遇肠梗阻
来源;工人日报 2008年12月18日
市民“不用不习惯”;商贩“不给不能做生意”
自6月1日“限塑令”实施至今已有半年时间,记者到北京市农贸市场调查发现,塑料袋使用依然。市民称“不用不习惯”,而商贩则说“不给不能做生意”,“限塑令”已流于形式。
农贸市场:“限塑令”名存实亡
近日,记者来到颐和园路东口某农贸市场,发现那里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商贩随意地将悬挂着的塑料袋撕下给消费者,而前来购物的市民也会大声地说:“老板,给我一个塑料袋。”“限塑令”在这里名存实亡。
“限塑令”遭此尴尬境地,竟无人问津,一位卖橘子的商户一语道破天机,“刚实施‘限塑令’的时候,市场管理人员采取过一些监督措施,大家也都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了。但是,现在监管的也不是很严厉了,看着大家都用,我也就开始用了。”
一位生肉摊位的商户很无奈地对记者说:“很多来这里买东西的人都会向我们要塑料袋,如果你不给他们就会不高兴。我们毕竟是小本生意,千万不能得罪顾客。”
国家明确禁止轻薄塑料袋的生产,这些免费塑料袋又是如何在市场“横行”的呢?“我们的塑料袋都是有专人送来的,两块钱一大捆,大概五六十个。”一位水果摊位的小伙子神秘地对记者说。
超市:“限塑令”盲点依然存在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各大型超市执行“限塑令”的情况还算乐观,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提供不同规格的塑料袋,并明确标示价格。
据家乐福中关村(4.04,0.00,0.00%,吧)的收银员王小姐透露,自6月1日实施“限塑令”以来,塑料袋的使用量确实减少了很多,“来采购的顾客大都会自备购物袋。”但是相关调查表明,近日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回升的趋势。
“有时候下班到超市买点东西,没有带购物袋,也就只好花钱买了。”市民张先生说,“也就是两三毛钱的事情,无所谓的!”记者日前在下班时段到超市,发现主动提出购买塑料袋的顾客多是年轻人。
相比收费塑料袋,超市里手撕袋用量令人堪忧。根据相关规定,自10月1月起,连卷手撕袋除了明确禁止当做购物袋使用外,还要求必须打上“食品用”字样和“QS”等标志。但是大部分超市却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为了少花几角钱买环保塑料袋,不少消费者大量使用手撕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限塑令”的作用。同时,一些熟食柜台则由供应商自己提供塑料袋,上面打印着他们的商品标志、名称等带有色彩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些主题厨房、熟食供应点更为明显。
相对于大型超市,社区、校园内的便民超市对于“限塑令”的实施还是令人满意的。据中国人民大学汇贤超市收银员介绍:“目前来购物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居民,基本上都是自备购物袋,或者直接拿着就走了,很少有人会买塑料袋。”
宣传法律两手抓
针对目前“限塑令”遇冷的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近日宣布,在东郊农贸批发市场试行“市场统一指定合格塑料购物袋经销商”模式,由市场管理部门指定专营合格塑料购物袋的经营户,统一提供收费塑料袋。市场商户如三次违反“限塑令”规定,将会被清出市场。
家住海淀黄庄的中科院小区的孙先生表示,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有效执行“限塑令”的关键。“现在的人生活繁忙,很难抽时间专门拿着篮子买东西,花几角钱就可以买个塑料袋,使得广大市民很难放弃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孙先生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塑料袋会污染环境,也都希望可以保护环境,所以我相信如果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改变广大市民的消费习惯,彻底限塑还是可以实现的。”
某律师事务所王大志律师认为,应对“限塑令”的尴尬境地,要从奖、惩两方面着手。既要采取鼓励措施,又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限塑令’的实施所面临的是一个立法目的与执行过程调节的问题。”王律师分析说,“塑料袋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成为其屡禁不止的首要原因,这也加大了市场管理部门的执法难度。因此,我们不能只局限在‘限’上,禁止塑料袋生产,从源头上消灭塑料袋也是工作的重点。”
7、河北:污染不达标就摘乌纱帽 减排压力改变政绩观
来源: 新华网河北频道 2008-12-18
子牙河是河北省境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今年初,这条河的COD浓度(水中污染物)高达每升1000毫克,按照河流污染的分级,这样的河流已经基本丧失生态功能,既不能灌溉,更谈不上饮用。
可是经过今年一年的整治,目前这条河里COD的浓度已经降到每升200毫克。污染指标大幅下降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最近,记者随国务院8部门环保专项行动联合督查组赴河北采访,子牙河沿途几个县的县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或许能做出解释。他们说,今年省里对县里干部的要求是:摘不了“污染帽”,就摘“乌纱帽”。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要比2005年末消减10%,可在这个五年计划的头两年,减排的形势并不乐观,环保部门一直呼吁,如果污染治理再不提速,“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有可能再次落空。
问题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2007年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减排的考核办法,其中提到,减排成绩将纳入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并在干部迁升的过程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作为全国减排任务最重的地方之一,河北省今年已经多次拿干部的乌纱帽说话。而据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透露,那些减排力度大的省份,背后几乎都把环保和干部的乌纱帽挂了钩。
国务院8部门的环保专项督查已经持续多年,每年都由8个部门的部长分别带队赴各地督战,而今年督查比往年更加重要,因为有专家认为今年是减排执行的关键之年,“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减排任务并没有完成,2007年才出现污染物排放下降趋势,要完成“十一五”目标,必须从今年起有更强硬的减排手段。
污染严重,副县长被罚红牌
因为境内主要河流的COD浓度严重超标,石家庄市深泽县分管环保的副县长今年吃了石家庄市政府发出的第一张红牌。红牌“管制”期间,县里的环保工作由常务副县长负责,分管环保的副县长被要求停下环保以外的所有工作,协助常务副县长做好环保,这种局面必须持续到COD的浓度降低到每升200毫克国家许可的标准。
石家庄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说,石家庄市境内有5条河流,过去污染都非常严重。今年初,市政府决心把河流的整治与各县分管领导的政绩挂钩,出台了红黄牌警示的问责制,对各县污染治理力度进行排名,排名最末的县将被红牌处罚,次之的4个县要吃黄牌。
今年4月份,环保部门根据几次突击检查的情况,以及河流断面的监测数据,对全市十多个有河流经过的县进行了排名,5个治污力度弱的县被曝了光。吃了红黄牌的县,常务副县长都被要求主抓环保工作,而且要求在两个月内,河流COD的浓度必须有明显下降的势头。
吃了红牌的县领导回忆说,没想到,这次市里动了真格。红牌“管制”期间,为了水质达标,真是全民皆兵,对全县的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达标无望的企业一律关停取缔,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紧急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对污染大户实施密集监督,上午去一次采集水样,下午还去一次。
在省政府的层面也有一系列强硬措施。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介绍说,省里出台了一项名为“双三十”的政策,就是确立治污的30个重点县和30家重点企业,在“十一五”期间,30个重点县的主要负责人不得变动岗位,到“十一五”末期,组织部门依照环保任务完成的好坏来考虑县里主要负责人的升迁问题。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县(市、区)长必须自动引咎辞职,国有企业负责人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顿。
不达标的县被划走1000多万元
在河北省,环境保护排名靠后的地区,不仅有领导干部被问责的风险,而且还要面临地方经济的损失。
孙瑞彬说,今年以来,河北省开始执行生态补偿机制,对那些环境考核不达标的地区,由省里的财政部门直接从市里的财政账户划走生态补偿金。
据悉,石家庄市今年因为一些河流断面不达标,已经被省里划走了500多万元的生态补偿金。省里将收纳的生态补偿金用于下游地区的生态改善和恢复。
省里罚市里,市里就罚县里。石家庄市环保局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石家庄市政府每个月都对各县的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对COD超标的县进行财政扣缴。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目前子牙河好于三类的水质断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6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个百分点,污染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水质正在逐渐改善。
近几年来,河北省政府对子牙河的治理从未停止过,但子牙河的水质出现明显好转,还是从今年3月实施了生态补偿制度以后开始的。当地的一位环保官员说,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问题。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经从各县市的财政账户划走了一千多万元的生态补偿金,这些钱该怎么花?最近当地已经出台文件,明确了生态补偿金的使用范围,包括为解决水系污水造成下游沿岸地下水污染,需要打深水井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项目;污染造成下游经济损失,经权威部门鉴定应给予补偿的项目等。省环保局将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核查。
环保部的官员说,扣缴生态补偿金的做法并不是河北省的首创,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在依靠经济手段加大减排力度。
戳穿减排重压下的谎言
石家庄市深泽县因为环境问题今年上半年被市里挂了红牌,此外,当地的皂业集中区东区污水处理厂也因为污染严重曾经被环保部列为挂牌督办的企业。在这次国务院督查组的行动中,环保部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污水处理厂依然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
还有,保定市五洋制革总厂是省级挂牌督办企业,按省环保局要求应在11月底之前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整治工作,但从现场检查来看,整治工作未能按期完成。此外,还有一批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善的原因,有的监控设施已无法正常使用,有的没有以前的监测数据,有的监控数据不连续,甚至多次出现连续十多天没有数据的情况。而自动监控设施提供的数据是环保部门判断企业治污情况的主要参数。按照环保部门的逻辑,如果自动监控设施没有数据,而企业又没有向环保部门申报,环保部门可以视为企业不达标排放。
保定市市长于群坦言,由于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目前环境违法的手段更加隐蔽。今年保定市蠡县就有这样一个案例,环保人员在检查一家被关停的企业时发现,这家企业里里外外竖起了三面水泥墙,后来检查人员爬上墙头才弄明白,原来企业为了掩人耳目“修建”了三道防线,在里头偷偷干呢。
在全国范围内,减排重压下的谎言就更多。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说,他们在一家电厂检查脱硫设施运行状况,企业负责人说的头头是道,又是国际顶级设备,又是外国专家。但后来环保人员亲自检查中控室的设备,一看就露馅儿了,电脑的数据显示,治理设施根本没有运转。
再后来,电厂都知道环保部来检查是要看中控室的数据的,于是又有企业上演了在环保人员来临之前删去以往数据记录的戏。环保部门也不含糊,从北京紧急调来专家恢复电脑里的数据。光对一些电厂的罚款今年就已经过亿元。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总结说,目前减排的形势是,国家和省政府一级的层面可以说是空前重视,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依然置若罔闻,污染治理还停留在口号阶段。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透露,今年环保部组织了14个督查组对2003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挂牌督办、群众反应强烈的263个环境违法案件的整改进行督查,整改到位和基本到位的占70%,仍有70余件没有整改到位,有3件甚至没有任何整改措施。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减排是一场硬仗。在这场硬仗中最重要的要算减排数据的真实性。
据悉,目前环保部门的态度是,忽略地方报来的数据,考核的标准是,地方环境质量是否改善,产业结构是否升级换代。环保部门的解释说,如果污染严重的小炼焦、小钢铁领衔发展,那么毫无疑问当地减排的数据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那就说明他们的减排数据是掺了水的。
8、三峡蓄水后重庆出现93处地灾险情无人伤亡
来源:华龙网 2008年12月18日
华龙网讯 (记者陈丹18日11:21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报道) 今日11:15,在重庆市月度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表示,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以后,出现的问题基本都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及初步设计的预料和掌控之中,水库运行总体平稳。
据介绍,三峡试验性蓄水以后重庆库区的总体形势良好,重庆的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和库底清理满足了试验性蓄水的基本要求,具备了175试验性蓄水的条件;同时,试验性蓄水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及初步设计的预料和掌控之中,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初期蓄水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的问题。
此外,试验性蓄水过程中没有发生水淹没人,人员伤亡的重大问题,水库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发生一例因蓄水而导致的群访集访事件发生;库区社会运动总体稳定。
文天平表示,。三峡库区这一带由于地质原因,一直以来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试验性蓄水以来,由于水位的提高,进一步诱发了库岸滑坡的地质灾害,对库区局部房屋、土地以及局部专业设施造成了损毁。据统计,从试验性蓄水以来,我们库区的12个区县出现了93处地灾险情,但由于防范有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9、珍稀印度河盲豚意外死亡引发环保担忧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08-12-18
河豚是世界十分稀有的动物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娟):濒危的印度河盲豚是巴基斯坦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仅剩下不到1000只,目前这一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巨大威胁。
据巴基斯坦当地媒体18日报道,巴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只死亡的盲豚,这是本周内发现的第二只死亡盲豚,这一现象引起了动物保护组织和环保人士的担忧。
据报道,巴基斯坦桑克尔地区的村民在印度河边发现了一只盲豚的尸体,并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在巴基斯坦的负责人。当地环保专家认为,造成盲豚死亡的主因是盲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大量化学有毒物质排入印度河中,其中就包括旁遮普省的一些制革厂排放出的化学废物。专家已经在印度河不同河段取样,调查河水污染程度。
据悉,河豚是世界十分稀有的动物,仅栖息在亚马孙、恒河、印度河与长江流域。而盲豚是印度河的“特产”,有着与海豚一样可爱的外表。在长达几个世纪的生息繁衍中,因受印度河特有的淤泥和泥沙影响,这种河豚逐渐丧失了视觉功能而变成盲豚。为弥补自身的缺陷,盲豚体内具有十分复杂的声纳系统,通过回声定位方式,来适应印度河中的生存环境。在过去20年中,印度河盲豚的数量逐年减少。这引起了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巴基斯坦政府的高度重视,巴已将“印度河盲豚”列为该国第二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珍稀动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保护,但目前盲豚接连死亡现象无疑再次给环保部门敲响了警钟。
10、戴尔:废旧电脑回收清洁处理 担起企业环境责任
来源:搜狐绿色2008年12月17日
【搜狐绿色编者按】
12月16日上午10:00-11:30搜狐网络大厦12F演播室,戴尔企业传播部总监张飒英、环保回收专家周春霞以及曾参加过广东贵屿电子垃圾调查的志愿者霍伟亚将做客搜狐,探讨电子垃圾的危害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产品回收、处理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访谈嘉宾】
戴尔企业传播部总监(中国/香港)张飒英 女士
戴尔环保回收专家 周春霞 女士
环保志愿者 霍伟亚 -2007年1月,曾到广东贵屿镇——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地之一—实地考察电子垃圾危害问题
主持人(苏苏):首先非常欢迎戴尔的两位嘉宾做客搜狐绿色,也欢迎今天邀请来的一位特别的嘉宾,参与调查电子垃圾的志愿者。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嘉宾:戴尔企业传播部总监张飒英女士,戴尔环保回收专家周春霞女士。环保志愿者霍伟亚先生,2007年1月,霍伟亚作为(中国)有毒污染防治项目核心志愿者之一,到广东贵屿镇——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今天上午我们主要聊的话题就是探讨电子垃圾的危害以及电子制造商在产品回收、处理上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我们知道戴尔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回收再利用的公司。戴尔发起了一个戴尔绿色革新大行动的活动。戴尔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未来应该是绿色的。这个概念特别有意义,在当前,电子垃圾危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作为IT行业中的领军者,戴尔发起“废旧电脑回收的行动”,很有意义。首先,请张总监给我们介绍一下,戴尔为什么会发起回收废旧电脑这样一个活动?活动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张飒英:戴尔是在2006年12月份,在中国正式推出了电脑回收服务。服务有两个部分:一块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戴尔提供针对戴尔产品的免费的上门回收服务。针对企业客户,因为企业客户涉及的面比较广,还涉及到一些价值再利用,包括非常敏感的一些数据的处理。所以我们针对企业的回收服务是收费的,回收的产品也可以是非戴尔产品。消费者这一块的回收程序非常简单。戴尔有一个免费的800电话,消费者只要打这个电话,告诉说他有戴尔的电脑。这个服务是只针对戴尔自己的产品,包括我们的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戴尔就会跟你预约好时间,上门把这个产品免费取回来。回收回来以后我们会交给我们专业的回收供应商进行后续的无害化的处理。针对企业,他们也可以打800的服务电脑,因为企业我们是收费服务,我们既可以回收戴尔自己品牌的产品,也可以帮助回收其他品牌的产品。你打800电脑,跟我们预约好,我们会拿回来进行诊断,看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如果有一些可以再利用,能够做一部分价值回收,我们会把这一部分钱返还给客户。回到你刚才说的戴尔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个电脑的回收服务呢?这跟戴尔长期一贯的战略——绿色战略是息息相关的。戴尔的绿色战略不止是在回收环节。是跨越整个产品和企业经营的全部范围内。
首先戴尔的绿色战略是从产品开始,到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最终产品无论多好,总会淘汰,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时候我们会回收。也包括戴尔自己的运营方面,碳中和我们承诺成为全球碳碳中和的企业,碳中和我们怎么样做到碳中和。具体来讲,我们第一在产品设计里面,就尽可能,不光是我们自己,我们会向上游的零部件的供应商,都会推广绿色设计的概念。产品本身的材料里面就尽量不含有害物质。戴尔的产品已经做到了不含铅,,我们正在逐步降低阻燃剂的使用。第二,我们尽量的把节能的最新技术全部放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中去。只要电脑使用就要耗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让电能的有效利用率达到最高,这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我们从设计就考虑绿色。在生产这一块,戴尔在全球生产采用了大量的节能技术。比如说我们在厦门的工厂,07年获得了厦门市最佳节能企业。怎么样在包装材料上也不使用有害物质,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保证我送到你那里的时候,产品是安全的,但是也不会过分的包装。戴尔在全球也会推出进一步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在中国,我们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在包装设计上显著降低了包装箱的体积,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包装箱体积降低了40%以上,极大地减少了包装箱原材料和运输能源的消耗,有效地节省了成本.
最终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了,我们要回收回来。
在戴尔自己运营来讲,我们提倡的是碳中和,我们在美国德州的总部,他们已经全部是使用绿电,整个总部的所有的电能都是来自绿电。我们自己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来节省耗电。我们做到了,我们是IT行业第一家企业提出来要做到碳中和,也第一个做到了碳中和的公司。我们不仅自己做碳中和。我们也给消费者提供做碳中和的机会。在美国我们推出来你买一台电脑,你再加三美元,我们可以帮你植一棵树,这个树排放出来的氧气可以抵消你用的这个电脑的耗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如说你是一个美国的消费者,这个树可能不会种在你家的家门口,可能是大批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也许可能种在欧洲的某一个地方,甚至是中国的某一个地方。但是对全球来说起到了碳中和的作用。
主持人:消费者可不可以通过图片,知道我捐献种植的树是种在非洲或者是某个地方?消费者能够感知?
张飒英:戴尔会告诉他,这个钱我们会用在种植在中国东北的某一片森林或者是欧洲东部的某一片森林里面。但是很难说这个树是你的。这个项目在美国开展,在中国还没有开展。在中国我们在北京的郊外认购了一大片森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我们员工自己,也是帮我们的客户种一片林,来做到碳中和。戴尔的绿色概念和做法是全方位的,并不只是在回收。当然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更多的是电子产品的回收,电子垃圾的利用。
主持人:周老师作为环保回收处理方面的专家,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如果电子垃圾不回收处理,它的危害是什么?
周春霞:提到电子废弃物,首先说明一点,什么是电子废弃物,对于这一点,现在国家在电子废弃物的文件中已经有一些规定,包括一些废弃的电子设备和大量的零配件。电脑只是其中的一小种而已。电子废弃物的主要危害,它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比如说有一些镉、汞,这些物质到环境中,可能会对土壤、水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影响。这个影响有些不是你能够立刻感受到,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这些物质和废弃的电子产品到一些并不是正规的回收商的手中。他可能有两种方案,一是将回收的废弃物做成一些二手设备。第二种就是丢弃了。不论哪种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如果随意处理的话,就会像广东贵屿那边,现在是一个很大的电子垃圾产生地。所以说,电子废物处理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它的处理过程怎么样使电子废弃物很好的利用回收,因为电子废物本身是可回收利用资源最多的废物之一。如何使这些废旧的电子设备成为更新的资源,让它投入到社会中,达到一个循环经济,以及和戴尔一样绿色的目的。
主持人:伟亚,我知道你也很关注电子垃圾,做了相当长时间的调查。你作为一个志愿者,亲自经历、亲身感受了广东贵屿中国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的场景。你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看到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霍伟亚:贵屿镇不同的地方从事的电子垃圾拆解工作是不同的,有的专门做塑料拆解,有的拆解电子元件,有的做贵金属的提取。我们还没有到那个地方,首先就会闻到气味,整个城镇都弥漫着那个烧焦的味道。你进去以后会看到,他们拆解电子废物的方式是家庭作坊式的,每家做的都不同,每一家都在做,但一般不是当地人在做,一般都是雇佣民工,来自安徽、四川的比较多,不少还是全家人搬到那里工作。已经从电子的废物拆解中挣了很多钱的当地人,他们的子女一般不在当地生活。我去看的时候,有很多是拖家带口在那里,孩子也在那边住,孩子下学回来以后,捡零部件,他们已经很熟练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做的非常熟练。他们拆解电子废物的方式非常粗放,用火烤电路板取出电子元件,用酸洗的方法来提取贵重金属,没用的边角料有的就在城外直接焚烧,用过的废酸也是直接倒掉,当地的河流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民工的健康问题也很严重。
主持人:他是个人小作坊式的制作过程,他提取他想要的部分,不是说有用的资源。周老师再给我们讲一下,戴尔把这些电脑回收之后是怎样的处理过程?
周春霞:非常重要的一点,家庭作坊类型的只是提取他有用的一部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没有任何控制污染的措施。但是戴尔这边收到的东西,送到专业的处理厂处理的话,除了资源化,尽可能还会让这一台设备能够最大发挥它的资源再生利用率,还会确保整个过程没有二次污染。一般情况下,回收厂商会根据咱们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有可能会回收到电脑、打印机,根据不同的类型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不同物品进行拆解,把这些电子废弃物拆借成为塑料、金属、线路板等等,塑料和金属有可能作为再生资源销售掉。其余的部分,有可能分为两个不同的处理流程来处理。其中有一些是显含贵金属的废弃物,我们把它投入到化学处理线上,比如说电解,再进行贵金属的提炼、贵金属的熔融,最终可以提炼出来纯度很高的贵金属。有一些隐性的贵金属,只能是先进行一定的物理程序,比如破碎,到一般情况下都是小于一毫米的程度,我们再投入到化学流程里面,同样进行提炼、电解。最终就会达到环保,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从垃圾中提炼出来的贵金属。整个过程中固体废弃物都会得到安全环保的处理。废气、废水都会经过专门的车间处理,然后达到安全排放。
主持人:张总监,戴尔在中国的安全处理线已经建好了吗?
张飒英:对。戴尔当然是生产电脑的,我们并不具备回收方面的自己生产厂和专业的知识。戴尔的方式是我们找一家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专业回收厂,我们跟他形成合作伙伴,我们的任务是做市场推广,帮助消费者免费回收,企业也可以提供回收服务。我们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后面的相应处理。自从2006年12月,我们推出这个服务以来,我们一直是这样运营的。运营得一直都是非常顺利的。
主持人:在准备采访之前,我一个朋友对我说,他说我一台电脑现在给废品回收站的话,大概还会给我50块钱。戴尔是免费回收,那我为什么要免费给你?你的处理成本和回收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利润核算是怎样的,能不能给大家算一笔帐?
张飒英:您讲的这个有两层,第一层,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虽然说戴尔这边已经做到了免费上门回收,我们是有成本的,我需要派人回收回来,再运到回收厂去。很多的消费者说卖给小商贩,还可以赚几十块钱。这也回到为什么戴尔两年前推出这样的活动,今天为什么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厦门的非常繁华的地方告诉大家戴尔有这个服务。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戴尔免费回收,你可能一分钱没有挣到。但是你个人的损失也是对整个环保做出的贡献。因为我们是一个再利用,让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再利用,整个回收过程也是无害化的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上海,不会对回收个人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我们希望让大家知道,你交给小商贩,确实能够赚几十块钱,但是那对环境是非常有害的,也需要整个社会大家每一个人更来关注环保,愿意对环保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你刚才讲的第二个,戴尔在回收资源方面,我们做这个项目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刚才已经谈到,我回收这些是有成本的。我们来讲,基本上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我们会有一些成本在里面。回收回来的东西拿到那边能够循环再利用,能够做到资源最大化的话,我们是可以付出一定的费用。做这个我们是要贴一部分钱,但是我想贴的那部分钱是我们要作为向绿色方面的投资。
主持人:张总,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戴尔在国外每年回收多少电脑?
张飒英:具体来讲,这个服务在国外接受度比国内要好很多,这一点我们也必须要正视目前的现实。我这边有一个数据,大概在美国,我们06年的时候全球回收了7800万磅的设备。今年我们在中国市场上一共回收了5500多公斤。形象一点,这个笔记本大概是2公斤,5500多公斤是2700、2800台这样的笔记本。一年中国市场上的出货量是多少,淘汰量是多少?可以看到回收率是非常的低。由此也表明了,我们可能在这边还要做更多的教育和普及的工作。让大家明白,电脑最好还是要交给专业的厂商,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或者是能够以资源最大化重新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回收。我们不介意大家都打电话给我们,我们成本高一点,但是我们所有的电脑都能够得到回收。
主持人:刚才讲到了电脑的废旧回收处理,你怎么样保证你这些通过800电话回收的电脑都是通过无害化的处理,怎么保证这个过程是透明、安全的?
张飒英:从戴尔的角度来讲,首先我们是会去找这样专业的回收合作伙伴。这样的专业回收合作伙伴必须是要有国家的相关资质认证的。它的回收工厂也必须通过所有国家环保和认证的。戴尔在全球有EHS(环保、健康、安全)部门,有EHS的专家,他们回去寻找合格的合作伙伴,会去考察,认证每一个过程,确保回收过程的每一步都没有任何问题。戴尔非常著名的是其业务流程再造,即六西格玛,我们有自己严格的程序认证的过程,通过自己内部的程序认证的过程,通过这些EHS专家的认证,我们来看整个流程里面,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有这样的资质,他们是不是可以做无害化的处理。通过这些东西我们来认证。
主持人:周老师,我们很感兴趣的还有一点,电子垃圾处理可不可以做成盈利的?
周春霞:我现在不能给你一个很平衡的等式去列举它的成分有多少,收入有多少。但是我可以很直观的告诉你。比如说电脑收回来。我刚才提到的处理流程,我们会提取一些贵金属,但是除了这些贵金属之外,还有一些塑料,塑料加上纤维粉做成托盘。电脑和废弃的电子废物,对咱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废弃物,但是对回收厂商来说,这就是原料。而他们的产品有,比如环保、托盘、塑料颗粒、贵金属等。有原料、有产品,你可以看到这个关系了。也是可以实现持续性发展。
主持人:另外,戴尔发起的这样回收电脑,能不能IT行业推广。我们希望戴尔付出的投入越少越好,大家推广的价值就越高。
张飒英:你讲的原则上是对的。戴尔这边有一些成本的付出,但是我们看到成本的付出还是比较小的。我知道的我们的回收合作伙伴,他们把电脑拿去进行回收再处理,他有自己的运营成本,但是他们可以回收再利用塑料、贵金属等,因而,他们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任何一个东西,大家只是赔钱,是没有办法循环发展的,应该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我理解的,他们还是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戴尔这边付出的更多是物流成本,上门回收的这部分成本,如果我们自己管理得好,也是一个比较小的成本。
霍伟亚: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把废旧电子产品卖给小商贩,而不是把它送给正规环保公司处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环保意识的问题。如果消费者了解到这个产品废弃以后,经过粗放的拆解将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危害有,他们或许不会再随意处理手中的电子废物,他会产生意识的改变。现在消费者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当然宣传方面做的不多也是原因,很多消费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垃圾问题已经非常的紧迫。
张飒英:这是很关键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一再强调让大家了解到那种作坊式的,或者是粗放的方式拆解对环境的危害是多大的。戴尔这种方式是非常安全的。如果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很多已经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会愿意把戴尔的电脑拿出来。他也是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主持人:希望回收的处理的过程是不需要厂商再付成本的。这样的话,推广意义更大一些。比如说哪一天你可以打800电脑,告诉大家我可以回收非戴尔品牌的电脑。任何厂商都担得起这样的责任了,电子垃圾危害到最后都减少为零,我们都期待着这样的目标可以实现。
张飒英:我们也是这样希望的。对戴尔来讲,我们是力所能及,在业界来讲,也是第一个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别的厂商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让电脑产品真正做到无害化。
主持人:今天来了这么多其它的媒体,也希望媒体共同的来推进这个事情。让废旧电子回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常态,该有的状态。
霍伟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培养起来。
主持人:最后,张总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27号要进行的戴尔电脑回收活动吗?
张飒英:12日27至12日28日10:00 - 17点,戴尔将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次开展主题为戴尔绿色革新大行动的电脑回收活动。活动现场会有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环保处理电脑的相关知识,并展示戴尔在中国对环保所做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现场市民只需要正确回答一些环保小问题,即可获得戴尔提供的纪念品一份。如果你带的电子产品超过四公斤,我们给你一张奖券,你可以参与抽奖,有机会赢取MP4。
活动当天你带去的电脑不一定是戴尔的电脑,如果是别的品牌的电脑,我们也回收。但是800电话是只限于戴尔的产品。
通过这个活动本身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知道戴尔的电脑回收服务,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主持人:届时我们也会在搜狐网上和戴尔联合发起这样的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将从参加问卷调查网友中随机抽选20位幸运者,这20位幸运者将获得由戴尔提供的价值280块钱的背包。
张飒英: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这个活动。
【记者提问部分】
参与媒体:中国经济时报、科学时报、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电脑报、科技日报
记者:今年10月份环保部列了一个清单,有一个废旧商品回收目录,电子垃圾不能够进入中国。可不可以遏制这些洋垃圾进入中国?
张飒英:这不是我能够评判的范围内。但是如果政府有这个规定,如果能够切实实施,当然很大程度上能够组织洋电子垃圾进入中国。可是反过来看,今天中国本身自己就是一个电子垃圾产生的大国,我们每年淘汰的冰箱、电视机、电脑已经数量非常大了。政府应该立法,我们自己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怎么样能够很好的回收再利用,怎么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记者:戴尔自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宣传。在业内很多事情都要大家一起做才会更有影响力。有没有跟其他的电脑公司联合,成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一共来推动这个事情?
张飒英: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其实每一家厂商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回收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可能形成产业联盟,我觉得应该是有机会的,但是怎么样具体实施和操作,不光是这些厂家自己,也需要政府在里面扮演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角色。包括第三方的类似于专门针对电子垃圾回收的第三方组织机构,怎么样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但是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记者:相比这些小商贩,你觉得正规军的模式跟游击队的小商贩,他们有两个优势,第一,他们确实提供了一些价钱给消费者,第二他们很方便。你们在每个社区都能够看到回收的广告。因为现在戴尔在铺渠道。我们有没有可能跟我们的渠道商合作,在卖电脑的时候就给用户灌输理念,或者是用户把电脑给了戴尔,用户再购买戴尔电脑的时候能不能给一些优惠?
张飒英:我觉得你提的建议挺好的。相当于如果回收,我给你一定的价值,好象代购券一样的。这个方式是挺好的建议,也许我们可以把它拿回去讨论,看看它在中国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要从方便性来讲,戴尔针对消费者的上门回收方式比小商贩的丝毫不差,你打一个电话我上门来了,你连抱到楼下都省了。但是具体到渠道来讲,我们会把我们绿色环保的概念跟戴尔的渠道合作伙伴去沟通。但是因为毕竟渠道合作伙伴看到,如果我做这个事情,给我带来的价值、利益是什么。如果你纯粹的是变成一个负担,推广起来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记者:前一段时间我采访绿色IT厂家的时候,两年前,联想、惠普都宣布了有回收电脑的流程。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件事情慢慢不了了之了。也没有什么人免费的送给他们电脑。现在问他们进行得怎么样。他不像你可以告诉我们08年收购了多少。您这一次戴尔过了两年再重提绿色话题,电脑回收。我们是有更多的策略支持这个,还是未来一两年有更多的在计划投入上面,或者是期望回收的公斤数上面有没有更高的目标?
张飒英:戴尔从2006年一直在推行电脑回收等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在全球每年都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今年要回收多少废旧电脑。我们今年是5500公斤,我们希望明年能够收更多。
记者:现在的笔记本比较轻,要是回收过来重新组装卖到农村的比较多。戴尔的回收网络主要是在大城市,因为中国很大,你要覆盖全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在中国的农村也慢慢的开始现代化了,农村的网络很发达,去哪个穷乡僻壤都有很多网吧。农村的电脑回收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飒英:我相信接受免费回收的概念一定也会从城市里面逐步的往下渗透。我们800是全国性的,原则上我们是覆盖全国的。如果你是一个农村用户,能够通过800电话买的电脑,我可以把电脑送到你家门口,也就意味着我可以把这个电脑回收回来。今天我们的基础架构已经基本支持到农村,你打电话,只要你那里通公路,我们就能够去回收。
记者:问一下张总,戴尔作为一个IT企业,为什么最初会想到向消费者提供废旧电脑回收的服务,既然已经赔钱了,为什么还要做下去?
张飒英:第一,绿色是戴尔公司的战略。我们的绿色战略讲,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公司认为,第一,电子垃圾已经是很明显的社会化的问题。第二,今天基本上电脑如此的普及,对于电脑的耗电问题,也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能源消耗。公司认为,既然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我们应该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生产的产品我们要自己回收,既然我们的电脑在全世界各地被这么多人用着,它要耗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可能的降耗,让大家用少的电用电脑。这是戴尔自己的战略和理念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多多少少付出一些成本的,这是一个公司应该负的一部分成本。大家都知道,中国绿电比普通电贵0.25元。为什么有一些企业就坚持要用绿电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应该付出去的一部分成本,或者是应该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我们付出的这部分成本,在别的地方可以省,在这个地方不省。这是每个公司自己企业的信念和企业的理念问题。。
记者:戴尔回收的废旧电脑是在当地处理,还是相邻的几个国家集中在一块?
张飒英:我知道中国我们有集中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处理。在整个东南亚,他们也是集中在某一两个合作伙伴处理。其他的美国和其他的国家处理情况,我不是特别清楚,我相信应该是相对集中的处理,这样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
记者:北京有多少家这样的电子垃圾回收企业?
周春霞:你可以登陆北京市环保局网站,那里有一个电子废物的名录管理,里边有详细的信息。
记者:他们的生存状态你了解吗?政策上有没有支持他们?比如说环保部会给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来扶持他们?
周春霞:电子废物现在已经引起国家环保部的注意了,因为之前环保部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水污染、大气污染这些方面的问题。但是从近几年来看,现在洋垃圾和国内的电子废物越来越多。国家环保部也加大了立法、执法的力度。2月份实施了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这是专门针对电子废物的。对一些企业的扶持,环保部可能会建立几个试点,但是具体是怎么样建立的,还需要政府部门来做。
记者: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进行扶持,比如说税收上的优惠?他只是做一些试点?
周春霞:因为环保部门作为一个国家的环保主管单位,给予更多的是环保方面给予一些技术支持,或者是政策上的优惠。比如说电子污染管理办法,在这个办法里面已经有一些条款是对回收企业有一定的鼓励。
记者:有一个网友提到这样的建议,他说能不能在戴尔也好,或者是其他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也好,在售卖成本里面就写上回收成本,比如说三美金,或者是几美金,回收的时候你把这三美金返还给我。售卖的时候,已经把回收的处理成本计算在里面?
张飒英:戴尔目前的做法是回收不给消费者增加任何成本。如你所说,搜狐可以帮我们做一个小调查:如果你买电脑,是否愿意多付20块钱来植一颗树?当初谈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些调查,基本上反应就是这个项目在中国行不通,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多付这些钱。你们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调查,我们看一下两年以后是不是能够接受这第一点。
记者:你们刚才说有5500公斤,有没有统计商用的占多少?
张飒英:商用占大部分。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安全、可再利用的回收方式的概念还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我们在持续的做这样的电脑回收活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是身体力行、力所能及的小小的贡献环保的事情。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媒体记者。谢谢大家!
张飒英:感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11、环境保护发展之理念篇:从理念到国家战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2月17日
30年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对环境保护做出重要指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步入了改革创新的新时期。
白驹过隙,30年过去了,我国环保工作早已开始步入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新时期,“实现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三者的平衡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今日国人共同的愿望。
这个30年,中国环保人坚持“促进经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宗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发展道路,谱写了一部服务经济建设、探索制度创新、推进社会进步的充满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动人篇章。
透视文件背后的微妙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当人们从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发展欲望得到释放后,接踵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又成了心腹之患。30年风雨兼程,历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化作中国环保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铭刻着环保部门执政理念、战略思想和工作思路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强调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于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要求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989年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积极推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5项新制度和措施。1996年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2002年召开,重点强调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三个转变”,则昭示着我国的环保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纪元,把环保工作推向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在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裴晓菲看来,这样的6次会议,已经基本勾勒出我国环境保护战略发展的基本轨迹:从最初的部门角度考虑环境保护,到从国家战略高度考虑环境保护;从最初只关注工业污染防治,到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再到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管理三大领域并举;从只重视末端治理,到重视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再到发展循环经济;从只重视单个企业的污染治理,到重视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从只重视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到更加重视其生态价值。
谈起环境保护30年,曾经多次参与拟定一些重要环境保护相关文件或重要政策的裴晓菲表示,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升华,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文件上,这一份份文件的背后,却能折射出国家发展理念的微妙变化。
比如,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从“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一个先后顺序的调换,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
那么,到底哪些因素在推动着环境保护理念的变化呢?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环境形势的严峻程度、重大的环境事件、公众的环境意识都直接影响着环保战略的制定。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宣布成立环境保护部时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6年,全国环保形势严峻——“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实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当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国家环境经济政策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向全国人大环资委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部”的建议。
王金南向记者回忆,2006年的建议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也是许多国内外机构研究的体现。
王金南说,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30年“三级跳”,10年“一大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我国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走上和谐发展之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年,相对于环保事业的发展来说,或许并不是很长的时间。但要看到30年间的巨变,我们还是要回到原点。
1974年5月,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小组办公室。同年11月,重庆市就成立了市环保局,这也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环保局,当时各省甚至连环保办都没有。时任重庆市环保局局长的曾宇石对于30年来重庆环保事业的巨变,感慨不已。
曾宇石说,“当时我们还是‘挂靠’在市科技局,七、八个工作人员也都是从各个局和企业‘借’来的。”当时,以重工业为主的重庆,燃煤使整个城市弥漫着二氧化硫,两江四岸还有几百条生活、生产污水形成的长江“支流”日夜流淌,“天上有黄龙,地上有黑龙,中间雾蒙蒙”这句顺口溜,连3岁的小孩都会说。
制度创新始终不渝
30多年过去了,如今,市环保局已经发展成一个有着500名工作人员的、市民关注的大局,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也均设有一级局建制的环保局,100个乡镇设立了环保机构或专(兼)职环保员。
重庆环保工作的变化也不过是我国环保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而这也与我国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分不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环保投资绝对量呈大幅攀升之势。“七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476.42亿元;“八五”期间达到1306.57亿元,是“七五”期间的2.7倍;而“九五”期间的投资又是“八五”期间的2.7倍,达到3516.4亿元。按照经济普查调整过后的全国GDP数据,2000年我国环保投入首次突破同期GDP的1.0%。“十五”环保投资同期GDP的比例为1.19%。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达到153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
伴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关注,30年间,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也不断创新,比如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拓展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广度和深度。工业污染防治从单纯重视点源治理向点源治理与流域区域综合治理相结合转变、从单纯重视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从单纯重视末端治理向末端治理与源头、全过程控制相结合转变、从单纯重视企业治理向企业治理与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相结合转变、从单纯重视常规环境管理向常规环境管理与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相结合转变。
而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我们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等;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公共交通,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环保工作者从未放弃对环保新道路的探寻。一批批新的环保制度浮出水面,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区域(流域)限批制度、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环境安全预警应急机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机制以及综合执法协调机制等。这些制度已经成为环保部门依法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在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有目标地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努力追求环境善治
30年改革开放,30年发展过程,我国环保工作由30年前的一个“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务院部级组成机构,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但这种不断升格的过程,从另一方面也凸显出我国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和复杂。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环保部门的诸多努力,从一次次的“环评风暴”,到一个个的“区域限批”,无不体现了最强大的环保行政力量。
环境保护部的组建,不只是环保部门得到了一次壮大队伍的机会,而且最终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政府意识:应该使环保体制逐渐进入国家基础政策制定环节中,使环保部门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的宏观决策,使环保工作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如今,当污染减排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环境保护也成为一根无人敢于逾越的高压线。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仅仅靠一次次的“环保风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并通过更加严厉的环境执法来落实这种考核,才能遏制一些地方官员盲目的GDP政绩观。
这让人们再次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环境保护的职责并不应局限于环保部门,而应是地方政府、企业公民乃至全社会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同时,促进环保,除了一贯的“大棒政策”,也需要辅之以“胡萝卜政策”,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如今,这些共识已经给环境政策带来一股清风,焕发出新生的强大力量。
经济杠杆作用于环境保护。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绿色信贷”正式揭开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的序幕。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积极主动联合有关经济部门,陆续实施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四大政策,初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架构,这成为环保部门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从企业的“假想敌”变成“服务员”。从过去仅仅重视促进企业治污,到通过推广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和清洁生产机制,强调资源综合利用,激励企业增强环境管理的自觉性。随着我国环境执法力度的加大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企业环境意识不断提高,遵守环境法律、健全环保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实践节能减排等活动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工作。
更加可喜的是,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共有23197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好时期。回首30年的历程,我国环保事业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激流勇进,开拓创新。
30年前,我们还深陷于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无解命题里苦恼徘徊,30年后的今天,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或者说已经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30年过去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为我国迈步科学发展的“绿色大道”校准了长远的方向和目标。人们有理由期待,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将奏出更加精彩、更加华丽的绿色乐章。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我们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面对新的使命与任务,我们必将意志坚定、足音铿锵,谱写出生态文明、和谐共荣的新音符。(徐琦)
12、国家环保监察体系对阵地方保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18日 刘世昕
今天(17日),环境保护部华北督查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环保部在最近两年内成立的以环境执法为主要任务的第六个派出机构。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今天说,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和陆续成立的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华东、华北六大环保督查中心等7个部门已经构成了我国的环保国家监察体系。
在中央各部门都被紧缩编制的情况下,环保部的六大督查中心在过去两年内却获得了200多个编制。张力军今天在解释中央政府为什么花大力气搭建国家环保监察平台时说,过去由于国家监管能力有限,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在层层传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有时甚至出现“链条”中断,建立超脱于地方管辖的区域环保督查机构有助于国家的监管一竿子插到底。
中央的环保意志在地方保护中衰减
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说,中央环保意志衰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中央提的要求是“保增长、调结构、利民生”,可是在最近的调研中,环保部门发现个别地方就只剩下“保增长”了,结构调整和民生被甩到一边。
张力军说,国家环保意志在个别地方难以落实,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个别地方确实有重经济、轻环保的态度,为了GDP保护污染;另一方面,环保部虽然是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但对地方却缺乏有效地监督。
业界对这个问题还有第三种说法:现行体制下,地方环保局长由当地政府任命,这就出现了地方环保局长“立得住的管不住,管得住的立不住”的现象。一些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三个“不敢查”:开发区不敢查,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的不敢查。还有的说,领导不批示的不查,媒体不曝光的不查。
针对存在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弱的问题,环保部从2006年就开始酝酿成立区域督查机构,这样的机构能代表环保部在地方履行环境监查职能,有权威性和超脱地方利益之外的独立性,可以在不受地方干预的情况下,督促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履行其环保责任。
除了一竿子插到底的督查外,区域环保督查机构还被赋予协调跨界污染纠纷的职能。现行的体制下,国家对跨界污染直接监管的能力较弱,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也只限于本行政区,一些污染纠纷由于协调处理难度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张力军说,六大派出机构的设立,将增强国家层面的监管和协调能力,对跨界的环境问题形成上下游定期会商、联合执法、联合监测的模式。
主要污染物在2010年末期要比上一个五年计划消减10%,是“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一些地区已经把这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地方官员的乌纱帽挂钩,所以这个数字会不会被注水已被公众密切关注。根据环保部的安排,六大区域中心当前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对地方上报的污染减排数字进行核查。张力军说,六大中心要保证对减排数据的核查来不得半点松懈和虚假。
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将成监管重点
六大督查中心会把他们的触角伸向哪里?除了传统的监管企业外,这类派出机构将更多地着力于对地方政府和地方环保部门督查。
环保部门掌握的事实是,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环境容量已经严重差负荷,但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在出台土政策阻碍环境保护。比如说,一些地方设立企业清净日,一段时期内环保部门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还有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没有市长的条子,任何人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
张力军说,环保部的派出机构就是要对地方政府庇护污染企业的行为进行督查。另外,还要督查地方政府有没有兑现自己向中央保证的环保承诺。
尽管都是吃环保这碗饭,但环保督查中心被赋予监督地方环保部门的责任。据介绍,华北督查中心在揭牌之前已经开始运作,最近他们对辖区内的6个省区市的20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各类违法问题。该中心主任熊跃辉说,屡禁不止的企业违法现象其实折射出的是,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中依然存在不足,致使部分企业有恃无恐地违法排污。
张力军说,正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就更需要一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对地方环保部门的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进行督查,对环境监管中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进行督查。
13、公众力量影响决策 NGO成环保事业发展重要力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8日 孙秀艳
12月6日,星期六。严寒的早晨,绝大多数人还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周末的闲适与慵懒,而在北京北三环马甸桥附近,一群人正徒步沿着小月河一路向北直至五环。虽然没有水的河道让人沮丧,但是已经三顾小月河的张祥还是有点欣慰:“这一年的治理还是很有效的,排污口已经基本没有了。”
这一行人是环保民间组织“自然大学”乐水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徒步考察北京水系环境状况的活动已经持续了21个月。
在北京,在全国,更多环保民间组织以及他们组织的活动,对公众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今年10月发布的《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2008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总数有3539家(包括港、澳、台地区),从业人数达到30万。
环保民间组织如此蓬勃的发展,也就是最近15年的事。“民间组织在国内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也是我们的政府开放的一个表现。”“自然大学”发起人、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这样说。看到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缺乏本地公众关注的活动且活动连续性差,冯永锋萌生了自己创办一家环保民间组织的想法。“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要是在30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近10年来,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倡导环境保护、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这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开展最普遍的工作。而在新形势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环保民间组织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政府决策。
2006年5月,由22家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的“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得到北京20万车友响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之后两年,为保奥运空气质量,北京出台限行规定;到如今为节能减排,政府规定“每周少开一天车”,都来源于这一创意。
如今的环保民间组织,已经被公认为环境保护在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而他们也在不断提高素质,积极进行国际交流。正如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所说,环保民间组织广泛的国际交流,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国际形象。
14、环境统计怎样为污染减排做好服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12-18
摸清环境污染底数是做好污染减排的基础,只有摸清了辖区内环境污染的底数,才能使减排工作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现状,间接反映出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为领导决策与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所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为污染减排和环保科学化管理工作做好服务的重要手段。笔者拟就如何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谈谈自己的观点。
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根本。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主要和重要内容就是审核排污企业填报的统计基表,审核并不只是审核数据的逻辑性,关键是要审核其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些企业因计量手段不全或是存在瞒报等因素造成基础数据(如燃煤量、新鲜用水量等)不真实。如何保证企业所报数据的真实、可靠?笔者认为,一是环境统计人员要积累工作经验,从排污企业的生产过程、购买票据等各种渠道掌握其基础数据;二是一经发现企业有虚报、瞒报行为,要对其严加处罚。
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是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统计方法不同,统计数据会有差别,而且有时差别相当大。因此,采取哪种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就很关键。如何鉴别采用哪种方法更科学、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一是环境统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了解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的行业特点、工艺特点,对企业的原辅料用量、产污环节、污染物种类与数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因为一个地区的行业种类与数量有限,基层统计人员缺乏行业类比渠道,难以鉴别哪种方法得出的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因此,要加强培训工作,特别是要使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对各类排污行业的工艺过程、产污环节及特点有所了解。(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环保局临潼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