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
十二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华夏时报: 环保部一周急批2600亿投资 地方官员进京公关
2、新华网: 联合国大会新确认21种濒危动物
3、科技时报: 发展中国家遭受新的污染威胁
4、内蒙古新闻网: 气候专家新书介绍拯救地球十大环保技术
5、光明日报: 曲格平: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危机损失并无二致
地方信息:
6、新华网: 广东将逐步建立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
7、新华网: 陕西投资943万元保护四个湿地
8、长沙晚报: 湘江长沙段又响枯水警报 城市供水将面临困难
9、四川日报: 四川:环保专项资金陆续下拨 首批治理项目确定
10、新华社: 辽宁首例飞机噪音污染案 受害方获全额赔偿
重大水事:
11、长江商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防止环保风险晚4年完工
民间环保:
12、12月绿色记者沙龙内容
绿色访谈:
13、搜狐绿色: 年轻人既是未来能源消费者也是创造者 行动起来
环境时评:
14、人民网环保频道: 绿色保险“亮剑” 企业就可N次污染下去?
15、科技日报: 治水为什么一定要先治污?
1、环保部一周急批2600亿投资 地方官员进京公关
来源:华夏时报2008年12月08日
地方官员轮番进京强力公关
于今年6月份进行环评公示的宁杭城际铁路,日前正式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评审批,这也意味着,宁杭城际离开工又近了一步。与此同时,包括华能营口热电厂新建、武钢集团防城港钢铁项目、茂名石化100万吨乙烯改造、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搬迁等项目,在经历了一段或长或短的等待期后,这次全部获得环保部的环评审批。
记者了解到,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出台后,环保部及时清理各类环评项目,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批复项目环评文件93个,总投资达2600多亿元。
环评审批加速
12月5日,在环保部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环境成果展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指导处处长王开宇在会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部近日针对报上来的预审项目,连续召开两次项目审议专题会议,加大审议频率,加快办理审批速度。
按照分工,环评的具体业务主要是由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的一处和二处共同负责。而作为最高业务领导,从11月下旬开始,吴晓青副部长主管环评工作。
在这一轮的项目审核中,为了做好项目的审批对接、缩短受理时间,环保部与铁道部联合,建立起现场评估、联合审查的机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总共批复了6个铁路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387亿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即将于本月19日举办的第三届环展会上,来自黑龙江、山西、河北、江苏、河南、海南等地的政府或企业,不但带来参展项目,同时他们还将利用参展机会,提交部分环境规划项目。
官员进京公关
除了加强部际联席工作,接待并配合地方政府的合作申请,也成了环保部近期的工作重点。记者了解到,在各地云集国家发改委要项目、争拨款的同时,云南、浙江、宁夏、安徽等许多省区,都走进环保部开展政府公关。
最近的一次是11月21日,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率省环保局一行5人,专程拜会了环保部有关领导。孙志刚此行的目的,除了感谢环保部长期给予安徽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当面呈送一份项目清单,其中包括对马钢重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合蚌铁路客运专线等6个项目,并要求环保部在环评审批和生态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
接待安徽官员的是周建副部长,他在听取报告后表示,环保部将支持相关项目,但没有承诺也没有开出时间表。
与安徽“当面锣、对面鼓”的工作方式不同,浙江省政府对规划中的“三线一枢纽”铁路建设项目,通过召开重点建设联席会议,最大程度地争取环保部对项目的认可。
“两高”项目碰壁
“我们理解项目所有者的心情,但是,环保部不会批人情项目、不会搞突击审批。”环评司一处处长刘贵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有关环评项目大跃进的传言。
按照部领导提出的“简化工作程序,实行分类审查”要求,环保部于12月2日,又将46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向社会进行集中公示,这也就意味着,又有一大批项目即将过环评关,“所有的审批项目都在按程序、公开化进行”。
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却被过滤在外。据介绍,环境保护部近期对6个化工、火电项目实行暂缓审批,总投资达394亿元。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环保部官员表示,环评机构必须要恪守环评的前置程序,与执法部门一起,维护环评的应有权威,否则,项目碰壁在所难免。
“为规范审批,由环评司起草的新的审批规定即将出台。”采访中,刘贵云告诉记者,文件已经部长签发,即将公布生效。 (华夏时报 江金骐)
2、联合国大会新确认21种濒危动物
来源:新华网2008年12月07日
新华网罗马12月7日电 日前结束的一个联合国大会将包括印度豹、三种海豚和埃及秃鹰在内的21种动物列入濒临灭绝的动物名单中,另外还有6种鸟类以及海牛被列入受保护动物清单内,即“名单I”。
联合国大会还宣布明年是“大猩猩年”,以向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保护。
列举濒危物种的“名单II”上新增了两种生活在地中海的灰鲭鲨,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这两种鲨鱼的数量下降了96%。
大会还通过了一个旨在减少海洋中噪音污染的决议。这些噪音是由船只、地震监测以及新一代的军用声呐产生的。鲸鱼和海豚等需要依靠声音的海中哺乳动物受噪音的影响尤其大。
鲸鱼和海豚保护组织的发言人对加强海上物种保护的措施表示欢迎,但同时也指出,各国政府没有为保护这些物种提供足够的资金。
该组织发言人尼古拉斯·恩特鲁普说,今后3年这些保护项目需要约17万欧元的经费。
3、发展中国家遭受新的污染威胁
来源:科学时报2008-12-08
近日,铁匠(Blacksmith)基金会和瑞士绿十字组织(Green Cross Switzerland)公布全球十大严重污染问题名单。它们警告说:“由于新的污染物不断夺去生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致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利于人们健康地生活。这些新问题尤其令儿童面临死亡、残疾和慢性疾病的危险。”
这十大严重污染问题名单包括:室内空气污染、工业采矿、手工开采金矿、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金属冶炼和加工、放射性废料和铀矿开采、未处理污水、城市空气质量、铅酸电池回收。
它们表示,空气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或工作场所燃烧煤炭或未经加工的动物粪便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造成300多万人死亡。在城市空气质量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全世界因城市地区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86.5万人。
在这10个严重污染问题中,涉及采矿的污染问题占了将近一半。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石块和废水随意排放,造成酸及其他有毒物质泄漏入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金属冶炼和加工还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而由于某些放射性废料变得对人类无害的过程需要100万年,所以越来越多的放射性废料和铀矿开采必须受到重视。此外,由于手工开采金矿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在提取金子时使用到水银,这造成高达1500万采矿工人受水银毒害。另外,铅酸电池回收成了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产业,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大部分徒手拆卸废电池中的铅。
此外,报告还表示,发展中国家水安全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地下水的沉降和人口的增长,他们往往向地下深处掘井,这使人们受到高砷含量威胁,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而在地表水方面,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河流水质都很差。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处理污水能力的欠缺使发展中国家用水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8年有26亿人缺乏完善的卫生设备。
绿十字组织与美国Blacksmith基金会近日提出证据证实,水、空气和土壤污染造成全世界死亡总数的25%~40%。“在处理问题中障碍重重,最大障碍之一便是新污染物层出不穷,给那些不了解危险性或因贫困而无法采取安全措施的人们带来巨大影响。”
绿十字组织执行总裁Nathalie Gysin表示:“我们看到污染问题也在进化,问题刚解决一个又出现另一个。在太多人因此丧生前对这些污染源保持密切关注很重要。”
Gysin说:“引起人们普遍担忧的最新情况之一是从旧车用蓄电池中徒手拆卸铅的生意日益增多。从事这项危险回收项目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这么做只是为了赚钱。而随着轿车等重工业市场扩大,出现的需求增长,使铅的售价不断攀升。我们了解到非洲一些家庭的孩子全部死于铅中毒。这种需求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大的市场,但他们没有适当工作条件,或根本就缺乏对危险的认识。”
它们在发布调查报告时也同时表示,绿十字组织计划调拨4亿美元的健康与污染专款,用以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问题。这笔资金会被用于教育、建立安全工作条件和隔离污染源以防进一步污染。
Blacksmith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许多污染源还未得到广泛重视,但该名单也包含某些人们熟悉的污染物,如放射性废料、未处理污水、采矿、糟糕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金属加工等。”
据了解,瑞士绿十字组织和Blacksmith基金会自2006年起就针对污染问题进行合作,但今年它们将注意力从找出最大的污染制造者转向找出最大的有毒污染源。
4、气候专家新书介绍拯救地球十大环保技术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08-12-08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著名气候专家克瑞斯-古达尔日前出版了一本名为《拯救地球的十项技术》的新书,称人类如果使用十种新技术,将可以避免地球出现毁灭性的气候灾难。以下就是这十项新技术:
1、风能
尽管一惯被人们视为一种不可靠的资源,但风能仍将可能会为人类提供30%的电力。当然,我们也需要正视它的不可靠性,因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风。因此,我们需要想出更好的储能方式,以便存储由风力所产生的电能。此外,风能将来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地利用,还可以分配和传送到其他州或国家。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但这种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2、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为我们的地球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我们只需要拿出更有效的方法捕获和存储这种能源。目前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来说效率很低。我们可以增加对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投入,以一种更好、更有效的太阳能利用和存储模式,降低利用成本。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3、海洋能源
潮汐、海浪以及洋流都是可能的低碳能源无限量生产者。然而,恶劣的海洋环境给人们制造了太多的难题。今年,英国已研发出一种发电浮标并投入实验。该浮标被置放于海面下50米深处,以海浪为动力进行发电。同样是在今年,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应用的潮汐涡轮机开始投入运营,并接入英国高压输电线网。此前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海洋能源国际研讨会上,科学家们介绍说,海洋能源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海浪、潮汐、洋流、海风、海水温度差和盐度差等,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能源的价值。
4、热电综合利用
发电过程中损耗的热能占发电厂所产生能量的40%左右。避免这种巨大能量损失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将发电厂建于家中,即每个家庭室内安装一台微型发电机。这种微型发电厂几乎可以与大型发电厂产生同样的效率,而它们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家庭取暖和烧热水。热电冷联产系统是利用燃气内燃发电机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的新节能方式。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发电机组输出电能的同时,以机组废气的热量为能源,烟气通过特制的热交换系统加热介质水,使水温达到一定温度,通过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冷或制热,然后经过风机盘管空调器给房间制冷或供热。
5、零能耗房屋
其实,家庭想要高效节能并不一定非要建造所谓的“零碳房”。一种更好、更经济的方式就是对现有住房进行“经济”修缮,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人正在通过“零能耗房屋”运动,引领绿色建筑的潮流,旨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缩减80%到90%。美国能源部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广“零能耗房屋”新技术。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和材料,美国房屋能耗已比1980年减少了30%。 “零能耗房屋”有室内温度变化小、不怕停电、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等优点。该技术视房屋为一个诸多元件协作运转的整体,旨在通过最佳整体设计、利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以及已上市的节能设备,达到房屋所需能源或电力100%自产的目标。
6、电动汽车
当提到电动汽车的款式和速度时,人们总是嗤之以鼻。但是,像“泰斯拉跑车”这样的电动汽车一样也可以与汽油动力汽车在速度上一试高低。虽然这种电动汽车现在并不便宜,但随着将来电池技术的改进,其价格肯定会降下来。此外,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只有那些燃油车型的5%。近期研究成果表明,电动汽车甚至还可以作为国家电网的能量存储器。但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在推广初期,没有形成规模化、批量化生产,成本很高。据了解,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平均要比同类型的传统汽车高30%至50%,纯电动汽车成本是传统汽车的2倍,燃料汽车成本则是传统汽车的5倍。
7、第二代生物燃料
利用农作物制造燃料的提法,现在几乎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坏主意。这意味着鼓励对森林的大肆采伐,甚至可能会导致粮食短缺危机。但是,利用农业废料生产下一代生物燃料已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利用最新的纤维裂化技术,废弃的木材可以被制成液体燃料。在不久的将来,利用农业废料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即将变为现实。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加快基于非粮食原料的第二代纤维素乙醇燃料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并期望这个方案能够缓解对石油的依赖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截至2008年8月,全球有超过40个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
8、碳捕获技术
由于可再生资源的增长已无法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捕获和存储由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已成为我们人类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当然,现在对于这种碳捕获技术的研究投入还很少,研究进展也相当缓慢。但是,各国政府已开始意识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而且一些更新的技术已经出现。预计全世界发电厂煤炭的使用量将增加,碳捕获和存储技术被看作是潜在的解决方案。在其最好情形,该技术能够捕获发电厂90%的碳排放。尽管捕获、运输和存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被验证和使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试验过全循环的系统,即使是小规模示范项目也没有试验过。
9、生物炭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我们急需拿出一些经济、简单、快捷的方式,来尽量缩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种设想就是利用“生物炭”技术。生物炭是由农业废料在缺氧的环境中燃烧所形成的一种木炭。生物炭结构异常稳定,可以存储于地下数百年时间而不变质,也不会将其碳元素释放于空气之中。生物炭还可以作为肥料改进土壤的结构。
10、沼气池
森林采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类将会为大肆砍伐而付出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得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尽量减少森林采伐的技术。沼气池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沼气池所使用的沼气是由有机废料深沤而成。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可以燃烧。每立方米纯甲烷的发热最为34000焦耳,完全燃烧后产生相当于0.7千克无烟煤提供的热量。中国人目前在这一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正在大力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刘妍)
5、曲格平: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危机损失并无二致
来源:《光明日报》2008年12月08日
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7日在京闭幕。中华环保基金会曲格平理事长应邀作了题为“关注中国生态安全”的大会主题报告。此次论坛的召开得到了国家领导和环保专家的高度重视。近百位环保专家和战略学者就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问题畅谈了看法。
曲格平在报告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生态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就意味着大片国土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这与国土的割让一样会给国家造成无法衡量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会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并无二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安全与国防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他说,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质量变差、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等方面。最后,曲格平对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国家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最高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三要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种单项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记者 计亚男)
6、新华网:广东将逐步建立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7日
新华网广州12月7日电(记者 徐清扬)广东省水利厅7日通报,《广东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日前已制定完成,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广东将完成东江、北江、韩江等3个流域和粤西地区的水量分配,逐步建立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
为遏止用水粗放、水量浪费严重的现象,解决重点河流流域水资源紧张局面,“十一五”期间广东首先在东江、北江、韩江以及粤西地区实行水资源配额制。按照各个地级行政区和主要河流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结果,作为各地区的初始水权,明确各地级市水资源量配额,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全省逐步建立其他各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目前广东省正在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明晰流域和各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东江、北江、韩江等3个流域和粤西地区的水量分配,下达这4个用水地区的相应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020年前完成全省全部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流域(区域)的水量分配,下达各用水地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广东省提出将全面推进计划用水,2020年完成全部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及计划用水方案。根据水量分配方案、流域和区域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各地来水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取水许可部门向取水户下达用水计划,保障合理用水,抑制不合理需求。进一步加强城市重点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特别是加强粤西沿海、粤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计划用水。同时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7、陕西投资943万元保护四个湿地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08日
新华网西安12月8日电(记者陈钢)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日前下发全省湿地保护投资计划,将投资943万元用于陕西的泾渭、黄河、瀛湖、红碱淖四个湿地的保护。
此次下达投资共94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759万元,地方配套184万元。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要求,工程建设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筛选和推广适用于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科技成果和经验。
8、湘江长沙段又响枯水警报 城市供水将面临困难
来源:长沙晚报 2008年12月8日
湖南著名水利专家聂芳容表示,湘江流域的水资源可以解决自身的冬枯缺水问题
大起大落的湘江水在经过数日的平静之后,再次面临枯水难关。届时不但航运受阻,城市供水也将面临困难。
记者昨日从省水利厅获悉,省政府最新批复的一批参事建议中就明确表明:湖南可利用汛期蓄洪来解决湘江冬季枯水。
湘江近年持续出现冬枯
湘江近年来持续出现冬枯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航运,而且还导致部分地区饮用水困难。水利专家经多方考证后认为,造成湘江冬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雨。尤其是近年枯水期持续偏少,湘江水位一再创历史新低。二是随着湘江沿岸经济发展,耗水量也急剧增加。三是经济发展对水环境要求提高。
但省政府参事、我省著名水利专家聂芳容表示,湘江流域的水资源完全可以解决自身的冬枯缺水问题。湘江年径流水量为665亿立方米,与黄河、淮河大体相当。聂芳容表示,湘江流域降雨年内分配虽然差距较大,但枯水季节(10月至次年3月)也有一定的降雨和枯水径流量。
经初步分析,湘江的长、株、潭段的流量需保持在700至800立方米/秒为宜,枯水期需补充300立方米/秒,共需补给水量30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对湘江上游现有水库的科学调度,完全可达到冬枯季节的补水量。
蓄洪补枯转“害”为“利”
去年汛末,水利专家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
“2007年我们做过试验,并不是来多少放多少,而是把汛末的最后一次洪水蓄起来,把水库蓄满。东江(水库)放四天,株洲(航电枢纽)蓄两天,水位就提高到28.5米。”聂芳容设想的“蓄洪补枯”将落脚点放在东江等大型水库上,每年汛期的最后一次洪水在他们设想中转“害”为“利”。
根据设想,汛期最后一次洪水来临之际,东江水库拦截蓄满。11月湘江进入枯水期后,如果东江水库最大下泄流量260立方米/秒保持不变的话,株洲航电枢纽就成为一个调节“阀门”。260立方米/秒的水量在株洲拦蓄四天左右再以800立方米/秒的流量下泄,流量加大下游水位也随之抬升。
防汛蓄水结合促进水利服务经济
据了解,东江水库总库容91亿立方米,东江电站共装机4台,单机流量为110立方米/秒,最大发电流量可达450立方米/秒。而现有调度方法没有考虑冬枯补水需要,仍是汛期用水多,冬枯用水少。若东江水库汛期少发电,只用1台机发电,可储20至30亿立方米在东江水库。待枯季再用3至4台机组发电,使出库流量达400立方米/秒,每月可为湘江补水5至10亿立方米,补偿期可达三四个月,同时可增加冬季用电。
从试验走向实用,水利专家提交的“蓄洪补枯”方案已被省政府批复正式转给省水利厅。副省长徐明华在批示中表示,“蓄洪补枯”建议很重要,要作为省防汛办工作重要部分,做到防汛与蓄水相结合,促进水利服务经济。
9、四川:环保专项资金陆续下拨 首批治理项目确定
来源:四川日报 2008年12月08日
日前,四川省环保专项基金办公室确定了首批170个污染治理项目,现正陆续下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6980万元。这是记者4日从四川省环保局获悉的。
截至今年10月,省环保专项基金办公室共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项目403个,经层层审查,最后确定首批安排170个项目,并分3批在省环境保护局网站上公示。在7天的公示期间内,未收到不同意见和举报,第一次实现了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中零举报、零信访。
记者同时获悉,省内406家重点企业将推行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拥有745名企业环境监督员的监督队伍,并计划在今年底对全省21个市 (州)、1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的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环境监督能力和水平。争取到2010年,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基本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记者 李丹)
10、辽宁首例飞机噪音污染案 受害方获全额赔偿
来源:新华社2008年12月08日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向媒体通报十大环保典型案例,其中该省首例因飞机噪音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诉讼案已审理终结。沈阳市苏家屯区农用航空站的飞机为防治病虫害而进行超低空飞行时,强烈的噪音使一养殖户的1000余只鸡相互踩踏死亡。受害方在起诉后终审获得9万余元的全额赔偿。
张廷祥是沈阳市下辖新民市大民屯镇的一名养鸡专业户。1997年6月,他购进了1.2万只肉食鸡雏,其中7500只在村外的两个鸡舍中饲养。不料一个多月后,却突遭“飞来横祸”。
1997年7月29日,在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组织、协调下,沈阳市苏家屯区农用航空站使用B3875型飞机为新民市大民屯镇大南岗村、西章士台村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飞行作业。在飞行中,飞机超低空飞临张廷祥的鸡舍上空前后共三次。由于飞机超低空飞行产生的强烈噪音,造成张廷祥饲养的7500只肉食鸡陆续死亡1021只,未死亡的肉食鸡生长缓慢,张廷祥因此遭受经济损失9万多元。
据此案终审的主审法官、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韩华介绍,当时飞机飞行的高度在8米至10米,小鸡受到惊吓后全部向一个墙角扎堆奔去,互相踩踏造成了大量死亡。同年底,张廷祥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苏家屯区农用航空站在执行此次飞防任务中,只是根据另一被告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的经纬图进行飞行,但作为专业飞行机构,没有按照民用航空飞行规则的相关规定,要求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超低空飞行应当避开鱼塘、鸡舍等特殊建筑物”的情况,应承担35%的赔偿责任。而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尽到提示义务,也应负35%的赔偿责任。
此外,新民市大民屯镇大南岗村和西章士台村派出的领航员领航不当,这两个村应该分别承担20%和10%的责任。最后,法院终审判定,上述四家被告按比例赔偿原告张廷祥的经济损失总计9万余元。(记者范春生)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防止环保风险晚4年完工
来源:长江商报 2008年12月06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12/1206_17_910119.shtml
昨日,在省人大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我省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汇报会上,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芳玉透露,为防止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中线调水工程将比原计划推迟4年完工,即从原来的2010年推至2014年。这意味着北京市民须再等6年,才能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
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可抗百年一遇洪灾
目前,丹江口水库坝区移民安置任务已顺利完成,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王芳玉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对我省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深远影响。由于丹江口大坝加高,防洪库容扩大,使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现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调水后或增加汉江“水华”爆发概率
省环保局副局长邹清平介绍,一旦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的径流量将减少,江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尤其是汉江中游襄樊市汉江段的水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水流减少、流速减小、水位下降,水体纳污能力降低,将导致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加大汉江支流与支流水污染的治理难度。
今年冬末春初发生在东荆河流域的“水华”事件,说明汉江干流的污染加重,“水华”呈加剧趋势。
汉江中下游地区有望获得生态补偿
“调水后,汉江自净能力下降,这意味着处在汉江中下游的湖北需要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及生态修复设施。”王芳玉建议,我省应争取国家对汉江中下游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中央财政生态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汉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考虑到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存在潜在风险,一些不利因素需要多年后才能逐步显现,王芳玉表示,为给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辟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我省正在争取国家从调水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汉江的长期环境保护。
◇调查
汉江中下游九大支流水污染严重
一份来自省环保局对汉江水质的监测显示:汉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干流水质总体优良。然而,汉江中下游的九大支流水污染情况却比较严重,尤其是地跨河南、湖北两省的汉江中下游最大支流——唐白河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给我省襄樊市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针对汉江中下游支流的污染问题,省环保局副局长邹清平显得有些无奈:在汉江流域15条支流中,有6条属于跨省界河流,这些跨省界支流均发源于陕西、河南等省,由于上游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下游污染长期处于被动之中。“解决跨界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邹清平建议,应尽早制订生态补偿的相关措施,上游地区污染事故如对下游造成污染,上游地区必须给予下游污染损害赔偿。
12、12月绿色记者沙龙内容
时间:2008年12月4日下午两点至五点
地点:中国青年报中青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主持人:汪永晨
主题一:无水洁厕系统
主讲人: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主题二:粪尿分集式非水冲生态卫生厕所
主讲人:薛亮 寇延丁
主题三:水与北京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王建
主持人:
我们今天看题目就很新鲜,我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耳闻,就是外国人到中国来最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我认识一个中国的小孩儿,其实是北京长大的,到美国待了几年,他就不肯再回中国来,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so dirty,厕所太脏,宁愿不回来,今天我们请来的劳拉女士就在研究不用水,就可以把厕所问题解决了,而且很重要的一个是没有臭味儿。今天这个已经在北京有了试点,昨天寇延丁给我打电话,地震以后他们在四川引进了一个台湾的设计师,已经在非常好的应用着,而且她今天带来了一个电视片,不知道今天的这个讲座能不能冲出我们的屋子,改变中国现在可怕的厕所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主讲就是王建,讲现在北京的用水问题,还有全国水资源的危机,接下来王建也会给大家做一个他的研究。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见面,给大家讲一些事情,也向大家学习。我从事环保的卫生设施工作已经20多年了,我拿的学位是土木工程师,但是我当时的教育里面不包含任何一点环保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上得到的信息是说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是解决人类排污问题的高科技的最好的方式,我经过科学研究以及作为一个积极推动环保的社会活动家,这些年来我得到的结论就是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可以说对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大的罪魁祸首,对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非常有害的。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就是“污水处理后”。我要讲另一种方式,就是拒绝用清水去冲人粪尿,现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基本上就是用清水冲了厕所之后,把这个水和其他的各种有害的废水混合起来,变成一个非常剧毒的混合物,这些废水包括工业用水,有重金属的,各种毒素的工业用水,包括下雨从路面上冲下来的各种水,这些东西一旦混到一起就变成任何一种高科技,不管你的技术多么的高明,任何人不可能择得开的一种非常剧毒的混合物。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这是世界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谈的另外一种做法关系到人的健康,自然的健康,人们有权用到干净的、清洁的、舒适的、安全的卫生设施的问题,关系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不光是关系到健康和安全,而且还关系到美观,我今天要讲的另类的一种做法是所有这些都要关怀到的。要用卫生设施,不管穷人、富人,不管城市的、农村的,不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地方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6亿人口没有可以称之为卫生设施的厕所,刚说到没有厕所,马上我们就可以问到什么叫厕所,我们给厕所是怎么定义的,在26亿人没有厕所的这个世界,还有几十亿的人在每天用着可以喝的清水、大量的清水冲走少量的人粪尿。我们家庭用水的45%都是冲到厕所里面去了。
1910年,美国的总统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说文明的人们应该有一个足够聪明的方法来处理他们的排泄物,不应该把它和能够喝的水混到一起,文明的人们不至于蠢到把排人粪尿的水和喝的水混到一起。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厕所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健康的问题,每天世界上有将近4000个5岁以下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卫生的厕所而死去,受到细菌的干扰而死去,这个厕所关系到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关系到贫困的问题,关系到人的尊严的问题。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一个设施,这个设施的英文名叫Composting Toilets,中文我们暂时先把它叫做“堆肥无水洁厕”,念起来有点拗口。这个设施没有冲水的声音,现在城市人上厕所各种毛病都来了,隔壁的人听他撒尿他还不好意思,要是厕所里没有水,就没有声音了。这个公司是艾比.洛克菲勒女士成立的,她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而且她还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研究机构,现在我是这个研究机构的执行主任。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首先要把这个在源头就把各种不同的污染成分分开,不要把人的排泄物和工业用水,和其他的用水先混在一起再处理,先是从源头把它分开。这样一种厕所是就地解决排泄物,不是把它冲到别的地方去,这是第一。第二,他不是用整体的方式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到某一个中心的地方去处理,而是化整为零,或者说你本来就是一个一个的厕所,要就地处理,零星处理。再一个就是这个厕所创造一种模仿自然界消化人粪或者动物粪尿的方式来化解,用细菌和自然的、生态的过程来消化这些东西,而不是用任何的化学的药品。有一个关键是它的通风,它有一个通风管,因为有这样一个通风管、排风管,这个厕所一点气味也没有,很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没有臭味儿的又有利于环境的厕所,这点非常重要,这种设计不但可以在乡间的别墅用,也可以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用,在任何地方用都不会有任何气味。现在我不把技术的细节给大家一一介绍了,一会儿有问题我可以回答,我只把几个关键的地方讲一下。我要强调的是,从技术上来讲,我们这个东西已经研究了50年了,所有跟它有关的技术,相关的技术,可以说基本上都解决了,它是完全可以用的一个技术过关了的一个东西。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它灵不灵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经济的问题,就是说当人类的一些大城市一开始铺设城市地下污水处理系统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大规模的政府行为,政府投了资、付了债,然后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种破坏环境的冲粪尿的方式,再向大家收费,来把债还清,我们搞环保的厕所居然没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来做这样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必须一户一户的来承担建造这种厕所的成本,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你想一想这有多麻烦,铺设整个城市的污水系统,现在人都说这个成本太高,这个做不了。实际上他们铺那个的成本不知道比这个高了多少,就是说不是不可行的,而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现在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就是现在已经在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应用的清洁的、环保的卫生设施,这是放在一个公共场所地下室的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大容器,所有的粪便都收集到这里边慢慢消化。这是成排的,如果有很多厕所都下来的话,就有成排的这些设施,这都是现在在应用的。下面是那样一种形式,上面跟普通进入的很干净的公共厕所是一样的,马桶设施都是很干净的。你走进这个厕所,你没有任何其他的感觉,非常非常干净,但是关键的不同是这个厕所没有用一滴干净的水来冲人类的排泄物,没有对水源有任何一种污染,没有对水源有任何一种浪费。这是一个厕所里面的一个便桶,是不冲水的厕所的便桶。除了用完全干的厕所,就是不排出任何水的厕所以外,也可以有一点妥协,如果说这个人完全不接受没有任何冲水的情况,或者有一些什么其他的考虑,比如某一个楼的结构不好改造,有一些弯道什么的,也可以采取用很少量的泡沫或者用100毫克的水,微量的水来冲的方式,可以做一点小小的妥协,就可以把粪便送到下面的大的生物消化箱里面去。我们这样的厕所下面也可以称作是一个处理系统,一个处理的容器箱,他所处理出来的产品不是有毒的污泥,而是对自然非常有好处的肥料,这个肥料没有臭味,任何人都可以去处理他,可以把它挖出、运走,里面没有病原,因为病原在消化过程中已经全部死亡,粪和尿都没有病原。
我还要讲的就是这样一项技术应该把它当做一个系统来思考,而不是一个单个的厕所,比方说有的人在某一个别墅,独家独院的小房子里,院子里种一点花,下面有这么一个东西,他可以自己用自己的肥料,就很好,但是我不能说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有意愿用这种对环保非常有益的产品,从系统来说应该有一个成套的搭配的设施,出来的东西能够有一个服务公司把它运走,运到需要用这些产品的地方,这些产品是非常有益的产品。在温哥华,这样的居民楼里面用的都是干的无水洁厕。这是马里兰州,这是麻州的一些住家,这是艾比.洛克菲勒自己家的厕所,这边是他的小便池,是一个日本陶瓷艺术家给他做的,送给他的。因为这个厕所要讲究美观,这可以是很高档的厕所,不是说我们要退回到原始的地方去,是很高档的,也可以很俭朴,也可以很高档。陈丽珍受这个启发专门到磁州窑做的有中国特色的这样的小便池。我们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做的不是已经成批生产的可以立刻安装的成型的容器、装置,我们到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帮助那边的工匠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核材料单独制作各种厕所。
近20年在拉丁美洲我们做了很多示范,下面的图片就是我们在那边做的很多不同的项目。可以看到厕所和和它相连的生物消化容器可以是室内的,两个可以都在室内,也可以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连接起来,也可以两个都在室外,各种形式,都是因地制宜的,材料也是因地制宜。这是一个单独修建的小厕所,它的地基就是处理箱,小台阶上去,上面是厕所、便桶,下面就是处理箱,这些盖儿,上面是观察窗口,下面一个是取已经分解了的尿的口儿,另外一个是出壤土的,真的是壤土,没有一点味道的。这在地上和地下都可以,这一带都是石头,满山石头,挖也挖不深,最好住在上边,天气也暖和,可以根据气侯条件、地理条件做不同样子的,所以我们在这些地方做的每一个都不一样。这是原来我去的时候那家的厕所,就在后院挖一个茅坑,就像中国的许多农村一样,挖个茅坑。后来他们改成这样的厕所,在下面处理粪便,你们也可以看到彩色的碎瓷砖拼成非常美丽的图案,因为大家都是有爱美之心的,大家都是能够欣赏美的,这很重要,人们走进一个厕所,你看见的不是生物怎么消化粪便,你看到的是非常好的环境,你愿意走进去,觉得非常高兴。这个地方不但是因为这种彩色的碎瓷砖自己拼出来很好看,再一个,这是免费的材料,因为那里是旅游区,有大的宾馆在修建洗手间和厕所的时候,有很多碎瓷片扔出来,我们用卡车成车的拉走,就变成我们非常好的材料。这是另外一个例子,左边是小便池,右边是便桶,那个是单独在家外面的厕所,这个是在家里面,角上是小便池,右角是便桶,是在家里面的厕所。右下角的这个是家里面的厕所,和他相连的处理箱是在外面。这是在墨西哥的一个两层楼,右下角的图片是它二层楼的厕所,也是免冲的无水厕所,左上角是一层楼的厕所,这是在两层楼的家里面装置的。他们一开始是帮助在后院挖茅坑的那些人建设了这样既清洁又美观的厕所,后来有钱的人看了之后羡慕的不得了,纷纷要求在他们自己家里面建同样的厕所,所以这是一个非典型的传播方式,就是从穷人那里传到富人那里了。现在那个地区有300个私人住户和旅馆,甚至是很高级的旅馆,都装了这样的厕所。右下角的图片看到的便桶是用少量泡沫来冲的,就是用稍微做一些妥协的方式。这是那个地方旅游区的旅馆,用的都是这样的厕所。这也是一个旅馆,里面用的厕所完全是免冲的干的厕所。
我在星期二有幸见到这一段野长城,非常非常美丽,我希望在中国能够以这样的美来建设我们这种改变自然的厕所。我们建立的这种厕所就是另外一种长城,防止任何入侵者对环境造成污染。
谢谢大家。
体验者(陈丽珍 绿牛有机农庄):
我最早用到他们的环保厕所是在上海,上海有一个三层的建筑,用了六个这样的厕所,去年6月的时候用到的。后来我到今年的2月份,去了洛克菲勒家,在美国剑桥,还有她的一个农庄,都是这样的厕所,我觉得这个厕所如果你用几次之后就有一种习惯,就上瘾了,就感觉特别舒服,每次你用完不用用水去冲,在这之前我们的有机农庄用的也是一种环保厕所,可是我们是尿跟粪是分开的,还是比较简单的,建在外面的,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晚上和冬天的时候,客人来我们那里吃饭,还要走到外面去上厕所。后来我们认识了这个系统以后就建了一个,现在和我们的餐厅是连在一起的,今年10月份才建完,我们丰收节的时候有七八百个人来,大部分人都用了这个厕所,最近劳拉也来检查我们的厕所,验收我们的厕所。
戴琴:
大家可以去,就在顺义,绿牛农场。
张可佳:
这个技术没解释清楚,没有味儿,怎么硝化的?
戴琴:
我帮他解释一下,最原理性的,我们原始人和动物,比如说扑扑或者PP到野地里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并不是被虫子吃了,而是什么都没有了,他这个厕所基本就是这个原理,就是用土地这个功能,现在我们人已经文明了,住在房子里了,但是还要恢复那个土地曾经有过的功能。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地层表土自然降解非常非常活跃,它的基本原理要在这个容器里面再建跟地球上表土一样的自然环境分解人粪尿,他设计的过程中容器的体积大小是一个关键,再有,它下面有一个斜坡,他底下先是铺垫了很多有机的锯末、碎末、干树叶等等一大层,粪尿下来之后,粪在里边经过很多年的慢慢的分解,最后出来的其实就是像壤土一样的东西,病原也全部都死光。尿的过程要快的多,但是你说一只老虎在地上撒一泡尿跑哪儿去了,他就是渗到地下几寸,渗的过程中就开始分解、硝化,硝化了之后变成完全没有味儿的氮肥,因为尿在自然的渗下去的过程中分解了,顺着这个斜坡流下去,他在另外一个容器里面,可以集中取,粪的硝化过程可能长很多,一个三四口之家用的厨余的东西扔下去一年两年也取不了一小推车那么多,90%以上的体积以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形式被抽风口慢慢放出去了,就蒸发出去了,这个抽风口可以用10W的,像电脑上的小风扇在上面,一点气味儿都没有,要说体验的话,坐在便桶上面,你会感到跟普通的厕所不一样的就是里面微微的有一点风,如果你讨厌这个风吹你的屁股就没治了。
邹晶:
今天这个演讲把艺术的东西和我们认为肮脏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了。我遇见一个事儿,在鄂尔多斯,是瑞典政府和鄂尔多斯市政府搞的一个项目,专门为生态卫生的项目搞了一个小区,有一千多户,他是五层楼、六层楼,最上一层也是用便桶,但是它的便桶,咱们按水的地方,他放了锯末灰,PP下去以后他下面有一个铲子似的打开就掉到锯末灰里面,锯末灰里面有菌种,可以消解。咱们的马桶前面不是没有孔吗,他前面有一个孔,是小便,分开的,最后这个小区都很大,一千户,很完美,我们下到楼下,在地下室有一个箱子,把脏东西全部在那里面接好,一点味儿没有。但是他的问题在哪儿,您说的这个壤土最后去到哪儿了。这个小区在鄂尔多斯,叫好兆葵(音)小区。一千多户每天大便出来以后,变成了土壤、肥料。
翻译(卡玛):
没地方去是因为他周围都是城市。
邹晶:
对,城市是一方面,还有这么多户,这么多肥料是给花农吗还是什么,他们小区也有一个花圃,但是量太大了,但是因为收费很高,因为要处理,那么多东西他要机器运转,要收物业费,收的比较高,到后来小区的居民就觉得不划算。
张可佳:
我还有一个问题,他那个一点水都没有,那个痕迹,像茶水在杯子里多喝一点都有沉淀,那个完全没有吗?
戴琴:
我在劳拉家里见过的确实没有,我们每次都问她同一个问题。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我去有实例的地方给他们解释这个厕所,他们一般站在厕所里面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一般来说都是到人家在客厅里面聊天,发现我们可以在那里待那么长时间,它确实就是没有味儿,一点儿味儿都没有。咱们说一个最不文明的话,有人拉一大泡稀,溅的哪儿都是,为什么咱们这个不臭,这个是直上直下的桶,有可能溅到边上了,他有一个排风口,都是吸到下面来,再从上面出去,就走了,不会从茅坑这里出来,溅到旁边的都是干的东西,不像在水里面稀释了有细菌,什么东西一干就没味儿,他就变成土面儿就掉下去了,也不会有什么味儿,但是老是用水泡着就会有各种细菌生存的机会,就会有味儿,你只要用了就会知道了,很神奇这个东西。
关于尿碱这方面,它也可能存留,现在北京,这个尿碱是你的尿还是你的水呢?因为你的尿是泡在水里面,你的小便池是永远用硬水来冲的,因为北京的水是非常硬的,在美国,他可能也有尿碱,不像北京这个尿碱,就跟敲水泥似的。我实际上看到的厕所都没有这种问题,一方面可能在不同的地方硬水和软水之间对能形成什么样的尿碱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你不用水把粪便冲到几公里远的地方去处理,不是说你一点水也不能用,你可以拿刷子沾点儿水把一两尺深的地方刷一刷,没有什么不可做的,也不会对下面的微生物造成任何伤害,只不过你不要用任何的洗涤灵之类的东西。
陈丽珍:
现在我们实验还没做出来,要过一段时间,从10月份到现在,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马桶是白色的,可是那个洞是很大的,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有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拿一个喷水的水罐冲一下水,也会用一般的刷厕所的刷子,跟一般打扫厕所是一样的。
翻译(卡玛):
冲水打扫和每次用水冲是不一样的。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这种环境创造的是喜氧的菌类,如果在二三十层的大楼里面做的话就是用厌氧的消化作用来做。
戴琴:
现在我们做的那些大楼,政府出钱盖的大楼,政府现在要求一定要两个水系统,就是喝水系统和下水系统,是两个系统,可是开发商他们怕多费钱,现在做的都是一个系统,所以现在新建的所有的楼,我们用的是和喝的水一样的水在冲厕所,刚才说了,40%、50%以上的水,还有北京的地下水,都是用成千米以下的水打上来冲厕所。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当你习惯了不用清水来冲厕所的时候,你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倒不回去了,你就觉得用一点水来冲屎尿都是特别可惜的,不能想象人们怎么曾经做过这么蠢的事儿。是不是一提到大小便,大家都觉得都是不能说出口的事儿,那么难为情的事儿,是不是我们对大小便的处理太愚蠢了,太不符合常态了。近期来看这项技术可能更快的可以适应于乡村或者是低楼层的城市人群,但是从根本上我们从这儿做起,我们做的过程当中提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让人们怀疑,让人们为这个拿清水冲屎尿的事情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这样的技术是最坏的,可以想出很多种不同的做法,大家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抽水马桶这是文明的象征,这是最高级的生活方式,你先是院里有一个茅坑,完了之后弄一个化粪池,化粪池又臭,呼声很高,要求抽水马桶,然后就进入文明天堂了,实际上这是地狱。每个人要好好想象这个净化是什么意思,现在没有任何一项高科技可以把各种有害物质的祸源混在一起的混合物择清楚是不可能的。
张可佳:
现在北京粪便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是分开的。
陈丽珍: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里面是混合的,有我们的人粪,还有工业的,还有医院的,每个地方都混在一起,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没有地方去,谁要,卡车司机来,我给你钱,你给我拉走以后就不管了,大量的去农地了,因为我看到整个村子在用这个东西,我看到我们的邻居在用这个东西,因为现在化肥越来越贵,跟着汽油涨,另外就是动物粪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因为你是在城市边上,没有很多动物粪,有很多动物粪可能是大奶牛场或者是猪场,但是很远,所以大量的用污泥,北京有15个污水处理厂,所以很方便。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北京一圈一圈、一轮一轮、四环、五环的往外发展,为什么不能想象在新一环产生出来的办公楼里面可以采用有利于生态的、分散的,不和北京的污水处理厂连起来,不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混合起来的东西来发展,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可想象,为什么不可想象,污水处理的规模那么大,坏的事情做到了,这个好的事情为什么做不到。
张可佳:
现在把粪和尿处理掉了,剩下那些脏水呢?厨余之类的。
戴琴:
我在洛克菲勒家里看过,她洗碗不用洗涤灵那些东西,他的口是统一处理的,底下是一样的,他厨房旁边就有一个口,择了的菜叶就扔进去了,最后是统一处理。
翻译(卡玛):
洗脸、洗脚这些灰水不像粪便那么脏,有一个另外的系统,这些水都可以把它积蓄起来,他底下埋了管子,所有的水都渗到他的花园里。厨余,你削下来的苹果皮和粪便是一样的,是固态的有机物,因为厕所旁边就有一个像小柜一样的,上面有一个箱子盖,直接进入粪箱了,厨余的,包括桔子皮、香蕉皮,切的菜根什么的都可以扔在那里面。
陈丽珍:
现在没有这样的系统可以放你的厨余,可是世界上别的城市,像首尔,还有多伦多,还有美国现在的伯克利,都开始要求人们分开厨余,以后他们就拿这个做成肥料,如果北京这样做,可以减少北京的60%的垃圾。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现在大家提的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技术上都可以解决,人们有这种体验也非常之优美,非常之好,技术上没有问题,体验上没有问题,凡是眼睛看到的人都说好,现在欠缺的就是一种政治意志,就是说没有这种动力,人们没有这种动力去拒绝极其浪费的,极其野蛮的卫生设施的系统,现在对环境有利的卫生设施,从技术上也解决了,从人们的感受和经验上都解决了,差的就是一种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动力,所以在座的如果大家被这个东西说服了的话,应该成为这种动力之一。
汪永晨:
我刚才看到那些楼也都是像美国那种独栋的,像我们中国这么大的楼怎么去改造?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刚才提到了鄂尔多斯那个项目,我跟他们解释过了,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了。我知道你说的瑞典的那个系统,那个系统不是很好,但是解决罪恶的冲水厕所的问题可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是我们下了决心的。再有一个,实际上从技术上,这个问题是已经可以解决,而且从系统上来讲我们考虑的不是单个的厕所的问题,应该是从整个城市规划,从城镇规划,整个层面上来考虑,必须这样考虑,这里面具有相应的服务,因为污水处理系统花费非常大的,谁也不能把这个费用分担到一家一户去,这个经济帐算不过来,如果算过来完全是另外一种风貌。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卖一个一个灯泡肯定不亮,必须有一个全盘的供电系统才能亮,你不考虑供电系统,你去卖灯泡没有什么用,这必须有政府和私人、商人投资的行为,最后变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性的解决。因为污水排放系统和处理系统就是大规模的社会机制造成的一种系统,而这个系统,你想想它当初有多麻烦,你都是不可想象的麻烦,那个时候规模简直宏大到跟修地铁似的,每个楼都提高10英尺装这个地下系统,现在地上水、地下水都有了,不至于再把楼搬高起来再往下弄,但是这个铺管子的投资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花费非常高,一直到污水处理,维持这些系统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处理更多的毒素,因为我不是研究经济学的,我不知道这里面的花费有多少,但是如果这个花费平均分到建立环保厕所上面,算一个经济帐,这个帐应该能算得过来。近几年波士顿花了40亿美金的投资来更新他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说现在技术上可能解决的最高技术来处理污水,他处理出来的水的清洁度是什么样的呢,他不敢排放到他近海的海湾里去,因为这个水干净不到那个程度,他修了八英里长的、八米直径的通水管道,把这个水走八英里送到内海里面去,而且用了六个大的水泥制的,把这个水排出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再分散到海水里面,混到海水里面。近年花了40亿美金更新的系统,出来的水竟然必须这样做,因为它不够干净,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巨大的花费,每个人都在想这个东西很贵,谁也不想那个花费。现在完全不是说技术的问题和投资的贵和便宜的问题,完全是人们的观念没有改变,你可以接受用清水来冲屎尿,这些问题就可以去想,你不接受了以后,那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波士顿一个城市每天是8亿加仑的污水需要处理,处理出来以后修了八英里长的八米直径的管道排到外海,这样一种规模。另外剩下来的固体的东西是什么,污水处理了以后,剩下来的东西是剧毒的混合物,这个东西谁也没有办法处理,还得有一个去处,这个东西在美国和中国很多地方是被偷偷的运往农田,继续污染我们的食物和我们的水源。现在美国有60%的污水处理污泥用在农田,现在美国有很多人在努力的跟这种现象进行斗争,我和洛克菲勒都在这方面联手呼吁立法,阻止污泥用于农田,现在我们在美国正在进行这场斗争,而在中国,这也是当务之急,我们大家必须要求这样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剩下来的固态的物质应该是剧毒的副产品,绝对不能用于农田,你们能够读英文的人可以上我正在搞的一个网站,叫污泥新闻,有关于污泥的各种动向都在报道,我们现在斗争到哪一步了,哪些法律通过了,哪些法律还没通过,污泥又害了什么样的人,等于说是污泥动态的一个网。
汪永晨:
你这么努力的奋斗了多少年了,在美国已经见到多少成效了,我们现在才开始,我们有没有希望在今生看到这个不冲水的厕所在中国推广?在美国都能接受这样的新鲜事物,那我们中国呢,在西方或者欧洲的一些国家会不会容易一点儿,还是现在整个趋势都是很难。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你的意思是值不值得我们为之呼吁?
汪永晨:
我们愿意呼吁,但是我们想看看这辈子还有没有希望,还能不能看到希望。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在西班牙有一句话叫做斗争一直在继续。
汪永晨:
现在在美国已经用了多少了?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在欧洲和美国和拉丁美洲分散的地方,现在的城市和农村有成千上万的成功的试验地点,已经开始使用了。从技术上来讲,在很多地方有很多成功的使用,比较大规模的成系统的使用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现在最大的阻力就是政治上的阻力和大财团的经济上的阻力,我们大量的精力花在和他们做斗争,但是我们要继续下去,比方说污泥为什么会用到地里,因为用到地里是处理污泥最便宜的一种处理法,谁出钱就拉走,扔到农田,但是中间拉走的公司有非常大的利润在里面,不断的在国会游说,有很多黑暗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要和这些东西做斗争,但是这些东西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它的技术,不断的完善它的系统,不断的做试点,以备人类有一个选择,总有一天水不能再浪费下去了,我们浪费的水危机到什么程度,我们不能用清水冲厕所,就是我们冲不起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现成的另一条路可走,不能说明天我们自己看不到我们就不做了,我们必须做到另外一种选择,让它活下去。它成活了以后,当人们没有选择,一下枯死的时候,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我们已经在立法上有很多先例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实施了。
戴琴:
今天我们有一位很特别的参加者,政府的代表,门头沟区,现在门头沟有一条大河,永定河完全干了,没有水了,永定河将来想要流水的话就不可以污染,这两方面问题都是非常迫切的摆在门头沟政府的前面,你说说今天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会。
门头沟:
我是代表门头沟科委主任赵波主任来的,现在我们想在门头沟大力的发展生态企业,我们欢迎各种各样的技术在这里面集中展示,因为大家知道门头沟是一个很穷的地方,但是他又非常缺水,又缺资源,又缺钱,所以现在是一个窘境,之前我们靠挖煤这些东西来发展,现在资源已经没有了,那我们怎么发展呢,我们门头沟如果这条路可以走得通的话,全国三分之二的山地、山区都可以走得通,三分之一的平原地区更可以走得通,所以我们在积极的探讨当前这条路。今天这是一个案例。我们同时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案例,包括垃圾发电,我们都在关注这些事情。
邹晶:
他那个地方挺合适的,远离城市,人口密度没有那么大,完全可以开展试点。
门头沟:
我们想尽快的开展试点,因为现在有一个生态城,是高科技的,是两个不同的乡镇,第二个乡镇是我们比较本土化的发展,这是两条路,但是两条路都是一个目标,就是发展一个生态可持续的一种道路。
张可佳:
如果有一些很关注环保的房地产大企业家,他愿意建筑节能的房子,在这方面也追着欧洲很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做的很不错的,如果要是把这个跟他们沟通,我们能不能在高层的楼群里面也有这种很成熟的技术,可以推广的话,我们大自然保护协会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
戴琴:
潘石屹现在已经开始做了,已经要改善甘肃那些穷人的生活了。
张可佳:
我的意思是他们有没有技术上合作的可能性。
劳拉.奥兰朵(Laura Orlando):
当然有合作的可能,有人愿意在这方面下工夫投资建立一个什么,他们完全可以合作。这项技术是通过国际环保组织验证过的,如果你关注这个问题的话,就知道这是有国际认证的,不是我们自己说这个东西有多么好。
寇延丁:
在中国大陆做粪尿分离生态推广是从04年开始的,这个技术来自台湾,这个建筑师叫谢英俊,他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生态建筑的探讨和研究,04年的时候进入大陆,跟温铁军老师在河北定州建的晏阳初学院,在那儿做的,当时晏阳初学院要建一个公厕,这个公厕报了价钱,请建筑队做报价,最后是两万块,谢老师最后把这个厕所建起来以后是2000块钱,这是我们看得到的物料上的节省,其实更重要的是有四个方面非常大的效应,首先它是节水,他是无水的,这种厕所他是怎么样来实现无水呢,他是把粪尿分离来做到的,就是不用冲,再有一个是它的无害化处理也是基于粪尿分离的原理,刚才劳拉也提到人的排泄物在城市的处理是非常有害的,但是做到粪尿分离之后,把粪和尿分别做无害化处理,把排泄物通过高温发酵,杀死了其中的有害菌,我通过做厕所的教程,我查了很多资料,我才得到了一个数据,让我自己非常害怕的,就是说我们人类的排泄物中,它的有害菌数量每克可达100亿个有害菌,这些细菌他能够有多长的寿命呢在离开人体之后,如果他是湿润的,他的寿命是一到三年,这些细菌是不是就老老实实在那儿待着不跑呢,不对,他会通过粪便、水源等等等等,通过土壤,再通过作物回到我们的嘴里面,我也查了一下,在医学上人类的肠道传染病叫粪口传播,我们的排泄物如果不能有效的处理,就会产生这么严重的一个危害,现在我们城市里所用的这种系统,是用水来处理,处理每一份排泄要用30倍的水,每一个成年人的一年的排泄物在500公斤以上,其中90%是液体,固体非常少,在固体里面又有70%是水分,是可以蒸发的,在谢老师的设计里面做到粪尿分离,需要处理的固体物就非常非常少了,它的占地和处理的相应的工作量也非常少了,它的设计原理第一步是粪尿分离。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省水,不用30倍的水来冲洗少量的尿和更少的粪便,需要处理的粪尿是15吨。
戴琴:
他这个是从一开始就分开了,粪尿分离,劳拉那个是一起下去再分开,区别就在这儿。
寇延丁:
第三个特点,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到农村,农村厕所最难办的问题就是会有很多小虫虫,怎么来解决这些小虫虫呢,一个就是便后要有覆盖,这个覆盖既可以吸水,又可以吸味儿,还有把排泄口用木板盖上,苍蝇进不去,就无虫无味儿,还有一个就是在建造的过程中,他尽可能多的使用天然的原料,就可以做到不破坏环境。再说一下谢老师在大陆所做的,04年进入大陆以来,已经在河北、河南、北京,包括北京郊区,打工博物馆孙恒那儿就是用的这种粪尿分离厕所,在那儿做了很多实验。今年5.12大地震以后,谢老师首先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做一些适用于灾区临时安置点,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的厕所,他当时说这其实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成千上万的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我们很多去过灾区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粪便是怎么处理的,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要是能够用粪尿分离生态厕所这种方式把大小便分开,然后对大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们就可以隔绝在灾区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的那种粪口传播。我们6月份进入灾区和谢老师一直在做的,一个是做厕所的推广,同时也用我的专长,做了一个厕所的光盘,这个技术是完全开放的,是完全可以复制的,这个建造的教程配上全套的图纸和料单是可以自己建造的,不仅符合于四川这个特别的地方,全国各地都是可以适用的。它的排泄物的出口要跟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
谢英俊老师助手 设计师薛亮:
其实这个相较起来,劳拉女士实践已经有50年时间,我们还不到5年时间,其实对于我们来讲,这种厕所的原理,包括这种技术,从来不是一个新东西,也并不是50年或者是100年的东西,这种技术和原理从古就有,尿和粪分集这是中国很传统的一个东西,一直就存在着。有一个机遇,谢英俊老师来大陆一开始也没有做过这种尝试,也算是一个机遇,看到政府也在推广这种技术,他就感觉很不错,我们就有一种很美好的想象,我们不太了解整个的状态。今天听到劳拉女士还有其他的一些实践,我们都感觉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的实践集中在农村,在城市里还没有做过类似的尝试。整个观念就是从过去生产的田间,到城镇里之后排泄出来,始终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头始终是没有断掉的,他是一个能量的补充和循环,在过去的城镇,包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他都是有一个体系来支持这种循环的,就是过去的淘粪工,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有马桶这种方式,包括一帮工人,从事这个职业,来把这个循环做起来。但是什么时间,什么时候这个循环开始断掉了呢,王福德写的《城市发展史》上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讲的是欧洲、西方,欧洲这种城镇和小城市,什么时候城市里的粪便和垃圾恢复到农村去了,恢复到田间去了,怎么断掉了,时间不长,其实就是不到200年的时间,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生活,感觉很正常的生活其实很短,我们自以为是很正常的,很文明的,很先进的东西只有不到200年的时间,以前的方式都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在进行。
所谓的抽水马桶是最伟大的发明,在我们看来差不多可以说是最糟糕的一个发明,因为一个产品,包括一个工业产品,它的推广并不代表这种东西他是合理的,现在我们用的所有的东西在我们的身上并不一定说明他就是合理的,而是某一种契机,某一种原因,把它推到了,比如说随着英国发明了抽水马桶以后,它的经济比较强大,包括它的军事力量代表的一种文化的强势力量,把它推广到全球,然后我们就理所应当的感觉它就是一个先进的文明的象征,然后就把它用起来。
我们这个东西它的原理就是尿和粪分开,两个池子,尿集中到一个池子里去,粪到一个粪坑里去,也可以是桶,都是没有问题的。尿的无害化处理是很快的,稀释以后就可以回到田地里去,粪到了粪桶以后有一个干燥,当然要有一个覆盖。
戴琴:
设备能把它分开,还是排泄的人要做两次。
薛亮:
用导尿管把它导到储尿罐里去,粪落到粪坑里去,有一个设计的导尿管。
这是在定州的第一个厕所。其实最基本的原理是下部,上部是就地取材,根据农村的现实,有木头的可以用木头,用砖头的可以用砖头,各种材料都可以组织起来,这个厕所是用回收的旧木料,农村里头拆房子拆出来的一些旧木料,把它搭起来的,用一些柳条把它编织成墙体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成本就会降到很低。
这是两个储尿坑,当这个坑满了以后有一个小装置,他会自动抬起来,尿会流到另外一个坑里去,这个坑满的时候,那个坑里的尿就可以下田了,是一个循环的。这是两个比较大的粪坑,这个粪坑大概有100人左右一到两年时间可以把它储满,然后就可以处理了,它的无害化时间是很长的,不用那么很麻烦,每天都要处理,他有很长时间的一个过程。这是导尿的。
张可佳:
会臭吗?
薛亮:
他是干燥的,它的臭味是发酵过程的臭味,它是水份和粪便和在一起的话,它发酵了以后臭味就会出来,如果是干燥的话就没有臭味。也不用水冲的。在农村那种环境里。
戴琴:
这种厕所在北京有了吗?
薛亮:
在北京已经设计好了,还没有实施。
张可佳:
现在这种技术主要还是在平房里推广?
薛亮:
一般都是在农村做。尿如果发酵时间长的话,会有一些发酵香味的,没有刺激性的味道,直接可以把它稀释,稀释了以后喷到天地里去,庄稼里去,就可以直接作为营养了。下田的话还要稀释,不能直接把尿放在里面,尿一周时间就可以疏化了。
提问:
现在说的是粪尿分离,但是有一个问题,在农村如果不分离的话他也是可以回田的,就是说这个解决的只是气味上的问题还是什么?
薛亮:
因为在华北的农村是这样来解决问题的,在华北的农村,他粪合是直接进圈的,猪会在圈里面垫圈,每次填一些土,积成一年的粪,回填到地里。
戴琴:
他有一个前提就是叫做文明生活,我们可能在家里面干干净净的厕所,然后就是省水,不要水,不能用原来农村的那种有臭味儿的厕所,他是有这么一个前提,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技术。
提问:
但是我看都是在室外的,而且最后也是要回田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
薛亮:
但是处理之后至少不会长虫子,苍蝇和蛆虫都不会长。
张可佳:
回田时候的粪是粉末状的,干的。
薛亮:
已经像土壤了。
戴琴:
我可以讲我在洛克菲勒家里,我就到他底下的地下室看那个,他固体的东西全部是蚯蚓在里边,出来的就已经是我们常常说的腐殖质,什么都看不出来,就像蚯蚓拉出来的屎,我们人的东西都被蚯蚓吃了,然后是蚯蚓拉出来的屎,固体的东西是腐殖质,艾比把它挖出来给我们闻,一点味道都没有。出了一开始粪尿分离之外,剩下的下面的微生物的作用,蚯蚓的作用,后面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前面不太一样。蚯蚓是自己放进去的,在钓鱼店买的钓鱼蚯蚓,蚯蚓唯一要给他一点湿,艾比那个家里也是稍稍喷一点水,蚯蚓才可以在里面工作,一点味道都没有。蚯蚓就在那儿自然繁殖了。艾比给我挖出来的就是一团,就是蚯蚓在里边,就是这样的东西。
张可佳:
会繁殖的过剩吗?
戴琴:
过剩怎么办,我们一到他们家里,他们就说你们谁要扑扑,赶快用我的厕所,他要不断的填原料,比如过剩了,蚯蚓就会死掉了,没有东西吃。我就知道这么点儿,我看到的就这么点儿。下面丽珍会有很多实践,因为他有一个农场,他做了这个,他有七八个工人,在北京他会有时间。
薛亮:
这是一个幼儿园使用的一个厕所,原理是一样的。
这是我们做的最简单的一个厕所,在河南的兰考王德显自己做的一个厕所。
但是在农村有很大的问题,有一个习惯,很容易把手纸都丢进去,如果不进行引导的话,手纸是没办法处理的。把手纸丢进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手纸丢到一个桶里面去,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农村不是这样的,他直接丢进去的。我们也想在室内做一些这样的尝试。这是在海南做的一个小厕所,用竹子搭的。其实在城市里使用,我们也会思考一些概念,但是现在需要一些技术去解决,在城市里最大的问题,尿是很好解决的,尿直接用导管就可以导出去,在很高层的楼房里头。谢英俊老师有一个概念就是粪便可以把它烤干,把它干燥,其实粪便只要不和水和在一起的话,它的体积是很小的,经过干燥以后,它的体积会非常小的,有一个小的容器可以储藏很多的粪便,只要是保持干燥,把它干化,很容易提走、处理,不会有任何气味。
薛亮:
干燥是需要用能源的,所以有没有可能性用太阳能,干燥的空气,通风,自然干燥都可以。
陈丽珍:
我可以提一个建议,石棉瓦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害处的。
薛亮:
这都是旧料直接搭上去的,他们都是在自己现有的条件之下做的,有什么算什么,他有成本考虑。
晏阳初有机学院负责人 黄志友:
粪尿都是要跟生态农业结合起来的,我们盖厕所的地方一定是要有一块地,一个厕所配一亩地,是这个理念的。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农场都是粪尿分离的厕所。
主持人(汪永晨):
王建最近跟戴琴合作写了一个北京的水的故事,对我们北京水的治理,王建一直是政府方面的参与者,他今天讲的其实有很多是我们目前水的现状,来自官方的资料、信息。
戴琴:
我们可以听听,在水的形势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不该用水冲厕所。
王建:
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水与北京可持续发展,谈三个问题,第一个介绍历史上北京的水,第二个问题,介绍焦渴的北京,第三个问题,谈谈关于未来的思考。
首先我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互相有一个好的交流的机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北京水的变化,他是从一个多水到少水,水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措施就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之后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这些问题。
历史上北京的水是很多的,北京西部和北部绵延着太行山和君都山,这两座山脉在南口汇合,形成一个酷似半圆形的环境,人们习惯把它称作“北京湾”,发源于这些山脉的河流、溪流汇集到山前地带就成为平原,为北京城的诞生、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右边这张照片是北京水系流域图,北京有五大水系,从西南到东部,依次有大清河流域、永定河流域、温榆河流域、潮白河流域、蓟运河流域等等。北京的西北有大片的水面,哪儿来的呢?在很早很早以前,永定河的水沿着西山向北流,还有一个源,就是北京西山很多山水沿着地下潜流,通过泉水的方式汇集成水面,所以它有两个源。这就是北京的湿地,过去北京这样大片大片的湿地水面是非常多的。
京西北大片水面
在很早以前北京到处都是沼泽、湿地,人们的陆行非常困难,在商周的时候,北京平原多为沼泽、洼地,到处是湖泊、水面,先民们陆行十分困难,南来北往的人们只能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古渡口前行,就是今天的芦沟桥。北京泉眼非常多,三国时代,有一个军事郭守敬带领军队开垦了很多水田,从西部到北部昌平,一直到东部的通州,上万顷水田。在元代,门头沟到顺义高丽营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次地震,永定河出现变化,它向南流了,但是它给西北留下了很多河谷湿地,西山因玉泉而有名,据碑刻记载,泉自西山,放之长川,形容玉泉山的泉水非常大,夏季每秒钟出水是4立方米,这是颐和园的万寿山,水就是通过玉泉山的水汇集起来的,颐和园西边自然环境非常好,再往东就是圆明园,有福海等等,很多水面,这些水也是源自于泉水,海淀有一条河叫万泉河,为什么叫万泉河呢,就是泉非常多,还有一个地名叫万泉庄,光乾隆皇帝命名的名泉就有8眼之多。这是北大的未名湖,历史上比这个水面要多多了,据梁从诫先生讲,100年前北京的水是现在的200倍。这是畅春园,这个地方过去都是一大片水面,都是湿地,现在变成了绿地,变成了建筑,像东边这半部变成了北京大学的宿舍,这是这几年刚刚盖起来的,过去全都是水面。在刚才那片地方的西部,就是现在的海淀公园,海淀公园这一带也都是水面,也都是有很多很多的泉水组成的,而在海淀公园的东南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叫丹棱畔,古书上讲丹棱百顷可以划船,就是说水面是非常大的,这一带以前叫巴沟,有很多很多水。一直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古代叫高粱河,在元代的时候,郭守敬曾经引永定河的水,因为要建元大都,建皇室,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那个时候的运输部像现在通过陆路和车进行运输,都是走水路,为了解决运输的问题引永定河,但是大量开采木材造成永定河上游大量流失,永定河有60多个名字,从它的名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很多生态的问题,经常发大洪水,只好把永定河这个地方堵上,引刚才说的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引玉泉山的水,引白福泉的水引到市中心,形成什刹海、后海、积水潭。引到这些地方,元大都这么一个城市有很多人要在这儿生存,要吃,要有粮食,我们北京那个时候的粮食是从南方运来的,所以通惠河是一直和南北大运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高粱河,历史上这个地方是非常漂亮的,关于高粱河有很多诗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是积水潭。这是高粱河的另一支,他不是往市中心去的,他是到通州,到温榆河。那个时候水非常多,生态环境非常好,人与自然关系非常好,这是2004年拍的,这个天鹅也是04年拍的,在北京现在还能拍到,你得跑到离人远一点儿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个时候还是非常协调的,海淀就是因为水特别多而得名,但是北京绝不只是海淀有水,在北京的南部、东部、西部到处都是水,那个时候水非常非常多。那个荷花是拍的山后的环境,但是和我们过去历史上的海淀是一样的,这些地方现在都变成楼了,变成建筑了。这些美丽的环境,现在都变成了逝去的风景。
北京万座水坑干涸
从一个多水的环境变成一个焦渴的北京,是怎么变的呢?北京缺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水资源形势特别严峻这是80年代,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它依托于自然,长期以来,北京的恶性膨胀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强烈的改变着水的自然循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机制被打破,自然来水日益减少,城市耗水量剧增,北京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这边这张照片是北京的门头沟,这个村子叫领水村,它有72眼井,水是很丰富的,而且是人杰地灵,因为有水,这是举人村,历史上出举人的。现在呢?水下降了,老百姓打不上水来了,这么多水桶排着队打水打不上来,望水生叹。这边,我们现在喝的自来水,壶里面煮开水的时候经常发现有很多水碱,现在知道有这个问题,怕得结石,所以现在桶装水悄悄进入了人们的家庭,这是人们排队在金山寺接矿泉水的前景。曾经哄动一时的圆明园,因为铺塑料膜破坏了生态,圆明园的那些参天大树都已经不在了,因为缺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颐和园是人类文化的遗产,这几年冬天都是干枯见底,老百姓很好奇,都到下面放风筝了。昆明湖,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比,跟太阳比什么呢,比明亮,因为有水,没有水,昆明湖的昆明也就不好说了。北京1954年修官厅水库,1960年修密云水库,那个时候北京水太多,怕把城市冲毁带来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方面的问题。到2000年的时候北京市建成水库85座,总库容93.5亿立方米,官厅、密云两个水库占总库容的92.4%,就是我们控制水的能力已经非常非常强了。人们建成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好象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从此北京安全了,不会再遭受大洪水的威胁了,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从此洪水倒是没有了,但是水资源日益缺少,而且城市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激化,陷入今日僵局。
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官厅水库,50年代的时候,官厅水库丰水期一年来50亿立方米,平水期一年来20亿立方米,这是90年代,一年来水4亿立方米,那个水位从塔的那个地方往下,水位下降的程度如此之深,永定河的上游、官厅水库下游常年断流,这就是官厅水库现在的现状。老百姓的生活就非常困难,过去自家都是用的土井,家里面打的井吃水。但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打不上水来,就打机井,要花钱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而贫困的家庭没有办法,他打不起井,怎么办,就用水车拉水吃,上远处的亲戚家拉水吃。吃水都这么困难,洗衣服就更困难了,家里面没有水,一年四季都到一个水渠里面取水,这么多人挤在这儿洗衣服,因为这一年的时间里头只有十天的时间这个水渠里有水,要浇灌庄稼,人们都在这儿,把冬天的、春天的、夏天的所有衣服都拿来在这儿洗,可见生活有多么困难。在官厅水库上游建了很多耗水型的企业,这是火力发电厂。
密云水水库蓄水量减少
水利污染更加剧了缺水的矛盾,官厅水库因为水质污染1997年被迫退出北京市饮用水源的职能。这是一种损失。再看密云水库,1960年建成密云水库,建成以后它来水量一年是11.5亿立方米,到了90年代,这一年来水是多少呢?4亿立方米,大家看这个水库全都露出来了,这是潮河,过去叫一条大河波浪宽,现在全都变农田,再看水库内湖,过去是烟波浩渺,现在是这种情况。由于缺水,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这是当时的北京市的副市长韩伯平,旁边那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就是我,现在已经白发苍苍了,那是82年。密云水库那个时候开始缺水了,高水位运行,他水库不放水,存很多,大家看水面是很高的,但是因为水面很个,要淹没很多土地,在这个地方生存的这些老百姓土地要被淹没了,还要生存,就开展网箱养鱼,对密云水库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相当于50万人口向密云水库排污,我们做了课题把这个报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府发现污染这么严重,停止网箱养鱼,拆除坝前所有的网箱,你不让我养鱼,我就开铁矿,因为密云水库下面是储量一亿立方米的铁矿,很大的,但是它的品类非常低,它开采出来的废物非常多,对生态的破坏非常多,当时村里面到处打眼放炮,开采铁矿,密云水库是我们首都人的生命之水,生命之源,密云水库一旦破坏,一旦污染,首都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峻的问题。
通过我们多年进行研究,发现密云水库原来是国家地面水一级水体,后来变成了地面水二级水体,密云水库这些人在这儿搞开发,搞旅游,搞养鱼,开铁矿,一年创造财富1.5亿人民币,高水位运行的水库一年存水是30亿立方米,一立方米水一块钱就是30亿,30亿和1.5亿哪个是大头哪个是小头,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讲了。
我谈第三个问题,这些年北京城市人口增长的非常快,建筑也是飞速增长,1949年市区人口200万人,今年北京市1700万人,到2020年将是1800万人,1949年我们人均每天生活用水是多少呢,是7升水,现在是265升水,洗漱、洗浴、做饭、冲厕、搞环境卫生都算上是200多升水,你乘以1800万人,我们生活用水量增长了多少倍。大家看这张图,这张图上这些蓝色的是河道,虚线就是北京的城市在扩大,从62平方公里扩张到现在1650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城市规模,扩张的这么大,大家看这张图,1984年的时候是这个样子,最后一张图,2000年的时候已经变成这样了,现在比2000年又大多了。城区建设面积不断扩大,1949年是109,2000年是1040,2020年将要达到1650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城市面积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城市的硬化铺装面积大了,把原来弯弯曲曲的河流都给改造了,原来那些河流存水、蓄水的机制是非常强的,自然的功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我们认为的把它改变了,在硬化铺装下,一场洪水下来,洪水蓄水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水道裁弯取直。本来水资源又少,我们用水又多,泄水速度又快,渗水又失去了很好的土地,最后我们产生水的机制就被破坏了。
再看高速增长的经济,60年代我们北京已经成为成为一个重工业城市,一解放的时候,咱们北京是一个消费城市,没有多少产业,没有多少像样的产业,到了60年代,包括经过1958年大跃进,北京的化工、冶金、电力、建材、造纸,耗水型的产业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样发展下去,北京的水已经是很成问题了,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要调整产业结构,这是首钢,下面那是燕山石化,这些年要把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去,化工企业,东南郊的化工企业也慢慢的搬走了,发展汽车、电子,发展耗水型少的,即便这样,因为我们经济基础比过去大了,总盘子用水多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对水的需求,尽管比60年代,或者80年代的时候用水少了,但是仍然用水很多,80年代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对工业,对经济的认识,就只知道发展二次产业,首钢、燕山石化这都是北京市的财政来源,他既然是财政来源,我有钱就给他往里投,投的越多,他对水资源,对能源,对环境的破坏,它的贡献就越大。我们发展这些以后,用水量少了,让那些产业逐步的更新换代。正是因为这些措施,1986—2003年北京城市规模虽然是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增长,但是总用水量没有相应的增长,我们取得了这么一个成绩,这也是事实。人口,从1382万增长到1581万,GDP由2460亿增加到7720亿,用水量由40.5亿减少到34.3亿立方米,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但是这个成绩能解决我们未来的发展,能解决我们缺水的矛盾吗?
过去北京因为有水,所以农业发展了很多很多水田,一亩地浇水要用一千立方米的水,因为水紧张,就把水田改为旱田,这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永定河、潮白河原来是奔腾不息的大河,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洪害,现在上游河道有的只是涓涓细流,有的已完全断流,这就意味着官厅、密云两大水库的水几乎是只出不进。1980年北京的水资源总量只有37亿立方米,但是农业一年的用水量是30.5亿,你看我们发展是不是畸形的,用水量和我们实际的水资源量是不成比例关系的,严重超载。超出的这部分就是过度超采地下水和过度使用水库存水造成的。1999年以来出现连续超采情况,1999年缺水21.7亿立方米,2000年是16.45,2001年是14.44亿,2002年是15.91亿立方米。以深井群为圆心,在地层下形成一个半球形的抽干了的区域,地下水储量累计亏损70多亿立方米。
现在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地下水抽取不是随意的,都是有数的,我们在平原区一年只能抽24.5亿立方米,超过这个数就是超采。我们看我们北京的地质基础,红的这部分都是属于地质不稳定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壤当中的水分都被抽走了,我们现在是多少万栋高楼大厦,一旦发生地震,它的后果是什么?我们看看北京的地震带,直线条的都是北京的断裂带,有这么多断裂带,我们实际环境是这样的,我们在缺水环境下,没有水的支撑,水是有承压作用的,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2002年,地下水严重下降区,埋深大于10米的面积已经是296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朝阳区将台乡至顺义的米格庄乡一带,自1999年北京连续干旱,从上游河北、山西云州、册田等水库紧急调水。官厅、密云水库的建成为北京城市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但是工程水利是一种不考虑河流生态系统需要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巨大而且持久。自然状态下,我们北京的环境是这样的,弯弯曲曲的河流,渗水的机制,水的流动,但是人工以后抽水速度非常快,很快把很多水冲走了,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它的过程的完整性被破坏了。这是永定河的引水渠,这个水要是下来的话,很快就泄走了。如果我们的水都污染成这个样子,船建的再美,我们旅游能找到感觉吗?密云、官厅两大水库来水占北京市地表水的90%,在永定河、潮白河汇水流域内发生的经济活动给北京市水资源供给带来巨大冲击,1997年官厅丧失饮用水源地功能,81年密云水库停止向天津市供水,天津市改由河北省滦河供水。由于干旱和地表水不足,地下水开是被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从70年代以来开始迅速下降,防洪建设、水库建设、城市硬化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枯水年,北京境外来水很少,所有这些不仅减少了水的自然补给,而且人口无法进行有效调节。北京为解决缺水采取的措施,20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修官厅、密云水库不是因为缺水,是因为水大,开辟京密引水渠也是为了防洪、灌溉,到了70年代地表水开始衰减,一连打了四五万眼井,许多泉水断流,80年代干旱,采取措施弃工、压农、保生活,水库实施高水位运行,市区实行低压供水、郊区灌溉停三保四,正是因为这些措施才使我们的经济得以持续的增长,使我们的城市运行维持到现在,否则北京的发展早就难以为继了。这是朝阳CBD,原来也是水面。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所有这些措施保住了北京的经济增长,但是没有保住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现在北京的周边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北京的水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承载力,北京市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没有将其真实的汇水面积考虑进去,北京额外占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水资源,剥夺密云水库对天津市的供水,引滦入京的工程占用的是唐山市的水资源。现在北京到处都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9年干旱,采取措施提高水价,城市供水实行定额管理,加速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广中水回用,21世纪初,北京将265万亩水田改为旱田,从北京周边友谊、册田水库紧急调水,实施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工程,固定资产高达700亿元的耗水大户首钢被迫搬迁。这就是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进了北京以后都是这种管线,出北京都是开放的河槽。大家看一个耗水量更大的大北京规划正在实行,大北京规划怎么讲的呢?要发展疏解中心大团,重构城市中心新格局,东部要搞成发展带,重点发展顺义、通州、亦庄新城,西部生态带,调整改造昌平、沙河、门头沟、首钢、长辛店、良乡、黄村,南水北调进京以后,北京现在的自来水厂有七个水厂不再开采了,干吗呢?要涵养水源,好不好呢?好,但是涵养水源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因为我们现在水亏的太厉害了,水位慢慢上涨,地下水补充上来以后,它的水承压的环境变了,刚才我们看了北京的地质环境是这么一个状态,我们有没有进一步研究南水北调水来了以后,地下水位升高,会不会诱发地震,会不会引发灾难,谁在做这个工作,谁给领导提供这方面的建议,我们考虑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第二,在8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课题,叫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那个时候我们做的研究,4500公里范围内的垃圾堆有1800多座,报纸上登的是垃圾包围北京城,当地下水位升高的时候,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是都搞成密闭式的,很好的防渗了吗,没有,都是简单的处理,做表面的文章,那个时候做这个工作需要很多钱,需要很多资金,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资金,但是又要改善环境,又要开亚运会,大规模的把垃圾堆都覆盖起来了,一旦地下水位升高了,这些垃圾怎么办,另外有25座大的垃圾场就是原来大的坑,就地掩埋,没有做任何防渗处理,地下水的污染怎么解决,地下水一旦污染是没有办法处理的,谁在做这些工作,我们进没进行过很好的论证。第三个问题就是城市的扩大,城市地理学早就有人研究过,城市最优的规模是200—400万人口,我们北京从80年代开始就严重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力了,我们现在已经超了这么多,但是我们的规划还要搞大北京规划,这意味着什么?大北京规划的用水量肯定更多,规模更大,这样的战略方向问题我们有没有进行过研究,有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城市继续恶性膨胀,因为现在的建成城市部分已经严重超载,而我们又不能把它推倒重来,因为一座城市建起来那是花多少年的精力,花多少的财富建立起来的,而且你即便说我不惜代价把它推倒重来,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恢复不了了,它的机理已经破坏了。因为自然生态系统他有自己的演变规律,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所具有的能力和自然的做功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人类属于自然,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只能遵循自然规律才可能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按照我们党中央说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做这个工作才有意义。面对未来,在水资源紧缺,与我们不断增长的欲望面前,是继续调整大自然,还是调整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做一次认认真真的思考吧。
拥有3000年历史的北京在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支持下,我们才发展到了今天,未来我们不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继续对其干扰和破坏,那么我们还能持续多久,仅靠南水北调能使我们高枕无忧吗?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了,谢谢各位。
13、年轻人既是未来能源消费者也是创造者 行动起来
来源:搜狐绿色 2008年12月05日
【编者按】
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从中国十一五计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到英国的气候外交,从中国的新能源高峰论坛到美国的州长全球气候峰会,从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到0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无一不关注并重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加快了人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步伐。
本次绿色访谈间,我们来到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专访特邀嘉宾奈杰尔·布兰顿(Nigel Brandon)教授,与大家共同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嘉宾简介】
奈杰尔·布兰顿教授(Professor Nigel Brandon)
2006年至今:政府科学办公室在能源方面与中国联络负责人
英国研究理事会能源项目资深研究员
2005年至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未来能源实验室常务董事
2004年至今:壳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能源可持续发展项目主持人
2001-2008:经营Ceres Power公司,在伦敦证交所创业板(AIM)上市的燃料电池生产公司
1998-2004: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电化学工程学高级讲师
1992-1998: 劳斯莱斯(德贝)主任技术专家
1984-1992: 泰晤士森伯里BP研究中心高级电化学家
1978-1984: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电化学工程学理学士(工程)及博士
【现场实录】
主持人(赵里鹏):今天搜狐绿色访谈间移师到到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我们也非常荣幸地得到了专访 Nigel Brandon 教授的机会。请布兰顿教授向广大网友和现场在座观众问个好。
布兰顿教授:大家好!
主持人:接下来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布兰顿教授,他本人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未来能源实验室常务董事、壳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能源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主持人;2006年至今担任政府科学办公室在能源方面的中国联络负责人,同时还是英国研究理事会能源项目资深研究员;2005年至今担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未来能源实验室的常务董事;2004年至今作为壳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能源可持续发展项目主持人;2001年到2003年期间,在伦敦证交所创业板AIM上市的Ceres Pewer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担任首席技术专家至2006年,担任首席科学家至今。同时Nigel Brandon教授还在劳斯莱斯、BP等公司担任过相关研究职务。
请问一下您目前在英国帝国理工从事什么工作?
布兰顿教授:我主要领导我们在能源研究方面的工作。我自己也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主要是开展燃料电池的开发工作。
主持人:您之前来过中国几次?
布兰顿教授:这已经是我已经第八次来中国,今年也已经是第四次了。
主持人:这么频繁地来中国,这里肯定有什么非常吸引您的地方吧。
布兰顿教授:每次到中国旅行我都非常高兴。对我们来说,在能源使用方面,中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国,在展开能源领域合作方面,我们也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主持人:这次您来中国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布兰顿教授:这次来中国有几个目的,其中之一也是以英国皇家工程学会的会员身份来中国的。英国皇家工程学会相当于中国的工程院,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合作项目,使中英双方的工程师在应对气侯变化和展开能源合作方面的联系更近一层。我也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活动,面对我们这样一些观众,和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就您对中国目前的了解,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现状是怎样的?
布兰顿教授:中国在能源的使用方面既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同时也有很多的机会。首先就是中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中国能源的65%到70%都是来自煤炭的。另外中国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对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是比较强的。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这就给能源的供给带来了一定压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还是比较低,只相当于欧洲人均能源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
所以中国面临这样一种挑战,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要控制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不仅仅只是二氧化碳,包括硫和其他一些污染物。与此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制造业方面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比如说太阳能的使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德国目前所使用的很多太阳能光谱板就是在中国生产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产业中是比较占优势的。您认为目前中国在太阳能产业领域里面,比较缺失的是什么?
布兰顿教授:实际上在开发太阳能这方面,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阳能资源的使用相对比较昂贵,尤其和其他用来发电的资源相比。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太阳能的加热系统,这个还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也知道在全球范围内,所使用的太阳能加热器,其中有93%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而且中国也是太阳能加热器的最大使用国。主要是看其他用于发电的能源的经济效益怎么样,或者是成本怎么样。
在意大利,总体来说电费还是比较高的,发电成本比较高。但是意大利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事实上他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和其他能源发电的成本基本差不多。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就是电价相对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起来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相对较高。
主持人: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英国政府提出了“气侯变化”的概念,在您看来,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布兰顿教授:这两种理念目标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要降低对能源的消费,就是要在能源需求方面给他一定的管理。另外一方面在能源消费结构当中也都是要尽量降低炭能源的使用。由于两国本身的社会体制不同,可能在两个国家具体实施这样的措施会有一些差异。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和可取之处呢?
布兰顿教授:我想我不应该告诉中国人他们应该干什么事情。不过有一点中国的做法要比英国好,就是中国特别强调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注重需求方的管理,这方面就比英国做得好。
主持人:昨天您在北大参加了能源与气侯变化论坛,能否跟现场观众以及我们广大网友来分享一下您在现场遇到的一些趣事。
布兰顿教授:我想第一点就是通过这个会议我们发现,在中国和英国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有相似之处。另外我们也都意识到,在很多工程上我们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中国要新建一些基础设施,在英国我们是要替代一些老的基础设施,包括在交通和电力方面,我们都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我想双方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进一步学习,而且我们可以共同促进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而且以一种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两国都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结合到当下的国际形势,我们先来看两条新闻链接。
链接一:在目前金融海啸的侵袭下,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救市的措施,在未来两到三年里,中国政府就计划投入四万亿资金用于扩大内需,其中用于环保领域的费用就有一万亿,这25%的比例就是相当大的一笔投资,同时这一万亿的投资可能带动更多环保产业的发展。
链接二:国家科技部部长万刚在11月27日表示,未来科技部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将从电动技术破冰。
从刚才两条新闻链接的内容来看,您具体有什么想法?
布兰顿教授:我想这对于中国发展电动轿车产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那么目前在英国,我们也对开发电动汽车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了。大部分人开车旅行的时候,距离一般是不超过50公里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电动汽车非常有利。如果说这些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力能源是来自低碳能源的话就是非常有益的。这对于减少由于交通所导致的排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对这种电动发动机和电池的开发上有着非常好的技术。比如说中国所拥有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数量就远远超过我们在欧洲所使用的数量。昨天的会议上我们也谈到了这个领域如何能够促进中英两国的合作。
主持人:中英在低碳汽车这一领域具体合作是如何进行的呢?
布兰顿教授: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展开具体的项目合作,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我们将会有很多合作机会。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您在英国帝国理工从事的研究里面有燃料电池这样一部分工作,从您的研究领域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燃料电池有哪些具体的联系呢?
布兰顿教授:我们所展开的关于燃料电池的研究一方面是和电动汽车有关,另外一方面是和家庭住户的发电、取暖有关的。
在英国如果我们采用这样的技术,在家庭用电中,我们用燃料电池来提供家庭用电,与此同时我们捕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然后向家庭提供热水或是取暖,这样每个家庭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20%。当然在燃料电池的使用方面我们也用于汽车和公交车等等。
中国在这方面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项目。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但是这样一种技术本身还非常昂贵,而且要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种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还是指日可待的。实际上使用燃料电池的汽车是和现在的电动汽车技术比较相似,只是说提供燃料的来源是由电池来提供,所以今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现有的电动汽车或者是电动交通工具提供非常好的补充。
主持人:您刚才在讲述英国的一些具体做法时,已经提到了“节能减排”的概念,您提到了用电池供电的同时捕捉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向家庭供热水或取暖使用,这是一种提高能效的做法,同时也做到了对污染气体排放的减少。
布兰顿教授: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84年到98年之间,您曾先后在BP、劳斯莱斯(德贝)担任过研究职位,现在您又担任壳牌-英国帝国理工能源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主持人,那么在这些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您主要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呢?
布兰顿教授:在这两家公司,我都在他们的研究所从事关于能源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了BP公司,一直是从事关于太阳能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我们差不多在24年以前就开始展开对太阳能的研究,到现在才逐渐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
在劳斯莱斯我们帮助他们开发了一个新的关于燃料电池的项目,主要是向风车提供燃料动力,发电量能够达到五个兆瓦,能够满足一千个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也是一种排放非常低的能源供应方式。
主持人:您自己也曾经担任过上市公司Ceres Power的CEO,那么在这么多年的企业实际工作中,您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布兰顿教授:这里面确实有几点感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样的公司对具有良好训练的人才有非常强烈的需求。现在大家都缺乏受过良好培训的科学家或者是工程师,我想这个对在座的各位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在这个领域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们能够把最初的一个想法作成最终的产品,这里面所花的时间和投入的财力、物力是非常巨大的。就拿我的经历来说,我们18年前就开始有这个想法,在7年前我们成立了这个公司,两年之后我们开发出这个产品。所以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我们才能把一个想法开发成推向市场的产品。这里确实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这样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到2020年的目标的话,我们就必须用现在所拥有的技术开始工作了。事实上我认为我们现在技术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只是我们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如果我们再看远一点,我们展望一下40年之后,比如说要满足到2050年的需求,我们需要开发一些新技术,但我们不能总是等着新的技术出现,我们必须利用现有的技术做开发的工作,而且帮助我们实现这种目标的可开发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刚才Nigel Brandon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一下他本身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目前您本人还是主要从事一些研究性工作,能否介绍一下您正在研究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里的一些新技术?
布兰顿教授:我想我可以更广泛的谈论一下,不仅仅是我个人从事的研究,包括我们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展的研究。现在有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开发成本较低的太阳能电池。尤其是在寻找通过有机原料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式。比如说有一些材料我们放在窗户上,让阳光可以直接发电。还有就是关于生物质能的发展,当然我们不主张用粮食作物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材料来开发燃料。
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非粮食作物可以用于开发。比如在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非粮食作物,然后把它变成生物燃料。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考察如何改变目前的电力系统,使它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的电量,比如说风能和太阳能,这些能源如何放在我们的电网体系当中,现在我们在英国就在对电网进行改造,使这些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量也可以进入电网。
目前我们所展开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还包括对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储存,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和发电过程中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主持人:从您的角度来讲,中国目前在这些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呢?
布兰顿教授:中国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潜在资源方式的优势,比如说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察在城市和建筑物当中,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很好研究的领域。另外中国在水利资源方面也非常丰富,水电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中国在建设水电方面还是有着很大潜力。
同时,中国在沼气的开发方面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农村有很多沼气项目,通过沼气来供暖和供电,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做法。
主持人:在这些领域中,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技术会有哪些?
布兰顿教授:我刚才提到的很多技术都已经用于商业生产了,比如太阳能光谱板的开发上面,全球范围内可能有几百亿的市场。可能在中国的渗透程度还不是特别强,所以中国还有很多机会。
另外就是风力资源的使用,大规模商业化后,在中国也是将会有很多市场机会。另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使现有技术,的利用价格更便宜,使用寿命更长。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当中所关注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理论方面的内容,能不能请您给大家举一个在实际商业应用方面的例子,介绍一下这些可再生能源发挥巨大效能的例子?
布兰顿教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在太阳能光谱板的开发上面。在9月份去上海的时候,我们就参观了一家叫尚德的公司。它是2001年成立的,是由中国的一个教授建立的公司,这个教授以前在澳大利亚工作,01年的时候他回国创办了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太阳能板生产商,有员工一万多人,这个教授本人也成了中国最富的几个人之一。
这就是一个如何很好地将可再生能源商业化的例子。他们公司的产品会销往德国和欧洲,在中国也有很多。这个例子说明在这一领域投资,在环保方面是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同时也可以给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主持人: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我们不仅仅是做了对环境友好的事情,同时个人也会有巨大的收益。感谢布兰顿教授。
接下来就把时间交给现场各位同学们。在过去的两年中,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中国推广一个“绿色校园行”的项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参与这个项目的两组同学,下面就请各位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给大家一些时间可以问Nigel Brandon教授一些问题。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北京二十二中“息相水电”小队,在我右手边的北京八中的S.E.E.D小组。
刘骁:我们的小组叫S.E.E.D,是英文里面太阳、能量、能效、宣言的缩写,主要是要提高公众尤其是学生对太阳能的了解和认识。我们通过一些调查问卷发现中国人对太阳能的了解还不是非常充分,所以我们就想展开这样一个项目。
王楷:我们的项目叫做“息相水电”,主要就是把水和电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主要想展开的工作就是在学校里面利用水利资源发电。我们发现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主要困难是在学校可以搜集到的水不多,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转化为电能,以及可持续性的大小等问题。
刘骁:大家知道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就在于电池价格比较高、能效比较低。请问一下教授,在未来使用太阳能方面有哪些方法?
布兰顿教授:主要是在两个领域:太阳能加热器和太阳能发电。
在太阳能加热器方面,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和使用,带来回报的周期是比较短的。至于说到太阳能发电,可能还是有比较多的挑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目前使用的太阳光谱板的价格比较高。如果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太阳能的使用和太阳能发电,主要是要降低太阳能光谱板的价格。
现在主要的研究就是要寻找一些新材料来生产太阳能光谱板,从而使成本降低。现在主要是用硅作原材料,将来研究中一方面是继续探讨硅太阳能光谱板成本下降的出口在哪里。另外一方面是寻找新的半导体,从而价格下降。另外寻找有机物来做太阳能光谱板,现在大家可以在城市里看到很多LED显示屏,如果我们可以利用有机物制造比较大的太阳能光谱板,一方面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价格也会比较低,使用寿命也会比较长,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有机物作太阳能板的材料,这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布兰顿教授:确实是,这个还没有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目前只处在研究阶段。
王楷:我们是否有可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种能源?如何利用二氧化碳?
布兰顿教授:利用二氧化碳有很多的方式,现在有一些公司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种菌,然后再把这种菌转化为燃料。另一种更有前景的方式就是如何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
目前在帝国理工学院我们进行的研究,就是把水转化为氢气。但是二氧化碳是非常稳定的气体,要把它转化为另外一种能源恐怕需要更大的能量,就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转化,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领域。大家都知道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或者是燃料,我们在未来20年要展开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通过生物过程来复制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肖颖圣:在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电池当中,因为太阳能电池相对比较固定,不能总向着太阳,而太阳又是不停移动的,所以我们就想设计出一种可移动的太阳能电池,使它可以总向着太阳,您认为这个想法可行吗?
布兰顿教授:你们想用类似于镜子的装置把太阳能搜集起来,还是想让太阳能光板移动呢?一般来说,大家使用更多的方法是通过类似镜子的装置,把太阳能搜集起来,然后再利用太阳能光板把它转化为电能。不太经常用移动光板来追着太阳走。
这就要考虑得失,你把光板这么转,你能产生多少电力呢?而且要考虑这个转的过程中有技术的复杂性,也有能量的消耗。
肖颖圣:我们现在考虑把太阳能光板放在一个机器人上,让机器人来追踪太阳。
布兰顿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你们应该做一个比较,如果你有了这么一个追着太阳的系统,要和没有的时候比一下,看所多获得的电能有多少,要和机器人消耗的电量要做一个比较。因为你使用机器人肯定要消耗电能,两者能效比较后,你是否能收获一定的电能。
布兰顿教授认真解答现场同学的提问
宋雪彤:请问教授,在学校和其他的人口密集区,建立水力发电的可能性有多少?类似的建筑有多少?英国有没有类似的建筑?
布兰顿教授:一般来说我们很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采用大型水电设计。整个欧洲的人口密度都相当大,所以很少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建立水利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水电,很多人都在讨论小水电的使用,就是在一些比较小的河流上,推动一些比较小型的水车。
宋雪彤:我想补充一下,我所指的水是废水。
布兰顿教授:是不是让废水推动一个水车发电?
宋雪彤:是的。
布兰顿教授:应该是可以考虑的,比如说在一个家庭,可以搜集家庭所产生的废水,然后推动类似水车的东西发电,满足家庭用电需求。工程设计方面大家是要考虑的。另外要考虑成本是多少,发出来的电又是多少,要考虑花费的有效性。在你的学校是否有特别大的水池放在房顶,然后把学校的废水搜集在里面,再利用重力,来推动小型的发电机组。你们想的废水是什么样的?
宋雪彤:屋顶的废水也有,但是没有必要把四层的水提到五层。屋顶接雨水,也包括楼里的废水。
布兰顿教授:这个从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关键是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成本怎样,这样发出来电的价格又是怎么样的,有一个成本有效性的问题。你要是知道总的出水量,知道小水车的功率,你就可以算出来发电量是多少。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提问。下面就请Nigel Brandon教授为我们在座的将来可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议。
布兰顿教授:如果你想在能源行业工作或是开展事业的话,首先有一点就是需要综合性的技能,这一行对人的技能要求是多方面的。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还是经济学家,这些方面都是需要的。所以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你能在所选择的学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就要接受良好的工程师培训。如果你想当科学家,你要经历科学家的训练,如果你想成为经济学家,就要接受很好的经济学家的训练。
另外能源或者是可再生能源本身并不是一个学科,它是把各个不同的学科整合在一起的领域,所以你必须在相应的学科有较好的知识。
同时大家也要关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环境和背景,可以参加会议和看资料,你要对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包括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如果你能够在这个行业的公司从事一些相关的工作,有这样的经历将会是非常好的。
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关注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要关注国际能源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如果大家有兴趣或者是愿望的话,想要在能源行业发展自己的事业,还是应该有很多机会的。
我自己就有两个儿子,他们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你们这些年轻人以后一方面会成为能源的消费者,所以你们的消费行为将会对未来能源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更重要是,你们是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创造者,所以你们将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主持人:感谢Nigel Brandon教授,也谢谢各位同学。下面的时间留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几年前我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采访过您。我注意到您去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工程学会的银制奖章,请问您在英国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氛围当中,您最大的获益是什么?以及您在获益的基础上,您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布兰顿教授: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创建了这么一个公司里开发这些技术,当然随着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在经济上我个人是有所收获的。另外一方面,我也被颁发了银质奖章,也是对我个人在事业上和工作上的认可。我想,从事业和经济两个角度来说都是有非常好的收获的。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您认为英国在促进科技产业化的创新方面的氛围是怎么样缔造的?在这种氛围下,您从个人的贡献方面是否可以自我评价一下。
布兰顿教授:我想在英国实际上是非常鼓励从事创新性研究一直到产品商业化的。这个氛围现在越来越好,当然我个人它可以更好,但是现在已经和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者,我参与这些研究就是一个创新。然后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这个公司,我自己又领导这个公司。可以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上推广的产品。那么开展商业性的研究和商业化的研究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想创新的环节是融入在各个环节的。从一些基础研究的想法,到应用研究,到商业化研究的过程,我们是一个创新链,我想个人的最大贡献就是促进这个创新链的形成。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Nigel Brandon教授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验,以及对各位同学的建议。再次感谢在座的同学们和媒体朋友们,感谢我们广大网友,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布兰顿教授:谢谢!
14、绿色保险“亮剑” 企业就可N次污染下去?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2月08日梁江涛
因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险,湖南省一起牵涉到120多户村民投诉的环境污染事故在不到十天内得到妥善处理,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了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获赔案例。(12月1日人民网)
2008年9月28日农药生产企业株洲昊华公司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周边村民前后分三批共计120多户找到企业提出索赔。企业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污染事故”赔偿险,于是找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经过现场勘察,确定企业排污责任和保险赔偿责任,依据《环境污染责任险》条款与村民们达成赔偿协议,如期将1.1万元赔款支付到位。这起案例,体现了环境责任保险机制有效维护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以及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作用。不过,也引发质疑,企业交了保险费,就可以N次地污染下去,反正捅出漏子来由保险公司埋单?如果没有“绿色保险”,在污染事件中遭受损失的农民们如何获得赔偿?绿色保险亮了剑,法律赋予环境监管权的环保部门就可以刀枪入库,高枕无忧了?
其实不然。“大气污染法”第六十一条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对株洲昊华公司的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在接到受害人举报作出初步调查后,当地环保部门应定性为一起污染事故,首先依法督促企业立即整改,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其次,对其立案处罚,如后果严重则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责。再者,对受害农民提出的赔偿诉求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支持农民向法院起诉,以维护其财产权益。
“绿色保险”只是为减轻环境风险,保障致害人与受害人双方利益的一个市场机制。在所有污染事件的现场和相关报道中,第一眼应看到是环保部门的身影而非其他商业机构。决不能有了“绿色保险”,环保部门就可以懈怠监管,将本该严格依法履行的职责给省略了,本该运用的法律手段给放弃了,本该支持的维权程序给忽略了。环保部门应立足职责,综合利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全新市场手段,腾出人力运用科技监控手段强化现场监测与监督,严查非法排污,杜绝污染事故,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护卫民生于不受侵害之时。
15、治水为什么一定要先治污?
来源:科技日报2008-12-08
“治水要先治污”,作为河海大学的教授和环境专家,逄勇在水治理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与以往“治水先治河”“治水要抗水”的观点不同,他将水污染问题放到治水的首位。
治水的起点是治污
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却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千米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46.5%的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目前,水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
根据多年的考察和调查研究,逄勇发现,有些城市的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表现为排入水体的现状污染物量大于水体纳污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厂处理率低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因此,逄勇将治水的起点落在治污上。
治污要弹“四部曲”
治污,首先要细划污染源,以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为目标,在容量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
污染源一般主要分为3类:工业、生活和农业。针对不同的功能区,逄勇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工业源,一般采取关、停、并、转、迁、提标等措施,进行经济生产;对于生活源,由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所在地,就要通过加大污水处理率,提高排放标准来控制住污染物排放量总量,限期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截走,并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实行有效监管;而对于农业源,则要从良好的土地管理、减少施肥量来着手。
第二,在条件满足的地区,可以设置引水通道,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排水水质对水源地的影响,增加水资源补给量,另一方面可以建设备用水源地。但是引水只是临时性、辅助性的措施,不能作为治污的根本性措施。
第三,生态修复是治污的一种措施。生态修复主要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种方法廉价实用,适用于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第四,加强生态湿地建设也是一种科学的治污方法。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肾。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一般来说,作为环保的污水治理,只要把废水达标排放就算达到目的了,可是,在逄勇的眼里,污水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在有的厂家看来,污染处理是一项费钱费力的任务,宁可偷偷排掉也不愿处理;即使处理了,往往也是将水污染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污染,照样造成环境破坏。其实,污染的水往往可以循环利用,成为一种资源,这样算来,不仅没有造成资源浪费,反而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当前,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逄勇认为,要缓解水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就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
一般来说,要加强对河流利用的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协调水利、环保、市政、水产、交通航运、旅游等不同部门在职能、财政、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关系,任何一项措施采取之前应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到统筹兼顾;坚持水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使污水资源化,切实控制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今后新上的建设项目,一定要严格把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