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二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12-08

十二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访谈预告:

1、12月8日四嘉宾搜狐论战"乐活的中国化生存之道"

 

环境资讯:

2、新华网: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能源与环境合作上达成5项成果 

3、新华网:     中国节能减排对世界有重大意义

4、搜狐绿色:    科学家警告:夸大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后果

5、新华网:     世界知名滑雪运动员联名呼吁达成减排协议

 

地方信息:

6、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将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行问责制

7、长沙晚报:     环境指挥中心“千里眼”监测湘江水质

8、中广网:      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项目启动

9、新华社:      云南:5年内实现每个县城都有污水处理厂

10、新华网:      辽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1、南方日报:     广州饮用水源区排污口将封闭 违者可罚100

 

深度报道:

12、羊城晚报:     广州石井河:整治多年为何黑臭依然?

 

环境时评:

13、和讯网:     “4万亿”要倾听“生态”的声音

14、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展绿色消费 建设“两型社会”

 

 

 

 

1、12月8日四嘉宾搜狐论战"乐活的中国化生存之道"

http://lvse.sohu.com/20081205/n261038419.shtml

    访谈嘉宾:

  廖晓义 —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四川地震灾区乐和家园发起人

  沈 立 —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比较教育学博士,应用心理学博士后,中国内地推广乐活时尚及乐活经济第一人,被称为“乐活传教士”

  余崇正 — 乐活城创办人、总裁,台湾人,乐活城贩卖健康生活方式,拒绝可乐、烟、酒,80%产品是有机农产品,所有生鲜蔬果全都出自北京密云县高岭镇的“之万农庄”

  贾 铧 — 科技风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曾长期服务于法律和企业投资领域,现投资专业乐活媒体传播,致力中国乐活推广。

2、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能源与环境合作上达成5项成果 

来源:新华网2008年12月04日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谭晶晶 吴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4日表示,中美两国在此间举行的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就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5项具体成果。

    张晓强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介绍说,加强中美能源与环境合作是此次对话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专题会议上,两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回顾了今年6月签署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协议文件以来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就加强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以下5项具体成果:

    第一,在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森林与湿地保护5个领域完成了启动行动计划的准备,制定了分、子项目和分阶段路线图;

    第二,双方同意将能效合作确立为两国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的第6个领域;

    第三,双方已就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文件达成一致,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布什总统特别代表、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

    第四,两国有关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第五,在十年合作联合工作组及两国有关地方政府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已有7对绿色合作伙伴确立了合作意向,并将于当日签署合作意向书,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将共同开展关于湿地保护的研究,中国的大连港与美国西雅图港将就建设绿色集装箱港开展合作,中国重庆市与美国丹佛市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就在城市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汽车开展合作。

    张晓强表示,成果数量多、参与合作的单位机构种类多、涉及领域广,是此次能源与环境合作成果的主要特点。

    今年6月,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签署了《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的优先合作的5大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本次对话中,中美双方力争就此达成更加详细的协议。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4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围绕“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石”的主题展开讨论。

3、中国节能减排对世界有重大意义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5日 

新华网柏林12月4日电 专访:中国节能减排对世界有重大意义——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副主席、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德国人克劳斯·特普费尔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此举符合全球利益,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成绩有目共睹

特普费尔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中国的环保和节能减排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支持”。

特普费尔说:“作为中国政府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顾问,我很清楚中国高层领导现在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有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中国各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也让我认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共识。”

“以上海市政府为例,其政府部门现在非常清楚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并正致力于建设生态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采取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执行严格的停车规定来改善市内交通,控制大气污染,这一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普费尔说。

他指出:“除了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目前在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变化也让我感到中国在环保、节能方面的转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在煤电领域,中国越来越重视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理;在汽车生产方面,则积极开发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国际合作是发展之路

特普费尔同时指出,中国虽然已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这个进程远未结束,有很多棘手问题,如保护水资源、减少大气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都需要中国付出更多努力来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特普费尔认为一方面要引进国际环保节能新技术,另一方面是积极参与国际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

他说:“对于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成熟的环保节能技术,中国可以加大引进力度,比如中国目前非常希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品都有很高的循环使用率,这方面的有关技术具有引进价值。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强大的科研和经济实力,积极参与环保节能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对中国更有益处,因为科研合作项目既能提升已有技术,使某种技术更加适合中国的需要,同时有助于中外双方建立更加牢固的共同利益。”

特普费尔说:“目前上海同济大学和柏林不少高校开展的交换教师、学生来实施具体科研合作项目的事情就是中外加强科研合作的好事,因为它既促进了中德两国的科研合作,又相互培养了科研后备力量,对于未来两国科技合作非常有利。”

采访中,特普费尔还提到了目前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影响,他认为影响是明显的,但却是短期的,随着各国政府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收到成效,环保和节能减排将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4、科学家警告:夸大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后果

来源:搜狐绿色2008年12月05日 

  由192多个国家参与的第1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波兰波兹南开幕。正当各国如火如荼的商讨温室气体减排标准时,伦敦经济学院统计学家Lenny Smith却提出现行气候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强烈呼吁关注气候研究问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必将引起全世界对于《京都议定书》所提倡减排标准的政策依据的怀疑。

  伦敦经济学院统计学家Lenny Smith批评道:“全球各国正在使用一种新的统计模型处理收集的环境现状数据。各国政府、组织、个体研究者这种急切制定缓解气候变化的热情固然值得称赞,但是这种新的数据模型高估了气候现状,科学家们正在肆意的夸大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这不仅会阻碍一切环保计划的进行,而且浪费了所有人宝贵的时间。人为原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这一事实无可辩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利用一个与时具进的数据模型,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必须基于一个不断更新的基线调查。如果每项研究利用同一基线研究问题,那么对于未来环境的走势,我们必然得不到值得信赖的预测,而且至于气候变化的各种细节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预测。在接受《新科学杂志》采访时,Lenny Smith说道: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应该遵循客观事实,各项决议的提出和后续的贯彻应该取决于气候研究结果本身的准确性。可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往往夸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会议提议的种种减排标准的确立缺乏准确的科学依据,只能导致各国更深的困惑。对于日后环境、气候科学的信誉也构成了危害。我们应该尽快摒弃各种虚假的“事实”,着重关注研究问题的实质所在。

  据报道,此次会议将主要围绕2013年以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框架展开讨论。会议焦点围绕以美国为首的能源消耗大国是否应该许诺温室气体减排;是否要求森林砍伐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支付相应罚金,是否为为达到减排要求的穷苦国提供专项基金。长久以来,各国对于《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的减排标准的认可度不一。如此看来,减排标准的制定背景应该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尚力)

5、世界知名滑雪运动员联名呼吁达成减排协议

来源:新华网2008年12月05日

    新华网波兰波兹南12月4日电(记者刘秀荣 马世骏)全球变暖导致冬季降雪减少,滑雪胜地遭受威胁。在波兰波兹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知名滑雪运动员和滑雪爱好者联名签署了一份倡议书,呼吁与会各国代表在会上达成全球大幅减排协议。

  据悉,这份倡议书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起草,有多位世界冠军和欧洲冠军在上面签名。倡议书将于5日正式递交给波兰环境部长兼波兹南会议主席马切伊·诺维茨基。

  倡议书说:“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到亚洲的喜马拉雅山,从洛基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全球性变暖导致暖冬增多和降雪减少。作为滑雪爱好者,我们意识到这项我们挚爱的运动正面临威胁。”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项目总监基姆·卡斯藤森指出,滑雪者是气候变化造成破坏的最直接见证人,他们正亲眼目睹着冰川的消融和滑雪场的消失。这些巨大变化不仅影响冬季旅游和运动项目正常进行,而且也对高山生态系统和许多物种生存构成威胁。

根据已发表的科学报告,自1850年以来,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50%;在过去30年里,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冰川逐渐融化,特别是近10年来,融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6、广西将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行问责制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8-12-05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5日电(记者王志伟)12月5日,记者从广西环保部门了解到,广西近日公布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考核方案,将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将作为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根据方案,将考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这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将采取核查档案资料、现场检查、重点抽查和数据核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评定采用量化计分方法,考核满分100分。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到9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其中,年度化学需氧量或二氧化硫减排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为否决性指标,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完)

7、环境指挥中心“千里眼”监测湘江水质

来源:长沙晚报2008/12/5/

    12月5日,湘潭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全面启用,这是湖南省首家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陈铁平告诉记者,该中心投入使用后,将重点对湘潭的废水、废气、废渣、固体工业废物进行全方位监控。可同时对湘潭市200家企业排污口、6个大气自动监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控,并将所有监控数据与长沙、株洲及省环保局和国家环保部联网,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作战的目的,一改过去的监测滞后现象,将为母亲河湘江水质监测和长株潭三市环保装上“千里眼”,为群众环境投诉装上“顺风耳”。该中心集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环境质量监察中心、环境科研中心、环境信息中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环境执法管理中心、环境教育警示展览馆于一体。 

8、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项目启动

来源:中广网    2008-12-05

中广网西宁12月5日消息(记者才让多杰)日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在西宁启动。项目总投资4816万元,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承担。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脆弱生态系统的典型地区,亦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及自身重要的科学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乃至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种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湖区生态环境总体出现明显恶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湖水水位持续下降、天然草场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趋势加剧、湿地面积萎缩、河谷滩地灌丛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难题,迫切需要将青海湖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研究。

    该项目由著名地球环境学家、中科院院士安芷生牵头承担。项目针对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的一系列问题,设置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退化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试验示范、环湖沙漠化土地治理技术试验示范、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保护恢复及合理利用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及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及技术集成5个课题,通过区域生态和环境退化综合监测与生态安全评估,开展流域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环湖沙漠化土地治理技术和高寒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并通过技术集成提出青海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完)

9、云南:5年内实现每个县城都有污水处理厂

来源:新华社2008年12月05日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政府向中央检查组作的汇报会上获悉,云南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至2012年,每年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力争5年内实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覆盖所有县城。

据介绍,云南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到2012年,每年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场所建设。力争到2012年,新建污水处理厂143个,垃圾处理场105座,确保覆盖所有县(市、区),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记者伍晓阳)

10、辽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05日

    新华网沈阳12月5日电(记者姚剑锋)记者从辽宁省政府获悉,从明年开始,辽宁省将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每个市、县至少有一座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据辽宁省政府介绍,近年来,辽宁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作,逐步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水平有所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4座,日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56.52%。然而,全省仍存在着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滞后、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辽宁省政府表示,辽宁将围绕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作,同时开展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等配套设施工作。到2011年末,全省无害化处理场总数将达到55座。

另悉,辽宁省将在2009年6月底前,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11、广州饮用水源区排污口将封闭 违者可罚100

来源:南方日报2008年12月5日  

目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的通告》由市法制办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根据《通告》,在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污染源,限于2009年3月31日之前自行拆除或封闭排污口,停止排污。否则,将由区(县级市)政府强制拆除或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污染源逾期不拆可罚100

《通告》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在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污染源,限于2009年3月31日之前自行拆除或封闭排污口,停止排污行为。而在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则限于2009年6月30日之前自行拆除或封闭所设排污口,停止排污。

逾期未拆除或封闭排污口的,由区(县级市)政府依法强制拆除或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通告》,凡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超过接管标准或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要求的污染源,一律由市、区(县级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在2009年3月31日之前完成治理任务,并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间,一律由所在市、区(县级市)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整顿;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批准后责令关闭。

楼盘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生活污水尚未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限于2009年6月30日之前进行整改。

同时,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的残油、废油应当回收,禁止排入水体。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利用码头等设施装卸油类、垃圾、粪便、煤、有毒有害物品,违者将被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通告》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罐、仓库、堆栈、油气管道和废弃物回收场、加工场。如违反此项规定,限期在2009年6月30日之前自行拆除,并由政府部门予以处罚,逾期不执行的,依法强制执行。

三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一级、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新塘镇东侧甘涌口沿东江北干流上溯至土江与沿增江上溯至石滩的水域,广州大桥以西的广州河段、白坭河上溯至五和、沿流溪河上溯至李溪坝水闸的水域,以及上述河段的两岸纵深一般不少于2公里的广州境内的陆域;从九如围头至大刀沙围头下游1000米的顺德水道、紫泥河和沙湾水道广州境内的水域及其两岸纵深1000米以内的陆域和水域。

饮用水源准保护区:除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外,从南岗沿东江北干流上溯至龙地和沿增江上溯至荔城人民桥的水域,洛溪大桥以西的广州河段、白坭河上溯至赤坭和沿流溪河上溯至街口镇的水域,沿佛山水道上溯至沙溪的水域,以及上述河段中的流溪河李溪坝和增江石滩的上游河段两岸纵深一般不少于3公里,其余河段两岸纵深一般不少于5公里的广州境内陆域。(记者/陈洁娜)

12、广州石井河:整治多年为何黑臭依然?

来源:羊城晚报2008-12-05

 

 

 

潭村石井河上游,黑色的河水倒映着两岸居民楼

  珠江南岸路惊现“黑龙”入江,那一张摄人心魄的图片,震惊了广州城,也成为一个高悬在广州人心头的迷局———到底谁在污染我们的母亲河?

  “黑龙”的上游是增埗河。增埗河再往上是石井河。珠江上的“黑龙”,是否真是上游河涌的污水作祟呢?石井河无疑最有“发言权”。

  遂有这一次的追根溯源———羊城晚报派出的“追黑龙小分队”,历时半个多月,深入石井河流域各个主要河段,走乡村、进工厂、看河涌,对石井河沿线的水污染状况作了一次零距离、全景式的实地调查,力求从石井河污染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一窥珠江“黑龙”的端倪,探究广州河涌治污之艰难、之对策、之根本。

  石井河是广州河涌的缩影。石井河治理是广州河涌治理的一面镜子。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解剖”石井河,能以小见大、以局部见整体,为广州当前声势浩大的治涌大计找到一些启示。

  A 调查地点:苏元庄

  人口工厂暴增

  源头变脏变臭

  河旁水沟黑似墨汁,河段处处臭气袭人

  “石井河发源于龙归镇苏元庄,经石马等地,沿途汇集马务涌,均禾涌等河涌,最后流入珠江西航道的增埗河……”一篇论文这样描述石井河。记者于是驱车寻找苏元庄———石井河发源的村庄。

  到苏元庄之前,记者脑海中“想当然”地设想着这样一幅图景———从涓涓清流的源头,到田园风光的上游,而后再流经近郊的工业区和城乡接合部,清清的石井河水终于被工厂和城中村的生活污水染黑,最终如滚滚“黑龙”汇入增埗河和珠江西航道。

  然而无情的现实将记者的想象击得粉碎———

  苏元庄,隶属于广州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的一条自然村。从106国道转入一座名叫“南岭工业区”的门楼,穿过密密麻麻的包装厂、皮具厂、商铺,过一道小桥,便是苏元庄。

  村民并不知道他们所住的地方就是石井河的“源头”。清湖村70岁的李老伯带我们看村口的牌坊,上面写道:“清溪绿水物华天宝龙居地,湖海荡漾人杰地灵凤鸣幽。”李老伯说,以前村上有个大湖,可惜现在湖水没有了,河水也臭了。“30年前,我还经常到涌里游泳。那时河里好多鱼……”

  老人说,河水是从1979年以后开始逐渐被污染的。这20多年来,村上工厂骤增,外来人口也随之暴涨。清湖村周边,大小工业区林立。不断膨胀的人口和密集的工厂,为当地的河涌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站在新科路口的一道小桥上,离河水8米远,记者依然清晰地看到,河水中混杂着大量黑色的污物,像是刚有人向河里倾倒了大量的粉尘和泥土一般。河旁的水沟中正排出一股浓黑的污水,极像浓黑的墨水。

  从均禾涌逆流而上,记者再前行十多公里,发现河水每一段都是污浊不堪,臭气袭人。带路的摩托车司机不愿再领我们往上走了。他说,你们怎么找都找不到头的!因为,这条大涌由许多的小涌汇成,小涌又由更多的小小涌和沟渠汇成,没个尽头!石井河的源头,可能就是这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调查附记

  生活污水更严重

  广州的河涌几乎都有一段“由清变浊”的故事,背景如出一辙:工业化变农村为工业区,城市化带来人口大爆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双管齐下,河涌由清变黑变臭。生活污水正越来越成为污染河涌的大户———据统计,目前石井河流域沿岸的工业企业平均每天排入石井河流域的污水为5000吨。然而,每天排入石井河流域的生活污水达到20万吨,是工业污水的40倍!不能动辄把河涌污染全部归咎于污染企业了,每一个居住生活在河涌边的人,都是污染源。

  B 调查地点:张村

  征地拆迁卡壳

  卡断截污管网

  厕所污物直排河涌,小桥流水景象不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在河边石凳闲聊的张伯,听闻记者要采访河涌污染问题,反而吟起岭南名相张九龄的名句来。张伯告诉记者,张村姓张的村民,多数是张九龄第12代孙在这里繁衍的。“可惜啊,张村20多年前还是一派小桥流水的景象,现在河涌又黑又臭,站在这里再吟这首诗就格格不入了。”

  张村北临石沙公路,东靠京广铁路,石井河从村域中部穿过,辖内面积1.3平方公里,传统工业区与居民区交集,常住人口约3000多人,外来暂住人员达万人以上。在石井河张村段北岸的桥东下街,靠河边的是清一色的出租屋,共有100多间。记者看到,这些出租屋几乎都直接把厕所的排污管接到河涌上,河涌边也堆满了塑料袋、饭盒等生活垃圾。

  住在桥东下街的张姨告诉记者,政府为了整治石井河,本来打算拆了那1.2公里沿岸的房子,但后来由于拆迁赔偿和拆迁安置问题没达成一致,堤岸整治和截污工作就拖了下来。

  更麻烦的是,看似只是张村这1.2公里截污管没“攻下来”,但其实这些截污管却是相连相通,张村附近数十公里的截污管即使建好了也只能闲置,整个片区截污都要受阻。

  在张村多次实地走访后,记者发现,虽然这一带也有工厂偷排现象,但河涌发黑发臭的头号敌人还是生活污水,由于张村截污工程一拖再拖,没有排污管网承接这些污水到污水处理厂,这里仅300米左右的河段,却要“稀释”上万人的生活污水,河涌变臭也在“情理之中”。

  ■调查附记

  征地拆迁阻力大

  广州的河涌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治不好?可以说,没有完全截污是一大主因。为什么不能完全截污?征地拆迁是一大主因。截污管网建设是河涌综合整治“关键中的关键”,一旦遭遇征地拆迁难而形成“卡脖子”的尴尬,整个片区的截污网便形同闲置;截污做不好,沿岸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无法通过截污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河涌治理只是治标不治本。

  C 调查地点:潭村

  河涌两岸变美

  河水依旧黑臭

  涌边公园鲜有人至,景观工程成了摆设

  站在潭村桥上,20多米宽的石井河尽收眼底。在阳光照射下,河上“黑波”粼粼。两岸石壁上,有一层冲不去的污渍。微风吹来,臭气攻鼻,让人恶心,移步至河畔30米开外处亦能闻到。难怪,石井河畔那个种满杨柳、建起凉亭石阶的潭村公园,也鲜有人至。

  潭村,其东南西面分别被石槎路、西槎路、增槎路包围,北通张村,石井河从东北向南贯穿。2001年,白云区加大石井河沿岸景观整治力度,建成了潭村公园,并于2006年和今年8月进行了修缮。它与沙涌广场等涌边绿化景观一道,成为白云区治理河涌周边环境、建设“景观工程”的标志性节点。

  摩的师傅阿强虽不是本地人,说起石井河却是感触良多。他表示,河面经常有人清理,几乎看不到漂浮的垃圾,但就是很黑很臭,所以不管潭村公园建得多美,环境还是没改善。

  在石井河支流潭村涌,记者看到了什么是“一潭死水”。涌面上,偶尔看见一两个气泡,还有很多塑料袋。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外来人员,都把垃圾往这倒,习惯了。”村民凌伯长叹,“我们这条村又叫‘黑水村’、‘排污村’,甚至有人叫‘露天化粪池村’。你看附近庆丰村、红星村的生活污水都流入潭村涌,而那头石井河的水也是黑的,没有稀释作用。”

  凌伯称,往年逢有领导来看河涌,便有工作人员在领导来之前一天往涌里下药(化学品或活性炭等),使水质看上去稍好了一些。但第二天,臭涌更黑更臭!

  “单靠建公园是面子工程,是治标不治本的,只能让两岸变得好看一些,却不能让这里的‘墨水’变清。”凌伯说,政府应该真正建起排污管网,把淤泥清干净,关停石井河沿岸排污企业,给居民特别是外来工灌输环保思想并建立奖惩制度。

  ■调查附记

  截污治理是根本

  “生态修复也好,清淤也好,调水冲洗也好,景观治理也好,这些都是治理河涌的辅助措施。过去广州的不少河涌在治理上走了许多弯路,那是因为一些领导热衷于搞景观治理,搞政绩工程。钱投了不少,工程也做了,却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说,“污水处理的思路一定是这样的———首先控制污染,截污一定要截干净。这一点占了整个河涌综合治理的70%以上比重。”

  D 调查地点:大小支涌

  繁杂支涌污染殆尽

  许多都有不雅外号

  石井河支系繁杂。干流像主动脉,37条支涌像血管,而无数“支支涌”及连接“支支涌”的阴沟、下水道仿佛毛细血管,组成极其庞大的水网。

  作为石井河干流主要来源,水网污染情况如何?记者把这些支流走了一遍。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几乎所有河涌被污染殆尽。不少支涌都有一个不雅的外号。这些支涌中,尤以马务涌、圳头涌和新市涌最典型。

  “公共厕所”马务涌:所有粪便直排入河涌

  一个30多岁的胖厨师从一家湘菜馆缓步走出,走到涌边,连左右看一下都没有,就大大咧咧拉开了裤子的拉链……

  这里,是方圆数里闻名的白云区黄石街马务食街。那条被随意排便的河涌,就是马务涌,一条因太脏而闻名广州的河涌。“20年前,我经常在这里游泳,水清得见底,没想到现在除了屎就是尿。”在涌边开士多店的萧先生看着河涌,眼里口里都充满无奈。

  与其他河涌仅是“黑水横流污浊不堪”不同,马务涌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作为一个排便的“主通道”,被周围群众称为“公共厕所”。

  初出马务村,进入食街后,马务涌首先遇到的,便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厕所,前后连续十几个。有的厕所盖在马务涌边,有的就架在涌的上方。所有粪便,直排入涌,无一例外。

 

  过了食街,马务涌进入石岗村居民区。在这里,一条条细小排水道或从地上、或从地下,“百川归海”,进入涌内。一些不太自觉的人,也把粪便冲进水道。

  夜晚,潮起,转瞬间,河涌上全是粪便,恶臭传出几里地,经久不散。

  “对这些粪便,我们实在忍无可忍,很多人准备卖房另找地方住,可谁敢来买呢?”有居民气愤地说。

  “蔬菜杀手”圳头涌:黑污臭河水灌溉菜田

  在流向石井河的河涌中,圳头涌是非常普通非常短小的一条。潭村现有约100亩农田,都要靠这条小河涌的水灌溉。走进农田,田里种的多是蔬菜。而那污浊漆黑充满臭味仿佛石油一样又裹着各种垃圾的水,就被淋在白菜的叶子上、萝卜的根茎上、四季豆的果实上……

  “危害最大的,是这些河涌里所包含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这些东西可能会让人体感染各种极其严重的疾病。”医学专家如是说。

  “没办法,不用这些水,也没有别的水可以用啊!时间长了,垃圾沉淀了,就会清一些了。”正在给菜田上水的张阿姨说。

  这些菜田里的菜,除部分是村民自吃外,其余会拿到菜市场出售。石井河畔的菜田,大多如此。珠江河畔的菜田,也多是这样。

  “老鼠天堂”新市涌:老鼠大摇大摆晒太阳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前,一条漆黑的小河从绿树翠草中转了个弯,一下扎进新市的城中村。这条河涌叫做新市涌。转弯的地方,有个阁楼,阁楼下,五只老鼠在一只死狗旁边晒太阳,根本不把岸边行人当回事。它们所倚仗的,就是身后的洞穴,从那里,可以进入四通八达的地下世界。 新市涌继续下行,水面越来越宽阔,老鼠也越来越多。

  岸边石头下、一些大大小小的排水口里、一些奇臭无比的垃圾堆内,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看到人时,目光里没有一丝畏惧,或许它们觉得,在这里,它们是河涌的主人。

“老鼠,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能互不干扰就不错了。”一位阿婆这样说。在涌边生活多年的凌先生,叹着气讲起一个故事:2006年底一天晚上,白云区新市墟几个小区突遇停电,一个多小时后,供电部门查实:这竟是拜老鼠所赐———一条架空的配电网电线被老鼠咬断,电力自动保护系统马上跳闸。

13、“4万亿”要倾听“生态”的声音

来源:和讯网 2008年12月05日  蔡威

  国务院启动了拉动内需的“4万亿”计划,各地相继推出投资方案。按照中央部署,此次新增资金投向的头号重点是民生工程,许多投资项目有着鲜明的生态意义和价值。铺路架桥是需要的,但要更多关注生态破坏、生态平衡问题。怀着诚惶诚恐之心去倾听“生态”的声音,才能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国家。

  不久前,国务院启动了拉动内需的“4万亿”计划,各地纷纷响应,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投资方案。

  仔细研读国务院的“十条”和上海市的“八条”,按照中央部署,此次新增资金投向的头号重点是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居“国十条”第一条。“国十条”中有七项涉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投资指向性十分明确。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这次拉动内需“投资方向集中在民生领域(医疗、教育、文化等),占总资金比重或在60%”。

  在上海扩大内需的八大措施中,除重点的民生工程外,引人注目的还有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重点推进超级计算机中心三期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项目建设;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工程;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推动绿色照明产品规模化应用等,许多投资项目有着鲜明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生态平衡:灾难多发警示任重道远

  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人都乐意倾听“生态”的声音。但是否所有地方都这样呢?我还是担忧。看一些地方的投资蓝图,以公布的数据计算,民生工程所占的比例并不很高;重点仍是铁路、公路、电厂等,且不少地方的投资规模堪称巨大。铺路架桥是需要的,但要更多关注生态。以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由于关注不够,带来了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灾难。

  现在我们正品尝着生态失衡的苦果:湖泊的富营养化,氟化物破坏臭氧层,“六六六”、“DDT”滥施的恶果,地球“温室效应”,等等。众所周知,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的恶化,源于中上游森林植被遭破坏。当今,由于同样原因,长江正在变成第二条黄河。这中间,人类对“生态”的声音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恐怕难辞其咎。教训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一定要倾听“生态”的声音?道理很简单,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有时花再多的钱、再多的时间,都很难恢复。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不仅自己要品尝苦果,别的地方也会跟着遭殃;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感受最早最深的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各地拿出大把大把“银子”治水,但还是任重道远。

  执法必严:应建生态环保司法体系

  科学家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生态,造成社会动荡,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不仅是一个端正观念的问题,其实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当我们花这“4万亿”,甚至更多钱时,一定要怀着诚惶诚恐之心去倾听“生态”的声音。

  如何倾听?我觉得,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就是我们对待“生态”的声音的正确态度。简单地说,所有建设项目,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都必须先做生态评估,也就是环境综合评价,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其实这早有明文规定,问题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一己私利,敷衍了事。

  因此,必须要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还要逐步建立生态环保司法体系,如组建生态环保警察和检察队伍,设立专门的生态环保法庭——这样,相信“生态”的声音会变得坚实有力。也要有严格的监管:首先,大型项目的投资应该得到各级人大批准;其次,除了有效的政府内部监督外,执政党的党纪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民间的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要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来维护“生态”之声的尊严。

  我相信,当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倾听“生态”的声音,这“4万亿”就会花得放心,用得踏实;就能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国家。

14、发展绿色消费 建设“两型社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8年12月05日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发展绿色消费,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两型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转变传统消费模式。传统消费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耗竭型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成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用过的物品则被当作废物抛弃。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规模日益扩大,废弃物不断增多,造成了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恶化。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发生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一个重要根源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肆意掠夺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人们又不顾及生态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对消费所带来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建设“两型社会”,应认真汲取历史上的教训,转变传统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促使生产者放弃粗放型生产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逐步形成可持续生产模式;可以引导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人们注重保护自然,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模式包括:消费者在消费中,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利于自身和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注重资源节约,包括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等;树立可持续消费观,使消费行为不仅立足于满足当代人的消费和安全健康需要,还着眼于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和安全健康需要。由于人口众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水平很低的国家。发展绿色消费,构建绿色消费模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化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一是提高全民绿色消费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绿色消费观,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消费观,使人们认识到发展绿色消费既保护自身健康,又保护生态环境;既提高消费质量,又引导发展转型;既造福于当代,又造福于子孙后代。应将绿色消费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之中,以提高社会成员维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是发展绿色消费的前提条件。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丰富实惠的绿色产品。建设绿色产品基地,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扶持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方便消费者购买。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监测、监督和管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三是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绿色消费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应加强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从源头上保护好空气、水、土壤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遏制环境污染;加强法制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