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二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12-05

十二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社:       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黄河流域支流水质污染重于干流

2、新华网: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减排不会削弱竞争力

3、新华网:       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帮助中国发展生态农业

4、中国青年报:     国际环保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减少煤炭使用

 

地方信息:

5、金融时报:      北京农商行正着力打造“绿色银行”

6、南方日报:      广州“汽车尾气污染”被公认为健康杀手

7、新华网:       沈阳鼓励企业和保险公司参与危险废物污染损害险 

8、新华网:       贵州最大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

9、新华网:       近40年宁夏境内黄河主干道面积减少约一半

10、新华网:       宁夏关停80%造纸企业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信息:

11、和讯网:       图书塑封已成环境新污染源

 

深度报道:

12、中国纸网:      谁想阻断金东纸业的上市之路 

13、重申减排:发改委拟调补贴模式 垃圾发电业居首

 

环境时评:

14、水污染治理:失望越大希望越大?

 

 

 

1、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黄河流域支流水质污染重于干流

来源:新华社2008年12月03日

  近日,水利部、环境保护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了2007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简称《公报》),与2006年相比,2007年黄河流域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2.6个百分点,且黄河流域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

  《公报》由水利部、环境保护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每年发布一次。其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等七部分。

  据2007年《公报》内容显示,黄河流域总评价河长13492.7公里,56.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其中干流评价河长3613.0公里,其29.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评价河长9879.7公里,其66.3%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

这份《公报》还表明,与2006年相比,黄河干流符合Ⅲ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12个百分点,Ⅳ至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8.9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减少3.1个百分点,水质有所好转;黄河主要支流满足Ⅰ至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0.9个百分点,Ⅳ至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2.7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3.6个百分点,水质略有变差。(记者李钧德)

2、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减排不会削弱竞争力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4日   

新华网波兰波兹南12月3日电(记者刘秀荣 张章)世界自然基金会3日在此间发表一项研究报告说,工业界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对竞争力有消极影响的看法毫无道理,工业化国家不必担心减排会导致竞争力减弱。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研究报告强调,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有限,应对气候变化导致高能耗工业重新布局的担忧缺乏理论依据,工业化国家应积极参与波兹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关减排目标的讨论。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项目总监基姆·卡斯藤森说,在波兹南会议期间讨论减排目标时,工业化国家不要有竞争力会受到影响的担忧,因为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既不会造成产业向其他国家大量转移,也不会毁掉国内经济。减排将会减少各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气候灾害危险,使它们成为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先行者,并可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机会。

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1日在波兰历史名城波兹南开幕,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大约1万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将评估全球2008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制定未来工作详细计划,目标是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

3、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帮助中国发展生态农业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04日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安蓓、罗沙)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3日宣布,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已于近日批准1.2亿美元贷款,以支持中国发展生态农业。

  这一项目将惠及安徽、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和重庆市的农村居民,帮助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世界银行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一半,其余部分由内配资金解决。

这一生态农业项目将帮助农村居民将沼气纳入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其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贷款资金将用于修建沼气池,进行厨房、牲畜圈舍和居民厕所改造。项目还将为加强和扩大现有农村能源和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提供援助,实现系统的可持续运作和维护,包括建设地方推广和培训设施,采购服务系统所需的设备材料,组织培训,并为农民沼气协会提供支持。

4、国际环保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减少煤炭使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04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荷兰独立权威能源机构CEDelft日前共同发布全球报告《煤炭的真实成本》,指出2007年全球的煤炭使用造成至少3600亿欧元(约合3.2万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绿色和平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燃煤造成的环境恶果,立即减少并逐步放弃煤炭的使用。

CEDelft研究所的专家阿哥内斯卡·马库斯卡说:“每年3600亿欧元的损失其实是相对保守的计算。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阻止气候变化,由此导致的损失将会大幅上升。”比如,数十亿人口将会面临水资源短缺,数亿人的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极端天气也将更加频繁。此外,煤炭还更直接污染了水源和空气,并导致黑肺病的发生。

5、北京农商行正着力打造“绿色银行”

来源:金融时报2008年12月4日

  北京农商行成立3年来,逐步构建出以“绿色”信贷为特色的“绿色银行”形象,为促进首都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该行累计投放节能减排贷款近4亿元,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贷款近1.3亿元,累计压缩高耗能行业贷款180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环保”一票否决制保证科学审批

  北京农商行“绿色信贷”战略遵循“双高标准”,即企业和项目申请信贷准入时,既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形成符合“绿色信贷”理念、体现绿色信贷要求的审批机制。

  在新建项目贷款管理过程中,该行将授信用途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环评是否与规划环评的总要求相容,以及项目相关审批文件的权威性、完整性和程序合法性等作为审批重点。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未达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已经介入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坚决退出。

  “绿色风向标”引领客户选择

  北京农商行按年度制定全行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及行业投向指引,定期发布《授信业务信息与交流》,分析国家及北京市经济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变化,鼓励营销经营管理规范、产品技术成熟、还款来源充分的相关环保产业,限制对落后产能及“两高一剩”项目或企业授信。在项目和企业选择上,鼓励营销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和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国家扶持的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支持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与环保产业相关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生产环保、节能型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在北京农商行的支持下,该企业已由最初注册资本3500万元、总资产3577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注册资金1.2亿元、总资产3.5亿元的中外合资企业,并先后获得“奥运建筑工程及全国重大建筑工程项目推荐使用证书”、“2007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影响力企业”等多项荣誉,系统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等大批项目。中轻太阳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投入生产与销售的多晶、单晶两类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性能好、环保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2007年,北京农商行向该公司发放了上亿元的项目贷款,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绿色制度”为授信保驾护航

  北京农商行根据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环保局等发布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绿色信贷授信工作指引》,规范节能减排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操作流程。明确节能产业中新兴节能输出型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并以入围北京市发改委节能环保中心推介企业为营销重点。对得到国家和地方财税等政策性支持的企业和项目,以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得到相关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将给予信贷政策上的优惠。并通过“绿色定价”提升议价能力,对普通节能环保项目,根据贷款预期风险进行差别定价;对政策性支持或节能减排优质企业、项目,根据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原则,可享受利率、担保方式或保证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同时,建立“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北京农商行定期统计节能减排、两高一剩贷款数据,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贷款实行存量、增量双控制并且实施名单式管理。对已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加强授信资金拨付管理,对应获得而未获得环评审批或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与主体工程不同时,将推迟甚至暂停拨付资金。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压缩退出存量的落后产能贷款,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根据地区行业分布、业务特点和授信风险特征,制订风险排查工作方案,依据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通过实地调查及向有关部门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存量授信业务进行汇总分析、分类排队,并采取不同的授信管理政策。

6、广州“汽车尾气污染”被公认为健康杀手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2008年12月04日

  假如您不时感到咽喉不适、咳嗽增多,您认为这是否与日益增多的汽车尾气有关呢?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近日进行的“2008年广州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汽车尾气污染”持续发展,难以控制,更是损害公众健康的主要污染源。更有57.1%的环境专家预期,未来三年“汽车尾气污染”将进一步恶化。

  “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已是民意共识

  据民意中心2002-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民对汽车尾气污染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被列为环境污染最突出的类型。而于近日进行的“2008年广州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市民认为“严重”或“较严重”;受访知名人士和专家的比例更高,达84.2%。从动态来看,受访知名人士和专家认为过去三年有改善的比例仅31.2%;恶化的比例更高,达41.4%。以上数据表明,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恶化突出已是民意共识。

  “汽车尾气”被视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污染源

  调查显示,多达四成六的受访市民表示因环境污染而感到不适,主要为“咽喉炎”(21.6%)、“咳嗽”(18.8%)、“感冒”(16.1%)、“烦躁”(14.7%)、“失眠”(11.5%)等。调查还发现,在这些受访市民中,64.1%的人认为与“汽车尾气”污染有关(即占受访市民总体1/3左右)。同时,97.2%的受访知名人士和专家也认为“汽车尾气”是影响公众健康主要污染源。可见,“汽车尾气”不仅仅使蓝天不再,更成为了公众健康杀手,其危害性逐渐呈现。

  逾半环境专家指出“汽车尾气污染”会进一步恶化

  调查显示,67.7%的受访市民认为“汽车尾气污染”未来三年会恶化;受访知名人士和专家的比例虽较低,为39.7%,但从环境专家的预期来看,会恶化的比例过半,为57.1%。这表明,汽车尾气污染的改善前景不甚乐观,也表明治理的难度大。

  专家点评:

2007年,广州市籍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台大关。从1999年的34.8万台到2007年的100万台,广州汽车年均增长近20%。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可预计今后汽车保有量仍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汽车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创造了GDP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带来了大气污染。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为保障市民的健康,实现“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建目标,如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有效治理尾气污染,应成为广州市政府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须有长远的规划和应对之策。(记者/谭亦芳 通讯员/梁幸枝)

7、沈阳鼓励企业和保险公司参与危险废物污染损害险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03日  

    新华网沈阳12月3日电(记者 姚剑锋)记者从沈阳市政府获悉,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沈阳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日前审议通过,批准实施。

    作为重工业城市,沈阳市工业门类齐全,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众多。新通过的条例共26条,对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危险废物的定义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增加了地方标准。同时也明确了条例的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的单位和个人,行政机关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据了解,关于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和有关单位,设立和投保有关危险废物污染损害险种的规定,是条例最大的亮点。

    条例规定,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设立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支持和鼓励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投保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

    沈阳市政府表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责任险种,对于分担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规定突出了鼓励、支持和倡导性特点,没有任何强制性,具有前瞻性和合法性,有利于促进沈阳的生态环境安全建设。

条例还规定,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或个人,如果擅自倾倒、堆放、填埋或者排放危险废物,沈阳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贵州最大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4日

新华网贵阳12月4日电(记者刘文国)贵州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乌江构皮滩水电站,近日成功下闸蓄水,为明年首台机组发电打下了坚实基础。

位于乌江中游的构皮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2003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过建设者近5年的不懈努力,已完成投资101亿元,占总投资的73%,并于11月29日成功下闸蓄水。

记者从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获悉,构皮滩水电站概算总投资138.42亿元,由大坝、泄洪消能建筑物、地下式电站厂房、通航及导流建筑物等组成,是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之一。电站水库总库容64.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30米,多年平均发电量96.67亿千瓦时。

据悉,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这个省电力装机容量已从500万千瓦增加到了2000余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400余万千瓦。

9、近40年宁夏境内黄河主干道面积减少约一半

来源:新华网2008-12-04

12月2日电 记者2日从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获悉,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的图像和数据分析,宁夏境内黄河主干道面积逐年减少,近40年减少2万多公顷,减少大约50%。

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总工程师楼晓钦介绍,黄河流经宁夏390多公里,使宁夏平原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由于黄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以及人为开垦河滩地,使黄河主干道面积逐年减少,直接造成河流湿地萎缩,进而引起盐碱荒漠化,鱼类、鸟类减少等。

为了保护母亲河和湿地资源,近年来,宁夏采取多种措施使全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先后筹措1亿多元资金建设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这也是黄河流域乃至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据悉,按照规划,宁夏到2010年将重点恢复黄河周边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建设多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地方湿地保护区和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使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栖息繁衍。

10、宁夏关停80%造纸企业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来源:新华网2008-12-04

    新华网银川12月4日电(记者夏晨、张钦)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获悉,宁夏今年关停了第三批5家装备落后、污水治理不彻底的造纸企业(生产线),从而在两年内使全区80%的造纸企业退出生产。

    自治区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哈振亚介绍,小造纸作坊在制造草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黑液,污染水体环境,往往是一个作坊污染一条河。为此,宁夏在两年内关闭了全区74家造纸企业中的60家。这些被淘汰关闭的造纸企业合计产能超过11.2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10.2%以上。关闭这些小造纸企业,每年可节煤约3万吨,减少COD排放量超过1.6万吨。

    据了解,2007年,宁夏成立了自治区加快造纸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决定在两年内彻底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所有保留的骨干造纸企业全部建成碱回收装置。并规定关闭标准为,断水断电,撤销各种许可证,注销营业执照或者变更营业执照相关内容。

    据悉,两年来宁夏关闭了年产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的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生产线,年产5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造纸废水治理问题,促进了造纸工业合理布局。

11、图书塑封已成环境新污染源

来源:和讯网2008年12月04日

  今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以后,许多书店纷纷改用环保袋甚至恢复以绳扎书,取代塑料袋。但是,去书店看看,有一个很不环保的盲点却被大家忽视了: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越来越多的图书身着塑料包装的“透明外衣”;一些报刊也无一例外地有塑料封套“护驾”。薄薄的一层图书塑封已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它所带来的环保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在上海书城底楼的新书畅销书区,记者发现,除了面上几本拆开的样书方便读者阅览外,几乎一半以上的图书都穿上了透明外衣。书店营业员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大型画册、进口图书有塑封,因为这类书定价比较高,怕读者翻阅时损坏书页,增加销售成本。国内大多数出版社逐步仿效,给书“穿”塑料外衣成了行规。就连上海译文出版社阐述环保理念的书《崩溃》,也由于采用难以降解的塑封包装而招致环保人士的质疑。

  为什么要给图书“穿”塑料外衣?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告诉记者,现在书店都是开架销售,图书很容易被污损,影响销售,书店把污损书退还给出版社,这无疑增加了出版社的成本。《崩溃》一书的责任编辑告诉记者,《崩溃》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的作品,这位普利策奖与英国科普图书奖得主在书中分析了环保与国家社会发展、种族文明兴衰的关系。由于开本大、页数多,在运输与销售途中容易产生损耗。出于保护图书和降低纸张资源消耗的目的,出版社还是对《崩溃》采取了塑封包装。

  读者:塑封成书的新旧标识

  对读者而言,一本书有没有塑料外衣,已成了这本书是新书还是旧书的识别标记。书店营业员表示,相比于有塑料包装的书籍,那些裸装书籍常常被购书者翻得遍体鳞伤,无人肯买。而没有薄膜的,顾客也会觉得这本书不是新的。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时,正在选书的黎先生认为,“书有塑封后不太会脏。买书我就是拿有包装的,没有塑封的书,我肯定不要。”王小姐从一大摞书中挑了本塑封完好的《原谅我,红尘颠倒》,她说,总觉得塑封的是没人翻过的新书,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在书报摊,一些摊主正忙着为刚到的报纸套塑料袋。据他们反映,顾客乐意购买有塑料袋的报刊。有些读者觉得看了报纸还能用塑料袋装垃圾,比较实用。

  专家:爱护图书是支持环保

  据业内人士介绍,图书外包装的成本与印刷数量挂钩,印刷量不大的图书加膜成本约在1角钱,只有达到一定印数,才能降低到几分钱。但无论如何,相比让出版社大为头痛的图书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而带来的额外成本,很多出版社还是愿意多花这笔钱保护书页整洁。

  专家建议,要真正做到图书环保,关键在于减少图书的受损程度,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放心让图书脱掉透明外衣,“素面朝天”上架。这需要书店和读者共同努力和配合,摆书翻书的时候不妨小心轻放,人人爱护图书的同时,也是在支持环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12、谁想阻断金东纸业的上市之路 

来源:中国纸网 2008-12-04  

    一直谋求上市的金东纸业正面临在中国社会碰壁的新烦恼,是因为它实施了不受人欢迎的环保策略吗?

  截至目前,距离国家环保部对金东纸业上市环保核查情况公示结束的8月14日已有三个多月,仍没有资料显示环保部已经向证监会提交了核查意见。从可查资料看,环保部对上市企业过往的审查,最快是公示后几天就发牌,最慢的是56天,像金东纸业这么长时间是没有的,环保部对金东纸业上市问题的审慎可见一斑。

  2008年第10期《法人》杂志报道了金光集团旗下金东纸业及其控股公司上市遇阻事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期《法人》记者继续关注事态进展,事件双方金光集团(以下简称“APP”)中国总部和环保组织代表绿色和平,以及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可祝接受了本刊专访。

  同样的等待,不同的心情

  APP(中国)在给《法人》的采访回复中称,目前我公司尚未收到环保部关于金东纸业环保核查的通知文件,而绿色和平也同样处在等待之中。

  绿色和平最近一次跟环保部沟通约在十天前,每次政府的答复都是一样的:要把环保组织反馈给他们的信息发送到地方环保部门,由他们出整改意见。“但是我不清楚这个过程进行到哪一步,地方整改报告已经汇报到环保部,还是没有?”绿色和平行动统筹钟峪有点无奈。

  APP(中国)给《法人》发来的一份《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琼环监字[2008]第149号)或者可以解开钟峪的疑惑。这份监测报告发送日期为2008年10月21日,该报告称“2008年10月18日-20日,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要求,对海南金海浆纸业公司漂白木浆厂厂界臭气进行了监督性监测。”

  而环保组织于9月2日二次致函环保部,举报金东上市的7家企业之一的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海浆纸”)在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存在长期超标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此看来,很有可能是所涉地方环保部门正在对上市企业环境问题进行核查,而部分地方如海南已经出来结果,汇报至环保部。

  报告显示,监测执行标准是《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监测频次是2008年10月18日-20日,每天采样4次,上午、下午各两次,采样方法是真空瓶法,分析方法是比较式臭袋法,在一大段的专业分析术语之后,最终的监测结论是:“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漂白木浆厂厂界臭气达标”。

  这个结果对APP(中国)来说确实值得欣慰。但是遗憾的是绿色和平却无法看到这个监测结果,至少是不能及时看到。

  钟峪告诉《法人》记者,环保组织之前举报金海浆纸在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其资料来源就是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府网站上挂出《洋浦环境保护简报》。这份简报每月一期,金海是他们的重点监控对象,每一期都有金海的情况,但是当他们的公开信呈给环保部后,网上所有的环境简报都被撤掉了。

  “所以我们无从知道今年八月份以后金东纸业整改的情况,”钟峪表示,“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政府信息公开本来是很好的事情,只有这样,不管NGO组织还是公民个人想要了解情况都可以直接到网上查,但是撤掉好像政府信息公开退步了,这也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金光集团的释疑

  本刊10月份发表的文章《金东纸业VS环保组织:谁在忽悠民众?》对金东纸业环保问题的最大质疑有两点:

  第一、APP(中国)于9月4日在其网站首页发表了《关于环保NGO对海南金海浆纸指责的回应》,其核心内容是“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在2008年8月19日出具的《关于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泄露及臭气整改情况的报告》中对环保所关注的所有排放问题的改进结果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回应的真实性在哪里?记者从公开资料无法检索到这份整改报告。

  第二、8月28日至31日,环保组织就水污染、废气污染、在线监测设备问题赴海南金海浆纸所在地洋浦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在这次调查中,环保组织还意外发现其污泥废料被大量倾倒在洋浦临近的洛基镇隐蔽树林中,绿色和平将这一情况连同对周边居民的访谈实录以制成了光盘。对此金光集团如何解释?

  对于第一个质疑,APP(中国)给《法人》记者发来了报告原文。报告显示,这次整改针对的情况是“2008年5月4日,环保工作人员发现金海浆纸污水处理厂废水输送管道破裂,导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泄露,直接流入排放沟”和“4月份,群众举报该公司臭气排放频繁”。而整改的结果是:一、破裂的废水输送管道已于2008年5月14日修复好;二、金海浆纸在雨水沟排放口前设置了容积6000立方米的紧急回收池,在黑液蒸发、碱回收、制浆等车间及附近雨水沟设置了闸阀及回收水泵,并为雨水沟出现异常情况设计了紧急预案;三、金海浆纸新增的2#碱回收炉2008年4月下旬开始进行调试,目前已投入使用,臭气排放已有较大改善。

  对于第二个质疑,APP(中国)肯定的表示,“海南金海浆纸厂对制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实行科学处理, 从未向厂区外以任何形式倾倒污泥废料。”

  但是APP(中国)承认,接群众举报,他们在重点检查中发现,与其订立污泥运输及处理合同的儋州宗品试验场化肥有限公司违反合同规定在临时租用场地堆放污泥的情况。对此,“我司正告该承包商立刻整改,并要求尽快对临时堆放的污泥进行加工处理;由于该承包商未严格按照合同处理我司委外利用的污泥,我司依据合同规定终止了与该承包商的合同关系以示惩戒;另外,我司内部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深刻检讨,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关于该承包商租用临时地堆放污泥的情况我司已经上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环保组织的新忧

  10月中旬绿色和平又去海南和广西对当地毁林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琼中的毁林情况很严重,但钟峪承认,很难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与金光集团有关,“因为他们的手段都很隐蔽,不是自己直接去砍树,而是发给承包商,让承包商去砍。”

  目前她们更关注的是金东纸业旗下广西金桂浆纸公司(下称“金桂浆纸”)年底的开工问题。

  记者从APP(中国)得到的信息,金桂浆纸自2006年10月正式开工以来,已于2007年6月基本完成厂地平整工程,目前处于厂房建设阶段,预计2008年底投产,一期工程规划为年产30万吨机械磨木浆、60万吨纸,目前累计投入超过23.9亿元。

  作为广西建区五十周年的政治献礼工程,钟峪认为这个工程肯定会开工。但他们的担忧是这么大工程开工以后,如果原材料供应不足怎么办?

  之所以有这种担心,钟峪告诉《法人》记者,一个工厂生产线年产多少万吨的浆,需要多少万吨原料的支持,他们在广西种了多少树,通过计算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据他们了解的情况,由于木片原料的供应不足,金海浆纸于2006年初一度停产,前几年APP在广西和广东的林业基地一直供应海南金海浆纸的生产。钟峪认为APP的原材料一直存在缺口,金桂浆纸的开工会让这个缺口越来越大。

  “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产业布局和规划的更高层次去看问题,林浆纸一体化肯定是造纸行业要走的一条路,但是你的纸投产多大,中国有多少林供给你,这是需要好好测算的。而不是说由一个企业绑架中国的行业和生态环境。”钟峪说。

  对绿色和平的担忧,APP(中国)作出了回应,表示截至2008年10月底,APP(中国)在广西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177万亩,主要树种有桉树、相思树、松树、杉树等,为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现有的原料林基地完全能满足金桂浆纸项目的原料需求,不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APP(中国)的声明并不能说服绿色和平。金海浆纸的规模很大,据其自己的资料显示,全部建成后可达到木浆年产量200—250万吨,纸年产量500万吨,纸品年产量500万吨的规模。所以当时海南政府要放350万亩的地给他种,但是这并不能满足金海浆纸的生产规模,除自营林外,它还要收购海南、广东、广西木材、木片,以及由国外进口木片。

  “作为绿色和平来讲,保护环境特别是保护森林是没有国界的,不是说保护中国的森林,其他国家的就不保护了,因为毁林带来的气候变化是无国界的。”钟峪认为,金光集团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很大一批是来自于印尼毁坏天然林。

  10月28日至11月16日,绿色和平保护森林项目主任刘尚文与两位中国作家,结伴漂洋过海,前往印尼诸岛,与世界各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媒体记者,见证了热带雨林大量被毁。

  但是问题如果两面看,多少有点扑朔迷离。11月初,在由联合国及印尼国家开发计划署召开的“印尼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大会”上,APP(印尼)位于东爪哇的Tjiwi Kimia浆纸厂被授予私营企业及当地政府机构十个奖项中的两个奖项——可持续环境奖和一项特别奖,以鼓励其为印尼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是谁在掌握金东上市的命运?

  是谁在掌握金东纸业上市的命运?环保部、证监会还是环保组织?

  证监会今年出台的《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规定:“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环保核查意见的,不受理申请。”有人将此解读为:环保部将一票否决环保审查不合格企业的上市申请。

  这种解读不能说错误,但是要避免将环保部也视为企业上市批准机关的误导。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可祝表示,环保部对申请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并不是一项行政许可行为,而是依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而履行的一种信息披露义务。因此环保部并不会对金东纸业上市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而是要将其核查的真实情况向证监会出具核查意见,最后由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如果环保部不出具核查意见,或出具的核查意见是负面的,金东纸业是不可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决定。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表示,可以将环保部对申请上市企业的环保核查视为批准企业上市的前置程序。

  作为重污染行业企业,许可祝告诉《法人》记者,对金东的核查时段为申请上市核查前连续36个月的环境行为,核查内容包括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情况,是否受过环保行政处罚,是否存在环境纠纷、环保信访以及其他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那么,是否一定是没有一点环境污染违规行为才能得到环保部的发牌,还是尽管有环境违规行为但是可以通过整改纠正的也可以得到发牌?许可祝表示,最关键的是现状情况,如果以前曾有过环境违法行为,那么重点就是看其是否已经纠正,是否已经调整好,符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的八条标准。

  可见,金东纸业的命运并不掌握在环保部手中,也没有掌握在证监会手里,更不掌握在环保组织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金东纸业才能决定自己的环保成绩。因此千万别说,环保组织密谋阻止金东纸业上市,他们也阻止不了,如果你是一个环境合规的企业。

  等待中的行动

  在等待的三个月里,APP(中国)和环保组织都没有闲着。

  APP(中国)告诉记者,从公示期到现在,金光集团一直在贯彻执行“立足中国、绿色承诺”的各项可持续发展承诺和目标,目前,正在和可持续发展能源公司ESD合作启动旗下八家工厂的碳排放与社会影响评估工作(又名碳足迹),并将于年底前正式发布碳足迹报告,以明确公司清洁生产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而绿色和平、自然之友、守望家园等环保组织则于11月21日举办了“绿色证券与公众参与研讨会”,与环保部官员、环境法专家、经济和证券研究者、NGO代表、企业代表、媒体代表一起探讨绿色证券政策以及公众参与在绿色证券中的角色与作用等问题。

13、重申减排:发改委拟调补贴模式 垃圾发电业居首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04日 贾海峰

    原本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却被企业钻了空子,国家发改委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政策进行调整。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秦世文近日在“中国固废高级论坛”上表示,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对已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进行梳理,有可能对现行的政策做一些修改。

  国家发改委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而非鼓励企业发电,因此要对现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方法、电价等政策进行调整,以改变企业“钻空子”的现状。

  垃圾发电行业首当其冲。

  “煤充垃圾”

  按照目前的政策,垃圾发电等生物质能源发电可以享受每千瓦时0.002元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以及在当地火电标杆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加0.25元的电价。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下,焚烧垃圾发电需要填加一定量的煤、油等化石燃料助燃,这主要目的是保持焚烧炉温度稳定,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但是,由于垃圾发电上网电价高于煤发电0.25元/千瓦时,而且垃圾发电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并能享受所得税减免的政策,因此就有很多垃圾发电企业往焚烧炉中大量添加煤,以“煤发电”假冒“垃圾发电”。

  按规定垃圾发电焚烧炉里添加煤比例不得超过20%,实际上很多企业添加煤比例已超过60%,有的甚至高达100%。

  徐文龙表示,发展垃圾发电需要遏制“小火电式”垃圾发电厂,目前全国已经在运行的垃圾发电厂中约30家为“小火电式”。这些电厂为了扩大规模,给地方政府“画饼”,宣称每吨垃圾可以发700-900千瓦时的电,而正常情况下每吨垃圾发电不过250千瓦时。

  “从这些电厂的宣传中就可以猜出他们烧的是什么,不是垃圾中加煤,而是煤中加垃圾。”徐文龙说。

  建设垃圾发电主要是为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垃圾发电厂却成了“小火电”,不仅不能节能减排,还天天排放超标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

  国家发改委认为,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需要从政策体制改革入手,理顺利益分配关系。如果以行政监管手段来做,则监管成本太大,而且未必能见实效。

  秦世文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委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做一项研究课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对现行的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进行调整,以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遏制企业添加化石燃料的行为。

  可能路径是改变补贴计量办法。以垃圾发电为例,目前是按企业发电量进行补贴,而企业发电量中有大部分是靠添加煤等化石燃料发出的。因此,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不再对企业发电量进行核算补贴,改为对企业处理垃圾量进行补贴。

  秦世文介绍,正在酝酿的办法打算以地方政府提供的垃圾处理费财务凭单确定垃圾处理总量,根据当地降雨、垃圾构成等实际情况估算一个垃圾热值,并根据这个垃圾热值估算发电量,最后按发电量发放电价补贴。

  以北京市为例,人口2035万人,人均消费水平16683元/人,项目规模1200吨垃圾/日,年降雨量410.7mm。垃圾热值=1500×城市人口影响系数(1.0)×人均消费水平影响系数(1.0)×降雨量影响系数(1.0)=1500kcal/kg。发电量=垃圾热值×0.256=1500×0.256=384kwh/t。假如北京市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凭证显示,某月垃圾处理量为36000吨,垃圾发电量=36000×384=13824000kwh。补贴金额=13824000×0.25=345.6万元。

    秦世文表示,上述只是一个假设计算公式,而且目前还在研究完善中。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还可能在以下方面调整:目前采取炉排炉(不添加煤的垃圾焚烧技术)发电的企业可以得到电价附加,采取循环流化床的企业由于掺烧煤炭比例无法监控,不能得到电价附加。

    另外,对于垃圾发电0.25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秦世文表示,以后只会下调,不会再上调了。

    地方环境问题谁买单?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垃圾发电财政补贴资金采取后置发放的办法,目前发放的是2007年1-9月份的补贴资金,观察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刚实行垃圾发电补贴时,申请补贴的垃圾发电厂只有数家,2007年厂家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多家,发放补贴金额也达到了5000万,比2006年数据翻了一番还多。

    各地大干快上垃圾电厂,踊跃申请财政补贴的行为背后,正是“煤充垃圾”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家田文栋表示,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调整,说到底是解决环境问题谁买单的问题。

    垃圾发电企业约90%的收入来自于垃圾发电,其背后利益根源就是“煤充垃圾”,而在现行垃圾发电补贴政策下,地方垃圾发电厂发电越多,国家财政补贴越多,电网分摊成本越多,实际上是全国人民的钱在为某一地区环境治理买单。

    秦世文强调,垃圾发电企业主业应该是垃圾处理,发电只是副产品。因此,垃圾处理企业和垃圾发电企业脱困问题,只能从争取地方更多的垃圾处理费上去想办法。

    但是目前各地垃圾处理厂都采取了BOT等市场化改革方法,垃圾处理厂竞标只能“价格优先”。目前城市垃圾处理成本高达200元/吨,但是城市将垃圾处理厂进行招标时,很多企业报价处理费都在100元/吨,有的甚至低到10-30元/吨。如此低价竞标,背后企业经营支撑就是垃圾发电。在垃圾发电占到垃圾处理企业收入90%的时候,垃圾处理费已经无关紧要。

    清华大学环境系一位教授表示,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其燃烧需要添加煤,但是垃圾处理成本低,这种技术在竞标的时候报价一般每吨垃圾处理费都在100元以下,因此多数采取的是这种技术。而另外一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炉排炉技术,燃烧不用添加煤,但是需要添加适量的油等助燃化石燃料,在垃圾费竞标中,每吨垃圾处理费都在200元左右。

    田文栋指,技术竞争反映了垃圾处理谁买单的问题——垃圾处理支出是从电价上出,还是从垃圾处理费中出?

    各地政府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市场化转让的时候,都希望能尽量减轻地方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费的负担,而垃圾处理厂靠往垃圾焚烧炉中添加煤等来获得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此种变相从国家口袋中拿钱的作法行将被国家发改委叫停。

    一家垃圾发电厂老总直言:今天的局面由政府造成,又将由政府改变。

14、水污染治理:失望越大希望越大?

来源:信息时报2008-12-04

据《南方日报》昨日(12月3日)报道,最新出炉的“2008年广州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显示,逾六成环境专家认为广州市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逾八成受访知名人士和专家认为水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水环境在过去3年有改善,但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依然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河流河涌”、“饮用水源”、“工业废水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四项指标的评价中,以知识界为主、企业界和政界为辅的234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对“河流河涌”和“生活污水污染”的评价更为严重,相形之下,受访市民中不满意的比例则比较低。

这就让人咂摸出了一点矛盾的味道。广州治理河涌已经有10年了,效果究竟如何?还是得先听听权威部门的意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市水务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坦率地说,市区河涌的水质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由此可见,受各种因素影响,如今珠江水质仍然不尽人意。

那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电话访问的1002人里面,应该还是群众多一些。而按常理,普通市民对水质生态状况所影响的日常生活,其体味应该是最深的,为什么群众比专家还满意?莫非这些知名人士和专家的专业化发言,其中还有一些春秋笔法的奥妙?究竟是身为群众难免不明真相,还是因为天长日久,对此可能早就已经麻木?

调查数据还显示,虽然知名人士和专家们对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依然不太放心,但对于水环境的未来改善情况的预期,则较为乐观。这种从现实的失望到未来的希望的巨大转折,更费人思量。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今他们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之,难道是失望越大、希望越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跳跃性思维看得更乐观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严重一些,在应对处理起来就会更为小心翼翼。

作为一介普通市民,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调查本身,而是政府官员们是否注意到和如何看待这些数据,以及隐藏在数据后面的这些别样信息。

不过我觉得,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希冀的那些知名人士和专家,尽管并未想躲进自家蜗居自成一统,还是应该多敦促解决一些环境实况中的具体问题。这条常识极其重要,它不会让我们狂热,使我们更重视当下的作为,不把有限的智力与热情浪费在遥不可及的未来美景。换句话说,离开领导同志们能够充分展示出诚意、认真对待这一堆数字堆砌起来的调查报告这个前提,要用比较飘渺的“水环境改善预期”来让自己爽一下,不过是环境学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