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3
十二月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汪永晨畅谈绿家园(十二):巴西生态保护特色
环境资讯:
2、每日经济新闻: 环保部“叫停”6化工火电项目 涉及投资394亿
3、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保险力争四年后推广
4、新华网: 环境保护部:加强湖泊水库环保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5、环境质量报: “绿色保险”专逮污染大户
6、中国新闻网: 全球环境基金会首个东亚削减陆域污染项目开建
7、新华网: 2008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开幕
8、人民网-人民日报: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中存在三大问题
9、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8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6位候选人名单
地方信息:
10、新华网: 重庆在企业设立环境监督员
11、中国环境报: 江苏在太湖试推排污权交易
绿色访谈:
12、搜狐绿色: 李皓:垃圾分类关键是管理 鼓励废品免费回收
环境时评:
13、新京报: 节约用水需要现实手段支撑
14、上海商报: “绿色保险”制度可能中看不中用
15、观察与思考: 靠什么保证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
16、中国日报: 让4万亿成为“绿色中国”引擎
1、汪永晨畅谈绿家园(十二):巴西生态保护特色
http://tv.people.com.cn/GB/14644/8429124.html
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汪永晨畅谈绿家园。
【本期话题】:
1,巴西城市规划成功经验;2,巴西生态保护特色;3,巴西环境保护的忧虑
【嘉宾简介】:
汪永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绿家园召集人沈孝辉 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
2、环保部“叫停”6化工火电项目 涉及投资394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08年12月02日
两天批复投资额达2600亿元的项目环评审批,国家环保部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对项目的环保批复开始提速。
同时,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将严格把关。近期,环保部对6个化工、火电项目已暂缓审批,总投资达394亿元。
环保部加快审批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环境保护部将认真兑现环评“七项承诺”,对中央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建设项目将加快审批,为拉动内需开辟“绿色通道”。
吴晓青透露,11月26日至28日,环境保护部连续召开两次项目审议专题会议,批复项目环评文件93个,总投资达2600多亿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509亿元。
环保部通过缩短受理时间,简化工作程序,加大审议频次,实行分类审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办理审批速度。吴晓青称,环境保护部与铁道部进行了沟通,探索建立现场评估、联合审查的机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满足开工要求,近日已批复了总投资387亿元的6个铁路项目。
6个化工、火电项目被叫停
环保部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近期,环境保护部对的6个化工、火电项目已暂缓审批,总投资达394亿元。
吴晓青表示,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近日环境保护部还将出台更加严格的审批规定:严禁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项目建设。
吴晓青强调,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借扩大内需之机片面强调加快审批速度,并将“两高一资”等项目审批权限层层下放的问题,环保部门将切实加强引导,对由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将进行督查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新闻链接 空气质量播报平台有望落户上海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将于本周四、周五在北京举行。昨日,第四次来到中国的美国环保署署长史蒂芬·约翰逊最后一次以署长身份访华。约翰逊透露,此次SED将在十年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具体讨论并出台有关清洁空气、清洁水、清洁交通运输方面的行动计划,并就中美两国生态城市建设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约翰逊还透露,在世博会期间,美国领衔的空气质量信息播报平台“AirNow-International”有望落户上海,美国方面还将和上海联手解决港口货运船的柴油污染问题。
3、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保险力争四年后推广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08-12-02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日前在“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透露,环境保护部决定在江苏、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深圳、宁波和沈阳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争取2012年后在全国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杨朝飞表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要以易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的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工业园区为重点,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基本方法,建立基础资料库,逐步摸索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与赔偿体系、保险制度的监管体系和赔偿责任的风险分担体系等。
杨朝飞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保。比如,将企业投保费用在税前列支,或者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按一定比例补贴给企业以作为投保费用;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专项基金,解决超过保险限额以上的赔偿问题;在今后开征环境税筹集的收入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王婷)
4、环境保护部:加强湖泊水库环保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来源:新华网2008-12-02
12月1日电 “湖泊水库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环保工作也始终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12月1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洱海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各地要加强湖泊水库环保,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据介绍,近年来,环保部门持续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目前已基本摸清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违规排污的现象仍然存在;保护区划分与建设不规范,部分地区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在监测站点覆盖率、监测方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基础仍然薄弱。
“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首先要严格防范水污染事件。”张力军说,要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威胁湖泊水体安全的污染源要坚决处置,消除隐患。要按照相关技术规定,科学划分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要认真做好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评估工作。目前,环保及相关部门正在开展九大重点湖泊水库的生态安全评估工作。在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一湖一策。要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和湖区经济发展问题,使各类湖泊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健康与安全状态,促进湖库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
要加快湖泊水库水污染防治工作。张力军说,各地要进一步加快实施“三湖”、三峡库区、丹江库区等重点湖泊水库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抓住当前新增投资的有利时机,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治污项目建设进度。要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做好水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工作,将地方财政资金和中央资金配套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自2009年起,环境保护部将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5、“绿色保险”专逮污染大户
来源:环境质量报2008年12月02日
环境保护部最近以一个全国性的工作会议的形式再次力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如果得到国务院同意,按照环保部门和保监会签署的《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今后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经营危险废物处置的企业,尤其是近年来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将被要求参与此项制度的试点。
如果一切顺利,“绿色保险”将成为继“绿色信贷”后,环保部门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
我国进入污染事故高发期
“我国已经进入污染事故高发期,但由于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目前没有机制保障,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原状的责任往往得不到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四川省环境科学院院长兼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廖激表示,“这种‘企业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买单’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迫在眉睫。”
据廖激介绍,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通过众多企业的参保来化解少数企业的高额赔偿负担。由于具有经济赔偿作用,有利于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国际上行之有效的防治污染的手段之一,。
据悉,早在今年初,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就表示,要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部门和保监会已经签署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将从今年起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四川将谨慎推行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新的险种,业界普遍较为谨慎。
11月15日,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谷声文称,目前只是收到了上级下发的有关调研报告,但是该险种的具体推行,尚要等待通知,若要推行也将谨慎从事。从之前的吉林等地的推行情况看,执行还比较困难,尚没有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
中国人保成都分公司负责人表示,他只是从网上看到这一信息,公司尚未接到有关文件。一般而言,要是开发一个新险种,总公司会报保监会批准,下达到分公司,并在当地保监局备案,但现在有关通知尚未下来。
“绿色保险”将分四步走
廖激在全国环保会议上了解到,《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操作层面,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实施: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提出企业投保目录以及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新闻对接
年内关闭嘉陵电厂
本报讯(记者刘颖哲)“嘉陵电厂这一成都市的重要污染源将在年底前关闭。”日前,成都市环保局长王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文斌表示,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成都电厂(简称嘉陵电厂),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外,占地470多亩,是成都市主城区内惟一的火力发电厂,也是该市内最大污染源。虽然嘉陵电厂去年完成了脱硫治理,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成都中心城区最大污染源的状况,因此,成都为实现全年311天空气质量优良的“蓝天”目标,除了加大燃煤污染整治力度,还将在年底前关闭嘉陵电厂。另外,年内成都市要实现三环路内全面禁煤的目标。
6、全球环境基金会首个东亚削减陆域污染项目开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12-02
12月1日电 近日,全球环境基金会(简称GEF)宁波/慈溪湿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列入GEF东亚削减陆域污染的第一个项目,计划一年后竣工。
项目所处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宁波市杭州湾湿地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区域的自然湿地之一,这里由于生态的改善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并对区域环境与气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项目利用湿地自然净化技术处理污水,既达到高效的水处理目标,又创建周边生态环境与景观,削减区域污染总量。
据悉,在湿地内进行工程建设的重点是5000亩围垦土地,其余区域则以封闭管理、促进生态恢复为主,没有工程措施。
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环保,工程湿地通过采用生态化就地处理方式进行废污水的深度处理。各建筑组团产生的生活和实验室污水收集系统位于地下,经收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成为干净水源,重新回流入鸟类保护区水面或水生植物群落保育和生态实验区。该项目还采用了风能灯、利用各类回收材料创造的公园、分解厕所、地热能源利用等生态技术。
该项目立项之初就引起了世界银行与GEF的高度关注,世界银行为该项目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赠款,以支持自然湿地保护区及可处理污水的工程湿地的建设。
杭州湾湿地是很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或越冬地。今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东西两侧数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近20种珍稀鸟类,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国宝级”鸟类就有白鹤、东方白鹳与中华秋沙鸭3种。
7、2008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开幕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01日
新华网波兰波兹南12月1日电(记者刘向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1日上午在波兰历史名城波兹南开幕,这标志着为期12天的200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在大会开幕式上说,本次会议将主要讨论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和长期承诺、如
何采取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更多资金用于绿色技术开发和转让等问题。他表示,希望波兹南会议能为在未来一年完成“巴厘岛路线图”确立的谈判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按计划,本次缔约方大会将评估全球2008年在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为明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协议制订详细计划。
8、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中存在三大问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12月02日
治污项目开工少,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治污资金到位率低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武卫政)针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治污项目开工少,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治污资金到位率低等突出问题,环保部近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着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改善流域水环境,扩大内需,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认识;二是抓住当前中央新增投资的有利时机,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规划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强化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四是认真做好水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工作,将地方财政资金和中央资金配套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自2009年起,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复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黄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稳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治污项目开工少,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治污资金到位率低等突出问题。
9、2008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6位候选人名单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2月02日
(按拼音排序)
个人(24名):
安维忠 宁夏环保联合会秘书长
陈 飞 浙江省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樊 巍 湖北省武汉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宣传干事
葛玉修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纪委书记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教授
刘德天 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
吕 植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
马和励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谭 晶 著名青年歌唱家
唐孝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传福 广东省深圳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文一波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仵树仁 河南省财鑫集团董事长
郄建荣 法制日报记者
向晓钧 四川省什邡市环保局核与辐射管理科副科长兼环境监测站分析室主任
杨善基 江苏省双登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叶 榄 河南省潢川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余小萱 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
张朝伦 山西省太原市伦嘉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兴云 山西省大同县落鹰山造林队负责人
张玉林 河北省秦皇岛市环保局副局长
珍?古道尔 珍?古道尔研究会负责人
朱再保 湖南省岳阳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团体(2个):
凤凰卫视《江河水》节目组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
10、重庆在企业设立环境监督员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2日
新华网重庆12月1日电(记者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重庆市环保部门在全市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施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自觉守法意识,促进企业规范完善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初开始,重庆市在6家电力企业开展了大型电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123家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在这些企业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探索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同时,环境监督员将指导有关企业在醒目位置放置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自觉守法意识。
11、江苏在太湖试推排污权交易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年12月02日
新建项目未申购排污指标不得通过环评和“三同时”验收
江苏省环保厅、财政厅和物价局近日联合出台《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确定将在太湖流域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的污水处理厂及报批环评报告书(表)需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污量的新、改、扩建各类项目排污单位中,推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
哪些单位要申购排污指标?
《细则》中明确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范围为:太湖流域内的苏州、无锡、常州和丹阳4市全部行政区域,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所在区域。在上述区域,江苏省将通过改革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办法和排污权使用方式,逐步形成排污权交易市场。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交易平台,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细则》要求,各试点市、县(市)环保部门,要按规定确定并公布试点排污单位名单。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排污单位的申报、申购资料,参考2007年环境统计年报数据,结合当地排污总量削减要求、排污单位环评审批、环保“三同时”验收数据,核定试点单位的申购排污指标量和指标有偿使用费金额,并向社会公示试点单位排污指标的申报、申购及审核结果。
对新、改、扩建项目排污单位,《细则》明确要求各地环评审批部门要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核定排污指标,排污单位根据核定排污量申购排污指标,未申购排污指标的单位,不得通过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不得发放排污许可证。
排污指标怎么确定?
根据《细则》,排污单位申购指标量依据《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和《太湖流域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按照从严要求的原则确定排放标准以及单位产品允许排水量核定,同时参考2007年的实际排污量,满足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总量削减的要求。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将采用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与环保部门的监督监测数据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核定,在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的污染源监察中发现超标排污的,按实际超标浓度和超标时间核算增加的排污量。
新增排污指标从哪里取得?
据了解,整个试点工作将从现在起持续到2010年年底,进行全面总结后,申请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验收。省环保厅、财政厅和物价局3部门还同期出台多项具体措施推动试点工作,包括:对参加试点的排污单位按两年排污总量和规定的收费标准一次性收取费用,对现有已建排污单位减半征收。对于废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试点排污单位,应直接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购排污指标,在申购指标及核定排污量时,必须由其污水处理厂出具这一单位相关的排污证明材料。老企业改、扩建项目时,指标可在本单位的减排量中进行平衡,不足部分通过交易获取;新、改、扩建各类项目排污单位,新增指标必须从完成当地减排任务后的余量中获取,也可在当地环保部门的主持下,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指标。排污单位获得排污指标后,环保部门按月核实、按年汇总其排污量,对于实际排污量超过其申购指标的排污单位,将依法实施处罚。(金浩波 闫艳 高杰)
12、李皓:垃圾分类关键是管理 鼓励废品免费回收
来源:搜狐绿色 2008年12月02日
第1页:嘉宾精彩言论
第2页:北京垃圾分类问题不在老百姓,关键是管理
第3页:北京具备了一切处理各种垃圾的能力
第4页: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处理的费用
第5页:应该鼓励废品免费回收
第6页:再生资源能够大大节省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第7页:节能产品会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第8页:应当鼓励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环境治理
访谈嘉宾:访谈嘉宾: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创办人 李皓 博士
主持人:搜狐绿色 苏苏
【嘉宾精彩言论】
“垃圾分类”这个名词1957年就有了,而且是北京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来的。
北京能不能实施垃圾分类,问题不在老百姓的素质,而在管理者自己。
我听说,市管委明年要出台一些法规性的文件来规范垃圾分类的做法。他们敢制定规则,就说明废物现在都有下家了。技术已具备就是是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只需民众的支持了。
现在马路边安放的分类垃圾箱可以说是一种作秀的形式。因为它的容量很小,塞一份报纸就可能把口堵了,起不到收集可回收物的作用。
北京现在最缺的是大容量的废物投放箱,社区、单位、学校、物业写字楼都没有。国家现在为刺激经济要投资,我认为,回收业是一个需要得到政府投资的产业。
北京垃圾填埋场中约有70%是废塑料,这些废塑料缩短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其能源的贡献力也没有得到发挥。
媒体报道如果政府投资,把社会上很多收废品的人变成这个产业链上的工人,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
北京政府的投资重点,谈到要建四个森林公园,我觉得森林公园不必花很多钱。
要让我国的回收业出现新面貌,我有两条建议:第一,政府要出资安置大回收箱,第二,要促进建立废物免费回收的机制,这样才能使回收业能赚钱。
如果再生资源来自无偿回收的废品,原料费少,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凡是用废物做再生资源,能够大大节省能源的消耗。
我们现在的社会之所以出现资源越来越少,垃圾越来越多的现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生态系统的循环原则。
投资巨大的花卉工程在奥运会以后都死掉了。这样的事不能再重复。绿化城市的目的是要为提高环境质量服务,要为城市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城市净化空气、帮助城市留住雨水服务,为城市人们看到绿地时感到心旷神怡服务。而花卉工程的目的像是要做给别人看,想去赢得别人的称赞。
我们国家的城市人没有园艺生活是很遗憾。家庭园艺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访谈正文】
北京垃圾分类问题不在老百姓,关键是管理
主持人(苏苏):我们看到北京2008奥运申办的承诺里面,有一项是关于垃圾回收的,说是分类资源回收率达到50%,最后利用率要达到30% 。您是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实行垃圾科学分类管理的,根据您的调查,北京现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
李皓:垃圾分类是1957年12月12号《北京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题目叫“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当时北京出现了垃圾多、难处理的问题。北京当时没有环卫局,有一个叫“市上下水道工程局环境卫生处”,这篇文章的作者叫韩若适 是这个处的主任。当时为了处理北京的垃圾,他们分析了垃圾的成分。他们发现:炉灰约占53%,有机垃圾包括厨余占40%,剩下的百分之七是破布、废纸和破铜烂铁。他们就建议垃圾要分类收集,分别处理。把煤渣送去铺路,有机垃圾拿去沤粪,破铜烂铁拿去卖废品。因此,“垃圾分类”这个名词1957年就有了,而且是北京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来的。至于在90年代,再提垃圾分类,是我跟北京市长写了个建议,希望北京尽早实施垃圾分类,减少白色污染,那确实是我写的。
因为我1986年去德国时,看到他们当时一次性塑料用品很多,垃圾量很大。从我们研究所到学生宿舍,很大的垃圾桶每天都是满的。我们实验室的咖啡角有两个大的圆形垃圾桶,每天都会装满垃圾,扔的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杯子与塑料餐盒。当时我很不习惯,觉得太浪费了,因为在我眼里,那些塑料制品可以洗干净后改作他用。所以我告诉过我的德国同事,中国人没有这样大量地扔垃圾。后来,到了1992年,我居住的德国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废塑料单独回收了,垃圾量就一下子减少下来。95年我回国到了北京,落户在中关村。那时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很火,店铺的人已经开始吃盒饭了。我看到,在这条街的每个店铺的门口都扔着一堆一堆的泡沫餐盒、筷子,得等环卫工人来清扫。刮风时,垃圾堆中的塑料袋、废餐盒刮得到处都是。
1996年5月,《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洋垃圾进入中国的事,列举了当时全国各地发现的近百起洋垃圾事件。不少是以废纸的名义运到中国的,也有废塑料。中国当时有些工厂需要废物做原料。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有一批洋垃圾,外观是废纸板,运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工厂,打开一看,里面包了很多废塑料和医疗垃圾。我知道,千万不能让外国的医疗垃圾运到中国来,因为万一产生病菌传播将会是很危险的。后来我听说,这些工厂是需要原料才运进了洋垃圾。我想,他们既然需要废物,能不能把北京自己扔的废塑料通过分类收集的办法回收利用呢?
那时我正好在媒体上看到报道,北京有用废塑料炼油的,也有利用泡沫餐盒做防水涂料的。我做了一些调查后,给当时的市长贾庆林写了一封建议信。为了写这个建议,我设法与北京市环卫局局长见了面,建议他试行垃圾分类。但这位局长说:“垃圾分类?20年以后再说吧,中国老百姓的素质太差了!”
为了调查老百姓的素质是不是差,我在北京一个叫大乘巷的社区做了调查。看居民支不支持垃圾分类投放。那个调查是我与当时的北京环保学会、环卫局干部、大乘巷家委会共同做的。其实就是一个社区试点。调查结果是,当时虽然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比例只有30%,但他们都做得很认真。在三个写明了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的投放桶中,他们都能将废物干干净净地准确投入其中,没有分不清的。当时社区有70%的居民嫌麻烦,不愿参与。他们家中的垃圾仍以混合的方式从垃圾楼道往下扔。但让我感动的是,这70%的人没有去对社区设置的分类回收桶进行破坏。没有人往桶中干净的废塑料上倒菜渣烂叶。我看了这个试点的结果后,就知道了,北京能不能实施垃圾分类,问题不在老百姓的素质,而在管理者自己。
北京具备了一切处理各种垃圾的能力
主持人:现在很多环保NGO也做了类似的试点,但是试点最后都不是特别成功。跟你说的一样,不是老百姓的问题,分类回收以后,最后又回到同一个渠道去了。
李皓:我知道北京真正做垃圾分类的NGO就只有地球村一家,第一个试点就是西城区的大乘巷。那时地球村就廖晓义和我两个专职人员。这第一个试验就是我做的。我建议大乘巷家委会的陈主任,一定要先给居民写了一封信,讲清楚为什么要垃圾分类的道理,还要告诉大家该怎么做。这封信一定要送到每家每户的手中。另外,我建议家委会,收集废物的桶一定要大,桶上要写清楚“废纸”、“废塑料”、“废玻璃”这几个醒目的大字。后来,大乘巷这样做了,效果很不错。它最成功之处就是,事先给每家每户送了信,让居民都知道社区要做垃圾分类这件事。老百姓明白了道理,做起来就不难了。
大乘巷做的这个试点在当时吸引了很多媒体,老有记者要采访。由于地球村更注重做环保影视,并不具体了解社区垃圾分类试点需要向公众普及哪些知识,讲哪些道理,实施时遇到困难该如何设法解决,比如,废塑料收集后找谁来运走?而这些具体的事情是我那时头脑中整天考虑的。后来因为一些内在的分歧,我离开了地球村。
后来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地球村常宣传的宣武区的一个垃圾分类试点。我没去看过,但北京环保学会的人去看了,说分类垃圾箱中都是混合投放的垃圾,很失望。有一次电视上也报道说,这个有几百户居民的社区,只有一家人在家中将各种废物分开投放。
我认为,NGO做工作一定要踏实。定位做环保的NGO,工作目的应是为了环保这个大事业,而不是为了宣传自己。不做踏实的工作,只想通过一些活动把自己宣传出去,给自己头上套光环,甚至把许多志愿者做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给自己报奖。这种做法会非常大地毁掉志愿者参与环保的热情。
从1996年大乘巷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算起,到现在12年过去了,是不是一切归为零呢?不是。12年前,北京市政府从我们这儿知道了国外提倡垃圾分类的做法,于是,他们开始朝这个方向去了解国外的情况。最后环卫局被撤销了,变成了市管委的一部分。市管委这12年来一直在坚持更新垃圾处理技术。因为垃圾分类后,需要分门别类地处理。我可以很欣慰的讲,12年过去了,最近市管委的人告诉我,现在北京具备了处理各种类型垃圾的能力。废塑料有下家了,餐厨垃圾有处理技术了,有机物可以堆肥了。这些都是在这12年内建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年的进步是很大的。就以废塑料为例,12年前大乘巷做垃圾分类试点时,老百姓能把废塑料分开投放。但废塑料谁来拖?当时没有人拖。我与北京郊区一个塑料炼油厂的企业联系,希望他们出车拖,他们很支持,但大车白天不能进城,有很多关卡。一天晚上我跟着这个大车第一次去拖大乘巷的废塑料,结果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还出了撞车事故。
现在如果有了干净的废塑料,就有厂家要这样的废物。这个大变化就是12年带来的。技术完善了,就需要公众的支持了,也就是说,只要大家把垃圾分开投放,变废为宝就没问题了。另外,环卫部门运输时,千万不能把已分开投放的垃圾倒在一起清运,这样做会极大地打击百姓分类的积极性。只要分开清运,对物业部门严格要求,比如,装废塑料的桶中不能倒入菜渣烂叶,装厨余垃圾的桶中不能有塑料垃圾,否则,不予清运。这样坚持一到两个月,大家就会形成习惯。我听说,市管委明年要出台一些法规性的文件来规范垃圾分类的做法。他们敢制定规则,就说明废物现在都有下家了。技术已具备就是是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只需民众的支持了。
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处理的费用
主持人:我们在大街上已经看到,垃圾回收箱其实是有分类的,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设备上已经有这样的分类功能了。但是在老百姓中,他没有这样的意识,有时候在扔的时候发现两边投,清运的时候都是倒在一个垃圾车里面。他就没有积极性了。
李皓:现在马路边安放的分类垃圾箱可以说是一种作秀的形式。因为它的容量很小,塞一份报纸就可能把口堵了,起不到收集可回收物的作用。而且过往的人匆匆忙忙的,他们很少能做到准确投放。在德国也这样,马路边的分类垃圾箱,尤其是那种小体积的不锈钢垃圾箱,摆在路边,人们一般是乱投。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那里的社区、单位、商店、学校都在使用大容量的箱子来收集可回收物。箱上的标识贴得很醒目。因此,你就能看到,废塑料箱中只有废塑料,废纸箱里只有废纸。它们的容量大,使大家投放很方便。
北京现在最缺的是大容量的废物投放箱,社区、单位、学校、物业写字楼都没有。国家现在为刺激经济要投资,我认为,回收业是一个需要得到政府投资的产业。回收有利废物的资源化,把人们不要的东西收集起来,运输到处理厂,变成一些厂家需要的生产原料。而收集废物的大容量投放箱,只能靠政府出钱来安置。政府应该花一大笔钱来帮助全社会设置标识清楚的容量大的回收废物箱。这是能帮助循环经济健康运作的第一步。
主持人:有本书说我们未来的城市可能是建立在垃圾之上。北京以前垃圾厂就在四环周围,北京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展,一些小区建立在以前的垃圾填埋厂上,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譬如废气渗漏呀,癌症村呀,垃圾简单的填埋处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李皓:把垃圾混合地运到填埋场去填埋是特别不好的做法。垃圾填埋场这个方式是我们跟国外学的。据我了解,垃圾填埋场填埋的东西最好是垃圾充分焚烧后的渣。这样能使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很多,一个填埋场建好后就能使用较长时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已有了成熟的处理易腐垃圾的产业,比如餐厨垃圾、枯枝落叶,都能够用于制作有机肥,或生产沼气。我在德国弗莱堡看到,那里的城市居民将厨余垃圾放在专用的带盖小黑桶中,放在门口。堆肥厂开车来,把这些桶一个一个直接收到车上,再把随车运来的干净黑桶留在居民家门口。这样的城市垃圾管理一不会产生恶臭问题,二有利其他垃圾的焚烧处理。
北京最近媒体报道较多的是怀柔的一个垃圾填埋场。2007年10月份竣工的,建填埋场投资了两千多万,设计的使用寿命只有12年。我算了一下,每年为填埋垃圾耗资近两百万元,这还只是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费用。我查了数据,北京居民现在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约0.8公斤,这是混合垃圾的状况。由于混装,环卫部门只能混着拉。我家的垃圾一直是分开投放的,塑料与纸类我都单独投放。因此,我家厨房中的垃圾箱,基本是一个礼拜才装满。我家垃圾产量的统计是,人均每天100克(二两),是北京人均垃圾量的八分之一。如果家家都能够将垃圾分类投放,真正运到填埋场的垃圾量就能减少。如果能减少到只有五分之一,一个设计容量为十年的垃圾填埋场就可以用上五十年!差不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这能减少多少处理垃圾的费用呵!
除了建填埋场需要费用,北京清运垃圾还有费用。一吨垃圾的清运成本在200-300元间。北京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有一万五千多吨,以250元为平均清运成本算,北京每天需要375万元来运垃圾。由于垃圾混合扔,垃圾处理时恶臭严重。发臭的不光是餐厨垃圾,还有草坪修建的草渣,因为其中含有大量化肥,腐烂时很臭。我参观过几个垃圾填埋场,运来填埋的垃圾中,废塑料占很大比例。塑料是石油做的。我在日本看到,他们把方便面袋这样的食品包装废塑料集中收集起来,做成燃料颗粒,用于炼钢时部分替代焦炭。这样的颗粒以20%的比例掺到焦炭里,成为炼钢的能源。炼钢的温度很高,上千度,能使塑料得到充分燃烧,不会产生二噁英类有害物质。我看到北京垃圾填埋场中约有70%是废塑料,这些废塑料缩短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其能源的贡献力也没有得到发挥。如果市民了解北京处理垃圾的负担这么重,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会认真管好自己垃圾,让废物资源化。
应该鼓励废品免费回收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过,国家现在金融危机下,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四万亿的资金一万亿投到环保上,这是国家重视环保的表现。其中一部分是用到资源的回收利用上,发展循环经济上面。这一万亿怎么用?你谈一点你的想法和建议。
李皓:国家列出的投资重点确实是关注民生的。要改造危旧房,农村和城市都要做,我赞同。也提了要支持循环经济,但是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好像没有在醒目的位置。我认为这个比例小了。我看了媒体报道的北京政府的投资重点,谈到要建四个森林公园,我觉得森林公园不必花很多钱。
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那里做得最成功的是净化中水的人造湿地。在那儿的芦苇丛中,我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羽毛斑斓的野鸟,个头很大。它们能自如地生活其中,说明这个人造的模拟自然的湿地环境,已被野生动物认可,接受了。这是应当得到充分肯定的。但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有多处陆地上的园林设计和建造选材是有问题的,要么不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么不能带给游人良好的舒适度与安全感。园林植物的选择没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花钱太高。这些都是北京以后建新的森林公园时,要认真吸取的教训。在许多发达国家,城市森林公园就是撂荒,这个地方什么植物能够长起来,让其自然生长。人工辅助种一点乡土树,但一定要稀疏地种,给自然界留出空间,让天然的树种自己长起来。森林公园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洼地,让雨水流入其中,使森林公园内有水源。另外,需要在公园中铺一些简易的通道,因此,建森林公园可以做得很节约。
减少建森林公园的资金,就有钱用于支持回收业了。因为回收业能大量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的回收业是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高度重视和推动起来的产业,曾经做得很成功。周总理在1958年写道:“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为全面发展生产服务。”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商贸基本处于封闭状况,我们必须要立足于自己的能源、资源,因此,在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从科研,到技术开发,到建工厂,国家都高度重视,为这个产业工作的研究人员与干部有着很高的素质。领导这个产业的是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我读到一本书,叫《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1989年版。书中讲,中国从1958到1988年,废旧物资回收产业给4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那个时期,中国人的物资生活处于匮乏状况,产生的废物并不多,而回收业就解决了40万人的就业问题。可以想象,现在我们的消费生活比过去高了很多,如果政府重视扶持,回收业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将会是40万人的好多倍!
现在政府鼓励大家消费。如果百姓的家中被已有的物品放满了,旧物出不去,再消费就困难了。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一些旧衣服,并不破,但尺寸不合适,无法穿了,捐又没人要,拿去给路边收破烂的又舍不得,只好留在衣柜中。衣柜是满的,我就不会考虑去买新衣服。这就是说,要帮助老百姓把家中的废物“排”出去,才会有消费需求。我想,如果回收服务能在政府的支持下正规地建起来,让百姓知道,自己的废物回收后有利国家的经济,就会支持这个产业的。把家里的柜子腾空后,就可以买新东西了。
21世纪要让大家都有就业机会,都能过上好日子,就要重视促进物质流动的问题。物质流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就业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在21世纪将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大产业。如果政府投资,把社会上很多收废品的人变成这个产业链上的工人,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我住的社区门口,守着一个收废品的小伙子,年轻力壮的,但天天就坐在那儿,等着人来卖废品。要是社区有供居民投放废物的大型回收箱,这个小伙子成为回收公司的清运人员,每天来清运一次废物。他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许多。
要让我国的回收业出现新面貌,我有两条建议:第一,政府要出资安置大回收箱,第二,要促进建立废物免费回收的机制,这样才能使回收业能赚钱。因为废物的有偿回收弊病不少,城市掏垃圾的现象就是一例。由于垃圾中可能带病原体,掏垃圾的人可能传染疾病,或传播病菌。如果对可再生资源实行无偿收集,掏垃圾现象就会减少,同时回收公司的运行成本就能大大降低,这个产业才能活下去。还能带动利用再生资源做的产品价格的下降。这就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了。一个普通家庭,每月卖废品的钱一般不会超过10元钱。但有些老人,因为想等废品卖个好价钱,就爱攒废品,家里到处都塞着废品,搞得卫生状况很差。如果他因此得了病,付出去的钱比他卖废品的钱不知要高多少倍。
废品的有偿回收还产生了一个怪现象。一位了解再生资源利用状况的人告诉我,在北京,收来的办公用纸和废报纸是没法加工成好的再生纸的。这是因为,这些废纸是小贩用钱买来的,由于居民对废品价格的斤斤计较,小贩赚不到钱,于是,他们就把回收到的废纸用水浸泡并在纸中掺很多沙子,以此增加废纸的重量。这样,他们把废纸买给纸厂时才能赚钱。但这样的废纸原料质量很低,只能用来做板纸。他说,北京制作办公纸的再生纸原料只能使用进口的废纸。我想,如果大家知道废品的有偿回收会带来这么些问题,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的今天,就应该支持废品的无偿回收了。
再生资源能够大大节省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主持人:但是老百姓现在看不到循环链最后的环节,我免费的把这个给你了,最后我的产品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更便宜?
李皓:现在我们在超市中买到的不少商品都是用再生资源做的。如果再生资源来自无偿回收的废品,原料费少,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奥运会前,我到很多社区做绿色奥运宣讲时,给老百姓讲清楚这个道理后,普通的大爷大妈就说,我们早明白是这么回事,就根本不去计较了。这说明大家认可这样的道理。我认为,现在我们的政府和媒体缺的就是把这些道理讲给老百姓听。
老百姓还有一个不懂的道理就是,凡是用废物做再生资源,能够大大节省能源的消耗。比如生产金属铝、铜、铁,如果是把废金属拿去再生的话,能耗要降低50%左右。只要降低了能源,就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这是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学到这些知识,大家就会懂为什么要支持回收,要尊重从事回收产业工作的人。中国以前的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做得那么成功,回收公司的从业人员都是国营企业职工,与社会上的其他产业没有区别。可惜改革开放后,这个系统被毁掉了。所以我希望看到,政府能帮助重振我国的回收业。让在这个系统工作的人能受社会的尊重,工人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要好。现在到处是散乱在城市中的废品收购者,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回收行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那本书写道:“从1955到1985年,全国有回收网点20多万个,加工企业4万多个”。可见我国过去对这个行业的管理非常规范。书中说,利用废旧有色金属,跟使用原生矿石比较,能降低生产成本,比如铜60%,铝35%。锌15%,铅50%,黄金可以降低87%,白银降低96% 。成本降下来了,产品就会便宜。利用废金属与原生材料相比,钢铁使用的能耗只有40%,铜只有20%,铝只有5%,比如用废易拉罐再造新的易拉罐,能耗可以减少95%。铅的能源只有27%,锌38%。这些数据都是我国以前的科研单位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国有这么好的回收再生的底子,完全可以在二十一世纪把回收业做到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可以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我们现在的社会之所以出现资源越来越少,垃圾越来越多的现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生态系统的循环原则。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微生物能将植物与动物产生的废物彻底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供植物吸收、生长,然后动物才能有食物吃。再来看我们的社会,工厂是生产者,居民是消费者,回收业加工就是分解者。当物质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不断流动时,这个社会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就能基本有保障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的威胁也会减少。垃圾的产出也会大大减少,社会的生产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人人都有饭吃的梦想就可能变为现实。现在国家投资支持回收业是一个机会。
节能产品会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主持人:最开始那一部分讲到的奥运会,其中一个承诺是场馆的建设、设施的建设方面要争取做到绿色,其实他很多方面做得还是特别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他的建设成本特别高。使用成本会很高吗?它的推广价值可能不会太大。
李皓:奥运场馆,因为我没有得到建每个场馆到底花了多少钱的数据,不能随便说。但有一点,由于奥运场馆,比如水立方、鸟巢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没人做过,一些工艺或是用材的要求很高,有些是国内没有的材料,有些是有了材料因没使用过,需要试验。所以我觉得,这些场馆的建设成本高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个朋友参加了奥运村也就是运动员住地的建设,他告诉我,奥运村的建设成本很高,因为质量要尽量达到国际水平。这些花费高的建设成本并不一定是与节能技术相连的。北京每年都在搞节能展。我们到这些展览去参观就能看到,节能降耗的技术与材料成本可能要高一些,但很少高过双倍价的。这些高出的成本是能够在今后的使用中把钱省回来的。拿我自家为例。2003年我搬入了居住面积90平米左右的新居,我在装修这个家时,全部安装了节能灯,电器选的是节能型。从那时到现在,我家每月交的电费在20元左右,用电量在30到40度。钱大大节省回来了。
我们国家每年有一些新技术在诞生。奥运前,北京曾经搞了风靡一时的平改坡工程。其实,平屋顶是非常好的安放太阳能设施的地方。有位社区干部告诉我,他的社区给居民楼做平改坡的费用是每个屋顶一百万。今年我去北京节能展,看到我国生产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已能与一种设备连通,在冬季给室内供暖。要是平改坡的钱花在安装这样的设备上,北京可为冬季供暖减少多少能源消耗呵!节能产品的成本与价格不会高得没谱。厂家也知道,如果价格非常高,市场不接纳你。节能设计是一个趋势,老百姓会欢迎的,当初可能贵一点,但用上几年你会尝到好处,维持费用低,危机来了你也不必担心。比如,你的能源能够自给,你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利用、浇灌社区花园,你就不用老担心水价会不会涨。奥运场馆尝试了这些技术,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范例,如果运行成本低,会给大家信心。你不必认为场馆的建设费用特别高,自己不敢效法。你可以选择做简单、省钱的。
主持人:我们搜狐绿色频道准备做一个尝试,我们做一个产品节能的展示。譬如我点击电视机产品,同款同期的产品耗电是多少,节能多少。这样老百姓就可以通过轻松的点击比较来知道我究竟选择哪个产品是节能,可以节约多少电,多少成本。用消费者的选择来刺激产品生产商开发出更节能的产品,淘汰高耗能的。
李皓: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还可以鼓励老百姓,你自己有什么体会,你来介绍经验。比如,我用了一个什么东西特别好,是自己家里在用,不代表哪个厂家,但我希望与大家分享。这样会使参与的人更多,而且有说服力。我觉得全社会都来交流自己节能降耗的生存智慧是一件美好的事。因为二十一世纪,大众的地球公民意识特别强,都不愿意自己的家园环境质量差,被温室效应毁掉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动员全社会参与,我觉得这事完全可以长期做下去。
应当鼓励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环境治理
主持人:刚才您讲到的,从卫星上俯视北京,发现北京是很多细胞单位组成的,要把这些细胞单位发动起来,自己来管理绿化、垃圾回收、水的回收利用,很多环境问题自己就可以解决,就不要把责任推到政府身上,环保局身上。
李皓:我为什么说要对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问责呢?是因为这些机构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政府,他们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对社区的环境说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他们不准老百姓做的事情,老百姓就无法做,比如栽花种树。我看到,北京很多社区的绿地是光秃秃的,但如果居民自己种了点什么,他们就会要人家拔掉。这样做是不对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干部的角色应当是给社区居民服务的,因而他们是公务员。既然是服务角色,你就应该鼓励居民做能改善社区环境的事,而不应该不准居民做。只有居民称赞你,你这个位置才能做下去,你对居民高高在上的,不体谅居民的需求,居民不满意,你总有一天会下去。如果在中国实施了这样一种对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干部问责的制度后,他们的管理方式要改变。不少社区干部的心思放在出租房屋开店铺方面。他们收了店铺的钱,这些店铺随意往路边倒脏水、扔垃圾、排油烟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我问过一些店铺为什么随意玷污门前的环境?他们说,我们给街道交了清洁费的。他们交了钱,就觉得自己已尽到责任了,而街道办事处因为收了钱,就睁只眼闭只眼,这就是北京有些街道的环境治不好的根源所在。反过来,我也碰到过很好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干部,他们听了我讲的环保课后,就去发动居民做,社区环境真的改善了。社区的管理费用能减少,用水量能减少,社区院子里绿绿的,居民心情很舒畅,邻里关系也和睦了。垃圾也不见了。尤其是那些把绿地分给老百姓种的社区,进到里边去看,真的是黄土不露天。地面几乎没有尘土。皮鞋不用擦这种梦想在北京是能够实现的。
主持人:几个代表性的小区的名字是什么?
李皓:比如在石景山有一个社区,1999年我第一次去那儿,是社区干部要我给居民讲垃圾分类的环保课。那是一个工人居住区,我看到满眼是黄土,因为绿地上没有植物。我给他们的社区干部建议说,你们想为环保做事,就让居民自助绿化吧。后来,他们真这么做了。他们把社区的绿地分成了80多块,花了三千多块钱买来竹子,让居民编篱笆,把80多块地围成一个个小花园,让居民自己领养。居民可在领养的小花园里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一年多以后,这些小花园就都绿起来。我去看时,感到很有意思。居民种的有各种花卉、也有种玉米、葡萄的,这些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农作物生长的知识。那个社区没有物业,部分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因此,花园里也有种葱、蒜的,这可以补充家用。我认为没什么不好。自助绿化在这个社区的成功实施,使社区不再尘土飞扬。环境变得干净、美丽了许多。但北京还有不少社区的绿化是年年向上级部门要经费。选种的植物今年种了,明年又死了,管理干部一点都不着急,因为正好又可向上级要经费了。这些话是绿化工人告诉我的。现在遇上经济危机了,政府的经费要花在刀刃上,因此,不能再继续没完没了地花大量的钱做统一绿化的傻事了。其他国家都是让老百姓自己栽种房前屋后的绿地,北京为什么不准呢?社区绿地让老百姓自己绿化,可以减少北京自来水浇绿地的量,生活的垃圾排放会减少,这是因为老百姓会设法自制有机肥,他们会把洗碗水、擦屋水都浇到花园中,这也可减少城市处理生活污水的负担。
主持人:真正这样放开的管理,会触及到某些部门的利益,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
李皓:这就是政府拨款。前一两年我发现,北京的绿化方法有很多误区,浪费很大。我就对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人说起这问题。我听到的回答是,现在政府的钱多,花不出去,大家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花在绿化工程上,反复弄,因为这些钱必须在年底要花完。好在今年中央说了,严禁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主持人:但是刺激经济出来之后,说多少钱多少时间之内必须要花完,所以发改委门前排了那么长的队,地方上来申请资金,申请项目的特别多。
李皓:经费不要拿去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今年北京媒体报道很多的花卉工程就是一例。投资巨大的花卉工程在奥运会以后都死掉了。这样的事不能再重复。绿化城市的目的是要为提高环境质量服务,要为城市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城市净化空气、帮助城市留住雨水服务,为城市人们看到绿地时感到心旷神怡服务。而花卉工程的目的像是要做给别人看,想去赢得别人的称赞。结果呢?国外对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称赞最多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几乎没有对北京的花卉工程给予高度赞扬的。
其实,中国的城市居民是向往园艺生活的。让绿化城市变成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既能减少政府对绿化的开支,又能刺激消费。只要你出国,几乎在所有的大超市,都能看到园艺用品的销售货架,有些面积很大。我们国家的城市人没有园艺生活是很遗憾。家庭园艺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德国我看到,政府部门把城市荒地改造成家庭园艺区,租给市民栽种。政府收租金,一个园子每年的租金几百到上千马克。市民租下园子后,可以自建一个简易小屋,自己可以种花草、蔬菜、果树等等。这些城市中的园艺区成了市民周末可以过一整天休闲生活的地方。城市也有了多样绿化的美景。这样的城市绿地,北京为什么不可以有呢?园艺生活是古中国人很重视的内容,现在没了,因此,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非常感谢。可能你还有很多想法,希望你多写相关的文章,你的这些调查研究对很多管理者和网民都有很大的启发。
13、节约用水需要现实手段支撑
来源: 新京报 2008-12-2 汪永晨(著名环保记者,绿家园召集人)
南水北调归根结底是个水的使用问题。上个世纪有人预算,21世纪,水将是战争的重要根源。
最近在德国采访,这个不缺水的国家,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每个人打开水龙头时就要意识到:节约用水。
在德国,用一吨水,除了水钱,还要付出两到三倍的污水处理费。这样一来,老百姓要算账,企业也要核算成本。所有人都在算账,受益的就是大自然。
如今,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城市之一,有多少市民用水时算账呢?2003年7月,湖北襄樊市宣传部长,请北京的记者和民间组织的人到襄樊看汉江。南水北调中线就是要从这里调水。
那一次的汉江之游,我们看到汉江水位不断下降。襄樊宣传部长说,请你们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们回去后告诉北京人,打开水龙头时,请手下留情。
“我们知道要顾全大局,但我们汉江的水也是越来越少了。”该官员说,2007年,襄樊经历了120年来的水位最低。
北京,水不够用,从南边调。这其中的代价,或许很多人没有算过账,更无从感受当地人为了调水付出的代价。
当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还没有到不用法律手段、不用经济杠杆,就能让人们自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德国人做事会算账的本事,其实不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本是天经地义。
我们老百姓哪个居家过日子不算账呢?
中国古代人建房子时,房梁上会有设计者的名字。如今,凡为大家办事,责任有时没有分清。所以,在我看来调水不是不行,而是,这个账要算一算,知道来之不易,方能真心珍惜。
节约,不是口号,而是生活中的成本核算。靠觉悟节约,是我们的理想,而比较现实的手段是:依靠法律等手段,促使我们珍惜水资源,这才是当务之急。
德国,一个水资源并不短缺的国家,尚能精打细算用水。我们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的地方,甚至连世界人均用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节水,本应更加理所当然。
调水或许不仅缓解不了我们今天的干渴,更无法保证我们的孩子免受缺水的干扰。在此境况下,节约不再是口号。靠钱约束促使节约用水的办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
14、“绿色保险”制度可能中看不中用
来源:上海商报2008年12月02日
近日,环境保护部以一个全国性的工作会议的形式再次力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就是将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任务通过市场机制分摊或转移给保险机构,环保部门承担的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的责任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管理方式。
所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以企业发生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使被保险人(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或个人)把对第三者的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可以避免巨额赔偿的风险,环境污染受害者又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被许多国家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事实上,环境责任保险除了对致害人(被保险人)导致第三人的生命或财产损失等进行合理的补偿,维护受害者利益外,更主要的是它可以作为一种为了环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与执行的预防损失制度,使保险作用体现在被保险人主动预防和堵塞环境安全漏洞、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灾害发生等方面上。
可见,从预防环境污染损失这个角度来说,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当前我国面临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往往容易导致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而忽视环境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也有利于我们在环境治理方式上由行政方式向市场转变,由单一方式向多种手段转变。
不过,对于这项制度所能产生的效果我们也不能过早乐观。除了一贯的地方保护之外,最要命的是这个环境保护责任险,竟然不是强制责任险。未来可预见的前景只能是:没有哪个保险公司愿意为此承担与这些受保护的高污染企业去谈判的责任。中国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几年惨痛经历中已经总结了教训,谁与政府对着干,都不行,哪怕是地方政府。因此,保险公司只要想到未来环境事故可能的巨额损失、以及定损的困难,谈判的苦恼,都将义无反顾地避开这一“市场”。对于保险公司更困难的在于,一旦它们承担来自环境事故的巨额风险,它们也没有任何渠道可将这些风险分散,在加强这些风险的管理方面,基本上更是无能为力。
15、靠什么保证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
来源:《观察与思考》 2008年12月02日
“尽管经济发展减缓了,但环境保护不能减缓,在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前,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
未来两至三年,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环保投资占有重要席位。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说,4万亿元的投资应成为绿色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比如铁路、机场、甚至是电厂的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能落掉环评这个重要环节。环保界的共识却是,监测和督察队伍设备、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环保执法。要保证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笔者以为环保当首先硬起来。(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对中央政府未来4万亿元投入拉动内需,不仅媒体给予了好评,权威的经济学家们也表达了良好的预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举有助于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到8%—9%的水平,这就是中国为全球经济能做出的最大贡献。(11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估算,若4万亿全部来自于政府投入,将拉动2009年GDP约1.8个百分点(11月11日《中国证券报》)。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减缓已经紧绷了两三年的节能减排势头?带来的是否都是绿色GDP?一些地区会不会借发展经济之名放松环保监管紧绷的弦?这些都值得忧虑,并需要未雨绸缪,及时出台相关的方略。
当然,一方面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我国环保投入长期欠账的困局。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建设仍然滞后,许多欠发达地区县城至今还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尽管在过去两年中,已在污水处理和电厂脱硫等方面投入3000多亿元,但据专家测算,要完成以“污染物削减10%”为主的环保目标,我国至少需要在环保领域投资15300亿元。况且当下不仅投资总量不足,而且绩效不高,甚至是建了亦未能保证正常运转,污染处理设施成了摆设。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监督、监测队伍,就很难确保这些治理设施发挥效益。
另一方面,要遏止一些地方借发展经济之名放松环保监管的冲动,更当强化环评的权威,强化环保执法监督的权威。铁路、机场、电厂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严格通过环评。环评机构要摆脱权力的干预和经济利益的俘获,确保环评本身的公正性科学性。同时,必须恪守环评的前置程序,与执法部门一起维护环评的应有权威。没通过环评的就决不允许上马,上马了的不单要立即停工,还要追究政府的领导责任。然而,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在前不久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批评的那样,“不环评也审批”或“先审批后环评”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上年度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涉及全国22个省电力、钢铁等12个行业的82个项目中,就有59个严重违反环评法。再加上对未报或未批环评就擅自开工建设项目处理不到位,追究行政责任落实不到位,使环评常常被束之高阁。
环保监测和督察队伍设备、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局面,同样严重制约着环保执法。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多次指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很多地区的监测人员只能靠鼻子去闻,很多环保部门的检测设备甚至比不过当地中学的实验室。由于体制原因,一些地区的环保执法经费目前还没有纳入财政拨款的范围,很多基层环保执法人员骑自行车赶往污染事故现场。在县一级环保部门,人均只有0.08辆执法用车。更可悲的是,地方环保机构不少成了政府养的猫,捉不捉老鼠,要听命于地方权力,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惶论依法监督依法处罚了。
国合会副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任布兰德指出,尽管经济发展减缓了,但环境保护不能减缓,在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前,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少专家都建议,我国应该抓住此次投资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能耗低、污染少的低碳经济。要保障中国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环保组织和权力机构则责无旁贷。即使没有理顺管理体制,也当率先强壮和强硬起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把说不的权力用得足足的,靠公正、权威、严肃,让地方权力敬服与敬畏,成为绿色GDP的忠实卫士。 ■
16、让4万亿成为“绿色中国”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 2008年12月02日
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剂急需的强心剂。评论家们和市场都在关注此方案内容是什么?哪些是新的?哪些不是?以及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但是也有一些担忧和建议。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人从把环境问题当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的误区中走了出来,并逐步认识到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者,环境保护是其一项重要职能。
但过去的大部分时期,形成了“先发展,后治理”的战略。毫无疑问,这一战略在带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目前人类有能力彻底改变这个星球。上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从中东到太平洋上空笼罩了三公里厚的“大气褐云”。之前,我们也发现由于人类的化学污染导致的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随着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我们也是向地球做一个更大的地球耐受试验。还好,此类的询问在不断增加,就是我们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上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国际成员时指出,全球经济危机不能改变我们节能减排的长远目标。我完全同意,我们应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目前。首要的问题是,要确保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损害,这将是一个挑战,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当然,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长期研究和探讨在经济刺激方案下如何引导投资。然而,由于经济刺激方案是在未来的两年内展开,我们仍有时间来考虑进行和谐投资。幸运的是,中国已经做了可持续性的政府采购计划的要求。审视一下投资是增加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很容易引起争议。当然,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和加速气候变化的方向是错误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应该优先选择并尽快上马。
在我们和温总理讨论过程中,他曾指出,当前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机遇”,他还指出这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机遇。前几天的政府公宣布,这个季度首批投资的1000亿元的34%将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次会谈也提到,根据国务院到2010年增加水处理10%的目标,显然农村的废水处理将是优先投资领域。
此外,目前也应该考虑低技术投资同时可以很多人受益。有哪些例子呢?一种想法是给每个农户两只六十瓦的节能灯泡来代替白炽灯,这个改变相当于节约40亿瓦特燃煤电厂的电力,这是中国去年电力增长的6%。此外,为农户提供3000万个太阳能热水器将会再减少7亿瓦特的电力。这两项措施就使得去年超过16%的发电排放量增长将被抵消掉。于此同时,这些投资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想法是用沼气池将农业废物转变成清洁能源。每年,每户沼气池每年可避免超过一吨多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目前,有2000万农户使用沼气池,这相当于每年节省超过2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更形象地说,这大约相当于550万辆新汽车或4个现代化燃煤发电站的排放量。去年,中国增加了大约830万的新车上路。这些汽车每年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是安装沼气池节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倍。
众所周知,中国的运输和电力部门发展非常迅速,这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也使得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夜不能寐。几个星期之后,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将在波兰的波兹南再次召开会议。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在观望是否其他国家也在采取行动。这些天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寻求中国的帮助——既为全球经济也为了全球环境。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可以通过一揽子激励更加绿色,那岂不太好了?如果在农村进行公用领域投资,岂不是也有助于刺激经济发展吗?这难道不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农村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更有活力的农业、降低碳排放来对富裕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排放进行补偿吗?
如果能够这样做,那将是天下之幸!(作者为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杜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