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11-27

十一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新能源网:     联合国环境署: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节能降耗

2、中国新闻网:      节能环保成4万亿投资重点 新能源产业受益

3、新华网:        潘岳:“低碳经济”推动经济新发展

4、新快报:        专家建议燃油税税率应不低于50% 年底或时机最佳

5、东莞日报:       国务院八部门环保专项行动联合督察组至东莞视察

 

地方信息:

6、合肥晚报:       43项工程治污巢湖 2010年后让西半湖水质明显好转

7、潇湘晨报:       湘江流域水污染存在4大问题

8、每日新报:       天津:环评审批时限缩短至11个工作日

 

绿色访谈:

9、搜狐绿色:       太阳能发电成本有望在五年内低于传统发电水平

 

环境曝光:

10、检查日报:      山东化工厂污染河水遭官方否认 举报人被判刑

 

深度报道:

11、新华网:       青海湖周边见闻:沙尘填塞 群众安全受严重威胁

 

环境时评:

12、中国环保网:     汪晓波:4万亿元投资如何成就绿色GDP

13、中国网: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内涵

14、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开辟发展新天地

15、环境商会:      环境投资应立足于“乘数效应”

 

 

 

 

1、联合国环境署: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节能降耗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2008-11-19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

  在日前在天津举办的中国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联合国驻华系统环境和能源委员会主席邵雪民宣读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沙夫卡特·卡卡赫勒的贺信。

  他在信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的20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以每年平均9.4%的速度增长。按照GDP总量来计算,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六大经济强国之一,让超过3亿的百姓摆脱了贫穷。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增长、资源分配、贸易和投资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也强调,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他说,现在全球生态恶化是一个趋势,今后经济发展还会对环境带来其他的不利影响。中国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赖于采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变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措施,并在这些方面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

  他认为,中国在全球发展的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节能环保成4万亿投资重点 新能源产业受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11月19日

  “国十条”中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工程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环保行业在未来几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后劲十足”。

  此次的十项经济刺激措施中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节能减排工程等,此举明显提振了包括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和城市供水在内的行业走强。

  从政府的政策指向出发,水务、固废行业将是重点的受益行业。就水务行业而言,其具有比较典型的弱周期性特征,在外围环境波动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其生产和消费保持相对稳定。

  同时,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机遇在刚刚披露结束的三季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已逐渐显现。环保行业在未来几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行业内的龙头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匪浅。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也透露,国家将实施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且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万钢还透露,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在四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率先推广3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和激励政策等。记者从上汽获悉,包括上海牌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帕萨特领驭燃料电池轿车、别克君越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轿车3款新能源车已经实现了生产

而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将从电动技术破冰。一些中国汽车厂商也在积极进军全球电动车市场。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为美国、日本、意大利和芬兰的电动客车提供电池。他认为,如果到2030年电动汽车能实现30%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来源:新闻晚报)

3、潘岳:“低碳经济”推动经济新发展

来源:新华网2008-11-19

本文摘要: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日前表示,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加速我国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部《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日前在京发布。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说,"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当日在京举办《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研讨会,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

  潘岳在研讨会上说,走低碳发展道路,制度创新是保障。"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作为我们正在拟定的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速我国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潘岳指出,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在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要实现这一文明转型,就要切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其中"低碳经济"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

  会上发布的《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由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牵头组织、历时一年多研究完成。

4、专家建议燃油税税率应不低于50% 年底或时机最佳

来源:《新快报》2008年11月19日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透露具体方案早已上报

  昨日(18日)有报道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政府将马上开始征收燃油附加税。韩文科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择机尽快征收燃油税,具体方案早已上报。”业内专家认为,燃油附加税早就该推出了,年底推出也是最佳时机。

  年底推出时机最佳

  昨日媒体还称,发改委相关人士已经向有关部门上报了三种燃油税征收方案。“今年12月1日或明年1月1日都是很好的时间窗口。”

  对燃油税政策,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非常支持,“早就应该开征了!”此前,他也不止一次对记者表示过,现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价位是燃油税开征的最好时机。

  目前,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55美元,姚达明认为,现在国际油价降幅已经很大了,如果此时降低油价,再推出燃油税的话,对实际油价的变动是很小的,市民会感觉变化不是很大,也更易于接受。

  第二,年底是政策推出的最佳时机。如果年底推出的话,明年年初就能执行了。如果在明年年中再推出执行的话,一个是国际油价可能不会那么配合,另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在年初就会将一年的养路费缴清,如果在年中执行,那就涉及到养路费退还的问题,操作起来会更麻烦。

  征收比例应找准平衡点

  目前,美国燃油税为30%,但中国若开征,具体燃油税怎么征,征收比例是多少,对此姚达民认为,中国不必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到底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少,政府应该在地方税收与市民的承受能力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税费平衡。他表示,个人认为政府降价的幅度与燃油税征收的幅度持平就可以了。这样,虽然油价变化不大,但把每年上千元的养路费免了,车主每个月也能省下100元以上的养路费用。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养路费收取标准为5座小型汽车每月100元、1吨车型每月200元、1.5吨车型每月300元、4吨车型每月400元。一旦开征燃油税,这样行驶时间长就多出钱,少就少出钱,这对一些常用车的群体来说是个打击,比如说出租车司机。姚达明认为,养路费的平均主义,这对用车少的车主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推出燃油税正是对这种不公平进行修正。他表示,对出租车方的损失,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配合政策对这部分人群来补贴和平衡。

  “燃油税税率应不低于50%

  为降低用车开支,专家建议消费者选开小排量车种

  对于燃油税征收多少的问题,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欣昨日表示:“根据目前的燃油价格,在取消养路费的基础上,燃油税税率不低于50%才能够达到最初的目的。”

  根据张欣分析,燃油税税率若低于50%,以30%为例,消费者的月度用车支出可有10%-20%的下降,此时即便基础油价再上涨10%-20%,节省的开支仍可达7%-17%的水平。所以,虽然较低的税率会有利于消费者,但作为道路维护者的交通部门却因此减少了养路费收入,将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所以30%的燃油税税率并不可行。

  如果按50%的税率征税,在油价维持稳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用车开支基本保持持平的态势,还有可能更加节约;即便油价再上涨10%-20%,所增加的费用支出也不超过7.5%。“如果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燃油税税率应该不低于50%。”张欣说。

如果燃油税的税率定在80%以上,而消费者要降低用车开支,在目前的情况下,选择小排量、经济型车种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即便燃油价格再上涨10%,消费者的用车开支增幅也不会超过8.5%。(记者 张艺)

5、国务院八部门环保专项行动联合督察组至东莞视察

来源:东莞日报2008-11-19

昨日(11月18日),华南环境督察中心副主任曾端仪携国务院八部门环保专项行动联合督察组第四组莅临东莞检查工作。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就“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等内容向检查组一行作了汇报。在东莞期间检查组还对市区污水处理厂、东莞市区垃圾焚烧厂、东莞部分造纸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在东莞市建辉纸业有限公司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对东莞造纸专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严小康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要求,东莞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并以健全执法监察体系、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为着眼点,在重点区域环境整治、重点污染企业整治、环境安全防范、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来讲,东莞市通过强化挂牌督办整改、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强化监管制度管理建设、强化造纸行业治理、强化污水处理厂整治、强化垃圾处理厂整治、强化重污染行业整治、强化禽畜养殖业整治、强化企业锅炉整治、强化黑烟囱整治等十项工作,不断推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工作,保障群众健康。

6、43项工程治污巢湖 2010年后让西半湖水质明显好转

来源:合肥晚报 2008-11-19

国家调整宏观政策,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举措出台之后,备受关注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也有望跟进提速。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年初上报国家发改委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年一季度有望获批准。根据规划,今明两年内,合肥拟实施43项工程治理“巢湖水”。

据了解,这43项工程总投资153亿元。包括,通过实施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沥液处理站扩容改建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COD0.3万吨/年;通过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提标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COD0.5万吨/年、总磷0.02万吨/年、总氮0.35万吨/年等。

对王小郢、朱砖井、经开区等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除磷改造。建设十五里河一期、望塘二期、小仓房等一批污水处理厂。沿南淝河、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入巢湖支流河道两侧埋设截污管201公里,让市区河道不再受纳污水。

启动滨湖新区丙子万年埠巢湖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利用巢湖底泥吹填湖岸边湿地。推进“引江济巢”工程,恢复巢湖的自然换水能力,让“湖水活起来,流域流起来”。

实施合肥市环巢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预计2010年,全市工业及城镇生活的COD排放量控制在3.21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5464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5%、5.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市区主要几条直接流入巢湖的河道(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等)和南淝河支流(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等)水质达到Ⅴ类或优于Ⅴ类标准。

到2010年后,实现巢湖西半湖水质明显好转。到2020年完成治理巢湖西半湖任务,所有指标达到Ⅲ类标准。

7、湘江流域水污染存在4大问题

来源:潇湘晨报 2008-11-19

昨日(11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邹学明在综合两个督察组的督察情况后,向省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一份《对湘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的书面报告。这份《调查》总结了湘江流域水污染4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一、湘江流域点源污染的治理有所成效,但面源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控制。湘江流域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理,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好转,重金属的污染的确减少了,但湘江流域总体水质仍未好转,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对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很大。湘江流域的城市和企业是全省排污大户,省建设厅、环保局的调研结果表明,2007年我省还有超过40%的设市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排名第26位。特别是湘江流域还没有一个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部分已建成投入运行的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也不配套,运行负荷率低,导致今年上半年全省COD排放量居高不下,与去年同期持平,削减比例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位。由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弱,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根本好转,也难以为全省的化学需氧量削减腾出有效空间。

三、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和执法手段,难以对湘江流域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我省虽然十年前就出台了《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但这一条例主要针对湘江流域水污染的防治,各地方政府虽然都有治污责任,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导致流域各行政区的污染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同时,国家对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罚,是按直接经济损失的20%-30%计算罚款,但很多情况下江河受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往往由于缺乏具体的鉴定标准而无法计算,造成损失大而处罚小。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对水环境违法行为设置的处罚过轻,无责任追究,缺乏量罚标准,起不到抑制环境违法的作用。如不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来制裁。

四、对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不够,无法形成合力。相关法律、法规都规定加大水环境保护等的投入、增强研发能力,但缺乏保障措施。由于对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的经费投入较少,基础数据缺乏,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没有形成稳定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投入机制。许多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环保欠账太多,难以适应解决复杂流域环境问题的需要。

8、天津:环评审批时限缩短至11个工作日

来源:每日新报2008-11-19

从即日起,本市(指天津市,下同)环评资质单位将重点跟踪511项市、区(县)重点建设项目及拉动内需项目的环评工作进度,并每周向环保部门通报情况。凡是涉及拉动内需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确保在11个工作日内完成。市环保局每周将汇总市、区(县)的511项重点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进度,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环境污染影响重大的建设项目,必须做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污染影响轻微的建设项目,需要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无论是报告书还是报告表,过去,市环保局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时限60个工作日来进行审批的。从现在开始,市环保局采取提前介入建设项目、上门服务、现场审批这3种措施,全力提高审批效率,确保11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报告书或是报告表的审批。

与此同时,市环保局将仓储项目、塑料行业等28个轻污染行业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区县环保部门,各区县环保部门环评报告书或是报告表的审批时限,也缩短到11个工作日完成。

严把审批关 污染项目坚决不批

本市环保部门承诺严把审批关,下列项目本市坚决不予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平板玻璃、小规模火电机组等项目;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影响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项目;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原有设施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负荷的项目;被明令限期治理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等国家明确规定的“十不批”以及新“十不批”项目。

9、太阳能发电成本有望在五年内低于传统发电水平

来源:搜狐绿色2008年11月19日

    中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迫于高油价和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形势,传统能源市场已经越发趋于紧张,现在越发需要开发更为多样化的新能源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做客搜狐绿色访谈间,他们是中海阳(北京)新能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裁薛黎明先生,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先生,请他们跟广大搜狐网友一起讨论一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

    【嘉宾介绍】

中海阳(北京)新能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裁 薛黎明

通威集团副总裁 胡荣柱

    【访谈实录】

  主持人(赵里鹏):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到我们的绿色访谈间。我们今天绿色访谈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两位在新能源领域非常有作为的公司代表来为我们做访谈。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中海阳(北京)新能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裁薛黎明先生。

  薛黎明: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到搜狐绿色演播室。

  主持人:薛总右手边是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先生。

  胡荣柱:大家早上好。

  主持人:11月27号到28号,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将会举行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是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承办的。这样的一期论坛,请嘉宾为我们介绍一下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的意义和目的有哪些?

  薛黎明:首先感谢搜狐作为最大的中文信息资讯平台,能够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一起做好这一次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的宣传和推广。这一次论坛也得到了黄主席的关心,给了我们批示,一定要把它办成国际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论坛。无论是对我们行业的推动,还是为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和调整,都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作为论坛的承办方,会尽我们所能给予支持、参与、协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因为这不仅仅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中的世界地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薛总。请问一下胡总,您对这次论坛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吗?您对新能源商会近期的工作有何建议?

  胡荣柱:正如刚才薛总谈到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次论坛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就是众所周知的,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以至于实体经济已开始受到一些影响,包括太阳能产业,它也很难独善其身。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领导,还是其他相关方面的人士,能够在这样一个高级别的论坛上各抒己见,充分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同时思考未来整个经济的走向,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建议我现在谈不上,因为新能源商会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希望各方来宾能够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对我们中国新能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政府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等等方面,探讨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们通威集团作为新能源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深深感受到了新能源商会在为广大会员单位服务,在引导整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上传下达、信息交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我觉得我们这次的搜狐访谈,就是其中一项具体而有效的举措。相信,按照新能源商会既定的工作计划实施下去,我们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这个品牌,未来不仅在新能源产业,而且在我们整个经济当中,都会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因为商会不仅仅是为新能源产业内的企业,同时,也为来自于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甚至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在即将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新能源商会将推出《2008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我们相信这是极具分量的一个年报。这也是商会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

  主持人:薛总,您简单介绍一下中海阳成立至今都参与过哪些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

  薛黎明:光伏发电系统分两类,一类是离网型;一类是并网型。离网型的规模比并网型小一些,但是它的绝对数量要多一些。在北京,一种表现形式是太阳能灯具,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小光伏发电系统。在中国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建设中已经有十万套太阳能灯具系统,中海阳公司大概要占20%的市场份额,达2万多套的小型离网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在新疆、内蒙古、西藏,我们做了一部分牧民家里或者是高速公路的供电系统,这个系统加在一起有几百套。

    并网型的大型发电系统我们目前参与建设的是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云南要上一个66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这个发布大会和股东会我们都参加了。我们作为投资方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后面也会以建设方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现在大的手续基本上做完了,比如项目公司的建设、启动、征地。这将是我们参与的最大一个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也是目前在建的亚洲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海阳在绿色照明领域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成绩。目前公司里面主要有哪几种LED照明产品?

  薛黎明:LED中文翻译过来是半导体照明。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已经涉足到实用照明的每一个领域,用得比较多的是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现在中海阳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LED路灯照明,LED球泡,LED射灯,LED日光灯,LED投光灯等,做一些娱乐、舞台等等;LED工矿灯,主要是机场、车站、一部分高层的车间等。现在我们的LED系列产品基本上是这六大系列,技术参数指标目前应该在国内或者国际同行中算是比较领先的,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节能降耗的比例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市场拓展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宣传力度,借此机会也希望通过搜狐网友给我们宣传、推广,也欢迎使用。

  主持人:目前在国内,这两大领域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今后一个未来的趋势又会是如何?

  薛黎明:我们所从事的这两个领域都是比较新兴的朝阳产业,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领域,LED是节能降耗领域。特别是LED照明,按照摩尔定律,每三到六个月技术都有一个突破的过程,现在也正在突破的过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第一代的产品是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然后是荧光灯,半导体照明是第三代的产品。现在的光效已经接近于光效最好的第二代产品,包括低压钠灯、卤素灯。

  太阳能把光变成电储存起来,半导体照明是把电变成光,这两个是互利的过程,在这两个领域,我们的发展水平跟国际上的发展差距是不大的,基本上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但是现在不管是太阳能光伏领域,还是LED的芯片领域,最核心的设备我们还没有掌握,我们主要是做中下游的应用端。不论是光伏电池还是一些核心的设备,LED芯片的生产,也基本上在欧美国家之后。

  但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有最广阔的市场和最切合应用领域的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除了一个上游的技术以外,还有一个下游的技术,我们发出来的电怎么变到公共电网上,我们希望我们国家能在这个产业上形成比较大的突破,能够居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按照目前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两个行业在未来数年中都会成为各自领域的主导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主持人:非常感谢薛总非常详细的介绍。请胡总简单介绍一下通威集团。

  胡荣柱:我们通威集团是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并稳健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多年来,我们已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又进入新能源领域,首先是基于我们对新能源产业的现状,特别是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薛总刚才介绍的还只是太阳能部分的运用领域,太阳能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未来,就我们国家那么多的沙漠和建筑而言,哪怕是将沙漠的1%,建筑物的10%用于太阳能发电,其装机容量就将达数十亿千瓦。随着太阳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正不断降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下降到和传统发电成本相当,甚至于更便宜的状态。这是我们对新能源产业的基本判断。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在此以前已经涉足氯碱化工领域,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原料是多晶硅,而氯和氢又是生产多晶硅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此,我们具备了进入这个领域的良好条件。我们现在进入的多晶硅生产领域,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处于瓶颈的环节,是最难做的。因为它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领域。

  我们在06年底决策,去年5、6月份动工,今年已经顺利地生产出了合格的多晶硅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这个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我们第一期的生产规模是年产一千吨多晶硅,紧接着我们还计划上二期,二期的筹备工作已经做到相当的程度了。

  我们从多晶硅切入,这仅仅是我们通威进入新能源产业的第一步,未来,还准备以合适的方式进入下游,也就是多晶硅之后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到并网或离网的发电系统,我们都称之为下游产业。未来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在清洁能源,尤其是在太阳能发电这一块能够有所作为。我们既定的目标和远景是打造世界级的清洁能源公司,我们正在努力追求。

  主持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里面,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胡荣柱:这个问题挺大的,我谈一下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太阳能光伏产业从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来说,还处于婴儿期。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本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但由于发电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以前更多的是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

  近年来,以德国为首的一些欧盟国家,政府相当重视,在很多政策上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由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普及,进而拉动了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现在还处于几乎是“两头在外”的格局。所谓“两头在外”就是上游的多晶硅硅料还是由国外的七八家大企业在垄断。从下游来看,国内已有十多家搞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企业在境外上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国。但终端的太阳能应用市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当然,正是由于这个产业目前还处于初始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它未来的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大。

  要说问题,这也算是我们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在06年1月已经颁布了,但就是配套政策太粗、不具体。缺乏一些实际的、有力度的对产业的从业者或者是相关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必要鼓励和补贴、优惠。

  我们相信,今后一方面随着国家鼓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随着从上游到下游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相信一旦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市场真正启动之后,整个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会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这也是我们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将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主持人:感谢胡总。薛总,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在光伏发电工程现在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未来趋势的预测。

  薛黎明:目前发展现状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电池组件的生产国,但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95%左右都是出口到国外,我们作为光伏行业中的一员,想尽可能多的推动光伏发电工程在中国的应用。

  国内外的主要区别反映在大型离网和并网的区别,国内大量是离网的,但是若干年后应该是以并网为主,发展的量、规模在行业里的份额应该是在不断的提升,我们让这个产业“两头在外”变成一头在外,把我们的应用市场抢回来。

  太阳能热水器,中国也是由一个大的加工国家,变成大的应用国家,现在太阳能应用面积中国占全世界的70%,光伏发电工程如果能够占到50%的话,这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为我们国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主持人:薛总咱们大多数网友并没有这些专业知识,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离网和并网之间有什么区别,各自是什么概念?

  薛黎明:离网就是离开电网独立供电。比如说一个海岛上面没有供电,需要自己形成一个小的电网,发的电自己就可以用,没有必要在大电网上应用。

  并网系统是发的电送到已有的公共电网上面。比如说搜狐大厦的电网是和整个市的电网联在一起的。

  并网就是我们发的电不但是要有一个恒定的、可以控制的电流、电压,而且在合并过程中能够跟大容量很好的同步。我们用的是交流电,它是一个正弦波,像人跑步一样,怎么样使太阳能发的电和电网上已有的电合并在一起,不进行干扰?太阳能发电是要有时效性的,白天阳光好的时候,电流就特别足,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就没有电了;同时又要防止太阳能反向充电。

  北京地区现在大规模的应用了太阳能的路灯,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离网系统。太阳能路灯的顶上有一个电池板,那是一个组件,它通过这个组件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是独立的;晚上的时候蓄电池再通过元器件把灯泡点亮了,它跟周围的电网没有关系。

  另外一个是在部队里应用,在一个特别独立的海岛,上面什么也没有,我们把电池板拿过去以后可以做成一个千瓦级别的,白天发的电储存在蓄电池里面,晚上的时候太阳能发的电和蓄电池的电是直流电,而我们用的是交流电,通过一个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以后,晚上战士们就可以看电视。

  离网的电器今天不用了可以拆下来运到别处用,而并网的不可以,并网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离网的随机性比较强,内蒙古、西藏牧民,马背上背一个蓄电池,马背上就可以用了。

  胡荣柱:我们自己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去年民建中央发起成立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基金会下面有若干项公益计划(项目),其中的阳光计划由我们集团实施。阳光计划的宗旨就是把太阳能的应用更好地和扶贫、环保结合起来。每年投入五百万,十年计划累计投入五千万。

  我们去年已经投入了五百万,其中的一个子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阿宗村,那个地方非常偏僻,村民祖祖辈辈从来没有用过电。我们的人员克服了高山缺氧、道路艰险等困难,在那里捐建了一座8千瓦的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彻底改变了那个地方无电的历史。当地的老百姓和政府都非常感动、非常感激。

  目前来说,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比较高,因此离网的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绝对数量还很多,但未来的方向是并网发电。我们通威集团未来的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在太阳能并网发电方面做一些事。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为网友做了相关的小百科的普及。

  胡荣柱:其实和大家又是密切相关的。现在在欧洲,据我所知,他们的汽车上面,目前还是中高端的汽车上在用太阳能的供电系统。

  薛黎明:前一段时间法国的环保主义者开着他的汽车,一个人环绕全世界旅行。这个车就是用的电池板,两个轮子装了六个电池板。

  胡荣柱:更多的是一种宣传。那是一个倡导。

  主持人:不仅有开车的,还有开船的。

  胡荣柱:建筑光伏一体化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德国搞过一个十万屋顶计划,我们中国完全可以推广百万、千万屋顶计划。我最近看到有一个报道,介绍日本有一个小城市大力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现在那儿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安装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最大好处在于,把建筑物设计与太阳能光伏发电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因此,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还很美观。

  薛黎明:做别墅区的时候,太阳能的板朝着东南方向,每天的光照是特别大的。

  主持人:胡总,请您为搜狐网友简单介绍一下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的原材料领域,目前国际和国内生产的产业现状。

  胡荣柱: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事。多晶硅属于最前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原来几乎都是由国外企业所垄断。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包括我们旗下专门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把合格的多晶硅搞出来了,而且是量产。我们相信不会等太久,全球多晶硅最大的生产国就是中国。

  而且还将把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做成全球最大、最强的产业链。就像现在的电池片以及组件一样,薛总谈到的是一头在外,将来我们两头都要拿回来。我们坚信如此,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已经生产出了合格的量产的多晶硅产品。

主持人:薛总,因为咱们中海阳也是一直致力于LED绿色照明领域里面,目前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薛黎明:先给大家介绍一下LED绿色照明的优点在哪里,有哪些技术难点和市场难点。

  优点就是低能耗。它的光效、技术指标目前虽然在所有的灯具照明里面不能排名第一,但是它每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光效就能提升20%。

  劣势是散热方式和其他的光源不太一样。比如说白炽灯你点了以后,手是不能摸的,很烫,温度很高。它的热量是通过钨丝散发出来的。LED产品,你摸光源部分,灯泡是没有热量的,热量是通过芯片后端传导的,你摸后座部分是有热量,散热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辐射热,而是热传导,这一直是制约着LED发展的问题。电能消耗了以后,一部分转化为热量,一部分转化为光能,在光能上的比例越高,热能就会越少,需要解决散热的问题就会越容易,现在这个技术问题已经在不断克服。

  在LED设计的过程中,已经充分的考虑到了它的散热。散热问题作为LED应用的主导问题,从企业和行业的应用上,已经在逐步的克服。一个是新的散热方式,包括热导管,主动散热、被动散热,光效提高以后,随着散热量减少,散热的难度也减少了,这个难点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个是光效的问题,LED的核心技术不是掌握在我们手中,主要是日本的日亚、美国的科瑞,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在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能够做到大规模应用的是每瓦100流明,日本的日亚实验室能够做到197流明。这么大数额的差距,还有实验室应用的差距。随着光效的不断提高,或者是核心技术控制在全世界少数一两个企业中,导致了应用的成本是一个问题,新的技术,尖端的东西,成本转化他们有充分垄断价格的权利,这对产业的发展是不利因素。

  难点在LED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方面:一个是技术上的散热问题,另外一个是垄断问题。作为应用端来讲,中国的市场和政府机关、决策层已经有非常大的意识和强烈的想法去推动产业的应用。北京各个区县的科委和湖北的一部分市委书记、市长也通过各种渠道跟我们联系,这周末就会跟他们交流。有些城市正好借助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国家扩大内需的大好机会,把户外照明尽可能的应用上LED照明。

  在这一点上,我们比全球垄断实验室技术的企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做的东西是实验室的数据,而我们的问题点、数据是来自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论是清华也好,还是日本的一些大学,他们搞科研实验室,他们在做应用的时候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园区里做几十盏灯,或者是做灯具。而光我们中海阳在北京地区LED照明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就有五千盏灯具,合起来已经有一万盏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会积极解决它。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经验,这样能够有更现实的知识,这些都是实验室里没有办法比的。

  主持人:在这个大领域里面,未来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薛黎明:半导体的照明作为第三代照明的革命,在未来历史长河中能够占据很长的时间。它几乎没有什么污染,因为是固体照明,和光伏发电正好是互利的方面。日光灯管和白炽灯都是气体的照明,日光灯用完以后破碎了,会有很多汞的污染。

未来半导体照明肯定会逐步取代现在的照明产品,无论是室内照明还是室外照明。而光伏产业,最终也会和半导体在离网系统里面很好的结合起来。我记得科技部副部长讲过,太阳能发电发出来的是直流电,半导体应用也是,加在半导体两端的也正好是直流电,这两个是绝配。现在大型电站发出来的直流电要变成交流电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两个领域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它的发展趋势能够引领新能源和照明领域的新技术。

主持人:目前多晶硅的原材料生产里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的趋势是怎样的?

  胡荣柱:首先,国内不少企业现在都在关注、甚至准备搞多晶硅,总体而言这是好事。但同时,我们也想善意地提醒一下想进入的企业,由于多晶硅生产对技术、资金以及整个的系统管理要求极高,因此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把困难多想一些,否则,有可能一哄而上,导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它现在是很热,但是热之后还是需要归于冷静。

  第二,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的生产成本,包括一些副产物的处理还存在一些差距。我们自己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我们的技术团队可以说在国内是一流的。我们有一条200吨的试验线,致力于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生产成本降至每公斤15美元左右。带来的好处就是它将带动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也许是在五年之内,也许是五年多一点,但不会太久。

  主持人:五年内就能完成?

  胡荣柱:完全有可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一个是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管齐下,整个的发电成本一定会以较快的速度降下来。我们相信通过整个产业链从上到下各个环节的不断努力,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一定会低于传统发电。

  主持人:胡总,咱们再发散一下。比如说一个搜狐的网友,看到我们的访谈,针对今天的发电、照明来讲,都说有这么多好处,我想去买一个我自己用。您看目前可能不可能?

  胡荣柱:如果仅仅算经济帐,显然还不划算,除非他现在经济收入很高而且意识到位了。像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国民收入算是比较高了,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还得靠政府的大力促进。

  在初期太阳能发电成本还比较高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在前面引导、拉动。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以及太阳能发电自身成本的降低,不要说比传统发电更低,就算相差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我们相信它就会呈井喷状的发展。这一天的到来我个人估计会在五年左右。

  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志愿者这种新生事物,你很难想象,就是今年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大家发现志愿者原来离我们很近。我们相信我们国家已经发达到这种程度了,大家有这种意识,对节能环保,只要找到结合点,特别是搜狐这样强势的网络媒体,而且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结合起来,而不是太遥远,而且是工业化的东西,不是这样的。我们想它是很现实的。

  主持人:我们从网友本身的利益来考虑。因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成本,装了这个能给我省钱,我就会用。

  胡荣柱:现在绿色环保还是具有相当的力量。而且我们现在在不少方面已经能够做到同时兼顾好经济和环保。

  主持人:就像胡总提到的,在下一个五年里面,我们在各方面的产品里面,市场都会非常的成熟。

  胡荣柱:五年左右的时间,发电成本至少会降到和火电相差无几。现在的石油价格说不准,说150美元一桶是泡沫,但是也说不清楚。化石能源价格长远来看肯定会持续上升,这是大趋势。

  主持人:我们回到公司层面的相关问题。请薛总简单介绍一下中海阳新能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目前的发展理念以及今后的一些战略。

  薛黎明:作为中海阳我们这样一个新的企业,在企业成立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使命和理念,我们有三句话:第一阶段,实现自我,第二阶段,惠泽社会,第三阶段,造福子孙。

  实现自我,不管是作为我们的员工还是企业,首先要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包括企业的内在价值。

  第二方面,在实现我们自己价值的同时,我们要惠泽社会。我们要把自己的理念倡导新能源、节能减排,以企业的力量在所有的场合倡导这种理念,为社会提升、发展做贡献。

  第三阶段,造福子孙,一个社会历史,人类在一个发展的长河中,我希望中海阳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在人类历史长河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推动新能源未来的发展。

  战略这一块,我们2008年7月12日,公司成立三周年,我们做了一个后续的五年战略规划,做得比较高,我们也是尽力一步一步的实现。首先想花五年的时间,到2013年7月12日,我们在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领域,做成中国的第一品牌,甚至能够进入全球的第一梯队,这是我们在光伏应用领域的战略目标。在光电子领域,我们也希望LED照明领域能够花五年的时间,把我们中海阳绿色照明做成国内的第一品牌,同行业、同应用领域的第一梯队。这是我们大的战略目标。

  主持人:下面请胡总介绍一下通威集团在品牌和产品各方面的发展理念和今后的战略。

  胡荣柱:通威集团的理念从创立之初到现在都坚持四个字,诚、信、正、一,诚就是以诚相待,信就是信用,信义为本,正就正当合法经营,一就是事事争创一流,追求卓越。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长期以来都在指导和规范我们的企业和员工行为。

  发展战略方面。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对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把握,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清洁能源企业,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最清洁、最经济、最可持续的太阳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今天我们为大家分析了中国的太阳能产业的光伏领域,我们在一起谈得也非常深入、非常愉快。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访谈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搜狐网友,感谢现场两位嘉宾,再见。

  胡荣柱:谢谢。

  薛黎明:谢谢。

10、山东化工厂污染河水遭官方否认 举报人被判刑

来源:检查日报 2008年11月19日

村民们从化工厂旁的河水中取水,呈深色混浊状。

  村民送检,检验结果显示污染极其严重,环保部门却说“没发现污染”;企业否认污染,甚至否认排污口是自己的,却和村民共同委托鉴定机构作受损价值鉴定;而一些举报人的遭遇表明,“谁举报就抓谁”的说法并非谣传———

  乳山,那场污染之争

  村民求助:“洗小麦的水都是红的”

  最近,本报接到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百名村民联名信,反映山东省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恒邦公司”)污染环境,造成庄稼死亡,村民健康受到损害。

  信中称恒邦公司前身是一个镇办化工厂,因环境污染被关闭停产多年。2006年8月,恒邦收购了这个化工厂,略加改造后投产,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了周边群众生活生产,排出的污水呈现红、蓝、黑、白四色,而且带有强烈刺鼻的气味。废水排入黄磊河,引起水质变坏,鱼被毒死,河水不能灌溉庄稼,原因是废水中含有硫酸和剧毒氰化物。红色的废水流过,河道就成了一条“血河”,下游村民遭了殃。公司烟囱里排放的废气二氧化硫,虽然看不见,但它是无形杀手,导致农作物叶黄杆枯萎缩,轻者减产,重者绝产。

  据不完全统计,恒邦公司的“三废”排放污染,导致55亩土地土质发生变化,减产400多亩,绝产100多亩,200多亩树木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44万元,受损粮田达到上千亩。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严重威胁,就连食用的小麦洗涮后水的颜色都是红的,有8人因粉尘和废气污染出现过中毒症状。

  遗憾的是,我们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但一直未得到查处。

  这是一封言辞激烈、充满愤怒的联名信,下初镇史家疃村、下初村、日照庄村三个村庄百名村民签名并摁了手印。

  记者调查:污水横流,树干枯竭

  11月6日,记者来到恒邦公司所在地———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下初镇实地调查。

  恒邦公司位于下初镇下河路两侧,主厂区位于路西,大型化工生产设备依次排列,绵延二百米,两个大烟囱高耸入云,这里主要冶炼黄金、生产硫酸和复合肥;主厂区南端是生产化肥废渣的尾矿区,堆放着大量灰白色的磷石膏矿渣,如山峦起伏跌宕,但却无任何遮盖。路东是一片尾矿区,主要堆放生产硫酸、冶炼黄金的废渣———红土。

记者走进红土尾矿区,看到门内贴有“危险废物”的黄色警示标志,偌大的尾矿区堆积着如山的红土,山顶上有几个工人正在用帆布遮盖新堆积的红土。现场一位工人告诉记者,“红土因含有氧化铁而显红色,其中含有剧毒氰化物”,旁边的集水池收集着进出车辆洗涮后的废水。记者看到,集水池的水呈红色混浊状。

记者在现场明显感到有一股刺鼻的气味,采访一天感觉头部昏沉。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红土尾矿区东侧。记者看到,挡土墙已经用水泥抹了一遍,依稀可见外渗的红色斑痕,尤其是墙的根部极其明显。墙根下还有几潭混浊的积水,积水边缘的淤泥简直如同鲜血一样。

  紧邻红土尾矿区的是一家砖厂。这家砖厂主人宋文春反映,“只要一刮风,红土浮尘吹得满天飞,人吸了头痛、恶心、压气,难受得不行,尤其是去年特别厉害,今年有所改善。”

  “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氰化物含量应≤0.05,但旁边河水的测定值达到617,超标1.2万倍。”宋文春拿出一份由乳山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所作的检测报告,采样日期是2008年10月7日。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死人才怪呢!”几位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砖厂东边是一片杨树林,由宋建林、宋协阳等几户村民承包。因为遭受污染,这些村民的命运被紧紧系在一起。

  在林地里,宋建林一挥手就折断一颗干枯的杨树,“老百姓都拿去烧火了。”他说,从2007年5月开始,杨树出现叶黄脱落现象,逐渐枯萎,死了3000多棵,受损面积达60多亩,损失达到100多万元。

  记者看到,这片林地里很多树木成片死亡,干枯的树枝在风中摇曳,树皮用手轻轻一撕就掉了下来,树干已经枯槁,而一旁河沟里混浊的污水正在源源不断地流进黄磊河,河沟上游延伸到了化工厂的脚下。

  “红土经过雨水冲刷流进林地,树根出现腐烂;红土浮尘刮过来,落在树干上烧焦了树皮。”宋建林说,“起初,我们不敢确认树死与红土有关,经过司法鉴定,证明了我们推断无误。”

  2007年8月,烟台富运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了实地鉴定。记者查看了这份鉴定报告,该报告认为“杨树死亡与化工厂排污及粉尘有因果关系。”

  恒邦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向记者证实,污水排出去就流到河里,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往外排。水相当厉害,流到草里草都死了。他还用“熏人、压气、头痛”描述了自己的工作环境。

  宋建林介绍,2007年9月,他委托烟台富运司法鉴定中心对杨树受损价值进行了评估,经鉴定受损134万元,但这个评估价值没有得到恒邦公司认可。2008年5月,恒邦公司和他又共同委托威海方盛价格询证有限责任公司,对死亡杨树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额为59万元。

“如果没有污染,恒邦怎么会要求二次评估?”宋建林说,恒邦承认了污染,但直到今天,一分钱也没赔。

  恒邦:“不是我们排的水”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找到恒邦公司三处排污口。

  在公司大门外北侧桥下,记者看到石头缝里不断往外涌动红褐色的水流,涓涓细流汇聚排入洪山小河。在主厂区南端,下河路有两处排污口正在往外流混浊的污水,其中一个排污口旁就是堆积如山的磷石膏粉,河沟底部是白色的沉淀物,与灰白色的磷石膏粉颜色相近。

  11月6日下午,恒邦公司副总经理胡书山接受了记者采访。

  胡经理介绍,公司是烟台恒邦集团的上市子公司,年产20万吨磷铵,8万吨硫酸及1吨黄金。他承认公司去年确实有污染问题,“去年有村民反映,赔了几万元。”

  “我们今年投资5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红土里的氰化物含量仅为千分之一,二氧化硫和氟化氢的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水全部实现了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不存在外排的问题。我们是山东省化工企业的样板工程,全省都在向我们学习。”胡经理还告诉记者,“我说了不算,你可以到环保局去查。”

  接着,胡经理回答了记者几个问题。

  记者:村民们反映污染问题为什么如此强烈?

  胡经理:以前的老化工厂因为污染每年都要赔老百姓,我们今年一分钱都没赔。我们现在不赔了,老百姓就不满意了,这是老百姓吃甜头吃惯了,是个人利益没达到在作怪。

  记者:村民说压气、刺鼻,是怎么回事?

  胡经理:不可能压气,我们好几百号工人在这里工作,还不活了?

  记者:砖厂和树林里的红土是哪里来的?

  胡经理:红土是老化工厂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红土绝对到不了树林里。树因虫病而死,有林业专家的鉴定。

  记者:既然没有污染,村民为什么要投诉?

  胡经理:这是个别人在捣乱。宋建林想让公司收购他的林地,就漫天要价,公司没满足,他就到处告状,“刁民”一个!那个砖厂不挣钱,老板就整天给我们找毛病。

  “宋建林捣乱,影响了恒邦集团上市,我们老板就给公安局打了个电话,关了他几个月。”胡经理毫不避讳地说。

  为证实公司不存在污染问题,胡经理和环保科长刘现猛带记者查看了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设备的确在运转。在记者的要求下,又一起查看了主厂区南端的两个排污口。

  “这是山上一个砖厂流下来的废水,从我们厂区经过,不是我们的水。”刘现猛指着一条沿厂区围墙而下的水沟告诉记者。

  “这水的PH值合格,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胡经理补充道。

  11月14日,宋建林又专门从这个排污口取样,经威海市水务水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检测,推翻了恒邦公司的说法。

  “PH值根本不合格,所含氨氮、硫酸盐超标,这些成分与化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成分一致。”宋建林说。

  村民们也向记者反映,山上的砖厂根本就不往这边排水。

“砖厂没有废水可排,水沟里的白色沉淀是磷石膏粉。”乳山环保局一位领导也否认了恒邦公司的说法。

环保局:“没有发现污染”

  11月7日,记者采访了乳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刘阳。

  关于树木死亡,刘局长告诉记者,省市有关部门都来做过调查鉴定,结论是树因虫病而死,与污染没有关系。“树死与红土有无关系,我说不明白,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这方面有林业专家的鉴定。”

  记者在该局看到了林业专家的鉴定———《乳山市下初镇恒邦公司周围杨树生长异常的调查结论》。这个结论由恒邦公司委托山东农业大学三名专家调查得出,认为“杨树生长异常与病害有关,与恒邦公司污染物排放没有关系”,调查日期为2007年10月。

  对于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刘局长介绍,恒邦公司的化工项目由威海市环保局检查验收,经审批是合格的。“我们认为,企业很正规,也很好,但不能保证不偶尔出现一次问题,谁也保证不了。”

  他告诉记者,因为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去年曾处罚过一次恒邦公司。“我们后来接到过群众的举报,再去检查没有发现污染问题。”

  该局法宣科长李中珍还给记者提供了另外一份材料,以证实恒邦不存在污染。这份材料是乳山环保局上报市信访局《关于恒邦排放的废料和废水导致树木受到污染死亡信访件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恒邦公司污染物达标排放,没有发现废水排入河流及尾矿渣产生扬尘现象”,报告日期为2007年11月。

  “之所以存在上访告状的问题,有多种因素,主要是老百姓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企业也有企业的利益。”刘局长告诉记者。他坦言,化工企业在全国是污染大户,乳山环保局抓得很紧,经常不打招呼去检查,并告诉记者,“这件事应该冷处理”。

  11月17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参与调查的山东农业大学的刘教授。刘教授审慎地告诉记者:“我们针对树木落叶、死亡的现象,由三个不同专业的专家,通过现场调查、测定分析,进行综合判断。我们不是司法鉴定,没有资质。”

  “你还是去采访牵头调查的朱教授吧。”刘教授谨慎地表示,委婉地谢绝了记者。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证据法学博士刘品新。他认为,“司法鉴定一般要高于调查结论”。

刘品新表示,调查结论其实是专家意见书。从形式上看,法律证据共分七种,不包括专家的调查结论,“严格地说,它没有证据的名分,存在瑕疵。”

“谁举报,就抓谁”?

  宋建林说,从2007年5月,他几次跑到乳山市环保局报案,打了几十次电话催办,却一拖再拖,后来又找信访局、打市长电话,结果不了了之。“无奈,我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结果影响了恒邦公司上市,我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7年12月5日,宋建林被拘留。2008年4月29日,宋建林被烟台市牟平区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犯罪事实”是,宋建林寻衅滋事两起,致一人轻微伤,损毁财物1400元。

  因为办案过程中对宋建林造成损害,2008年6月,牟平区公安分局向宋建林道歉并给予5万元补偿,条件是“保证以后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这份协议上有牟平区公安分局一位领导的签名。

  “我并不愿意接受这份违心的协议,他们给我造成了精神和身体上双重伤害。”宋建林说。

  因为举报,宋建林连累了家人。

  “我们遭到了恐吓,被迫离婚。”宋建林的前妻李丽媛掩面而泣,“他进去那一天,我也被抓进去了,一呆就是26天”。

  李丽媛擦了擦眼泪接着说,“我们有证据证明恒邦公司让公安打击报复我们,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曾告诉我,"恒邦公司直棍子打不着你,歪歪棍子也能打着你!"”

  “看到我的"下场",村民们都害怕了。”宋建林说。

  “宋建林都抓起来了,你别再找事。”宋文春称他到乳山环保局反映得到这样的答复,“我说的都是事实,我对我的话负法律责任”。

  采访中,一些接受采访的村民不敢公开露面,很多人说:“请替我保密”。当地坊间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谁举报,就抓谁”。

畏惧的,可能远不止于村民们。11月中旬,村民们准备对污水再进行一次检测,想请公证机构公证:“我们和威海市公证机构已谈好污水采样公证,11月12日去交费时,公证处拒绝受理,又把我们推到乳山,但乳山市公证机构却说他们没有公证能力。”(党小学) (来源:检察日报)

11、青海湖周边见闻:沙尘填塞 群众安全受严重威胁

来源: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日前记者在环青海湖地区调查发现,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不仅给环湖地区生态,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水利专家指出,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这是2008年8月11日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记者 嘎玛 摄

  水量减少河道加宽 水土流失严重

  青海湖及其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32平方公里,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被喻为“中国的生态屏障”。

  由于青海湖系封闭的内陆湖,其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由地表入湖河流、湖面降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其中,环青海湖周边的地表入湖河流是其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据了解,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等客观气候条件的影响,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已由原来的100余条减少到了目前的40余条,而且其中最主要几条河流的水量还要承担环湖地区的农田灌溉,不能尽数入湖。

  自2004年开始,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在青海湖最主要的入湖河流--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和泉吉河等河流域设置了9个水量监测点,对这些河流的主河道水量和入湖水量进行监测。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入湖河流的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且部分河流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断流现象。

  “河道每年都在迅速加宽,根本存不住水,咋能有水去补给青海湖。”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水务局副局长郭海刚说。

  郭海刚告诉记者,以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布哈河为例,由于整个流域几乎没有任何河堤设施,河水流势信马由缰,在上游部分区域,大段的河道已经被冲宽,最宽处甚至达到4公里,河水水量的的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在察看河道时,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记者,河岸的许多地方已经被冲刷成“中空”状态,不小心的话,很容易踩空坠入河中。

  林业专家指出,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青海湖生态系统中“水-鱼-鸟”生态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水”仍然处于失衡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另外一个重要环节--鱼资源(裸鲤)的保护和繁殖,而且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

这是青海湖环湖地区的一处沙化土地防治区(2007年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这是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2006年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草场、公路被冲毁 沙尘填塞青海湖

  记者在布哈河下游采访时,刚察县泉吉乡年乃亥麻村的牧民措尼拦住记者,要求我们去看看他家被水冲毁的草场。他家的草场紧邻布哈河边,由于没有河堤的保护,每年的7、8月时的丰水时节,大面积的草场都要被洪水冲毁。

  “前一段时间,下了一场大雨,一次洪水就冲走了上百亩的草场。我家的羊圈也被冲了,还好房子没事。我现在担心再过两年我家草场就会被冲没了。”措尼无奈地说。

  站在措尼家的草场上,记者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来用来保护草场的网围栏现在已经处于河道的中央,河水不断冲刷过铁丝网。像措尼一样,居住在入湖河流沿岸的牧民几乎都遭遇过草场被河水吞噬的情况。统计显示,布哈河仅在刚察县境内每年就冲毁草场5000余亩。

  据刚察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布哈河两岸分别是海南、海北两个藏族自治州,两岸牧民的草场是以河流为界,由于河流不时改道,为此经常引起草场纠纷,往年河两岸的牧民“为争草场常常互相打架”。

沙山、湖泊构成青海湖独特的高原景致(2006年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成群绵羊点缀着美丽的青海湖草原(2006年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水利和防护设施的缺位不仅造成牧民草场的损失,而且已经威胁到河流附近的环湖公路的安全,记者看到,布哈河下游青海湖鸟岛宾馆附近的一段公路,距被冲刷得悬空的河岸已不足5米。刚察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冬曲说:“去年我来看,河岸距公路还有5米,现在就剩下2米了。估计明年这公路就全毁了。”

  而另外几条重要的入湖河流--沙柳河、泉吉河等,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青海省水利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几大入湖河流的而进入青海湖的泥沙量超过了430万吨,这还不包括每年随风入湖的数百万吨的沙子。如果长期这样“填塞”,青海湖未来的状况不可想象。

  “草场的损失和公路安全受到威胁都是可见的,而大量的泥沙被带进湖里,对整个青海湖的构造带来的影响却是看不见的,这更让人担忧。近两年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位上升了,但我们实地监测河流入湖水量却在减少,我们怀疑水位上升实际上是泥沙的“抬升”作用。”冬曲说。

  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流域内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据监测,近5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8米,水面面积减少了362.3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杭州西湖。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40多年来最低点。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平方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这与这两年来青海湖周边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水面蒸发量较为稳定、山区积雪融水注入青海湖增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泥沙“填塞”有关系。水土流失和风沙入湖究竟对青海湖的水位和面积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客观评估。

高原珍稀物种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畔的草场活动(2006年6月10日摄)。新华社发(葛玉修摄)

  水利专家:入湖河流亟待系统、规模治理

  “目前都是‘小打小闹’,治理的规模上不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林业环保局局长晁志强说,“环青海湖综合治理项目涉及到水利、环保、农业和气象等各个部门,仅靠各县的力量难以协调。”

  据了解,在环青海湖最主要的8条入湖河流中,其中有5条都流经刚察县境内,这个县境内需要治理的河道总长度超过了100公里,然而截至目前,仅有布哈河上的10余公里河堤建设项目被立项。

  “沙柳河全长95公里,其中80%以上的河道都需要治理,其他的诸如泉吉河、哈尔盖河等河流都需要进行河道疏浚、河堤护岸和防洪设施方面的建设。”郭海刚说,“但是,事实上,由于资金有限,这些都还提不上日程。”

  据了解,2008年,环青海湖综合治理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计划投入仅为5418万元,其中,由于主要的入湖河流都集中在刚察县,这个县获得了将近总额一半的投资,但是,在这些投入中,除去用于城镇防洪设施建设的资金后,真正投入入湖河流河道治理的资金只有600余万,这对需要大规模治理的入湖河流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流域其余各地,治理项目则更加匮乏。

因此,水利专家建议,青海湖周边沙化、水土流失情况日趋严重,流域生态变化情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治理青海湖入湖河流,应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后,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整治,以改变现在有的地方治理,有的地方放任的局面,真正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12、汪晓波:4万亿元投资如何成就绿色GDP

来源:中国环保网2008年11月19日

  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出台,各地随即迅速行动起来。从目前各地相继推出的扩大投资的决策来看,中央定下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要求正在得到体现。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过,做到了“快”和“重”,也还要强调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因此,当4万亿元投资计划可以确保我国在明年保持8%的GDP增长速度时,市场恐怕将会更加关心这些投资项目的质量。4万亿元能量有多大,预计可成就6万亿GDP。但4万亿元投资如何成就“绿色”GDP,这是当下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如何做到“准”与“实”,中央是明确了方向的——扩大投资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既要着眼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也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等等。

  在这一轮扩大投资的“急行军”中,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否符合上述原则,很需要强调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努力。比如,是否会把部分资金投入到“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这些明显违背结构调整,并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领域?是不是有些地方借扩大投资之机,又偷偷地花钱去盖办公楼等明令不允许建设的楼堂馆所?是不是有些地方,会无视于在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增加投入,而过于看重能拉升GDP的建设性财政呢?另外,腐败寻租、“豆腐渣”工程,是否会滋生蔓延?

  无疑,在这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战役中,最终战况如何,还得看近年来一再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不好,仅仅为了GDP而制造GDP的现象,就必然会不断出现。如短期的“强心针”无法和长远目标统一起来,甚至可能拖延改革目标、积累更多的历史包袱。这关键就在于,在一个非常的时期里,保持必要的冷静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要程序不乱,靠制度保证,使扩大投资的目标准星不偏不倚;要审计到位,积极发挥人大、媒体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而且既定的诸多改革目标,包括经济领域的改革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等,不能因此而拖延。

  巨额数字的刺激经济行动过程中,政府决策行为更需依循程序,尊重制度。透明、规范、民主的决策过程,是措施准和工作实的关键之一。借助到位的审计以及各种监督力量,防腐败于未然,管住伸向招投标等具体经济行为的“黑手”,确保4万亿元投资能转化为“绿色”GDP。

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内涵

来源: 中国网2008-11-19 周珂 梁文婷

最近中央部署的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的第五项是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

以往人们谈到环保时总是把它与经济发展和促进对立起来,认为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当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牺牲环境利益甚至环境安全来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从以抵御经济危机为善长的美国历史来看,罗斯福新政措施开创了以加大基本建设投资为应对危机手段的先河,小布什政府促进经济的作法是废止克林顿政府环保法案扩大企业开工率,虽然其卸任前做出改善环保形象的一些动作,但一遇到真正危机的来临,就顾不上环保而是把金钱大量投到银行和房地产业上。欧洲在环保上一直喊得震天响,但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环保方面如何作为只能是噤若寒蝉。这表明人们至今还未摆脱环保与经济对立的思维定势。

面对重大挑战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环保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提出措施,主动转型,可借此时机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机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月12日在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要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工作力度。” 环境保护部于11月10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十项措施制定了当前环保部门所要采取的6条贯彻落实措施。

据统计,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左右。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从长远上看也会极大的拖累经济建设。我国把保护环境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充分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先污染后治理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这是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我国自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不仅在经济增长方面仍然保持着高速,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重的趋势也有所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此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再次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明确的指出了具体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既反映出我国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也增强了环境建设的可操作性。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规模较大,废弃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十条措施中着重解决生态建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如对污水、垃圾基础设施、自然资源、能源等的关注和重视。 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份、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加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而近年来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也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多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要求。国务院十条措施中提出的节能减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能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环境利用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将越来越严峻。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就更要狠抓资源环境问题,以此为契机,淘汰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等落后生产方式企业,引导企业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同时,在改变发展方式的同时还要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曾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的“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法律手段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十条措施中强调了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与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的要求是一致的。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再次重申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内容。同时,在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十七大对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显然,环境法制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这就一方面要求我们填补环境保护领域法律空缺,如填补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空白,如:《生态保护法》《西部开发生态保护监督条例》《自然保护区法》《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办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均已列入《“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中。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及时修改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各种新的环境标准。总体上在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按照“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确立改进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宗旨和原则,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从而实现落实中央“初步建立起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体系”的任务,加强环境立法,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中国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环保促经济、以环保对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内含。笔者在近日韩国召开的循环经济研讨会上介绍了中国的有关情况,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学者的高度评价。这个新理念和机制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这个过程将有力地证明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生命力和价值。(周柯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文婷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14、生态文明建设开辟发展新天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9日 张作荣

  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各国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能源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辟出发展的新天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强调发展要满足人的需求、重视人的因素,将最终成效落实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加快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到更加主动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即从重增长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转变为在保护中求得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实行科学保护,努力做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生产要素的最优集聚。这可以为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和领域、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环境治理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并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应实行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营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15、环境投资应立足于“乘数效应”

来源:环境商会2008-11-18  骆建华

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中央对实施这些措施总体要求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快重准实”是这次经济“新政”的最大亮点。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此次实施的十大措施之一。如何保障环境投资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明显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鉴于近年来环境投资出现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此,我们对此轮环境投资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选准项目。这次环境投资应立足于产生乘数效应,避免出现挤出效应。也就是说,在遴选环境建设项目时,应分清哪些是政府应该投资建设的公共产品,哪些是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准公共产品。如果这个项目是社会投资者想投,但由于各种各样的机制阻止他不能投,这种项目就由政府来投资,政府投进去一块钱,会有三块钱、四块钱的社会资本跟进,这就产生乘数效应。反之,如果这个项目选择不好,本来社会上的投资者都要投资的,那么政府投资了,就会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投了钱,社会资本就让出去了,净增加投资额是零。所以,政府投资不应“越位”,也不应与民争利。相反,政府投资应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民间资本投资环境产业。具体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比如城市污水管网,由于其投资浩大、资本沉淀性强、建设周期长,社会资本一般是难以介入的,这就需要政府来投资。相反,污水处理厂建设则完全可以市场化,采取BOT、TOT等形式由民间资本来投资。实际上,近年来“政府建网、企业建厂、市场运营”模式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业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模式。

    二是协调政策。具体讲就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必须配套,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必须配套。否则,政府的环境投资到位了,但由于金融货币政策滞后,银行惜贷等因素,企业从银行中贷不到钱,民间资本就很难跟进。同样,如果中央投资到位了,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也很难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人民银行在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之后,旋即出台了10大措施加以落实。其中第二项就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内容包括加强对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道路、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建设项目的支持。并明确表示,对于采取商业化模式运作、未来收益有保障的项目,重点予以支持。这项政策对于环境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当务之急,是要督促地方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尽快落实中央宏观经济政策。

    三是注重效益。建设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刺激经济,收获经济效益,更应该为了长远改善环境,收获环境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相应的配套政策跟上,比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用地、用电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保证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过去常见的那种现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成了,但由于政策没跟上,管网不配套,致使处理设施难以运行,成了“晒太阳”工程,使有限的环境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是力保规划。这次中央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扩大内需之举,对环境建设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应该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用好用足政策。首先,应力保“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实现。要吸取过去几个五年规划环保目标没有实现的教训,利用这次扩大内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环境投资力度。据有关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需求是4183亿元,据我们估算,目前已完成投资约为1580亿元,还有将近2600亿元的缺口。那么,这个资金规模占今后两年投资4万亿元的“大蛋糕”,只有6.5%。从比重上来说不算大,应该可以满足。其次,应力保重点流域“十一五”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据有关流域治理规划,“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不包括太湖)治理投资需求为1700亿元。如果扣除与上述投资有重叠的污水和垃圾部分,总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是能够而且应该加以完成的。

    五是突出重点。这次应把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作为投资重点,下决心解决多年来我们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全国仍有194个设市城市和80%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只有17.6%。而广大的中小城镇,环境设施几近为“零”,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城乡一体化就很难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扩大全国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覆盖面,使全国90%以上县城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希望这项计划尽快实施并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