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2
十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江河十年行考察团最新消息:
1、泸定电站停工,原因众说纷纭
2008年江河十年行专题报道:
2、2008江河十年行之三——在自然面前敬畏自然
环境资讯:
3、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要求加强对不合格奶制品销毁的环境监管
4、网易探索: 地球正处于第6次物种大灭绝中期 近半物种将灭绝
5、科技日报: 气候变化呼唤“绿色消费”
6、三农在线: 南部五省市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地方信息:
7、山西青年报: 山西:企业环保治理不合格将被停拨环保资金
8、新华网: 玉溪就阳宗海污染公开道歉 逮捕3人问责17人
9、彩龙中国: 昆明将建“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
10、人民网重庆视窗: 重庆“十一五”将完成环保项目投资逾92亿元
污染信息:
11、人民图片网: 广西桂林水草泛滥覆盖河道(组图)
12、羊城晚报: 广州珠江南岸路江面被黑色污水侵入(图
深度报道:
13、中国经济时报: 三江源生态移民面临新难题
环境时评:
14、华夏经纬网: 防止重蹈污染随产业转移的覆辙
15、检察日报: 环境保护:给子孙留下绿水蓝天
1、泸定电站停工,原因众说纷纭
江河信息10月22日电:江河十年行最新消息,大渡河泸定电站已于半月前停止了施工,不过,大渡河湍急的河流已经被泸定电站的施工弃土占了一半。
泸定电站工地
泸定桥电站
至于电站停工的原因,当地有不同的说法,电站的施工人员说是因为专家、记者总是写文章,而当地老百姓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没钱了,另一种说法是施工中断了当地老百姓的水源,所以才停了下来。
采访当地83岁老人
据当地老百姓反映,移民中房子已经被拆了的,每月有400元的补贴,移民新村还没有盖好,所以他们只能租房居住,房租为每月150元。至于新村什么时间能够建好、建在何处,他们尚不知道。
2、2008江河十年行之三——在自然面前敬畏自然
文图/汪永晨
5•12四川大地震后,汶川一直没有消息。当时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解放军在滚滚的泥石流中前进。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汶川,汶川。
地震后从映秀到汶川的路上
这里曾经是绿色的大山
记得当时在电视画面上,就看到了原本绿色的大山伤痕累累。6月份我曾到了映秀,当时也很想进入汶川。但我被告知:路不通。
当时真的遗憾。今天江河十年行,从映秀出发,虽然还是双进单,给我们带来了一点麻烦,但我终于真的亲临“发过怒”的大山和大江了。
堰塞湖就是这样形成的
冲出去
堰塞湖
地震后,堰塞湖一度成了我们最关注的灾难。因为说得严重些,堰塞湖是否决口,关系着下游多少人的生死存亡。当时第一个向国家领导发出“堰塞湖威协着我们的生命安危”警告的地质学家杨勇,是我们这次江河十年行的专家之一。今天,我们在前往汶川的路上没走多久,江水的急与缓,就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堰塞湖。就让我们看到了湖水的平静与湖水爆发时的脾气。
可以说,水,在这次大地震后的大山中,让我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们很多联想。一位路人告诉我们,这个堰塞湖所在地叫一碗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时候,人们都可在这里找到水喝。可是地震后,写有一碗水的标志被埋在了大山之中。不过这位老乡相信,不管这里变成什么样,都是大自然的决定,人们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人在自然面前很渺小。
大江两岸
灾后人家
参加2008年江河十年行考察的记者中,除了我以外,光明日报的冯永锋和南方都市报的卢斌都走过从映秀到汶川的路。我们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岷江峡谷两岸是绿色的。虽然大炼钢铁的年代让这座大山和全国许许多多的大山一样,几乎被剃了“光头”。但是今天,我们在路上边走边采访到的人告诉我们,从70年代当地人就开始在这里的山上植树。岷江边的生态与气候适宜,当年他们种的树,差不多已经快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了。可这次大自然自身的“运动”使得我们眼前的大山就成了这样。
大山接吻
5•12遗址
流
石头还在流动
2005年,我在怒江赶上过一次滚滚而下的泥石流。那次大山的“怒吼”声,让我至今只要想起来,它们就会在耳边重响。今天拍这张照片时,曾经历过的泥石流让我对眼前的这条“石河”又有了很多很多的遐想。流动的不仅有水,也有大块大块的石头。靠自然力形成的这条石河,它的动力,它的势不可挡,能不让我们震憾、能不让我们敬畏吗?而这石河两边的绿色,又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大自然自我恢复的神速。
想象地震
我知道,最近已有专家提出,应保护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这样,我们人类会有更多的九寨沟可尽情欣赏。
其实,现实中大自然中的种种美景,哪个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呢?我们所说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我们人类看来,有的是绝活儿,有的或许就是灾难,可对自然来说,自然就是自然。
如果这些被我们人认为是灾难,
桥断了
这也是桥,想过排队
看
两山之间
那么,这些能不能让我们感到它就是大自然的绝活儿呢?
山雕
大山塑造的金字塔
在大山上作画
这次5•12大地震被人们称为汶川大地震。而且在救灾的最初阶段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给了汶川。可是后来才知道,真正的震中在映秀。2008江河十年行的另一位专家范晓在2008年第六期《中国国家地理》上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应该称5•12大地震为“龙门山大地震”因为所有地震中遭到重创的地方都在龙门山范围之内。
今天我们的车经过汶川城内时,车上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汶川十楼九不倒,映秀十楼九全塌。
这是汶川
开了闸
这还是汶川
是大自然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还是什么?
细细想想,用敬畏自然之心,去认识自然,可能会让我们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今天,从映秀到汶川的路上我问自己,我们的江河十年行还有七年,未来的七年中,我们将要记录的这段路上的自然,还会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我为自己有幸加入这十年的记录而深感责任在肩。
3、环保部要求加强对不合格奶制品销毁的环境监管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10月22日
中新网10月21日电据环保部网站消息,中国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强不合格奶制品销毁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不合格奶制品的销毁工作,加强对处理和处置不合格奶制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通知》要求,销毁不合格奶制品应首选高温焚烧的处置方式。不具备焚烧条件,且数量少时,经征得所在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送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填埋等方式处置。同时,要求承担销毁不合格奶制品任务的单位要具备相关环境监测和管理条件,并在处置过程中如实记载销毁不合格奶制品的种类、来源、数量;加强对销毁过程的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有关污染排放监测数据及处置情况记录需及时上报所在地环保部门。
《通知》对高温焚烧设施做了详细说明,生活垃圾焚烧炉、危险废物焚烧炉、医疗废物焚烧炉、水泥窑等可作为销毁所用的高温焚烧设施。水泥窑应为稳定运行的且单条生产线每天处理能力为2000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并有填充口(窑尾入料)和相应的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通知》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承担销毁任务单位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做好对不合格奶制品销毁过程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4、地球正处于第6次物种大灭绝中期 近半物种将灭绝
来源: 网易探索2008-10-22
当前地球物种灭绝事件将归咎于人类活动,人类对地球进行大肆开采,制造大量的污染物,这些造成物种灭绝的恶行正是目前人类所进行的活动。在我们有生之年,地球可能损失近一半的物种 。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声称,地球正处于地球历史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中期,50%的动植物种类正在灭绝。
鉴于当前的生态危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生物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研究认为目前必须对地球的动植物种类进行挽救。他们的这项研究报告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该校生态进化和海洋生物学(EEMB)副教授布拉德利·卡汀勒是研究报告的合著作者之一,他说,“当前地球物种灭绝事件将归咎于人类活动,人类对地球进行大肆开采,制造大量的污染物,这些造成物种灭绝的恶行正是目前人类所进行的活动。在我们有生之年,地球可能损失近一半的物种。”
他解释称,最近的一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是发生在0.65亿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此次灾难性事件很可能是由于陨星坠落在地球上造成的。从而造成非飞行类恐龙从此灭绝,同时大量的植物种类也灭绝消失。
依据当前的研究,许多具有遗传基因特征的物种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科学家推荐进行优先保护的物种。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生态分析综合国家中心(NCEAS)博士后研究员马克·卡多特说,“我们必须知道哪些物种是至关重要的,以及哪些物种我们应当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保护。” 该校生态进化和海洋生物学(EEMB)副教授托德·奥克利和卡多特、卡汀勒在一起对全球40多个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通过对比植物的遗传基因构成,重建了177种开花植物的进化历程。
科学家们发现许多物种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些物种也具有一定的基因遗传特性。因此,他们借助研究植物的进化历程指导未来的生态保护,并且更好地理解物种灭绝消失带来的潜在影响。近期的研究显示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中较少的植物数量将意味着大气层中较少的二氧化硫气体被吸收,同时较少的氧气形成。因此,全球范围内单位面积植物数量的下降,大气层中支持生命的气体成分也将显著变化。此外,植物减少对那些食草类动物而言也缺少食物来源。整个的草原食物链将被破坏,进而会影响到农作物和渔业产量。
奥克利称,一些独特物种的灭绝消失要比一些具有相近种类的物种灭绝更糟糕。卡多特解释,毛茛科植物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物种,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它们如果灭绝消失,将对生态系统构成较大的影响,其影响远超过雏菊或向日葵灭绝的影响。雏菊和向日葵是相似的物种,即使在某个小生态环境中,雏菊灭绝消失,向日葵却能够替代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拉)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5、气候变化呼唤“绿色消费”
来源:《科技日报》2008年10月22日
“小行为”影响大气候
不要小看人们可以很容易做到的节水节电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环保行为,因为这些“小行为”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气候组织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10月19日在2008北京国际环保展上联合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要求日渐提高,与之相应,对节能环保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此次调查访问的对象是北京、上海等14个大城市房地产、零售业、银行和汽车四大领域1000名消费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此次调查旨在推动中国消费者购买和支持低碳产品和服务,保护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消费者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对气候变化的关心程度更甚于美国和英国的消费者,并愿意为应对全球变暖采取行动。其中69%%的人愿意改变生活习惯来应对气候变化,50%%的消费者愿意多花时间,而29%%的消费者愿意多花钱。
“过去购买家电,老百姓往往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空调、冰箱时,还会关注‘碳标识’和能耗等级。”北京市消协秘书长张明表示,近年来,市消协一直致力在消费者中推进提高环保意识,大力提倡和引导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在自身的消费行为中选择节能、环保产品和相关服务。同时,近年来,北京市消协还通过举办绿色博览会,开展一次性餐具使用调查,开展照明灯具、空调、水龙头等产品的节能节水比较实验等,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去推动环境保护。
张明指出,从表面上看,个体消费行为不会对环保产生太大影响,但成百上千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则可以影响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投身环保事业多年的贾峰也明显感知这一变化。作为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他认为,中国消费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消费要求,必将以“钞票投票”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行动,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记者 杨纯)
6、南部五省市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来源:三农在线2008年10月22日
已在全国建立100多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
10月20日,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中国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在安徽、重庆、海南、湖北和湖南五省市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五指山区的生物多样性示范村实施创新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有益于生物多样性的友好型耕作方式。
我国是世界八大物种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大国,具有丰富的野生物种以及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各类繁育物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和集约化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导致物种品种数量不断下降,基因资源大量的流失,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农业生物多样性。
多年来,农业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物种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机构与专家团队;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农业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收集保存了作物种质资源近40万份;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开展了野生植物资源的鉴定评价,完成了一批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高产、优质、抗逆等优异性状的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为可持续利用多样性的物种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在重要渔业水域建设人工鱼礁和放流站,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并对重点区域的外来入侵生物采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中灭除。
南部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之一,这些地区既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同时经济欠发达,既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也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知识与技术。据了解,“中国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为期5年,是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的示范项目之一,获得欧盟资助,由中国农业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执行。
7、山西:企业环保治理不合格将被停拨环保资金
来源:山西青年报 2008年10月22日
“10月下旬,省环保局将对20个重点(市区)进行全面验收,验收结果将向社会公布。”在昨日省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局副局长刘四龙通报山西省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情况,并明确指出,对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将停止拨付所有环保专项资金,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今年3月和6月,省环保局先后向全省下发了对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的通知,并决定在6个重点区域共20个重点县(市区)开展为期半年的环境集中综合整治行动。集中综合整治主要解决违反环评法进行建设、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行为。
通过半年的整治,从7月上旬开始的8个重点县(市区)整治中,已关闭企业1466户,随后的12个重点县(市区)中,有332户企业被关停,379台污染严重设施被关闭。9名干部被追究责任。
根据安排,10月下旬,省环保局将对20个重点县(市区)进行全面验收,验收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对未能通过验收的县(市区),将停止拨付所有环保专项资金,停止审批各类建设项目,取消本年度各类环保评优创先资格,在全省‘蓝天碧水工程’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予以从重扣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列为2009年全省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象。”刘四龙说。
8、玉溪就阳宗海污染公开道歉 逮捕3人问责17人
来源:新华网2008年10月22日
玉溪市通报处理情况 逮捕3人问责17人
“阳宗海水污染给沿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当地政府,我们深感痛心……”昨日下午,玉溪市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就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向社会公众表示诚挚道歉,并通报了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3人被捕,17人被问责。同时玉溪市政府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处理好,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披露
曾瞒报职工砷中毒
据了解,此次阳宗海水污染主要是沿湖部分企业多年来无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违法生产造成的。经省级环境监测部门认定,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造成阳宗海污染的主要来源。锦业公司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除公众所熟知的未批先建,多次擅自新上、扩建污染项目;不按规定建设环保设施,管理运行不正常,违法偷排污水;未经批准私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料堆放场的行为外,锦业公司对曾经发生的两次职工集体砷中毒和一次砷过敏事件隐瞒不报;并且突击填埋存在严重渗漏隐患的循环水池并伪装成绿地,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甚至于闯入已被公安机关查封的财务室,删除、转移电脑数据资料,销毁证据,企图逃避法律责任。玉溪市政府在道歉信中坦陈,“阳宗海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的差距,暴露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少数干部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深,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不够高,有关职能部门存在执法力度不够、督查落实不力、审批把关不严、以罚代管、疏于监管、整治违法行为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等现象,致使污染企业多年逃脱监管,违规生产,最终酿成了此次严重污染事件。”
处理
逮捕3人问责17人
玉溪市政府在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切断主要污染源,依法关闭了锦业公司,对沿湖相关企业实行停产整顿,依法追究了锦业公司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锦业公司董事长等3人依法逮捕,对17名相关责任人实行了行政问责。玉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派出协调指导组和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全面落实“三禁”措施,各级投入近500万元,解决了沿湖群众和两户企业共670多人的生活用水,完成了渔船集中代管等工作,制定完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渔民生产替代等方案和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好工作,确保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契机
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下一步,玉溪市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到Ⅲ类”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圆满处置好阳宗海水污染事件。以处置阳宗海水污染事件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百日环保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污染源和污染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降低环保风险。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监管整治,加强防震减灾等工作,努力避免产生新的问题。(云南网-春城晚报 李继升)
9、昆明将建“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
来源:彩龙中国 2008-10-22
昆明环保再亮利剑,将首次对环境违法单位及个人建立“环境违法黑名单”。昨日(10月21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被列入“黑名单”者,将向全市通报,并在主要媒体公开曝光,公布违法事实和查处意见;被曝光者必须自费在媒体上刊登向公众道歉书并做
出整改承诺,不公开道歉或者不履行环保承诺的不得恢复生产经营。而公民举报者则将受到奖励。
市环保局法规处负责人介绍,“环境违法黑名单”是昆明“一湖两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又一项强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努力提升昆明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保护水平、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持续改善环境、在今年底实现环境违法违规排污“零申报”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介绍,实行惩治违法单位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在昆明还是第一次。届时,将由环保、滇管等有关部门根据单位、企业、个人的违法行为开出“黑名单”。“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出台后,昆明将一如既往地对有违法行为的单位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实行最高上限的环保处罚,而被列入的单位、企业将被通报信贷、银行等核定为投资风险高危企业,甚至可能面临借、贷之门将被“关闭”。进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如果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和公开道歉及承诺义务的,经整改后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连续3个月没有发现超标排污的,将由环保等部门正式发文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该企业撤出“黑名单”。
目前,三个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及呈贡新城管委会均新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年内完成市局、四区政府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近期,环保部门还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重点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处,向社会公告,接受监督。
10、重庆“十一五”将完成环保项目投资逾92亿元
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2008-10-22
10月21日电 记者今日(10月21日)从重庆市环保局获悉,重庆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约92.23亿元,建设260个环保规划项目。
据了解,2008年,国家批复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规划,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的规划项目数260个,其中包括城市(含小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次级河流、工业污染治理、流动源治理、清库、清漂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投资约92.23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约3亿元。另外,30个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81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个次级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争取在年内陆续开工建设。
11、广西桂林水草泛滥覆盖河道(组图)
来源:人民图片网2008年10月22日
10月21日,漓江广西桂林段水草疯长,江面漂浮着大量水草,几乎覆盖整个河道。
漓江广西桂林段水草疯长,江面漂浮着大量水草,几乎覆盖整个河道。
2008年10月21日拍摄的漓江广西桂林段,该段水草疯长,江面漂浮着大量水草,几乎覆盖整个河道。
近来,由于天气炎热,漓江水流缓慢,导致水草逐渐堆积,几乎将伏波山至解放桥的漓江河段全部覆盖,在烈日的照射下水草已经变黄,厚厚一层仿佛给漓江穿了件黄金盔甲。平日很多人游泳的伏波山脚,只露出不大的一块江面,儿童游泳区在水草的“逼迫”下,也仅剩十几米宽的范围可供玩乐。漓江航道由于水流较急,水草没能堆积,仍可正常使用。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安排清理工作。
12、广州珠江南岸路江面被黑色污水侵入(图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2008年10月22日
在珠江荔港南湾段,浓黑废水把半边珠江染成黑色 本报记者 朱文海 实习生 吴进 摄
本报讯 记者林世宁报道:昨天又有读者向《羊城晚报》反映,珠江广州南岸路江面再次被大量黑色污水侵入。当地居民说,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两年多,媒体也曾多次报道,但污水是什么成分、从哪里来的,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记者昨天来到南岸路荔港南湾小区楼顶,远远望去,从金沙洲方向流来的一条支流与石井河在荔港南湾西侧交汇,金沙洲方向过来的水流泛着泥沙的黄色,石井河水面则一片漆黑,好似被泼洒的墨汁染过,水面上隐约可见漂浮的白色垃圾。在小区以北不足100米内,就有两个排污口正在疯狂排放污水,黑水翻腾泛着白沫,记者站在32层楼顶都可以明显闻到臭味。向下游望去,江面被从中间切割成黑黄两色,界线清晰,绵延几公里。
小区居民唐小姐说,每当上头排污,或者大量降雨,就可以看到这番景象,当地居民曾多次投诉都没有结果。荔港南湾小区隔壁有一个发电厂,居民曾怀疑污水是发电厂排出的,但环保部门多次检查,发现污水并不是从发电厂排出的。
昨天下午4时许,广州市环保局会同荔湾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察看后的答复是,发电厂排污口处的河床太高,每次工厂排污都会泛起河底的淤泥,所以导致江水泛黑发臭。但居民认为这样的解释很没有说服力———泛起的淤泥不可能从中午12时持续到下午3时这么久。
这个巨大的污染源到底在哪,污染物又是什么,为何两年了都还没有结果?附近居民一致追问———这到底是谁的责任?有关部门有没有做好监督?
13、三江源生态移民面临新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2008-10-22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59岁的阿俄加义,三年前从三江源牧区搬到了离青海省玉树州州府只有几公里的生态移民定居点——加吉娘移民社区。崭新的房子和生活环境并没有给他增添更多的快乐。
对于今后的新生活,阿俄加义更是担忧。他说:“我们世代放牧,没有其他特长,要想在城里站住脚,就必须学习技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59多岁的人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说心里话,我非常怀念以前的游牧生活。如果几年后,我们在城镇找不到工作,政府又停发补助金,也许我们只能搬回草原,过原来的生活。”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到时候他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牛羊,没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他回到草原又能做什么呢?
据了解,像阿俄加义一样,在这个社区里生活困难的还有30多户人家。
2008年9月初,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赴3000多公里,走进三江源头进行实地采访。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治理和建设这项巨大工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新难题。
保护三江源 移民四万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但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环境。2003年,国家投入75亿元用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建设,开始了保护“中华水塔”行动。青海省政府决定将三江源的18个核心区以及生态退化特别严重地区的牧民进行整体搬迁。这项计划涉及牧民7921户、43600人,力争将三江源核心区变成“无人区”。然而,三江源生态保护这个庞大的工程依然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和新难题。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极”。境内平均海拔在4100米以上,因其极高的海拔,由于空气含氧量低,在玉树地区正常行走,身体负担相对在平原地区就艰难了许多。这里的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冷季长达7-8个月,因此我们遇到了在9月份难以见到的大雪天气。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腹地,全境处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隆宝滩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行走在玉树,草原辽阔,牧草肥美,不时会看到密布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地,还有成群的野生动物在无忧无虑地嬉戏。
大江、大河孕育了玉树藏族自治州丰富的水资源。据了解,这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相当丰富。
可是,面对这样富足的地区,人们却不得不做出让步。因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三江源生态恶化趋势,这里在整个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对全青海省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三江源的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了“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就是保护了“地球第三极”的自然景观,就是保护了“中华水塔”。
移民:物价太高了,舍不得吃肉
9月8日,记者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建设的生态移民定居点——加吉娘移民社区了解移民的生活现状。
加吉娘移民社区居住的地方离玉树州政府所在地玉树县只有几公里。据了解,这里的居民是2005年,从上拉秀搬迁来的。牧民阿俄加义作为其中的一员和另外的乡亲一样,远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牧场,住进了政府为他们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居。
阿俄加义今年59岁,他家共有3口人,他们的居所是一座砖瓦结构的院子,60平方米的屋子四壁粉刷一新,配上绘有各种图案的藏式家具,别有一番风味。阿俄加义说,这里的居住条件比牧区好得多,有电,也有自来水。但具体说到自己的生活水平,他似乎有苦难言。
因为减畜禁牧,几年前他将原有的30多头牛十几只羊,全部卖掉后搬迁到了这里,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把当时卖牛羊得到的两万三千多元钱几乎用尽。现在,他一家3口人完全靠国家每年6000元的饲料粮补助款维持生计。老伴常年有病,每月除正常的开支外,给老伴治病每月还要花费1500元左右。
记者到阿俄加义家采访时,他家的燃料、口粮全都用完。阿俄加义说,如今物价涨的吓人,一袋作燃料的牛粪在8元到10元,这里的夏季很短,只有5个月,在这几个月当中,燃料只是做饭用,但到了冬天每天要用2到3袋的燃料,这样计算,光每天的燃料就需要几十元钱。而对于这些,以前在牧区生活时根本就不用发愁,他们自家饲养牛羊,可以经常吃肉,喝牛奶。现在他们根本舍不得吃肉,这对以肉类为主食的牧民来说,是很艰苦的。而且现在吃的、用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钱买,政府的补助款根本不够用。
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现状,阿俄加义自己刻了一些玛尼石,摆在家门口准备换点钱,但他说,根本没人要他的货,至今他连一分钱都没有换到。阿俄加义说,自己渴望能有一份工作,只要有收入让他干什么都行,可目前这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愿望而已。有时,阿俄加义曾有过去乞讨的想法,但是如果他外出了,他又担心自己的老伴会出什么事情,想到这里他还是不敢出去。
后续产业滞后移民缺乏劳动技能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贾应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行三江源生态移民,既是改善当地牧民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治理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举。畜牧业是玉树州的基础产业,但生产发展水平基本停留在原料生产出售的层面,全州无一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尚未起步。加之减畜禁牧及整体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的总量下降,牲畜的出栏率降低,畜产品成本上升,导致市场上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主要畜产品价格上涨。
贾应忠说,要让移民能够安心定居,关键要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培养移民的劳动技能。目前,虽然对牧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从事加工、运输、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等。但改变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一方面要延长补助年限,另一方面国家要大力扶持后续产业的发展。
贾应忠认为,在民生方面,国家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和提高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抵保范围;将退牧还草区生态移民、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低保;终身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尽快出台农村牧区的养老保险政策。
贾应忠说,玉树州除基础产业——畜牧业面临困境之外,第二产业因受环境、资金、技术、人才的限制,至今没有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出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近几年没有发展工业企业,初级加工业所占比重极小,没有纳税大户和支柱企业;而第三产业受自然地理条件、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不健全。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而得不到开发,旅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度很大。
据了解,玉树州地方财政收入仅占玉树州总财力的4%左右,95%以上全靠上级财政补助,且总财力的85%以上用于工资性支出,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为了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资源开发项目已基本停止,加上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免征,使原本有限的税源进一步萎缩,几近枯竭。多年来,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致使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形成了资金运行上的恶性循环。有些项目因无资金投入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动工,有的项目已经建成,但工程款仍在拖欠。由于玉树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各项公用经费的支出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地方财政缺乏支撑经济建设和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国家应尽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一些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都因缺乏建设资金而被迫搁置,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与省内其他地区和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两极化发展”趋势加剧,已经成为玉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了解,玉树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据初步探明,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矿点有261处,主要有金、银、铜、铁、铝、煤、硫磺、水晶、玉石等40余种,总储量300亿吨,而已查明的各类中药材913种、动物种类药材80种。全州有4个天然林区,林地总面积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在山涧丛林原野之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白唇鹿、马鹿、金钱豹、雪豹、猞猁、棕熊和珍禽黑颈鹤、马鸡、雪鸡等。鸟类品种为全省之首,兽类品种居全省第二。
不仅如此,玉树州作为青藏高原腹地,旅游资源绝大部分为原始状态,许多项目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加之丰富的中藏药植物资源、动植物保健医药产品、高海拔纯净的矿泉水资源、传统民族工艺品等,是一块旅游资源丰富之地。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干、支流在境内总长559公里,理论水利蕴藏量542.7万千瓦。其中长江流域为326.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0.4万千瓦的水电站15座,0.386万千瓦的水电站26座。因此,玉树州被称为是中国第二个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
然而,因为它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聚宝盆目前开发的还达不到3%。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计算,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中下游地区供水就达600亿立方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恶化,对于“两江一河”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维系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贾应忠说,因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工业发展受限,广大牧民为此做出了很大牺牲。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项关系全国的生态工程,其治理成本应该由流域内的所有地区共同承担,所以,“两江一河”中下游地区应当给源头地区以相应的生态补偿,这样既符合国际通行的生态效益补偿法则,也可以为保护三江源筹集资金。
这位年轻的州委书记对记者说,三江源是中国人的三江源,西部生态治理应举全国之力,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产业政策方面,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建议国家重点围绕玉树州畜牧业、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中藏药材、矿产、水电资源的开发和虫草产业的发展,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由国家支持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家对玉树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探险旅游等的策划、促销提供全面支持;发展公益性电力事业,建立输电网,解决玉树州无大电网的问题。
14、防止重蹈污染随产业转移的覆辙
来源:华夏经纬网2008-10-22
我省监利县的非法钒冶炼厂造成的污染事件经《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披露,引起很大关注。草木枯萎,饮水变咸,河流污浊,人畜病变,如果说这样的画面曾经离我们很远,现在它离我们很近。
根据已披露的事实,监利的非法冶炼厂的原材料来自周边,并非自产自销。钒冶炼作为一个高污染、高毒性,同时也是高利润的产业,全国各地都曾端掉一批,可是又经常在其他地方死灰复燃。监利现在所遭遇的污染困境,从根本上说是在承接钒冶炼的产业转移时,也承接了相关的污染转移。
这其实也是一个缩影,显示出整个产业转移大潮中,资本与环境的深层次矛盾。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效地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承认,并非所有的产业转移都伴随污染的输出,但一些地方关停污染企业,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强调“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置环境考量于一旁,人的健康成了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东部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曾经为高污染、高能耗、不环保企业设置过低门槛,有过教训,今天,还有不少地方像监利一样,仍然吞咽着污染带来的苦果。教训都在于无条件地招商引资,以致生态环境遭受巨大损伤,而修复工作显得异常艰难,这样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前车之鉴,当有观照。我们必须看到,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还会有大批产业需要转移,还有很多的农村、乡镇和不发达城市,将成为潜在风险的“候选”区域,我们生存的土地还有多少将沦为污染的重灾区,还有多少人将因此而远离健康的生活?这些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污染随产业转移,有深层次的复杂原因,不是再讲讲环保的重要性就可以避免的。污染之所以难治理,其核心在于利益与利益藤蔓般的牵连起作用。这些年,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查处大案的官员宣示,铁腕执法的实际行动也在增多,但一些地方利益与污染企业利益裹挟不清,治来治去就是治不下去。这些都早已说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多方面。既包括企业,也包括行政权力系统,既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也包括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污染治理必求诸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管渠道的贯通,也必须致力于让污染源失去一切生存土壤,唯其如此,才能使人们不因污染带来的伤害而感到恐惧悲伤。
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不是环境必须作出牺牲的地方。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没有污染的土地,不是发展必须要交出的学费与付出的代价。无论一个地方的发展居于什么样的水平,都需要在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上有系统的考虑,抱着对生命负责的起码态度,力阻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为生存保留基本之需,为人们也为我们自己留下希望。(本报评论员 肖擎)
15、环境保护:给子孙留下绿水蓝天
来源:检察日报2008-10-22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这段顺口溜真实地描述了上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所导致的恶果。很难想像,如果没有30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如今的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但有了30年的经验,可以相信,未来我们可以走得更好,我们的后代可以比我们更尽情地享受绿水蓝天。
9月29日,贵阳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罗忠福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罗忠福曾位居《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富,他获刑的原因是在贵阳市郊森林公园违法建设了一个别墅项目,造成大片树木被滥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劲在媒体撰文指出,“这一判决结果,使该案成为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我国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破坏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对环保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次升格:见证环保基本国策的发展脉络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这是一段陈年的顺口溜,它真实地描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后果。
这段顺口溜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上个世纪,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但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发展造成威胁和危害。
这一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78年,中央指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步入了中央最高决策层,奠定了环境保护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又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还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环境保护政策、制度逐步产生,开辟了环境保护的新里程。
从国家环保行政机构设置的四次变迁,可见环保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变化。1982年,国家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1988年又成立了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再到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至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从中央到地方的环境行政执法完整体系就此逐步完善。
1100项环保标准让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做好环保制度,有法可依是第一步。1978年,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要制定环境保护法。次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施行,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弥补了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能缺位。
从此,我国的环保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1978年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目前已制定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法律9部、自然资源保护法律15部,以及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等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法律。国务院制定或修订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50余部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网站上一项统计显示,“国家颁布了1100余项环境保护标准,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国家不断修订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2005年底,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引起松花江特大污染,造成重大损失。依据当时的《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环保总局对此最多只能处以100万元的罚款。时隔不久,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专门设定了“水污染事故处置”一章,并规定“违反本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将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大大增强了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处罚偏轻,制裁偏软”的环保难题。
近年来,我国环保立法逐渐覆盖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一部部法律,一个个条例,一项项制度,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污染减排出现“拐点”未来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绿色GDP的理念。1996年,我国首次把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即通常所说的“污染减排”。经过大力整治,2007年比2006年双双下降,污染减排第一次出现“拐点”。还有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饮水问题,我国城乡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环保成绩斐然,不尽如人意之处亦然很多。2007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出,46%设区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为此,国家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划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核安全与放射性废物、农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主要内容,强调“全国环保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与“十五”规划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相比,虽然只有0.05个百分点的增加,但绝对值却很大。
记者注意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五年之内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考核政府责任的硬杠杠,这个纲要明确强调“本规定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靠国家力量加以保障的效力,如果不执行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有关法律专家如此解释,“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不能再唯GDP,而要注重科学发展。”
中国环保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