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10-14

十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第一财经日报:     我国八大生态脆弱区年经济损失超2000亿元

2、北京晨报:       环保部6家环评机构作假被降等级

3、陕西省环保局:     环境保护部四大举措为陕西环保加力

4、人民网天津视窗:    《明镜》:专家预言2030年世界将遭受环境危机

5、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8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将召开

6、新华网:        央视新闻频道15日起推出环保调查纪录片《水问》

 

地方信息:

7、都市时报:       云南全球公开招标治理阳宗海砷污染

8、财经网:        广西河池砷污染事件五官员被问责

 

重大水事:

9、中国新闻网:      三峡库区5年清理40万吨漂浮物

 

人物访谈:

10、中国环境报:      如何以绿色贸易促进减排?

 

民间视点:

11、搜狐绿色:       保护区都挺不住,国家公园更疲软 

 

深度报道:

12、中国新闻网:      湖北监利钒污染致近千人患严重皮肤病(图)

13、中国新闻网:      污染带来生态灾难 重庆渝西民众与锶厂抗争十年

14、人民网-人民日报:   海洋荒漠化警钟敲响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环境绩效评估能影响发展决策吗?

16、中国环境报:      缺水还是缺乏对水的敬畏?

 

 

 

1、我国八大生态脆弱区年经济损失超2000亿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10月14日

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八大生态脆弱区造成约2000多亿元经济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率年均递增9%,普遍高于这些生态脆弱区的GDP增速。

由环保部编制的《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近日出台。《纲要》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生态脆弱区不仅是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的区域,也是环境监管薄弱的地区。

 “这些地区是最需要保护和改善的地区,涉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环保部总工程师、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司长万本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有明显区别,具有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等基本特征。

根据《纲要》,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域涉及黑龙江、内蒙古等21个省区市,包括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和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

《纲要》显示,我国各类沙漠化土地60%以上分布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农牧交错区。目前,该区中度以上退沙化面积已占草地总面积的53.6%,并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2005年全国绝对贫困人口2365万,其中95%以上分布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老少边穷地区。

据《纲要》分析,造成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自然环境脆弱的原因,除生态本底脆弱外,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是直接成因。我国环境污染损失约占GDP的3%~8%,生态破坏约占GDP的6%~7%。

《纲要》称,2009~2020年,我国将对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进行不同程度治理,重点对八大生态脆弱区中的19个重点区域进行分区规划建设。

在资金投入上,国家将继续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向脆弱区倾斜政策,建立有利于脆弱区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以改变地区间的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2、环保部6家环评机构作假被降等级

来源:北京晨报2008年10月14日

  晨报讯(记者王大鹏)因为存在不符合资质条件和违规开展业务等问题,6家环评机构分别被环境保护部提出降低资质等级、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和通报批评的处理意见,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的环评资质由“甲级”降格为“乙级”。昨天,环保部网站上公示了《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等6家机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处理意见的通报》。

  《通报》说,该部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存在不符合资质条件和违规开展业务等问题。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在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另外,其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数量达不到相应资质条件要求,因此,其“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被环保部降级为“乙级”,并被取消了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同时,登记在该院的4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被注销登记,取消了环评资格。

3、环境保护部四大举措为陕西环保加力

来源:陕西省环保局2008-10-14

2008年9月25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环境保护部会见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副省长洪峰一行,双方就加强陕西省环保工作交换了意见。

袁纯清省长首先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部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近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连续两年来,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建设污染治理项目和强化量化考核,在全省经济增长保持15%左右速度的同时,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了“双下降”。洪峰副省长就陕西环保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做了简要汇报。

周生贤部长对袁纯清省长带队走访环境保护部表示欢迎。他对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狠抓节能减排、渭河治理、造纸行业整顿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周生贤部长对当前陕西省环保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污染减排要抓住“三个重点”,即:脱硫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造纸行业整顿;二是加大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坚决关闭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开工建设一批典型项目;三是加强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参加了会见,并对陕西环保工作提出了建议。

会谈最后达成了四点意见:第一,环境保护部今后将从五个方面支持陕西环保工作。一是支持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二是支持生态保护建设,开展生态补偿工作;三是支持开展“渭河水专项”,提供环保科技支撑;四是支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五是支持环保系统三大能力建设,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第二,将渭河流域污染治理作为"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中之重,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陕西省予以倾斜和支持。将渭河流域内的重点城市污染治理工作纳入“规划”给予指导,从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和支持。支持陕西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做好跨界水质监测工作。第三,支持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支持陕西开展生态村创建,对达到国家级生态村标准的给予命名,争取中央财政给予奖励。第四,对榆林市王圪堵水库项目、神华陶氏煤化工项目和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要抓紧上报环评报告书,环保部将尽快组织评审。对于作为当地灌溉水源和工业供水水源的榆林市王圪堵水库,环境保护部将积极予以支持。

4、《明镜》:专家预言2030年世界将遭受环境危机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8-10-14

    简要内容:那时候,传染病和环境问题将使数百万人被迫逃往南极地区,世界各国将为自身的生存问题而发愁。”   报告的作者采访了70位专家学者,包括: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记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政治家。

2008101413-1.jpg

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将是人类逃亡的目标

  据《明镜》周刊10月13日报道,专家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称,2030年世界可能将遭遇严重的环境危机。那时候,传染病和环境问题将使数百万人被迫逃往南极地区,世界各国将为自身的生存问题而发愁。不过,专家们认为,也可能会出现积极的变化,比如撒哈拉大沙漠变成绿洲。

  就在几天前,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英国“未来论坛”(Forum for the Future)日前对未来的预测让人们实在高兴不起来,报告评价道:“未来的环境变迁将会像当前的信贷危机一样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报告的作者采访了70位专家学者,包括: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记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政治家。除了环境灾难的警告之外,这份报告还包含一些积极的预测,这与那些灾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份长达76页的报告并没有为人们提供很明确的答复,不过其作者表示:“我们能够研究出可能的结果,这样我们可以为此做比较充分的准备。”

5、2008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将召开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0月13日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专电 (实习生 任悦)第三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将于2008年10月30日、3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实行公众参与、促进低碳经济”。

  本届年会将围绕“实行公众参与、促进低碳经济”的主题展开研讨,总结2008年一年来环保NGO在促进公众参与救灾、绿色奥运、节能减排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研究未来环保NGO可以做的工作,倡议更多的组织行动起来,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实践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除此之外,还围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等议题展开专题讨论。

  据悉,为了方便与会者交流,中华环保联合会在今年启动了第二次“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现状调查工作”,对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从2005年以来发展的新动向、取得的成绩、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结果将以环境蓝皮书的形式向社会发布《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和《中国环保民间组织信息库》(绿页),这两本书将在本届年会上向参会组织赠送。

本届年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绿色和平(中国)等组织承办。2006年,由国内400余家环保民间组织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2007年,在北京成功召开了第二届(2007)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

6、央视新闻频道15日起推出环保调查纪录片《水问》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0月14日  

央视新闻频道明起推出环保调查纪录片———

  “以前我们都认为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最缺水的地区,人均拥有水量只有311立方米,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所在的北京、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人均水拥有量比以色列还少,只有289立方米;以前一说污染,我们就想到那是因为企业排污造成,只要工厂排放达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我们环保标准不比美国、欧洲低,所不同的是,污染总量要远远超过河流的负载能力。”明晚(15日)8点15分起,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将在央视新闻频道8天连播。

  《水问》分为8集,从水危机、水治理、水生态、水安全、水智慧、水文明等角度来分析中国水问题。在每一集里,观众都能看到大量的与水有关的故事。在《水问》中,该纪录片总导演王猛寄希望探索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把最适合电视表达的影像故事和不适合电视表现的理念和背景结合。在最后一集讲水和人类文明的关系时,剧组就把眼光投向了三江源的上游玛多扎陵湖乡的一个副乡长,他的工作非常尴尬。玛多曾有着千湖之县的美誉,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为了保护长江源头的水,他必须动员牧民搬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牧民一直躲着他,到最后他一步一步说服了这位牧民。尤其是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副乡长说服了每一个牧民都准备搬迁,他在小学里说了三句话:大家都搬迁走了,但是这个地方永远是我们的家;不管你们走到哪儿,你们都要记住,等这个地方建设好了,我们还要回来的;黄河我们叫她母亲河,她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下游那么多老百姓的母亲河,我们搬迁是为了让下游的人们都能喝上水。

  为了这部全长360分钟的纪录片,摄制组在两年中走遍大江南北,在雪山、高原、沙漠和城市,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披露了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并通过访问专家的方式,分析了水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水问”这个名字,在王猛心中充满中国文化的含蓄和禅意,但显然其英文名字更直抒胸臆和切中主题——“thewatercries”——水之呼吁、倾诉、哭泣……

  除了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纪录片《水问》外,本周新闻频道还将和《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每周质量报告》、《面对面》等名牌专题节目联动,全方位探讨中国的水资源话题。(祖薇)

7、云南全球公开招标治理阳宗海砷污染

来源:都市时报 2008年10月14日

  昨天(10月14日),云南省科技厅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委托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对“中国云南阳宗海湖泊水体减污除砷及水质恢复”科技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希望通过3年时间,将阳宗海湖泊水体砷浓度均值由现在的0.128毫克/升降到≤0.05毫克/升。

  据介绍,2008年以来,阳宗海湖泊水体受到砷污染,砷浓度升高,目前湖泊水体砷浓度均值为0.128毫克/升。

  此次公开招标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通过地下水进入阳宗海湖泊水体的砷污染负荷量,应用科学、成熟、安全有效、合理可行的阻断、削减、吸附、分离等技术、措施及工程建设,使通过地下水进入湖泊水体的砷污染浓度均值≤0.1毫克/升,在3年内将阳宗海湖泊水体砷浓度均值由现在的0.128毫克/升降低到≤0.05毫克/升。

  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树南介绍,此次公开招标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力争为阳宗海量身定做一个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张树南说,投标人递交资格预审文件后,将统一安排通过综合评审的申请人到阳宗海进行现场考察及交流,让他们了解阳宗海水质的现状,相互进行交流、了解。这样制定出来的治理方案才有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水体减污除砷方面,大家都比较陌生。”张树南坦言,由于大家对降低水体砷含量的技术比较陌生,希望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把全球掌握最成熟技术、最有能力的人找来,通过努力实现阳宗海水体恢复。

  “只要找到有效的方法,阳宗海水体恢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张树南表示,但也要充分考虑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人身体上长了多余的脂肪,要把它取出来是非常难的。

  该公告将在人民日报、中国国际招标网、科技日报、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和网站上发布,招标联系方式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联系人:张树南、普丽娜,电话:+86-871-3138982,传真:+86-871-3136003,E-mail:pln@ynst.net.cn,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542号省科技大楼6楼,邮编:650051。委托招标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联系人:朱俊琳、王国荣,电话:+86-871-3200076、3174375,传真:+86-871-3169006,E-mail:gr.wang2008@163.com,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542号省科技大楼19楼,邮编:650051。

  声音

  靠国内技术难度很大

  记者傅碧东 “要达到恢复阳宗海水质的目标,仅靠国内的技术有一定的困难。”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郑志华教授曾六下阳宗海,亲手揪出砷污染的元凶,对阳宗海砷污染情况比较了解,他昨天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阳宗海砷污染事件,郑教授认为:“以前云南省从没有发生过的这么严重的环保事故。”郑教授说,阳宗海这次污染重、范围大、恢复很困难。如果不采取措施,阳宗海靠自然恢复的话,需要耗费很长很长的时间。

  郑教授说,对于降低砷浓度的技术,国内也有一些,但不是很成熟。阳宗海的水体恢复,靠国内技术有很大的难度。在以前的交流中,专家们也提出应该通过全球招标,争取国外技术的帮助,寻找比较成熟的技术、更有经验的专家,来对阳宗海进行综合治理。

  链接

  污染“元凶”多次被罚

记者庞继光 昨天获悉,玉溪市环保局通报的第三季度“三湖一海”流域环境监察情况表明,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澄江县环保局于2008年6月18日,依据有关法规,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并处罚款2万元。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因利用无防渗措施的自然水池贮存高浓度生产废水,澄江县环保局于2008年8月8日,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并处罚款10万元。现该公司已被澄江县人民政府依法关闭。

8、广西河池砷污染事件五官员被问责

来源:《财经网》  2008-10-14

造成污染的金海公司被责令停产整顿

  【《财经网》综合报道】广西河池市砷污染事件导致450人尿砷超标,四人轻度中毒。当地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格问责,五名执行不力的领导干部被免职。

  据当地媒体《河池日报》报道,10月13日的市委、市政府会议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该事件有关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免去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韦昌泽、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甘虹原、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赵仕钊、市环境保护局金城江分局局长余现安、金城江区东江镇人民政府镇长韦治等五人的领导职务。

  同时,责成造成此次事故的金海公司切实配合做好各项处置工作:一是立即停产整顿,停止污水排放,对现有污水坚决按专家组意见处置,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保障中毒患者治疗所需的一切费用,让中毒患者能够得到顺利医治。

  据新华社报道,从10月3日起,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加辽社区下伦屯和江叶屯部分村民陆续出现头昏、呕吐等中毒症状。截至10月10日18时,共发现450人尿砷超标,其中四人确诊为轻度砷中毒,有待排除是否为轻度砷中毒者55人。

  《财经》记者获悉,官方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河池城区9月25日受台风影响,普降大雨,大雨冲刷地处河池市加辽社区附近的金海冶金化工公司污水处理池和含砷物料,致使含砷废水外泄进入周边江叶屯水塘,并最终污染地下水。

  当地政府10月13日的会议明确指出,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违法违规排污、超负荷生产,企业环保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制度不严、打击不力、隐患排查不全面、处理不彻底等。

  该会议同时强调,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发生一件查处一件,决不姑息。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坚决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要全面排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隐患开展专项整治,不留死角,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三峡库区5年清理40万吨漂浮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10月14日

  中新网10月14日电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156米目标已实现,在10天强制蓄水期间,水位抬升10.50米。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截至今年9月底,三峡成库5年来,海事部门共协调出动清漂人员52.8万人次、清漂机具8.5万船次,清理打捞和转运处置漂浮垃圾近40万吨。

  湖北、重庆两地海事部门协调200余艘清漂船,紧急投入漂浮物清理与处置工作,将打捞上岸的漂浮物及时清理、分类,实行转运、焚烧及综合利用,没有对水体造成第二次污染。

  三峡工程由145米蓄水至156米,水库新增库容超过60亿立方米。由于强制蓄水时间短、水位上升快,不仅长江上游垃圾量剧增,受风向、江面增宽等影响,漂浮垃圾由原来在洄水区域局部聚集,扩散为带状漂浮物,增加了打捞难度。此外,长江沿岸打捞点原本堆放的漂浮物也需要及时分类,快速转运、焚烧,不能因蓄水水位上涨,使岸边漂浮物再次落入长江。长江海事部门及时增派海巡艇,督促巴东、秭归两县抓紧清理与处置,限时清除岸边堆积漂浮物。由于漂浮物大多可降解,加上及时打捞,对水质影响并不大。

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划,三峡库区将建设近200个垃圾处理场,用以缓解未来的清漂工作压力。

10、如何以绿色贸易促进减排?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0月14日

  □本期对话人物

  环境保护部WTO贸易与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支持专家组 成立于2002年,主要由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研究领域包括在完成支持中国WTO及其他贸易与环境谈判任务的基础上,前瞻性和创新性地扩展到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及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保目标实现的政策手段研究。专家组成员包括胡涛、沈晓悦、吴玉萍、程路连、国冬梅、李丽平、毛显强、俞海、陈刚、李善同、涂莹燕、何建武、周宇、汤维等。

  对话人 环境保护部WTO贸易与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支持专家组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步雪琳

  【焦点一】

  我国对外贸易出现资源环境逆差

  【关键思路】

  应重视贸易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

  记者: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资源环境出现逆差,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哪些方面呢?

  专家组: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

  一是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的是一条以量取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对外贸易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体现为“四多”和“四少”,即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强度大的产品出口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强度小的产品出口少;产业链低端产品出口多,产业链高端产品出口少;传统产业出口多,高新产业出口少;货物贸易出口多,服务贸易出口少。

  二是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我国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强度小。目前,我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单位出口产品的污染强度均比发达国家高。

  三是出口总量增速快。我国出口总量大约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大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我们专家组运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CGE模型初步估算的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如果忽略生产结构与出口结构的差异性,出口总量增速对SO2排放的贡献占20%左右,而出口结构变化的贡献为5.5%,但生产效率提高贡献了-5%。只有生产效率的提高才能减少SO2排放。

  【焦点二】

  如何在对外贸易领域减排

  【关键思路】

  贸易与投资是重要的减排手段

  记者:专家组提出要在贸易领域减排,其他国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应该如何实施呢?

  专家组:贸易环节拥有结构减排的政策空间,贸易与投资将是现阶段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国际经验表明,产业转移是国际上实现减排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资源特别是能源定价、汇率和贸易措施,是工业化国家促进经贸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而成功的政策手段。据初步估算,工业化国家大约80%以上的污染物,是依靠经贸结构调整而转移出去的。日本借能源危机与日元升值,成功地促成其经济转型;德国借“结构调整”化解贸易顺差,并改善了环境;美国发展信息和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将贸易和投资作为节能减排的手段具有潜力大、阻力小、成本低、效益高、效果好等特点。

  以环境措施绿化贸易增长,利用贸易手段进行减排,对于环境与贸易部门将是双赢的举措。而运用环境管理手段绿化贸易增长,扭转“环境逆差”,是保障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利益和需求的重要手段。

  面对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但是,贸易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进出口贸易管理各环节中强化运用贸易与环境综合手段。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应该遵循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综合运用产品出口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投资等手段,在进出口环节增加一个可调节的环境保护“阀门”,限制资源环境密集产品出口,鼓励资源环境密集产品进口,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增长,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同时,要高度关注“节能不减排,减排不节能”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污染排放增加等现象。从节能与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看,实现减排目标具有更高的难度。因为节能与降低企业的成本紧密相关,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而减排工作尤其作用于末端治理的减排工作,将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且增加了能耗,企业面临着“节能不减排,减排不节能”的尴尬。同时,节能指标是相对指标,国民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有助于指标的实现;而减排指标是绝对指标,应更加着眼于结构减排。

  记者:调整关税是贸易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的关税在促进节能减排上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

  专家组:现行政策的管制范围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上,对高污染产品涉及较少,对遏制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效果不够理想。建议在目前征收出口关税商品目录的基础上,考虑扩大出口关税加征产品范围,有针对性地对纺织、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等高污染行业中的高污染产品加征出口环境关税。

  在征收出口关税时,建议采用从量计税方式,针对环境污染严重且出口量大的低价商品,以出口货物的数量和重量计征关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低价量多的出口产品加以限制,旨在扭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的以量取胜的困境,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抑制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自相杀价严重和贸易摩擦比较多的商品出口,从而降低环境逆差,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效果更明显。

  征收出口关税应借鉴国家纺织专项基金的做法和经验,以征收出口环节环境关税的税金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相关行业环境设施建设投资、企业技改和清洁生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可设立外贸企业环境友好奖励基金,对环境行为良好的出口企业,对其实施ISO14000、环境标志或清洁生产审计等给予资金补贴。

  记者:商品准入和准出制度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槛,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专家组:长期以来,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我国市场的基调是“奖出限入”。因此,在贸易价值量的顺差背后,实质上是庞大的资源环境逆差。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目的的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市场准入准出制度的系统性和实施力度亟待加强和完善。

  建议有关部门深入系统研究建立完善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目的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侧重从市场准出方面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手段的运用。

  一是扩大与多国“环境标志”体系的互认,以差别关税税率、出口退税、直接补贴、纳入政府采购计划等措施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

  二是设定环境友好型企业“白名单”,对“白名单”企业予以出口退税、通关优惠等待遇鼓励出口。以获得“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建立企业“白名单”的基本依据,以纳入政府采购、直接补贴、税率优惠等待遇范畴,鼓励企业进入“白名单”。

  三是以“重点污染企业”数据库为依据设定企业“黑名单”,并以强征环境关税、禁令等手段限制其进出口行为。

  四是实施更加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对“两高一资”行业,以配额、许可、禁令、限价、信贷等贸易调控手段加以抑制。

  五是限制资源环境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投资,鼓励高新技术和服务等产业来国内投资。

  六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延伸至国际贸易活动领域,针对贸易协定、贸易政策乃至具体订单等,实施不同层级的环评措施,并根据环评结论,实施包括禁止进出口、限制进出口、鼓励进出口在内的分级分类管理。

  实施“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目的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虽然短期内会因加强准出限制而增加出口成本、降低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能够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鼓励环保技术的创新,从而使产品在技术上更具竞争力。

  记者: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外商投资数额逐年增加。该如何提高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准入门槛,并引导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专家组:建议从国家宏观层面、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区域分布的调整着眼,在战略上、根本上解决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

  应尽快对现行《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或方案,从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外商投资的环境准入门槛出发,扩大外商投资的禁止和限制类范围;应明确界定和细化《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中产业指导分类中的环境要求,提出具体的标准和适用行业范围,作为《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补充细则;应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手段,对外商直接投资中潜在环境风险较大的项目从严评价审批;环保部门应尽快制定“绿色投资指南”。

  【焦点关注】

  如何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贸易的双赢

  【关键思路】

  构筑绿色贸易体系

  记者: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怎样才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共赢?

  专家组:环境与贸易紧密联系,不可持续的贸易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恶化的生态环境将影响贸易增长;环境保护将优化贸易结构和绿化贸易增长,绿色贸易将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优化贸易增长和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目标,需要构筑绿色贸易体系。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贸易体系不仅使贸易不可持续,而且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改变这种贸易和环境“双负”的状况,形成环境和贸易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需要一定的环境管理政策手段来绿化或优化贸易结构、调控贸易总量、提高贸易的环境效率,也就是要构筑绿色贸易体系。

  初步研究表明,我国应该从以下方面创新设计绿色贸易体系的政策框架。从具体政策措施看,主要包括产品出口的资源环境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环境要求,投资的资源环境导向等手段;从政策的作用点看,主要包括产品、企业、行业3个层面;从政策的分类管理看,依据环境影响程度,应采取禁止、限制、允许、鼓励等手段。

  就产品而言,依据贸易的4个层面:鼓励贸易、许可贸易、限制贸易和禁止贸易,绿色贸易体系可以将产品分为鼓励贸易类产品、许可贸易类产品、限制贸易类产品和禁止贸易类产品。

  鼓励贸易类产品指生产过程及产品本身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例如环境标志产品/生态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等。对于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扩大其出口规模;加强这些产品的许可证管理和环境标准管理,提高这些产品的贸易效率;另外,投资政策方面,可以加大对这些产品生产的投资规模。

  限制贸易类产品是指不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产品,例如一些高能耗产品。对于此类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及调节出口关税税率,而且要在征收出口环节关税基础上加征出口资源环境关税,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限制其出口规模;加强这些产品的许可证管理、环境标准管理,强调环境审计,适当缩小此类产品的贸易规模;在投资政策方面,缩小这些产品生产的外资规模。

  禁止贸易类产品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破坏自然资源或损害人体健康的产品。例如“两高一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要禁止准入和准出,禁止任何外商投资。

  允许贸易类产品是指非鼓励贸易类、限制贸易类和禁止贸易类产品。大多数产品属于这一类型。对于这一类产品,要结合环境管理的需要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征收出口关税及调节出口关税税率,适当加征出口环境关税;加强这些产品的许可证管理、环境标准管理,强调环境审计,提高贸易环境效率;按需确定投资规模。目的是引导其进出口贸易。

  在企业层面,可以将企业分为鼓励贸易类企业、许可贸易类企业、限制贸易类企业和禁止贸易类企业。

  鼓励贸易类企业是指其产品质量符合环境标准和要求,其环境管理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这类企业包括“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企业等。由于这类企业已经达到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水耗等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内部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企业产品达到了质量和环境标准,因此,其对外贸易行为也会产生较好的示范作用。对这些企业的出口应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实施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设立“绿色”出口通道,鼓励和扩大出口规模;根据市场需要扩大这类企业的投资规模。

  许可贸易类企业是指非鼓励、限制和禁止贸易类企业。大多数企业属于此类企业。对这类企业的具体措施是通过进出口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设定出口配额,增强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的环境意识、实施企业环境管理员制度等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引导其出口方向和规模。

  限制和禁止贸易类企业一般指严重污染企业,对这类企业,除依照环境法律法规予以“关、停、并、转”外,从贸易方面也要给予取消许可证、外贸经营权及通过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陆续公布他们的名单(所谓“黑名单”)等措施,禁止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限制这类企业的投资规模,禁止外商投资此类企业。

  根据行业综合污染水平、产值量及贸易额等指标,在行业层面构筑贸易体系同样可以分为鼓励贸易类行业、许可贸易类行业、限制贸易类行业和禁止贸易类行业。这里的贸易额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非约束指标,因为现实的贸易总量并非代表未来的贸易总量,产值量才是决定未来贸易量的约束因素。

  对不同类型行业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绿化”行业贸易,对于鼓励贸易类行业,例如低污染行业,通过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鼓励出口,扩大行业投资规模。对于限制贸易类行业,例如高污染高产值行业,则要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及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其出口和进口规模,限制投资;对于禁止贸易类行业例如高污染低产值行业,可以通过降低进口关税等政策措施,设立“绿色”进口通道,鼓励行业产品进口,另外,还要禁止外商投资这类行业。

  【焦点关注】

  节能减排促进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思路】

  在贸易领域减排

  记者:就节能减排而言,如何能促进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专家组:目前节能减排政策已成为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控制外贸顺差过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应着力填补贸易政策中有利于环保的政策等的缺位。

  目前,所采取的和环境与资源相关的贸易措施,如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限制、双高名录等措施,对于节能减排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利于环境的贸易措施的缺位,有待于在今后政策制定过程中予以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两高一资“产品的名录范围不够宽,以考虑节能为主,对于减排考虑不足;特别是对于水污染物(COD)减排考虑缺口更大;

  所确定的退税减免、临时出口关税的力度不够大,还不能起到应有的扭转和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作用;

  以限制为主,相应的鼓励性政策配合不足;在管理上,应当分设禁止、限制、允许和鼓励等分类措施,区别对待;特别是鼓励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措施不足。

  二是减排目标在分解给地方政府的同时,也可以考虑给贸易部门和行业部门分解相应的减排指标。

  从政策的作用对象看,我们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管理企业到管理行业和产品,从管理生产到生产、消费、贸易等全过程管理。因此,从政策目标的分解上,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减排目标分解给地方政府的同时,可以考虑给贸易部门和行业部门分解相应的减排目标,以达到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为减排目标而共同行动的政策目的。

  三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帮助投资目的地国家建立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使我国对外投资在环境方面合法化。

  专家组如是说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以平均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引资大国。但是,我国目前的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应该高度关注目前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探讨贸易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

  目前,对贸易的度量仅以价值量来衡量,而非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度量,忽略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成本。实际上,货物与服务类的产品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都会消耗资源、排放污染,进而会对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影响。对这些进出口产品对本地资源环境状况的影响可以进行定量平衡核算,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顺差;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恶化、产生负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逆差。

  初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对外贸易价值量顺差,但是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加剧了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给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运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DRC-CG E 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CO2逆差约为1.2亿吨,占我国当年工业排放量的约23%;SO2逆差约为550万吨,占我国当年SO2工业排放总量的近39%;水资源逆差约为615亿吨,占我国当年工农业耗水总量的近12%。

  国际经验表明,国际分工带来的结构性污染也应靠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在我国产业走出去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在维护我国良好国际环境形象的同时,帮助形成有利于我国企业的环境标准,并促进对外投资的环境法律体系的建立。

  环境与贸易紧密联系,环境保护将优化贸易结构和绿化贸易增长,绿色贸易将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应尽快对现行《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或方案,从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外商投资的环境准入门槛出发,扩大外商投资的禁止和限制类范围;应明确界定和细化《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中产业指导分类中的环境要求,提出具体的标准和适用行业范围,作为《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补充细则;应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手段,对外商直接投资中潜在环境风险较大的项目从严评价审批;环保部门应尽快制定“绿色投资指南”。 

11、保护区都挺不住,国家公园更疲软 

来源:搜狐绿色2008-10-09 冯永锋

10月8日,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个急匆匆的通告,要在中国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第一个选择的,是黑龙江的“汤旺河”。但当记者问及详情细况时,参加发布会的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有关负责人居然说,“汤旺河国家公园”目前的规划还没有编制出来。

2008101412-1.jpg

图片说明:许多“热爱自然”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更好地伤害自然。许多自然保护区,干的事与这个老人把鸟关入笼中以满足个人私欲没什么不同。

显然,这个试点推得有些匆忙,让人一时有些担心,仅仅是为了赶紧“占领一种经营方式”,以免概念让其他人争了去,概念被人争了先,此后再试图“规范”时,就会发现,真真的是中国的许多事情,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要麻烦,用“斩不断,理还乱”来形容,都描绘不出真实状态。

国家公园这种“保护地”类型,在世界上不算新鲜,如果说十九世界七十年代开创办的美国黄石公园具有模式标本的意义的话,那么据说在今天,国家公园在全球有将近200个国家都在使用,其保护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而在当前的全球,所有的保护地类型加在一起,不过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2%,也就是说,国家公园的份额在所有保护地类型中超过了50%,完全“控股”了保护地类型的业务走向。

但国家公园对中国居然是新鲜的。按照专家的分类,保护地类型分为许多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人与生物保护区等,加在一起,据说保护地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土面积的18%。但这中间,就缺乏一个符合真正国际定义和操作习惯的“国家公园”类型。

大概在2005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云南大力传播“国家公园”的思想。一些干部被拉到美国黄石公园研究考察之后,纷纷感叹国家公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发展”好形式;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概在2006年,云南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县就传出消息,他们把原来的属都湖、碧塔海、纳帕海等强行“合并同类项”,制造出了一个“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概念。

运行了两三年之后,他们发现,问题出来了。第一个问题是,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居然不承认他们的“地位”,两家的官员都说,这个国家公园没经过他们的批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普达措国家公园是非法的,至多是探索性的。第二个问题是来自于公园内部,运行者和研究者发现,普达措国家公园原先所设想的许多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尤其在带动当地社区居民共同致富方面,出现了原先没有料到的诸多矛盾。而第三个问题却是让当时推动国家公园的一些云南生态学者和旅游专家极为担忧,他们发现,云南省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纷纷准备效仿“国家公园”,拼命开发“生态旅游”;热烈地、机巧地用国家公园的概念,大力“招商引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马各种配套旅游设施;以先斩后奏的心理,准备把国家公园的这一概念“原木锯成木板”、飞鸟变成笼中鸟,造成“事实婚姻”后,强迫有关部门的默认,进而再向上索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资金”。

云南这些年出现的国家公园发热症,本来只是局部恶化,而在此次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局的推波助澜下,也许会形成席卷全国的“国家公园飓风”。因此,原来只局限于一个省的概念,在今后,全国各地会争先恐后列入政府工作理想目标,因为许多善于投机的人一眼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好地套取“发展资金”的新建专线高速列车;更多的人,则会很聪明地打着保护的名义,继续做破坏生态的恶行。

令人难过的仍旧是生态保护会在国家公园的建设风潮中受到蔑视和践踏。在所有的保护地类型中,保护最严格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如果我们放眼全国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保护区都想开发“生态旅游”,或者说,在生态旅游的名义下大兴土木,大搞“以伤害少量生态获得大量发展”的项目。江苏的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丹顶鹤、白鹤等重要鸟类的栖息地,可就是这个保护区,居然把超过一半的滩涂开发成鱼塘“给职工增加收入”;内部承包的“饭馆”,时不时批量屠杀绿头鸭、针尾鸭等野生动物来招待客人。同样,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干部不想着如何恢复湿地,反而成天想的是如何通过“放飞笼养丹顶鹤表演”,来挑逗游人的摄影兴趣,来满足游人的“生态旅游”幻想;成天想的是如何把丹顶鹤的卵“转让”给那些不怀好意的鸟贩子,以获得一点点私利。而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与井冈山旅游区高度重合,近年来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不仅把“核心区”出让,以盖高级渡假酒店,而且故意纵容野生动物销售商,在当地天街等地大量销售野生动物制品,以至于井冈山成了织造周围县市捕捉野生动物网络的“蜘蛛”。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五十年之后,不仅其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保护区的森林成为空林,而且其范围内的所有河流,全都成了空水,原先的冷水鱼全部毒光电光钓光,以这些冷水鱼为生的水獭彻底丧失了食物而消亡;而现在,他们又成立了管委会,把自然保护区的职责架空,在里面大修公路和栈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有关规定”,似乎是不太允许开发旅游的。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像蚕茧一样,自己从内部撕口;像鸡雏一样,自己啄破保护壳,主动贬低身份,刺激游客的低级需求。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着“解决保护经费不足”的名义,把旅游开发得如此草率和无序,而开发的所得几乎全部纳入行政开支,用来盖高级楼和买高级车,根本不用来支持保护区最重要的业务:巡护和科研,严重败坏自然保护区形象,严重挑战着我国政府的自然保护能力和权威感。而国家公园,这种从一出生就高调允许开发旅游的“保护地”,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值得我们的管理者深思。(2008.10.9)

12、湖北监利钒污染致近千人患严重皮肤病(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4日

2008101401-1.jpg

非法小钒厂利润示意图

  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监利县三洲镇的田野里,雪白的棉花早已炸开了桃,等待采摘,该镇三号村的棉农史强(化名)却站在田埂边徘徊。他一边在大腿瘙痒处使劲挠抓,一边摇头叹气:“这棉花不敢要了。只要下地,全身皮肤就会瘙痒,然后一块块起泡溃烂。”

  三洲镇,一个坐落在荆江之畔,被长江故道隔出的江中之洲,由于长江的滋润和灌溉,这里美丽富饶,盛产鱼米。但10月3日,网络上却惊现一篇《钒矿污染,三洲镇将变成人间地狱》的热帖,引起了社会及省市环保部门的强烈关注和重视。近日,记者走进监利县对该事件展开调查发现,目前,监利县有投产和在建的非法钒冶炼厂达9家,且有恶性蔓延趋势。这些非法钒冶炼厂所造成的污染使得草木枯萎,饮水变咸,清河变浊,人畜奇怪病变,曾经的鱼米之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威胁。

  长江边上的“淘金厂”

  当地村民议论,出现怪事的原因在于当地的“淘金厂”,也就是建在三洲镇熊洲村和上沙村的五氧化二钒冶炼厂。因为钒厂炼出的矿物,能卖出天价,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淘金厂”。

  10月9日,天气阴沉。从监利县尺八镇的荆江大堤下,乘船渡过曾经清澈见底、如今却水色深绿的长江故道老江河,迎面便是三洲镇。

  穿越在棉田间小路上,当地向导党师傅告诉记者,上个月,他在三洲镇帮人采棉花,可棉花没摘到几斤,他全身突然奇痒无比,眼部也浮肿起来,“一起采棉花的几名婆婆脸上全部肿了,严重的还破皮溃烂。”

  这样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随后,无论棉田老板出多高的价格请短工,也没有人愿意去采摘三洲的棉花了。于是,三洲镇几个村数万亩棉花只好烂在地里。

  党师傅说,当地村民议论,出现这种怪事的原因在于当地的“淘金厂”,也就是建在三洲镇熊洲村和上沙村的五氧化二钒冶炼厂。因为钒厂炼出的矿物,能卖出天价,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淘金厂”。

  在紧邻熊洲村的三号村村头,记者看到该村村民史强(化名)抽着烟,徘徊在自己棉花田的田埂边。“棉花上有毒。我上次采棉花时,全身奇痒,两条腿都溃烂了,至今未愈。”史强说,自那次起,他再也不敢下地干活。

  村民胡三娇(化名)的脸部也肿胀了近一个月。因为不忍心看着一年的希望烂在田里,胡三娇将自己全身包裹严实后,下地采棉花。然而,在难以保护的脸部和手指等处,还是开始起红斑变痒。“我把皮炎平当化妆品抹,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非法小钒厂刺痛鱼米之乡

  一名渔民说,以前,老江河的水清澈见底,鱼虾肥美,可如今,老江河的水开始变深绿,鱼也变得畸形。附近尺八镇的居民说,他们不再吃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买来的纯净水。

  记者来到熊洲村时,村里一根数十米高的烟囱正冒着浓烈的白烟。破旧的厂区内,堆满了生产用的煤钢石、工业盐及钒矿石。这里便是三洲网友反映强烈的熊洲村钒厂。

  这个钒厂约2000平米,原先是当地的一个废弃的粮库。记者冒名混进了厂区,一股怪味扑面而来。5名男子,正肩挑背驮地将各种原料送进正在燃烧的高炉。整个厂区现场,只有一名自称姓邓的男子负责。听口音,邓某及其工厂工人并不是监利人。一名工人说,他们来自湖南。

  记者假称有事找老板,这位邓姓负责人称,老板叫付新河,原先是村里的书记。

  在工厂工作人员食堂旁边,有几个装满水的水泥池,池里装满红灰色的小球。工作人员说,这些小球是钒矿石经过烧制后的半成品。

  绕过厂区,茶黄色的液体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从钒厂的排污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通过一条水沟,直接排进了旁边的老江河。

  一名渔民说,以前,老江河的水清澈见底,鱼虾肥美,可如今,老江河的水开始变深绿,鱼也变得畸形,味道也非常奇怪。而且,只要人到河里游泳,全身必定起红斑,奇痒难忍。附近尺八镇的居民说,他们不再吃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买来的纯净水。如今,原本便宜的桶装纯净水价格也节节攀升。

  近千居民群发严重皮肤病

  容城镇三闾新村的老医生饶自立说,他从医40年,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群发性皮肤病。每一位患者症状表现为肿胀、发红、皮肤坏死,显然,这都是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

  10月10日早晨,监利容城镇新洲垸的渔民陈师傅,拎着自己捕来的新鲜鱼,赶到县城大市场售卖。但一名买鱼人的话深深刺痛了陈师傅。对方说,新洲钒污染严重,那里产的鱼有毒,不能吃。无奈,陈师傅只有拎着鱼跑了回来。这一天,陈师傅有种说不出的伤心。

  监利县城所在地容城镇,居住着数十万人口。在该镇新洲垸,近两个月来,突然爆发奇怪皮肤病。整个垸子,男女老近千人同时就医,严重者转往县医院,动辄花费上千元钱,给许多农民增添了经济负担。容城镇三闾新村的老医生饶自立说,他从医40年,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群发性皮肤病。每一位患者症状表现为肿胀、发红、皮肤坏死,显然,这都是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老医生只知道,这都是新洲垸的一个化工厂所致,但具体是何原因所致,他也不清楚。

  关停小钒厂,村民鸣鞭庆祝

  闸上村的刘师傅还记得,钒厂烟囱熄火的那天,当地老百姓兴奋地奔走相告,有人还鸣放鞭炮庆祝。

  据了解,目前,监利县违法小钒厂炼钒采用的是传统的钠化焙烧冶炼方法,根本没有环保措施,其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危害较大,对植被和农作物能产生毁灭性影响,废水中含有镉、砷等一类污染物。

  监利县汪桥镇是最先将钒厂“引狼入室”的地区。据知情人士介绍,2006年,该镇搞不清楚钒的危害时,把钒冶炼项目作为招商项目引进。但经过整治,这个钒厂已经关闭了一段时间。闸上村的刘师傅还记得,钒厂烟囱熄火的那天,当地老百姓兴奋地奔走相告,有人还鸣放鞭炮庆祝。

闸上村8组在汪桥钒厂的北边约100米远的地方。刘师傅说,钒厂生产的日子里,只要起南风,一股刺鼻的浓烈硫磺味就会飘过来,熏得家家户户都不敢开门。天空中坠落的尘埃,飘进眼睛里,会像针扎一样钻心的疼。若赤脚走在铺满钒渣的路上,脚板就会奇痒难忍。村民刘强(化名)也说,自从这个矾厂建起来后,一亩田至少减产200斤粮食,棉花也减产100多斤。(来源:长江商报)

非法小钒厂呈恶性蔓延趋势

  2008年,在暴利的驱使下,五氧化二钒如肆虐的病菌,瞬间侵蚀着监利县众多乡镇。截至今年10月,监利已建成了9家非法小钒厂,其来势之凶猛,令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措手不及。

  10月10日,记者在监利新洲垸江心台村采访时,一名老农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该村原来的钒厂旁边,又有一家窑场被人悄悄改造成了钒厂,只是尚未投产。“若两家化工厂同时开工,我们将无法生存。”

  监利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方明(化名)说,目前,监利县三洲镇、尺八镇、容城镇、汪桥镇、大垸农场、荒湖农场、新沟镇等7个乡镇,共有建成和在建的非法小钒厂9家,其中3家仍在生产,3家经整治已关停,3家仍在建设,已呈恶性蔓延趋势。

  方明说,2006年,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五氧化二钒还是很陌生的东西,但其所带来的暴利,足以让人疯狂:这种生产成本每吨只需4到9万元的化工原料,成品在市场上最高能卖到30多万元。2008年,在暴利的驱使下,五氧化二钒如肆虐的病菌,瞬间侵蚀着监利县众多乡镇。其来势之凶猛,令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措手不及。

  今年6月25日,监利县环保局在给县政府的紧急报告中说,“经群众举报和我局调查核实,我县境内有大垸民尧石料加工厂和汪桥和平建材厂从事五氧化二钒冶炼项目的违法生产活动。同时,我局还发现三洲镇熊洲村和容城镇江心台村两处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五氧化二钒冶炼项目,另有朱河等地也有上此项目的动向。五氧化二钒冶炼项目的违法建设和违法生产,正在我县境内呈蔓延的趋势。”

  9月28日,监利县环保局再次给政府的报告中说:“依法对已建成和在建的企业分别下达了责令停止生产和停止建设的通知书,但企业不仅没有停止生产和建设,反而加紧加快违法生产和建设活动。期间,我局调查了解到,全县五氧化二钒冶炼企业不减反增,已陡增至8家,其中4家已投入生产。”截至今年10月,监利已建成了9家非法小钒厂,其发展速度让人瞠目。

  10月8日,荆州市环保局发给监利县政府一份整改意见函中,言辞之中透着忧虑:“今年以来,你县五氧化二钒生产企业呈无序恶性发展态势。因其生产过程中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群众反响强烈,并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9月26日,我局会同市监察局到你县进行督办,但收效甚微。”

  暴利之后,钒厂背后的水很深?

  监利环保局的一名干部说:“暴利钒厂背后的水很深,一些浮在水面上的老板并不是真正老板,有很多人的利益牵扯在里面。”知情人士称,不排除有部分干部和当地“黑势力”牵扯在内。

  监利环保局的一名干部说:“今年7月,环保部门多次调查取证,责令钒厂关门,但三洲镇熊洲村和上沙村,以及容城镇的江心台村的3家钒厂,依然生产至今,环保部门毫无办法。”

  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项目,为何成立了关闭专班的政府却难以关停这样的违法小企业?

  这名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吨钒的生产成本约需9万元,若按市场价20万元到30万元一吨来计算的话,每吨可赚11万到21万元。按监利县目前的钒厂生产规模,如果5天生产一吨,一月至少可挣66万元。而建一座这样的钒冶炼企业,设施设备总投资约在200万以内,这样算来,投资成本三个月即可收回。

  他认为,“暴利钒厂背后的水很深,一些浮在水面上的老板并不是真正老板,有很多人的利益牵扯在里面。”这名干部举例说,在县政府“重锤打击”下,部分五氧化二钒冶炼企业关闭,但三洲镇熊洲村、上沙村及容城镇江心台村的企业,公然藐视国家法律、政府规定,依旧违法进行生产活动,其背后可能有人暗中支持。有知情人士称,不排除有部分干部和当地“黑势力”牵扯在内。

  9月26日,监利县环保局在给县政府的报告中说:“据我局调查,现仍有少数生产企业获得高压用电,获得工业用盐,说明关闭工作不彻底,相关部门在执行政府关闭决定中还认识不够,执行不力,甚至存在阳奉阴违的现象。”

  治钒治污,任重而道远

  荆州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有钒冶炼企业12家,其中监利8家,石首4家。其中11家企业既未履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又未建设必要的污染防治设施,已构成严重的环境违法事实。

  前些年,钒矿丰富的湖南省,小钒厂非常猖獗,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因此,湖南省政府痛下决定,加大了打击力度,炸掉了当地不少小钒厂。于是,小钒厂在湖南没有了生存土壤。

  可是,荆州监利县、石首市、江陵县等县市,仅与湖南岳阳等地一江之隔,方便的水路运输,给外地不法商人“产业转移”提供了天然条件。监利县环保局一名干部说,这种态势真正到不可控制是在今年6月,很多外地不法商人和当地一些不法分子勾结,在该县偏远农村偷偷建起了小钒厂。

  荆州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有钒冶炼企业12家,其中监利8家,石首4家。12家企业中除石首腾龙科技有限公司按规定依法办理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外,其它企业既未履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又未建设必要的污染防治设施,已构成严重的环境违法事实。

  鉴于监利县小钒厂的蔓延势头和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荆州市环保局给监利县的函中要求:“请监利县政府责令辖区内该项目立即停止违法生产和违法建设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切实加强辖区环境管理,十月底前对五氧化二钒违法生产企业要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和关闭,若预期整改不彻底、不到位,我局将会同市监察局对其实施环保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并将对你县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同时,我局将此案移送市监察和司法部门,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10月13日,监利县环保局一名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无奈:该县已经通过法院,于昨日下达了强行关停小钒厂的通知书,但最终结果如何,尚不好说。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环保局已经介入调查。

  ◆名词解释·钒

  钒的常见形态为五氧化二钒,外观为橙黄色或红棕色结晶粉末,属高毒类。主要用于冶金工业制造和化工行业的催化剂、印染、陶瓷的着色材料。

  其生产工艺如采用落后的钠化焙烧冶炼方法,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产生很大的损害,轻者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害,重者可引起肾炎、肺炎、支气管炎及视力障碍等。

  ◆相关链接

  网友《钒矿污染,三洲镇将变成人间地狱》部分内容

  现在三洲镇的两个炼钒厂都已开工一个多月,污染触目惊心。附近熊州村、上沙村、上子村,部分井水已经开始变咸,无法饮用。附近的村民在棉田收棉花,脸上、手上、眼睛、脖子都会红肿发痒,严重者表皮溃烂脱落。这些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整个村庄上空,高毒的废水更是直接排放到了长江。

各位乡亲,此害不除,用不了半年,三洲将田地荒芜、学校停课、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到时不仅美丽的三洲会变成人间地狱,整个监利县,还有周边的岳阳等地都将深受其害。 (来源:长江商报)

13、污染带来生态灾难 重庆渝西民众与锶厂抗争十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4日

  中新网10月14日电 重庆渝西地区,起于永川市止于铜梁县的巴岳山,因盛产天青石而闻名。天青石是提炼锶的主要原料,作为中国两大天青石产地之一,近年来,渝西地区引进和发展了一批碳酸锶生产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灾难:地下水遭污染、树木植被大量死亡、渔民养鱼屡遭毒害、厂区附近居民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日前,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采访了一位来自渝西的普通农民,关注了过去的10年里,当地民众与污染的抗争。以下是节目文字节录:

   碳酸锶厂污染严重 百姓叫苦连天

  骆礼全:铜梁和大柱两个县交界处的玉峡山。这个山上主要生产很多的天青石,于是那些化工厂就可以生产碳酸锶,到90年代初,也就是93年,红蝶公司建成以后,铜梁就相继建立了十多家碳酸锶厂,标的都是有碳酸锶厂的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三家就是在铜梁这个市。

  解说:骆礼全自己绘制了一幅铜梁碳酸锶厂的分布图,当地人一致认为:这些高密度的碳酸锶厂就是乡亲们疾病频发的根源。这些工厂大都临江而建,生产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江中,污染了江河。

  曾子墨:工厂的排污口距离这条河有多远?

  骆礼全:它直接排在江里面,它那个排污口到江边只有20米远。它这个废水没有通过任何的治理,直接排入涪江,经过我们多次检测,它最高超标了1200多倍,严重地超过了国家的限制性标准。

  曾子墨:都包括哪些有毒物质呢?

  骆礼全:就是硫化物,主要就是硫化物。

  曾子墨:硫化物的话会对水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变化?

  骆礼全:因为硫化物它对于水生动物都要造成影响,它是属于国家二类有毒物质。

  曾子墨:这样的检测结果是你们自己来进行的,还是请了国家认定的一些环保部门进行检测的?

  骆礼全:我们都是请的国家级的,到现场来测的。

  曾子墨:那如果我们眼睛看上去,这个河里面的水和以前还一样吗,还是它颜色味道都有变化?

  骆礼全:不一样,不一样,以前我们的水是透明度,像镜子一样。

  现在这么深都看不见了,它的透明度就很浅了。

  曾子墨:除了变浑浊,它的颜色、味道呢?

  骆礼全:它的水主要特点就是变黑,变臭。

  解说:这些担挑的井水每天都会从铜梁以外的县镇运来,在各码头销售,买水吃从10年前开始成为铜梁一景。在这里的人看来,明显的污染已使他们失去了安全的水源。

  解说:这是铜梁水域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的录象资料,骆礼全告诉我们,镜头中的鱼全部死于一夜之间,像这样的恶况,在铜梁一共发生了3次。

  曾子墨:96年第一次死鱼事件,当时死了多少鱼,怎么死的?

  骆礼全:这次我们一共是35户受害,35户养鱼户受害,总共是30多万斤鱼。

  曾子墨:30多万斤鱼。

  骆礼全:死了30多万斤。第二次97年,又死了50万斤鱼。

  曾子墨:35万斤鱼,50万斤鱼,这意味着经济损失是多少?

  骆礼全:我们2006年又发生了一次,这个三次死鱼事件一共死了100多万斤,总共经济损失是1600多万。

  曾子墨:1600多万?

  骆礼全:1600多万,就造成了很多养鱼户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曾子墨:有没有请专家来鉴定过,这些鱼确实是中毒死亡的?

  骆礼全:我们有农业部,长江环境,中上游环境监测站,他们根据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分析,分析都是中毒死亡

  曾子墨:有什么样的具体的证据,能够显示这个化工厂是把有毒物质排到了江河的水里面,导致了鱼死亡?

  骆礼全:它排到河里那个有毒物质,通过环保部门检测报告,就查到了它的排污口超标40多倍

  解说:这些秧苗的死亡,骆礼全说也是污染所致,他告诉我们铜梁的土地已经不适于耕种。

  曾子墨:那老百姓现在在当地饮用水,吃的庄稼,吃的米,都怎么解决呢?

  骆礼全:我们发现有一个化工厂,它污染排放的水,把老百姓两百多亩水稻都污染了。造成生态过后,老板他就是这个态度:我治理环境,我要花30多万,我直接赔老百姓的稻谷,只花不到10万块钱,那么我减少多少成本啊,所以他就赔偿老百姓的稻谷。农民把这个稻谷,去卖到粮站,卖给国家粮站,国家不收购,因为那个稻谷颜色都是黑的,最后老百姓就把它加工成大米,又投放到市场去卖,你说这个危害多大呀?

  曾子墨:那老百姓除了用赔偿的钱去买一些米。

  骆礼全:他去买其他的米来吃,他自己产出的大米就卖到市场上去,这是我们去调查的时候,他们给我们讲的。

  曾子墨:蔬菜呢,你们本地会有种植吗?

  骆礼全:起初到我们安居红蝶建厂的时候,那几年,当地老百姓的菜是卖不出去的,居民都不买这个菜,一提到是安居的菜,他们就不买,最后时间一长了,就没有办法,还是要吃,连那个菜上,这个如果隔几天不下雨的时候,那个菜叶子上都是黑乎乎的一层,碳酸锶的灰尘。

  解说:照片中浓浓的黑烟也是碳酸锶厂排出的,骆礼全说,像这样的黑烟中夹杂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侵蚀之重,甚至还使镇上所有的金属制品,都改变了颜色。

  解说:不仅如此,由于碳酸锶厂很多都建立在居民稠密区,硫化氢的味道还使镇上的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刺鼻的臭味。

  解说:即便树木呼吸了这样的有毒气体也不能幸免,这片树林生长在一间碳酸锶厂附近,树枝树干如同被火焚烧过一样,乡民们认为是被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熏死的。

  骆礼全:山上的长江防护林,据卢福良讲,一共被熏死了三四百亩。

  大量的山林,松树,沙树,这些经济林木,还有农民的果树,都被硫化氢气体熏死了。但是凭什么说是被熏死了的?我们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这一点。那这个问题,重庆农业大学,就有一个鉴定结论,结论就是硫化氢造成的,因为植物也要呼吸空气,硫化氢气体就把它毒死了。

  解说:毗江而建的碳酸锶厂还把生产抛弃的废渣常年堆放在江边,十余间碳酸锶厂在江边堆起数十座渣山。

  骆礼全:这个废渣,现在是只能看到是一个,它这个长有200米长,高大概是接近100米高,这是废渣的堆在江边的,有200米长。

  记者:那像,这是红蝶公司他们的废渣堆,那像刚才数的有十多个工厂,每个工厂都有这种废渣堆。

  骆礼全:都有废渣。

解说:骆礼全说,面对这样的环境,有能力的人们开始纷纷外迁,2003年9月的《重庆晨报》以《数千居民逃离安居镇》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为了保护家园,这里的乡亲们开始进行斗争。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于民有害的工厂一直存在了10多年而不倒?这些普通农民的抗争又是否能有结果呢?

  6次诉讼5次未果 铜梁水污案十年未了

  解说:十多年前那场死鱼事件让骆礼全走上了上访之路,在那次事件中,作为当地最大的养鱼户,他在一夜之间损失了全部5万多公斤鱼,经济损失高达240万元。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贷款。骆礼全因此而破产,但12年过去,至今他也没有能从化工厂处得到任何赔偿。

  曾子墨:这十几年当中,这家硫酸锶厂有没有对你们和其他的民众进行过赔偿?

  骆礼全:没有,一分钱也没有赔偿。我还跟工厂写过信,当时我在搞旅游开发,我以前是又有快艇,安居搞水上旅游,我又办的有餐厅,水上娱乐城,我说我继续开发涪江,我准备搞一个旅游区,我说你不赔偿,你帮我担保贷点贷款也行,结果他们不买账。

  他们一句话,你去告吧,随便你到哪去告,我们如果官司打输了,我的厂房卖了都赔你,厂房卖了都赔你的。他就是鼓动我们去告。他意思就是,你农民嘛,一没有文化,二不懂法律,你把我们怎么样,你没有办法。我这个厂有好多保护伞在保护我,你去告吧,凭你的本事你去告。我这个老骨头是一贯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官司打到底的。

  解说:自污染发生以来,骆礼全和他的乡亲们就开始了上访之旅,作为带头人,12年来,骆礼全找遍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机关,只能靠女儿600元钱接济度日的他,还8次自费来到北京告状,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没能让那些高污染的碳酸锶工厂有任何改变。

  骆礼全:找环保总局,环保总局也投诉过,农业部,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有检察院,相关的部门吧,基本上都投诉了。曾经我跟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写过信,写过投诉信,《重庆晚报》都报道过,《一种惊动国家领导人的投诉》,当时在97年,十来月过后,他们都有批示,批示叫重庆市查处,最后都不了了之,大事化小,小事就化了了,都没有得到解决

  解说:不仅上访,骆礼全也曾诉诸法律,12年间,仅法院的判决书,他就接到过5份,但次次皆输。不仅如此,作为维权带头人的他还曾经被莫名其妙的关押过3次,其中最长的一次达128天。

  骆礼全:128天,他都不放我出来,我想,你又没给司法手续,我可以随时走。在监狱里头,我生病,他又不准许就医。律师来见,他也不见,女儿来看我,他也不准见,最后我就越墙逃跑了。我当时逃跑的时候,这胳膊就是玻片划的。

  解说:尽管困难重重,但在上访路上,骆礼全也曾看到过光明,十多年间因为他和乡亲们的投诉,各级部门曾多次下令污染工厂进行整改,但遗憾的是,每一次都被他们设法搪塞,收效甚微。

  骆礼全:你说他不治理吧,他天天都说他在治理,政府也承认他在治理,他们自己承认了,他们花了1700多万来治理,结果他们这些都是虚设的,没有治理,他所谓用石头修了个护栏,把废渣围起来,他这就叫治理,他就花了1700多万?你这个起到什么作用,根本没有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他废渣里面经过天上下雨,雨水的淋漓,大量的有毒物质就往江河里面透,这就是他所谓的治理。

  解说:骆礼全说,为应对治理,碳酸锶厂还建起了这样的污水处理池,说是从此以后污水可循环利用、不再排出,但实际上,污水照样排出,只是时间改到了晚上。

  骆礼全:他只修了一个所谓的污水沉淀池,他的沉淀池,污水装到里面,他又抽回去,循环利用,结果他还是等晚上向河里偷排了。那么用什么来证明他在偷排?

  比如说今年3月份,中华环保联合总会维权部的部长马勇先生和小王,他们几个都来守他们偷排废水。我们守到3点多钟的时候,他就开始排污了,他排到河里面那个水,都是白颜色的,排了过后,那厂里面就用漂白粉,马上和工人去河里面去洒,洒漂白粉,洒了过后,使它排出来的有毒物质马上沉淀。他们就搞弄虚作假,掩盖他们的排污行为。

  解说:12年奔忙、倾家荡产、却未见成果,,身边一同斗争的乡亲们也逐渐退却。骆礼全说“上访比西天取经还难”。终于,在2008年,他在执着的斗争中迎来了12年来最欢欣鼓舞的消息。

  骆礼全:因为有很多媒体,还有群众的投诉,特别是我们这个中华环保联合总会,环保总局,成立个中华环保联合总会,他们总会的同志亲自下来调查,也拿到它的排污,晚上偷排废水,特别是对方方面面的损害进行了核实、调查,他们就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温总理看到过后,就批示下来要查处。

  解说:2008年7月,骆礼全家乡所有的碳酸锶厂全部停产。但骆礼全说,他仍不满意。

  曾子墨:这次的停产是限令他们整改,还是说永久性地关闭?

  骆礼全:是限制它停产整改,说到12月份,生产或者不生产,要经过国家的验收,再做出决定。

  曾子墨:这个结果,你们满意吗?

  骆礼全:我还要继续,让它搬出安居镇。我们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污染企业在三年达不到标准,就该关停。这是国家规定的,但是你这个厂是整整的15年了,仍然达不到标准,这不是治理的问题,是关闭的问题,依法关闭的问题。

  曾子墨:渝西百姓和当地锶厂斗争的10年,正是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10年,10年前的中国与今日的中国大不相同。10年间,这些遍布于中国县、乡、村的各类工业企业给当地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与疾病——这种现象绝非渝西仅有。现在,渝西的污染问题因上层关怀,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严格地整治。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将不会是一个个案,它将成为一个新的开端,预示着那个为了发展经济而毁坏环境的时代即将结束。

14、海洋荒漠化警钟敲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4日 王  薇

东海2龄以上鱼群比例不足1/10,近海水域生物资源萎缩—— 

  这些天正是东海区渔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结束3个月的休渔之后,数十万渔民迎来了一年中最佳的捕鱼时节,一船船鱼虾蟹贝络绎不绝地驶进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的水产交易市场。然而,市场的繁荣依然难掩东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萎缩的现状。

  滥捕、排污、围垦——

  海洋生态“三宗罪”

  6月至9月的禁渔期,记者随渔政执法人员巡视,常听到“渔网密集,连年捕捞,鱼虾没长大就被捞走了”的感叹,而渔民也因捕捞量连年减少而郁闷。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海渔民捕捞的主要优质品种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数十种之多,而目前除带鱼和小黄鱼仍维持一定产量外,其他野生品种产量已大幅下降。于是,渔船功率加大,拖网、帆式张网巨型化……捕捞能力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受力。根据渔政部门的逐年监测,最近10年,东海区捕捞上岸的鱼类以当年生为主,2龄以上鱼类占经济鱼类比例不足1/10。

  如果说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失去了成长时间,那么沿岸的污染、水工建设行为则使它们失去了生存空间。国家海洋局对全国入海排污口的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排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219万吨。在东海区,这一数字接近400万吨,而在三省一市178个入海排污口中,有87%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海洋动植物存活、生长更加艰难,生物多样性难以为继。

  向海洋要发展,是土地资源紧张的东海沿海地区的普遍思路。近年来,滩涂围垦、港口建设等沿岸工程如火如荼,使得近岸水域原本优良的产卵场、育肥场、增养殖功能丧失。东海水产研究所主任沈新强介绍说:“大量水工建设使近海滩涂消失,鱼类只好到更远的地方寻找产卵地,成活率很低,长此以往,会造成海洋生物链断裂。” 目前,东海近海区域底栖生物平均每平方米只有不足1克,近海生物失去了自然家园。

  休渔放流、减船转产——

  海洋生态休养与修复并行

  今年6月至9月休渔期间,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投入700多万元用于人工增殖放流,在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投放大黄鱼、黑鲷、海蜇等品种共1.9亿余尾。本世纪以来,东海区已累计放流鱼虾蟹贝等经济品种超过20亿尾。

  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是缓解渔业资源衰退的有效方法。每年东海区伏休的各类渔船有2万余艘。同时,海区还实施减船转产工程,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目前,东海区已减少渔船9300多艘,转产渔民按照渔船功率得到相应补助。在政策引导下,大量渔民逐渐退出了捕捞业,海区整体捕捞强度降低。

  在浙江、江苏等渔业资源衰退严重的水域近年还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并投放鱼苗和饵料,在阻挡拖网等渔具的同时为鱼类营造安全的栖息地,帮助形成新渔场。此外,在港口等大型工程附近,渔政部门投放牡蛎、青蛤等附着类贝类,以吸附有害物质。

  尽管东海区和三省一市近些年都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但生物资源萎缩的局面并未根本好转。沈新强用“没恶化但也没好转”来概括近三年东海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其实,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是要在转变发展理念的同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钟小金说。

  目前,东海增殖放流的苗种全由人工养殖,成本很高,而资金来源主要是大型工程的生态补偿金和污染事故罚款,农业部和各省市每年的拨款并不固定。加之渔政监管目前控船数、控功率、控网具都是投入控制,而对捕捞量、交易场所则没有产出控制,使得每年的捕捞量大大多于放流量,鱼类增殖十分缓慢。专家指出,海洋生态修复应多方统筹形成具体的长远规划,不能每年“一阵风”。

根据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到2010年,初步缓解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环境优美的目标。如此看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已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5、环境绩效评估能影响发展决策吗?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10-14

  在绿色GDP核算结果公布延期之后,环境保护部“独辟蹊径”,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展“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项目,开发一套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认为,环境绩效评估关键是看其对政策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选择哪一种评估指标和体系是第二层面的问题。

  再科学、再客观、再完美的环境评估体系,如果不能影响到政府的公共政策,不能通过这一主要途径反作用于现实,那么将永远只能停留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停留在效果极其有限的监督层面。显然,在当前这已经很难满足公众水涨船高的环境意识和生存权意识。

  现实生活中,从媒体到各种大小会议上,官员在不同的场合地点讲话时,都会赶“时髦”地大谈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绿色GDP等概念。但实际上,最能影响一个地方环境生态的力量来源于政府,而非民间。一个地方环境恶化的根源,其实往往在于政府部门,在于地方官员们。因为他们是环境法规的执行者,更是污染工程的审批者与监督者,还是环境工程的建设者。民众将权力与资源让渡给政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政府能够创造一个适合于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站在这个角度,这些关于环保的概念应该是民众经常讲给官员听才对,民众依据这些内容对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价、乃至于问责才对。

  环境绩效评估如何才能影响到公共政策?根本办法只有一个,环境绩效评估不能再停留在监督层面,而应该尽快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到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内容。

  当前,稀缺的并不是科学的环境评估体制。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再到而今环境部牵头的“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项目,都已经逐渐可以满足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反倒我们担忧的是,掌握公共政策决策权的地方政府及相关官员,对环境恶化的变化无动于衷,对那些因为企业污染工程污染环境的危机缺乏痛感,麻木不仁。

  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到太湖蓝藻事件,再到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乃至于近日昆明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几乎都有地方政府环保工作不到位,企业的污染排放长期被纵容的影子。笔者认为,这种出了重大污染事故,地方政府官员才被问责的事后追究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

而只有通过对地方政府进行全面绩效考核,将“环境绩效评估”也纳入考核政府绩效、官员政绩中来,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工作的宏观及微观调控,进行事前监督、日常化的考核,环境绩效评估才能真正影响到地方政府决策,保证环保法规在地方得到执行和落实。这种由环保部门及民间科研机构牵手合作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才能既影响到民众,也影响到决策的官员。而后一种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16、缺水还是缺乏对水的敬畏?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0月14日

  越是熟悉的东西,人们往往对之越是熟视无睹。比如空气,比如水。

  “缺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如果我们缺水,那一定是缺一种合理成本的水。在盛产石油却严重缺水的中东沙漠,淡水贵于油。因为“豪华”的淡水处理厂是用燃烧石油蒸馏的方式来获得淡水,淡化多少海水要视乎耗用石油多少而定。

  与中东相比,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在享用廉价的水。但事实上我们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他们还要大。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我们并没有计算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巨大隐性成本。我们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边毫无节制地、粗暴地污染养育我们的母亲河,而这些环境成本并没有计算在水价里面,更没有计算在一些排污大户的产品成本里面。在很多地方,偌大的河流因为周边工业企业的排污而成了臭水沟,当地政府已经发现,治理这些河流需要的财力将是这些企业历年来工业总产值的数十倍。

  哲人说,慢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如果地球真的有一天毁灭了,那么一定是因为我们太忙碌。我们在忙于眼下“看起来最紧要”的事情,而没有停下来,歇一歇,考虑一下真正“最重要”的事情。

  可能,我们最缺的不是水,而是缺乏对水的了解和敬畏。(博主:优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