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7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第一财经日报: 潘岳称环境税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2、中国新闻网: 潘基文呼吁在世界经济低迷时期不要忘记保护环境
3、南方网: 国家关注“双转移”带来的欠发达地区水污染问题
4、新华网: 北极海冰面积缩至今年最低水平
地方信息:
5、中国经济时报: 北京应通过环保措施改善环境
6、中国环境报: 江苏推规划环评试点方案 12个重点规划需先过关
7、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黑龙江对六类环境违法行为企业挂牌督办
人与自然:
8、新华网: 福建东山岛滨海湿地引十万白鹭栖息
重大水事:
9、新华网: 三峡大坝关闭深孔闸门停止泄洪
深度报道:
10、中国环境报: 记者调查:为何“环保电子警察”屡屡失职?
11、新华网: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需新设立三大关键性制度
12、新华日报: 环保深受“二次污染”困扰 亟盼科技攻关施援手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该如何留住“奥运空气”?
14、新华网: 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税制度刻不容缓?
15、人民日报: 地球“发烧”谁之过 人类还要为自己开脱?
1、潘岳称环境税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09月17日 章轲
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艰难推行了一年之后,环境保护部表示,关于环境税的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环境经济政策的效果难题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12日召开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绿色中国第十四届论坛”上表示,过去的一年里,环境经济政策已成为环保部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绿色信贷方面,今年以来,环保部已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各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据对部分违法企业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
绿色保险方面,环保部已经会同保监部门,组织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开展试点;其中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已经在开发相应产品。
绿色证券方面,今年以来,环保部污染控制部门已经完成38家公司的环保核查,其中20家未通过首次核查,阻止了总值上百亿元的重污染项目融资,未通过率超过50%。上海证交所今年5月专门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绿色贸易方面,环保部于去年6月建议取消出口退税的50多种“双高”产品(高污染、高能耗),当前出口量已经下降了40%。商务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都将其纳入禁止加工贸易名录和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清单中。
潘岳承认,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预期效应的获得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包括部门之间、国家和地方之间环境与经济信息沟通不畅;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等。
但潘岳称,这并不会改变环保部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来综合治理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环境税研究报告已完成
在谈到外界关心的“环境税”问题时,潘岳首次透露,环保部正联合其他综合经济部门,制定有关环境税收政策,“环境税的问题比较敏感,目前还不宜马上宣传。”
但潘岳表示,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环境税联合工作组,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了研究报告。环保部结合国家节能减排行动,组织有关产业协会,研究提出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建议。下一步,环保部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环境税实施方案;推进淘汰落后工艺产品的税收政策,提出造纸、焦炭等行业落后工艺产品名录;继续完善享受税收优惠的环境保护设备目录。
2、潘基文呼吁在世界经济低迷时期不要忘记保护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09月17日
中新网联合国9月17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9月16日“保护臭氧层国际日”发表致词指出,市场动荡、经济低迷和经济衰退言论历来不利于环境问题。在这种时候,保护地球往往被视为是一种奢侈,是妨碍经济复苏和发展的一种负担,但保护臭氧层方面的经历显示,这种看法荒诞无稽。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潘基文指出,采取果断的多边行动解决环境威胁和挑战可以带来广泛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利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巩固了人类与消耗地球脆弱保护层的活动作斗争的努力,同时也有助于控制气候变化,因为议定书规定应予管制的许多化学品也助长了全球变暖。
潘基文表示,他希望各国政府能够对环境挑战采取行动,而且不仅仅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这样做。他还指出,在应对环境挑战方面的行动应当包括更全面地探索如何使各种多边环境协定之间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他指出,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必须以达成一项强有力的新的减排协议为目标。这样一项协议不仅代表着在处理当代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方面有所进步,还有可能帮助解决城市空气污染、毁林、丧失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以及其他危险。
潘基文强调,经历过数十年的化学品侵袭之后,可能还要花费5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臭氧层。正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警示的,如果人们使环境过度退化,就需要很长时间来治理环境使其恢复原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过《议定书》带给人们的最重要教训是,对一项挑战采取行动也就是对许多其他挑战采取行动。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08年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在9月13日达到2700万平方公里,已超过2007年达到的最大值2500万平方公里。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达到最大,目前空洞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3、国家关注“双转移”带来的欠发达地区水污染问题
来源:南方网 2008-09-17
南方网讯 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共同部署派出的专家组,从9月14日至18日对广东进行为期一周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中期调查评估。据羊城晚报今日(17日)消息,该专家组由国家级的专家教授等组成,他们将到清远、阳江、茂名、湛江等市进行调查研究。
显然,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两片欠发达地区,是本次专家组调查的重点。这些欠发达地区工业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水资源污染程度较低。这一状况也确保了东江、西江、北江中上游的水质。然而如今情况并不乐观。
记者从专家组的调研评估中获悉,目前广东有1645.5万农村人在饮用不安全水,占全省农村总人口6254.5万人的26.3%,分布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外围的15个地级市、94个县(市、区)、1109个镇、11392个行政村、57353个自然村。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2004年我省有160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当时全省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改善这1600万人的饮水条件,达到饮用上清洁卫生水。然而四年过去了,这“1600万”似乎仍“岿然不动”。
这与我省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的工业发展、特别是实施产业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今年5至6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先后赴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等市开展调研,重点调研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与保障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由此形成的《关于广东产业转移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的情况通报》在本月12日十届省政协第三次常委会议上公布。据统计,在24个省定园区中,目前尚未有一家产业转移工业园集中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仅中山(河源)、广州白云江高(电白)、深圳盐田(梅州)3个园的污水集中处理厂正在动工建设,还没有一个建成投产使用,而深圳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园污水处理厂也因征地问题仍没有全部解决。
该调研组认为,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管理体制条件下,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产业,同时意味着转移污染,而且是生产、生活、生态的“三重污染”,发展接力也将伴随这污染接力。如果转移后的产业造成珠江上游流域水源的污染,将直接威胁下游珠三角地区乃至香港地区饮用水源安全。因此,国家高度关注山区和东西两翼的水源保护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或将影响我省“双转移”的推进工作。
让人振奋的是,按照我省“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是要解决750.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截至目前己下达工程计划314宗,总投资148767万元,拟解决352.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预计至今年底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过半的目标,明年将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也有专家建议,我省可尝试实行流域环保发展计划,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可以实行按流域所涉地区形成区域性环保计划,统一调动同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帮助环境保持地区发展经济并作出制度性的承诺,规划开发新丰水库的直饮水工程就是一个尝试。
4、北极海冰面积缩至今年最低水平
来源:新华网2008年09月17日
新华网华盛顿9月16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16日报告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已经缩减至今年最低值,也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
报告说,目前北极海冰覆盖面积仅为174万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约等于2.59平方公里),为今年最低值。去年9月16日,北极海冰覆盖面积低至159万平方英里,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北极海冰覆盖在北极洋面上,其面积一般在3月份达到最大;夏季海冰消融,至9月份面积缩至最小。美国自1979年开始,利用卫星观测记录北极海冰覆盖面积。
今年3月,美国的卫星观测显示,北极历史最久、最厚的“老冰”正不断缩减。这些“终年海冰”曾经覆盖北极50%至60%的面积,但今年3月的覆盖面积还不足30%。
海冰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既像一个天然冰柜,又能反射太阳热辐射。但近年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海冰呈减少趋势。一些科学家甚至预测,未来5年到10年内,北极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极端情况。
5、北京应通过环保措施改善环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09月17日
单双号限行措施未必是长期可行的解决方案,环保组织呼吁:
记者黄胜利北京报道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在北京公布了一份北京市民对奥运会后环保措施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市民认为奥运期间的环保措施对于环境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绿色和平表示,来自中国一些其他城市及国际经验表明,如下政策对于控制车辆废气排放可能更为有效:发展低排放公共交通;制订对私人车辆增加有所制约的政策;增加燃油税;严格车辆环保标准检测及规定;创新城市规划设计;扩大检测废气排放物种类。
对于奥运会后是否需要继续执行环境保护措施,约有93.8%以上的居民认为使用公交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减少了污染,希望鼓励发展公交。同样获得高支持率的措施是对工地施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采取更严格的管理。
对于近期市民讨论的热点问题——车辆单双号限行,其支持率相对较低,占66.6%,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不少人认为该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损害了私家车主的利益。
绿色和平认为,在控制车辆废气排放方面?目前公众广泛讨论的单双号限行措施未必是长期可行的解决方案。
6、江苏推规划环评试点方案 12个重点规划需先过关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年09月17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推出《江苏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需要重点实施的规划必须进行环评,其中包括江苏沿江开发、沿海开发和“十一五”期间的农药产业、电力发展等12个近期重点规划。
“方案”确定,采取两种形式进行环评。一是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环评,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二是在组织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时,在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开展环评,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并向审批这些专项规划的机关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方案”明确规定,规划草案未按规定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得批准。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江苏省强化了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任(召集人)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环保厅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试点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评时弄虚作假或有失职行为,以及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进行环评的规划草案未作环评就违法予以批准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7、黑龙江对六类环境违法行为企业挂牌督办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2008-09-17
新华网哈尔滨9月17日电(记者 呼涛)黑龙江省日前出台《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对存在威胁“民生”等6类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
记者从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获悉,《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规定,6类环境违法案件涉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违法案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环境违法案件,造成流域、区域的连片污染或工业园区集中污染的环境违法案件。
同时,黑龙江省将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行为企业还包括,威胁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环境违法案件;环境违法行为经行政处罚,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环境违法案件等。
针对环境违法企业,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将对其实行挂牌督办,督促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限期落实,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环境保护违法案件挂牌督办通知书上,将注明督办内容、案件违法事实、督办要求、完成时限、承办机关等内容。
同时,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有关部门在督办期限内未按通知书要求督促涉案企业消除违法行为的,将追究承办机关及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完)
8、福建东山岛滨海湿地引十万白鹭栖息
来源:新华网2008年09月17日
新华网福州9月17日电(谢汉杰)近日,福建东山岛发现大量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据东山县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岛上聚集白鹭约有10万只,其中黄嘴白鹭约3万多只,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
东山岛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突出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岛和周围44个小岛屿拥有森林面积10万多亩,森林绿化率达97.5%,森林覆盖率达39.2%,滨海湿地5.3万亩,是涉水鸟类白鹭寻食栖息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作为中国生态示范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东山岛,注重处理好滨海地带开发建设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保护白鹭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目前,该县海湾滩涂建成了6万亩的“蓝色牧场”,东南滨海岸筑建了长38公里,面积3.25万亩的绿色长城。滨海湿地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白鹭的寻食栖息、繁衍后代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在东山岛已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岩鹭,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白鹭、白鹭、中白鹭、池鹭、牛背鹭、苍鹭等10多种鹭科鸟类。白鹭群集于滩涂盐田、港湾堤围掠海寻食,低飞盘旋,翱翔展姿,为中外游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新华网:三峡大坝关闭深孔闸门停止泄洪
来源:新华网 2008年9月17日
新华网宜昌9月17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因三峡入库流量持续减少,三峡大坝关闭深孔闸门停止泄洪。17日8时,三峡坝址流量为20500立方米/秒,比今年汛期最高峰值约少20000立方米/秒,坝前水位保持在汛期限制水位145.4米。
长江上游6月10日进入汛期后,三峡来水持续增长。7月4日夜,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34500立方米/秒,今年首次开闸泄洪,一度开启了7个深孔下泄洪水,每秒下泄流量达11000立方米。
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梯级调度中心负责人说,按照调度规程,三峡入库流量超过24000立方米/秒时,三峡大坝将开始泄洪,泄洪时机则视防洪、发电、航运等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7月4日至9月17日两个多月时间内,三峡大坝保持持续泄洪状态。三峡电站已投产25台70万千瓦机组,基本处于满负荷发电状态,日均发电约3.8亿千瓦时。
近百年来的水文资料显示,三峡坝址9月中下旬洪水最高流量约为55000立方米/秒。即使发生此类流量的大洪水,三峡大坝下泄不成问题,今年下泄水平可达99000立方米/秒。
三峡工程即将实施高水位的试验性蓄水。中国三峡总公司正在做好蓄水前的各项准备,与之相关的沿江省份,以及交通、水利、卫生、国土、电网等部门均在加紧准备。
10、记者调查:为何“环保电子警察”屡屡失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9月17日
少数装有在线监测系统的企业不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监测设备未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环保部门缺少误差参照体系来校正仪器,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执法
不久前,安徽省环保局执法人员在皖北某市检查一家化工企业时,发现企业排污站COD在线监测仪器竟然读不出数据,原因是氮气瓶气用完未充气无气压,致使设备成了“聋子的耳朵”。
众所周知,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24小时自动监测排放口的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俗称“环保电子警察”。它作为传统手工监测模式的有力补充,极大提高了监测效率,使预防污染事故和减轻事故损失成为可能,有利于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而现实中的“环保电子警察”却屡屡失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技术与计量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自动在线监测仪无法规范化运行
国内在线监测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虽然大多有环境保护部授权的生产许可,但是仪器的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测出的数据也不同。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动监视控制设备机型繁多,联网软件开发厂家的售后服务不配套都阻碍了自动在线监测仪的规范化运行。一些欠发达省份的少数地方出于自身考虑,自行开发或购买联网软件,使得省、市、县三级数据传输网络和管理软件不能兼容,于是全省数据联网遥遥无期。”
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均应安装流量计(流速仪),流量计(流速仪)应定期接受环境监测机构强检,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准,但安徽省环境监测站一位负责人对此却表示很无奈,“《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虽然要求环境监测机构‘对自动监控仪器被进行对比监测,提出数据有效的意见’,但法律规定得太笼统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是仪器使用多长周期后须校正其准确性?其次是污染物浓度指数的峰值与流量各个时段都不同,采多少个样检测才能保证数据的权威?对比检测依照什么样的误差参照体系来校正?这些都是空白。”为此,这位人士呼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尽快出台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与计量统一国家标准。
目前,自动监测数据只作为环保部门执法时的参考,难以作为“排污费征收、排污许可证发放、排污总量分配”等的硬性依据,环保部门在这些方面还是以传统的人工采集数据为准,最后一锤定音。安徽省环保局信息中心一位负责人解释说,“全国所有的在线监测设备尚未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一旦超标,环境执法人员以在线监测设备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处罚,因为不具备法律效力,企业可能会与执法者打起官司。”为此,许多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呼吁,应对《办法》进行细化,尽快出台执行细则。
值得欣慰的是,环境保护部今年力推的三大能力体系建设中,已经开始关注在线监控的法律地位问题,正与有关部门协调完善立法。目前,环境保护部向各省环保部门发出征求意见稿,即将颁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和安装技术规范》、《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和《设备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等,这将使《办法》的可操作性与刚性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针对同一污染物不同厂家仪器可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误差,环境保护部将协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台污染物数据质量认证办法,通过有效性对比实验,严格确定出不同检测方法的误差比率。
交付有资质的第三方运营,保障设备得到及时维护
由于在线监测尚在推广阶段,虽然企业在严令之下投资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仍有少数企业不对设备进行维护。《办法》要求企业要确保在线监测设备良好运行,并明确界定了对违规企业的处理办法,由于这一规定是行业部门规章,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并不买账。
另外,有很多不具备系统集成经验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中、小企业纷纷涌入在线监测市场,使得安装、运行、售后维护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上排放口污水腐蚀性极强,不定期维护校正将严重影响数据精准度和使用寿命。
《办法》倾向于由专业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进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办法》规定,“运营机构应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申请取得资质证书后,接受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的委托。在开展运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运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仪器维护、耗件更换、设备清洁、仪器校准、建立运行记录等工作。
由环保部门出钱委托第三方运营,加强对运营行为的日常监管,对区域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要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除对运营机构进行监管外,还应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以防止事故性高浓度污染物排放、人为停电、无关人员误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系统故障和仪器损坏。
自2004年开始,铜陵市财政局每年都列出污染源在线监控维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铜陵市环境监察支队委托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对全市污染源前端设备进行维护运营,铜陵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校正工作,明确各自职、权、利,定期进行考核,确保了污染源监控设备正常运行。从2005年开始,铜陵市视频 与废水在线监测交由第三方维护运营,技术人员每周对现场设备巡视一次。市财政支付维护费用也逐年增加,2007年已由2006年的25万元增加到50万元。实践证明,安徽省铜陵委托第三方运营,能有效地保障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11、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需新设立三大关键性制度
来源:新华网2008-09-17
新华网武汉9月16日电(记者刘紫凌 沈翀)“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有力的法制保障。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教授秦天宝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已难以应对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国家和地方都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当前尤其需要在环境法体系中新设立区域限批、生态补偿、环境稅三大关键性制度。
--“区域限批”应升格为环境基本法律制度
“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2007年1月10日在国家环保总局第三次“环评风暴”中,河北唐山、山西吕梁、贵州六盘水、山东省莱芜4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4大电力集团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被国家环保总局停止审批。这是“区域限批”在实践中第一次被运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秦天宝说,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区域限批制度是督促行政机关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明确提出区域限批概念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是2005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法律位阶上看,这只是普通行政规范性文件,难以为区域限批行为提供权威性的法律依据。新修订生效的《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区域限批的规定,但其适用范围还仅限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秦天宝认为,我国现在亟需加强对区域限批制度的立法工作,从多个方面规范这一制度。其步骤包括:
第一,修改相关法律,加入相关条款。可以考虑在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各污染防治单行法时,设立专门条款,对区域限批的适用条件及对象加以明确规定,也可以在类似《能源法》《电力法》的单行法中根据行业特殊性增设有关区域限批的特别规定,使之成为一项环境基本法律制度。
第二,在行政法规中细化区域限批的构成要件。区域限批是一种侵益性行政行为,极易对相对人及第三人造成侵害。《决定》中对环境质量未达标的行政相对人适用区域限批的条件过于笼统,应在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时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实施区域限批至少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被限批对象环境指标不能达标或者排污已经或将要超过总量;违法结果已经或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违规主体没有实施有效整改。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时,行政主体才能决定实施区域限批。
第三,还必须注意到实施区域限批的程序问题。通过程序规制权力行使是实现行政行为正当化的有效路径,因此应重视行政程序对区域限批的规制。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架构
目前,生态补偿制度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五条第(二十三)规定:“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如今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事件不断,我国却仍未建立起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架构,仅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少数领域有专门的法律规范。
秦天宝认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需要从几个方面展开: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增设生态补偿的条款;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全面规范生态补偿相关事宜,对生态补偿的目的、范围、原则、基本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专门规定。具体而言,在法律上确立生态补偿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环境资源非物质部分的补偿。生态补偿的客体不是那些能容纳污染物的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地等,而是无形的、非物质性的环境功能性价值,即环境介质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这样就可以将生态补偿与过去政府对资源开发的生产成本给予补贴的政策区分开来,纠正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控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行为。
第二,生态补偿是针对环境外部性的补偿。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应其稀缺程度,即一部分外部成本没有在价格上得到反映。生态补偿就是针对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制度,而资源补偿费和环境受益权有偿使用费的依据则是环境资源的使用者成本。这样就可以将生态补偿和资源补偿、资源使用费区分开来,明确各自的边界。
第三,生态补偿是持续性的补偿。由于生态效益具有长远连续性和代际传承性,生态补偿不能是短期和一次性的,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宏观地、长远地、动态地将环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消耗和恢复的成本,作为生态补偿的基础性数据。
第四,生态补偿是有限的补偿。人们对环境生态功能的认识具有有限性,要完全将环境生态功能的价值计算出来不仅耗费巨大,目前也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条件和生活水平下,人们对不同生态功能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实行完全、充分的补偿在目前是不现实的。
--构建完整的环境税制度体系
环境税是针对目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而提出的,是为改变环境资源无价的状况而需要设立开征的一个税种,它把应由资源开发者或消费者承担的对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的补偿,以税收的形式进行平衡,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收益谁付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保护原则。
秦天宝说,国际上根据环境资源的功能,可将环境税划分为环境消费税、资源生态税和污染控制税。环境消费税主要指以含有损环境质量的产品的消费或服务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此类税收可以通过对破坏环境的商品或服务加重课税,对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的商品或服务减轻课税的措施来达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目的,如芬兰、挪威的二氧化硫税。资源生态税是指以资源的生态价值为计税依据,目的是补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价值的损失,为生态保护筹集资金。污染控制税种类较多,如德国的废水税、法国的水污染税、荷兰的垃圾税、日本的绿色税收、美国的噪音税等等。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环境税制度体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应抓紧建立完善环境税制体系,充分发挥其保护环境的功能。在具体环境税制的设计中,应包括三个方面:调整现行税制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税种,如对目前的资源税、消费税进行改革;改革排污收费制度,达到以污染控制税为主、排污费为辅的目的,实现环境责任的社会化;开征必要的环境税新税种,包括二氧化碳税、垃圾税等。在条件允许时,还应制定专门规范环境税的行政法规。
12、环保深受“二次污染”困扰 亟盼科技攻关施援手
来源: 新华日报2008年09月17日
眼下,环保深受“二次污染”的困扰,亟盼科技攻关施以援手。
日产污泥9000吨,污水厂成污染“集中营”
不久前,苏南某市给多家企业化运作的污水厂亮出了红牌,原来是周边大量堆放污泥,已经成了污染的“集中营”。专家介绍说,污水厂接纳各类污水“消化”处理后,尾水排掉了,留下的却是浓缩的污染物。如何处理这些污泥,是个棘手活。
省环保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到2007年末,全国建了污水处理厂883座,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1.3吨污泥计算,每天产污泥9279多吨,大部分都处于露天堆放状态。沿太湖170座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虽未经详细核实,但肯定不小。
处理污泥,常州、南京、苏州目前实施了焚烧处理。除此之外,国内还采取填埋、还田等方法。但填埋需要场地,且不过是转移污染;焚烧和还田投入成本太大,且难以消除重金属等污染物。从处理效率看,也远赶不上产泥速度。
建设污泥处理厂是个方向。但有关专家指出,在眼下各地还在对污水厂的建设和出资感到头痛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污泥厂的建设。而且,污泥处理费谁来出?有专家建议在污水处理费之外再加收污泥处理费,但在目前污水处理费仅能保障污水厂的正常运营情况下,这个做法似亦难行。
蓝藻“上了岸”,堆放处理成难题
蓝藻威胁太湖水质,无锡从去年起大规模地打捞蓝藻。记者到太湖采访,看到往来繁忙的打捞船已取代“渔舟唱晚”而成新景观。最高峰时,太湖一天打捞蓝藻超过一万吨。到了8月,3个月打捞蓝藻近40万吨。
无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蓝藻上了岸,湖体压力减轻了,陆上压力却大了。在无锡的十八湾等地,蓝藻已经“堆满为患”。
蓝藻的去处是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眼下,利用蓝藻发电已经攻关成功,无锡今年将建设两个大型蓝藻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同时引进云南治理滇池的水藻分离技术,日处理富藻水5000吨,可以实现制取有机肥等。
但是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透露说,利用蓝藻制造有机肥、发电,处理量大约仅占日打捞量的一半。处理蓝藻,显然需要更大的力度。
底泥“见天日”,固化一立方米要40元
太湖治理专家告诉记者,太湖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富营养环境,内环境污染占了25%之多。也就是说,即使切断外界污染源,太湖蓝藻依然有暴发的危险。疏浚底泥,成了治太一个重要手段。记者获悉,我省计划出资3亿多元,大规模疏浚无锡竺山湖底泥。
但底泥“见了天日”,同样带来不少麻烦。无锡有关负责人透露,底泥半液态、气味难闻,堆放场地难找,还要防止底泥水分重新流回太湖。又特别难以干化。5年前堆放的底泥,至今一杆子能插一半深。
底泥固化成了现实选择。无锡一家民营企业经过技术攻关,终于拿出固化手段,但是一个立方米开价40元,如果实施,堪称是最昂贵的“造砖工厂”。(燕志华 祖豪)
13、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该如何留住“奥运空气”?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9月17日
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北京的空气质量优良、交通顺畅。最近,北京市民感受到了清洁的空气和顺畅的交通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变化。北京市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临时措施,这些措施为长期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指引了方向。
目前,北京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来自机动车交通污染。北京市为此采取了两项临时的重要措施:一是按车牌单双号限制私家车出行;二是禁止重度污染的大型卡车进入城区。从长远来看,保留这些限制措施不是有效的做法,因为单双号限行可能导致汽车的利用效率低下,且部分富人会购买两辆汽车以保证随时驾车出行;禁止所有大型卡车进城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国外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谓殊途同归,北京也可以借鉴实施。
全球许多城市都以各种方式在城市中心区限制使用私家车。比如伦敦就不鼓励驾车出行,对在上班时间进入市区的私车实行收费制度。北京可以在城市中心区实行特殊牌照制度,限制其数量并通过拍卖牌照获得收入。如果将这些收入用于改善地铁交通和发展快速公交专用道,就可以大幅提高出行效率并减少空气污染。
另一项有效的措施是开辟高承载车道(HOV),在高峰时段只允许搭载多名乘客的车辆使用。这种方式可以鼓励“拼车”,并保证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能快速行驶。北京奥运会期间启用的奥运专用车道就是十分有效的运行办法。
关于卡车问题,永久性禁止重型卡车进城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已经提高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但同时允许高污染的旧卡车运营。对于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城市而言,应当要求所有驶入城区的卡车都符合高排放标准。过去,北京只允许大卡车在夜间进城,其产生的大量污染颗粒物第二天仍滞留在空气中,因此,那些老式污染卡车应该被完全拒之于城外。另一项颇为有效的措施是,将所有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转换成天然气车辆。为了分摊成本,这项措施可以在几年之内逐步到位。
除了针对机动车的措施以外,北京市还要求约200家工业污染大户在奥运会期间停产。对这些企业而言,长久之计是让它们安置除尘减排设备。如果这样做成本太高,这些企业就应该逐步搬迁至人烟稀少的地方。
尽管采取长期措施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耗资不菲,但其效益将会大于成本。去年,世界银行与中方共同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健康成本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很多不必要的疾病和过早死亡均与空气污染有关。通过对住户进行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调查,我们估计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4%。该数字对北京而言也是一个合理的估算,这意味着北京最多可以将GDP的4%用于治理空气污染,从而给市民带来净效益。除了改善健康状况外,还有清洁的蓝天所带来的愉悦享受,以及顺畅的交通带来的时间节省等。
1988年首尔举办奥运会时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墨西哥城和曼谷等举办过大型国际会议的城市也曾经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城市和其他地方现在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大大降低了污染程度,其结果是更加美好的环境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人们延年益寿。
14、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税制度刻不容缓?
来源:新华网2008年09月17日 孙瑞灼
“绿色奥运”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在后奥运时代,这种理念能否延续下去?中国今后的环境保护将何去何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对此给出了说法。他表示,为了尽快遏制和扭转污染恶化的局面,我国目前正在建立一个综合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高效环境管理制度。此外,最为敏感但也是最有实效的环境税征收方案也正在制定当中。(9月16日《法制日报》)
开征环境税,这源于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治理现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2005》核算结果,2005年根据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成本5787.9亿元,占地区合计GDP的20.93%,比上年增加669.6亿元,增长13.1%。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较为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开征环境税,通过税收手段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是我国治理环境的迫切需要。
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现行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将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内在化,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就国内而言,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存在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掠夺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现象,一些恶性的环保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就国外而言,一些生产污染性产品的国际企业,纷纷流入我国,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危险,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埋下隐患。而环境税可以通过税收的手段,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问题,同时环境税还能为国家公共财政筹集环保资金。政府可以使用税收进行被污染环境的治理或对环保企业进行贴补,让企业产生环保的压力和动力。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采取了法律和政策手段,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使税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就我国目前的环保政策而言,主要是以各项收费为主,征税为辅。这些少量的税收措施零散地存在于排污费、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有关规定中。这种以费代税的办法,不仅造成各种收费的不统一,而且不利于征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以税代费,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税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15、地球“发烧”谁之过 人类还要为自己开脱?
来源:人民日报 2008年09月17日
近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来势凶猛的“古斯塔夫”飓风咆哮之后,“汉娜”和“艾克”也相继在西半球登陆,给加勒比海诸国带来灾害。东半球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日本中东部地区暴雨连绵;印度东北部遭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袭击;菲律宾南部暴雨成灾,并引发泥石流,损失惨重。
有科学家说,接连出现这些反常的恶劣气候是因为地球真的“发烧”了。当人类频频尝到地球“发烧”带来的苦果时,真的需要再次反躬自问,而不能寻找其他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有人说“全球变暖”是因为坐飞机的胖子太多,航空业为此多烧掉了大量燃油,从而引发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让胖子成了“替罪羊”。还有种说法认为,全球10.5亿头牛也对温室效应有“贡献”,他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8%。而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最近指出了问题的症结,饲养如此之多的牛,是因为人类太爱吃肉了。人类应该少吃些肉,或许有可能缓和气候变化,因为人们改变饮食习惯能够减少肉类消耗,有助于减少因饲养家畜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相关环境问题。
专家的话再次警告我们,气候变化与人类日常生活方式直接关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一份评估报告特别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所致。
其实,引发全球变暖的人类活动无所不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给地球带来伤害。例如,燃烧一支香烟会产生30毫克的一氧化碳;日常使用的洗衣粉导致磷酸盐排放于地表水,使藻类狂长;使用一次性筷子、纸巾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开车,使用冰箱、塑料袋等都在污染着环境,并最终改变了气候。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导致地球“发烧”的真正病因。(邹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