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09-12

九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人民网天津视窗:     周生贤:从全流域防治入手解决饮用水源地污染

2、人民网环保频道:     潘岳:期待珠三角地区率先推行环境经济政策

3、北京晚报:        据称南水北调河北水本月将进京

 

地方信息:

4、新华社:       陕西:渭河治理将投资133亿元

5、新华社:       江苏开征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

6、南方日报:      广东应尝试生态补偿机制

 

重大水事:

7、新华网:      "水文医生"全程监测三峡175米蓄水

8、新华网:      三峡175米蓄水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污染信息:

9、新京报:      三鹿承认奶粉受污染 卫生部提醒停用 

 

人物访谈:

10、财经时报:    环保诉讼无小事――专访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创始人王灿发

 

深度报道:

11、中国建材网:   留住北京蓝天的呼声强烈

12、新华社:     贵阳:水源地旁建别墅群 宅基地被占村民竟不知情

13、光明日报:    人类面临水资源的严峻挑战

 

环境时评:

14、新华社:     能源开发区如何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15、荆楚网:     无车日”更是“反思日”

 

 

 

 

1、周生贤:从全流域防治入手解决饮用水源地污染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2008-09-12 1

    简要内容: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0日在山东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从全流域的范围治理水污染,上下游协同作战,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解决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0日在山东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从全流域的范围治理水污染,上下游协同作战,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解决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

  周生贤说,各省(区、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与供水设施及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要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做好各流域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防止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环境保护部门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村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水源地周边生态农业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据介绍,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环境保护部门将全面开展流域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信息,同时,建立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形成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王汝堂)

2、潘岳:期待珠三角地区率先推行环境经济政策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9月12日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专电 1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深圳召开的“绿色中国第十四届论坛”上,向新闻界通报了半年以来环境经济政策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并表示对珠三角地区率先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绿色发展充满了期待。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致词中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凭借强大的国家实力和高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战胜冰雪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焕发了民族自尊自信。当前环保事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运用这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集合各相关部门之力,建立一个综合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尽快遏制和扭转污染恶化的局面。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因为这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环境运动的大势所趋,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潘岳强调,环境部将坚决推进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配合以环保法规的强力执行、环保监管体制的改革创新,决不纸上谈兵。

  潘岳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四大政策已经陆续颁行,勾画出了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

  绿色信贷方面,今年以来环保部已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各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据对部分违法企业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环保部已经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引入了63个行业的环保指南作为绿色信贷的指导。

  绿色保险方面,环保部已经会同保监部门,组织江苏、湖北、湖南、上海、宁波、沈阳、苏州等地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开展试点;其中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已经在开发相应产品,在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绿色证券方面,今年以来环保部污染控制部门已经完成38家公司的环保核查,其中20家未通过首次核查,阻止了总值上百亿的重污染项目融资,未通过率超过50%。各证券公司也积极响应,上海证交所于今年5月专门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绿色贸易方面,环保部于去年六月建议退税的50多种“双高产品”,当前出口量已经下降了40%。商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都将其采纳进禁止加工贸易名录和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清单中。另外,环保部正争取与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引导和规范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环境行为。

  此外,环境税政策也已经正式启动联合研究;环境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三项政策也处在先期调研中。

  潘岳坦言,虽然几项环境经济政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必须承认,政策的制定、执行与预期效应的获得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也有着技术上的困难和利益冲突引发的种种障碍。但是,这并不会改变环保部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来综合治理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潘岳同时表达了对珠三角地区率先推行环境经济政策、打造绿色经济发展区域的热切期待。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圳和整个珠三角以超常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成长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的经济引擎之一。但珠三角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造成了整个区域水和大气的严重污染。作为先发地区,珠三角能否在政策和机制上继续先行一步,在全国率先试验与主体功能定位相协调的环境经济政策,率先实行干部环保业绩考核,率先建立统一协调的环境监管机制率先率先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措施,率先开展规划环境评价,率先实施生态补偿等工作机制,率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对全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界、学术界、环保界代表以及全球20多个地区的商会代表26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3、据称南水北调河北水本月将进京

来源:北京晚报 2008年09月12日

  本报讯(记者 贾中山) 南水北调河北段近日进行了临时通水演练,演练的预定时间是9月20日开始送水。有消息称,南水北调河北水首次进京已经确定在9月份。

  来自中国南水北调网站的信息显示,本月4日至5日,南水北调河北建管局按照中线建管局统一部署,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调度运行模拟演练,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临时通水顺利进行。经过两天的调度运行,调度运行演练取得圆满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演习中河北段通水的时间为9月20日。

  据悉,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基础设施已经完工,南水北调京石段首次启用的具体时间正在商讨中,河北水将在9月份首次进京。另外,本市水务部门此前已经对南水北调北京段的通水管道进行了加压和冲刷,为首次通水做好了准备。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石家庄,北至北京团城湖,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全长307.442公里。该工程连通河北省的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库,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水库中的水紧急调往北京。此前有消息称,届时北京每年将从河北调水3亿至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除担负向北京应急供水任务外,还担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后的输水任务。

4、陕西:渭河治理将投资133亿元

来源:新华社2008年09月11日

  根据近日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一2012年)》,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解决渭河黑臭问题,显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

  渭河治理规划安排投资133.87亿元,拟由中央投资35.927亿元、省级投资18.185亿元,其余79.758亿元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采用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城市或地方政府筹资等方式解决。

  《规划》要求,2010年前,渭河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全部建成投运。西安、宝鸡、咸阳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西安市的中水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

  对渭河流域现存的81家造纸企业,视其排污治理情况再淘汰10家以上,削减生产能力约30万吨。今后5年要完成129个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同时对渭河流域10条支流进行污染治理。

根据《规划》,今后五年,陕西还将重点加快渭河流域水保生态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渭河河道绿色生态工程的建设进程,将渭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初步建立起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渭河绿色走廊与主干道路为骨架,以河滨公园、沿河湿地和城市森林为主体的渭河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框架,使渭河中下游河段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生态走廊。(记者陈钢)

5、江苏开征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

来源:新华社2008年09月11日

  根据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单位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收费办法》,从上月中旬开始征收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地沿太湖的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

  据江苏省环保厅介绍,长期以来,考虑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特殊性质,江苏一直没有开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导致不少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氨氮、总磷物质,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

  为减轻太湖“富营养化”,今年年初,江苏投入27亿元启动沿太湖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和“升级提标”改造攻坚战,到明年初,使太湖流域16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削减排污总量50%以上。同时,适时推出了开征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收费办法。

氨氮、总磷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污染当量0.9元,氨氮污染当量值为0.8千克,总磷污染当量值为0.25千克。此外,从明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都要缴纳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记者车宏亮 孙彬)

6、广东应尝试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南方日报 2008-09-12

  昨日,省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议召开,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主持会议,会议围绕“产业转移污染防治及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议题进行专题议政。副省长林木声到会听取了省政协调研组的调研情况报告,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梁国聚、王珣章、周天鸿、姚志彬、陈蔚文、温兰子、温思美,秘书长杨懂等出席会议。

  当前,“双转移”已经成为广东最重要的战略部署。今年5、6月份,省政协组织专家针对产业转移污染防治及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赴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等市开展调研。据了解,广东不少地方兴建的产业转移园区存在规模过小、环保规划乱以及环保政策执行不坚决等问题,环保工作出现隐忧。专题调研组建议,广东应尝试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环保工程也可资源入股,收取获利城市的供水红利。

  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争项目未经环评就开建产业园

  林木声昨天代表省政府向省政协常委会作了《关于广东产业转移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的情况通报》的报告。他说,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顾环境等客观条件,盲目地争项目、争资金,这种情况给有限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进一步增加了压力。一些地方急于引进项目,未经环评批复就抢建的情况严重。

  数据显示,2007年,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环评报批率仅为79%,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仅为45%。林木声说,目前珠三角往外转移的产业主要为陶瓷、五金、家电、塑料、服装、机械、玩具类等。省内大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特别是偏远县区的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搬迁,清洁生产及科技水平并未提升,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招商“饥不择食”导致排污总量超出环评要求

  目前,转移园大多分布在山区,环境容量有限,为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省环保局在批复这些转移园环评时,对园区规模和排污总量均有严格限制。但各地在实施开发建设时,普遍擅自扩大规模,排污总量大大超出环评批复要求。

  调研报告指出,一些园区由于招商情况不理想,存在“饥不择食”的问题。有的地方根本就不按规划的主导产业和环评批复要求引进项目,不管引资项目有无污染,能来就欢迎。

  目前,广东入园项目的环评报批率仅为79%。绝大部分入园项目的环评审批权属于市、县环保部门,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发展经济的愿望强烈,急于引进项目,未批先建的情况严重,以致出现一些转入产业“污染比效益大”的情况,产生企业投产得益、政府治污买单、群众利益受损的“外部效应”。

  河流水质趋恶化,还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投产使用

  针对饮用水源的安全,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如果发展接力伴随着污染接力,那么将直接威胁全省饮用水源安全。

  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各转入地均努力按照准入产业清单批准入园项目,但很少考虑产业之间的衔接问题,接纳入园项目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只要属于准入产业项目,均来者不拒,导致产业的专业化、集群化、生态化程度很低。

  据调查,在24个省定园区中,目前尚无一家清洁生产企业。这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污染负荷必将越来越大,饮用水源安全潜在巨大的隐患。广东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检测统计结果表明,广东部分地区河流水质,已呈现较明显的恶化趋势。

  另外,有明文规定,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同步设计,但调研报告指出,这一制度却未能落实,也由此造成了治理效率低、环保监管难等问题,入园企业偷排、漏排、超排现象时有发生。

  据统计,在24个省定园区中,仅中山(河源)、广州白云江高(电白)、深圳盐田(梅州)3个园的污水集中处理厂正在动工建设,还没有一个建成投产使用,而深圳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园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问题仍没有全部解决。

  解决办法

  体现生态发展理念尝试建立“租用式”生态园

  针对上述调研问题,调研组建议将各地“产业转移园”称谓统一改为“生态产业园”,以体现生态发展理念。并由省经贸部门牵头,根据各地情况,研究确定全省产业转移的区域规划和总体布局。可以尝试先建立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市产业转出地政府主导的“租用式”的生态园。各生态产业园设立清洁生产专门机构,敦促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并将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情况,作为省政府提供资金资助或其它优惠政策的考核依据。

  同时,还应尝试实行流域环保发展计划,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可以实行按流域所涉地区形成区域性环保计划,统一调动同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帮助环境保持地区发展经济并作出制度性的承诺。按照“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生态功能有价”的道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比如,可以规划开发新丰江水库的直饮水工程,由省统筹珠三角收益城市,整合财政和企业投资,河源市则以资源入股,坐收比办工业更大的供水红利,以此作为对这些地区保护和发展生态的一种经济补偿。

  此外,省财政应每年从省级财政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实施对珠三角地区以外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补偿,所提取的比例应该能够基本保障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不发展具有潜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情况下,也能够共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基金总额应随全省经济规模的增长同步增加。珠三角地区各地级市也可以参照省的做法,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投入400多亿资金治理产业转移园污染环保不落实撤销产业园称号

  为解决整体布局问题,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制定和实施《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确定生态型优化发展新模式。

  对此,林木声透露,目前,省经贸委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结合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及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有关规划的要求,从全省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的高度统筹考虑,制定《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优化转移园建设布局,推动产业有序集聚转移。目前,《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起草完成,拟进一步完善后由省政府批准执行,然后展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另外,林木声还透露,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从2008—2012年五年时间里,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投入400多亿资金,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包括环境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林木声表示,今后将定期开展产业转移工业园专项督查,对环保工作落实不到位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予以通报,其入园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予以上收。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其入园项目环评审批甚至撤销其产业转移工业园称号。

7、新华网:"水文医生"全程监测三峡175米蓄水

来源:新华网2008年9月11日

新华网宜昌9月11日电(记者魏梦佳、黎昌政)三峡工程即将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记者11日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获悉,“水文医生”将对蓄水期间的水位、水温、流量、含沙量等变化情况全程监测,为以后三峡工程正常蓄水提供依据。

长江委三峡水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三峡工程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监测人员将在上至重庆小南海,下至宜昌水文站704公里的江段上,通过9个水文站、47个水位站,全程监测这次蓄水对长江水沙特性变化的影响。

此次监测由长江水文局下辖的长江上游、三峡等两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监测项目包括蓄水期间的水位、水温、流量、含沙量等的变化情况。监测分析人员将对蓄水前期、蓄水期间及蓄水结束期进行长达50天的监测,并增加监测次数。观测结束后,将分析水文泥沙观测结果,研究蓄水和消落对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走沙规律的影响。

据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水文部门就开始进行设备、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准备工作,目前库区水文站的水尺设测、水准点复测、监测设备检校等都已进行完毕,相关设备、监测人员已全部到位,技术方案也已确定,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水库常年回水区水位抬升,水库回水末端将逐渐上延至重庆主城区河段,蓄水影响范围变大,变动回水区水面线变化、水沙输移和泥沙冲淤受蓄水影响将更加明显,开展水沙特性变化监测研究非常必要。长江委三峡水文局负责人说,此次监测将为三峡工程泥沙研究积累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泥沙问题,制定减淤措施,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提供依据。

8、三峡175米蓄水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9月12日

  新华网宜昌9月12日电 (记者魏梦佳 黎昌政)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即将进行的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曹广晶说,早在2001年,三峡总公司就对三峡蓄水后的泥沙淤积、来水来沙情况制定了详细观测计划。三峡蓄水后,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观测计划进行调整,还在某些江段加密观测。根据监测数据,清华大学、重庆大学、长江科学院等机构进行了数学模型推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均表明三峡175米蓄水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有人担心蓄水175米后,泥沙於积会影响重庆港。对此,曹广晶表示,蓄水135米时,库区回水到达涪陵,通过对不同流量、水位、冲刷时间的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加密监测,发现涪陵没有大规模泥沙淤积。重庆港和涪陵地区都处于两江交汇,条件类似,根据数学模型推算和物理模型试验,蓄水到175米后,重庆港也不会出现大规模泥沙淤积。

  曹广晶说,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还需在后期进行大规模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次试验性蓄水,包含验证原有数学模型、对原有泥沙淤积冲刷规律进行观测分析的目的,也便于在175米条件下开展各种实证研究和分析,为正式蓄水积累资料。

  由于上游修建水库拦蓄部分泥沙、退耕还林、径流量周期性减少等因素,近年来三峡水库来沙量明显减少。数据表明,2003年蓄水至135米水位以后,每年平均入库泥沙量为2.1亿吨左右,远少于当初预计的5.3亿吨。

9、三鹿承认奶粉受污染 卫生部提醒停用 

来源: 新京报2008-9-12

●“肾结石婴儿”疑食受污染奶粉,卫生部提醒停用三鹿婴幼儿奶粉 

●三鹿承认奶粉受污染,召回8月6日以前生产婴幼儿奶粉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 徐春柳)卫生部昨晚通报,近期甘肃、江苏等地报告的多例婴幼儿肾结石病例,经相关部门调查,目前高度怀疑他们均食用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牌奶粉。

  昨晚,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发出声明,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决定立即对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针对近期全国多省市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件,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在国务院部署下联合开展紧急调查。

  调查发现,事件中的肾结石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质检监测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在通报中称,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1日晚表示,由卫生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已赶赴奶粉生产企业所在地,会同当地政府查明原因,查清责任,并将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目前,卫生部已组织联合调查组开展该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可能由此造成的婴幼儿患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紧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诊疗方案。

  卫生部提醒公众,立即停止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已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如出现小便困难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诊。同时,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类似病例。

  卫生部已将事件有关情况向世卫组织通报,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将及时公布。

  ■ 名词解释

  三聚氰胺(melamine)

简称三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白色结晶粉末、无味。常被用于生产塑料、胶水和阻燃剂,也被用以制造化肥。三聚氰胺,是一种禁止用于宠物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化学物质,动物食用后可致肾衰竭并导致死亡。

10、环保诉讼无小事――专访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创始人王灿发

来源:《财经时报》 2008年09月12日

 “如果你忽视社会弱者的权利和利益,那么你的权利也不能真正得到保护。因为,面对强大的权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弱者。”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西土城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

  五层的红砖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走廊的墙漆有些斑驳,房间窄小而低矮。尽管毫不起眼,但这几间拥挤的办公室,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中心。

  在这里,中国第一家对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的民间环保团体,和它的创立人王灿发一起静静走过了10年。

  10965个热线电话、408封来信、599次来访和110多起案件见证了这10年。

  站在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王灿发热情中带着矜持。这位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环境法学者看上去精神奕奕,脸上不见一丝疲态。

  “案件卷宗不在这里。”谈话中,王灿发合起文件夹,细心地把它归位,起身去另一间办公室取资料。有些拥挤的办公室非常安静,坐在其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为公共利益奋斗10年的骄傲与自豪,都沉淀在身旁那些蓝色文件夹中。

  《财经时报》:您10年前创建“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王灿发:我最初对这一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是在1983年。当时我正在北大进修,程正康(我国早期环保法规的起草者)老师的课深深吸引了我。之后十多年,我在学习和研究中看到了我国环保法的艰难发展历程。相关法律逐步完善,环境却在日益恶化,为什么?公众参与不够、环境执法缺乏力度。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只有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把公众的环境权和他们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行得通。污染受害者是最有参与积极性的,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可以在帮助他们维护权力和利益的同时,对污染企业造成压力,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出于这样的思路,中心在1998年10月成立,10年来一直为污染受害者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财经时报》:回首走过的10年,有哪些令您特别难忘的时刻?

  王灿发:令人难忘的时刻,都是污染受害者的权利得到保障、环境保护法得以贯彻的那一刻。在四川盐边黄磷污染案、福建屏南氯酸钾污染案、贵州新义柑橘案等我们经手过的案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石梁河水库水污染案。这个水库在江苏、山东两省交界,临沭县一家造纸厂和一家化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工业污水,造成以养鱼为生的97 户养殖户损失了560 万元。因为还有一个两省关系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养殖户多次投诉和上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01 年养殖户找到我们,并提起诉讼。官司最终打赢了,但执行又遇到了困难。强制执行时,被告所在市、县两级法院竟于一天之内对两个被告下达了 7 份调解书,将被告财产转移,导致无资金可执行。中心就此事上书最高人民法院,题目是《关于地方法院制作虚假法律文书的反映》。2004 年春节,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一位副局长的协调执行下,560余万元赔偿款终于全部执行到位。案发5年后,这些赔偿款终于到了受害者的手中。最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在此之后立即展开了水库的环境治理工作。所以,一个诉讼下来,其意义不仅仅是老百姓得到了多少赔偿,更重要的是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财经时报》:环境法规在国内的贯彻和实施,有没有明显改善?

  王灿发:有所改善,但仍远远不够。执行力度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难点,现在情况在一点点好转。除了老问题,立法上也有需要完善之处。我参与过不少环境方面法案的起草工作,比如最近的《水污染防治法》。这里就有应当规定而最终没有规定的地方,比如“按日计罚”、比如“公益诉讼”。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公共监督,才能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重庆市是“按日计罚”的好例子,它在地方法规里规定了这一点,当地监察部门的统计表明,改正率一下子从5%以下提高到了84%。美国也是一样,杜邦为什么因为特氟龙被罚了3亿多美元?就是来自“按日计罚”。从杜邦知道特氟龙有害之日起,每天罚2.5万美元。

  《财经时报》:身为民间组织的负责人,您对近年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有怎样的感受?

  王灿发:真正的“草根”NGO并不太多。实际上目前在中国,民间组织分几大块,一个是政府组织的NGO,也就是常说的GONGO,比如环境科学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这一部分占到了全国约30万家NGO组织的80%到90%。第二种是在民政部登记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需要找一个挂靠的部门。比如挂在中国文化书院的自然之友。还有一类是以企业的名义来注册的,没有单位让它挂靠,比如“北京地球村”,它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此外还有一些是提供对外服务的单位内部组织;最后一类是学生社团。具体到环境方面的公益组织,全国大概有3000多家,这其中学生社团占到60%到70%。可以说,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财经时报》:造成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灿发:经费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类似我们中心这样的组织,在国内很难找到赞助的经费。大部分NGO都是通过一些国外的基金会,或者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获取资金,这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民间组织的经费来自国外。常有人问我,外国人为什么会出钱来支持中国的环境保护组织?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保护是全球一体化的。但在国内,这样的理念还没有得到普及。实际上,什么样的机构应该资助环境保护组织呢?我认为应该是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和环保企业。

  《财经时报》:这一点怎样理解?

  王灿发: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环境治理投入成本比较高,它们和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比较小的企业相比,就处于一个竞争劣势。它们赞助环境保护组织,在承担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客观上也能够起到促进商业竞争环境更加公平的作用。环保企业也应该支持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现在我国的情况是环境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如果环境保护组织有更大的力量投入工作,起到更强的监督作用,会迫使企业重视环境治理,不但配备环境治理设备,而且持续运行这些设备,这本身也会加快环保企业自身的发展。

  《财经时报》:目前国内企业有在这样做吗?

  王灿发:没有。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环保企业也没有,首先它们自身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力还不够强;其次,在大部分环保企业的观念中,支持环境保护组织还不如维护好和当地环境执法部门的关系,环境执法严格了,它发展壮大的环境就好了。至于其他企业,很多都将社会责任等同于一些形式上的“公益”,“捐资助学”是好事。但在此之前呢?应尽的责任尽到了吗?环境治理设备也许有了,是在持续使用?还是在检查的时候才打开?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最终将向大自然付出高昂的代价。

  《财经时报》:回顾中心的发展历程,能够为国内民间组织今后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经验?

  王灿发: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说需要全社会对公益、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内部因素来说,民间组织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等。不知道怎么有效办活动、怎么管钱管人,肯定不行。还有业务能力,如果申报一个项目,却连项目的有关情况都不能研究透彻,怎么发挥作用?单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中心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学校(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的力量比较强,中心的志愿者有教授和副教授十多人、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50多人。

  《财经时报》: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

  王灿发:“为环境保护而奋斗”的宗旨将贯彻始终。在具体操作上,在以“为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为主要手段的同时,中心还尽可能采取别的方式。比如,除了印制《环境维权通讯》等出版物、和其他组织相互交流之外,我们还连续7年举办了针对律师和司法人员的环境法培训,今年将是第8期。10月中下旬,中心还将组织服务对象为新闻记者的环境法讲座。我们相信每天为环境保护做一点小事,最终将改变整个环境。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主任。曾被授予“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6年被亚太环境与发展论坛授予第一届“亚太地区环境与发展优秀实践活动”鼓励奖。2007年与英国查尔斯王子、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等一起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45名“全球环境英雄”之一。

11、留住北京蓝天的呼声强烈

来源:中国建材网2008-09-11

  在8月份的31天中,除了29日是一个轻微污染天外,其余全部为空气质量达标的蓝天,而且有14天是最高标准的一级天。这是北京10年来创下的最好天气纪录。

  奥运会结束后,“留住北京蓝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已经为配合奥运环境建设停工两个月的北京建筑企业,在后奥运时代,即将迎来一场留住蓝天的大考。

2008091201-1.jpg

  政府承诺:将蓝天留在北京

  “奥运会是短暂的,但是留下的精神却是永远的。我和刘淇书记立个保证,奥运会后,北京还要保持这么干净,北京要永远干净。”8月3日,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陪同下考察奥运保障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居民史林家中说。

  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奥运会前北京环境治理工作的肯定,也是政府对下一步环保工作的承诺,同时,彰显出政府加快环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同一天,中国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向媒体表示,奥运会后还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整治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并利用这个机会推动区域性大气污染整治。

  奥运会期间的7个二级天、9个一级天回击了西方媒体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怀疑。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由临时减排措施造就的蓝天,能否在解除限制措施后继续出现在北京的上空?环保部门随后给出了答案。

  “明天的空气质量预计仍然可以达标。可以说,北京兑现了我们关于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全部承诺。”8月23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将会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我们会认真总结奥运会带来的环保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步伐。

  9月初,面对8月份创下10年来最好天气纪录的成绩,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北京将采取4项措施,确保空气质量在奥运会后继续改善。“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北京市环保局在4项措施中单列出了这一条。

  同时,记者从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北京市建委目前正在和环保等部门协调,拟出台具体的建筑工地施工环保措施,但没有透露将从哪些方面下手,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内容,也没有透露措施出台的时间表。因此,能否在9月20日开复工前出台政策,现在也还没有准确的答案。

  企业表态:严格执行环保要求

  开复工在即,经历了60余天的“蛰伏期”,蓄势待发的建筑企业作好留住蓝天的准备了吗?

  北京住总正荣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20日后,无论是复工的工地,还是新开工的工地,都将保证施工现场符合环保要求。住总·旗胜家园是他们将要复工的一个重点工地,为确保该工程年底竣工,公司已经作好了准备,他们和海淀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后,将在夜间运送施工必备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同时,要给工程穿上“绿色外衣”,严格现场作业区材料的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施工作业区的扬尘。

  “下一步,政府和市民对施工环保的要求会更高,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一位面临复工的工程项目经理明显感受到了环保的压力。他对记者表示,奥运会后,政府和市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尽管大部分限制措施将取消,但是个别措施可能会保留下来。对建筑工地而言,还可能会有新的环保要求。在施工环保措施方面,除了执行政府要求以外,项目部还会制定一些内部措施,自我约束,为北京留住蓝天作贡献。

  大部分企业对后奥运时代的环保充满了信心。但令人担忧的是,还有一部分企业,与上述企业的积极态度不同,在建筑工地停工期间,安排了工人休假,管理人员也轮流休假,这些建筑企业并没有利用停工时间养精蓄锐,没有认真思考开工后的环保问题。记者提及开复工后的环保新措施时,大多数企业都无法给出新的具体措施,部分建筑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官方和市民的积极态度与部分建筑企业的冷漠形成反差,由此引发的是我们对奥运后污染反弹的忧虑。

  专家支招:把环保纳入日常考核

  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在奥运会后表示,为保证奥运会后的空气质量,奥运会前开始实施的综合治理措施,大部分都是长效措施,而且将会继续实施。

  因为建筑施工工地实行的是停工措施,所以,这一措施不会继续实施。可以预见的是,9月20日后,我们依然会看到建筑工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相关专家表示,奥运会期间对建筑企业的限制措施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防止污染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为了留住北京的蓝天,建筑企业要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材料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控制和减少施工废水、废气以及建筑垃圾、扬尘、噪声等污染;通过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指标,并把这些工作当作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工作。

  一位建筑业媒体的副总编辑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建筑施工工地开复工后,很多工地都面临着工期紧张和冬施期到来的不利状况,建筑施工工地的空气污染不仅仅是工地扬尘的污染,还包括混凝土浇筑作业中使用的添加剂对空气的污染。

这意味着,在后奥运时代,奥运会期间停工为北京蓝天作出了贡献的建筑企业,“留住蓝天”依然任重道远。

12、贵阳:水源地旁建别墅群 宅基地被占村民竟不知情

来源:新华社2008年09月12日

  在贵州省贵阳市郊百花湖畔,乌当区朱昌镇茶饭村村民、69岁的蔡卓芝站在两间破旧木屋前说:“60多年的老房子,一直想重盖。”

  然而,蔡卓芝却在名义上拥有一栋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别墅——在紧邻木屋的山坡上,有20多栋浅蓝色房顶的豪华别墅,其中一栋在当地国土部门备案时,建房申请人一栏赫然填写着蔡卓芝丈夫魏玉祥的名字。“这事,我和老伴根本不知道。”蔡卓芝说。

  不单是她,茶饭村还有20多户村民也都面临相同的窘境:属于自家的宅基地,莫名其妙地建起了别墅,自己却还蒙在鼓里。

  别墅建起,“申办人”竟不知情

  “就是最近两年,这些房子一下子冒了出来。”蔡卓芝说。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别墅群临百花湖而建,二层或三层高,每栋占地面积超过1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钢筋水泥混建。有的已经完工,淡蓝色的屋顶与清波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豪华洋气,在宁静简朴的村庄中,显得格外扎眼。

  2006年至2007年,就在20多栋“神秘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时,茶饭村村民并未察觉出异样。直到2007年9月,蔡卓芝和老伴去申办重建老屋的手续时,才被告知,自家已没有再修建房屋的权利。

  “我小儿子去办手续时才发现,我家宅基地2006年就已经批了。”蔡卓芝说,“可我们从来没有申请过建房手续,宅基地手续是谁办的?太奇怪了。”

  紧接着,魏玉祥的弟弟魏玉德等28户茶饭村村民也先后发现,自家的宅基地也都在这两年间被人冒名办理了。

  记者在朱村镇国土所的存档资料上看到,“魏玉祥”是以茶饭村大兴二组农民的名义提出建房申请的,乌当区国土局批准的时间为2006年8月,地类为荒山,用地审批面积120平方米,建筑规模为3层240平方米,用地建房申请理由是“无房居住”。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栋别墅已完工,属非农房,实际建筑面积为389.4平方米。

  自家宅基地咋成他人摇钱树?

  这些“神秘别墅”究竟是何人所建?是谁冒用了村民的名字?

  魏玉德的妻子蔡长仙说,2005年,时任茶饭村村主任的郑从贵曾来她家借户口本,说是拿去抵名字,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危害,“一个星期后,归还了户口本,事后还给了500元钱”。

  “当时没想到会闹出这种事来。大伯家最早发现自家宅基地被人占了,我们赶紧去看,才发现我们的宅基地也没了。”蔡长仙激动地比划着,“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弄的,手续上还有照片,可我们根本没给过别人。”

  “村民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占了宅基地,只是这些别墅的一部分来源。”负责调查“百花湖别墅”的乌当区纪委书记马定武告诉记者,“这几十栋别墅,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还涉及土地非法买卖。”

  据介绍,从2001年起,百花湖周边就出现了零星的别墅。因为风景优美,与市区交通方便,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别墅群中的一部分地皮,是建房者从农民手中以高于国家征地标准的价格购买的。”马定武透露。

  “神秘别墅”威胁贵阳水源地保护

  在茶饭村村委会门口不远处立着一块石碑,上写:“保护区内执行二类水质标准,禁止一切破坏与水源保护相关植物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备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百花湖与红枫湖、阿哈水库三处水源地,承担着贵阳市中心城区70%以上的居民用水的供给任务,被视为当地“三口水缸”之一。而别墅群位于百花湖一级保护区内,离取水点不过300米距离。

  “这些别墅如果入住,将直接污染这口‘水缸’。”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副局长帅江说,“农村污染物处理能力本来就比城市差,将近400平方米的别墅,每栋至少可以住六七个人,生活垃圾、污水在这里将很难消化,毫无疑问会造成污染。”

  2007年11月起,贵阳市相关部门就开始对这些别墅展开调查,目前,在建别墅全部被叫停。

  根据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提供的资料,2001年至2007年,在茶饭村百花湖一级保护区内,陆续修建了39处别墅和地基。

  朱昌镇国土所提供的资料则显示,2001年12月至2007年5月,共有29户茶饭村的村民办理了宅基地手续,审批每户占地120平方米,建筑规模2层至3层,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而实际上,建成别墅的建筑面积基本上都在400平方米左右,已经严重超标。

  蹊跷的是,目前已办理宅基地手续的,除村民杨希海家为自建房外,全部都是冒用当地村民的名义申请,“冒名者”尚未浮出水面。

“从审批手续来看,当地土管所等相关部门都只批了240平方米建筑面积,而事实上的400平方米豪华别墅,说明当地相关部门在监管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定武说,“等到所有细节核实完毕,我们会按照违规程度,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违规兴建的别墅,我们将坚决拆除。”

13、人类面临水资源的严峻挑战

来源:光明日报2008-09-12

正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水大会,再次将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到一个非常普通,却又十分急迫的问题——水。这从9月7日至11日的会议,在政治层面围绕3大主题展开讨论,即气候变化,未来城市和公共卫生;在技术层面则要讨论水与能源,海水淡化与水的循环利用,科学、研究与技术的疆界。从这些议题不难看出水这个命题的复杂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艰巨性。

据专家介绍,全球有水资源14亿立方米,其中只有2.5%是饮用水,且大多数饮用水的开采比较困难。全球淡水储量的69%是冰川和长年不化的冰冻区,淡水储量的30%是地下水,江河湖泊的蓄水量仅占0.3%,其余0.7%为湿地、湿气、霜、雾等。水不仅是生命之母,还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一般都有相对充足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一般都面临水资源不足的挑战。

从世界水大会传出的信息看,全球主要面临以下严重挑战:挑战之一是全球还有11亿人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这方面虽已取得一些进步,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每年仍有400万人因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而得病死亡,每天仍有数千名5岁以下的孩子因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而得病夭折。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基本公共卫生设施,约9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

挑战之二是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世界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减少贫困的基础是发展农业。目前,农业用水已占全球淡水需求的70%,1950年以来,全球的淡水消耗增长了40%,亚洲的水浇地面积增加了3倍,这对克服贫困、抑制粮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实现联合国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农业用水至少需要增加1倍。眼下,全球41%的可耕地在干旱地区,那里生活着20多亿人,全球有1/3的人受到缺水的困扰。这比原先的估计提前了10多年。这种情况下,水能否为实现联合国的目标提供支撑,已成了问号。

挑战之三是世界大城市的发展。上世纪初,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16个,现在已有400多个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并出现了一批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这种大城市、特大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目前还不能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估,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对策。

面对上述主要挑战,与会专家提出的应对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包括跨国治理,节约用水,降低输水管网的损耗,倡导循环利用等。新加坡在水循环利用方面有较好经验,到2011年循环水将占到全国用水量的1/3。会场外,展出了许多水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另一个方案是针对农业的,因为农业用水要占全球淡水需求的2/3强。但这方面只提出“昨天的水浇地要适应明天的需求”,迄今还没有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在解决水问题方面,作为“先行一步”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但遗憾的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今年6月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上,50多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一致同意将解决本国居民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列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并期待西方工业国的援助,但西方对此反应冷淡。但愿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能激活发达国家对“穷兄弟”的援助热情,不是只看中其廉价资源,不要只视其为出口市场。

14、能源开发区如何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来源:新华社2008年09月11日

  绿地变成了黄土、废弃的矿石随意倒入河沟……近年来,在能源集中开发区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形成大量采空、塌陷区,导致了水土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灾难往往比强降雨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破坏影响更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实现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利部11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暨沙棘资源建设论坛,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表示,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为确保黄河安澜和构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主要包括山西忻州、吕梁,陕西榆林、延安,内蒙古鄂尔多斯和甘肃庆阳共6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据初步统计,晋陕内蒙古蒙接壤区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3,每年原煤产量超过2.5亿吨,电力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以煤炭、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项目生成能力超过600万吨。

  近年来,随着能源开发强度大,经济社会发展快,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如何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证国家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区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为这一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通过强化预防监督,推广其在砒沙岩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

  依法强化能源开发区的预防监督。晋陕甘内蒙古是全国较早出台《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法规文件的省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高,执法检查力度大。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仅晋陕内蒙古接壤区就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710多起,审批各类水土保持方案1300多个,督促开发建设项目投入水土保持资金数十亿元。

  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总体实施方案》,从煤炭开发收益中按吨煤提取了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水土保持。《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也有望于近期通过省政府批准。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的不少工矿企业还主动承担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资金。如,隶属神华集团的神东煤炭分公司每年从煤炭成本中吨煤提取0.45元,用于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环境,从生产成本中列出专项资金在塌陷区种植沙棘等进行生态修复。

  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工作。近年来,四省区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封山禁牧政策,实行舍饲养畜,开展生态移民等,恢复植被的效果非常明显,封禁区走上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过去不少地方由于超载过牧,大面积草场退化为沙漠,经过近几年的封育治理,植被逐渐恢复,土地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项由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开创的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的新举措,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

  不断探索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的建设模式。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虽然能源资源富集,但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寻求一个生态和经济两方面效益兼顾的建设模式往往较为困难。经过长期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部沙棘中心的沙棘资源建设和各地沙棘产业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仅晋陕内蒙古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区,十年来就新增沙棘面积430万亩,大面积荒凉的、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项目区群众通过种植沙棘、采收沙棘果叶,每年增收500元以上,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重要的致富门路。

鄂竟平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外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晋陕甘内蒙古能源开发区的开发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必将带来更为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上述四省区要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减少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此外,要在政策层面上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按照“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建设地上生态环境”的思路,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真正建立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记者姚润丰)

15、无车日”更是“反思日”

来源: 荆楚网 2008-09-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于9月22日开展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具体内容是:9月22日7时至19时,组织“无车日”活动。划定一定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也可将全市范围作为无小汽车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其他公共交通(校车、通勤车等),以及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开放。(9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无车日活动源于法国巴黎。1998年9月22日,法国三十五个城市的民众自发在这一天里弃用私家车。目前,无车日活动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此次“无车日”活动是在2007年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在200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有110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

  毋庸置疑,机动车在带给人们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77亿,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300万辆,私人汽车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交通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低于国外15到20平方米的人均水平。这些数据,显示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严峻压力。城市里空气的低劣,最大的凶手就是汽车尾气。能耗的损失、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在严重的损害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在侵害着我们的生命。如果环境得不到彻底整治,我们每天都在被动的吸入二氧化碳,那岂不是等同于在慢性自杀?另外,机动车辆过多也造成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将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

  “城市应该是人的城市,而不是车的城市。”城市伴随着车辆的增多而发展的同时,城市环保也伴随着车辆的增长而遭遇污染。城市车来车往、车水马龙般繁荣的背后是不堪重负的环保压力。“无车日”既是车辆的休息日,更是环保的反思日、责任日。环境保护非一日之功,光靠一年之中的“无车日”肯定解决不了城市的环保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无车日”这样的活动,来引发市民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反思、深思,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此外,如何有效解决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如何使公共交通工具更好满足出行者的需求等,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破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