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9
八月二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志愿者之声:
1、北京动物园志愿者奥运服务纪实
2、“ 大 爱 ” 无 垠——记北京动物园志愿者
3、《我和孟加拉虎姐妹》
4、猕 猴 山
5、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朋友: 神 鹰 “美 美”
环境资讯:
6、21世纪经济报道: 环保部启动贸易环境逆差核算
7、财经网: 联合国环境署吁减少能源补贴应对气候
8、财经网: 中国南极内陆站环评报告完成
9、新华网: 北极海冰面积逼近历史最低值
地方信息:
10、南方日报: 深圳水环境改善不力遭人大代表炮轰
11、重庆华龙网: 重庆一企业污染环境不整改 罚款累加超
12、南方日报: 广东东莞37家企业被环保行政处罚305万元
人与自然:
13、荆楚网-湖北日报: 特大野生中华鲟放流1年重返长江
污染信息:
14、京报网-竞报: 麦当娜被批漠视环保 45场演唱会共制造1635吨废气
环境曝光:
15、没有环评批复手续 山西交城上马大型焦化项目
深度报道:
16、北方网: 一拖再拖“限塑”遥无期 农贸市场成“钉子户”
环境时评:
17、齐鲁晚报: 买车莫再耍“大排”
18、中国青年报: 单双号,限还是不限都是难题
1、北京动物园志愿者奥运服务纪实
历时十六天的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世界在惊喜之余都对中国刮目相看,对中国的志愿者更是交口称赞!纷纷夸奖中国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是世界一流的,并指出——中国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了光彩!
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北京动物园的志愿者为了“奥运”的成功、为了祖国的荣誉,始终尽职尽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满腔热忱地为中外宾客服务。在奥运期间,共有540人次到动物园进行志愿工作,服务时间达到1998 小时。志愿者们或在赤日炎炎下、或在瓢泼大雨中、或在潮湿闷热的露天里:疏导游客、维持秩序、调解纠纷、指示道路,并帮助中外游客排忧解难,常常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全体志愿者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为广大游客服务,得到了中外宾客数不尽的称赞和感谢!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我来帮助你”;而听到的最多的则是中外宾客由衷地回报——“谢谢”!北京动物园的志愿者们付出的是艰辛,而收获的则是为祖国、为“奥运”奉献的快乐!
积极参与
此次北京动物园的奥运志愿服务任务较重,领导要求定岗位、定人员、定时间,并要求服务的志愿者达到一定的数量。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尽量挤时间多来动物园工作,特别是一些骨干志愿者半个月的服务次数就多达十余次。志愿者许少华的单位在奥运期间实行弹性工作制,他就把工作安排到晚上来完成,每星期都抽出五六天时间到园里进行奥运服务,十分的辛苦;薛磊是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奥运期间任务非常的繁重,当他听到动物园有紧急任务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得来不易的唯一 的一次倒休日,赶来动物园工作;很多在工作日不能来园里服务的志愿者,在半个月的奥运期间几乎把所有的双休日都用来做志愿服务;精通四国外语的74岁的离休老干部李润斋也老当益壮,经常在熊猫馆内巡视。一发现外国游客有困难便主动上前询问并相助。当外国宾客看到:连正在颐养天年的满头银发的中国老人,也不辞辛苦地走出家门来为各国朋友服务、为奥运尽力,他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从而更加认识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和助人为乐的美德!
恪尽职守
奥运期间,志愿者工作的重点在熊猫馆,这里离动物园的入口处较近,客流量很大。志愿者们站在八月的骄阳下汗流浃背,不停地对蜂拥而至的游客进行着疏导。由于动物园的门票种类较多,志愿者要不断地向游客说明哪些票可以入园,哪些需要补票,常常说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还经常要向一些因对补票产生不满情绪的游客进行耐心的说明和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对于少数口出不逊的游客,志愿者们也都以笑容相待,没有发生一起矛盾。专门在奥运期间赶来北京做志愿者的香港同胞刘庆盛,冒着酷暑和大陆志愿者团结战斗在一起。返港时的飞机在晚上八点起航,可他一直坚持工作到了当天下午四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北京动物园。
无论烈日还是阴雨,志愿者都恪尽职守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管奥运时期游客数量大幅度上升,但动物园的重点景区——“熊猫馆”,在动物园员工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秩序始终井然有序,确保了广大中外游客的正常游览。
热情奉献
虽然“奥运”期间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疏导游客,维持秩序。但志愿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中外游客的多方位服务中:对于游客的困难志愿者们尽力予以解决、对于游客的请求志愿者们尽力给予满足:志愿者们帮助搀扶老人、替游客照顾孩子、推残疾人的轮椅上下坡、为雨中拍摄的游客撑伞保护相机、帮助行动不便的游客购买食物和纪念品、陪着丢失了相机电池的游客在两层楼的大展馆里仔细搜寻、带领外国游客去提款机前取款,并谢绝了游客表示谢意的钱款------事无巨细,凡是中外游客有困难来请求志愿者帮助的,他们从动物园志愿者那里就绝不会听到一个“不”字。
有些游客虽经志愿者指路后仍分辨不清方向,志愿者就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帮助。有两位来自四川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熊猫馆向志愿者打听去企鹅馆的路。这两个馆舍分别坐落在动物园的东西两端,又快要临近闭馆的时间了。尽管往返两处要走将近三四里的路,但为了满足两位耄耋老人的心愿,志愿者王蕾毫不犹豫的决定亲自送他们前往。终于使这两位从未见过企鹅的老人在闭馆前顺利的到达了企鹅馆。老人们拉着志愿者的手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奥运期间, 志愿者们亲自把不少辨不清方向的中外游客,分别送往了分布在动物园四面八方的餐厅、景点、卫生间、“客服中心”、公园出口------志愿者们尽心尽力的服务,使中外宾客感动不已。一些外宾感激的用刚刚学会的中国话不断地重复着:“谢谢! 谢谢!”。
虽然志愿者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志愿者们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了尽善尽美,在平凡中彰显出了不平凡的志愿精神!
涉外服务
奥运会期间,外国游客的数量大幅上升。动物园志愿者里有不少人的外语水平较高,大家通过志愿服务,在外国游客面前尽显出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好客、责任心和很高的素质。
每当志愿者们看到有外宾犹豫不决时,便主动上前询问并提供帮助;发现有外宾因不了解情况要重复购买门票时,便立即上前告知,使外宾非常感激。
有一位美国游客,由于弄不清自己要看的奥运比赛场馆和比赛时间,非常着急。志愿者“阎冬明媚”就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打电话查询,终于使外宾弄清了比赛的场馆和时间,外宾很感激,反复地表示谢意。
精通日语的志愿者牟菲,帮助四个日本女孩,在“客服中心”的网站上查到了她们所要购买的中国商品及所在地,并亲自把她们领出公园大门送上了出租车。日本姑娘们对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和周到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志愿者龙筑在熊猫馆里发现了一个英国游客丢失的相机,里面储存了大量奥运比赛的珍贵照片,她立刻把相机送到了“客服中心”,并用英语广播寻找失主。志愿者们又把此事告诉了熊猫馆里所有商亭的工作人员和入口处的检票员,请他们予以协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外国游客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珍贵相机。两位英国小伙子喜出望外,高兴地击掌相庆,并对中国志愿者表示了最真挚的谢意。
贵在 坚持
“奥运”期间,正值八月酷暑,动物园的志愿者全部在露天工作。他们或头顶烈日,或冒着大雨,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满腔热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地完成了奥运服务。他们中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六七岁的少年,不取任何报酬,却在自己志愿服务的岗位上极其热忱、极其负责的工作着。
年近六十的毛玉松曾经患有癌症,虽然已经治愈,但肠道经常不适。在三伏天里站立时间过久,肠道反应很大,但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年轻的志愿者魏巍,工作时出现较严重的胃疼,他只喝杯热水又立刻返回岗位坚持工作;一些有慢性病的志愿者为了能坚持工作也加大了药物的用量。志愿者工作站的毛老师和陈老师,为了保证志愿者能更好的工作,早出晚归的为志愿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北京动物园的志愿者和全国的志愿者携手共进,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他们为北京奥运添彩,他们为伟大祖国增光。
2006年8月24日
2、“ 大 爱 ” 无 垠——记北京动物园志愿者
(2004-5-29——2008-8-25 志愿者工作总人次:14857人次 工作总时间:53529小时 )
北京动物园志愿者组织,是在“中国动物园协会”、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绿家园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报绿岛”、“北京动物园”等五家单位联合推动下成立的,旨在服务于“城市动物园”的志愿者组织。
2004年4月16日,北京动物园在北京电视台和动物园网站上,面向社会公开征募志愿者。迄今为止三年的时间里,社会上的报名人数已接近3000人。其中包括:高校学生、教师、编辑、记者、工人、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公务员 、警察、军人等各行各业的人士。
三年来,动物园志愿者在动物园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关怀和帮助下,秉承“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志愿者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蓬勃健康的发展起来。第一批志愿者166人,于2004年5月29日开始正式上岗工作;第二批志愿者 130人,于2005年6月1 日正式上岗工作;第三批志愿者316人,于2007年 5月1日正式上岗工作。志愿者们满怀热情地向游客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讲解科普知识、劝阻投喂、维护秩序、并为游客排忧解难……很多游客向志愿者表达了真诚的谢意,还有些游客热情地为志愿者送茶送水。一位青年人在“动物园游客调查表”中这样写道:“动物可爱,志愿者可敬!” 一位老知识分子在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感慨地说:“志愿者是最高尚,最伟大的!” 动物园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动物园还定期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动物学家、动物园职工以及优秀志愿者,对志愿者团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年的时间里,志愿者共服务27538小时,服务人数达7062 人次。
除此以外,志愿者还经常参加各电视台、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动物园工会、管理科、保卫科、经营科、宣传科、科普馆、团委和认养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组织的重要活动,如:接待“第六届京台青年交流周”代表团;数十次为武警战士、残疾儿童、智障儿童、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和外地“SOS儿童村”的孤儿义务导游;配合多家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备注:北京电视台的“奥运志愿者专栏”,还专门拍摄并播放了反映我园志愿者工作的专题片—— “动物园的日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接受报刊杂志的采访及约稿(动物园“百年园庆”期间,共有十二篇志愿者的投稿分别被《北京晚报》、《人与生物圈》杂志和《动物园百年征文集锦》采用发表);和动物园的职工座谈交流 ;为园内的“指路牌”和科普馆的“展示牌”进行英文翻译和校对;参加动物园网站的改版设计工作;参加各类美工设计;配合动物园各部门进行游客问卷调查、门票随机调查、安全问卷调查、安全宣传、科普宣传、爱国卫生运动、认养活动等共50 余次, 参加人数达500人次以上。
三年以来,无论严寒酷暑,志愿者们工作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其中不少志愿者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每年48小时。工作最多的志愿者三年的义务服务时间已达到993小时,等于3年完成了20年的工作。
加入动物园志愿者行列的人,都非常喜爱动物,不少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动物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动物园”: 让一种“小爱”,在志愿者曾经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终于升华成为了一种“大爱”,这就是—— 热情善良、乐于奉献和不求索取。因此志愿者们工作起来自觉自愿,吃苦耐劳,热忱地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三年的工作中,发生了不少感人的事迹,现汇报如下:
(一) 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1月1日,志愿者集体三次认养“紫兰金刚鹦鹉”—“兰兰”,并连续三年成为该年度的首个认养集体。动物园特地在“兰兰”的笼舍前,为“志愿者团队”悬挂铜牌,以示鼓励和支持。
(二) 郜捷、李立夫、张淑琪、何静、田建通和王瑞卿等六位同志,是各动物馆舍的骨干志愿者。他们根据自己的讲解经验,撰写了熊猫馆、狮虎山、熊山、猴山和水禽湖等场馆的新讲解词。并因“讲解词” 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得到了动物园专业人员的好评。
(三) 网络工程师张晓华,在本职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挤出了大量业余时间,完成了动物园网站新网页的页面设计,得到了计算机中心的赞扬,并荣获《2005年度动物园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 。
(四) “科普馆组”志愿者彭丽静,是一位英文导游,经常出国工作。她抓紧在国内的短暂时间,帮助科普馆完成了全部四层展厅《简介板》的英文翻译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
(五) 2005年,志愿者有了自己的网上新论坛——《老爱动物园》。张淑琪作为创办者,为了新论坛的构架、规划、版规、推广、文章和维护,花费大量业余时间,并付出了很多心血;作为版主,赵利明每天用在论坛管理上的时间都将近2小时。在论坛维护、文章填充、内容更新等方面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张淑琪和赵利明两位志愿者携手,将《老爱动物园》办成了一个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理念的论坛。
今年,动物园专门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了《志愿者论坛》,赵利明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这个论坛上勤奋地工作着,使这个论坛很快就成了志愿者朋友们:畅谈理想、交流思想,增加知识、加深友谊、和调剂心情的生动活泼的论坛。
(六) 志愿者都非常重视动物园的教育功能。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介绍有关动物的知识,更注重向游客,特别是向孩子们宣传“关爱野生动物”和“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水禽湖的志愿者张静,看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旅游团在水禽湖游览时,经常主动上前为孩子们做了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孩子们了解了不少有关水禽的知识。孩子和家长们都被张静的讲解深深吸引,纷纷请求她为大家继续讲解。在动物方面有较丰富知识的张静,热情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她带领大家从水禽湖开始,沿着鸣禽馆、猩猩馆、猿猴馆、长颈鹿馆、大象馆、河马犀牛馆、狮虎山和熊猫馆参观游览,途经了大半个动物园。她不断地向孩子们讲述着各种动物的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对动物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在这个基础上,她又适时地把“关爱野生动物的理念”向孩子们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把“爱动物爱自然 ”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游园结束后,家长代表特意来到志愿者工作站,对张静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提出了表扬和感谢。像张静这样主动带团游览,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理念的行动,在志愿者团体里比比皆是、蔚然成风。
(七) 我园志愿者除了在动物园志愿服务外,还对云南怒江地区三十所小学的贫困学生和内蒙古“恩和民族学校”的困难学童,进行资助,捐献了大量的衣物、文具和钱款。建工学院的志愿者梁蓓南和李立夫,还在学院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热烈响应,捐出的文具和衣物装满了八个大型编织袋。另外,聂李亚、张静、郜捷、周克宁和赵利明等五位志愿者,还资助了四名少数民族贫困小学生的全年学费。
尤其是志愿者王瑞卿,在2005年夏季用了18天时间,专程押运由《绿家园》出资购买的500公斤书籍,以及我园志愿者捐献的20多公斤的文具去云南怒江地区,为当地30 所山区小学建立了阅览室。这些学校全都分散在两个县的大山里,王瑞卿翻山越岭,多次穿越泥石流,行程达1000公里,到达了其中的22所小学。他亲手为学校建立阅览室,为孩子们分发学习用具和助学资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八) 设计师张楠溪,在三年的时间里共志愿服务231次,工作时间达864小时,三年完成了十八年的工作。她掌握了很多有关熊猫的知识,讲解时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非常受游客的欢迎。经常有一批批的游客被她精彩的讲解吸引,跟随她从室内到室外转遍全部熊猫馆。如果没有丰富的动物知识和高超的讲解技巧,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对于儿童占较大比重的动物园游客来说,除非被深深吸引,他们才会用上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兴致盎然地跟随着听讲解。
张楠溪是熊猫组组长,对小组的管理认真负责。她经常不厌其烦的一遍遍为新志愿者作示范讲解。有时一天两三趟的带领新志愿者跑遍全园,熟悉情况,并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动物园的志愿者,必须对全园动物和公共设施的分布都很了解,这样才可能随时并且很好地为游客服务。”在她的建议下,新志愿者入园后的第一次专业考核就是:“动物园的地理环境和全部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
她的家离动物园很远,来园一趟车费要花七,八元钱。三年来仅来园工作的路费,她就用了近千元。她一直是一位光荣的志愿者领跑人。
(九)《参考消息》编辑郜捷,在2004年加入志愿者队伍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很快地掌握了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对园里所有的大熊猫都很熟悉。她撰写的《熊猫馆讲解词》,受到了饲养队的好评。为了更好和更生动的宣传科普知识,她自费制作了反映大熊猫不同发育阶段的照片册,在讲解时分发给游客边看边听。使讲解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深受游人的欢迎。
她来动物园工作基本都是全天服务,常常忘了按时吃午饭。去年12月底的一天,由于在露天讲解的时间过长,她回家就发起了高烧。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在严寒的露天里讲解时间太长,冻得很厉害,在工作站休息了半小时还缓不过来,最后只好打车回家。她非常喜欢动物园,也非常感谢动物园。用她的话说:“动物园真是块福地。”正是由于在动物园一年的讲解工作中得到的锻炼,使她克服了“不敢”和“不善”与生人交谈的弱点。在去年参加《参考消息》的招聘时,她面对众多考官从容镇定,侃侃而谈。面试时,她还专门谈到了在动物园做志愿者的感受,在考官面前充分展示了一个优秀志愿者的风采。结果顺利通过了《参考消息》的面试关,从800多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了幸运的四名被录取者之一。
在美丽的熊猫馆里,在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前,经常可以看到她从容大方的面对众多游客:生动,活泼,有趣地讲述着大熊猫的故事。现在她更加喜欢动物园了,她说:“不经常来看看大熊猫就感到不放心。”“老想来动物园工作,就像上瘾了一样。”
(十) 北京大学的牟菲老师,是一位硕士。早在2003年初“非典”开始流行时,她就自动来动物园守护动物。她每周都要来园里服务三四次,节假日更是天天到动物园义务工作,真可以说是动物园里众多动物的守护神。每次来时,她都是从西园的猿猴馆开始,沿猩猩馆—金丝猴馆—鹦鹉馆—水禽湖,再到东园的食草动物展区—狮虎山—熊山—猴山。一路巡视下来,劝阻投喂,制止恐吓,直到天黑静园。尽管因此常常遭人白眼,甚至辱骂,也不改初衷。
动物园里的很多动物见了她都亲热极了:或欢蹦乱跳、或点头哈腰、或作亲吻状、或现舞狮态,甚至为了争宠而大打出手,又踢又推- - - - - - 。真让人看得瞠目结舌。志愿者和游客们既羡慕动物对她的深厚感情,更钦佩她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牟菲老师的日语水平很高,在为动物园接待日本外宾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8.18动物园“百年园庆”期间,牟老师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用了大量个人时间,承担起了日文翻译工作。陪同荣获北京市“景观之星”的日本贵宾“浅见洋一”先生:接受市长颁奖、出席各种会议、接受媒体采访…… 。
为了使这位连续18年“认养”中国大熊猫的日本老人的北京之行更加充实和愉快,在没有活动安排的一天,牟老师主动提出请“浅见”先生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参观游览,浅见先生欣然前往。在一天的游览中,牟老师当起了义务导游,热情地向“浅见”先生介绍着“北京大学”,并请他在“北大”的学生食堂吃了午饭,使老人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国最高学府的青年学子。浅见先生非常的高兴。下午,牟菲老师又带“浅见”先生参观了我国“神州五号飞船”回收舱的模型,这也是老人的心愿。通过一天的参观,“浅见洋一”先生对“北京大学”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先进的航天科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中国志愿者的良好素质表示了由衷的赞赏;对中国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虽然牟菲老师从2005年11月份正式加入志愿者队伍,至今才一年半的时间,但她已来园做志愿工作255次,工作时间达993小时。平均每周到动物园志愿服务达4次之多。
(十一)聂李亚是第一批志愿者,他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在中关村科技园的一所科研单位任副总经理,担负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虽然是一位年轻的事业有成人士,但他一直是以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身份,作着最普通的水禽湖的讲解工作。三年里寒暑往来,持之以恒。受到了很多游客和志愿者的尊重和喜爱。他说:“我们来这里工作,不收取任何报酬,心里是很坦然的。我们就是为了保护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到这里来的。”
(十二) 网络工程师翁哲自2005年7月份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来动物园工作了214次,义务服务达796个小时,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服务时间。他家住在清河,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用一个整天来动物园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累活重活抢着干;在集体外出活动时,他总是带最多的食品、背最重的行囊。志愿者都非常喜欢他,把他称为:咱们的“国库”。翁哲对志愿者团队也充满深厚的友情,一向不轻易表露感情的他,终于忍不住在2005年快要过去的时候,在动物园志愿者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想对你们说…… 》的真情告白: “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是2005年里上天恩赐给我的最好的礼物,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谢谢,我爱你们!”这段话在志愿者中间产生了轰动效应,志愿者们都被深深感动,大家之间的友情也更加深厚了。
翁哲从童年时代起,就对动物园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长大后更是希望能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一份力量。当他第一次拿着志愿者工作证,从“工作人员入口处”进入动物园时,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喜悦:终于实现了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存在心底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动物园工作人员”。
(十三) 曾在台湾“木栅动物园”当过七年志愿者的“北师大”研究生许富庭,2005年9月份刚到北京,十月份就积极报名加入了北京动物园志愿者团队。虽然许富庭是第一次来到北京,而且从未在北京过过节,但“春节”、“元旦”和“五一”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动物园度过的。2005年春节的正月初六 ,北京的天气异常寒冷。清晨气温已降至零下14.5度,创22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就在这样一个严寒的早晨,许富庭在春节期间第三次来动物园服务。他从上午就冒着四五级的大风在园内讲解,劝阻投喂和维持秩序,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终因不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并因在露天工作时间过长发起高烧。“五一”的七天长假期间,他看到园内游客爆满,急需人员维持秩序,更是用了五天时间到动物园来志愿服务。
为了志愿者新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志愿者月刊的创办,许富庭常常忙到晚上一两点钟才能入睡。目前,他又在为我园志愿者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出谋划策。许富庭不愧是动物园全体志愿者的楷模。
(十四) “猴山”志愿者何静,是公安大学学员。由于工作需要,去外地执行警务四个月,返京后立即来园弥补耽误的时间。2005年元旦的三天假里,她1号和3号两次来动物园猴山讲解。元月三日天气异常寒冷,并刮起了四五级大风。在凛冽的寒风里,她在露天连续讲解两小时,举喇叭的手冻得通红也全然不顾。她的语音优美,语气和婉,语言幽默,引起了游客很大的兴趣,纷纷驻足聆听她的讲解。
(十五) “猴山”志愿者刘岳凌,因家人出差无人照顾孩子,在2004年11月底的隆冬里,她带着3岁的小女儿到“猴山”露天讲解了将近两小时。大家都怕冻着孩子,她却说:“没关系,穿得挺厚。” 小女儿“角角”在妈妈的熏陶下,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工作”起来比妈妈还积极。她甚至不让妈妈休息,妈妈讲解时稍事停顿,她就不断地催促:“怎么不讲啦?快讲啊,快讲啊!”俨然成了动物园里最小的和最积极的志愿者。
(十六) 吉利大学的十名新志愿者,都是学校志愿者协会的干部,他们很快就成了动物园志愿者队伍的一支最积极的生力军。他们的负责人朱国庆工作更是积极负责,生病发热还坚持参加培训。讲解水平提高很快,得到了园领导的表扬。吉利大学校址在昌平县,为了不迟到,同学们常常是5点钟就要起床,步行两三里地才能到达校门口,然后几个同学合租一辆出租车到火车站,再坐近一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北京北站,最后换乘公共汽车到动物园。来工作一次,路上要用近四小时的时间,路费要化十五六元钱。但他们来的时间最早,来的次数最多,不愧为吉利大学的学生骨干,确实是一批优秀的青年。
(十七) 志愿者陈璐颖,参加志愿者工作才两年,服务时间已达370小时。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正义感,并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一次在熊山巡视时,发现有两个青年正恶劣的拿着石头在砸北极熊,她立刻上前制止。两个青年不但不听劝阻,反而拔出弹簧刀相威胁,气焰十分嚣张。陈璐颖毫不畏惧,勇敢地上前夺刀。慑于正气,两个男青年居然没有斗过一个女孩子,丢下凶器,落荒而逃。
陈露颖无论在个人能力还是奉献精神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她自己的本职工作已经非常繁忙,却经常挤出大量业余时间甚至是晚上睡眠的时间,为志愿者的培训、集会和各种集体活动进行策划和组织工作。有时连续几天都要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休息。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能地奉献着自己崇高的志愿者爱心。
(十八) 2005年7月11日, 参加“第六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的450余名台湾青年和近50名台湾媒体人员来动物园游览。“志愿者工作站”共抽调了35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为了增加与台湾同胞的亲情和促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志愿者们表现出了高度的觉悟和积极性。圆满完成了:科普馆内服务、引导、全程陪团、发放矿泉水、熊猫馆讲解、水禽湖讲解和与台湾青年交流等多项工作,受到了“台办”和动物园的好评。其中有些事迹相当感人:
大学生曹慧光为了参加此次活动,特地把回广州过暑假的日期推迟了三天。
志愿者骨干张淑琪, 聂李亚,张静,郜捷,翁哲和黄晶晶都是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虽然接待任务被安排在正常工作日,但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而特地请假赶来参加。其中在私企工作的张淑琪和翁哲,因此被扣除了“一天工资”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了志愿者的高度觉悟。
(十九) 2006年 5月13日,翁哲,张楠溪,贾元熙,李一知和唐志勇等10位志愿者,为近二百名“顺义太阳村”服刑人员的子女及“天行健”的志愿者进行了全园导游。从上午8:30 到下午4:00,全体志愿者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和很高的工作热情,为儿童村的孩子们讲解动物知识,灌输爱护动物的理念。通过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十)志愿者为动物园路标的更新作了很多工作,包括:英文翻译,中英文校对,并在06年5月20日逐牌逐字地对所有路标进行了最后的审查,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多,完成任务后才离园返家。
(二十一) 志愿者张静、李一知、贾元熙、黄晶晶、李立夫、梁蓓南、白明和李南, 都是2004年5月加入队伍的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在动物园里坚持志愿服务三年整。他们是志愿者队伍中的实干家。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远远的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三年多的时间里:无论风风雨雨,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在不少人坚持不住退出的情况下,他们不改初衷,无怨无悔,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们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持之以恒,是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
(二十二) 第二批入选的动物园志愿者翁哲、牟菲、朱继凡、陈璐颖、朱国庆、许富庭、刘敏、李佳、贺淼、田建通、赵利明和张雪花等十二人,参加志愿者工作仅一年时间,志愿服务都已超过100小时。远高于规定的每年48 小时的服务时间。他们在工作中充满了朝气和热情,已成为各景点新的骨干力量。
(二十三) 不少志愿者都是利用献血后的休假时间,到园里志愿服务。协和医大护理学院的志愿者朱继凡和高荣清,在义务献血后的第三天便来园工作。并准备利用献血休假期多来几次。 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同意回校休息;志愿者梁蓓楠在义务献血后,坚持来园参加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又带领新志愿者到狮虎山作“示范讲解”,十分疲劳,以至虚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其中王金梁更是三次在动物园大门口的献血车上献完血后,直接到园内做志愿服务。
(二十四) 动物园志愿者团队,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动物园的一位领导曾经这样评价过:“像动物园志愿者集体里的这种纯洁深厚的友谊,只在部队里见到过。
由于动物园的志愿者都很爱动物,并且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所以大家心心相通。在工作中相互协助,生活上互相关心,有了困难共同帮助解决,之间建立起了深厚而真挚的友谊。
今年三月,志愿者们十分敬仰的牟菲老师因腰部动大手术而住院,志愿者们非常挂念她。陈露颖受大家的委托,接连两个晚上熬夜,制作成了一把精美的檀香扇。扇子的一面,用小篆写上了二十八个形态迥异、错落有致的“福”字;而扇子的另一面则满满的写着志愿者们发自内心的祝福: “牟老师,我们把动物园志愿者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您!”;“快好起来吧,园里这么多的动物,还有我们这些志愿者都需要您!” ;“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我们会替您看护好小猩猩的!”;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志愿者在牟老师的病床前,一条一条地为牟老师朗读了所有志愿者的祝福 。 当牟老师手捧着充满沉甸甸情谊的扇子;抚摸着志愿者敬送的硕大而美丽的花篮;观看着志愿们专门为她录制的那些让她“牵肠挂肚”动物们的录像时,感动不已,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二十五) 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是志愿者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志愿者要分别在动物园的多个入口处,在熊猫馆、科普馆、熊山、猴山、鸟苑、猩猩馆、金丝猴馆、斑马长颈鹿馆和企鹅馆进行包括:疏导游客,维持秩序,劝阻投喂,义务讲解,“动物行为”观察,游客问卷调查,为中外游客指路,为走失儿童和老人寻找亲人和专职为残疾人讲解等工作。几天下来,不少人声音都嘶哑了,但志愿者仍然尽己所能,为社会,为野生动物奉献着自己的热忱。今年的“五一”长假,志愿者的服务人数和服务时间均创最高纪录:服务人数达316人次,服务时间达2204小时。并为“熊猫馆”补票近三万元。其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1: 2006年的 5月3日,到熊猫馆参观的游客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等候入场的长队已快排到了水禽湖。这一天,共有21名志愿者在熊猫馆进行了全天服务,其中不少人是在做完“游客问卷调查”后,得知了熊猫馆的紧张情况而立即赶去支援的。21名志愿者在园领导,武警战士,动物园保安和熊猫馆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胜利完成了: 维持秩序,疏导游客,指示道路,宣传购票规定,义务讲解和为游客排忧解难等工作。
2: 张楠溪,许富庭,牟菲和王若男,1—3号全部在园里服务。其中“熊猫馆”组长张楠溪,三天来一直坚守在游客最多的熊猫馆里,尽其所能疏导游客。哪里客流量最多,哪里就能见到她瘦小灵巧的身影。
3: 北京大学的牟菲老师,更是连续六天来园里服务。节日期间她的活动较多,她总是参加完活动后,立刻赶到动物园来工作。用她的话说:“已经把动物园当成自己的动物园了。”
4: 5月3号,志愿者翁哲患肠炎,他在园里的卫生站拿药后,坚持在熊猫馆服务了一整天。节日期间的两次亲友聚餐,他都是上午先到园里服务,中午赶去聚餐,然后匆忙赶回动物园继续志愿服务。
5: 5月2日,由于游客太多,一位残疾人不便继续游览,决定自己一个人在科普馆等候亲属。科普馆志愿者王阳看到此情况,主动上前相助。一边推着轮椅一边热情地为残疾游客讲解,排解了残疾游客的寂寞,使游客非常感动。
6: 志愿者郜捷,五一期间担负较重的值班任务。当得知志愿者人员告急时,她连续三天都是: 或者上午先来园里服务,中午赶回报社值班.;或者上午先到报社值班 ,下午三四点钟再赶到动物园服务。
7: 北师大志愿者杨朝兴, 是个文质彬彬,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大男孩.但是他工作起来却非常尽力。他在游客的队伍前后不停的穿梭着,高喊着维持秩序,提醒游客排队,成为志愿者工作的榜样。
8: 志愿者预备队员,解放军上尉——葛松同志,由于在五一期间的突出表现,已被特别批准“火线入队”。五一期间他三次自动来到动物园,(其中两次是自己买门票进入),和志愿者并肩工作。他是志愿者队伍中的第一位解放军同志。
9:“熊猫组”的志愿者贺淼是一位医生。5月2日晚上,他在医院急诊室抢救了整夜的病人。3号一大早就赶到动物园来参加“游客问卷调查”工作。下午又不顾大家的劝阻,接着到熊猫馆去疏导游客,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离开动物园。整整24小时没有睡觉,志愿者们都深受感动.
10: 家住外地的志愿者田建通和张淑琪,回家探亲返京后,不顾旅途的疲劳,很快到动物园来和其它志愿者一起并肩工作,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11: 今年新招收的志愿者朝气蓬勃地投入到了节假日的战斗的行列里:他们有的人连续7天都来园里服务;有的人七天的服务时间高达43小时。节日期间正逢新志愿者吴超的二十岁生日,她在志愿服务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后感慨地说:“我活了二十年,只有这两天才是最有意义的。”
水有源,树有根。三年来动物园志愿者的队伍之所以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壮大,是和各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分不开的。志愿者组织创建时期,《绿家园》的汪永晨和张玲老师,《中国青年报》的张可佳老师,《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孙全辉老师,经常和动物园的王园长与卢科长等领导一起开会研究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专业培训时,老师们多次亲自为志愿者讲课,向志愿者赠书,并为优秀志愿者准备和颁发奖品。这些都为动物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动物园志愿者组织创建伊始,园领导就把“志愿者工作站”当作本园的一个基层单位来管理,十分的重视。在动物园最高领导层中有专人(王园长)亲自负责此项工作;中层由管理科领导负责总体指导和布置工作;基层的“认养办公室”则直接管理和参与志愿者的各项工作。层层管理,严密而规范。在《北京动物园简报》上,还专门设有“志愿者工作信息”专栏;志愿者工作站每月须 和所有基层部门一样撰写“大事记”和“信息”,并上报管理科;工作站的“工作日志”,也要和其他部门一样定期上交接受领导的检查。
三年来,每个岁末动物园都要为志愿者举办表彰联谊会;每年年终由园领导亲自向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和奖励;每年数次组织优秀志愿者外出游览。这一切都使志愿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志愿服务的决心。
严密规范的组织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亲切关怀,是动物园开展志愿者工作的两大特点,这也正是动物园的志愿者队伍能够持久和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多年来,很多志愿者都是满怀奉献之心和感激之意,在动物园的各个景点愉快地工作着。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动物园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给了志愿者极大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我们志愿者的坚强后盾。公园管理中心的郑主任,五一节期间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慰问工作中的志愿者,使志愿者深受感动;公园领导吴园长和王书记经常在园里的大小会议上表扬和宣传志愿者,并要求动物园各部门给予志愿者以全力的支持;王园长更是像长辈一样关心着年轻的志愿者们,节日期间亲自把矿泉水一瓶瓶送到工作中的志愿者的手中;徐科长对志愿者的生活和工作关怀备至,对志愿者的合理需求尽力满足;直接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认养办”工作人员杜洋和张鸿,在志愿者中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组织力,志愿者朋友们非常喜欢并愿意和他们工作在一起。
夏天,动物园为志愿者准备“酸梅汤”;冬天,动物园为志愿者准备“菊花茶”;节假日动物园为志愿者备好“金嗓子喉宝”;还特地为志愿者配备了园里很多单位都没有的饮水机和空调。职工食堂的师傅们,经常为因工作而误了开饭时间的志愿者重新开灶做饭,甚至为有特殊需要的志愿者开“小炒”。这一切都令志愿者非常感动,进一步加深了志愿者对动物园的感情。而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使得志愿者工作起来更加充满动力。
正是由于动物园领导对志愿者队伍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得力领导,使得动物园志愿者团队没有像其他一些志愿者组织那样,很快就自生自灭销声匿迹。而是在三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成为今天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结、互助和“大爱无垠”的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工作站
2007 年6月
3、《我和孟加拉虎姐妹》
孟加拉虎姐妹
我是一名医生,非常喜欢动物,能到动物园工作是我自小的梦想。我也非常钦佩那些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们。故事片《失去雷锋的日子》里志愿者的义举和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志愿者的英姿,都曾深深地打动过我。我当时就这样想:“退休以后有了时间,我一定要去当一名志愿者。”
2003年4月,退休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离开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开始了颐养天年的平静生活。
日子就这样闲适地过了一年。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我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发现电视里在播放“动物园”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我立刻坐了起来,专注地看着招募广告,同时心里涌起了一阵阵欢喜:《动物园》+《志愿者》,这两件我平日里最向往的事情居然这么美妙的结合在了一起!我当天就寄去了报名表。招聘大会上的数百名应试者,绝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我是年龄最大的应聘者,但我没有丝毫的顾虑,还挽留住了一位因此想打退堂鼓的中年人。经过一系列紧张的面试,培训,上岗前考核……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动物园志愿者,并被分到了我最喜欢的《狮虎山》工作。
我非常喜欢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既有猫咪的美丽与灵活,又有猛兽的威武与雄壮。我在这里向游人们介绍各种大型猛兽的生活习性,并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狮虎山里的老虎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一对“孟加拉虎”姐妹。
这是一对双胞胎虎姐妹,从小就患有先天性疾病。姐姐经常腹泻,妹妹跛了一条后腿。但疾病并没有影响它们的美丽,它们的身材匀称,毛色亮丽。在硕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名符其实的“虎虎有神”的大眼睛。它们是狮虎山里最美丽的两只老虎。更难得的是它俩从小到大一直和睦的生活在一起,这在老虎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虎是独居性动物,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虎成年后,即便是母子也不会相伴。在动物园里,除了它俩,其它虎都是分笼饲养的。而这一对姐妹九年来却始终厮守在一起,相亲相爱,从不争斗。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虎姐姐与隔壁的雄狮发生了矛盾,隔着笼子大声对吼,情绪十分激动。这时,虎妹妹向姐姐走来,把一只前爪搭在姐姐的背上,按着姐姐卧下,然后它也卧到了姐姐的身旁,并用自己硕大的脑袋去挨着姐姐的头。在妹妹的抚慰下,虎姐姐逐渐平静下来,不再去理会那只仍在挑衅的狮子。姐妹俩耳鬓厮磨,互相舔舐,相亲相爱起来。
我经常在这对虎姐妹的笼舍前向游人们讲述它们的故事,通常在讲解时,我总是面对游人,而侧向着它们。有好多次游客问我:“它们认识你吧?它们老看着你呢。”问的人多了,我渐渐留意起来,发现我讲解时它们确实在专注地看着我。我心里一动:“何不试着叫叫它们?”这个突然出现的想法令我十分兴奋:要知道我平生只唤过小猫儿,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我竟会想着去召唤一只大老虎。我走到笼舍前,一边招手,一边用很亲切的声音喊着:“大宝贝,过来啊,过来啊!”两只老虎的耳朵立刻竖直,两双大眼睛直视着我-------忽然,虎妹妹站了起来,并径直向我走过来,一直走到了栏杆前。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目瞪口呆:只见虎妹妹低下它那硕大的脑袋在栏杆上蹭来蹭去,和小猫撒娇时用头在主人的腿边来回蹭的动作一模一样。它一面蹭着,一面还发出了极温柔的“嗯、嗯------- ”的叫声。我从来没想到老虎会发出如此温柔的声音!这时虎姐姐也走了过来,站在妹妹的身边注视着我。两只威猛的大虎,居然能对人表现出如此的温情,真让我一时不知所措。但是有一点我心里是很明白的,这就是:它们确实是认识我了,而且喜欢我了。它们为什么会对我如此亲切呢?难道我讲解时所表达出的那种对它们的深深的喜爱,它们也感受到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去看望虎姐妹了。狮虎山的志愿者告诉我,虎妹妹近来腿疾加重,为了治疗,姐妹俩已经分笼饲养了。我立刻赶去看望,正碰上喂食的时间。猛兽们都向放在笼里的鲜肉猛扑过去,狼吞虎咽起来。唯有虎妹妹静静地躺在墙角,看也不看放在前面的一块新鲜牛肉;它消瘦的厉害,背毛失去了光泽,身边也没有了从小就相依相伴的姐姐-------。
我心里酸酸的,开始招呼它:“大宝宝,过来呵,过来吃肉啊。”它看见了我,用力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走的那么吃力,我的心也越揪越紧。突然,它的两条后腿绊在了一起,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整个身子平着摔了出去------“啊!”我惊呼起来,心里直埋怨自己不该这么卤莽地唤它。好一会儿,它又努力地站了起来,继续向我走来,一直走到栏杆前,停下来看着我。大眼睛里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我强忍着心痛,用手指着牛肉对它说:“去吃肉啊,去吃肉啊。”它很听话的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向食物走去,但只是闻了闻,然后慢慢的回到了墙角,缓缓的躺下,它是那么的孤苦伶仃。
尽管狮虎山的师傅们精心的照料它,兽医院的医生们全力的救治它,甚至请来宣武医院的神经科医生为它会诊。但是虎妹妹的病情却日益加重。我几乎天天去看它,但再也不敢招唤它了,只是静静地站在笼舍前看着它。虎妹妹面朝里侧卧着,偶然间回头发现了我,它用前肢撑着身体想站起来,但只撑起了上半个身子就没有力气了,瘦骨嶙峋的身体无力的倒向了地面。接着又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虎妹妹侧卧在地上,躯干、四肢和头部同时用力,当完成了180度的转向,身体朝向了我时,它才停了下来。我明白,它是想看看我,那怕是只能躺在地上远远的看着也行。再往后,它已经站不起来了,我呼唤它的时候,它只能像猫咪那样用尾巴拍打着地面来回答我。
虎妹妹终因病情严重住进了兽医院。听饲养员师傅说,经过治疗,它的病情有了好转,我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和几个志愿者去看望形单影只的虎姐姐。远远就听见从狮虎山里传来了老虎异样的吼叫声。此时应该是老虎们睡觉的时间,我心里忐忑不安,快步走进了狮虎山。一进门,便看见虎姐姐在笼舍里焦躁地来回走着,一声接一声的大声吼叫,声音听起来很凄惨。一个志愿者说,听到这种叫声都想哭------我心里有些慌乱:“莫非虎妹妹出事了?”都说人类双胞胎能相互感受到对方身体的不适,难道双胞胎老虎也会有这种心灵感应。我立刻往兽医院打电话,得到的消息是:虎妹妹已经在前一天逝去了-------。
这一天,我去看望虎姐姐,它静静地卧在地上,半闭着眼睛。它的笼舍前围着一大群游客。有人在敲打栏杆,有人在大声喊着:“快起来!快起来!懒死了。”我赶了过去,向大家讲起了这对“孟加拉虎”姐妹的故事:讲它们如何美丽、讲它们如何自幼多病、讲它们如何相亲相爱、讲它们如何对爱它们的人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讲它们如何生死离别-------,人们安静下来,再没有人去敲打围栏和大声呵斥,而是纷纷向老虎投去了怜爱和关切的目光。
不知什么时候,虎姐姐来到了围栏前,转身将屁股朝向了人群,突然它树直了尾巴,就像小狗滋尿时那样,一股巨大的虎尿霎时间喷洒向两米开外的人群,沾上了人们的头发、脸庞和衣裳------没有任何人责怪,一位男士还挺认真地说:“据说沾上虎尿会很幸运的,难得!难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虎在野外是用尿液来划分自己的领地的,雌虎还会让幼崽沾上自己的尿液来确定自己的孩子。那么,这只孤独的孟加拉虎把自己的尿液洒向人群是什么意思呢?是想让人们从此能属于它,成为它的朋友吗?
人们啊,我们能成为野生动物的朋友吗?!
动物园志愿者: 周克宁
4、猕 猴 山
“猕猴山”坐落在动物园的最东边,是一座长50米,宽40米,深8米左右的椭圆形的盆状建筑,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假山。在山上生活着一个数量达五六十只的猕猴大家庭。在这个大家族里:有威风凛凛的猴王,它负责繁衍后代和保护大家族的安全;有美丽聪明的王妃,它们的怀里常常抱着顽皮可爱的猴宝宝;有机智灵活的猕猴少男少女们,它们是这个家族的主体。由于猕猴们聪明的天性和活泼的性格,因此这里是游人们最爱光顾的地方,也成了投喂最为严重的景点。游人们把各种食物纷纷投进猴山里:看着猴子麻利地剥掉花生皮、熟练地拧开饮料瓶、利索地撕去果冻盖、甚至模仿人类的样子象模象样地含着香烟……人群中不断地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而猴山的地面上则散落着:面包、饼干、巧克力、坚果、水果、火腿肠、果核、果皮、饮料瓶、包装纸……。
冬天,“猴山”地面上各种食品的包装纸和包装盒随着北风旋转飞舞;夏天,游人们投下的大量食物和饮料经太阳一晒,很快便散发出阵阵酸臭。尽管猴山的工作人员增加了打扫次数,却赶不上游人的投喂速度。常常是刚刚清扫完地面,一批新的“垃圾食品”又抛进了猴山。猕猴们就在这样的投喂环境下生活着。本应以果、叶为主食的猴子们,挑肥拣瘦地吃进了大量高糖、高盐,高脂、高蛋白的“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甚至吃下了结核病人、肝炎病人吃剩的食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果终于出现了:一部分猴子患上了结核病;另有将近一半的猴子出现了严重的营养失调,身上原本茂密光亮的背毛成片的脱落,露出了一片一片粉红色的皮肤。于是又有不少游客找公园提意见,有的说:“我们花钱买票就给我们看这样的猴子?!”有的说:“为什么不给它们治病?”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下治疗有多么的困难,因为发病的根源——“投喂”制止不了。
每到周末投喂的高峰期,我们志愿者都要用大量的精力来劝阻投喂。我常常会对正在投喂的游客这样说:“请大家看看这些猴子,身上的毛都脱成一块一块的了。这是因为它们过多地吃了它们本不能吃的人类食品,体内出现了营养失调,有的还得了结核病。照这样下去,它们在这里就真的待不长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为了我们人类已经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我们不要再伤害它们,让它们在这里多生活一些时间吧。”
由于游客们不断地提意见,而且治疗效果又不佳,猴山的病猴们终于要被分离了。尽管园方尽可能为它们安排了较好的去处,但这一天终究是猕猴家族妻离子散的一天。这些和人类情感最为相似的灵长类的惊恐、悲哀和愤怒,是完全可以想见的。只见猴王上窜下跳,拼命抗争,终于冲进了已被分离准备运走的猴群,率领它的部分妻小冲出重围,返回了猴山。
我又一次来到了猕猴山,只见猴子的数量明显减少了,原先热热闹闹的猴山里显得冷冷清清。我突然发现,原本身体强壮,体毛茂密的猴王身上,居然也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脱毛区……是因为妻离子散的强烈刺激所致、还是由于长期食入“垃圾食品”而终于引起发病、抑或是两者均有,真是不得而知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叫做“始作俑者”,同时又想起了一句话叫做“始乱终弃”。喜好投喂的游客们啊,难道我们不正是开始时对动物乱投乱喂,造成恶果后最终又将它们抛弃的“始作俑者”吗?!
5、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朋友: 神 鹰 “美 美”
前言:
动物园的镇园之宝——五十多岁的神鹰“美美” ,今年春节期间离开了这个世界。 它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为人类服务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五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连饲养它的师傅们都一批接着一批的退休了,而它却始终坚守在北京动物园里,“站岗值班” 整整五十四年。现在它终于走了,使我们很多的新志愿者都没有来得及看到它------。
对于它的死,作为它的朋友,我总觉得应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我在想: 在这五十多年里它快乐吗?对于不少游客的粗暴行为和难以数计的各种各样的干扰,它是怎样忍受下来的?它是如何学会吃那些完全不应属于它并对它的身体有极大伤害的、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的、或洁净或肮脏的人类食品的?如果不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神鹰“美美”可以活得更长一些吗?(神鹰的寿命可长达七八十年,而“美美”每年还在下蛋,它并没有衰老)
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劝阻投喂——志愿者们任重而道远!!!
镇 园 之 宝 —— 神鹰“美美”
神鹰“美美”—北京动物园里最年长的动物,是上个世纪53年从苏联引进的,它的年龄至少也有53岁了。它是动物园的镇园之宝。当时引进了一雌一雄两只,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现在只剩下雌性的“美美”了。
神鹰是一种生活在南美的猛禽,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可以飞行于7000米的高空。它们体形巨大,双翼同时展开时的长度可达三米,是一种巨型的食肉猛禽。
我和“美美”的友谊是从我当志愿者开始的。2005年8月的一天,“水禽湖”组的志愿者聂李亚,把我领到了它的面前,告诉我它叫“美美”,是一只很通人性的神鹰。当它喜欢的饲养员到来时,它就会张开巨翅,随着饲养员的手势反复地跃起。“还会有这么通人性的鹰?!”——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并仔细地观察它。 这真是一只巨鹰:在它硕大的、生着黑白相间羽毛的身体上,长着一个像天鹅般的美丽而修长的脖子。脖子的根部围着一圈雪白的绒毛,就像是佩带着一个天鹅绒的项圈一样,显得雍容而华贵。而它那锐利而坚硬的喙,锋利而带钩的爪,也毫不含糊地向人们显示着它凶猛的天性。
“美美,美美”,我站在笼前不停地叫着它的名字,向它挥着手。而它则蹲在高高的栖架上,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对我的热情不屑一顾。
我对美美简直是“一见钟情”,一有时间就去看望它。开始时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它对我的殷勤始终是不理不睬。而我则像一个坚定的“追求者”,不断的用最热情的声音呼唤它,用最友好的手势向它打招呼,屡受冷落也不改初衷。因为我已经知道这是一只通人性的鹰,相信总有一天它会知道我是多么地喜欢它!
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我发现美美好像渐渐的开始注意我了,听到我招呼它的声音,有时也会转头看一下了。两个月后的一天,在我呼唤它时,它竟然张开翅膀飞下了栖架,破天荒的第一次站在了我的面前------
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望美美,而它那小而敏锐的鹰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辨认出我来。看样子它也挺喜欢我的探望,每次看到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两眼立刻炯炯发光,把原本回缩着的美丽的长颈渐渐伸出来;接下来便是语言的交流:它不断地发出了类似轮胎放气似的“咕哧。咕哧”的声音;然后便会展开巨大的翅膀从栖架上飞下来,像“坐山雕”那样一摇一摆地走到我的面前,并继续对我“咕哧”着。高兴时它会随着我的手势不断的高高跃起,或是展开它那将近三米长的巨翅抖动着,转着圈儿展示着……。每当这时,游客们都会惊呼起来,并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
遇到美美特别高兴的时候,它就会举着双翅;或像仙鹤那样把自己的长颈弯向后背叼住翅膀,不停地转圈儿,有时竟能把自己都转晕了。转着转着,只见它踉踉跄跄地歪向一边,然后很快站直了身子接着再转;不一会儿又重蹈覆辙地歪倒 ,接着又执着地挺直了身体趔趔趄趄地再转------逗得游客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当我实在制止不了它时,就会赶快躲起来。它看不见我了,才会兴犹未尽的慢慢停下来。
此时此刻,趁着游客们兴致很高时,我便开始了我的常规讲解。通常是从提一个尽人皆知的问题开始:“鹰是吃什么的?”游人们纷纷回答:“吃肉的。”“是食肉动物。”“可咱们的美美呢?”我指着笼舍前游客们投喂的品种繁多的饼干,面包,巧克力,奶油蛋糕,花生,水果,甚至冰棍……对游客们说:“咱们的美美现在是什么都吃,生生的被咱们游客培养成了一个杂食动物了。咱们游客的本领实在是太大了!”听到这里,游人们都会忍不住笑起来。我也笑着(尽管内心有些苦涩)继续对大家说:“吃了这些它本来不能吃的东西,对它的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它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咱们真的得爱惜它了,千万不能再乱投喂,再伤害它了。”
当游人们看着这庞大的食肉猛禽,居然像一只鸡一样,用嘴使劲从笼子的缝隙中够着人们投喂的各种杂食,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是复杂的……。
周克宁
2006年4月
6、环保部启动贸易环境逆差核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8月29日
当我国成为出口贸易大国后,到底付出了多少环境代价?环保部意图通过定量研究给出回答。
一项《我国出口贸易的环境逆差影响评价》课题于7月中旬在环保部正式启动。该课题通过评价贸易活动中的环境代价,定量分析我国出口贸易过程中环境逆差的影响。
因此,该课题结论有望对未来进出口外贸政策、投资等贸易环节和环境外交政策等奠定技术基础。按规划,该课题于今年年底完成年度分析报告,其中主要针对重点产品和行业进行专门研究,提出核算结果。
把脉出口贸易环境代价
“简单来说,出口和进口产品带来的环境代价两者间的差异叫环境逆差。”该课题负责人、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专家於方对记者解释。
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顺差;反之则为环境“逆差”。
“出口带走了多少环境容量,进口又带进了多少环境容量。”环保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夏光向记者解释。
这些进出口产品对本地资源环境影响理论上可以进行定量平衡核算。
“我们目前只核算出口部分的环境代价。”课题组成员、环保部规划院刘兰翠博士表示,由于进口部分计算量比较大,考虑到本项目的人力、物力和课题时间要求,前期课题范围缩小到“出口”部分,即初始目标先定位于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研究,并针对典型污染产品和大宗类出口行业进行重点剖析研究。
为了便于操作和核算,课题组把环境代价范围锁定在几个主要指标上,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即出口对这些污染物排放量造成的影响。
如果出口贸易中的环境代价得出量化数据,不仅可以为贸易结构调整政策建立技术基础和依据,也“将为商务部的外交谈判提供技术支持。”课题启动会上,商务部欧洲司参赞韩兵表示。
鉴于核算环境逆差带来的政策意义,该项目启动会上引来包括商务部等相关政府和学者关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为了体现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应增加碳排放的研究。”商务部欧洲司刘军主任和多位参会者建议,即除上述主要污染物指标,在出口环境考量中要加入“出口造成的碳和汞排放影响”。
“鉴于气候变化成为国际重点话题,及碳交易等国际市场活跃,这点应该纳入研究中。”国内较早研究贸易环境逆差问题、环保部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沈晓悦对记者分析。
建议扩大研究范围还不是少数专家。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主任李钢建议,课题组应对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环境逆差问题进行研究。
“国外投资展现了一个产业转移的过程,这里面可能存在环境代价的转移。”沈晓悦对记者分析,如果这个能核算出结果,可为外贸政策调整提供基础。
还有一些更细节的操作问题被参加当日启动会的官员提到。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处长施发启建议课题组专家,“研究过程中应在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作为统计职能部门,他也提醒课题组注意更多实际操作问题,如由于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还在编制过程中,所以目前的研究只能利用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变化较大,2005年投入—产出表与目前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别。
“我们将借鉴各方建议,再进一步讨论后,确定最终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技术手段。”於方表示。
核算难题
像核算绿色GDP一样,经济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到底如何,对其进行量化,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统计口径不一样,核算不一样准确。”沈晓悦分析,如“出口”按其产品的价值量和货币量统计,但污染是一个过程,“静态”的产品不能完全反映“动态”污染过程,即按产品量的多少无法全面反映生产这个产品的污染量。
相对这些技术难题,环境代价核算还面临着核算范围难题。
针对课题组只核算“出口”部分,暂时搁置“进口”部分核算,潘家华给出了原因:“在进口贸易方面,国外分行业、分地区贸易数据获得存在一定难度。”
但完整意义的环境“逆差”是进出口之间的差,显然,课题组未来仍要解决这一难题。
“外商投资很难量化,因为有些投资是间接的。”沈晓悦分析,很难把围绕进出口的“贸易”都纳入研究范围。
另外,还有一个“范围”难题:影响环境的核算指标没法全部覆盖。即环境作为一个空间广泛的空间领域,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而造成环境问题的污染物也是种类繁多。如果各种污染物都纳入核算中,显然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量。
“任何环境经济核算都不可能是完全准确和全面的,只能先行探索。”环保部规划院总工王金南对记者表示。
尽管核算还有诸多难点,但已有专家进行了先期尝试。据本报获悉,上述环保部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研究中心专家,已分别核算出了“十五”期间的环境“逆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区司牵头的课题组计算结果是:我国“十五”期间SO污染物排放量中,如果忽略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我国“十五”期间每年对外贸易造成的SO2“逆差”约为150万吨占我国每年SO2排放总量的近6%。
沈晓悦所在的课题组核算结论是,在“十五”期间,我国SO2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而COD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4%。
“真正准确的定量很难,更多是定性,为宏观决策提供解决思路。”沈表示,核算环境“逆差”的提出,在于提醒决策者在制定我国外贸、经济增长政策时,要加入环保“阀门”。 记者 王世玲
7、联合国环境署吁减少能源补贴应对气候
来源:财经网 08-28
中国补贴金额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全球若完全取消补贴可削减6%的温室气体排放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徐超】目前,世界各国每年用于传统化石燃料补贴的开支,超过了3000亿美元。而如果这些补贴完全取消的话,有望减少全球6%的温室气体排放。
鉴于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8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敦促各国尽快改革目前的能源政策,尤其是减少矿物燃料补贴。该报告强调,通过减少传统的化石燃料补贴,能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所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即石油、天然气和煤。通过化石燃料补贴,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地消除高油价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以2005年为例,世界上对化石燃料补贴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每年的投入在400亿美元左右;其次是伊朗,每年投入为370亿美元左右。中国位列第三,每年投入也超过了250亿美元;这一投入,约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1%,超过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全年投入。
之所以削减能源补贴,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最基本的经济学来讲,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补贴通过压低化石燃料的价格,扭曲了经济学信号,从而人为刺激了能源消费;过多的能源消费,自然也会对环境产生副作用。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张驰博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减少化石燃料补贴实际上与中国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为中国迟早要进行能源价格改革,与国际接轨,减少补贴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他也强调,从短期来看,减少能源补贴会遇到三个问题,即中国的高通货膨胀问题、贫困人口支付能力问题,以及地方政府是否能有效执行中央政府的节能决策。
由于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取消矿物燃料补贴,对通货膨胀会产生一定影响;当然,对于影响有多大,目前仍有不同的算法。
在张驰看来,中国通货膨胀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所以,单纯控制能源价格,解决不了通货膨胀问题,反而会对长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为从供给关系的投资角度来看,如果继续保持在能源补贴方面的高投入,则会刺激能源需求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这样的话,一些煤电厂等能源项目就会仓促上马。举例来说,近些年来,各地大量兴建煤电厂,一个煤电厂会占据当地的环境容量、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而煤电厂的使用年限一般是30年。所以,现在的一个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几年,而是未来的几十年。
在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政策的执行力上,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地方政府目前从中央政府得到很多复杂的信号,既要发展GDP、又要节能限制高耗能企业生产,同时官员的政绩考核又和GDP相关。在这样的考核下,地方政府很难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节能政策的执行上。
实际上,关于能源补贴最大的争议,还在于到底这种政策是让穷人受益多还是富人受益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能源补贴的大多数受益者都非穷人。
以印度为例,在2008年上半年,印度政府拨出17亿美元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的液化石油气,但其真正受益者却是中、高收入家庭。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能源补贴的受益者不是低收入者或者环境,而是中、高收入者和制造商。■
8、中国南极内陆站环评报告完成
来源:财经网 2008年08月29日
承诺在5年内使用固定翼飞机运输人员物资,以进一步减少陆地交通对环境的损害
【《财经网》专稿/记者 于达维】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日前已由国家海洋局最终完成,并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
《财经》记者注意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英文版网站上,亦已全文公布了该环评报告。
中国将于明年1月份,在南极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站。此前,1985年和1989年,中国已经在南极先后建立了长城和中山两个考察站。
南极冰穹A顶点的位置在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高度4092.75米,中国南极内陆站的位置将位于该顶点西南7.3公里。这一位置距离南极中山站直线距离为1235公里,使用雪地车需行驶1287公里。
中国南极首个内陆站设计建筑面积为620平方米,另外还有80平方米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用地,50平方米作为太阳能取暖设备,以及10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整个工程将在今年9月的南极夏天开始,利用两次南极的夏季完成建设。
按照计划,在建设完工后的第一个10年,这个内陆站将是容纳15-20人的度夏站,即在南极冬季完全关闭;此后,它将被改造成一个可以容纳25人的常年站。
环评报告显示,此次中国建设内陆站,南极地区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包括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1287公里行驶路线、内陆站建设场址、科学考察地点以及中山站周边地区。
其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则包括车辆尾气、燃料泄漏、废水以及对冰雪的破坏等。因为在建设期间,大量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上述影响;不过,一旦内陆站开始工作,这些影响都会显著减少。
为减少内陆站的环境影响,中国承诺将采用最高效的燃料——航空煤油,并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低排放、高效率、低噪音的车辆和设备。在5年内,中国南极内陆站将配备固定翼飞机进行人员和物资运输,以进一步降低陆路行驶可能对环境的损害。
此外,内陆站还将制定完整的废弃物管理计划,所有的固体废弃物都将被分类并妥善保存,而非饮用水也将再循环加以利用。整个管理记录,都将保留,以确保符合议定书的要求。
在25年的设计寿命之后,整个内陆站也将很容易加以拆除和清理,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1998年生效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规定,凡是在南极地区开展的活动,只要可能产生明显超出轻微和短暂限度的环境影响,就必须进行全面环评,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完成全面环评草案和最终全面环评报告。
作为该议定书的46个缔约国之一,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就公布了这一环评报告的初稿。6月,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第11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议时,将国家海洋局和外交部批准的内陆站全面环评草案提交环委会审议。
据《财经》了解,通过讨论,环委会认为,该草案总体符合议定书要求,赞同拟建新站将对重要科研的开展和支撑作出重大贡献的结论。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采纳了环委会的意见,这为中国内陆建站取得了“国际通行证”。
根据规定,最终全面环评报告需要在活动开展前60天分送议定书各缔约国,并对外公布。今年10月,中国第25支南极科学考察队将前往南极冰穹A区域建立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这将实现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9、新华网:北极海冰面积逼近历史最低值
来源:新华网2008年8月29日
新华网巴黎8月28日电(记者李学梅)欧洲航天局28日发表公报说,该机构环境观测卫星日前拍摄的照片显示,北极海冰的面积正
在缩小,已经非常接近历史最低值。
公报说,“ENVISAT”环境观测卫星在今年6月初到8月中旬,利用其携带的高级合成孔径雷达对北极海冰拍摄了一系列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已降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由于每年海冰面积的最小值都会在9月中旬出现,因此研究人员推断,今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届时很可能创下历史新低。
北冰洋每年都会经历结冰-融化的过程。欧航局从1978年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北极海冰面积在逐年递减,到2007年9月,其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通往亚洲的“西北航道”也因为解冻而首次可以完全通航。
德国魏格纳研究所的米勒·海因里希教授在公报中指出,地球两极,尤其是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警告说,全球变暖导致海冰消融,到2070年,北极海冰可能会完全消失。另有一些科学家推测,这一景象会在2040年出现。海因里希则认为,根据卫星照片判断,北极海冰完全消融的日期有可能还会提前。
10、深圳水环境改善不力遭人大代表炮轰
来源:《南方日报》2008年08月28日
布吉河下游有明显的漂浮物。记者鲁力 摄
“规划25座污水处理厂,现在只建好4座,加上正在建的5座,才占36%!我们不存在资金、技术问题,没有理由不按期完成!”深圳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评审组成员、深圳市环保局原局长陈棠颐对规划中提出新、改、扩建25座污水处理厂的落实情况感到担心。
一天需处理390万吨污水
“政府这么多年来,一共在环保上投了多少钱?河水长期治理不好的原因,主要在哪里?”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玲玲提问。“我们环资委也做了很多次对水的考察,深圳河不臭?那是假的!布吉河简直是臭的,臭不可闻!”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委员古焕坤质疑:深圳在环保上花了多少钱,钱是怎么投进去的,哪些有效果,哪些没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哪些做了,哪些没做,没做是谁的责任?
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深圳现有的水资源决定其环境容量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只能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据介绍,旱季时,深圳2000平方公里面积中有500平方公里由水库控制,能稀释的污水也就10万吨左右,而深圳一天400万吨的污水中有390万吨需要处理到五类水。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水务局已尽最大努力抓好19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但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3年仅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
“规划25座污水处理厂,现在只建好4座,加上正在建的5座,才占36%!”曾担任8年环保局长的陈棠颐对“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新、改、扩建25座污水处理厂的落实感到担心。
他告诉记者,污水处理主要是靠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其中管网建设占80%,污水处理厂建设仅占20%,“现在连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经这么慢,管网的建设就更慢了。”环保部门的评估报告显示,管网方面现在也仅建成25%,在建的占20%,没建的高达55%。
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市长许宗衡前不久在污水处理专项会议上,已明确要求各部门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目前的污染减排设施和处理能力确实滞后于减排任务要求,特别是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滞后,而由于征地、拆迁涉及到相关手续、补偿标准等问题,部分重点减排工程项目进展缓慢。
市水务局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污水处理的外部管网由各区负责,涉及土地协调等问题,而在特区内建设比较完善的地方,水务局已直接与街道办一起推进管网建设。
1/3环保产业企业“没饭吃”
“我问过深圳200多家环保企业,现在有60多家没饭吃,深圳环保产业的人才、企业谁来培育?”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洪泽铎提出这一疑问。“循环产业化最现实的途径就是环保产业化,环保产业发展好了,对环保也是大的推进。”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盛斌也提出,规划中对环保产业的重视不够。
对此,市环保局处长钟晓鸿表示,目前正联合相关部门研究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一些重点发展企业的认定等,被认定的企业将享受高科技产业优惠,在税收、政策上得到倾斜。“我们也希望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但并非每个企业都要去鼓励,有些小的企业自身人力、科研能力不具备竞争力,会由市场优胜劣汰。”钟晓鸿表示,跟任何一个行业一样,环保产业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记者黄超 见习记者马芳)
关联污水处理厂整治下月进行
从下月开始,深圳将进行全市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龙岗河、坪山河等流域的专项整治情况检查。昨日,深圳政府正式发布《2008年深圳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整治和解决重污染行业、重点流域等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 崔洁)
11、重庆一企业污染环境不整改 罚款累加超
来源:重庆华龙网2008年08月29日
华龙网讯(记者陈丹28日16时南岸区报道)污染环境拒不整改,罚款将每天累加。记者从正在召开的贯彻《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座谈会上获悉,《条例》实施一年以来,市环保局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3件,环境违法行为成本将大大提高。
其中重庆一大型钢铁企业因拒不整改23天,被累加处罚200多万元。
一直以来,企业在环保生产上“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环境违法处罚并不能触动污染企业的“环保神经”。《条例》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手段、方式和力度上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对部分违法企业实施了“加倍征收排污费”、“按日累加处罚”和“对环境违法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等新型方式的处罚。
据统计,自去年9月《条例》实施以来,市环保局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3件,包括执行“加倍征收排污费”的案件21件,执行“按日累加处罚”的案件23件,另外,有18位环境违法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因拒不整改被处以个人行政处罚。
在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中,重庆一大型企业因违反产业政策,使用淘汰工艺设备进行生产并实行不正当排放行为被处罚10万元,环保部门还对该公司长达23天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实施按日累加处罚,共计处罚200多万元。
12、广东东莞37家企业被环保行政处罚305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2008年08月29日
昨日,东莞市环保局向外界公布了2008年环境保护行政处罚重大案件,共有37家企业被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其中23家企业被处以10万元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达305万元。
据介绍,凡一次性处罚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环境保护行政处罚重大案件。从区域分布来看,被行政处罚的企业中7家来自虎门、道滘5家、长安3家、中堂3家、沙田3家。例如,东莞泰山电子有限公司在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同意,擅自不正常使用废水处理设施,生产废水经集水池和待处理池后,直接经指派管道超标排放,鉴于上述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处以该企业10万元罚款,并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直排生产废水,拆除直排管,恢复污染防治设施正常使用,所有生产废水必须按照要求处理,达标排放。
鉴于一些企业对行政处罚有所异议需要进行行政复议,环境保护行政复议有一定程序,从行政复议到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所以,本次公告公布的行政处罚案件为今年1—4月期间的处罚决定。
为增加环境执法的透明程度,有效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环保局表示,今后将对严重的环境违法企业实行定期公告制度。凡是行政处罚5万元以上的违法企业,都会定期公布其相关情况,企业违法情况也将被纳入企业信用管理。
13、特大野生中华鲟放流1年重返长江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2008年08月29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杨麟、通讯员张静)昨从长江水产研究所获悉,通过近期监测数据掌握,该所去年4月在长江沙市江段放流的特大野生1号中华鲟入海1年后再度游回长江。
长江水产研究所沿江布设的12个超声波监测站数据显示,野生1号中华鲟去年4月22日在放流地点短暂停留后,18天里先后通过江陵、监利、武汉、九江等固定站,于去年5月8日通过长江江阴段进入长江口和大海。在该水域生活约1年后,于今年6月15日回溯长江江阴段,并上溯1000公里以上,先后经过南京、铜陵、九江等监测站,于7月23日通过武汉,8月12日仍在长江武汉至江陵江段活动。由于该中华鲟放流时的丰满度较好,性腺发育处于3期,专家推测这次进入长江应该属于生殖洄游。
去年4月22日,该所放流了2尾产后康复的雌性中华鲟。为监测放流中华鲟迁移和分布情况,专家在鱼体背部分布埋植和外挂了2个有效期为3年的声呐发生器。野生2号中华鲟在去年5月4日监测到通过江阴入海后至今未返回长江。野生1号中华鲟是2005年秋季在长江葛洲坝下宜昌江段捕获的用于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亲体,后被运往北京海洋馆进行康复实验。在16个月的康复期间体重增加了195公斤,至放流时体重达451公斤。
据专家介绍,该监测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产后亲鲟康复与资源再利用的可行性,对于中华鲟物种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一步,长江水产研究所将继续对野生1号中华鲟实施跟踪,争取监测到其产卵活动。
14、麦当娜被批漠视环保 45场演唱会共制造1635吨废气
来源:京报网-竞报2008年08月29日
刚过完五十大寿的麦当娜近日来到法国尼斯,继续自己的“火辣与甜蜜”世界巡回演唱会。麦姐在舞台上劲歌热舞,心情大好,但是殊不知这位天后早已被环保专家盯上,专家们还预测出她45场演唱会总共将制造1635吨的废气污染。
明星们一直就是环保专家的主要“目标”,尤其是麦当娜这种热衷巡演的歌手,而随行的众多工作人员也要跟着满世界飞来飞去,因此碳排放量将非常可怕。麦姐刚一亮嗓,就有环保专家为她算了一笔“污染”账。据悉,麦当娜搭乘的私人飞机将制造95吨废气污染,250名工作人员搭乘客机的碳污染也高达1080吨,至于货运交通的碳排放也达到了460吨。专家表示:“麦当娜的这次巡演预估将制造1635吨的废气污染,从而缔造名人制造污染的新纪录。”
据悉,麦当娜这次的巡演部队异常庞大,除了有250名工作伙伴外,舞台表演服装与配件多达3500件,上面还镶有总价高达100万英镑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参与演唱会的工作人员表示:“麦当娜虽关心环保议题,却不允许省略她的完美要求。”
这些可怕的污染量被专家曝光后,英国媒体纷纷把矛头指向了麦当娜,称其大肆制造废气污染、加速地球暖化、破坏环保的行径,与之前提倡环保的说法大相径庭。当年麦当娜曾经在演唱会上公开向粉丝呼吁:“如果你们要拯救地球,现在就要行动起来。”当时她的发言人还表示:“麦当娜经常教育家人要改掉坏习惯,要关怀地球。”(记者张硕)
15、没有环评批复手续 山西交城上马大型焦化项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8月29日
金桃园煤焦化工程项目指挥部的牌子赫然在目。
工程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山西省环保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交城、清徐两县接壤处,被称为大运(大同至运城)公路“黑三角”的焦化区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深受其害。然而,就在这种形势下,交城县金桃园公司无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竟在没有任何环评批复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工上马150万吨/年大型煤焦化项目。
山西交城县环保局 郑 明
16、一拖再拖“限塑”遥无期 农贸市场成“钉子户”
来源:北方网2008年08月29日
限塑 农贸市场成“钉子户”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6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近百日,本市大部分商场、超市和销售场所皆严格执行指令,消费者对此亦表示理解。但在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极大的各农贸市场,塑料袋却仍在大行其道,“限塑令”在这里成为一纸空文。
一拖再拖“限塑”遥遥无期
为验证“限塑令”在农贸市场的实施效果,从6月1日起,记者在南开区玉泉路一家农贸市场对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时间:6月1日
“限塑”首日,记者来到这家农贸市场买水果。摊主称重后习惯性地把水果装进了红色塑料袋里。记者问:“今天不是不能用塑料袋了吗?”摊主说:“是啊,说是下星期开始才正式不让用了,我们还有很多存货呢。”
●时间:6月15日
一个卖干果的摊主把装着花生的塑料袋递给记者,记者要求再套个袋子,摊主说:“下个月再要袋就得花钱了。昨天市场管理人员来通知了,让下个月统一收钱,一个袋2毛。”“不是上星期就不让用了吗?”记者问,“上次就那么说说,后来也没再来人通知,不过这次是真的了。”摊主很严肃地告诉记者。
●时间:7月1日
“限塑令”已经实施了一个月,但当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农贸市场时,依然见不到“限塑”的影子。
在一家主食店前,摊主在用一个超薄塑料袋装好食物后,又往上套了一个袋子交给记者,记者问:“这不都‘限塑’了吗?怎么还用塑料袋啊?”摊主老大爷笑笑说:“刚开始,市场也说不让用,可现在都过了一个月了,也不见谁不用,说是9月份才正式不让用呢,反正还有两个月呢。”
●时间:8月25日
还是这个农贸市场,在一家凉皮摊前,记者问摊主:“塑料袋现在还能用啊?”小姑娘说:“您还希望不用啊,那样你们多不方便啊,买凉皮就得自己拿饭盒了,这段时间也没人要求这事儿了。”
四大难题“限塑”举步维艰
其实,“限塑令”在农贸市场难以推行,并非经营户执行不善,而是因为农贸市场商品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常年积累的购物习惯,使得“限塑”在这里变得格外艰难。
●困难一:特殊商品没有替代包装
对“限塑令”感到最挠头的是农贸市场里卖生鲜、熟食、水产品的摊主,因为目前,这些东西除了塑料袋以外没有更卫生的替代包装物。一位卖鱼的摊主无奈地说:“我们理解‘限塑’是为了环保,可问题是我们卖的鱼没法放到布袋子里,也不能让人家用手拿着,只能放塑料袋里。再说,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到哪里买环保塑料袋。”
●困难二:收费环保袋顾客不买账
“限塑令”实施后,商贩们最矛盾的是,不给塑料袋,顾客不方便;塑料袋收费,顾客便流失了。
在白堤路上的早市,商贩们还都使用着那种白色或红色的超薄塑料袋,一位卖茄子的大姐说:“早市的菜本来就便宜,如果用环保厚塑料袋,不要钱吧,不合算;要钱吧,买菜的人又不干。所以,我们还得用以前的塑料袋。”
调查中,不少摊主都表示,自己属于小本经营,一把菜、几块豆腐售价只有1元左右,如果让消费者再花两三角钱买一个环保袋,肯定不现实。一位摊主说:“卖菜如果没有塑料袋肯定不方便,你要是收钱,人家宁可不买了。”
●困难三:自带菜篮子习惯没形成
据了解,“限塑令”实行后,有关部门一直提倡市民自带购物袋或菜篮子,但对于农贸市场的顾客来说,这一点却很难做到。因为,到这里买菜的大部分是上班族,让他们自带菜篮子不现实,而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也还没有形成。
●困难四:监控难度大落实成难题
一位市场管理员表示,在农贸市场“限塑”太难。管理部门曾多次就使用环保袋的问题同经营户进行沟通,但收效甚微。再加上一些人早在“限塑”之前就囤积了大量塑料袋备用,使得“限塑令”的落实难上加难。而对于管理方来说,监控“限塑”的难度非常大,即便发现有人使用塑料袋,摊主也可以说这是顾客自己带来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靠罚款可以解决的。
17、买车莫再耍“大排”
来源:《齐鲁晚报》2008年08月29日
汽车消费税新政引导车市绿色消费
9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调整的新汽车消费税政策将开始实施,主要针对3.0L以上的大排量车型提高了消费税率,并降低了1.0L及1.0L以下车型的消费税。虽然此项税收是针对生产端征收,但最终增加的成本将很可能转化到消费者头上,大排量车的售价影响最为明显。究竟此项政策调整会对车市造成多大影响,大排量车购买者又将付出多大代价呢?
焦点一:新旧税率的区别
大排量税率翻番
环境日益恶化,能源越发紧缺,在倡导绿色消费的大环境下,汽车这个污染“大户”亟需整治。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目的是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今后,购买大排量车型的消费者将为自己的“奢侈”行为付出更多代价,而购买小排量车型的消费者将享受进一步的优惠政策(见下表)。
提示:对于1.0L(含1.0L)以下排量车型,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要低很多,消费税税率2%的调整幅度不会对售价造成太多影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优惠幅度的进一步加大;对于大排量车型来说,消费税的调整可能会造成数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售价调整,出于利益诱惑,很多车商开始以缺货为借口囤积车辆,等待调整后赚取差价。大排量车型购车者应综合权衡,即便加价提车,如果价格合适也应及时出手。
焦点二:购车费用的变化
“买大”还是“押小”
目前,虽然还无法确定税率调整后各厂商对售价调整的幅度,但我们可以根据新消费税政策大体计算出购车费用所发生的变化。购车时的费用一般包括车款、购置税、保险费和一些必要的费用,计算项目如下:
基本费用:
新车销售价格;车辆购置税(国产)=车价÷1.17×10%。
其他费用:
养路费110元/月、车船使用费200元/年、车管所(固封,拓印,证照)120元、牌照和验车500元、抵押登记 150元、资信验证 150元。按头年缴纳总共 2440元。
保险费用:
交强险保费=950元(家庭自用汽车6座以下)
车损险保费=630元+(车价×1.5%)
三责险保费=710元(赔付限额5万元)
盗抢险保费=120元+(车价×0.49%)
不计免赔险保费=(车损险保费+三责险保费)×15%
●小排量车型购车费用变化
以 上 汽 通 用 五 菱SPARK乐驰1.0L手动豪华型为例,其售价为4.88万元,消费税调整后,假设其售价下调1000元至4.78万元,则其总体购车费用应为:
调整前=48800+4170.94+2440+3691.92=59102.86元
调整后=47800+4085.47+2440+3669.77=57995.24元
分析:可以看到,调整后的购车总体花费仅比调整前节省了1107.62元,除车价优惠外仅能节省一百多元,微乎其微。因此,仅调整消费税并不是促进小排量车推广的有效手段,不如调整购置税来得行之有效。另外,很多小排量车限于成本和技术原因,燃油效率并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其安全性也存在一定劣势。
●大排量车型购车费用变化
以某国产3.5L中级车为例,其售价为33.28万元,消费税调整后,假设其售价上涨3万元至36.28万元,则其总体购车费用应为:
调整前=332800+28444.44+2440+9982.52=373666.96元
调整后=362800+31008.55+2440+10647.02=406895.57元
分析:调整前后购车总费用将增长33228.61元,除车价上涨外,车主在其他费用上需多支付三千多元。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大体得出结论:车价调整后,车主将承担或节省的购车费用约为差价的1.1倍。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假如换成进口大排量轿车,购车者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国产车。
对于消费税的调整,汽车生产厂家既可以通过提高售价将成本转化到消费者头上,也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件成本等方式自行消化。耐人寻味的是,一项调查显示,大排量车的消费群体购车资金充裕,即便加价也不会因此放弃购车计划,更不用提进口大排量豪华车的潜在客户了。
18、单双号,限还是不限都是难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08月29日
北京奥运会未完,故事便跟了上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前一天,8月23日,北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副局长王立表示,很多市民通过邮件和其他方式向交管部门反映,单双号限行很好,建议长期坚持下去,对此政府部门没有定论,不妨在一定程度展开大讨论,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实行单双号的利弊不必多说。讨论中反对继续实行单双号的有几条理由:放开油价比单双号限行有效,实行单双号将激发社会新一轮买车高潮,汽车的闲置和停车位的占用都会增加——这些也都是实话。
但是,实行单双号,核心问题是侵害公众财产使用权。对此事,政府有权决策吗?
比如,官员说了,“不妨在一定程度展开大讨论”,这“一定程度大讨论”是多大的程度?一个座谈会还是全民公决?是千张问卷还是百万人调查?就算搞了这个活动,这又算个什么程序?这个活动的结果有多大的法律效应?而政府参考活动进而作出决策,又有什么法律依据?
在举行奥运会前实行临时单双号限行措施,虽然没有进行“一定程度大讨论”,但北京市政府是考虑到车主的权利问题的,政府决定减征3个月的车船使用税和养路费,约13亿元。这是一大进步。而今,临时措施要改成规则了,事情就起了质的变化。
临时单双号限行,属于特殊时期政府的“征用”,虽然缺少一定程序,公众也理解并接受了。而一旦形成规定,则是公众的财产使用权受到了侵害,这就不是政府所能决策的了。
车主买车时,遵守相关法规并交纳政府税费,车主合法拥有了汽车的所有权和每天开车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车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并与政府签订了契约,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并保护车主的权利。突然,政府决策了,政府撕毁契约了,政府不认法律了,政府剥夺车主一半的汽车使用权了——政府咋就这么大权力?
政府也可以开始实行单双号,但要在法律修改之后,经过符合法律程序的人大的“一定程度大讨论”。而即便法律修改了,还有个“法律不溯既往”的问题——政府只能对法律生效后新置车辆实行单双号。
而“法律不朔既往”的概念,长久以来并没有成为执政理念。
1999年有报纸讲了赵旭买车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注解。赵旭在1998年夏天买了一辆7成新的吉普车,车一到手便动手翻修,光亮照人。正美着呢,年底北京市出台了新规定,吉普车在早上7点到11点,下午4点到7点,只能走二环三环辅路。接下来更麻烦了,又出了新规定,1998年之后买的车要有停车泊位证明,这又是一笔花费。赵旭狠心想把车卖了,但车价一下子掉了好几千元,只好咬牙忍了。
刚咬住牙,1999年又来新的环保达标规定了。赵旭赶紧清理化油器、换火花塞、换三滤、调怠速,赶紧地达了标。但事没完——才忙活完,又有了新规定:自4月1日起,吉普车须持证进入三环行驶,且每3个月测一次尾气,办一次通行证。这下没脾气了,赵旭最后一次给爱车洗澡打蜡,永别了。
赵旭真是个好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环保大家都赞成,但买车的时候官员没有告诉他,吉普车要受这么多限制,而这些限制是官员事后改了主意,找后账,法律政策规定堂而皇之要溯既往,由此造成的个人财产损失谁赔?赵旭没有苛求政府应该做点什么,而是急国家所急,以己之力扩大内需再买一辆达标车——就不怕过些日子又不达标了?
改革开放30年,主要就两条,一是将选择权还给公众,种田打工写字跳舞或者靠存款吃利息,随便;二是逐步建立起保护公众财产的法律体系,经过多年磨砺,《物权法》终于开始实施了。但《物权法》的要义还远没有深入人心,特别是“官”心,否则官员就不会动不动就要决策了。
又想起房子。曾有人提出每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套房子。多亏官员没有出来“决策”,如何决策?政府如何掏得起钱?百姓将超过一套的房子交给政府,按市场现价还是按当年购置价?装修成本应该补偿吧?预交的70年的土地使用费等税费得还给房主吧?利息怎么办?房贷如何处理?一团乱麻,鸡飞狗跳。
最重要的,一旦真地实行一户一房,大家首先怀疑的是改革开放。
可以想见,如果在北京对单双号和一户一房展开“一定程度大讨论”,反对者可能占优,因为北京人多有房有车。如果这个讨论放在偏远城市,或许赞成者居多。
这就形成了所谓“多数人的暴政”,并狠狠地嘲笑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