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8-08-01

八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奥运专递:

1、新华社:        奥运村凸显环保主题:5个回收塑料瓶做成的T恤衫

2、新华网:        中国公布应急措施 提高奥运空气质量安全系数 

3、光明日报:      北京奥运绿色承诺:以最大的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资讯:

4、人民网环保频道:   中国绘制”生态地图” 国土被划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5、法制日报:         绿色信贷政策缺位问题已凸显

6、法制日报: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被首次提出

7、新华社:           李育材: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地方信息:

8、新华社:           西安:超标排污企业三次不达标将强制关闭

9、云南新闻网:       云南向跨国河流投放二十八万尾鱼苗 

10、新华社:          广西3年内将投入127亿元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11、扬子晚报:        江苏:无锡治太湖流域违法排污 三家家企业登报道歉

 

环境曝光:

12、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芜湖:六道“金牌”搬不动污染企业?

 

深度报道:

13、法制日报:           "黄河蓄水池"保护现状调查:草场退化湿地萎缩

14、《小康》杂志: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环保需打持久战

15、21世纪经济报道:     环保部框定216个生态功能区 建设项目再添硬约束

 

环境时评:

16、中国环境报:          污染减排更需众人拾柴

 

17、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1、奥运村凸显环保主题:5个回收塑料瓶做成的T恤衫

来源:新华社 2008年07月31日 

http://www.gov.cn/jrzg/2008-07/31/content_1060830.htm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岳连国 陈威华)北京奥运村纪念章交换中心正在向各代表团成员免费发放特殊的T恤衫。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每件这样的T恤衫是用从5个500毫升装的塑料可乐瓶中提取的纤维,再补充一些棉纤维做成的。赠送这种T恤衫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来该中心的各代表团成员在领取了T恤衫后,还被邀请选择一片“树叶”,并在上面签名。这种可乐瓶形状的“树叶”是用可降解材料做成的。活动主办方准备用这种签有名字的“树叶”拼出一颗“大树”,号召人们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肯尼亚体育代表团行政管理人员戴维·基伦多31日在领取T恤衫后对新华社记者说,用回收塑料瓶做T恤衫体现了一种环保理念,赠送这种T恤衫是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办法,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位于奥运村服务区的环境信息中心也在向奥运村“村民”进行环保宣传。该中心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放映宣传片等方式向参观者介绍北京奥运场馆和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节能环保措施。

环境信息中心志愿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二年级学生王婉秋介绍说,自奥运村开村以来,这里每天都会接待数十位参观者,他们中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运动员和记者。参观者认真听取志愿者的介绍,对北京在实现绿色奥运目标方面的举措给予积极评价。王婉秋说,为了做好志愿者工作,她翻阅了大量资料,并强化了英语训练。“当奥运志愿者很荣幸,而当宣传绿色奥运的环保志愿者则更荣幸。”她说。

2、中国公布应急措施 提高奥运空气质量安全系数 

来源:新华网2008年07月3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31/content_8881961.htm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李志晖、张淼淼)在连续两天降雨过后,北京31日录得空气质量为“二级良”。中国环保部门也宣布,京奥期间,如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将启动应急措施严控污染,保障各国运动员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31日网站公告,如果类似前期长达一周的“桑拿雾霾”天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再次出现,空气污染加重,环境保护部、北京市以及周边的天津市和河北省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应急措施,保证比赛正常进行。

    北京市环保局发言人杜少中3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空气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尽管降雨能帮助污染物扩散,但不是空气质量变好的决定性条件。“比如昨夜和今晨都下了大雨,但今天的空气质量在二级的范围内,而不是一级。”

    他说,监测表明,如果风力不足,大气污染物容易积累。且北京三面环山,本身条件就不容易使污染物扩散。

    北京市气象部门于31日15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受强降雨团影响,预计北京城区及西部山区未来3小时内将出现短时暴雨。

    北京奥运会空气保障技术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朱彤说,北京7月20日开始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以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中的氮化物下降了48%。

    尽管气象和环保专家表示,奥运期间北京出现“极端气象条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为减轻外界对奥运空气质量的担心,中国政府仍然公布应急措施,以防不测,为北京蓝天再添一道保险。

    根据这项措施,奥运期间,如预报未来两天内空气质量超标,北京将在实行重点污染企业停产和限产的基础上,再暂停105家机电、化工、家具和建材企业生产或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生产工序。

    在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措施的基础上,会再暂停行驶部分机动车。凡机动车号牌尾号与应急措施当日日期尾号相同的,暂停行驶。这意味着限行范围将扩大至约全市机动车的60%。另外,北京全市施工工地将停止作业。

    若逢“极端气象条件”,天津、河北等地也将更严格地控制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力保北京空气质量达标。

    专家表示,这些万不得已的极端措施即便得以实行,也是短期行为,不会长时间影响公众生活。

    不过,杜少中透露,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核心内容在奥运会后将继续有效,成为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据悉,由于7月1日,占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一半的“黄标车”禁行以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环保部门正在研究,奥运会后将“黄标车”限行范围,由二环路以内,扩大到四环或五环等更大的范围。

   杜少中31日透过媒体表示,7月1日起,北京和周边省区市开始联合采取严格的临时减排措施,加上8月相对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清除的气象条件,我们可以保障可吸入颗粒物在奥运期间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

6月23日,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车辆提前停驶了50%;7月1日至9月20日,北京30多万辆排放较高的“黄标车”和外地高排放车全市禁行;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机动车和外地进京车辆分“单双号”行驶。同时,重污染施工工序停工,重点污染企业减少排放或暂停生产。

3、北京奥运绿色承诺:以最大的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光明日报2008年08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olympics/2008-08/01/content_8886096.htm

    前几天,北京遭遇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不禁让陆续抵京的境外媒体记者对奥运期间的环境状况产生了忧虑。不过,气象专家表示,随着“立秋”的到来,北京将迎来秋高气爽的时期,因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北京不会再现类似的持续“桑拿雾霾天”。

    气象条件的偶然变化,并不能改变北京环境质量好转的事实。拿空气质量来说,曾经就有国外媒体认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刚好达到或者略低于临界值的天数多得反常,所以此中存在作假。对于此种猜疑,环保部门奉行公开、透明的原则,将事实公诸于众,“弄虚作假”之说自然不攻而破。

    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对猜疑产生的原因应该有所反思。很多时候,外界的误解或曲解乃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的。比如,在空气质量问题上,有些判断只看结果不重过程,没有考虑北京较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没有注意到空气质量改进的原有基础以及相关方面在治理污染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这就难免落入以偏概全的窠臼。有些观察者初来乍到,以一时的体验来批评乃至否定奥运举办城市为“绿色奥运”所作的种种努力,无疑是有失公允的。

    事实上,北京奥运在环保承诺的履行上是不遗余力的,可谓多管齐下、多方协作。无论是《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颁布还是阶段性治污措施的制定,无论是北京周边六省区市同步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还是公车封存和单双号限行,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民众都为兑现北京奥运的环保承诺、实现环境质量的好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可以说,以最大的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我们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而环境改善的事实说明,我们的努力也获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例如,在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对空气质量作出过三项承诺:每天对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改善;保持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良好。根据环保部门的评估,前两项承诺已经实现,第三项承诺的兑现则需奥运会来检验。

    北京奥运的绿色承诺,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落实。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公正的批评和监督都有助于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不着边际的非难,我们只需以最切实的行动给予回击。(徐振华)

4、中国绘制”生态地图” 国土被划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595177.html

  人民网北京7月31日专电 (记者扎西)3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该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我国生态空间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据此方案,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占国土面积的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面积占国土面积1%。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 生态功能是生态系统的内在属性。生态功能区划客观反映了我国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明确了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调节、产品提供和人居保障的功能,为有效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和手段,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科学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晓青要求,要充分发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作用,使之逐步纳入国家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主体功能区管理体系,成为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准入条件;成为指导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力手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指出,该区划力求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我国国情的特点,直接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科学基础和前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丁仲礼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巨大的国内外压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巨大的国内外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三个历史性转变,对环境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标志着我们面临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重要决策依据,是依法加强资源开发环境监管的重要尺度,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继我国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之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陆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据悉,从2001年开始,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甘肃省为试点开展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工作,并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程》。2002年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功能区划。2003年8月开始了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2004-2005年在各省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又会同中国科学院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初稿)。初稿完成后,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国性技术分析协调会和专家论证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其中有几十位院士参加了专家论证会,于2006年10月,形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其后,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发送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直辖市区、自治区,征求意见,并做进一步修改。修改稿完成后,又征求了部分院士的意见,于2007年5月形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5、绿色信贷政策缺位问题已凸显

来源:法制日报2008年07月31日

http://news.sohu.com/20080731/n258492987.shtml

本报北京7月30日讯记者郄建荣绿色信贷推行近一年,配套政策缺位问题已经凸显。环境保护部法规司有关负责人今日表示,我国已开始着手解决绿色信贷政策缺位问题。

  环境保护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天在京宣布将共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造纸行业绿色信贷环保指南。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在为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制定造纸业环保指南外,环境保护部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指南,它将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提供具体指导。

  对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一年来的情况,环境保护部法规司原庆丹做了介绍。他说,在绿色信贷政策的约束下,许多环境违法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一些企业通过积极整改继续获得信贷支持。事实证明,这项环境经济新政在减排工作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中缺乏配套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行业环保、健康、安全绩效评价指南等技术性政策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造成商业银行审查企业或个人贷款申请时,缺乏指导,标准不一,随意性强。他认为,行业绿色信贷政策缺位已经成为制约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瓶颈,有关配套政策必须制定。

6、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被首次提出

来源:法制日报 2008年08月01日

http://news.sohu.com/20080801/n258520224.shtml

   本报北京7月31日讯记者郄建荣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今日联合在京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首次提出要正视大都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城市无限制扩张,污染严重的问题。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我国生态空间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万本太表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建设项目要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根据环评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7、李育材: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来源:新华社2008年07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594136.html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西宁市召开的青海生态立省战略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目前正面临着三大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

  李育材指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繁重的建设任务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开展30年,但2007年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仍然只有48%,许多公民植树爱绿的意识和参与意识还不强。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60%的国家来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观念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二,是大量的资金需求与财政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些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十一五”以来,总共投入18亿元,年均6亿元。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是,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资金缺口将越来越大。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需要做的事情、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长期大规模地将财力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不太现实,需要全社会多种形式的积极投入。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要求与生态文化建设薄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个别地方政府和干部破坏生态求得一时政绩,个别地区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破坏植被现象还比较突出。

  李育材说,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应对。

有统计显示,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60%的氧气。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以及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其中八大危机主要依靠林业来治理。(记者 吕雪莉)

8、西安:超标排污企业三次不达标将强制关闭

来源:新华社2008年07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594128.html

  陕西省西安市日前全面启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超标排污企业全年有三次不达标的将提请区县政府予以强制关闭。

  据介绍,西安市将统筹规划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建设工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今年年内,西安将有5家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此外,西安还将健全3家污水处理厂设备,严肃查处无正当理由擅自停运、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

  西安市环保部门表示,将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对长期超标排污、私设暗管偷排偷放、污染物直接影响水体质量和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经专家论证无法实现达标排放要求的企业和落后产能企业一律关闭取缔;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西安市将加强源头污染控制,对超标排污企业,一次不达标的,责令整改和重罚;二次不达标的,停产整改半年;全年有三次不达标的,提请区县政府予以强制关闭。(记者 许祖华)

9、云南向跨国河流投放二十八万尾鱼苗 

来源:云南新闻网2008-08-01 

http://www.yn.chinanews.com.cn/html/wenzitoutiao/20080801/64892.html

   香港中通社昆明七月三十一日电  (杨洋)为更好的保护澜沧江-湄公河的生态环境,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近日举行“迎奥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澜沧江干流、支流投放二十八万尾的鱼苗,进一步发挥渔业的生态净水功能,迎接绿色奥运的到来。

    据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副局长苏明介绍,通过增殖放流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西双版纳州各级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在保护这条河流方面建立一条感情纽带,进一步树立中国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良好形象。

    西双版纳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该州境内共有天然土著鱼类一百零七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中国是唯一的。据了解。该州从二00五年起,每年都向澜沧江干流、支流投放大量的鱼苗,累计超过了两百万尾。在今次活动中,共向澜沧江支流曼召河投放麦鲮、鲤鱼、鲱鱼鱼苗二十八万尾。

    全长四千八百八十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10、广西3年内将投入127亿元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来源:新华社2008年07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594053.html

  今年起至2010年底,广西将投资127亿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全自治区城镇平均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超过60%。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根据计划,3年内广西必须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23项,实现污水处理厂覆盖广西所有市、县,日处理污水457万立方米。到2010年,全自治区城镇平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0%,力争达到70%,其中设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县城达到50%以上。

  2008年,全自治区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9项,日处理污水141.6万立方米。根据目标,年内所有地级市将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部分处理率不达标的地级市、所有县级市、县城人口达10万人以上的县、地处主要江河和主要饮用水源的县、国家级园区全部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

据悉,截至2007年底,全自治区市、县城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1.7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关键原因在于资金筹集。(记者黎蕊、杜源江)

11、江苏:无锡治太湖流域违法排污 三家家企业登报道歉

来源:扬子晚报2008年8月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00485

在28日召开的无锡市太湖流域违法排污专项行动检查整改落实交办会议上,有16家无锡企业因为超标排污被“揪”出,无锡市环保局责令这些企业整改后,必须通过当地报纸向社会公开道歉和承诺。昨天,在当地某报上,记者发现三家企业联名向社会发出一份“公开致歉书”。

“在近期环保执法检查中,由于我单位管理不到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造成废水超标,污染环境。特向社会公开道歉。我企业将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规范管理,做到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努力建设成为对环境友好、对群众负责的企业。同时接受全社会对我企业的监督。道歉企业名称:无锡市电镀二厂、无锡协联针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常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这就是昨天刊登在无锡某报民生新闻头版下方一封公开致歉书的全部内容,“公开道歉书”五个字呈黑体放大字号,位置显眼。

在无锡市环保局,记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6月12日至13日,省政府组织的15个检查组开展了太湖流域违法排污整治专项行动,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沿线19个县(市、区)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执法检查,16家企业“顶风作案”,由于存在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被一一“揪”出,无锡市属2家,江阴2家,宜兴2家,锡山2家,惠山6家,滨湖1家,新区1家,其中工业企业9家,污水处理厂7家,环保部门当即做出停产整治2家,限产限排7家,限期整改7家(其中1家企业被挂牌督办)的决定。

无锡市副市长刘鸿志对媒体说,责令这些问题企业限制生产、限制排放、限期整改或停产整治,期限不少于一个月,这些企业整改后必须在当地报纸上公开道歉和承诺,之后才可以向当地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合格后企业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执行停产整治决定的企业,要采取断水、断电等强制措施,同时封堵其排污口。

一名被“揪”出的企业负责人,面对记者采访时,显得很不好意思,并要求记者尽量不要曝光他的身份。

教师黄先生说,他对这些排污企业一直深恶痛绝,早就应该让他们曝光在大众面前,他们明明知道排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但是为了“钱”而不顾一切。他建议政府在发展经济把关时,应该尽量减少发展这些破坏环境的企业。市民小沈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企业信用诚信体制,让全社会来监督,以后这些企业在寻求银行贷款、战略合作时都可以依据这个诚信体制。

无锡市环保局柏队长对此表示,环保局命令他们整改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企业也很容易再犯,治标不治本。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排污超标的企业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大众的利益,他们整改完成后必须在报纸上做出公开道歉,让他们曝光在大众面前,这对企业是一种约束,对同行更是一种警省。至于公开道歉的内容、报纸的选择等等,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环保局不会干涉。只有等他们整改结束、向公众道歉承诺后,环保局才会进行验收。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家研究员叶南客表示,他非常支持排污企业向社会公开道歉承诺的做法,这是一件好事。这些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不少企业往往忽视了这点。现在,江苏省在全面打造生态文明城市,这种做法是太湖流域乃至苏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通过全社会监督生态文明的建设,才有希望建设美好的家园。

12、芜湖:六道“金牌”搬不动污染企业?

来源: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2008年7月31日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8/07/31/002079090.shtml

  芜湖镜湖区有一家企业,4年来一直露天喷漆,污染周边环境,居民不堪其扰,一直投诉到国家环保部。但是,任凭各级环保部门先后6次检查、发文件,甚至挂牌督办,这家企业依然“自在”地生产……

  漆味将“香苑”变“臭苑”

  2004年入住芜湖市香苑小区的时候,吴女士对新的生活满怀期盼,但没想到,4年来却被小区隔壁传来的污染“折磨得够呛”,“刚入住的时候,这家老厂还没有生产,不久后这家厂改制成功,开始大规模生产。小区居民的噩梦也就开始了。”

  吴女士指的老厂是小区西侧的芜湖起重运输机器有限公司。“即使在夏季,家里的门窗都不敢开。油漆的味道太重了。”她对记者说:“工厂接到单子,就露天喷漆,气味浓烈。喷漆后产品也露天晾晒,气味不断散发到小区来,让人直想呕吐。”“只要西风起,整个小区几乎都能闻到,甚至比邻的润安小区居民也能闻到油漆味。”

  环保工作人员说,油漆里含有甲醛,甲醛不仅对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还可能引起头晕、失眠、呕吐等,儿童和孕妇尤为敏感。2006年,香苑小区的一位网名为“忧心的香苑孕妇”的女士在芜湖市“市民心声”论坛上发帖呼吁:“我和新生儿都需要新鲜空气!”

  居民投诉“有门无果”

  居民开始向环保部门投诉。芜湖市环保局对此非常重视。

  2005年7月4日,芜湖市环保局组织群众代表和厂方召开座谈会,进行协商解决。当年8月,芜湖市环保局根据有关规定,发出《关于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有关问题的建议函(环函(2005)43号)》,提出了“重新选址、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场地面积小及环境污染问题、督促该厂必须在封闭的车间内喷漆”的两点建议。

  但居民发现污染照旧,浓烈的油漆味依然不时漫过不高的围墙,侵袭小区。吴女士说,她给区环保局、市环保局、省环保局、国家环保部等各级环保部门打过电话,投诉企业的污染问题。“环保部门接到投诉后来了,也找了企业。但只好了两天,污染依然继续。”

  去年,芜湖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找到吴女士,说企业已经在经济开发区开建厂房,2008年6月就可以搬迁,希望小区居民可以耐心等待。但直到今年6月,吴女士发现该企业仍然在生产,“真的几乎让人彻底绝望”。

  环保部门使出“杀手锏”

  芜湖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尹副队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芜湖起重运输机器有限公司露天喷漆、吊装作业和金属件加工,对一墙之隔的香苑小区居民确实造成严重的废气和噪声污染。“一开始接到投诉后,我们就派人进行了查处,还对企业进行过经济处罚。”

  尹副队长表示,企业应重新选址、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007年7月4日和12月5日,芜湖市环保局再次连续给镜湖区政府发函,督促企业实施搬迁。

  2007年5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华东督查中心领导批示,“此事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而且久拖未能妥善解决,要求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尽快解决。”2008年1月,省环保局领导也批示,“搬迁何时执行,应有期限。”

  为此,环保部门使出“杀手锏”——挂牌督办。2007年,芜湖市将该企业列为年度市级挂牌督办企业,但仍“搬”不动企业。今年4月,省环保局将该企业列为省级挂牌督办企业,这几乎是我省环保部门最后的“杀手锏”。

  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4月,省环保局在挂牌督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芜湖市环保局要求该企业在2008年6月底完成搬迁,但该企业没有明确的搬迁期限和可行的搬迁方案。省环保局责令该企业于6月底前完成搬迁,逾期不能完成,予以取缔。

  那么,省级挂牌督办效果怎样呢?7月28日下午,记者赶到位于芜湖市长江路的香苑小区。走到小区64幢附近时,就闻到一股油漆味。透过低矮的围墙,记者看到芜湖起重运输机器有限公司的厂区内,露天堆放着大量的铁制品,厂房里不时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

  吴女士说,省级挂牌督办后,企业生产仍和以前一样。居民许先生则告诉记者:“如果是刮西南风,根本没有办法在室外活动,油漆熏得眼泪直流。”许先生介绍说,油漆污染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是噪音,“在家午休,从来没有一次不是给噪音吵得没有办法入睡。”

  事实上,在省环保局规定的7月1日“最后搬迁期限”后一天,芜湖市环保局监察人员就到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仍然在原址进行喷漆、吊装作业和金属件加工,“未能有效解决废气和噪声污染问题。”7月4日,芜湖市环保局再次发函给镜湖区政府,要求尽快对企业停业、搬迁。

  政府部门:不久将搬迁

  “我们只有建议他们搬迁的权力,没有办法强制搬迁。”芜湖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只有一次次给芜湖市镜湖区发去建议函,建议区政府让企业停产、搬迁。但建议函发去了无数封,厂子依然在生产。

  7月29日上午,记者到镜湖区经发改委,找到经发改委主任刘湛发,说明来意,并问这个企业到底何时搬,刘湛发说:“他们什么时候搬,是他们的事,我管不着。”而据芜湖市环保局介绍,此事是由镜湖区经发改委负责的。对此,刘湛发说:“我们已经给企业下过单子了。”

  记者费劲周折,最终找到了一份2006年12月8日镜湖区经发改委给投诉居民的答复,内容如下:“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现改制为芜湖起重运输机器有限公司)露天喷漆作业,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我委领导极为重视,派人专门到厂里找到厂领导协商解决油漆气味污染问题……提出三点意见:1.喷漆作业必须采取棚内作业,用彩条布围严。2.避开西风时段喷漆作业。3.重新选址、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场地面积小及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该厂已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00亩,异地建设,不久将搬迁,彻底解决气味污染问题。”

  一位小区居民说:“这个‘不久’,是不是也太久了?现在都2008年7月了!”

不过,事情将有转机。据芜湖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厂新址已经开工建设,但搬迁还需要一个过程。芜湖起重运输机器有限公司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底或明年初,新厂有望建好。 (杨蕾 宫礼 项磊)

13、"黄河蓄水池"保护现状调查:草场退化湿地萎缩

来源:法制日报2008年08月0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08-01/1331940.shtml

  导读

  处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然草场达4048万亩,被专家视为“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黄河“第一弯”就在甘南州的玛曲县境内,弯道长达433公里,那里的天然草场和湿地沼泽,调节着黄河的水位,向黄河补充水量达45%,被誉为“黄河蓄水池”。

  然而,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

  2007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估算总投资44.51亿元。一场保护甘南湿地的国家行动正在拉开帷幕。

  不久前,记者实地考查了甘南湿地,对这里的生态保护现状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肃省境内。据测算,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

  这是因为玛曲草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和沼泽湿地构成了黄河上游完整的水源体系。

  然而,6月下旬,记者在前往河曲马场采访的途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远处的草坡上牦牛群和羊群密密麻麻,在牛羊群间,一片已经沙化了的草地格外刺眼。

  绿色屏障告急

  草地沙化伴河流干涸

  草场的主人昂杰告诉记者,那块沙化的草地最初也就一块帐篷大小,不过几年时间,已经扩大到几十个帐篷的大小。昂杰指着地上不到一寸长的牧草说:“往年这个时候,正值雨季,草已经长到两根指头那么高了。今年到现在一直干旱,草就长不高。”

  站在县城南郊黄河桥头一处沙丘上,玛曲县草原站的宗文杰站长指着脚下的沙化带告诉记者:“黄河沿岸已出现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沙丘最高可达15米。”

  沙化面积正在以平均每年299公顷的速度递增!由于草场退化沙化,使黄河首曲生态急剧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曼日玛、欧拉两个乡的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县城通往欧拉乡的道路由于沙化面临改道。沙化区的2500多名牧民,16.8万只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区。

  据介绍,草场严重退化、河沙裸露和鼠害推土成丘成为草原沙漠化的三大原因。

  宗文杰说:“每逢冬季多风季节,黄河沿岸遍地沙丘滚滚,沙土被卷高达百米,扬沙波及数十公里。”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杨林平告诉记者,该县90%的草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草场退化,导致草地生产力日益下降,天然草原青干草平均产量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每亩300多公斤下降到现在的200公斤左右,植被覆盖度降至75%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牧草高度下降到12厘米左右,鼠虫危害面积达386万亩,“黑土滩”面积达到75万亩,并呈逐年扩大趋势,从而诱发草场大面积沙化。

  根据甘肃省林勘院荒漠化监测中心的监测,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甘南草原平均沙化增长速度达到3.9%,是甘肃全省沙化增长速度的10.2倍。

  专家指出,由于受全球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玛曲县境内数千泉眼已经干涸,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则成了季节河。

  记者在玛曲湿地采访期间,所看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数百个大小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其中玛曲湿地的组成部分———乔科沼泽大面积干涸。据介绍,湿地中干涸的沼泽面积达160万多亩,由此造成玛曲向黄河注水量减少了15%。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杜国祯一直在关注这一严峻的形势。在一次研讨会上,他说:“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杜国祯称甘南湿地为“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他说,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刘家峡水库每十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则,整个兰州将变成“海滩”。

  玛曲县县长张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玛曲草原对黄河“蓄水池”的水源涵养功能和黄河水量的补充作用已经削弱,给相关各省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态立县

  8年前已经“禁塑”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当地政府和百姓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玛曲县县城的商业步行街的一个水果摊前,记者买了一斤油桃,一斤李子,要求摊主给装在塑料袋里带走。摊主是个年轻人,很客气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禁止使用塑料袋。”说着,拿出一张报纸,将水果包好递给记者。

  据了解,早在8年前,玛曲县就已经采取了禁止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行动。8年来,从政府部门到街头商铺、水果摊小贩,已经形成了习惯:不使用塑料袋。

  从2001年至今,玛曲县环境保护局和县环境监察大队、县市政监察大队每年都要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禁止“白色污染”的通知》,要求该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对于违反者将根据环境保护法、固定废物污染防治法和《玛曲县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每个塑料袋处以50至100元的罚款。

  “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玛曲县城基本消除了以前满天乱飞塑料袋的现状,县城四郊草场环境也得到改善。”玛曲县市政监察大队老队长加布告诉记者。

  玛曲县县长张志红说,禁止使用塑料袋表面上看似一件小事,但在草原上直接关系到牧区群众的利益。8年的“禁塑”举措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过当初设想。通过“禁塑”,带动了全县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对保持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草原和清澈的黄河水有显著作用。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在整个甘南草原,以玛曲为首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加强了执法力度,滥挖药材、随意砍伐灌木及捕杀野生动物和黄河鱼类、毁坏草原植被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玛曲县还先后制定出台了《玛曲县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建设设施实施办法》、《玛曲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施方案》等一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文件,编制完成了《玛曲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我们已经构建起一道法律法规保护的绿色屏障,为环境监管与监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依据。”张志红说。

  国家行动助力

  四十四亿余元投向甘南

  甘南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兰州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上书中央有关部门,建议尽快保护甘南生态环境。时任省委书记的苏荣明确批示,把甘南生态保护“做成一个大项目”。

  就在那一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玛曲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同时委托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编制完成了《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规划》。

  2005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等,深入玛曲、夏河、碌曲等地考察,随后12名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国家大力支持保护”。

  在当地政府和专家的推动下,玛曲湿地的保护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目前《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于2007年12月4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

  记者从甘南州发改委了解到,批复后的“规划”实施期从2006年到2020年,共计15年。“规划”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生态保护支撑体系3部分内容,投入资金分别为19.78亿元、22.44亿元和1.63亿元。

  规划要求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顺应自然规律,主要利用自然力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循环再生机制。

  “规划”中还提出,在重点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管护、退牧还草、沼气池建设、饮水安全等已有投资渠道项目的同时,适时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并明确了投资来源和中央补助投资的安排。

  6月下旬,记者在玛曲县阿万仓乡采访时得知,当地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已经开始启动。(周文馨 李开南)

  编辑手记

  一方面是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一方面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生态保护,到底怎么选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表面上看,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国家行为,实际上,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生态被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个体的生存,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变成每个人踏踏实实的行动。

14、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环保需打持久战

来源:《小康》杂志  2008-07-31

http://news.xhby.net/system/2008/07/31/010308181.shtml

  2007-2008中国生态小康指数56.9

  2008年7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腾 讯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生态小康进行了调研。参加调查的人数为9283人,经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07-2008年度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56.9,比上年的 56.6略有提升。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已经连续四年了,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依然难越60分红线。

  虽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一直在提高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期望值,《小康》调查发现,人们对其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依然难说满意。

  这一年,人们的环保意识相比前一年,有所下降。“你的环保意识一直在提高吗?”调查结果显示,93%左右的人回答“在提高”。去年同一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占到了98%。原因在于,2007年上半年,接连发生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爆发事件,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那个时候的 “焦点话题”。一时间,人们对生态问题也前所未有地关注。

  相比2007年,2008年上半年的突发性生态灾害事件有所减少,人们对灾难的记忆在减弱,关注度因此下降。要保持人们对环境问题持久的关注和警惕,需要与遗忘作战。

  当然,总体而言,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很高的。为保护环境,人们愿意牺牲生活上的方便。

  2008年开始推行“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但根据调查结果,58%左右的人表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会严格遵守,35%的人表示,任何情况下绝对遵守,仅有不到7%的人承认,不会严格遵守。

  环保观的代际差别

  “你认为环保主要是谁的责任?”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在不同年龄层的人中,出现了较大的反差。75%的年轻人认为,环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在更成熟的群体中,仅有50%左右的人这样认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更愿意将环保的主要责任推给政府。

  同样的反差还出现在了另一个调查结果中。“你认为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年轻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民的参与意识不高”,其次是“企业只顾自己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然后是“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 。而在更成熟的群体中,他们认为,罪魁祸首的是“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最后才是“公民的参与意识不高”。

  “你认为该怎样更好地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年轻人将“加大教育,普及公民的环保意识”列在了首位,然后是“ 加大对污染制造者的惩罚力度”、“把环保工作和官员的政绩挂钩”。而在更成熟的群体中,他们认为“加大对污染制造者的惩罚力度”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把环保工作和官员的政绩挂钩”,然后才到“加大教育,普及公民的环保意识”。

  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环保观的代际差别。年轻人承担环保责任的自我意识在加强,而他们的前辈更愿意从制度上去寻求突破。

  但对政府在环保方面工作的评价却是相同的。85%左右的人认为,过去一年,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没有明显的效果,只有不到15%的人认为效果比较明显。90%的人认为,绿色GDP应该公开发布,以制约地方政府用环境换取GDP 的冲动。

  那些发达地区的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当地的环保问题。

  太湖污染之后,无锡市长毛小平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当下无锡,环保是最大的民生。GDP增长不再列入考核的要求,环境保护成为一票否决的指标。

  在浙江,最突出的环保经验就是,环保也是政绩。环保指标由此成为各级干部政绩考评的“硬指标”。对省环保局确定的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地方政府如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对于那些担负着生态保护重任的欠发达地区,多数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提供帮助,让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摆脱贫困。约35%的人坚持,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另一方面,国家环保部也与其他相关部门联手加紧研究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企图建立完整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当然,改变现行格局和规则的困难,也给政策推行者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人们担心的生态问题

  “你比较担心哪些生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水污染问题排在首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余依次为:大气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气候变暖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等。

  《小康》调查,土地荒漠化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

  在北方,人们经受着沙漠化的困绕。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8%,近4亿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因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 2亿元/年,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在南方,人们担心的是石漠化。当前,我国石漠化面积已经超过30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石漠化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贵州石漠化面积平均每年以600-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在广西,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

  当然,水污染仍然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担心的问题。

  从2007年环保部门监测的结果来看,197条河流407个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七大河流中,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小康》调查发现,在农村,水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有些地方,饮用水仍存安全隐患。农村正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除了水污染问题之外,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中国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污染灌溉面积的2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倍多,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中国的污染大户。

  国家节能减排的关键年

  在城市,大气污染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是人们较为担心的问题之一。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全国11 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4.2%,三级的占54.9%,劣于三级的占0.9%。与上年相比, 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却也不容乐观。

  2007年被称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年。这一年开始,节能减排被高度重视,并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财政支持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为此设立了专项资金,2007年安排235亿元,20 08年安排了270亿元。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将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目前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实现五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这一年的生态小康指数距离及格线仍有一定距离。这注定是一场持久而缓慢的战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急迫的心情。

  《小康》调查,“你对我国未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持什么态度?”结果显示,61%人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恶化;20%的人相信,会有一定的好转;17%的人预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仅有不到2%人认为,会有较大程度的好转。

  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并不乐观。

  (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

  2005~2008年中国生态小康指数

  评价指标 权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 25 54.3 50.8 50.5 50.7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 15 78.5 82.3 82.4 82.6

  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 30 47.2 44.6 44.5 45.0

  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 20 46.7 54.4 54.8 55.4

  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 10 71.5 73.0 73.1 72.8

  生态小康指数 100 56.0 56.6 56.6 56.9

  新浪网

  共有2811人参加

  你最关心的生态问题是

  选项 比例 票数

  1 水污染问题 69.93%

  1963

  2 大气污染问题 53.3%

  1496

  3 垃圾处理问题 43.68%

  1226

  4 气候变暖问题 32.31%

  907

  5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32.24%

  905

  6 水土流失问题 15.78%

  443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15.57%

  437

  8 旱灾和水灾问题 14.18%

  398

  9 噪音问题 10.87%

  305

  10 光污染问题 1.67%

  47

  11 其他 0.75%

21

15、环保部框定216个生态功能区 建设项目再添硬约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8月01日

http://news.hexun.com/2008-08-01/107830456.html

    7月31日,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按水源涵养地功能、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大都市群等9类生态功能区,把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4个,占国土面积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占国土面积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占国土面积1%。

  相比以往建设项目、产业布局只有部分环境门槛,如水污染、废弃物排放达标等。《区划》为中国各地经济发展规划添加了可考量的综合“生态门槛”。

  “划分依据是地表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特征。”发布会上,环保部生态司司长万本太解释。

  《区划》将全国划分为三种级别功能区。其中,生态功能一级区包括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3类。

  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再划分生态功能二级区。其中,生态调节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护、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包括农产品(000061,股吧)、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人居保障功能包括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

  相比一级功能区宏观区划,二级功能区划分已经“对接”了具体地方。

  如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区属于二级功能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区属于“产品提供”的二级功能区。

  “大都市群是作为一个生态类型来划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解释“生态功能区”划分上出现了“大都市群和城镇群”原因时表示,国土划分上必须留有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人居保障区。

  《区划》中显示,大都市群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大都市群3个,占国土面积的0.44%。“重点城镇群生态功能区”划出了19个,占国土面积的0.84%。

  在二级功能区基础上,按照地形差异、土地利用等组合方式又细化出200多个三级功能区。

  《区划》不仅进行了如上划分,而且针对每个功能区特点,相应指出了该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要求。

  216个生态功能区和由发改委牵头正在制定的“全国主体功能区”有何联系?

  万本太认为,生态功能区划分依据是地表等生态自然属性,而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除了自然属性,还要考量人口、资源利用压力等社会属性。

  万本太表示,生态功能区划分也会和主体功能区划分出现具体地点上的重合。比如,人居功能区可能是主体功能区的“优先开发区”。“生态功能区是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的依据。”万本太对本报记者分析。

  “《区划》为国家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提供支撑。”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区划》提供了生态管理的定量化依据。按此《区划》,引导产业布局、资源合理开发。

  对此,《区划》“保障措施”要求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

  禁止在生态功能区内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定位不一致的工程和项目,对全部或部分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的新建项目,应对项目重新选址;

  对已建成的与功能定位不一致且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工程和项目,应明确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表,提出恢复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的措施。

  尽管有上述表述,如何保障各级政府按此执行。

  万本太称,尽管《区划》没有上升到“硬要求”层面,但环保部会按其进行区域环评和环评。

16、污染减排更需众人拾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7-31

http://www.envir.gov.cn/info/2008/7/731115.htm

  江苏省常州市最近向重点排污企业派驻环保代表,这些环保代表的职责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核查,摸清企业的能源消耗及平衡、污染物排放状况、污水管道走向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企业的排污现状,督促企业将环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面对当前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常州市环保部门能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抽出人员驻守污染严重企业开展工作,实属难能可贵,这对摸清企业污染底数,加强环境监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环保代表驻守排污企业时,那些企业自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法排污,可要是环保代表任务完成、离开了,企业会不会故伎重演?而且,排污企业数量众多,环保部门能够一一派出环保代表吗?笔者觉得这事有点儿悬。

  对此,上海市发动公众参与节能的做法颇值借鉴。据悉,上海首次聘请的250名节能义务监督员近日正式上岗,他们将担负主要耗能单位的节能监督工作和全市500万家庭的节能宣传工作。这些监督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且不说监督的面会很广,就说他们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所起的带动作用,对于推动节能工作来说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事实上,北京市几年前就在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做过类似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他们聘请的550名大气污染防治特约监督员,几年来通过提意见和建议,或亲临一线进行明察暗访,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重视和发动公众的力量。尤其是节能减排工作,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诚然,近几年来各地通过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然而,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还不够深,参与的范围不够广,有时公众的力量被忽视或排除在外。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3项指标均不及格,为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与行为敲响了警钟。约近一半(49.7%)的公众认为自己在环保过程中“不太重要”和“不重要”,说明公众在环保上有较强的依赖性,也显示政府没有为公众参与准备好相应的平台和条件。

  当前,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环保公众参与提供了很好的政治民主环境。国家环保部门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强化了环境的公众听证制度,加大了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但环保民主法制化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领域和环节,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参与环保。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府官员对环保公众参与的重视指数。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一度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重,而国家财力和环保专业队伍力量有限,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环境状况不可能得到真正改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义务来回应,保护其有组织、有序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其次,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要承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批评权,借助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施加压力。继2006年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之后,2007年4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并从2008年5月正式施行。可见,国家环保部门正以环评领域为突破口,建立一套覆盖环保行政许可各领域、各层次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用更加具体的制度和更加可行的程序来保证公众对环境事务的有效参与。

  尤为重要的是,必须为环保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法律条件,使公众参与法制化、制度化、经常化。然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公众如何参与、以什么程序参与等方面还缺少明确、细致的规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在机制、法律上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如建立环境决策民主机制,鼓励公众通过听证、书面建议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公众对环保的监督权等。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节能减排不仅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支持、参与和监督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17、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79天。

 

特别说明

更多>>

 

 

 

    为了和我们"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的改版栏目相对应,从本期起,我们将基本栏目定为:"NPO信息","志愿者信息","政府信息","知识库",和"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也调整了信息发布平台,去掉了一些更新不频繁的信息源,增加了一些新的信息源。请留意察看。
    从本期起,我们的观察将同时通过NGOCN和震旦纪的邮件列表组发送。如果您同时收到两封《社会组织救灾》观察,请通过邮件512china@gmail.com告诉我们,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插播一个广告: NGOCN编辑的救灾专题第二期《救灾中的NGO协作》很快将出炉了,内容将包含一系列关于NGO协作的讨论和案例。图文精彩,敬请关注!

 

 

 

 

 

本期推荐

更多>>

 

 

 

    本期要特别推荐我们对上海"新驼峰"联合行动的独家专访
    "新驼峰"最让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们探索了NPO参加救灾物流中的合理定位。我们相信这些探索,是值得其它NPO参考的。
    现摘录几段采访记录如下:     

  问:和基金会的合作有什么可借鉴和分享的经验?
    答:和基金会合作的经验,就是NPO可以作为基金会的一个外包团队来工作。基金会有名义,但是人手常常是不够的。NPO的工作,就是扩大基金会接受捐助的能力和物流的能力。
   在这里NPO其实和基金会是一种互动。基金会会选择信誉好,工作认真负责的NPO来做他们的团队,而NPO也会选择工作更细致,信誉更好的基金会来作为合作伙伴。

  问:我们都知道,专业的物流公司做物流非常专业,效率也比较高,那新驼峰是不是以后也会把自己往物流的专业化方向去努力呢,还是多和物流公司合作来实现物流的专业性?
  答: 我们的定位并不是要代替物流公司。我们这一次救灾运了近60吨,折价200多万的物品,虽然对于NPO来说比较大了,但是对于总的社会救灾物资来说,还是比较少的。NPO不可能去占据救灾物流的主导地位。而且NPO要做物流,还有许多门槛,比如一些技术条件像条形码,像ERP管理技术等,我们这几家机构都是不具备的。
  NPO只是要做一个光滑的,透明的管道,让公众看到政府之外还有民间的管道,这个管道可以把物资通过陌生的人送到陌生的城市。你可以信任这些陌生人,这对于公众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他就可以有了选择。
  相对于企业和政府,NPO的工作有巨大的自发动力,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我们在找运力的时候,只要有一点的可能就不停的问,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的,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打了电话,找到了许多政府都无法动员的资源。而且我们还动员了广大的志愿者,我们的人员协调成本非常低。所以政府方面知道我们的工作成效都非常惊讶,问我们"你们是怎么找到航空运力的?"。其实社会上有许多愿意来奉献的企业和个人,但是需要你有热情去接触到他们,把需求和供给联接起来。NPO可以做的就这种联接的管道。

  问:如果以后有类似的灾害救援物流工作,你们是不是会有一个更清晰的工作定位和流程计划?
  答:如果以后有类似的工作,我们想找大的物流公司把物流环节全揽下来,而我们只做联络协调工作。如果我们很多NGO能够联合起来和他们合作,根据他们的服务给他们比较高的CSR评级,他们会很愿意来工作的。这个运输未必要免费。我们的捐助人也可以理解公司在这种业务中收取的费用。只要相应的费用公开,和其它竞争单位的报价有一个比较,公众就会理解。
  我们觉得NPO在这样的物流合作中,可以做的就是这样几点,
  一是进行服务商管理。在几家物流公司或航运公司中进行比较,把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说明。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入库登记,仓储,运输等都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进行。出了问题对物流公司问责。NPO就作为第三方进行渠道开拓、物资筹集、监督、信息公布等,不需要直接进行物流工作。
  二是找渠道。NPO应该找的是物流的出入口。比方说,找到合适的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找到物资接收地的政府,找到在灾害发生地域有项目的基金会、NPO等。让整个物流过程从头到尾能够顺利的运作起来。让捐赠者可以看到他们物资的流向,最好能看到最终受助人手里。
  三,志愿者管理。虽然物流公司本身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物流工作,但是还是要考虑让公众来参与。因为志愿者的参加一方面是利于监督,另一方面是公众亲身参与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有一种参与感,激励志愿精神。
  不过需要考虑标准化和人性化的折衷。专业的物流过程不需要志愿者参加。志愿者可以和捐助人沟通,比如告诉他们什么可以捐,什么不可以捐。对物资进行清理,出信息公开的文件等。

  大家从以上的问答可以看出,"新驼峰"不仅仅是为了物流而做物流,而是在探索NPO参与救灾物流的定位。从他们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NPO赢得公众认可和信任的决窍:考虑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定位好自己的分工,真诚的心和负责的态度,合作共赢,注意细节。。。。等等等等。你一定也会有自己的心得的。
更多的参考信息,请猛击以下地址:

适用于NPO的物流经验――上海"新驼峰"联合行动的独家专访
讲述:新驼峰纪事
关于新驼峰是什么,和它如何汇聚信任
讲述: 李翔教授给巴蜀物流的感谢信
讲述: 徐楠:绵阳机场卸骆驼
讲述:"此地最吉祥"义卖始末
讲述:eBao定点捐赠活动手记

 

 

 

 

 

NPO消息

更多>>

 

 

 

 

 

 

 

 

 

 

 

 

 

 

 

 

 

 

 

 

 

 

 

 

 

 

政府信息

更多>>

 

 

 

 

 

 

 

志愿者信息

更多>>

 

 

 

 

 

 

 

知识库

更多>>

 

 

 

 

 

 

 

信息发布平台

更多>>

 

 

 

机构类

 

新驼峰行动

 

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512 民间救助中心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自然之友

 

多背一公斤

 

国际小母牛

 

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桃李天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救灾专题

 

崇德基金会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资讯类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冶方研究基金

 

NGO发展交流网

 

中国发展简报

 

公益中国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青翼社会工作网

 

中国慈善信息网

 

志愿者团体"爱.日记"的救灾沟通平台

 

豆瓣汶川

 

豆瓣上标出了灾区各镇物资需求图

 

网易灾区紧急救助与救援信息平台

 

512 四川抗震公益网

 

天涯来吧联合谷歌推出"汶川地震灾区物资及志愿人员信息平台"

 

 

 

 

关于我们

更多>>

 

 

 

    《社会组织救灾观察》电子简报是由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收集整理的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汇总。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是非政治、非宗教的民间救灾信息平台,由NGO发展交流网和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共同倡办。本简报做为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工作,希望能进行社会组织救灾活动播报及经验分享。
    由于经验的不足,难免有错误之处,如果您有社会组织的行动信息或对简报有任何意见,请于http://www.ngocn.org/bbs/forumdisplay.php?fid=46 发布信息或是致信512china@gmail.com
    真诚的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修改,更好的为您提供服务。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