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6
六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环保部:中国去年首次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
2、中国环境报: 新危险废物名录发布 医疗废物被纳入危险废物范畴
3、中央电视台: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显成效
4、新华网: 白洋淀“进补”1.6亿方黄河水
地方信息:
5、云南日报: 云南省14州市发生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
6、新华网: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达51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
重大水事:
7、《人民日报》: 三峡库区“沃土搬家”(图)
8、新华网: 黄河“人造洪峰”入海 黄河口湿地开始补水
人与自然:
9、新华网: 入湖河流水量减少 青海湖裸鲤遭威胁
污染信息:
10、中国供应商: 大理洱海污染加剧又面临蓝藻暴发危机
民间环保:
11、六月环境记者沙龙内容
关注水电:
12、21世纪经济报道: 火电企业巨亏 四大电力巨头入川布局水电
深度报道:
13、中国网: 环保部:治理水污染是一场“持久战”
环境时评:
14、大江网-江西日报: 让“绿色出行”不再难
15、东北网-新晚报: “垃圾卡”污染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16、中国环境报: 灾区环评重在强化“四性”
1、环保部:中国去年首次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2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26/content_8443401.htm
新华网大连6月26日电(记者蔡拥军 仲蓓)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6日在大连表示,中国去年首次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预计环保产业年产值到“十一五”末将达1.1万亿元。
吴晓青是在26日于大连开幕的2008年中国国际环境保护博览会上透露这一消息的。他说,过去一年通过狠抓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等重点工作,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3.14%和4.66%,首次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
吴晓青说,中国环保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据初步估算,2006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约35000家,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年产值总额约6000亿元,实现利润约520亿元。“十一五”时期,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预计到“十一五”末,中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
由国家环保部和大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国际环境保护博览会26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开幕,国内外参展企业200余家,参展展品分环境保护技术、产品、装备及生态保护、洁净产品,水污染防治技术、产品、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及配套设备三大类。
2、新危险废物名录发布 医疗废物被纳入危险废物范畴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年06月2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6/26/content_8442853.htm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新《名录》,详见本报今日三版、五版、六版),医疗废物被纳入危险废物范畴。新《名录》自8月1日起施行,1998年1月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同时废止。
据介绍,新《名录》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均被列入名录。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此外,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是将上述家庭生活中产生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步雪琳)
3、中央电视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显成效
来源: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 2008年6月26日 10:55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100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供沿线100多个城市的居民用水。作为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经过生态治理,目前水质已经达到二类以上。南阳作为水源地城市,今天(25号)在北京举办了展览,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
丹江口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有近一半水面的河南南阳市。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线路最长、称民最多、环保任务最重、工程最大的地级市,而近几年,通过对重点区域水污防治、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当地生态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库区5公里内已经禁止农业生产,以防止水土污染。水土保持上库区绿化率已经达到52%。在工业布局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到当地产值的一半以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从当地基本消失。
4、白洋淀“进补”1.6亿方黄河水
来源:新华网 2008年6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092
近日,随着白洋淀十二孔闸闸门缓缓关闭,历时近五个月的第二次引黄补淀正式结束。入淀黄河水净水量达到1.5765亿立方米,白洋淀水位上升了1.16米。水天一色、烟波浩淼的美景在"华北明珠"重新出现。
据介绍,由于去年气候干旱,白洋淀水位再次低于干淀水位,淀区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沿岸生产、生活用水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国家决定再次从黄河引水以解白洋淀缺水之急。此次"引黄补淀"从今年1月25日开始,至6月20日正式结束。仍利用上次输水线路,从黄河位山闸引水至白洋淀。与此同时,这次引水还为大浪淀补水近4000万立方米。
据悉,这次“进补”后,白洋淀水面面积由引水前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平方公里,水位由原来的4.86米上升到了6.02米,基本摆脱了干淀威胁,水质也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维系。在奥运期间,白洋淀将再展荷花绽放、菱歌泛舟的北方水乡风情。
5、云南省14州市发生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
来源:云南日报 2008-06-26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26/content_13648194.htm
日前,记者从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了解到,今年入汛以来,云南省昭通、文山、曲靖、丽江、昆明、德宏、红河、大理、西双版纳、怒江、楚雄、保山、临沧、玉溪14个州市不同程度发生风雹、雷电、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共造成188.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1人、失踪2人、伤病6人,紧急转移安置5650人。
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作出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指出,今年雨季来得早,暴雨、风雹、泥石流灾害频发,各州市要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方面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规划组织好灾后重建,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作出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强调,云南省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因洪涝引起的各类地质灾害的预报预测,全面落实防汛减灾预案措施,气象、国土、民政、交通、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确保人员物资到位,确保信息畅通。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副省长曹建方等也先后作出批示,要求省民政厅、省防汛办等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灾情,协助灾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查看灾情,帮助指导基层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量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安抚慰问遇难人员亲属,做好善后工作,并组织专人做好灾情的统计上报工作。
据统计,从5月1日至6月25日,自然灾害已造成房屋倒塌1800间、损坏2.22万间,大牲畜死亡665头,农作物受灾8.25千公顷、绝收1.23千公顷;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受损。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27亿元。
目前,全省各地抗灾救灾及生产自救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灾区社会秩序稳定。(陈晓波)
6、重庆市自然保护区达51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6月2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26/content_8443437.htm
新华网重庆6月26日电(记者王胜先 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目前,重庆市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已达51个,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1.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
据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了“绿地行动”,对主城区附近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和明月山等实施永久性保护。同时,重庆继续对金佛山、大巴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能力建设,对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能力建设也加大了投入,完成了缙云山、大巴山、金佛山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区的保护工作。
此外,重庆市还开展了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启动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赠款项目。经调查,全市共有高等植物6131种,其中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保护植物133种。野生动物2651种,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动物82种。
7、《人民日报》:三峡库区“沃土搬家”(图)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6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063
三峡库区蓄水将提升至175米水位,“移土培肥”工程正加紧实施,把即将被淹没的优质耕地表土层剥离,转移到海拔182米以上的瘠薄田地上。图为6月24日,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农民正在搬运沃土。
8、新华网:黄河“人造洪峰”入海 黄河口湿地开始补水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051
新华网济南6月25日电(记者董振国)黄河调水调沙“人造洪峰”自21日进入山东河段以后,经过几天奔涌,已顺利进入大海。目前,黄河口湿地开始补充淡水,将使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今年的黄河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启动,21日小浪底下泄的“人造洪峰”进入山东境内,山东省加紧拆除了影响行洪的52座浮桥。“人造洪峰”在经过黄河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时出现了2600立方米/秒的大流量,这将给黄河三角洲湿地补充大量淡水。
近些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并自2002年开始进行调水调沙,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输送了充沛的淡水资源,使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黄河入海口地区遍布大大小小的坑塘,形成了面积大小不等的水面、湿地。同时,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万顷湿地恢复工程,使前些年裸露的盐碱地重新被茂密的植被覆盖。
通过多次调水调沙,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几年陆续有一些珍稀鸟类如雪雁、黑脸琵鹭、黑鹳、东方白鹳、白鹤等,开始在黄河入海口地区出现。
9、入湖河流水量减少 青海湖裸鲤遭威胁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058
新华网西宁6月25日电(记者姜辰蓉)青海省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经过连续三年监测发现,由于青海湖目前仅存的几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水流量总体出现逐年减少,加之环湖区域引水渠截水量逐年增加的趋势,青海湖生态和每年溯河而上产卵的青海湖裸鲤受到严重威胁。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总面积4392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以来,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在主要入湖河流——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的主河道和各农场引水渠设立了9个水量监测点,对这些河流主河道的水流量和引水渠的截水量进行了监测。经监测发现,2005年到2007年,青海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水流量总体出现逐年减少甚至断流的现象,与此同时,环湖各引水渠又出现截水量总体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渔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6月初到8月底是青海湖裸鲤溯河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仅存的几条入湖河流是青海湖裸鲤赖以产卵的理想场地,但是这几条河流水流量的减少和引水渠截水量的增加对青海湖和青海湖裸鲤造成了极大威胁。前几年,由于出现几次断流现象,每次都造成上百吨青海湖裸鲤死亡。
10、大理洱海污染加剧又面临蓝藻暴发危机
来源:中国供应商2008/6/26/
http://info.water.hc360.com/2008/06/260915110316.shtml
洱海,作为我国西南边陲一处地标性的高原湖泊,在国人心目中印刻下神圣美好的形象。历经十余年的治理,曾一度受到污染的洱海恢复了水清鱼美的风光,成为治污的典范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据当地环保官员透露,风光秀丽的洱海重新面临蓝藻大暴发的危机。环境专家发出警示,环境污染治理应该持之以恒,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
据云南大理州环保局官员透露,洱海目前正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的关键时期,已具备大面积暴发蓝藻的条件,只要有外部诱发条件,特别是如果遇到高温、少雨、低水位的年景,洱海极有可能面临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威胁。洱海内由于常年污染物累积,水生系统很脆弱,在遇到灾害性天气使得洱海水位不能优化调度的情况下,洱海水质随时可能恶化。从洱海水生生物藻类数量上看,去年藻类细胞总数略高于多年平均;今年1至3月,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高于303万个/升,由于营养盐总磷浓度仍处于藻类易发的0.01至0.02毫克/升范围内,加之总氮污染缓解较慢,所以洱海暴发蓝藻的主要胁迫因子并未根本消除。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洱海水温总体呈增高趋势,预计今年丰水期洱海水温最高达23.5℃至23.9℃。
据了解,十多年来,大理市采取健全法制、统一管理、依靠群众、科技兴海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措施,全面整治洱海污染源,特别是洱海退房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较为彻底的实施,直接排放入洱海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流域内生活的人民真实感受到水质的明显好转。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有4个月达到了Ⅱ类,今年1至4月也达到了Ⅱ类。
为什么污染治理典范的洱海今天又要面临蓝藻的威胁呢?据有关人士分析,人为因素仍是诱发洱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洱海流域内仍有宾馆、饭店、山庄、洗车场的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且主要入湖河流除弥苴河外,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中的部分溪流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多还处在Ⅴ类或劣Ⅴ类。
统计数据显示,洱海流域共有宾馆、饭店、山庄127家,测算总排放污水量约为25.8万吨/年,其中绝大部分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仅有5家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污干管,其余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另据悉,洱海流域重点工业企业有28家,废水排放总量为134.27万吨/年。其中大部分工矿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或废水进入城市截污管网。但仍有少部分企业由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原因,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废水仍然超标。洱源邓川医院及流域各乡镇卫生所废水仍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入湖河流;周城扎染大多分散加工,其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经附近河道流入洱海。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工程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投资,综合治理资金缺口大,地方筹措能力弱,新实施的工程多偏重于法治、管理、局部工程和科研示范。根据省、州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洱海保护治理需要投入资金近14.6576亿元,但到目前为止,据大理州财政局《关于全州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2006至2007两年实际投入洱海流域的资金约为1.027547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7.01%”。目标责任书中的许多项目,如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大多还处在方案制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或小规模的试验示范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前几年,洱海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某些湖面恢复了水清鱼美、碧波荡漾的景象,促使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力度又没有得到加强。但愿洱海治理接受滇池的教训,不要重蹈屡治屡败、功亏一篑的覆辙。
11、六月环境记者沙龙内容
距映秀镇西南方向直线距离不到5公路处的白花滩沟是5。12地震震中,据当地幸存老百姓讲述地震时从地下喷射出大量岩屑并伴随着巨大的响声和热浪,天空中长时间弥漫着尘埃。
杨勇:现在把这次我们对汶川“512”地震灾区的一些灾情情况,灾情特征,成灾原因和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的一些思考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是11号离开成都,去进行金沙江上的一个考察项目。但是后来在路上突然就得到成都方面的消息,时间是2:38分,说成都地震了。十分钟以后,给成都打电话就打不通了,地震发生几分钟以后,整个成都的通讯就瘫痪了。有个情况跟大家讲一下,我在2:32分得到新加坡联合早报张晓中(音)的一个短信,当时我在开车,我就没有回。后来停下来回电话,他说成都那边发生了地震。他问我知不知道,我说不在成都,不知道。他问了一些情况,如果是成都的西边都江堰或者龙门山一带发生地震,你认为会怎么样?我就说如果龙门山发生地震,它本来是地震带,这是一个问题,我把龙门山地震带,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理情况和资源情况向他做了介绍。他突然话锋一转,他说和岷江修水电站有没有关系?因为我还不知道灾情情况,我说如果这一地区发生地震,这个倒是一个很好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可以深入地研究这次地震和我们目前的水电建设以及紫坪铺大坝的关系。
龙门山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
后来联合早报的标题,说岷江修水电站,导致了汶川地震?还打了一个大问号,第二个说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是一个意思。第三说中国民间人士多年来向当局呼吁要以遏制水电站建设的态势。当天(12号)晚上我们看到地震的情况以后,我们就感觉到这次灾害确实相当严重。当天晚上我就通过短信给有关部门,也通过绿家园他们,这么大的地震,我马上反应的就是岷江河谷地带地质灾害的问题,以及可能会产生山体崩塌滑坡导致堵江灾害,以及引起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就是说在紧急救灾救援的同时,对岷江流域的水库立即实
施开闸放水,还应该密切关注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唐家山堰塞湖
宝兴河上游一处堰塞湖缺口
青衣江上游宝兴河上硗碛电站水库震前蓄水状况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个情况进行调查,准备一些预案方案。要通过媒体报道灾区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群分布,要注意到分散在边远山区的受灾人群,要尽快组织人员到达这些地方。13号我得到朋友的电话,说在网上看到联合早报的消息,我马上感觉到,联合早报对我的意思曲解了,第二有断章取义的嫌疑。第三在这么严重的灾害下,突然发出这么一个报道是不合时宜的。灾后我们思考、分析、研究是可以的,这个情况我给大家说明一下。后来我给新加坡联合早报也通过电话,提出了一些意见吧,就是说你们这样登是不太合适的,因为对我的意思没有完全表达,这么严重的灾情,第一是救人的。
救援部队到达以前当地居民自行救灾
张可佳:提到你的名字了吗?
杨勇:提到了。我们立即中止了巴塘这边的工作,13号离开赶往灾区,因为地震的影响,特别是交通沿线,我们出来以后,雅江到康定有些地方受阻,我们14号晚上到达芦山县。当时映秀的道路是完全破坏的,汶川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们只能从芦山进阿坝州。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宝兴河,因为宝兴河也是岷江一个大支流,整个在河流上共有18个水电站,库容接近十亿立方米。我最担心宝兴饶吉(同音)水库受到影响,后来看到问题不大,根据我们提出的建议,相关的电站、水库基本都已经提闸、放水。水库已经放到了最低的水位,泄洪量36立方米每秒,由于还没有进入雨季,水量也不大。在坝下,在这次地震中,导致了泥石流,这个泥石流我们当时看对老百姓的影响比较大。几家农户被埋没了,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从河水来看,上游水很浑,很黑。水很黑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一下老百姓,以前有没有这种情况?水库在建设的时候,05年曾经发生过一次决堤的事故,当时在宝兴河上游造成了比较大的恐慌。由于黑颜色的水,我们担心大坝受到震动以后,出现水的渗透,管涌在很高的压力下,可能带出一些坝底围岩的物质,比如围岩是黄色的,黑色的,我们很担心这种现象。后来到现场看有没有管涌现象,呈泥浆状的黑水是由于坝下产生的泥石流和05年的山体滑坡曾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小的堰塞湖。那个地方地层以黑色的粘土为主,从这
个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情况就比较放心了
宝兴河上游龙头水电站已放水腾库
宝兴河上的采石场使山体光秃
然后就直奔阿坝,到马尔康后,这里的气氛非常紧张,有很多救灾部队都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去了。我们在路上也碰到很多,也超过他们,他们队伍比较大,行进比较慢。我们到马尔康的时候,救灾部队的小分队,就是打前站的基本到位了,另外有一些医疗救护的也在陆陆续续过来,马尔康这个地区比较混乱,政府的一些安排,组织救援工作,基本上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那儿设了很多卡,马尔康到理县,理县到汶川的公路遭到了破坏,公路沿线多段被埋,救援部队派出的小分队带来的消息说,这段时间埋没了很多车,只有等待,不让我们进去。如果不让我们进,我们走路都要进去,政府开通行证,办了很多手续。设立的几道卡,我们也跟他们说明了情况,还是通过了,最后一道卡,连部队都不能进,我们都进来了,当天晚上11点多赶到了理县。到理县了,灾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理县、汶川县、茂县不像想象的大面积房屋倒塌,比都江堰、映秀要好得多,所以我们一看理县还是放心一些。
我们还是讲汶川,我们从理县开始,从地震发生以后我主要想到的,还是在岷江干流上,和上游的三条支流上的水电站,地震对岷江脆弱的河谷导致了一些地质灾害,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我们进行迫切进入灾区。基本情况大家比较清楚了,整个岷江干流上的水电站,就是这么个情况,不多说了。
理县城开裂的建筑
甘堡藏寨大部分房屋垮塌
灾区逃难老百姓冒险通过落石区
第二根据我们对整个沿线看的情况,岷江上游河谷的这一次地震灾害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岷江河谷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背景大家都比较清楚,有很多同志也去过,现场看到的情况,交通沿线受到地震和山体崩塌、滑坡的双重灾害,非常严重。大部分电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建成电站基本上已经提闸放水,藏羌山寨几乎夷为平地。山崩路毁,高山上的灾情信息县上都还没有了解到。
去了浦溪乡,那里建了一个铝冶炼厂,由于地震山体崩塌,山里人口比较多,大概有两千人左右,上不去,路全部毁了。因为浦溪寨是羌族,村子是挂在山腰上的,震级五六级都可能毁,当时我们也想象可能很严重。我说解放军上去没有?他说解放军不知道怎么办,比较偏远,此时对高山地区的一些情况,比较茫然,救灾队伍也比较茫然。
关于灾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我也是在13号上午就发给了有关人员,都江堰以东的城市群落,当时救灾的重点就是在这几座城市,我就建议要注意到在山区,大概60%到80%的人口是分布在中高山地区,非常偏远,这个地区的灾情情况,过去很多天了,都没有这些地区的消息。所以说要注意在救灾的面上和救灾的方案上,要综合考虑。除了城镇的以外,还要注意高山地区的。根据当时浦溪乡的这个情况,我们担心中高山的老百姓,但是由于交通受到严重破坏,通讯也受到严重破坏,在那种情况下,要组织一些抢险工作,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总的看来这个灾情特点就是以地震,由此而产生的崩塌、滑坡一种复合型的,叠加型的灾害。
杂谷脑河上腾空的水库,库底已淤积了大量泥沙,他们都来自上游的电站施工弃土
冲过塌方区
第二个特点是新生地质灾害大规模的形成,除了在地震中发生的灾害,还新生了很多灾害。大量的比较陡的地方,森林、植被比较差的地方,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体。而这些地质灾害体的特点是什么?它的隐患,灾情隐患更大。另外呢,持续时间可能还很长,在地震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可能会持续存在的可能性。同时规模也很大。根据很多开裂的山体,诱发存在的条件。通过气候和工程建设,或者其他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新生的地质灾害体成灾。再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地质环境和生态面貌的修复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这次灾害的特点。
山体垮塌
汶川城被山体垮塌所包围
汶川城内的刑警
灾害中飘扬的国旗
第三我们感觉到的,整个灾区,特别是河谷地区,地质环境更加恶劣,人居环境基本丧失,河谷的大部分地区已不适合重建条件,这个是我们在公路沿线看到被崩塌、滑坡破坏的村落。大部分是被山上下来的崩塌和滑坡所破坏的。碉楼削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有些房子修得比较密,时间比较长,房子垮塌了。真正在公路两边的,90%以上是山上下来的崩塌的巨石、滑坡破坏的。我们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灾后重建,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我们认为比较困难。
第四看到的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沿江的电站设施,大部分电站在地震中,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对它的影响比较大,大坝和机房基本上损失不大,看不出大的破坏。崩塌的巨石滚到建设设施里面,广场里面,或者滚到水库里面。所有的电站放水,在建的全都停了,工地上的工程机械,设备基本上被破坏掉了。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电站的地质条件变得更加恶劣,施工建设对地质灾害的诱因更为容易,我们以前的印象是电站工地太密集了,施工战线太长,施工场地太多,对脆弱的岷江河谷地质灾害形成诱发条件。这次地震后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果要恢复建设,地质灾害的成灾可能性就更大。所以认为电站的恢复、重建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这是我们在现场最深的印象。
杂谷脑河上红叶电站被崩塌的巨石破坏部分设施
第五新建成的高级公路,都江堰到汶川的高等级公路断续通路,是以隧洞和桥梁为主的。这条公路受到了重创,这条公路投资也很大,虽然九十公里左右,投资了将近五十个亿,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公路基本上全部损毁,导致很多桥梁断裂,隧道被堵被埋,路基也基本上全部破坏了,旅游热线造成了重创。
被堵的草坡隧道
新建的都江堰至汶川高等级公路草坡大桥被震毁 汶川至都江堰的公路
草坡电站
第三岷江上游河谷地震原因,这是一个初步的感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此次地震灾害是复合叠加型的,灾害综合原因来看,首先是地震,接着是山体的崩塌、滑坡,持续地震灾害的复合叠加型的这么一种综合型的地质灾害。这个成灾的顺序,或者说一个模型吧,就是地质应力的释放,产生了强烈的地质活动,加上破碎陡峻的河谷地质环境,产生大量的滑坡,大量的垮塌,再加上密集的工程建设,爆破开挖,包括修公路和近两年兴起的矿山开采,再加上后续持续性的地质灾害规模性生成。整个地震的灾害面,大致就是这么一个特点。
不停的山体垮塌威胁着岷江河谷中的山庄
桃坪羌寨对面山体裂缝
桃坪羌寨对面的高坡地震后已整体下陷,形成了长3000多米,高近500米的一处欲崩危岩
桃坪羌寨对面桃山村山头被地震削为鬼剃头,台地沉陷下滑,威胁杂谷脑河谷和桃坪羌寨
第四一个就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到汶川以后,对汶川周边地区进行一些考察。重点对萝卜寨和桃平山对面,观察地震引起的一些开裂和形成的一些大的还没有最后崩下来的滑坡。其中初步测算了一下,桃平对面那个山体,因为它下面就是公路,同时在公路边上有桃坪乡政府和一个小学,在公路上就看到那个山开裂了,后来老百姓讲,这个村落除了房子倒塌,山体开裂很大。我们上去查看,开裂确实很大,大概下沉了有两三米,垂直下沉。另外开裂区的宽度比较宽,纵向的横向的开裂口都有,初步测算上亿方,如果一次性崩塌下来,可以把桃坪村埋掉三分之二。另外导致杂古脑河堵江成坝形成堰塞湖对下游构成威胁。
汪永晨:丁品形容他们浑身都是伤,他为了拍照,丁品拉着他,就为了得到这些资料,爬到大坝的山上。
杨勇:紫坪铺水库崩塌的前沿地。刚才忘了说这个,就是我们考察紫坪铺的时候,从老百姓哪里得到这个线索,我们去看了一下,还有汶川萝卜寨,岷江汶川以上大概二十公里是萝卜寨,它是受损最严重的地方,我们当时听说武警交通总队在抢修这条公路,牺牲了几个战士,当地老百姓说确实相当危险。这次地震灾害当中,古滑坡复活了,在下来的过程当中,对后面的山体有一个拉动,又形成了大面积的开裂区,萝卜寨又坐落在一个休眠体的滑坡山上,但是没有崩,又引起了新的欲崩区,这次激活了,开始下滑,没有全部塌下来,算起来非常大,大概几亿方,如果一次性成灾,在岷江干流形成渡江堰塞湖,比1933年堰塞湖大得多了。得到老百姓的信息,我们能够去的都看了,没有看到的可能还很多。地震以后新生的这种地质灾害,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组织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再去详细考察。目前紧急处理的是在涪江上游和嘉陵江上游形成的堰塞湖,这次在岷江干流上没有形成大的崩塌滑坡体,我以前最担心的是在岷江干流上,这次主要是在北川和青川,北川是涪江上游,青川是嘉陵江上游,目前形成的堰塞湖大部分是在这两个地方。而岷江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很快,一会儿就冲开了。按道理说,在这样一次强震下,岷江以前很多处于休眠期的滑坡体,应该大量复活。现在汛期还没到,如果汛期一到,对新形成的地质灾害体,一定的诱因下,我担心它规模是很大的,比我们现在处置的堰塞湖的规模和难度和危险都要大得多,这个需要我们下一步密切关注的。
紫坪铺大坝右岩肩产生多处崩塌型泥石流
紫坪铺大坝右岩肩上体上的滑坡使高压输电线塔倾斜
因为现在大家可能从电视上看到,整个岷江河谷的坡面,山体基本上是改天换地,整个植被全部是毁灭性的,特别是在河谷地带,就是说现在生成的这部分崩塌物质和滑坡物,究竟有多大能量?现在还不好说。起码是几亿方,或者上十亿方都有可能。这些物质是马上就会进入到岷江河床里面,不管成为泥沙也好,还是什么也好,这对水库肯定是一次新的考验,因为汛期马上就要到了。岷江属长江流域,这些物质在这个汛期会给这些水库,会给下游带来什么问题,这个也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灾后岷江两岸的河谷两岸是很松散的,水一来就带走了,这一带走了,相应的欲崩体,新生的地质灾害体,可能又会产生二次灾害,其特征就是集群式的成灾,规模式的成灾。现在得到的信息水库相对安全,因为都腾空了,大坝相对安全。这些水库要接受汛期考验,一是水量要增加,第二是这些新生地质灾害,第三水库下一步是修复,恢复它,还是带病运行,还是废弃它,有需要下一步很认真的来研究,观察。
岷江桑平电站水库中的库岸滑坡 震后的山头变成了鬼剃头,临空的山体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现在说紫坪铺,我们从汶川回到了成都,我们从汶川继续往都江堰方向走,走到草科,隧洞一过就进入草科电站,但是隧洞被堵,跨岷江大桥全都断了。看到很多逃命的人,洞内住了很多逃命的人。我们只有回头,当时我想如果这一段我们能走过去,老百姓说不行,绝对走不过,只有返回。从草科返回成都,要四天,回到成都以后,还是一直想到紫坪铺,因为紫坪铺消息是说,面板脱落,破裂,厂房有些损坏,塌陷。好像不是太重,但我说还是有必要看一下。最后到了紫坪铺大坝,当时大坝的情众说纷纭,我们冒险来到了坝肩上,地震以后还没有人到过这里考察,顺着坝下的隧洞口一条长着非常浓密植被的废弃施工道进入右坝肩山体,看到大量的泥石流,崩塌、滑坡,规模很大,以前的一些工棚房破坏了,没有人了。走到坝肩上,很多防滑桩被震裂,坝肩山上很多裂缝,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区宽度大概几百米,裂缝口宽10——30公分左右,裂缝平行河谷,有几百米的,也有几十米的,临空面大面积已经开始崩塌了,如果雨季来,可能造成整体下陷,导致坝肩承受力量减弱,基础不牢。
大坝内侧附属设施断裂 紫坪铺大坝坝顶右侧 紫坪铺大坝右岩肩防滑水
路肩断裂下陷20余公分 泥桩产生裂缝
坝肩 防滑桩也出现开裂,地震对坝肩造成了很大破坏,紫坪铺电站施工期间去看过,花了大量的工程,做得相当扎实。锚杆打了十多米,二十多米,这样一个强有力护肩工程都产生了一些开裂。到了前坝肩也有开裂,有部队在警戒,我们是从坝下翻到坝上来的,在整个坝肩发现不少开裂现象。
紫坪铺库岸的一条 紫坪铺水库两岸隐藏在浓密植被中的裂缝靠近大坝坝肩的裂缝
北东向大裂缝
到了坝上,整个坝上的建筑破坏,最严重的就是泄洪、泄沙装置,水库露出的高度有几十米,看到的水泥基础已经弯曲,歪了一点,房屋建筑体基本损毁了,提闸设施,当时泄洪闸打不开,后来通过人工还是打开了两个还是几个不清楚,这个是破坏得最严重的。
坝顶右侧破坏很严重,坝顶公路的路肩和大坝的主体连接部分出现了断裂,最宽的大概有十多公分,坝体接近中部这一段整个坝体下陷,向下面塌陷,最宽的地方大概有一米左右。面板大部分被震松,变形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紫坪铺的问题,当天我们在的时候,温总理刚刚走,到映秀去了,和联合国秘书长在那儿有一个会见。第二天我们看到,温总理跟潘基文讲,紫坪铺大坝基本安全,后来在网上看,谁说电站不能修在地震带上,我们的水库没有出问题。就是说这次电站修在断裂带上,是没有造成破坏的,没有产生威胁的,有这个结论,好像还是一个好事情,这些大坝经受了考验。但是我们看到水库全部腾空了,压力没有。大部分电站都没有发电,好多输电线路都受到破坏了,电站都没有正常运行,当然安全。紫坪铺的情况,我们从公开的信息得到的好像没有什么,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它也是处于空库运行状态,那问题是什么?进入汛期以后,紫坪铺的库容是九亿方,但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病库,它能经受住汛期洪水和不可预测的堵江溃决的考验吗?
紫坪铺大坝坝顶右侧下陷20—50公分 紫坪铺水库前端山体形成大面积崩塌
紫坪铺要恢复到震前的功能,震前的运行状态,它将会怎么样?就有可能这些开裂的,这些沉陷的,紫坪铺还存不存在?还有没有必要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或者要进一步准确做出判断的。
有人说,紫坪铺封水,成都闹水荒,成都将面临供水紧张的严峻局面,他们是这样讲的。实际上成都的供水目前和紫坪铺没有关系,他从那边白条河入到这边,紫坪铺和成都市的供水有没有关系?至少我们现在看到是没有。现在成都的城区供水是白条河、沙河。政府部门比较忽略的就是右坝肩的开裂问题。右坝肩今年会不会滑下来,或者紫坪铺水库蓄水以后,承受压力以后,是否会导致滑坡,也是需要评估和判断的,这个问题比较紧迫。
整个紫坪铺库区,这次生成了大量的崩塌面和崩塌体。在库中有一个峡谷地带,水库大桥垮了一截,不远就是一个峡谷,峡谷再往上是映秀库尾了,所以紫坪铺水库中间小,两头大,像一个藕节一样,在节点这个地方,产生了大的欲崩体。我们站在右岸山体临江的崩滑顶部,观察到左岸崩滑面临空很高,有七八百米,我们站立的地方,开裂区更大了。也可能形成较大的崩塌滑坡。紫坪铺水库的库容就那么大,岷江整个干支流在这次地震中产生的崩塌物质,都会随着汛期的到来进入水库,库容会被侵占很多。上游的很多水电站,小库容的,也会被大量的崩塌物,滑坡物侵占,这也是电站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水库,以紫坪铺库为代表,目前处于空库运行状态,暂时不构成威胁,随着汛期的到来和上游地质灾害对它今后的影响会逐步的显露出来。还有比较严重的就是映秀这个支流鱼子溪,从卧龙方向汇入的,也形成了堰塞湖,从公开信息上,目前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另外太平驿电站是由于地震后闸门提不起来,这是一个低坝,水是翻坝而过的,汛期还没有来到之前,问题不太大,随着汛期的到来,这些坝能不能承受住,还需要密切关注。
岷江河谷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形成了复合型叠加灾害
北川县涪江上游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嘉陵江上游堰塞湖
红叶一级电站建筑部分被毁
古城电站被崩塌破坏的部分建筑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的一些反思。大灾后面临艰巨的重建恢复和地质生态的修复。地震重灾区的大部分地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特别是震源区和高山区村镇几乎是整体消失,地质灾害频发,新地质灾害生成,震区地质环境更为险恶,不少地区已不适合人类居住,重灾区人口五百余万人,需要移民重建安置人口占相当数量。第二是据不完全统计,重灾区共有上百座大中小型水电站,在建水电站,岷江流域电站是很难统计清楚的。说不清楚有好多,规划中的是29个,但是规划以外的,或者是没有注册的,或者在管理外的电站,经常我们数岷江上的电站数得头疼,算都算不清楚。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是要准确的确定病库病坝,和继续面临灾害和将来构成威胁的程度。这些病库病坝放在这儿不管它也是威胁,怎样处置它,下一步是恢复,是重建,还是废了,炸了,都是需要下一步做工作。
地震前的狮子坪电站工地
地震前的太平驿电站
岷江上游叠溪地震断层带电站工地
横断山脉东南段乌蒙山洛泽河梯级水电开发开发形成的断流河床
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工地,这是一座装机容量达1260万千瓦的世界级巨型电站
横断山脉东南段乌蒙山洛泽河梯级水电开发开发形成的断流河床
大渡河泸定电站施工料场
电站施工工地已逼近了大渡河边的碉楼山寨
岷江上水电站建设向河谷中排弃的渣土,严重侵占下游电站库容
岷江干流上平均不到20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导致了岷江河床断断续续的断流干枯,一条维系天府之国的泱泱大河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这是岷江上游的一座引水式发电站
我们认为通过这次地震灾害,要重新审视我国西部当前水电密集开发的态势,当前的这些江河上的水电开发,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一种地质背景条件下,在这样一种脆弱地质灾害易发的区域,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地区建电站,从科学上是不是最优化的,它应对地震地质活动,地质灾害,以及相连带的很多问题,我们是不是有成熟的应对方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来思考的。大渡河水电开发,是处于鲜水河地震活动带,这个地区地震也是比较频繁的。雅砻江水电开发,是处于安宁河和则木河地震活动带。金沙江溪洛渡电站位于雷波、永善地震活动带,上述江河水电规划建设布局与岷江流域处于相似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震、地质灾害威胁,通过“5.12”大地震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应该科学的调整水电建设现状。
第二紧急保护地震遗址,包括这次地震塑造的自然景观和地震破坏的建筑景观和一些人文景观,把灾后重建重新纳入到成都市及相关城市群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中,通过这么一个机会把它纳入进来,建立地震安置城和藏羌移民城,这是两个概念。现在有很多城镇已经要废弃了,把他们重新安置。同时我们认为岷江河谷里面的这些藏族、羌族村落,也已经不具备生存条件,怎样安置他们?为了保护藏羌文化和他们的民族传统,我认为应该考虑藏羌移民地的问题。
从姜维点将台看汶川城 地震前的桃坪羌寨
映秀中学损失惨重
桃坪羌寨震毁严重
映秀镇已成为一片废墟
映秀一工厂整体垮塌
紫坪铺库区213国道桥梁垮塌
罗卜寨寨门垮塌
再一个将“512”地震的标志性地区和岷江河谷地震遗址规划为世界地震地质公园,建设地震地质博物馆,并与周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遥相呼应,成为人类在大自然中抗争的永久纪念地,以警示人类要尊重大自然。
再一个问题我也简单说一下,目前建水电站的区域,有关部门做过一些地质调查,长江上游地区的地质灾害总数量是21312处,分为滑坡、崩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坡等。这是2004年做的,我说的是整个长江上游。这个数据是国家公布的,分岷江流域,都是地震前的,岷江地震前的地质灾害体有284处,主要分布于河谷两岸的低中高山,泥石流为主,滑坡,崩塌,灾后整个格局变了,数据增加,规模变大。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体913处,以滑坡为主。崩塌也不少。金沙江流域,比前两个江要大得多,地质灾害3759处,滑坡最多,泥石流932处。雅砻江流域也是相似的情况。
大家知道了堰塞湖是怎么回事,在历史上这个区域有数次比较罕见的,规模相当大的堰塞湖。1967年雅砻江雨日山崩,91年我们亲自去考察了遗址,这个山坡还在发育过程中,九天时间回水一百多公里,蓄水量是八亿多方,这次唐家山到今天为止可能是两亿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些都比唐家山大得多。再一个金沙江劳动乡山崩。最大的一个雅鲁藏布江易贡山崩,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天然大坝,当时的蓄水量库容是40亿方,后来通挖引水沟,当时我计算是三个月,这个湖就满了,制订的方案也是挖,一个月时间,只有一个月时间,采用这个方案挖了一个月,降了三米多,蓄水三十亿方,两个月后就溃坝了,结果是雅鲁藏布江上的所有桥梁全部冲毁,印度250万人受灾。1966年普福的也很厉害,四亿方。还有1930年金沙江巧家石膏地,所以说历史上在这些大江干流上的堵江溃坝堰塞湖的情况比较频繁。在岷江是1933年地震引起的叠溪海,形成十多个堰塞湖,堵江45天溃决,水头到了都江堰还有12米,6865人遇难。
99-64岷江上游上世纪三十年代因地震山崩堵江形成的叠溪海子,为河床串珠状海子
鱼子溪与岷江汇合口山体大面积垮塌
叠溪海
金沙江目前的态势是这样的,从虎跳峡以下规划了12级,总装机5858万千瓦,虎跳峡以上9级,总装机1554万千瓦。虎跳峡以下的大坝基本上在建中,虎跳峡龙头电站会不会建,现在还在争议中。虎跳峡电站要建的话,一个是淹没问题,因为虎跳峡电站库容是最大的,比三峡水库还大,调解功能非常好,但也是在剧烈活动的地震带上,最近的一次地震就是1996年。虎跳峡一库8级基本上是在丽江——程海断裂带,地震也是比较频繁的。虎跳峡龙头水库下来的几个水库都比较大,比紫坪铺要大得多,其地质背景也是差不多的。
虎跳峡以下现在在建设的巨型电站,在世界上都是巨无霸,比南美的水电站还要大,如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等。
大渡河干流规划是22级,后面还有一些,岷江,雅砻江……。云南境内的怒江和澜沧江。接下来我讲两点,我们要思考的两点,一是水电建设,在这个区域当中,水电建设的地质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地质条件是不良的。表现为几个方面,一个是选址困难,活动性构造密集,特别是在岷江上,岷江片岩很多,地质灾害成灾以后,它的威胁性大一些。再一个地质生态脆弱,工程成本浩大。
第二山高谷深,小库容引流式电站为多,调节能力差,发电出力不均衡,经济指标并不优越,水库泥沙瘀积严重,电站寿命不长。
第三,电站处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之中,地质、生态安全不能保证这个水电站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第四就是电站自身运行面临很多困境。水电建设影响的第二个因素,是他自身面临的问题,而它的建设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引发和产生地质灾害,使地质环境更为恶化,第二个是地形空间狭窄,严重制约沿江的旅游、工农业、城镇、交通、生态等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环境恶化。第三就是这个区域地质应力失衡,诱发地震,形成复合型地质灾害。
这个区域建水电站,我们认为还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有待攻破。一是坝库区地质问题没搞清楚。二是河谷成因地质历史演化,特别是河谷第四系地质演化。三是活动性断裂,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活动性,这是坝、库地质安全的重要依据。四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洞等地质灾害分布与危害。五是堵江崩塌危岩分布于危害。六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七是水库渗漏的研究。八是工程建设和水库引发及生成地质灾害的研究,工程建设中和水库建设当引发地质灾害。九是库岸稳定性和库岸再造研究。十是工程弃渣、地质脆弱带及水土流失与水库瘀积研究。十一是密集梯度水电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十二是河流功能及开发适度和优化布局研究。十三是地质活动区GPS及地震监测网点建设,这个在这个区域基本是个空白。因为地震监测和GPS基本没做,密集的建水电站,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地壳稳定性研究。十四青藏高原东部山地集群梯级水电建设的地质、生态风险研究。对这些问题研究好以后,我们再优化布局。
紫坪铺水库都汶大桥被震中断裂拉断
12、火电企业巨亏 四大电力巨头入川布局水电
来源:南方报业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6月26日
http://finance.qq.com/a/20080626/000400.htm
尽管刚刚遭受大地震的考验,但在火电成本高企的压力之下,四川丰富的水资源依然成为电力巨头大兴水电的主战场。
6月25日,大唐集团旗下桂冠电力 (600236.SH) 公告称,将收购位于凉山州的两家水电公司。在大唐之前,华电集团已开始布局四川凉山州。
6月20日,中国华电集团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将斥资135亿元在四川凉山州木里河流域新建四个水电站。这成为四川震后首个大型水电项目。
“由于今年电煤价格实在太高,火电业务严重亏损,近期华电已将发展重心转向水电。”华电集团四川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与此同时,国内另外两大电力巨头华能与国电,亦在四川几大流域布下“重兵”。
此次宣布收购四川两家水电站的桂冠电力证券事务代表告诉本报记者,“四川是国内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桂冠电力已被大唐集团定位为主力发展水电资源的平台,在整合了广西水电资源之后,加大进军四川力度是我们的既定计划。”
目前,桂冠电力已经成为仅次于长江电力的国内第二大水电上市公司。
公告显示,两家将被收购的民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5万千瓦,桂冠电力计划收购铁西水电站75%以上及漫滩水电站51%以上股份,至于价格,则目前还需进一步评估和协商。
在此之前,桂冠电力已以27亿的代价收购了岷江上游天龙湖、金龙潭两座水电站。但上述两座水电站因此次地震,使桂冠电力的损失达3000万。
不过上述人士认为,这并不会影响桂冠电力继续在四川投资。
天相投资分析员王威认为,大唐集团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对水电最为积极进取的公司。“当其它火电公司刚开始进入水电市场时,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601991.SH,0991.HK,简称大唐发电)的水电项目从2007年底就已经续投产。”
早在2006年6月,大唐发电便在四川成立了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公司,大唐发电持股80%,负责筹建和开发大渡河长河坝及黄金坪的水电项目。目前,大唐集团在嘉陵江流域共拥有四座水电站,其中一座已建成,另外三座待建,总装机规模近170万千瓦。
与华电、大唐“英雄所见略同”进军四川水电的还有华能和国电两大集团。其中,华能的水电规划主要集中在涪江、嘉陵江流域,而国电则主力开发大渡河流域。
火电巨头纷纷转向投资水电的背后,是其火电厂的巨额亏损。
由于煤价上涨及煤电联动趋缓的原因,一季度,电力行业3112家电力生产企业中约半数亏损,其中,华能、大唐、中电投、华电、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共亏损27亿元。
“今年电煤价格疯涨,火电厂亏损很严重,我们不可能做赔本生意。”华电木里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胥洪远说,此外,国家对火电厂有严格的产业政策,基于环保等因素考虑,火电厂发展空间有限。相对而言,四川水力资源丰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因此华电集团四川公司已将水电作为发展重点。
作为四川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目前华电集团主要的15家火电厂亏损已超过5亿元,”华电四川分公司人士说,“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每吨平均上涨了100元,累计涨幅已近40%,但火电上网价格长期维持在每度约0.3元不变。现在全国已进入迎峰度夏的阶段,用煤数量大幅度增加,各地用煤企业特别是电力生产企业纷纷抢购煤炭,电煤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
“最近国内几大电力集团都在纷纷降薪,火电的亏损看来短期内难以扭转。”该人士表示,除开发水电外,他们也酝酿发展风能。
国电集团一位人士也表示,“虽然7月份电价将上调,但仍然无法改变火电厂亏损局面。我们也在调整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四川省经委有关人士认为,在火电价格成本高企以及国家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四川将迎来水电集中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到2010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可达2900万千瓦,2020年可达660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水电能源基地。”
13、环保部:治理水污染是一场“持久战”
来源:中国网2008-06-26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727201214448829_1.shtml
中国环保部高层官员认为,2030年前,中国水环境将面临新一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成为能否遏制中国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关键时期。
在经历了去年5月蓝藻污染大爆发之后,位于南方江苏省境内的太湖今年再次遭遇蓝藻袭击,直接影响到沿河流域成百上千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据中国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透露,4月初,太湖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蓝藻,比去年蓝藻出现的时间还提前了一个月。而有专家预测,2008年夏季太湖仍会有规模较大的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和频率不会比去年低。
太湖流域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料显示,太湖流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其中,尤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太湖水质20年下降了两个等级,现总体处于劣4类至劣5类状况。
1998年12月,中国国务院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至今,投资过百亿元,但收效甚微。
“这反映出上级政府对太湖治污的部署,具体到乡镇、到企业还没有真正落实,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为。”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河流实施的是分段属地管理制度,导致河流污染治理的权责不明。
林泽新坦承,太湖治污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场持久战。太湖目前水质已“中度富营养化”,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即使努力控源治理,也可能延续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为了控制太湖蓝藻的危害后果,江苏省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蓝藻暴发不演化成水危机,确保饮用水安全。
太湖治理,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缩影。
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资源消费国,但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据估计,中国600多个城市大约三分之二都有缺水的问题,其中100多个城市属于“严重”缺水。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当前,中国水污染相当普遍,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大江大河已经不堪重负。周生贤认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没有明显降下来,全国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污染状况相当普遍,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相互叠加,构成复合型污染;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全国2万多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黄河沿岸的近3800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水生态遭到破坏,一些地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生态警戒线。
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表明,中国每年水和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目标
由于工业污染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在2007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上,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中国将投入2565亿元人民币(约合342亿美元)加大对海河、淮河、辽河、黄河中上游等11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王金南介绍说,重点防治流域涉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3个,总面积约27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8128.7亿立方米,总人口约7.88亿。重点治理工程被确定三类,分别为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如果再考虑到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所需的费用,这11条河流的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需求将高达4000到4500亿元。
据统计,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水污染治理预算约占全年GDP总值(20万亿元)的2%。根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一份白皮书显示,从1996到2004年,中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累计9520亿元,仅占同期GDP总量的1%。
周生贤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河流污染防治工作,首先要明确目标。从长远来看,就是要恢复河流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江河安澜。
近期目标是到2008年年底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2010年年底前,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马中表示,水污染问题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人为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污染防治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而言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黄河、淮河流域一带的省份地区,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所以控制污染将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协调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个别地方,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思想源头。例如,在太湖暴发蓝藻的3个月后,江苏省政府只能强制关闭沿河流域1000多家化学工厂。
东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辖下的水头镇被誉为中国的“皮都”。在这块3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满了10万人口,其中3万人主要从事皮革业,这里约有1200家小型皮革厂,对当地的水质和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公众压力迫使平阳县政府开始严肃处理污染治理问题。于是,政府将1200多家皮革加工厂整改重组成了39个大型的工厂。由于缩减皮革加工业的规模将使县财政收入减少1.5亿元.县政府目前积极鼓励当地发展其他一些不污染环境的高附加值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凯伦指出,频频发生在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和现行的行政分割体制间不协调,是造成中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是连续性的,而目前水资源实施的是行政区管理,两者之间的断裂势必造成诸多矛盾,限制了增加协调合作治理污染难度,以至于跨界水污染问题成为难治之症。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江苏省出台了新规定:如果太湖下游的水质下降,太湖上游的城市必须给予下游地区赔偿。此外,江苏省还和邻近的山东、安徽、浙江等省份签订了共同防治河流污染问题的协议。按照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如果上游地区发生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游地区有权要求责任地区关闭污染源企业并向责任地区提出生态补偿要求。
周生贤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近年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依法关闭、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削减水污染负荷,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城镇供水安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据周生贤介绍,中国将采取六大措施确保河流污染防治:
一,从严控制各类污染排放。今后,未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凡是向河流排放有毒有害、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直接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的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现有化工石化等园区、基地和项目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2010年起,对河流环境敏感区域和枯水期等敏感时段,全面实行更为严格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确保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必须达标排放并达到区域流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加快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做好联网工作。2009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未获许可的排污单位不得生产,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限产限排。强化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凡是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不得上市,凡是排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上市,已上市的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其环境行为。2010年底前完成强制淘汰或关闭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任务。
三,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逐步推广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根据河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所有新建、在建污水处理厂要配套脱氮工艺,已建污水处理厂应于2010年底前完成脱氮改造。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尽快将标准调整至不低于0.8元/吨。坚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方向,鼓励采用多种投融资形式。
五,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2007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和划分工作。对2000年以后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限期取缔或清除。
六,统筹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加大对河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在江河源头、洪水调蓄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优先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全面治理,上游、中游、下游协调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合理分配,让河流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14、新闻热议:让“绿色出行”不再难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08-06-25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06/25/002780713.shtml
最近,湖北、山东等省主要领导体验“能源紧缺”,在“体验日”那天,与众多机关干部一道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搭乘公交车上班。此举引起众多网民热议。
不少网友认为,“绿色出行”应成为常态,不要仅限于一天的“作秀”。客观而言,强求机关干部天天上下班一律不许开车,目前显然很难做到,但领导带头示范,通过“体验日”向社会倡导“绿色出行”,从而增强全民节能环保、“绿色出行”意识,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所谓“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近年来,我国不仅有政府部门还有民间组织,通过“无车日”、“能源紧缺体验日”、“绿色出行全国行动”等各种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绿色出行”,应该说,大多数人这方面的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然而,为什么在一些城市,“绿色出行”虽然已深入人心,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叫“难”?
笔者所在的城市,人们“绿色出行”的方式不外乎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电动车)、步行等,但这些方式都不尽如人意。乘坐公交车,该市因为没有实行“公交优先”,公交车常处于“弱势”,往往被横冲直撞的小车挡道,速度上不去,导致乘坐者出行效率低。因此,很多情况下,“逼迫”人们出行打的士。骑自行车(电动车)也不轻松,非机动车道往往被机动车抢道,行驶中险象环生。加上行人混行其中,自行车(电动车)只能在人缝中艰难穿行。步行也不容易,在一些酒店门口,人行道成了“停车场”,行人只有让路“反串”走车道,其危险程度更令人捏一把汗。
改变一些城市“绿色出行”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借鉴国外及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力推行“公交优先”,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真正让公交车舒适起来、快起来。同时应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人们“绿色出行”,有条件地限制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此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让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车)、行人畅行其道。
与此同时,每一个机关干部、普通群众都要自觉增强“绿色出行”意识,出行时能不开车的尽量不开车,尽可能多乘公交车、多骑车或步行,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废气排放,更节约了有限的道路资源,为他人的畅行做出了贡献。(钟兴旺)
15、“垃圾卡”污染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 东北网-新晚报2008-06-26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system/2008/06/26/051341531.shtml
东北网6月26日讯 为了有效控制“白色污染”,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告别了免费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同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样一来,白色污染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卡类回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市民曹小姐说,她打开自己的钱包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用PVC制作的会员卡,有健身的、美容的、KTV的、服装鞋帽的等等。现在持卡消费非常普遍,恨不得每个店面都鼓励顾客办理本店的会员卡,以便享受打折等优惠。被人称为“刷卡一族”的刘女士说,前些天她特意挑选了一款多卡位的钱包。大部分会员卡都有使用期限的,但一些会员卡的使用率很低,没使用几次就过期了,一看过期就顺手扔掉了,根本没想到污染的问题。
在教化电子大世界记者看到,很多摊床都贩卖各种网络游戏充值卡,很多网络游戏的充值卡都是用PVC制作的。一经营者说,一般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张,最多的一天能卖出几百张。一购买充值卡的人说,他经常来买游戏充值卡,充值卡充完值后就没用了,有些卡上的图案很漂亮他会收藏起来,但大部分都扔掉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发卡单位没有设立回收废弃卡服务。一健身会馆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没有回收废弃卡的服务,持卡人也没有向我们询问回不回收卡?”一服装专卖店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不回收废弃的会员卡,即使回收了,我们也不知道送到哪里去?”
有关社会学者说,除了上述的几种废弃卡,还有一些银行卡、电话IC卡等也成为“废弃卡大军”中的一员。有资料表明,国内目前每年都会产生几亿张PVC卡,这些卡作废后相当于几百万吨垃圾。由于可降解卡的成本很高,故大部分制作的PVC卡都没有进行降解处理。这些废弃卡埋入地下后,不仅会破坏土壤,几十年不可分解,而且还是一种资源浪费。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回收利用是主要的解决办法。现在回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即使一些废弃卡内夹有金属芯片也能回收利用。人们建议,有关部门应鼓励多成立回收废弃卡的公司,不仅能产生效益,而且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6、灾区环评重在强化“四性”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06-26
http://www.zhb.gov.cn/hjyw08/200806/t20080626_124540.htm
目前,汶川灾后重建已提上正式的议事日程。作为地区环保部门,除了应严密监控震区水环境外,还应提前介入灾区重建,做好灾后重建环境影响评价服务,重点应突出4个方面:
一是严防次生灾害,注重环评的前瞻性。汶川地震后,灾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科学评估灾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防止次生灾害,已成为灾后重建当务之急。作为环评部门,在积极应对的前提下,应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根据发展定位、环境资源禀赋,坚持高品位、高定位、高标准,立足长远,划分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引导灾区在重建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把环评工作放在维护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高度上,防止在重建中造成次生灾害,争取把灾区打造成生态建设样板。
二是注重产业协调,强化环评的科学性。此次汶川地震,导致地区产业之间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加快灾区经济发展、重新进行产业定位,既是灾区重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灾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四川拥有大量人文、生态等历史遗产,地区环保机构可以结合地区空间开发格局,优先围绕如何打造特色服务、发展特色旅游、加快服务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进行思考,科学搞好环境影响评价,并把环保规划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指导性规划,在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此基础上,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定位重点,坚持科技创新,要求企业加大产业产品技术改造力度,并积极扶持发展清洁产业,在灾区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三是把握区域特点,提升环评的合理性。四川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另外,在灾区重建过程中,大批灾民将被集中安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问题必然会加大城镇环境压力。基于此,在规划灾区重建过程中,除了应积极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外,应把加快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机制作为环保机构考虑的方向。在规划环评中,建议灾区建设放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建设,做到重建的新区排水系统从规划起就实行雨污分流,管网配套,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同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坚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灾区工业园区,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治理、集中管理,防止新建过程中,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向郊县转移,污染企业向新建城区转移。
四是关注民生改善,加强环评的快捷性。当前,由于房屋倒塌,导致大量灾民需要安置落实,城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重新规划。基于这种情况,当地的环评机构应根据灾区重建的需要,尽快介入各项规划研究制定,在第一时间搞好规划环评,使各项规划及早予以实施。在此基础上,本着高效、快捷的原则,对建设项目环评,只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平衡不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安居工程环评、灾民就业帮扶工程等建设项目,应坚持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简化环评程序,缩短环评时间,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服务于灾区建设,满足灾民生产、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