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06-25

六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专家:没有台风 全球性的水荒可能会更严重

2、新华网:    珠江流域去年水质改善

3、中国环境报:  15名省级厅级领导任太湖入湖河流“河长” 

 

地方信息:

4、北京日报:   北京市2万辆公交车全部贴上绿色标志

 

重大水事:

5、新闻晨报: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水质较去年好转

 

人与自然:

6、新华网:    安徽芜湖首次发现野生扬子鳄 重约20公斤

7、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熊猫遇震后危机 海外各界关注其安危

 

污染信息:

8、三峡日报:   长江支流神农溪发生水华

9、东方网:    黄浦江首次大量暴发绿萍 疑与太湖泄洪有关(图)

 

特别推荐:

10、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

 

深度报道:

11、搜狐绿色:   杜邦在华重大项目存严重污染隐患

12、人民网:    太阳纸业澄清乏力 "污水"或危及南水北调水质

 

环境时评:

13、新华网:    保护环境 节能是一种文明

 

 

14、学者蒋高明谈汶川地震后“大自然的自我恢复”

请点击这个网址http://tv.people.com.cn/GB/14644/7399196.html

 

 

 

 

1、新华网:专家:没有台风 全球性的水荒可能会更严重

来源:新华网 2008年6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974

新华网福州6月24日电(记者来建强)今年第6号台风“风神”正一步步迫近福建至广东一带沿海。一提到台风,人们便会想到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所引起的严重灾害。福建省气象部门研究员陈丽清说,台风也是为陆地驱热和带来甘霖的海洋使者,没有台风,全球性的水荒可能会更严重。

国内外的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中等大小的台风,抵达陆地时可降下30亿吨的水量。在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和美国沿海地区,台风带来的降水量占了全年总降水量的30%左右。此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缓解炎热季节的旱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台风,全球性水荒可能会更严重。

陈丽清说,台风生成于高温高湿的地球赤道附近海洋环境,赤道地区因阳光最强而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产生,赤道一带的热量就无法驱散,世界各地冷热将更不均匀,会造成热带更热、寒带更冷、温带消失的可怕状况。台风在移动过程中,高达上百公里的风速能把低纬度的热水量和水汽带到中高纬度或沿海地区,促成南北之间的水热交换,形成地球海洋与大气系统的热平衡。

2、新华网:珠江流域去年水质改善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8039

新华网广州6月25日电(记者闫洁)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4日通报2007年度珠江综合整治考核情况时指出,总体来说,去年珠江流域主要江河水质维持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大部分流经城市水体水质明显改善。

据介绍,2007年珠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88.2%,比2006年提高1.9个百分点;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4.9%,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5.7%。珠江广州河段、东莞运河(城区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深圳河、佛山水道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

此外,珠江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年底,流域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15座,比2006年增加23座,每天处理污水81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较2006年提高132万吨。2007年,珠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9%,比2006年增加10.2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7%,比2006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但整治办同时指出,当前整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市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等工作上与整治任务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3、15名省级厅级领导任太湖入湖河流“河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6/24/content_8426624.htm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近日又新增了一个新“官衔”——望虞河的“河长”。

    全长60.8公里的望虞河,南起太湖边上的沙墩口,北至长江边上的耿泾口,是太湖最大的入湖水源。这条河的水环境直接关系到太湖水的环境和太湖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的通知》中提出,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水系复杂,入湖河流普遍跨不同行政区域,必须加强指导、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入湖河流的综合整治。为确保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决定对进入太湖的15条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省政府领导、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部分成员和有关厅局负责同志担任省级层面的“河长”,河流流经的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地方层面的“河长”。“河长”们的主要责任是组织编制并领导实施所负责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抓好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带动治污工作的深入开展。

    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史和平也分别担任了漕桥河、武进港、社渎港的“河长”。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农林厅、省环保厅等主要领导也

    分别担任了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河长”,15名省、厅级领导将与苏、锡、常等太湖地区入湖河流所在地的政府官员一起,形成了上下联动 的治污“双河长制”,共同负责15条入湖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李玉芳 高杰)

  相关链接

    “河长”名单

    望虞河 罗志军 省长

    漕桥河 赵克志 常务副省长

    武进港 黄莉新 副省长

    社渎港 史和平 副省长

    太滆运河 毛伟明 省发改委主任

    梁溪河 张吉生 省经贸委主任

    直湖港 吕振霖 省水利厅厅长

    陈东港 周 岚 省建设厅厅长

    乌溪港 吴沛良 省农林厅厅长

    太滆南运河 张敬华 省环保厅厅长

    大浦港 齐乃昌 省发改委巡视员

    洪巷港 陆桂华 省水利厅副厅长

    大港河 王 翔 省建设厅副厅长

    小溪港 张坚勇 省农林厅副厅长

    官渎港 秦亚东 省环保厅副厅长

4、北京市2万辆公交车全部贴上绿色标志

来源:北京日报2008年06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5/084315812675.shtml

  本报讯(记者 曾昀)7月1日起至9月20日,全市30多万辆黄标车将全部禁止上路,而保障市民出行的公交车也将于本月底全部更新、治理为国III以上的绿标车。

  据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杜少中介绍,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分为奥运前综合治理措施和奥运会期间临时保障措施两部分。北京已经进行了14个阶段200多项的治理措施,使全市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已经达标,可吸入颗粒物也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经由1998年的100天,达到去年的246天。奥运会临时保障措施采取后,根据科学测算,将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63%,约11.8万吨。所有上述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实施,将为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提供可靠的保障。

  北京现有机动车320万辆,近年来,本市先后采取了新车不断提高标准、在用车加强管理、老旧车提前更新淘汰、不断改善油品质量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机动车污染控制。目前,全市有排放较高的黄标车30万辆,虽然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10%,但污染物排放量却占机动车排污总量的50%。一辆老旧黄标车污染排放相当于目前新车排放标准国IV的28倍。因此,从7月1日起至9月20日,所有黄标车将禁止上路行驶。

  近几年来,全市公交车辆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对老旧黄标车进行淘汰和治理,目前,20451辆公交车全部贴上了绿色标志。此外,邮政系统的1243辆黄标车也已全部完成更新治理。

据了解,7月1日起,环保部门将全天候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对重点车型和重点单位黄标车禁行和单双号限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车型包括黄标车、大货车;重点单位是公交、出租、环卫、旅游、渣土;重点地区为奥运场馆周边、运动员活动集中地区等;重点时段则要根据一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污染高峰时间确定。届时,除路检和夜查、抽查外,全市22辆激光遥感监测车将全部上路,只需0.7秒就能识别出排放超标车辆,并拍下车牌号。

5、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水质较去年好转

来源:新闻晨报2008年06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422713.html

  国家环境保护部最近发布了《2008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三峡水库干流水质以达到和优于Ⅲ类为主,支流水质以Ⅳ类为主,比上年有所好转,部分支流继续出现水华现象。

  自1997年起,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发布《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三峡枢纽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三峡工程已开始承担初期运行期的防洪任务,为减轻长江中游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去年,三峡库区库首至库中地区共发生地震1402次。

2007年,长江“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有所下降。5-7月,坝下监利县三洲断面“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为0.89亿尾,比上年减少61.5%,是蓄水前(1997-2002年)平均值的3.5%,苗汛过程不明显。“四大家鱼”种类组成仍以鲢鱼为主;其次为草鱼,而鳙鱼较少;没有采集到青鱼。

6、安徽芜湖首次发现野生扬子鳄 重约20公斤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423120.html

  新华网合肥6月24日电(记者王立武)安徽芜湖县红杨镇万寿村境内近日发现一条体重约20公斤的野生扬子鳄。当地群众同时在邻近万寿村的岗山村发现了另一条野生扬子鳄的踪迹。这是近30年来这一区域首次发现野生扬子鳄。

  芜湖县林业局局长洪宁介绍,芜湖县曾是扬子鳄重要栖息地之一,但近30年来,已难觅野生扬子鳄踪影。

  万寿村境内的野生扬子鳄是当地一村民捕鱼时捕获的。芜湖县林业局随即联系安徽扬子鳄国家保护区,经该保护区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专家研究,确认这条野生扬子鳄已在万寿村境内生活40年以上。此外,专家对岗山村扬子鳄的踪迹进行观测研究,确认岗山村尚未现形的野生扬子鳄体型应当更大。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也是世界极度濒危野生鳄种之一。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扬子鳄十分罕见。

7、中国熊猫遇震后危机 海外各界关注其安危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06月23日

http://lvse.sohu.com/20080623/n257672455.shtml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给大熊猫投食。地震中熊猫同样受了惊吓,也需要心理治疗。本报记者陈燮/摄

  四川地震后,中国大熊猫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目前仍有1400多只野生大熊猫生死不明

  “它在地震后很紧张,不愿被抚摸。现在它仍然不如地震前活泼,但在逐渐好转。”饲养员口中的“它”,是生活在中国四川卧龙的大熊猫晶晶。而卧龙,正位于5月12日大地震的汶川县境内,距震中映秀镇仅10多公里。

  本报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让包括晶晶在内的上千只大熊猫面临严重的震后危机。

  80万亩熊猫栖息地彻底毁坏

  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岷山大部、邛崃山北部和秦岭南部,是我国野生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区内共有野生大熊猫1400多只,约占整个野生种群的88%。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此次地震共造成49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受损,80万亩熊猫栖息地彻底毁坏。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圈养的63只大熊猫已有1只死亡,1只失踪。”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1400多只野生大熊猫目前面临栖息地损毁、食源和水源受到影响以及‘生殖孤岛’三方面威胁。”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介绍说。

  严旬进一步解释道,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使很多大熊猫居住的洞穴受损或坍塌,“使熊猫赖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没和砸毁,保护区内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熊猫的健康。”

  此外,大面积、大区域的山体垮塌,也给熊猫的迁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猫陷入“独居”状态,雌雄个体之间失去相互联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岛”,可能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濒危状况。

  受灾最重的野外站尚无法到达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地震发生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发动救援。

  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卧龙饲养场所需的竹子主要从雅安的宝兴县运过来,每周一次,每次约6000-8000斤,可够那里饲养的大熊猫吃上一周。”为让这些受惊的大熊猫重获平静,卧龙的饲养员们还发起“爱心行动”,用抚摸疗法来为这些熊猫放松。

  而让保护区工作人员最为担心的,也正是这些目前大多去向不明的野生大熊猫。

  严旬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交通、通讯等条件,还不能使工作人员直接到达受灾最严重的野外保护站。一旦条件允许,巡寻人员将在第一时间了解野生熊猫个体受损情况并及时施救,同时加强栖息地受损评估。”

  基地迁址已在考虑之中

  卧龙保护区建于1963年,以“大熊猫之乡”、“野生动植物乐园”而闻名于世。是我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区内拥有野生大熊猫150多只。

  地震发生后不久,《国际先驱导报》驻成都记者就紧急赶赴卧龙。然而,当记者抵达现场时,保护中心对面的山坡高处,还间或有小的沙石滚落,用黄炎的话说,是“山体也还在塌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确定饲养场所在地是否还适合养熊猫,是否需要迁址。

  6月10日,李德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说,“卧龙中心大熊猫的房舍在地震中严重受损,32套大熊猫圈舍中有14套全部损毁,其余的也遭不同程度的损坏。”李德生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卧龙正在保护区内重新选址,新建一个大熊猫园。

  海外各界关注大熊猫安危

  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受灾情况和重建工作,自然也引起海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泰晤士报》6月14日发表了题为《90%的大熊猫处于危险之中》的文章,美国《华盛顿邮报》也报道说,地质学家正在对卧龙保护区进行勘察,以给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熊猫研究中心选择更稳定的重建地。

  由香港海洋公园成立的“大熊猫基地震后重建基金”,目前正积极向香港各界募款,并已先行拨出100万元人民币购买应急物资,协助受地震影响的大熊猫保护基地的救灾及重建工作。香港邮政7月也将发行以大熊猫“乐乐”、“盈盈”为主题的特别邮票,纪念它们来港一周年,全部收益将捐助四川重建大熊猫基地。

  对此,严旬证实说:“国外的保护组织,包括政府的保护部门和一些国际保护组织都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提出他们希望能够为大熊猫、特别是为卧龙做一些事情。我们也接到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包括个人和其他大熊猫保护机构捐款、捐物。这些资金和物资有的直接到了卧龙的账面上,有的通过林业部门转运到卧龙。”

严旬进一步指出,“不少大熊猫受灾地区,目前人还很难进去。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卫星图片来判断受损失的情况。下一步,我们一旦能够进入并了解那个地方的需求后,我们会给这些国际组织提出希望,请求给予援助。”

8、长江支流神农溪发生水华

来源:三峡日报 2008-6-25

http://www.cn3x.com.cn/gb/yc/2008-6/25/064614485.html

三峡库区巴东县绿葱坡镇水源地遭污染正在处置

  据新华社宜昌6月24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长江上游支流神农溪发生蓝藻水华,且呈日益扩张态势,湖北省巴东县境内沿岸5至6万居民饮水受到影响,享誉中外的神农溪旅游遭受威胁。

  巴东县环保局最近在例行监测中发现,神农溪鸭子嘴处水体呈现深绿色,透明度仅为2.2米,感官指标和各项监测指标均显示该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巴东县环保局目前每天对该段水体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其富营养化指数逐日变大,自罗坪向下游扩展,明显可见的藻类长度已由最初的3公里扩大到7.5公里,透明度由2.2米下降到1米,受水华影响的沿岸居民估计5至6万人。

  据介绍,目前巴东县政府和县环保局已采取应急措施,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禁止人畜饮用河水和捕捞水华河段的鱼类,同时加大了对水华发展趋势和水质的监控力度。

  据新华社宜昌6月24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记者24日上午从湖北省政府在此间召开的专门会议上获悉,6月19日发生在三峡库区湖北省巴东县绿葱坡镇的水源地污染事故得到迅速处置,监测表明,目前三峡库区水质未造成污染,尚未发现人畜因饮水导致不良反应。

  6月19日16时30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保局接到巴东县环保局报告,该县绿葱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感观呈棕红色,有异味,疑为受到污染。当地党委、政府紧急部署并迅速展开污染事故处置,恩施州及巴东县环保、卫生、水利等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展开调查。

  环保、卫生部门当日对污染点及取水点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点石油类超标900多倍,挥发酚超标15000多倍;下游3500米取水点石油类超标30多倍,挥发酚超标1100多倍。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基本确定主要污染物为70号和100号乳化沥青,当地水质已经受到严重污染,不能满足饮用要求。

恩施州及巴东县环保部门初步认定,事故级别为环境污染一般事故,污染为乳化沥青所致。

9、黄浦江首次大量暴发绿萍 疑与太湖泄洪有关(图)

来源:东方网 2008年06月25日

http://green.sohu.com/20080625/n257721563.shtml

昨天,河道工作人员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打捞绿萍。

  黄浦江首次大规模暴发绿萍

  疑与梅雨、太湖泄洪有关 危害程度不及蓝藻

  形如荷叶,直径却不到0.5厘米,“体格”是荷叶的数百分之一,给河道景观带来视觉污染。最近,在黄浦江、苏州河等本市主要河道中,一种体形细小的绿色水生植物——“绿萍”的入侵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记者昨日与水域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打捞绿萍,结果发现,由于今年梅雨季节高温多雨,绿萍肆无忌惮地占据了黄浦江上的重点水域,这在申城历史上尚属首次。

  今年已打捞2000余吨绿萍

  “近几年绿萍都有暴发,但以往都是在苏州河上游形成威胁,今年则首次在黄浦江上游大规模暴发,甚至连重点水域都受到了侵袭。”水域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黄浦江岸边看到,呈颗粒状的绿萍此时已或多或少地漂浮在水面,凑近观察,这些绿萍每个都像是微缩之后的小荷叶,通体翠绿,且没有淤泥染身。不过,随着船只前行,来到离黄浦江重点水域较远的地方,这些单个体态渺小的绿萍就不再那么漂亮,尤其当成千上万的绿萍聚集在一起时,仿佛给河道盖上了一条厚厚的绿毯。

  在松江泖港一处绿萍打捞站,绿萍已在河道一侧“扎堆”。虽有数名工作人员不停地收回捞网,但刚打捞完毕,水面很快又被随风飘来的下一波绿萍覆盖。“这些绿萍不仅成为视觉污染,同时还可能成为水上垃圾,如果不及时打捞,甚至可能在奥运期间对本市一些景观水域造成严重影响。”市容环卫水上管理处科长金浩说。

  最近,相关河道的工作人员几乎一刻不停地打捞绿萍,截至6月22日,他们已打捞出了2195.8吨绿萍,但另外一个数字同样令人担忧,目前全市每天还有120吨的“产量”,为此,他们不得不在苏州河、黄浦江以及泖港等多处设置拦截库,时刻监测绿萍的生长动向。

  绿萍生存能力引人担忧

  据介绍,虽然本市的绿萍绝大多数来自于黄浦江上游地区,由于它们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因此一旦人们大意,绿萍便可能找准机会在本市安家落户。此外,业内人士怀疑,今年的绿萍可能已经不像以往,不仅生命力超强,而且体形偏小不易打捞。

  “就像水葫芦那样,理论上应该捱不过0℃以下的寒冷,但经过年初的冰冻雨雪天气后,我们竟发现有一些水葫芦安然越过了冬天。”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绿萍和水葫芦无论生长特性还是其繁殖力都类似,既然水葫芦能突破自己的“生存极限”,绿萍也很有可能在生存能力方面发生了“变异”,更能适应环境变化。

  让管理部门担心的是,由于此前本市并未遭遇像今年这么大范围的绿萍,因此主要是针对水葫芦的打捞工具,网孔都比较大,身形小巧的绿萍往往从中漏过,打捞效果不甚理想。

  梅雨及上游泄洪促成暴发

  据介绍,今年绿萍大规模暴发的原因在于,最近黄浦江以及苏州支流中的绿萍随着泄洪排水进入这些水域,再加上眼下的黄梅天气进一步助长绿萍嚣张气势。

  气温在20多℃、相对湿度在67%-95%,眼下类似的天气成就了绿萍的绝佳生长环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建华表示,目前本市出现的梅雨天气,还带来了大量营养源,比如没有能及时清理的垃圾,还有部分市民随便丢弃的废物,都可能被冲到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绿萍提供大量“养料”。

  至于绿萍的存在是否会影响本市的水质,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陆柱认为,绿萍与蓝藻不同,蓝藻腐烂后会释放有毒的藻毒素,而绿萍一般不会。因此,绿萍对申城水域的影响主要是视觉景观方面的污染以及可能对河道航运的影响;而李建华则认为,绿萍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所以任其发展的话,水体缺氧会导致鱼虾的缺氧,从而破坏生物链。新闻晨报

10、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

《中国国家地理》第6期23-06-2008范晓

 

四川地震灾区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质构造带上?龙门山地震带是历史上的地震活跃区域吗?修建水坝到底会不会诱发地震?地质专家范晓从地质角度深刻剖析了这场特大地震灾害。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四川省青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汶川县、都江堰市等受灾严重的地区,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质构造带上?龙门山地震带是历史上的地震活跃区域吗?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以及工业开发区的扩展等挖掉了大量山体的坡脚,改变了岷江上游河谷的地形地貌,这对地质稳定的影响到底有多严重?修建水坝到底会不会诱发地震?地质专家范晓从地质角度深刻剖析了这场特大地震灾害。

满目废墟的绵竹市汉旺镇,镇中心孤兀残立的钟楼,指针停止在14时28分,它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这个永远难以抹去的惨痛时刻,这个地覆天翻、山河巨变的惨烈一幕。

和唐山大地震一样,汶川大地震来得似乎没有一点征兆,而当它一出现,便让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大惊失色。

地震发生时,我乘坐的越野车正行驶在成都望江楼附近的府河边。“我当时感觉到汽车在发飘”,驾驶员老赵事后这样说。因汽车在行驶,我当时并未感觉到震动,只看到路旁楼群里冲出大批脸色煞白、惊恐万状的人们,向着府河边狂奔。我们以为河里出了事,便停下车观看,这时才感觉到汽车在剧烈地左右摇晃,我们终于明白,地震!汽车不停地在晃,我打开车门下车,地面也在剧烈晃动,感觉像是踩上了软软的东西,有点站立不稳和下坠。

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成都竟会有这么强烈的震感,这是所有在成都生活过的人都不曾经历过的。我当时想到的是,成都附近一定有地方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地震。 下午3点多钟,在川大校园里,一位学生骑车过来说,“汶川,7.8级”。这是我最初得到的信息。

从沉寂到复活,龙门山地震带一反常态

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的汶川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数据先后有8.0级、7.6级、7.8级,尔后又修订为8.0级。震级的差别看似不大,但地震释放的能量,8.0级可以是7.8级的2—3倍,也大致相当于6.0级的900倍。震中位置,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非常接近,分别为:北纬 31.0°,东经 103.4°;北纬30.989°,东经103.329。

如果要用具体的居民点位置来描述震中,那么应该是:汶川县映秀镇西偏南38°方向约11公里,汶川县水磨镇北偏西11.5°约7.5公里,离震中最近的居民点是汶川县漩口镇八角庙村的桂子坪,约1.7㎞,从地理位置看,震中地处岷江右岸小支流—古溪沟的沟尾附近。

震中地点虽然行政区划上属汶川县所辖,但离震中直线距离最近的县级城镇却是都江堰,而不是汶川。从这一点看,这场地震被称为汶川地震似乎有一些名不符实。由于这场地震在四川的大范围区域主要是龙门山地区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将其称为5.12四川龙门山大地震似乎更为贴切。

对于专家们来说,在龙门山地震带、在离成都平原如此之近的地方,竟然出现震级如此之高的大震,的确出乎意料。

中国大陆上有一块强震和大震比较集中的区域,专家们把它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它的范围大致在北纬20°—40°、东经98°—108°之间,涉及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主要包括了云南高原、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祁连山、黄土高原西部、内蒙古高原西部等地理区域。

龙门山地震带只是中国南北地震带中诸多的次级地震带的一条,它沿着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北起青川,经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宝兴、天全至泸定附近,它刚好分布在横断山区东缘与四川盆地相邻的地带,长约400公里,宽约70公里。

龙门山地震带是一条规模很大的地震活动带,因为毗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成都平原及其城市群,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从强震活动的频度和级别来看,在中国南北向地震带中,它还是一个相对“沉寂”的区域。龙门山地震带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7级的地震,这里有记载的最大地震是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发生的汶川6.5级地震,而且从1970年大邑6.2级地震以来近40年,还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因此,从强震和大震的发生来说,在中国南北地震带中,专家们更多关注的是鲜水河、安宁河、松潘、东川—嵩明、马边—昭通、通海—石屏、西海固、天水、银川、河西走廊等地震带。

5.12大地震的发生,可以说颠覆了专家们对龙门山地震带认识的基本框架,台湾的地质专家也用了“复活”一词来形容龙门山地震带的一反常态。这究竟是数千年以上的能量积蓄终于到了极限,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这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蔚为壮观的龙门山,竟是8级大地震的孕育之地

龙门山绵延逶迤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之间,当你由成都平原西行,接近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邛崃一线,就会看到西边的龙门山如万丈高墙,平地拔起,蔚为壮观。杜甫曾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来形容由成都平原眺望龙门山的景象。

龙门山之所以会在四川盆地西侧形成如此雄伟的山脉,是因为它作为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的一部分,受高原东缘断裂活动影响而强烈上升、而四川盆地相对下沉的缘故。 对龙门山的地质结构、地震活动起到控制作用的,是与龙门山脉走向平行的3条大断裂。这3条大断裂把龙门山分成两个条带,当我们由东南向西北、由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穿过龙门山时,就会看到龙门山完整的地质地貌结构,它依次出现的是:江油—都江堰大断裂;前龙门山;北川—映秀大断裂;后龙门山;茂县—汶川大断裂。

江油—都江堰大断裂是四川盆地与龙门山区的天然分界线,它又被称为龙门山的主边界断裂或主前缘断裂,这条断裂带的东侧,地壳相对沉降,因此接纳了来自西边山区的大量河流泥沙物质,在山前形成一系列的冲积扇,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山前扇形平原。

江油—都江堰大断裂与北川—映秀大断裂之间的前龙门山,也被称为低龙门山,从四川盆地向西行,在前龙门山可看到依次出现台地、丘陵、低山、中山等不同地貌。前龙门山的山势相对较和缓,最高山岭的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下,山体主要由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至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地层及岩石构成。

北川—映秀大断裂是前龙门山与后龙门山的天然分界,它又被称为龙门山的主中央断裂。

北川—映秀大断裂与茂县—汶川大断裂之间的后龙门山,也可称为高龙门山。后龙门山主要是中山和高山,山岭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其中九顶山的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为龙门山的最高峰。后龙门山山势高峻,山体主要由前寒武系的花岗岩类岩石以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及岩石构成。

茂县—汶川大断裂是龙门山的西部边界或后缘边界,又称龙门山主后缘断裂,它也是龙门山与邛崃山、岷山的分界。

历史上龙门山地区发生的震级≥6级的地震,其震中都位于上述3条大断裂中,同时表现出在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主后缘断裂来回迁移的特点。这一次5.12大地震的震中,就落在了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即北川—映秀大断裂上。

龙门山在地质科学上是一座蜚声世界的名山,这得益于上世纪20年代一位年轻中国学者的天才发现。

1929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赵亚曾,深入当时几乎是地质空白区的四川进行科学调查,他来到了龙门山,在彭州的白鹿顶、小鱼洞一带,发现较老的二叠纪石灰岩叠覆在较新的三叠系含煤岩层之上,形成一系列飞来峰,这一成果发表于当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志》,引起国内外地质学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在中国第一次确认存在阿尔卑斯式的推覆构造,并开了中国推覆构造研究的先河。

如果把龙门山的推覆构造作一个比喻,它大致像一组由西北向东南倾倒的多米诺骨牌。每一块“牌”就是一个岩石体或推覆体,每一块“牌”之间都是断层。这些“牌”原本是有规律地一层层叠放的,但是由于压力推挤的作用,而且这种推挤力的主导方向来自一侧,于是“牌”被打乱了位置,一块块“牌”像瓦片一样,层层叠覆上去,并向主导推挤力来的方向倾斜。原来放在下层的“牌”,也可能跑到上面去。对龙门山来说,也就出现了老岩层(推覆体)盖在新岩层之上的现象。这些推覆体遭受后期沟谷的侵蚀切割而残留在山体上部,便形成众多的飞来峰群。这些飞来峰风光秀丽、景观独特,历史上吸引了不同宗教在此营造庙观寺院。而这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正是蕴含了地壳中力的作用与聚集,而地震也在其中孕育。

龙门山之北川—映秀大断裂,无形的巨手撕裂大地

如果用地质构造上的空间位置来描述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它是在映秀西南方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断面上。根据以往的地质调查,这个断层面呈东北—西南走向,向西北方向倾斜,倾斜角度40°—46°,断层面之上(上盘)的岩石体是古老的前寒武系岩浆结晶岩体,断层面之下(下盘)的岩石体是三叠系的砂岩、泥岩。这个 喜愕脑硕?卣鳎?巧吓萄姨逑蛏显硕??屡萄姨逑蛳略硕??谧ㄒ凳跤锷媳怀莆?澳娉宥喜恪薄U飧龆喜阃?被拱橛兴?椒较蛏系乃呈闭牖??T?.12地震未发生前,断层的运动主要以一种极其缓慢的蠕动方式在进行。而一旦外力突破了断层“稳定”的临界值,就会呈现断层两盘快速移动的“破裂”状态,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大地震的发生。

根据中国地震局以陈运泰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汶川地震震源特性的分析报告,这次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伴有顺时针走向滑动的地震,这和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惯有的运动方式是一致的。根据地震波形资料解算出来的震源断层向西北倾斜,震源断层的走向为226°,也和实地调查的断层空间形态非常接近。对地震波数据的分析表明,地震由震中的断层发生突然破裂开始,并使破裂沿着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界面迅速扩展,同时也使两侧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和主后缘断裂加速运动和变形,断层破裂的长度达到300公里左右,其中约有200公里是由震中向东北方向延伸,而向西南方向扩展的距离较短。破裂延伸扩展的平均速度高达每秒3.1公里,所到之处,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在撕裂和摇撼着大地。

这些地震发生和破裂延伸的断层带,就象死亡与毁灭的走廊。5.12地震中,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的三江、映秀、银厂沟、红白、清平、茶坪、北川、南坝、关庄,位于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带上的都江堰、蓥华、汉旺、睢水、安县、江油,位于龙门山主后缘断裂带上的汶川、茂县、青川,都受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其中尤以主中央断裂带上的城镇为甚。

天灾背后:人类活动令龙门山满目疮夷

5.12大地震在龙门山区造成了极为广泛和规模巨大的地质灾害,当飞机掠过灾区上空时,可以看见下面满目疮夷,整个山体就像被开肠剖肚一般,到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后的第十一天,已发现山崩堵江形成的地震堰塞湖达34处。据国土资源部对极震区映秀拍摄的航空影像,那里没有受到改变的地表面积,仅占约20%。公路、桥梁、电站,不是被震毁,就是被掩埋。虽然在如此强烈的地震之下,出现这么多地质灾害不算异常,但假如大地震前你在岷江上游的河谷行走过,也许你早有不祥的预感。近年来,和整个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山地一样,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加上工业开发区的扩展和公路的不断加宽,已使岷江上游河谷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龙门山及其更大范围的横断山区,河流切割出一条条深邃的峡谷,沿着这些峡谷的河谷地带,也是城镇村寨聚落的集中地以及交通的走廊。峡谷两侧的山坡在重力作用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也在不断调整着,尽量趋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我们看到的山坡的原始斜坡及其坡度角,实际上是地表地形长期演化形成的一个安息坡角。虽然它也不是完全稳定,也时有地质灾害会发生,但在没有经过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扰动的情况下,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沿途的羌寨、藏寨、果园、农田、树林,在苍峻的大山衬映下,更显出一种古朴静谧的独特魅力。

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的时期,密如繁星的大小电站、水坝几乎侵占了岷江上游水系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消耗这些电力,沿着岷江河谷也建起了多个以电冶、硅铁、铬铁、磁材、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沿河谷的公路也因电站的建设和大规模观光旅游的需求,多次改道扩宽,5.12大震前,都江堰至汶川的高速公路也在修建中。而在坡陡地狭的山区河谷,要想实施这些工程,无一例外地都要开挖山坡,损毁植被,堆弃土石废渣。特别是对山体坡麓和坡面的大规模开挖,已把原来具有安息角度的自然斜坡坡角,普遍截削成具有高陡临空面的直立崖坡,这就使河谷两侧的许多山体都具有失稳崩滑的隐患。这就像我们伤害了大山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看似伟岸坚固的山体,实际上已变得十分脆弱。在大地震以前,上述种种工程的影响以及它们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已经把诸如岷江河谷等地方,变得狼藉不堪。大地震前的一两年,我也多次走过岷江上游河谷,当我看到诸如理县米亚罗红叶景区因修建电站水库而损毁森林、开挖山体时,当我看到推土机让漂亮的藏寨渐成废墟、藏族老大妈在简易窝棚旁悲伤无助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只有两个字:贪婪。

当巨大地震来临时,这些伤及“阿喀琉斯之踵”的山体,终于“忽喇喇如大厦倾”,让我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灾变景象。

在威力几乎难以想象的大地震过后,很多地方的山川地貌已变得面目全非,大量的地质灾害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十分活跃和不稳定的状态,这段时间不是几年、十几年,它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慢慢平复。

紫坪铺水库能诱发汶川大地震吗?

在历史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龙门山地震带,突然发生8.0级的大地震,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虽无史料可依,但不能排除史前时期龙门山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它原本就有出现大震的背景;二是龙门山具有孕育大震的构造条件,过去数千年的相对沉寂,也许不过是它蓄势待发的一种表象。

在5.12大地震以前对中国南北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的研究和预测中,地震专家们也曾指出龙门山未来有发生震级≥6级强震的潜势,但都未明确提出对震级≥7级地震的预测,更不用说预测在龙门山出现≥8级的大震了。而这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上,是不能苛求于专家的。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既然5.12地震已证明了龙门山完全具备发生大震的条件,那么有没有什么因素可能对触发地震产生影响呢?人们把眼光投向了位于震中附近的紫坪铺水库,在5.12地震中,它因大坝受损以及可能对成都平原产生的威胁,一时成为公众十分关注的对象。

紫坪铺水库是目前岷江上游梯级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水库,坝高156米,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按照海拔877米的正常蓄水位,水库的尾水可直抵映秀镇。库尾岸线西距5.12大地震的震中仅5.5公里。紫坪铺水库坝址附近的水深约120米,由大坝向上游约4.2公里至横跨水库的庙子坪大桥(该桥在5.12地震中已被震断)处,水深仍然有100米左右。

据国内外的研究,目前能认识的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蓄水对于库区岩层新增的外在压力以及库水沿断层向下渗透,打破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并降低了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岩石的抗剪强度。

我国曾总结了可能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7项定性标志:一、坝高大于100米,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二、库坝区有活动断裂;三、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四、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五、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六、库坝区历史上曾有地震发生;七、库坝区有温泉。上述7条,符合数越多,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紫坪铺水库符合了上述7项的前6条。

紫坪铺水库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相当令人担忧。水库大坝下距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在地表的出露迹线仅2公里左右,库尾淹没线上距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地表出露迹线仅约500米,库区还有与上述主干断裂平行的密集的断层群通过,原本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流入平原的岷江,在此也顺应断层破碎带形成的软弱部位,形成90°的突然转折,变为西南—东北走向,在水库的漩口至大坝这段主要的蓄水区,形成与断层带走向重合的“构造次成河段”,从而使库水和断层带有了最大的接触面积。库区分布的岩石,主要为石炭系至二叠系的石灰岩,二叠系至三叠系的砂岩、泥岩、煤层,这些岩层本身多具有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在断裂的作用下,又发生了较多的破碎。同时,库区岩层的层面、断层的断面,普遍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一般为40°—70°,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库水向深部渗透,从而对断层的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库区还多有采煤的老硐,紫坪铺大坝施工时,就曾在坝址左岸发现有连通岷江与白沙河河谷的遗弃煤硐,为防止库水渗漏,对其进行了工程处理。但因历史上库区周围采煤者众,此类隐患很难说已完全消除。

对于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的这些“硬伤”,专家们并未等闲视之。1990年,在工程论证前期,专门作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2004年,在水库蓄水之前,建成了包括7个子台、1个中继站在内的紫坪铺库区地震监测台网。截至5.12震前,不同的地震研究部门对紫坪铺水库不同库段诱发地震的震级预测是3—5.5级。由于已发生的5.12大地震的震级已远远超过库区原来的地震背景和预测值,要比较准确地判断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大地震的相关性就显得更为复杂,而对蓄水以后至震前这段时间库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获数据的分析是十分关键的。

紫坪铺水库于2004年12月1日开始蓄水,水位从海拔757米左右开始上涨;2004年12月10日,水位涨到761米;2004年12月底,水位涨到800米左右;2005年2月,水位到达820米左右;2005年12月,水位蓄至841米;2006年10月,水位蓄至875.5米;2006年12月,水位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877米。此后,按照夏降冬升、蓄清排浑的基本模式,水位在817米—877米之间反复升降,变幅可达60米。2007年5月,水库水位曾下降到819米。水位的反复升降,相当于水体对库底反复地加压和卸载,这对水库诱发地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5.12地震前,已有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公开发表的紫坪铺库区台网监测结果,数据时段为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9月30日,水位低于840米,共记录到-0.9—3.6级地震735次。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沿水库南北两侧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相对集中,同时在映秀方向的主中央断裂,地震震中沿断裂走向有一个与垂直方向约10°—20°夹角的密集地震发生区,而且在以库区中心点为圆心,半径15公里的圆内,该现象更加明显。这实际上反映震源处的断层除了沿垂直方向运动外,还兼有水平方向的滑动,总体形成斜向逆冲的效果。而这一特征,与两年多后的2008年5月,中国地震局的专家组对5.12地震震源分析的结果十分相似。现在的主要问题是,2005年至2008年震前的数据特征如何?对蓄水前和蓄水后的数据应加以区分和对比,并做更深入的分析。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紫坪铺水库诱发5.12地震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而且,这次大震也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水库蓄水是否有可能诱发≥8级的大地震?在有强震、大震背景的地震带上,水库蓄水对强震、大震发生的频次、时间、震中、级别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干扰和影响?等等。

大地震的发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由于目前在中国西部,还有许多建成或在建的、规模远大于紫坪铺的高坝大库,而且很多也是在有强烈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例如位于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上的大渡河、雅砻江的梯级电站、位于东川—嵩明地震带、马边—昭通地震带上的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等等。因此,对大地震可能产生的破坏,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的风险应该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些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决策上,应当更加科学、谨慎。

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和大自然进行对话,5.12大地震是这种对话进程中,一次十分强烈的碰撞。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之后,但愿我们能以更加慈爱、宽大的心怀,去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1、杜邦在华重大项目存严重污染隐患

来源:搜狐绿色2008年06月25日 丁品

http://lvse.sohu.com/20080625/n257713885.shtml

第1页:披露:杜邦在华重大项目存严重污染隐患

第2页:专家质疑一:杜邦东营项目是否“高耗能重污染”

第3页: 第4页:前车之鉴:杜邦台湾钛白粉项目遭反对

  【搜狐绿色编前按】

  2002年,杜邦公司决定在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兴建一年产20万吨的世界级钛白粉生产企业,计划项目总投资47亿,其规模超过国内任何一家钛白粉企业,也是该集团在美国之外的最大钛白粉投资项目。

  2007年11月,经过两次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原国家环保总局同意该项目建设。预计项目投产后,将给山东省东营市每年增加5亿元的税收。目前,杜邦东营项目的环境评估、土地划拨、银行贷款在内的系列手续均已获批,目前尚未开工。

最近,据详知内情的专家透露,该项目主要生产氯化法钛白粉,计划选用低品位(60%)的矿石原料,并且计划把企业产生的废料灌注到距地面3000米的井下。专家指出,氯化法工艺的先进性只有在使用90%以上的高品位原料时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采用60%低品位的矿石原料,会令氯化法工艺的先进性殆失,甚至会造成比硫酸法更严重的污染。废液灌注到2000-3000米的地下后将挤渗到岩层的沙砾之间,一旦污染发生后,很难再处理,危废污染特别是放射性污染只能任其蔓延。  

  上图:杜邦工厂距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州湿地25公里

  披露:杜邦在华重大项目存严重污染隐患

  杜邦集团东营钛白粉项目投资47亿,年产20万吨,其规模超过国内任何一家钛白粉企业,也是该集团在美国之外的最大钛白粉投资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氯化法钛白粉,计划选用低品位(60%)的矿石原料。反对该项目的国内有关专家指出,该项目计划采用60%低品位的矿石原料,建成投产后所排放的“三废”成十几倍地增加,对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构成威胁,从而在业内专家中引发争议。

  我国有着丰富的钛资源,钛白工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钛白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的白色颜料。但长期以来,我国钛白工业大部分采用硫酸法,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且环境污染严重。在世界范围内,氯化法因产品质量高,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大,能够实现氯气的循环使用,所产生的“三废”仅为硫酸法的十分之一,且容易治理达标,因而已逐渐取代硫酸法成为钛白生产的主流技术。但氯化法工艺的先进性只有在使用90%以上的高品位原料时才能体现出来。

  东营杜邦项目选址处再向北25公里,就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由此入海,生态环境良好,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都要以此为栖息地。由于该项目使用的氯化法工艺和钛原料含有放射性对环境可能有较大的影响。杜邦在其环评报告中称,杜邦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二氧化钛厂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工艺最先进的工厂,而东营项目采用相同的技术。这一说法得到我国一些专家的认可。

  2007年11月,经过两次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原国家环保总局同意该项目建设。预计项目投产后,将给山东省东营市每年增加5亿元的税收。目前,杜邦东营项目的环境评估、土地划拨、银行贷款在内的系列手续均已获批,目前尚未开工。

[1] [2] [3] [4] [下一页] 

12、太阳纸业澄清乏力 "污水"或危及南水北调水质

来源:人民网2008年06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425110.html

太阳纸业在其公告中称其“外排水经泗河向南出兖州境”,事实上,泗河向南即是南四湖,是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

  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太阳纸业(002078)的污染问题几被媒体诟病,并被爆出其污水有危及南水北调之嫌,虽经公司发布公告等澄清,但其避重就轻的辩解,仍引来网友声讨。

  污染状况堪忧 或危及南水北调水质

  山东省兖州市鹅鸭场村老福河。

  5月27日下午,不到20米宽的老福河里,“肆虐着黑色的污水,溅着白色的泡沫”、“河边有个养鱼塘,散发着阵阵刺鼻的臭味,水面上几十条小鱼翻起了肚皮。”、“池塘边上还有七八棵枯死的树。”、“与老福河隔着一个堤坝的深井里,水也变成了冒着白色泡沫的黑水。”

  这是《华夏时报》6月7日一篇名为《太阳纸业黑夜排污 民间举报队冒险追踪》的报道中描绘的画面,文章称:“这是整个兖州市河水被污染的一个缩影”,“整个兖州市已经没有流淌清水的小河和沟渠。”

  在兖州市徐家营村,华夏时报的调查记者发现:“这个村这些年患病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就因为癌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病去世37人。这个村子距离老福河约1000米。”

  同在污水河边上的郭家楼村已经有多年没有一个人能当兵。村民反映:“都是因为肝大、脾大不合格。”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污染源就是太阳纸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证实,坐落在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的太阳纸业,其排污口——氧化塘沉淀池建在距离其南厂西约4公里的鹅鸭场村北面,经过处理的废水从沉淀池排入杨家河,经光府河进入南四湖。

  6月13日,《华夏时报》再度刊文,文中引述兖州当地人的话:“太阳纸业超标污水通过杨家河流入光府河,流进南四湖。南四湖就在南水北调的东线上。”

  文章称:“如果超标的污水得不到治理,南水北调入北京、天津的水就是可能致癌的污水。”

  人民网记者发现,太阳纸业在其公布的编号为2008-023的公告中,称:“太阳纸业的排放口位于兖州市界西南角,所有达标外排水就在此处继续向西南方向流出兖州界,即使把兴隆公司也考虑在内,该分公司在兖州市界的东南方向,仅有的一个排放口的所有达标外排水经泗河向南出兖州境。”

  太阳纸业自己在公告中也确认了其处理过的污水经泗河向南流出兖州境这一事实。泗河向南即是南四湖,南四湖由南阳、昭阳、独山和微山4个无明显分界的湖泊串联而成,是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

  祸起太阳纸业

  太阳纸业是一家年造纸145万吨的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全国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烟卡生产企业”。该公司更计划到2010年将产量扩大到350万吨。

  2006年11月16日,太阳纸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前,曾在发布“招股说明书”中公开承诺:“本公司将投资1200万元实施废水资源化方案,将南厂区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北厂区,北厂区废水通过过程控制、厂区内预处理、物化-生化等处理后,利用涵管输入氧化塘物化-生化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农灌和林灌标准后用于灌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太阳纸业已于2007年春铺设了从北厂向氧化塘输送废水的涵管。记者实地调查中,当地村民证实废水却没有全部从涵管中输送到氧化塘,其中一部分依然从北厂南墙外排污口直接排放(检测单上为:兖州市九州方圆生活区铁路东排污口)。

  除了一条公开的氧化塘沉淀池之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太阳纸业还有三个隐蔽的排污口,分别位于北厂南面、泗水河铁路桥下和兴隆庄厂外侧白马河上游。

  该报记者委托国家环境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单显示,三个排污口中有两个口(兖州市九州方圆生活区铁路东排污口和泗水河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cr)严重超标。

  报道中称,北厂排污口排放的污水白天排量相对较少,到夜晚排量增大,跨度约5米的河里水位增高5-10厘米左右。清晨在桥墩等处能看到清晰的黄褐色痕迹。

  《21世纪经济报道》委托环境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检测报告单明确标示,取自该排污口污水的CODcr含量白天为797mg/l,夜晚为411mg/l。属严重超标。

  太阳纸业否认污染

  6月11日,太阳纸业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否认污染。

  在这份注明“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编号为2008-023公告中,太阳纸业表态:“所有外排废水水质COD在60-80mg/L,色度在30倍左右,完全达到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COD小于100mg/L和色度小于50倍的要求。”

  这与《21世纪经报道》6月12日报道中委托国家环境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结果,即:“太阳纸业的3个排污口中有两个口(兖州市九州方圆生活区铁路东排污口和泗水河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严重超标。”正好相左。

  公告还针对媒体报道进行了说明,公告称:“造纸行业中不涉及任何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且太阳纸业末端处理系统氧化塘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鱼类及其它野生动物。其次,所说的两个排污口更是无中生有,我们仅有的一个排放口同时按国家要求配置的在线监测房和在线监测仪就在氧化塘排放口处。最后,所说的黑水和河边枯死的树木更是不切实际,我们的水质COD 和色度已经是远低于标准要求,可以由任何一家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证明,而府河两岸一直生长旺盛的树木。”

  6月20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调查组经过调查认为,太阳纸业的排污达标,但对环境仍有一定影响,固体废弃物处置方式也需进一步完善,要求太阳纸业进一步深化处理。

  此间,有网友在网上就此留言,称太阳纸业很可能“在排污上实行白天、晚上两个标准,政府的调查组被蒙蔽了。”

  事实上,《华夏时报》的记者在报道中也证实:“一到天黑,泛着白色泡沫的污水就从排污管道涌出来。”

  网友揭黑拍砖

  今年6月13日,一位叫“夏天的博客”的网友在其博客中,描绘了自己在兖州的生活经历:

  “我就生活在山东省济宁市,著名的孔子故里,可我不是在曲阜,我偏偏是生活在兖州,一个以工业兴城为目标的城市。

  这里原来由清清的河水和蓝蓝的天,可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当地的造纸企业而改变了——太阳纸业,……太阳纸业以牺牲当地百姓的健康为代价,白天排放的污水废气是达到国家标准的,但一到夜里,整个城区都是刺鼻的味道,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离我们最近的河里。这都是我以前就知道的。

  可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为了进一步的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竟然打了数百米的深井,置居民的生命安全与不顾,把工业废水直接输到地下。

  兖州只是一个小城市,许多居民还是直接饮用地下水的,还有需要提到的是,兖州还是整个山东地区的富水带,周边兄弟城市的地下水的质量也直接取决于这里。”

  不仅如此,太阳纸业涉嫌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其无力的公告及辩解,更是引来网上一片声讨。

  有网友称:为什么大家已经知道太阳纸业是如何危害和污染环境的,也知道应该坚决打击处理污染,可是为什么兖州的污染仍然让人看不到曙光呢?首先督促太阳纸业整改治理是当务之急!另外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省用纸,不要浪费用纸张,多使用再生纸。再就是迫切的希望能够有关部门可以公正的处理太阳纸业污染问题,彻底解决太阳纸业污染问题。

  还有网友称:我们深受太阳纸的污染,地下水已被污染,南水北调工程请有关部门出面关关,是不是要让全国人民都受其害。济宁、兖州的领导不要为一时的政绩而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给自己的 儿孙留下碧水蓝天吧。

  也有网友认为一味批评阳光纸业不妥,他留言称:全国县市100强谁敢说自己那里没污染?如果被关闭,7500员工下岗,影响大约3万人生活,加上跟太阳相关的产业人员,保守估计5万人。兖州市58万人,10%的人生活没着落。是国家养活还是国家在兖州投资100亿,办个没污染的企业养活这些人?

  有网友建议:太阳纸业的问题反映的其实是要污染还是要发展的大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冷静下来,相信有关方面还是有切实解决问题、继续发展的胸怀和智慧的。(人民网记者刘阳整理报道)

13、保护环境 节能是一种文明

来源:新华网2008-06-25

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06/25/content_13633102.htm

新华网郑州6月25日电 21日夏至夜间,郑州关闭全市景观灯4小时,共节电9.6万千瓦时,节省电费5.42万元。郑州市环保志愿者姚卫华说:这个数字令人兴奋,也令人惊诧。

关灯几小时,其实主要是提醒人们反思平时是否注意到了节能。近年来由于燃料资源紧张,用电负荷增加,不少地方出现供电缺口,甚至闹“电荒”。发电不仅消耗煤炭和水,而且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节约用电不单纯是减少用电负荷的问题,还关系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对于国家的节能号召,各地政府和群众积极响应,开展了“绿色一日”、分单双号行车等活动,节能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不节约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生活习惯在悄悄浪费着能源。日前就有专家表示,手机充足电后如果不及时拔掉充电器,我国一年额外耗电超过20亿千瓦时。家庭普遍存在的电视、电脑不切断电源情况,每年的额外耗电量也相当惊人。

日常家庭生活中,节能是大有可为的,比如,家里使用节能灯照明,睡觉前关闭室外走廊的灯,几件衣服能手洗就不用洗衣机,手机充足了电便切断电源,夏季尽量少开空调,做饭注意节约燃气,等等。家家户户注意节能,就是一支巨大的节能力量。

近些年,机关单位浪费能源的情形更让人触目惊心。湖北省日前首次公示的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显示,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平方米平均耗电是普通民宅的3倍至4倍,有的比居民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还多。为此,一些机关单位开始出台具体措施,上海要求今年夏季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除外事活动外一律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室内空调温度严格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但机关单位能耗到底能降低多少,人们还是担心,因为单位的电费等办公费用毕竟不用个人花钱。

其实,节能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明。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消耗能源,但只有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浪费能源,才能杜绝能源危机,实现人类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节能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而是总屈从于其他因素,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