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二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06-24

六月二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民间组织在行动:

1、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专题报道:

2、搜狐绿色专题:与汛期赛跑,关注震后水坝安全!

 

环境资讯:

3、第一财经日报:   八部委7月将首次联手发动环保专项行动

4、新华网: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创办新论坛 "污染者付钱"

5、新华网:      亚行贷款支持黑龙江省保护中国最大淡水湿地

6、新华网:      世卫组织报告:污染水源每天导致逾4000人死亡

 

地方信息:

7、北京晨报:     大气环境质量到2010年将达国标  

8、新华网青海频道:  经过多年研究试验 三江源治理有了新草种

9、新华网: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市将再关闭68家小化工 

 

重大水事:

10、中国新闻网:    水利专家称五大因素致黄河今年防汛形势严峻

 

污染信息:

11、法制日报:    大理洱海污染加剧面临蓝藻暴发危机

 

环境曝光:

12、株洲网:     石料厂跨境污染下游村庄

13、人民网安徽视窗: 超薄塑料袋依旧卖得“火”

 

民间环保:

14、环保人土呼吁停止西南水电的开发建设

深度报道:

15、长江商报:   “黄冈毁林事件”真相调查

16、中国网:     中国造纸业 如何走出环境困局?

 

环境时评:

17、大江网-江西日报:  树立敬畏自然的生存哲学

 

 

 

1、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2008年6月22日 星期六 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41天。

 

特别评论

更多>>

 

 

 

为了荣誉,请监督我!

    6月9日,民政部发布2008年第108号公告, 对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公募行为进行规范。公告还指出,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在进行2008年年度检查时,将重点检查社会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情况。其实,早在这份公告出来之前,各个NGO或NGO联合行动就早已经对自己募集和转送的财物进行统计和公示。上海新驼峰行动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NGO 四川联合救灾办公室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小母牛中国办深圳民间救灾行动等等,所有我们知道的NGO或NGO联合行动,都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经手的财物信息公开,欢迎公众监督。他们中的许多财物,并非公募,而是私募的。但没有人对私募的财务透明掉以轻心。所有的善款善物一视同仁,在第一时间公布给公众,也便于捐助人追踪。
    在5月23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爱德基金会联合郑重承诺,保证建立四川五.一二特大地震灾害捐赠款项的追踪与监测系统,确保所有捐赠资金和物资有效落实到灾区、灾民手中。这个承诺发出后不久,6月3日,河南 9 家 NGO也 共同发出了《关于倡议组织了赈灾捐款的单位和组织公示捐款帐目及捐款去向的倡议书》。虽然对于其中的期待,"人们捐出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汇入国家用于 抗震救灾所指定的地方和帐户",不同的人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倡议的主旨,"人们的每一份爱心和善举,都能不被辜负!",却清晰的道出了众多NGO的共同心声。人们的善心能否被正确的使用,社会组织的信息是否足够透明,足够被人信任,不仅是某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基础,更是整个NGO界的荣誉所在。
    这样廉洁和服务意识让人温暖。看到这些填得满满的报表,作为一个NGO的一员,我第一时间感受的就是:我没有入错行。这确实是一个干净的地方,大家都把做公众的信任和每个组织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这整个行业的荣誉。
    其实,对于公众而言,常常并不在乎善款用在哪里,也不会过份在意管理费用的高低,而是在乎善款的使用是不是透明,有没有浪费。只要透明,没有浪费,那怎么用都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没有人会觉得不值的。在最初救援的几天里,一瓶矿泉水到北川、汶川灾民的手中,要50元的成本。没有人觉得不应当。那是因为政府所做的一切,耗费的资源,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有一天,我们在应对某一次危机时,也需要公众资助我们 50 元一瓶的矿泉水,而公众在了解情况后,也能继续支持,那就说明我们的信息公开和管理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永远保持怵惕之心,时时接受大家的监督。
    为了荣誉,请监督我吧。因为,我们为信任而来!

 

 

 

 

 

前线信息

更多>>

 

 

 

 

 

 

 

后方信息

更多>>

 

 

 

 

 

 

 

案例参考

更多>>

 

 

 

 

 

 

 

志愿者信息

更多>>

 

 

 

 

 

 

 

重建项目点

更多>>

 

 

 

 

 

 

 

制度参考

更多>>

 

 

 

 

 

 

 

知识库

更多>>

 

 

 

 

 

 

 

信息平台

更多>>

 

 

 

 

 

 

 

关于我们

更多>>

 

 

 

    《社会组织救灾观察》电子简报是由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收集整理的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汇总。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是非政治、非宗教的民间救灾信息平台,由NGO发展交流网和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共同倡办。本简报做为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工作,希望能进行社会组织救灾活动播报及经验分享。
    由于经验的不足,难免有错误之处,如果您有社会组织的行动信息或对简报有任何意见,请于http://www.ngocn.org/bbs/forumdisplay.php?fid=46 发布信息或是致信512china@gmail.com
    真诚的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修改,更好的为您提供服务。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

 

 

2、搜狐绿色专题:与汛期赛跑,关注震后水坝安全!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水库出现了险情,这也使西南水电的开发再次引起关注。搜狐绿色频道为此作了专题报道,详细内容可登陆下面网址http://lvse.sohu.com/s2008/sb/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崩塌,堵塞了道路、河流,形成众多堰塞湖,损毁了部分水利工程。5月25日,水利部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重庆、云南等八省市共2380座水库出现险情,其中四川1803座,占76%。
  6月6日,长期关注西南水电开发的水电、地质等专家紧急召开“地震后西南水坝评估研讨会”,随后46名专家联名吁请暂停在西南地质不稳定区批建大型水坝,建议对灾区所有水库详细摸底排查。
  为此,搜狐绿色频道特别策划了此专题,独家披露专家联名呼吁书全文,首次公开地质专家对岷江上游河谷地震灾情所做调查及分析。在专家的调查分析里,在各方媒体的报道中,在专家相关的言论交锋中,以及在我们即将进行的专家系列访谈里,我们期冀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同促进科学决策重建规划。

3、八部委7月将首次联手发动环保专项行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4/021115801596.shtml

  从7月起,又一轮“环保风暴”将在全国刮起。这是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后,环境保护部、发改委、监察部、司法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安监总局、电监会等八部门首次联手发动的环保专项行动。

  上述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

  根据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以整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问题为重点,开展后督察工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100%达标。

  对造纸行业,坚决淘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环境违法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和落后淘汰工艺、设备的转移。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一年以上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60%,造成污水直排外环境的,将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缓审批该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重点流域、区域200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章轲

4、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创办新论坛 "污染者付钱"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417821.html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创办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首次会议将于6月24日至25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将探讨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来自政治、经济和外交界的著名人士将出席会议,其中有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滨逊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等。

  安南创办该论坛得到了瑞士政府资助。该论坛的宗旨是“污染者付钱”,即发达国家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

  安南说:“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所负的责任最少,但最易受气候变暖带来的冲击,它们是日益增多的风暴、干旱和水灾的受害者。”

该论坛负责人弗斯特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只有这些污染大户对它们造成的破坏付出代价才是公平的。

5、新华网:亚行贷款支持黑龙江省保护中国最大淡水湿地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899

新华网哈尔滨6月24日电(记者呼涛)由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黑龙江省共同资助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项目将全面促进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恢复与保护。

记者从亚洲开发银行和黑龙江省林业厅联合召开的湿地湖泊保护研讨会获悉,亚洲开发银行在黑龙江省联合开展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总投资为5555万美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5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214万美元,配套资金2841万美元。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在中国内陆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三江平原展开,项目区分布乌苏里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七星河、兴凯湖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鹤岗、萝北、虎林等13个市县。

这一项目具体内容包括,流域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以扶贫的形式开展“可替代生计”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项目将着力解除对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威胁;制定并实施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依靠“可替代生计”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

据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刘亚文介绍,截至2008年上半年,参加项目的6个保护区3100公顷的土地已经停止耕作,并将进一步开展湿地恢复工作;已经累计完成造林6991公顷,中幼林培育22039公顷。目前,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了国内湿地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黑龙江省是中国湿地资源大省,现有天然湿地434万公顷,约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8。全省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2处,总面积达到358万公顷,使全省80%的天然湿地纳入保护区网络。其中,三江平原历史上曾经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湿地,是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水鸟栖息地。

6、世卫组织报告:污染水源每天导致逾4000人死亡

来源:新华网 2008-06-24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726411214267834_1.shtml

6月23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23日发表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天有超过4000人死于由不洁水源传播的各种疾病,有关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水源危机”。

报告说,由不洁水源传播的各种疾病今年已导致全世界约160万人死亡,而这一问题不仅仅限于发展中国家。

据德新社23日报道,正在新加坡筹备“国际水周”活动的世卫组织负责水、卫生和健康项目的协调员詹姆斯·贝尔特拉姆说,各国政府必须提前考虑到需求上升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长期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努力发展新的净化水技术和修建水资源基础设施来解决“水源危机”。

7、大气环境质量到2010年将达国标 

来源:北京晨报2008年06月24日

http://www.ce.cn/cysc/hb/gdxw/200806/24/t20080624_15931638.shtml

    晨报讯从现在起到2020年,本市确立了18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蓝天”专项、“碧水”专项、科技助力老字号专项、快速通勤专项等。昨天,市科委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蓝天:18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第一项就是“蓝天专项”,力争到2010年,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到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碧水:碧水专项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态安全技术、水源热泵适应性评价与监管技术,力争到2010年,城乡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居民和社会单位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六环以内主要河湖水体水质基本还清。

交通:18个专项中有一项是“快速通勤”专项,力争通过高科技手段,到2010年,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五环路以内8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边缘地带到达市中心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2020年基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8、经过多年研究试验 三江源治理有了新草种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2008年06月24日

http://www.qh.xinhuanet.com/2008-06/24/content_13625442.htm

    我省选育出适合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将用于治理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严重的七千多万亩“黑土滩”。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草地面积占三江源总面积的85%以上。据统计,三江源地区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5亿亩,占草地总面积的63%。其中,失去生态功能的“黑土滩”达七千多万亩。因此,“黑土滩”治理是三江源生态治理工程中的重点和关键。

    据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选育出一种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三江源区“黑土滩”治理的主要草种。野生的“草地早熟禾”原本在青藏高原就有分布,但范围有限。经过多年的人工驯化、栽培,这一草种可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长,栽培第二年株高可达七十厘米以上,具有发达的根茎繁殖能力,草质柔软,产草量高,也是高寒草甸地区放牧家畜的高质量牧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已被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野生栽培品种”。目前,这一草种已进入扩大试点栽培和种子选育阶段,预计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在“黑土滩”全面推广。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倪晓颖)

9、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市将再关闭68家小化工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24/content_8428329.htm

    新华网南京6月24日电(姜长春)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的江苏省江都市日前确定,今年内将再关闭68家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加上去年已关闭的32家,江都关闭小化工将达100家。

    江都市环保局局长徐春元介绍,江都市目前有各类化工生产企业214家,产值和利税分别约占全市工业的6%和3.5%,而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液、废气却占到全部工业的80%以上。

    徐春元说,如果把生态比喻为一种储蓄,污染大于收益就是透支。江都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源头,环境保护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江都市采取结构调整、限期治理和依法关闭等手段,逐级订立责任状,排出时间表,对各类化工企业实施专项整治。

    江都市还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进行定期督察,及时通报。对主动实施关闭或产业转型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拒不执行关闭决定的企业,依法吊销执照、拆除设备。

10、水利专家称五大因素致黄河今年防汛形势严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4/085715805036.shtml

  中新网6月24日电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6月23日,黄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协调委员会电视电话会议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协调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在会上强调说,今年黄河汛期气象服务面临着新的复杂因素,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为艰巨。

  与会专家分析,今年黄河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现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特别是汛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时有发生,局部暴雨洪水往往造成严重损失。

  二是今年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大。据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多雨区分布在三门峡以下区域,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一地区恰好覆盖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截至目前,黄河下游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按照水文统计规律,没有发生大洪水的连续时间越长,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就越大,使得今年黄河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流域共发生的三次洪峰流量大于1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均来自于这一区域。

  三是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对滩区群众迁安救护提出更高要求。从今年开始,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黄河中下游近期洪水调度方案》和水库调度规程,当黄河发生4000~8000个流量高含沙洪水时,小浪底水库必须敞泄运用。目前,当黄河下游发生大于4000个流量的洪水时,就有可能发生漫滩, 河道工程可能会集中出险。若下泄4000~8000个流量高含沙洪水,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任务将十分繁重,防洪工程的防守压力也将增大。

  四是位于黄河下游的东平湖滞洪区运用几率大、风险高。东平湖滞洪区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目前,东平湖滞洪区北排入黄河泄洪不畅,同时,南排泄洪入南四湖通道尚未打通,加之汶河洪水具有洪峰流量大、洪量集中、洪峰预见期短等因素,蓄滞汶河洪水的防洪压力很大,一旦运用风险很高。

  五是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滩区、库区、蓄滞洪区问题多以及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使得黄河防汛任务更为艰巨。

  黄河防汛专家分析,若今年汛期三门峡以下区域发生洪水,小浪底及其下游支流水库只能控制该区域流域面积的36%,在水库控制运用的条件下,进入下游百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将高达15700立方米每秒,届时将出现下游滩区漫滩、危及堤防安全以及沁河防守困难、东平河压力巨大等问题,危及下游滩区181万人。

  黄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协调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要求,黄河流域各省气象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黄河防汛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于迎大汛、抗大洪、防大灾,扎实做好今年的黄河防汛气象服务工作,为黄河安全度汛做出应有贡献。一是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二是要全力以赴做好流域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联防和服务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提升流域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

11、大理洱海污染加剧面临蓝藻暴发危机

来源:法制日报 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4/080915804575.shtml

  洱海,作为我国西南边陲一处地标性的高原湖泊,在国人心目中印刻下神圣美好的形象。历经十余年的治理,曾一度受到污染的洱海恢复了水清鱼美的风光,成为治污的典范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今天,据当地环保官员透露,风光秀丽的洱海重新面临蓝藻大暴发的危机。环境专家发出警示,环境污染治理应该持之以恒,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

  据云南大理州环保局官员透露,洱海目前正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的关键时期,已具备大面积暴发蓝藻的条件,只要有外部诱发条件,特别是如果遇到高温、少雨、低水位的年景,洱海极有可能面临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威胁。洱海内由于常年污染物累积,水生系统很脆弱,在遇到灾害性天气使得洱海水位不能优化调度的情况下,洱海水质随时可能恶化。从洱海水生生物藻类数量上看,去年藻类细胞总数略高于多年平均;今年1至3月,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高于303万个/升,由于营养盐总磷浓度仍处于藻类易发的0.01至0.02毫克/升范围内,加之总氮污染缓解较慢,所以洱海暴发蓝藻的主要胁迫因子并未根本消除。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洱海水温总体呈增高趋势,预计今年丰水期洱海水温最高达23.5℃至23.9℃。

  据了解,十多年来,大理市采取健全法制、统一管理、依靠群众、科技兴海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措施,全面整治洱海污染源,特别是洱海退房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较为彻底的实施,直接排放入洱海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流域内生活的人民真实感受到水质的明显好转。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有4个月达到了Ⅱ类,今年1至4月也达到了Ⅱ类。

  为什么污染治理典范的洱海今天又要面临蓝藻的威胁呢?据有关人士分析,人为因素仍是诱发洱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洱海流域内仍有宾馆、饭店、山庄、洗车场的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且主要入湖河流除弥苴河外,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中的部分溪流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多还处在Ⅴ类或劣Ⅴ类。

  统计数据显示,洱海流域共有宾馆、饭店、山庄127家,测算总排放污水量约为25.8万吨/年,其中绝大部分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仅有5家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污干管,其余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另据悉,洱海流域重点工业企业有28家,废水排放总量为134.27万吨/年。其中大部分工矿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或废水进入城市截污管网。但仍有少部分企业由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原因,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废水仍然超标。洱源邓川医院及流域各乡镇卫生所废水仍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入湖河流;周城扎染大多分散加工,其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经附近河道流入洱海。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工程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投资,综合治理资金缺口大,地方筹措能力弱,新实施的工程多偏重于法治、管理、局部工程和科研示范。根据省、州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洱海保护治理需要投入资金近14.6576亿元,但到目前为止,据大理州财政局《关于全州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2006至2007两年实际投入洱海流域的资金约为1.027547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7.01%”。目标责任书中的许多项目,如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大多还处在方案制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或小规模的试验示范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前几年,洱海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某些湖面恢复了水清鱼美、碧波荡漾的景象,促使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力度又没有得到加强。但愿洱海治理接受滇池的教训,不要重蹈屡治屡败、功亏一篑的覆辙。

12、石料厂跨境污染下游村庄

来源: 株洲网2008-06-24

http://www.zhuzhouwang.com/portal/xw/zzxw/bbrd/webinfo/2008/06/24/1214216223806070.htm

小溪成“黄河”,石渣堆成山,数百村民心病难了。

    环保部门表示,将责令工厂整改,完善排污设施 

石料厂噪声隆隆,灰尘弥漫,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工厂旁边的一条小溪,小溪成了“黄河”,废水中夹杂的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下游几百亩农田和菜地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如此情形出现已有几年时间,芦淞区五里墩乡新庄村数百村民忧心忡忡。

    现场:小溪成了“黄河”废渣堆积如山

    6月22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芦淞区五里墩乡新庄村。

    从株醴路沿着一条村道西行不到200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溪水浑黄,一如泥浆。小溪旁是一家石料厂,如山的废渣堆积在小溪旁,石料厂里一条几百米长的生产传输带,正在运转,巨大的片石从大坑里挖出后,被破碎机破碎后,通过振动筛选,石子和粉尘分离,清洗石子的废水通过一处沉淀池排入小溪。记者发现,露天作业的厂区里噪声隆隆,道路泥泞不堪,工厂旁边的建筑物、树叶上积满厚厚一层灰尘。

    据村民介绍,小溪名叫黄土坝,从大京水库经白关、五里墩、曲尺乡流入枫溪港汇入湘江,是沿线村民主要灌溉水源。新庄村与白关镇交界,几年前白关镇泉源石料厂开工后,工厂清洗石子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小溪,严重危及新庄村及下游五里墩村数百亩农田及菜地的灌溉。河床抬高,河道变窄,给小溪行洪也带来影响。

    厂家:石料厂证照齐全

    虽然窗户紧闭,但在泉源石料厂的办公室,记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石料厂负责生产管理的谢厂长介绍,工厂属于建筑用闪长岩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立方米/年,主要生产铁路专用道渣,按要求必须用水清洗。工厂各种证照、手续齐全,记者发现,该厂悬挂在墙上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办证时间为去年和今年。

    谢厂长坦陈,石料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震动,会影响周围村民的生产、生活,但排放的废水中未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去年,工厂已经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增设了沉淀池对废水进行环保处理,并在小溪边砌了护坡,环保部门会不定时来厂里现场监测,废水、噪声、除尘都达到了环保要求。

    对于石料厂采取的环保措施,村民们提出质疑,小溪边的沉淀池根本不起作用,4米深的池子里,粉尘、泥沙淤积严重,工厂废水仍然是直接排放到小溪中。而溪边虽然增设了木桩和挡土墙(沙包),但高度太低,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工厂的石渣仍然威胁河道。

    环保部门:责令整改,完善环保设施

    昨日上午,记者在株洲县环保局生态规划股提供的一份泉源石料厂的环境评价报告上看到,“石料厂用于清洗石料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溪渠,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且含沙量高,以黄色泥浆水为表观特征,且泥砂在溪道内沉积,溪床上台与阻塞明显,对溪渠水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亟待改进。”

    该股负责人介绍说,环保部门今年3月19日审批同意对方补办环境评价报告,但要求矿石破碎须采用湿法破碎,避免扬尘污染,同时在审批中明确要求,清洗石料产生的含沙废水,应做到循环利用,不外排。同时要求石料厂生产用水通过沉淀池过滤,石渣堆存区沿溪砌挡渣墙,防止石渣入溪。因石料厂环评尚未验收,本月底环保部门验收时,将责令对方限期整改。

株洲县环保局黄局长则表示,环保监察大队将加强监管,如果发现工厂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将责令其停产整顿。(李逸峰)

13、超薄塑料袋依旧卖得“火”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2008年06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418982.html

  “限塑令”出台后,国家明确规定超薄塑料袋不得生产、销售。然而,记者昨日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暗访一番发现,仍有少数商家在偷偷销售五颜六色的超薄塑料袋。

  ◆现状:

  挂环保袋卖“超薄袋”

  昨天中午,在城隍庙后门一家摊位前,记者看到许多棕红色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上印着“环保购物袋”、“可降解”等字样。但当记者声称要买“超薄袋”时,女老板悄悄从货柜下面拿出两捆粉色的超薄塑料袋说:“就剩最后两捆了,便宜一点卖给你了!”最终,女老板以5元钱一捆和记者成交了这笔生意。

  随后,记者顺着城隍庙后门往南走,在一家摊位前,记者看到有环保袋销售,正准备拿来看看,站在摊位后面的男老板立刻招手:“要买袋子,到里面看。”在摊位后面的巷子,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几十种各种颜色、各种尺寸的塑料袋。其中有印有“环保”字样的环保塑料袋,也有大量色彩缤纷的超薄型塑料袋。

  黑色“超薄袋”销量好

  记者来到城隍庙第三家经营户的摊位前,看到上面放满了各种塑料袋。男老板热情地向记者推销环保塑料袋。记者表示价格太高,想买一些便宜的塑料袋。男老板说:“现在超薄袋,不敢卖了,工商查得太紧了!”

  然而,记者在该经营户的摊位上发现了两捆黑色超薄塑料袋。对此,男老板解释道:“我只知道白色超薄塑料袋不能卖了,黑色的没说不准卖吧,我这种黑色袋子销量很好呢!价格也便宜,3块钱能买80个!”

  记者在一家摊位前看到,一名中年妇女买了三捆超薄塑料袋刚离去,又回头买了一捆环保塑料袋,她一边付钱一边说:“还是买一捆环保袋比较好,放在我家小超市,以免工商来检查。”

  ◆规定:

  严禁销售“超薄袋”

合肥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国家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均不允许生产使用。然而,现在一些农贸市场、小超市仍在使用各种颜色、没有任何标识的超薄塑料袋,这些均在查处范围以内。目前,工商执法人员正在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查处市场上的超薄塑料袋。(记者何薇) 

14、环保人土呼吁停止西南水电的开发建设

__专家希望对西南地质不稳定地区大型水坝项目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

英文作者:史江涛 

(注:这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如查看英文版,可点击www.nujiang.ngo.cn)

专家及环保人土敦促政府重新规划在西南地区地震带建设大型水坝。

昨天,专家和环保人土联合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地质不稳定地区修建更多大坝获得批准以前,对中国四川及邻近的云南地区的西南水电项目在地震时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重新进行评估。

据水利部的一份调查显示,上个月的汶川8级地震使大坝和水库遭受重创,震区有2380座大坝出现裂缝及损坏,对下游几百万人的生命造成危胁。这消息之后不久,呼吁书也随之公布。

在信中签名的有40多名专家学者、作家、地质学家以及环保专家和民间环保人土,还有18家民间团体组织,如绿家园和自然之友。

水污染专家马军起草了这份呼吁书,他说,"这次行动旨在对于四川和云南地区热火朝天修建大坝所引发的地质灾害表达公众的关注。"民间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指出,"得知地震对于地震带上及附近的大坝造成毁灭性破坏,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有责任表达出我们的担心。"

签名者称,一旦水库溃坝,很可能造成比地震本身更大的破坏和伤亡。信中还写道,"地震凸显出彻查震区水坝受损情况的急迫性,大坝还要接受汛期的严峻考验。"

四川和云南是中国主要的水电发展基地,但同时,也是易发地震带。

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长期以来一直辩论不休,环境专家警告这些水电的开发会有环境和地质风险。

许多大水坝已经在地震区建成,例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上的大坝。另处,还有更多规划中的大坝依然忽略了地质风险。

一位没有签名的水专家说公开信,尤其是信中关于暂停新坝建设提议的部分很可能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因为国家会优先考虑到西南水电的开发能缓解能源短缺。

援引地质专家的观点,公开信也向有关部门质疑他们试图淡化地震对紫坪铺水库的破坏,这座水库位于成都平原上游的岷江,就在距离震中不远的地方。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关部门坚称尽管有裂缝和其它一些安全问题,但大坝还是稳固的。

信中写道,2006年峻工的紫坪铺水库在此次地震中遭到损坏,这就说明此前所作的风险评估存有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震区其它大水坝的安全问题。公开信也要求公布重新评估的结果,以显示与国务院所颁布的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的法令相一致。

但是签名者之间也存有分歧,那就是在重新评估的过程中是否邀请公众参加。

公开信很快发布在网上,同时,复印件也直接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最高规划部门),这是负责能源和水电项目批准的部门。环保部也收到了这封信。

浏览:

死亡人数:69,180人

失踪人数:17,406人

受伤人数:374,008人

接受国内外捐款:463.8亿元

来源:新华网

15、“黄冈毁林事件”真相调查

来源:长江商报 2008年06月24日

http://lvse.sohu.com/20080624/n257693989.shtml

  核心提示

  日前,一个关于“香港曼图公司在湖北黄冈大面积毁林”的帖子在网络上受到极其广泛的关注。

  发帖者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正面临着悄悄来临的一场危机,因该市正在推行50 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大片天然林正在遭到砍伐,砍伐者为一家名叫“曼图公司”的企业。

  真的有人对天然林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吗?黄冈市50 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到底是在造林还是毁林?人工林的建设会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权义

  红安“砍树风波”

  5 月21 日,网上有人发帖称,,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与武汉黄陂区塔儿镇交界处的木兰湖畔,有人未经批准正在大规模毁山砍树,破坏天然生态林。随后,有网友将矛头对准了一家名叫“曼图林业”的公司,黄冈市政府新闻办有关人士否认了这种说法,该市林业局一名官员表示,“该企业没有得到采伐许可证。如果谁发现他们砍伐树木的事实,我们会重奖。”

  5 月21 日,在中华网论坛上,一位署名为“李清平”的作者发表了一篇《请紧急制止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大举破坏天然林》的文章。

  该文反映,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与武汉黄陂区塔儿镇交界处的木兰湖畔,有人未经批准正在大规模毁山砍树,破坏天然生态林。

  6 月11 日,一位署名“ 旅美湖北同乡会”的网友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反映黄冈市政府把黄冈地区450 万亩林地的所有林木都卖给了一家名叫“曼图林业”的公司,任其在10 年左右分期砍完所有林木,且砍伐行动已经开始。

  经过记者调查得知,这位“旅美湖北同乡会”为武汉的一名网友,其发帖的内容由《请紧急制止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大举破坏天然林》一帖的作者李清平提供。李清平系黄冈市人,目前在深圳打工,帖子中提到的“曼图林业”为香港曼图林业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该公司由曼图资源有限公司联合嘉汉木业有限公司(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上市公司)、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共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该公司是从事森林资源投资、经营、管理的商业机构。

  近年来,该公司在中国频频组建公司通过收购、改造、更新等措施,培育速生丰产林,先后已在安徽、江西、重庆、湖北等地以独资形式兴建造林企业。

  6 月19 日,记者按照两篇帖子中提到的地址,来到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现场正在修建一条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右边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树林,而左边则是一片荒地,里面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树身和树根,荒地中长满杂草,几名农民正在清理杂草。

  一位正在山上担柴的农民告诉记者,荒地上原本是一片天然林,在今年三月份砍过以后栽了杨树。但也有居民否认了这种说法,他们向记者介绍,这片荒地是由当地一位名叫李仁平的村民承包的,不是所谓的天然林。由于该处土壤已经翻新,从现场裸露的黄土和遍地的杂草中,记者无法确定哪种说法是事实。

  红安县林业局总工程师汪家寿介绍,网上所反映的砍树现象确实存在,但与曼图林业并无关系。

  汪家寿称,当地村民李仁平承包了该村500 余亩荒地,并在该地上栽上了意杨,由于承包地与附近山林交接,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李仁平砍伐了该处的树木,修建了一块长1000米、宽2 米的防火隔离带,涉及马尾松共6.9 立方米,“但该事件在发生当天就被查获,并于2008 年5 月20 日进行了处理。”

  黄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余赤告诉记者,黄冈市确实与香港曼图林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曼图黄冈林业有限公司所收购的林地均未办理林权证,也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因此至今没有砍伐一棵树木,网上反映曼图黄冈林业有限公司大规模砍树一事失实。

  余赤还向记者透露,曼图黄冈林业有限公司收购了450 万亩的林地一事也没有事实根据,事实上,该公司在黄冈市红安县、浠水县实际测量了林地面积10万亩,签订合同收购面积2.62 万亩。他表示,虽然早期宣传黄冈市将为其提供100 万亩的林地,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该公司收购工作已于去年底停止。

  “该企业没有得到采伐许可证。如果谁发现他们砍伐树木的事实,我们会重奖。”黄冈市林业局一名官员许诺。

[1] [2] [3] [4] [5] [下一页] 

16、中国造纸业 如何走出环境困局?

来源:中国网 2008-06-24

http://www.paper.com.cn/news/daynews/2008/08062401.htm

破解困局出路何在

造纸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国家发改委姜伟新副主任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减少结构性污染,是从宏观上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必须加大造纸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逐步解决高污染行业的结构性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李文华也强调,“在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协调成为时代强音的今天,解决污染问题,保护生态和环境,已经成为我国造纸业生死攸关的‘第一要务’!”

调整结构 整合市场 从源头控制造纸污染

如何解决发展造纸和保护环境的问题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一些专家,多数专家认为,尽快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加速造纸原料由“草”到“木”的转变,减少污水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源头措施。

造纸工业与林业关联性强、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国外纸业及林业发达国家普遍将制浆、造纸、造林、营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实施林纸一体化,使纸业和林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过去,我国由于造纸工业和林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产业间未实现有机结合,造成纸业与林业相互制约,难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发展环境。因此,我国造纸工业发展,必须借鉴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木浆造纸,走林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林纸一体化就是打破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企业为主体,应用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林纸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纸业、林业和环保等诸多方面,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搞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等是十分必要的。

《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这个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家林业局等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和多家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制,提出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战略。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实际上,我国20年前就提出要开展这一工作,但进展一直缓慢。作为林纸一体化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李忠正教授认为,“最近几年,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旨在打破过去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鼓励造纸企业营造造纸林基地的林纸一体化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今年国务院还批准实施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这对造纸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跃升非常关键。”

技术创新 创造效益 激励企业主动治污

在造纸废水中,危害最大的是黑液。有关专家介绍说,每生产1吨麦草干纸浆,需要往蒸球里添加2.5吨麦草、7.5吨水和300公斤烧碱。在高温蒸汽下,经过若干小时的蒸煮,麦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三个主要成分被离解,形成原始浆液。从原始浆液中分离出不溶于碱液的1吨纸浆(纤维素)后,剩下的就是废液了,因其颜色黑而被称为黑液。

记者曾亲眼看到黑液排入长江的可怕情景:酱油般的液体从粗大的水管中喷涌而出,在江面上激起厚厚的微黄的泡沫,顺江而下漂浮数里之遥,江水中也形成一条黑黄的污染带。如果成千上万家造纸厂都这样排放,其后果可想而知。国家环保总局巡视员臧玉祥指出,造纸废水是水污染中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海河、淮河流域,70%左右的污染负荷来自造纸以及酿造废水。

我国对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科技攻关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提出了多种技术路线,开发出很多处理药剂与设备,鉴定了许多科技成果,也建设了不少示范工程。但是,草浆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至今尚未取得满意效果。有人说,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造纸黑液同样适用。以麦草为例,其三大主要成份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中只有占重量40%的纤维素送去造纸,剩余约占60%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遗弃在黑液中。其实,木质素是一种无毒的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而半纤维素(聚戊糖)则是良好的饲料原料。应用碱回收技术处理黑液,一是对纸厂规模有要求,二是运行费用较高,三是使宝贵的资源被白白烧掉了。如果按照资源回收利用的思路去治理黑液,既可解决污染问题,又能为造纸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而这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治污技术路线。

现在国内已经研究出了可以同步回收碱、木质素和水,尤其是解决了稻草制浆黑液处理的难题,且进行了1万吨规模的工业化试验。2000年10月,该技术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成果鉴定。该技术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不受规模、原料限制,是一项适合国情的过渡性的技术。据介绍,类似的技术还有不少。有的经过了中试,有的进行了工业化实验。但是,这类技术多数还存在回收产品纯度不够、含水量较高以及难以综合利用等问题。一造纸厂的厂长告诉记者,他的厂里积存了1万吨回收的木质素,因含水量太高,白给也没人要。

从长远来看,从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来看,治理造纸企业污染,还是应该走上规模、实行碱回收的路子。但在当前情况下,上述技术作为过渡性的技术,还是值得推广的。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作为碱回收技术的补充,寻求一条适合1.7万吨/年以下造纸规模企业的黑液治理技术路线,切实削减草浆造纸污染负荷,给造纸企业营造一个生存空间,对于我国草浆造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承担环保责任方面,很多造纸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我国目前最大的造纸企业——金东纸业就是其中之一。环保专家认为,绿色造纸的“金东模式”对我国造纸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位于江苏镇江的金东纸业,是一个花园式工厂。这是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PP)在中国的12家造纸企业之一,作为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厂,目前年产能超过100万吨。

在厂区内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旁,数百条锦鲤悠游在一个绿树青草环绕的池塘中。据介绍,池塘里的水都是经过生物法处理后的废水,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用废水养鱼不仅是一道景观,也是一种生物监测手段,以确保废水全部达标排放。治理后的废水不仅用于养鱼,每天还有3000吨用在道路清洁、绿化灌溉、厂区抑尘等方面。

据记者了解,金东纸业的纸机采用白水全封闭循环,每吨纸耗水现在已经降到10吨,只有国家标准的1/6,大大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及废水排放量。

建厂7年来,金东纸业共投入9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工程。自备热电站二氧化硫的脱除率达90%以上;锅炉烟尘去除率在99%以上;锅炉产生的粉煤灰也变废为宝,用于水泥制造、混凝土砌块生产等;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放入锅炉和煤一起燃烧,既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纤维等有机物热值,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金东纸业成为造纸业第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这说明黑水并不一定和白纸相伴而生,造纸企业也绝不是污染大户的同义词,”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造纸企业只要认真肩负起环保的责任,完全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7、树立敬畏自然的生存哲学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08-06-24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06/24/002779783.shtml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热门词语之一。这是对环境、资源等一系列决定人类未来命运走向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思想和先进理念。

  生态文明的要义,就是敬畏自然,形成敬畏自然的生活态度,树立敬畏自然的生存哲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漫长的自然经济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人类作为自然生态链条中的一环,显得极其脆弱,因此全世界所有民族在其幼年时期无不诚惶诚恐地匍匐在自然面前。

  在我国古代,皇帝登基的头等大事便是祭告天地,百姓结婚的大礼首先是“一拜天地”,农耕文明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使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敬畏和崇拜达到了极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长期处于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之中。

  然而,随着工业时代和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资本”这个怪物在世界范围内不受节制、狼奔豕突的扩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失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求索无度的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日益膨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几乎应验了阿基米德的这一句名言。

  难道人类真的进入了一个“人定胜天”时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在观察和分析了欧洲一些工业国的状况后就指出,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接踵而来,厄尔尼诺、拉尼娜、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现象日益频繁。人们在享受了现代科技带来的物质成果之后蓦然发现,空气似乎没有从前那么透明了,河水好像没有从前那样清澈了,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了,鸡鸭鱼肉的滋味似乎也没有从前甜美了。而且,不管是印度洋上的海啸还是加勒比海面上的飓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人类在自然面前依然显得那么卑微、那么脆弱。事实证明,“人定胜天”只能在微观层面上得到体现。人类尽管是自然的宠儿,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无限”延伸自己的力量,但人类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自然属性,永远无法从自然中“抽离”出来,也永远无法找到撬起地球的“支点”!

  “天何言哉,四时行也。”根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理论,从宏观上说,人类并没有破坏自然的能力,充其量只是在破坏影响自身存在的自然要素而已。这个结论固然有些令人沮丧,却是反思了无数严酷教训后的忏悔和醒悟。在当今世界广泛风行的“环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的“生态文明”,并不是古人自然崇拜的简单回归,而是经由大量严格科学论证后人类自然观的理性飞跃和全新升华。

  大自然对人类馈赠是十分慷慨的,甚至有科学家说,在浩茫宇宙中,也许地球的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唯一杰作。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与自然形成一种永远互动的关系。倘若因愚蠢和贪婪竭泽而渔,使得水臭了、山秃了、资源耗尽了、空气浑浊了、生态失衡了,人和其他生物难以生存了,那么一切成果和财富都将毫无意义。顺应规律、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绿水青山与我们永远相随相伴,让青山绿水永远涌动财富的源泉,我们人类的“聪明”、“智慧”才可称名副其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别无选择。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