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
五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民间组织在行动:
1、绿家园志愿者抗震救灾图片报道
2、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六——灾区人的自救
汶川地震专题报道:
3、新华网: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紧急撤离方案出台
4、西部网:青川10个堰塞湖威胁下游15万人
5、中国广播网:重庆352座水库87处堤防因地震出现危险
6、水利部网站:唐家山堰塞湖加大水文监测力度
环境资讯:
7、经济参考报: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加大建设海洋保护区力度
地方信息:
8、新华网北京频道:北京潮白河放20万尾鱼净化奥运水环境
9、新华网:陕西紧急抢修65座地震中受损的水库
重大水事:
10、红网:湖北水文部门:长江上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11、新华网:三峡总公司总经理:三峡工程经受住大震考验
人物访谈:
12、《中国水利报》:[科学面对地震]张楚汉:震后需详查震区所有大坝
深度报道:
13、南方都市报:消失的银厂沟
环境时评:
14、中国环境报:堰塞湖危害如何降至最小?
15、中国环境报:“限塑令”外的期待
1、绿家园志愿者抗震救灾图片报道
这是一组由成都穿山甲越野俱乐部从抗震救灾一线发回的图片。穿山甲越野俱乐部是此次抗震救灾中绿家园志愿者的合作伙伴,绿家园志愿者将募集到的善款交给他们,由他们代为购买灾区人民需要的各种物资,并送到灾区人民手上。
我们将这组图片呈现给大家,一方面是希望能对各位热心捐款的志愿者有个交代,我们保证将全部的善款都用在了抗震救灾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对一直奔波劳碌的穿山甲越野俱乐部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绵竹系列
什邡系列
老穿在指挥
北京来的志愿者丁品
医生签字:收到消毒液
2、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六——灾区人的自救
文/汪永晨
四川绵竹汉旺镇是四川东方汽轮机械厂的所在地,也是一个上市企业。从成都开车前往绵竹的高速路上,这个企业的广告牌随处可见。
这次地震,汉旺镇是重灾区。
四川彭州龙门山,在成都人的眼里,是家门口的避暑山庄。那里的大山是绿绿的,大山里一条激流跳着浪花穿过大山,穿过小路,流进了山庄,流进了山里人的生活。
5.12以后,四川东方汽轮机械厂成了废墟,大山也改变了模样。
但是,那里的人在短暂的惊慌后,开始面对眼前的生活。
找找
找到一本书
找
找回一点算一点
除了在家的废墟上找回过去,在汉旺,在龙门山,当地人也在寻找着未来。一个搭我们车的妇女告诉说,她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为的从家里找回能用的电视机去卖。我说可以卖?她说,龙门山里的人家,家家过去都在开农家乐,一般都是21寸的电视,买时千把块钱,现在她希望还能卖300。
出来
取钢筋
找活路
这是当地人在把老房子里的钢筋取出来,已经有人在旁边等着收了。这一锤子又一锤的砸,可以看出其辛苦,更可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渴望。砸出的是钢筋,换回来的就是生活。这就是今天的灾区人。
能找的找出来,能盖的先盖上。这也是这些天,我在灾区的深切感触。在这样的日子里和当地人说话,听到的最多的话还是,赶快回家。家虽然跨了,日子还要过,人不能跨。外面的人的爱心我们感谢,可是日子还是要自己重新过呀。
能卖的就卖
能挑的先挑
能搬的先搬
能盖的先盖
能运的先运-陈二哥家
能用的就用
在灾区回家的路上,不但有这样的一家三口,也有这样的老人。
一家三口
灾区的路上
回家的路
灾区路上的送货车
当兵的自然还是灾区人的亲人。他们不接受采访,但是他们的行动,他们脸上的表情,我们能看出他们的内心在说什么。
部队免费提供食品
执勤
成都穿山甲越野俱乐部,这次是我们绿家园赈灾的合作伙伴。那天我们在汉旺镇的采访一直干到了下午四点,就是这样一碗面,让手上带着我们的绿丝带的老穿和另一位志愿者吃得一身大汗后又和我们一起上路采访去了。
绿家园志愿者灾区送货的路上
灾区的小渔洞邮政所
思念,不只是悲痛,思念也包括对新生活的期待。
想念
早期的救灾我们在捐钱、捐物,面对这些照片中灾民的自救,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这是我走进灾区,拍下照片,拿给朋友们看时,最想问的一句话。
3、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紧急撤离方案出台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8/154415636516.shtml
新华网四川绵阳5月28日电 (记者 徐松) 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谭力28日向记者介绍了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紧急撤离方案,他表示,撤离过程将确保群众零死亡,否则就是政府工作的失职。
“大地震不可预料,出现伤亡在所难免,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形成已久,有充分时间做避险预案,如果还有群众死亡,那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谭力说。
按照紧急撤离方案,绵阳市开始在县、镇、乡、村各级进行撤离宣传,要求落实到人,让每一个人都对撤离方案有所了解。
同时还动员了大量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待命,一旦出现险情,将分头入户查找、通知、搜救,力争不漏掉一个灾民。
此外,绵阳市政府和当地驻扎军队还准备了冲锋舟待命,在撤离过程中一旦发现掉队的群众,将在第一时间进行营救。
撤离方案中规划了50多条路线,保证大量群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分批撤离。撤离过程中一律步行,不允许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免造成道路的堵塞。
据了解,最长的路线不超过2公里,群众有充分的时间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准备有帐篷、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可以确保受灾群众度过洪水泛滥的24小时。
绵阳市政府会同水利部有关部门正对唐家山堰塞湖的水文情况、降雨量等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一旦出现险情,将及时通知前方指挥部。如有必要,将全城拉响防空警报进行疏散,各乡县将通过事先约定的方式紧急疏散辖下村民。
据谭力介绍,目前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程进展顺利,40台大型挖掘设备已运送到位,抢险工作日夜运转。如果近期没有遭遇强降雨,确保堰塞湖仅三分之一溃坝的目标有望实现。
谭力说,目前正按照最好的目标——仅三分之一溃坝——进行抢险努力,按照最坏的可能——全线溃坝——做撤离预案。
他预计,如果最佳目标实现,则仅有16万人需要撤离,如果发生全线溃坝,则不得不动员130多万人撤离。
4、青川10个堰塞湖威胁下游15万人
来源:西部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8/014113933746s.shtml
新快报汶川讯 (特派记者 曹晶晶)“一旦下起大暴雨,我们这里的堰塞湖将非常非常危险!”昨日,青川县关庄指挥部副总指挥苏培成焦急地告诉记者。
下游15万人受威胁
昨日,记者在关庄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临时帐篷里找到了水利专家——关庄抗震救灾副总指挥苏培成。据苏培成介绍,目前在关庄一带大大小小的堰塞湖有十个,分布在青竹江和红石河。最大的有三个,一个在青竹江的石板沟,另一个在青竹江的东河口,还有一个在红河口。最大的石板沟堰塞湖库容达到了1200万立方米。其他两个分别是350万立方米和250万立方米。十个堰塞湖合计库容达到了2300万-2500万立方米。一旦堰塞湖决堤,将危及到下游关庄镇、苏河乡、凉水镇、七佛乡、马鹿乡、竹园镇、广元市的剑阁县,15万人受灾。
暴雨可能引发溃坝
据介绍,这些堰塞湖目前正在不同程度地向下溢流,但溢口十分狭窄,仅有4米。下流量仅为25立方米/秒,自然泄洪的能力太小。而关庄的降雨量很大,洪水形成的时间短,来势凶猛,最快的时候达到3700立方米/秒。“如果暴雨达到100毫米以上,就很有可能导致堰塞湖溃坝!”暴雨是苏培成最担心的事情。
或用航空炸弹爆破
苏培成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河水自然溢流的能力,他们在4米宽的溢水口派人打捞漂浮物,并时刻关注着天气情况。已有专家在石板沟堰塞湖设立了观测点,一旦发现险情,指挥部将指挥村民马上往山上撤离。
苏培成透露关庄提出的具体的处理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疏浚,即调用机械挖泄流槽,但经专家考察,发现堰塞湖周边的土地已经被水泡得太软,重型机械进入后很可能陷进泥里无法工作。第二种方案是工程兵爆破,这一方案要调动部队,需要多方协调。第三种是使用航空炸弹炸开决坝口。苏培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种方案最有可能实施。
地质破坏度被低估
自“5·12”大地震以来,青川县已经连续发生多次强余震,由于多次余震影响,青川县的乔庄狮子梁山从中间断裂,堰塞湖也频频告急。苏培成表示,青川县地理位置险要,其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交界处,位于南北两条地震带交界处,虽然死伤人口不及北川,但其地质破坏度被远远低估。 来源:新快报
5、重庆352座水库87处堤防因地震出现危险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8/100413937388s.shtml
中广网重庆5月28日消息(记者陈代泽 实习记者谭科艺)昨天,记者从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汶川特大地震致使重庆市32个区县的352座水库、87处堤防出险。今年汛期,全市预防病险水库出现险情和地质灾害的压力比往年更大。面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最新统计显示,重庆市32个区县的352座水库因地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其中包括7座中型水库、345座小型水库。同时,87处堤防出现险情,343处供水设施受损,154万人饮水受到影响,全市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2.16亿元。
随着汛期大雨的降临,一些蓄水浅的水库在充分蓄水后可能出现新的险情,而不断出现的余震也使部分水库堤坝处于受破坏的临界状态、堤坝出现裂缝等,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形成威胁。另一方面,地震使部分地区的岩石、土壤出现松动,遇到大雨更易发生岩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目前,重庆市对所有出险水库均落实了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由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市水利局的专家,已组成11个小组分赴市内各地对病险水库进行排查和应急处理,将在会商后提出整治方案。重庆市还与四川、甘肃两省建立了重要水情通报制度,上游一旦发生洪水或出现水库溃坝等情况,将及时向沿江区县发出预警通报。
针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带班制度,重点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地震引发严重险情的水库,要切实落实人员转移预案、抢险队伍和物资,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唐家山堰塞湖加大水文监测力度
来源:水利部网站2008年5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5817
为确保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工作顺利进行,水文部门根据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指挥部和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要求,于26日连夜紧急修订《唐家山堰塞湖溃口洪水监测实施方案》,并着手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查勘,确定新增监测点位置。
目前,堰塞湖堰口泄流和溃坝洪水水文监测工作正在落实之中。一是新增雨量站,在唐家山堰塞湖以上新增油房、富顺、治城三个雨量站点,配合原有白什、片口雨量站共同监测。二是新增水文测站,在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新增通口、香水两处水文测站,恢复原有北川自动测站,提高涪江桥水文站的测洪能力。三是加密报汛段次,水情报汛站每两小时报一次,遇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7、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加大建设海洋保护区力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8年05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307313.html
本报柏林电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在德国波恩发布报告说,海洋每年为人类创造的总价值达到21万亿美元,但目前仅有0.5%的海洋区域得到保护,各国应加大建设海洋保护区的力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九届缔约方会议目前正在波恩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克里斯琴·诺伊曼在发布报告时指出,虽然《生物多样性公约》190个缔约方已承诺到2012年建成海洋保护区网络,但只有0.5%的海洋区域得到保护这一现实,与最终目标相比是“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开头”,各缔约方需要加倍努力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
报告指出,保护海洋不受破坏,将给人类带来更多回报。比如,保护海洋沿岸生态尤其是珊瑚礁相当于每年创造价值90亿美元。再比如,海洋具有吸碳能力,如果海洋失去这一能力,大气中碳浓度将提高50%。
8、北京潮白河放20万尾鱼净化奥运水环境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2008-05-28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environment/720101211945862_1.shtml
北京市顺义区26日将20万尾锦鲤、鲢鱼、鳙鱼等三大类鱼苗放入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附近的潮白河。渔业方面专家称,此举将明显改善潮白河水质和奥运场馆水域生态环境。
潮白河是北京第二大河,是北京重要水源地和东部生态屏障。2007年3月,北京市实施了“引温入潮”跨流域调水工程,目前已从温榆河向潮白河调水530万立方米,并形成了200余万平方米水面,重现了昔日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美景,逐步改善了奥运场馆周边生态环境,有效回补了潮白河地下水。
据专家介绍,顺义区年内还将放流30万尾鲢鱼、鳙鱼、锦鲤,用于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养护潮白河水域渔业资源。经测算,50万尾鱼种年均可以从水体中带走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2.25万吨。
9、陕西紧急抢修65座地震中受损的水库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8/content_8268252.htm
新华网西安5月28日电(记者冯国)在6月份全面防汛主汛期来临之际,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日前紧急部署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要求6月15日前必须完成65座震损水库应急除险工作,以保障安全度汛。
在日前紧急召开的全省水库安全度汛暨震损水库应急修复工作会议上,陕西省要求各级政府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科学调度,保证大型、重点中型水库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重点是对在汶川地震中震损的65座水库实施应急抢修。
对于震损的水库,陕西省防总要求切实落实监测除险措施,加大对水库大坝、枢纽关键部位进行安全巡查监测,及早对险情进行分析认定。同时,要从坝体裂缝与塌陷的探查处理、泄水设施裂缝与漏水的勘察处理、溢洪道震损滑坡体的清除疏通和安全限制水位等方面,奋战20天,逐库落实震损水库的应急除险实施方案,完成震损水库应急除险任务。
陕西省现有1050座大中小型水库。经过多年连续治理,仍有290座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低、病险隐患多以及泥沙淤积使库容量变小等问题。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陕西省有65座中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中型水库3座,出现高危险情的水库有6座,安全度汛面临更加复杂形势。
10、湖北水文部门:长江上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来源:红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8/071913936631s.shtml
汛期临近,防汛抗旱成为全省一项重大任务。昨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我省有发生较重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
省水利厅介绍,从预测分析上来看,我省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既有可能发生干旱,又有可能发生局部洪涝,还有可能发生江河洪水。
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提出,要积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气象部门:阶段性、局地性洪涝有多发趋势
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对今年天气预测情况进行通报时指出,根据最新监测资料预计,今年6-8月长江上游降水有偏多趋势,中下游偏少。我省入梅、出梅时间较常年偏早,有降水集中期。
今年阶段性、局地性洪涝有多发趋势,其易发时段一是梅雨期内,二是盛夏季副高移动期和台风影响阶段。从前期环流和气候特征分析,今年的天气气候形势比较相似1968年、1976年和2006年。
省水文部门:长江上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今年以来,我省气候异常,年初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雨雪天气;进入4月份后,全省出现5次暴雨,有77个县市遭受暴雨或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击,有的地方伴随大风、冰雹和电闪雷鸣。“从已发生的雨雪冰冻天气、暴雨洪涝来看,这是今年极端天气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值得警惕。”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说。
据省水文部门分析,今年我省大部地方降雨量正常略偏少,可能发生伏旱,但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南部有偏多趋势,有发生较重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长江中游干流可能出现接近或超过常年均值水位的洪水,上游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随时开展人工增雨防旱
省气象局介绍,汛期将组织全省84个气象观测站和1100 多个自动气象站开展地面监测,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制定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流程和方案,一旦出现大面积干旱将及时请示省委省政府开展飞机增雨作业。本报记者王荣海
24小时值班预警地质灾害
昨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随着汛期来临,我省将建立地质灾害灾情速报责任制度。各值班部门将实行24小时值班,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快速反应系统,以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畅通,不允许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
预测发生局部洪涝依据4项分析
一是相似年份分析。根据年初出现的暴雪冰冻相似年份分析,发生较大雨雪天气的12 个典型年中,有1952 年等六个年份当年汛期,我省长江、汉江河段均有洪水发生,主要站点最高水位高于均值。
二是雨量相关分析。元月份雨量与汛期有正相关的特征,今年元月全省平均降水量48毫米,较均值偏多6成,预计汛期我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偏多的趋势,特别要注意鄂东南及江汉平原出现洪涝。
三是洪水周期分析。综合分析长江中游主要控制站水文资料年最高水位的周期特点,谷转峰的周期约为4至5年。2006年为低谷年份,目前中游河段仍处在新一轮的上升期,今年汛期我省江段出现接近或超过常年均值水位洪水的可能性较大。
四是拉尼娜事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我省共发生12 次拉尼娜现象,分析前11 次对应年份的次年,长江中下游有8 年的汛期降雨偏少,占73%;但其他3 个年份,我省江段都发生了大洪水,虽然比重偏小,但不能忽视。
从预测分析上来看,我省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既有可能发生干旱,又有可能发生局部洪涝,还有可能发生江河洪水。(来源:长江商报)
11、三峡总公司总经理:三峡工程经受住大震考验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8/102615634861.shtml
“震后三峡库区自重庆江津市红花堡至三峡坝前岸坡震后总体稳定,未受地震影响。”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汶川大地震后,三峡大坝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各建筑物基础渗流量变化规律正常,枢纽工程运行没有异常,剩余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自四川汶川突发“5·12”8级大地震以来,海内外舆论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表示深度关切和担忧,其中尤为关注三峡工程是否遭受影响,有没有受到破坏,原计划今年汛后开始向172米或175米水位蓄水的计划会否因此终止。采访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说,三峡库区范围内有3028个群测群防崩塌滑坡点及251个重大滑坡专业监测点,从汶川“5·12”震后至5月22日监测的最新情况看,库区没发现因地震影响产生滑坡变形和新的滑坡。而且,此前国家已投资120多亿元,对一部分有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有效的工程治理。他强调,“汶川大地震未造成三峡枢纽任何损坏,向更高水位蓄水应该不受影响。”
工程经受考验未见异常
汶川大地震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16年来,对其影响程度最大、震级最高的地震。地震发生时,三峡坝区震感强烈,三峡大坝坝顶、三峡电厂厂房、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坛子岭景区、截流纪念园、三峡工程大酒店等要害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均有明显震感,大楼产生明显晃动,坝区许多群众涌上街头。不过,据湖北省地震局计算,此次地震影响到三峡坝区的烈度为4度,远低于三峡工程7度的设计防震烈度。而且,由于三峡水库与汶川不在同一地质板块,相距约700公里,大地震未对三峡水库、枢纽运行产生明显影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总设计师、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三峡坝区是一个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地质区域,为典型弱震构造环境,属弱活动或基本不活动类型,发生强震可能性较小。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等单位分别对三峡坝区地震基本烈度进行鉴定,最终得出结论为“坝区100年内遭遇到的地震基本烈度以6度为宜”。但考虑到三峡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最终设计时三峡大坝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到7度,相当于平均重现期万年一遇,为核电站抗震设防标准。此次震灾发生后,中国三峡总公司相关部门紧急启动抗震救灾预案,对游客、过闸船舶等采取各项措施,很快稳定了恐慌情绪。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告诉本刊记者,“从检查情况看,三峡工程未见异常。三峡大坝、三峡电厂、三峡船闸、茅坪副坝没有发生建筑物破损现象,设备运行正常。”
大坝变形很小且在设计范围内
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三峡枢纽共埋设了10万多只监测仪器。5月13日,监测表明,地震前后挡水建筑物基础及顶部位移量不大,地震前后实测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正常。
比如,5月12日18时与6时比较,三峡大坝左岸厂房5号坝段坝顶,向上游位移0.19毫米,向右岸位移0.04毫米;左岸厂房5号坝段基础,上下游位移0毫米,向右岸移动0.02毫米;三峡大坝泄洪2号坝段坝顶,向上游位移0.44毫米,向右岸位移0.14毫米;泄洪2号坝段基础,上下游位移0毫米,向左右岸移动0毫米;三峡船闸一闸首基础及闸顶变化大多小于0.1毫米,最大0.12毫米。幕测压管水位变化不大,其中大坝幕测压管水位变化在负1.73米至0.81米之间。建筑物的变形均在正常范围。实测各建筑物基础渗流量不大。比如,5月9日与5月12日晚比较,左岸大坝渗流分别为每分钟305.65升和每分钟469.42升,变化为每分钟166.77升;右岸大坝基础渗流量分别为每分钟338.64升和每分钟372.13升,变化为每分钟33.49升。5月12日与5月12日晚比较,三峡船闸基排廊道总渗量分别为每分钟1603.98升和1344.15升,变化每分钟259.83升。渗流小于设计值。建设和运行保持正常
而且,地震发生后,连日来三峡枢纽运行未受影响。三峡电厂已投产的22台及正在安装的4台70万千瓦机组没有因地震影响发电和施工。5月12日,三峡发电量为1.67亿千瓦时;5月13日三峡发电量为1.83亿千瓦时。目前因上游来水量不大,三峡电站只有12台机组在运行之中。至5月22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超过2250亿千瓦时。三峡船闸及坝区水域正常通航,上下游没有船只积压。5月12日,三峡船闸北线上行14闸次,97艘船舶通过;南线下行11闸次,72艘船舶通过。翻坝转运滚装船上行745艘,下行610艘。5月13日,三峡船闸北线上行9闸次,65艘船舶通过;南线下行13闸次,94艘船舶通过。翻坝转运滚装船上行553艘,下行593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码头运行等也未受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正常。2008年是三峡工程进入全面收尾阶段的一年。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包括右岸电站剩余4台机组安装、升船机项目建设以及地下电站建设等都在正常进行,未受地震影响。为确保人员安全,地震发生后施工人员全部撤离现场。5月13日,全面恢复施工。
地震不碍汛后蓄水
按照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度,经国务院三峡建委验收批准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年汛后将向172米或175米的更高水位蓄水,以便及早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2006年10月27日蓄水至156米,进入初期运行期,其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生态调度等综合效益开始发挥。中国三峡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就枢纽工程建设及相关设备设施安装情况看,三峡枢纽已具备蓄水至175米的条件。按初步设计,三峡工程最终蓄水位为海拔175米,今年工程建设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根据施工安排,今年汛前,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工程将全部完成,国务院将对移民工程及清库状况组织验收,待条件具备,汛后三峡工程将向更高水位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72米或175米。(记者江时强徐烨)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12、《中国水利报》:[科学面对地震]张楚汉:震后需详查震区所有大坝
来源:《中国水利报》2008年5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5804
嘉宾:张楚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从事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研究多年的专家
记者:刘艳飞
记者:据你了解,四川汶川地震后,当地水利工程的情况怎么样?
张楚汉:这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传播到我国比较重要的水库地区,如三峡和二滩水库均有震感,前者距离汶川有700公里,后者也在汶川500公里以外,由于距离较远,对这两个水库所造成的影响不太大,都在我们可以防御的范围之内。
离此次地震比较近的是紫坪铺、映秀湾等水利工程。我已经跟水利部刘宁总工取得联系,得知紫坪铺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大坝产生局部沉陷,这些工程在总体上还是稳定安全的。
记者:地震发生后,对震区工程的排查包括哪些?
张楚汉:水利人在地震发生之后,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对震区以及震区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调查,看有没有出现异常的现象,把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搞清楚。如坝体有没有大的变形、位移、裂缝和渗漏,两岸坝肩有无滑坡等,要对震区附近所有的大坝都进行详细检查,如发现局部损坏要及时修理,因为后面还可能出现强余震。
记者:请问水利工程尤其是高坝大库的管理在抗震方面有哪些环节?
张楚汉:水利工程,特别是高坝大库、水电站,因地震可能引起的灾难后果非同小可,如果震后不及时检测整修,一旦再发生强震,那么所带来的灾难将是难以估量的。
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坝的管理重心在抗震方面有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勘测。勘测环节就是要准确定位库区所在的大断裂带,能够清楚预测坝址区在大坝运行期间可能会发生多大的地震,发生强震以后,可能带来的灾害有哪些等等。另外,大坝周边的地质构造、大的断层情况,可能引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情况,也要尽最大可能搞清楚。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在经过勘测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后,在设计中要想到怎样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另外,要把这一地带的地质与环境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都考虑进去,考虑到各种的环境因素可能对大坝带来的影响。
第三个环节是施工。这个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总之,大坝的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好,无论是土石坝或混凝土坝或堤防,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质量一流,达到抗震标准。
第四个环节是运行。在大坝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这样的应急预案,就是万一出现地震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当前,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都有详细的地震监测台网,不仅在区域内有监测台网,且在坝址与大坝上也有监测台网。据统计,这种强震台网在我国有2000多个,仅四川就有200个。强地震事件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事情,什么时候发生,目前还难以预测,但通过监测台网可提供许多信息,根据这些数据,检验大坝地震表现和分析模型,为未来大坝抗震积累经验。
记者:你刚才提到的大坝抗震的应急机制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楚汉: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或可能出现一些潜在的问题时,水库要有底孔或隧洞放水,把水库的水位降下来,也以便更好地检查与维修大坝。大坝建设的时候一般都留有这类设施。关键是在地震来临时,所有设备,比方说溢洪道的闸门、底孔闸门、起闭机等一定要做到处于临战状态。平时对于出现的一些故障要及时检查修理,维护好这些设施。
记者:那么,请你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地震之后可能给水利设施造成哪些影响和灾害?
张楚汉:地震以后,大坝、堤防大型的水电站,包括地上、地下的电站等等,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里我重点谈一下地震可能给大坝带来的影响。
大坝一般分土石坝和混凝土坝,这两种坝型在地震中造成的震害也不完全一样。土石坝在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情况是滑坡。唐山地震之后密云水库出现过大规模滑坡的现象。第二种情况是塌陷。如陡河土坝出现大坝严重塌陷。第三种情况是液化。其主要表现在砂土地基与建筑大坝的材料砂砾出现液化,在震动过程中,饱水的砂砾等材料会变成流沙向四周流动,这样大坝就完全失去了抗震的能力,大坝很可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垮掉。第四种情况是裂缝。一般来说,地震之后给土石坝带来的问题集中在滑坡、塌陷液化和裂缝等几种情。值得注意的是,面板堆石坝的防渗层可能出现裂缝或隆起,还有就是两岸的坝头可能产生山体滑坡,这些都是地震可能给土石坝带来的破坏情况。
再就是混凝土坝,主要表现在裂缝与两岸坝肩滑坡。其主要出现的地带是顶部裂缝和底部裂缝。裂缝出现的问题就是漏水还削弱坝的整体稳定,所以一旦发生裂缝我们要及时处理、整修。据已有经验,混凝土坝整个垮塌还是较少出现。但迄今混凝土坝真正遭遇极强地震考验的还很少。据我所知,大破坏的例子只有1999年我国台湾地震的时候出现过。当时,石岗小水闸在地基断层错动后整个闸隆起来大约6~7米,整个坝体都断裂了。
记者:在地震发生时,国内外水坝经常出现的情况都有哪些,请你简单举几个例子。
张楚汉:我国在地震中大坝发生较大问题的有: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地震中新丰江大坝发生裂缝。新丰江是一座105米高的混凝土坝,因为地震出现了82米长的裂缝。当时的决策就是放空水库水位然后整修、加固。土坝的震害记录包括1976年唐山地震时,密云水库出现的巨大滑坡和砂砾石的液化。震后我们就在抢险现场工作,当时水利部和北京市领导决策把水库放空,把液化的材料全部换成石渣料,彻底解决了问题。1971年,美国洛杉矶圣费尔南多地震,有一个土坝严重液化滑坡,只剩下顶部一点点坝体,正好可以阻挡住水库的水漫溢出来。结果也就是那仅存的一点挡水坝体,保证了当时大坝安全。随即进行了积极抢修,才保护了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个水库的下游就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也在地震中出现过大坝因地震破损的情况,值得参考。
13、消失的银厂沟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8-05-28 刘黎霞 王莹 郭继江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5280043.asp
图:银厂沟,一个妇女向记者出示照片,上面是她家投资400万建成的宾馆。如今变成了她背后的这片废墟。地震将后面两座山撞在了一起。
■银厂沟“遗照”
①银苍峡谷深达500至1000米,长达4000米。峡谷两侧险壁峻拔,谷底巨石堆集,激流漱石。谷中木梯搭成的栈道是我国最长的游览栈道,崎岖陡峭。
②大龙潭位于银苍峡的峡口,面积12000多平方米,潭水终年碧绿,清澈见底,深达8米左右。潭三面高山笔立,悬崖峭壁,幽深宁静。巨岩树影倒映潭中,似蛟龙静卧。
③小龙潭巨石磊磊,浓荫密树。一股银色瀑布从“天井”的缺口,奔泻而下。晴空碧日之时,急流巨石之上,更常出现彩虹,随人移动。
震后的银厂沟,百分百的房屋倒塌,山体泥石流严重。
●大、小龙潭全毁,瀑布不见水,栈道被掩埋,山谷变高山
●当地政府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再造一个银厂沟”
5月12日14时,银厂沟,谢家店,游人如织。
这里是成都人的后花园,四川省出名的避暑胜地。盛夏未至,游客的兴致已提前到来,丝毫没有意识到脚底下的大地正在蠢蠢欲动。
14时28分,地面在悄悄下陷,有人感觉到房屋震动,跑出了房屋,只见尘土飞扬,农房摇摇欲坠。大地开始咆哮,轰!泥石流引发的山体滑坡使巨石滚下,谢家店18户农户甚至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深埋地下。
地震平静后返回谢家店的67岁老人谢商裕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曾经的家园,在三分钟中变魔术般地形成一座小山,他的老伴还有一家6口人全部被深埋在山体下,他们甚至来不及哀嚎,尸体也无法再被挖出。
和18户农户一夜之间消失的还有这个旅游胜地引以为豪的景点:大龙潭、小龙潭、世界上最长的栈道银苍峡栈道……
龙门山镇领导初步估计,龙门山镇有5个村1个社区,到目前为止,统计的数字是422人死亡,90人失踪,整个龙门山受灾16000多人,800多家农家乐70%受损。地震给龙门山旅游景区带来的损失至少是40个亿。尽管政府领导依然坚信两三年内可恢复,但哀伤和悲壮依然弥漫在这座山沟。
劫后的银厂沟,还有可能重生吗?
废墟上的拾荒者
5月26日下午,离地震发生已经14天,大龙潭前的大自然山庄,挖土机仍在废墟上运作。应家属的哀求,部队战士在做最后的努力,为亡灵找回那象征尊严的遗体。
然而,铲车的每次出动几乎都一无所获。
“能不能帮我把油和腊肉挖出来啊,值好多钱的!”大自然山庄客栈的老板娘谢洪美向救援人员苦苦哀求,呆滞的脸上已看不到悲伤。她背着黑色的小背包,正在努力地从废墟里拉出一件件尚完好的白色床单。
疾控人员大惊失色:“绝对不能吃!不但你自己不能吃,而且还要告诉你的邻居、村人都不能吃!”
来自彭州疾控中心的廖医告诉记者,天天都有来回收家具的人,谢洪美的丈夫在地震中被深埋,工作人员帮她挖出了丈夫的尸体之后,这几天她几乎都是以泪洗面,现在她所做的就是把能收回的东西一件件再捡回去。
深埋在废墟底下的躯体经过连日来的雨淋日晒,已在空气中散发一股酸酸的恶臭。废墟上的人都在忙碌着,大家默不作声,偶有飞鸟掠过,发出嘎嘎的叫声,山间有种萧肃的静寂。
离大自然山庄不远的小龙潭必经之道有一座石桥,泥石流滚下的巨石封住了拾荒者的去路。“怎么过不去了?”开车师傅询问,他们应山上一客栈业主招呼,来帮忙用货车运送货物,但路到此为止,手机也没有信号,他正为联系不上业主而发愁。
“我们现在一无所有,能收回一点是一点,至少是补贴一点家用。”和记者说话时,谢洪美一直没有停止手中的活,她不断地倾诉,哀伤的面庞却没有一滴泪水。
“她已经麻木了。”疾控中心的廖医生说。
盖房之处震后隆起一座山
“你们所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可能脚下踩着的都是那些来不及呼叫的亡灵。”廖医生指着背后一座由石头掩埋起来的山包,“你想象得到吗?这里曾经是个村落。”
隆起的山包,就是原来的谢家店,这里属于龙门山镇九峰村7组,全组共有18户人家,家家户户以经营农家乐为生。
“整块地突然就陷下去了,一眨眼的功夫,原来的十几户房子全都不见了,掀起很高的黄尘就像炸山一样,尘土少一些能看清楚后,原来盖房子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山。”67岁的谢商裕老人回忆起当天情景仍心有余悸。
被摧毁的农家乐
哀伤和悲壮弥漫着山沟。
“你不知道以前的银厂沟有多漂亮,水是蓝幽幽的,细沙都清晰可见,夏天的温度比成都要低好多,我们彭州人暑假周末都会来这里住上一晚,非常舒服。”从13日就进入山沟进行防疫工作的廖医生告诉记者:他进入山沟的那一刻,完全被震呆了!
这个被称为成都人后花园的景区,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里崛起了一批“农家乐”客栈,包吃包住包玩,每年暑期旅游旺季时,可接纳上百万的游客。但是此次地震中,近1000家农家乐几乎全部被摧毁。
记者从凤鸣湖水库到九峰天堂一路走来,贯穿山沟的河道蜿蜒相伴,震后水位已经低浅,但依然清澈见底,只剩小木筏在河心荡漾。河道沿途的农家乐一路向山里延伸,却已一片狼藉,瓦砾成堆。
观湖宾馆门口有一宽敞的水泥坪,近五厘米宽的裂纹触目惊心,人群荒乱逃散时撞到的锅碗瓢盆还散落一地,有的保持着半倾斜的姿势,不难想象当时荒乱的情景。
正在废墟中挖掘家当的妇女陈帮玉,从瓦砾中掏出了一叠照片。那是今年年初才刚刚装修的客栈气派的留影,她一边指着照片一边叹息,“老天真是不公平,快到旅游旺季了就来这场灾难,以前旺季时我们一年能赚七八十万元。”
陈帮玉说,她家开的这座客栈五层楼,有50多间客房,是整个银厂沟里最大的山庄,还弄了一个网站,通过网络招徕客人。2005年,为了装修这个房子,四处借钱,花了将近400万元,现在还欠着银行和朋友的30多万元。
“国家的贷款可以免了,但朋友的钱怎么还呢?”陈帮玉拿着相片喃喃自语。
消失的风景线
银厂沟的精髓景点还在大山里头。从一个分岔口进入,往左是大龙潭,往右是小龙潭。
以往由大龙潭登上苍峡阁,必须从银苍峡栈道进入。银苍峡栈道是我国最长的游览栈道,上了苍峡阁,就可以看到珠帘瀑布、百丈瀑布。但如今,这些景点都在地震中消失了。
由于巨石把景点的道路完全封住,记者无法进入到几个景点。已经徒步翻山到苍峡阁的救援部队战士介绍,苍峡阁完全倒塌了,珠帘瀑布、百丈瀑布也见不到一滴水。从大龙潭到苍峡阁这一区域,原来的山谷现在被填成了高山,垮塌的山壁将栈道彻底掩埋,昔日的栈道已看不到一丝痕迹了。
而在山的另一头,小龙潭。昔日的深潭,已经被巨石填平,潭前几百棵古树被巨石拦腰砸断。
在这个著名的景区和避暑胜地,如今呈现出来的已是累累伤痕,除了她的子民,还有大自然赋予的财富。
九峰村村委书记李连猛介绍,该村1985年开始搞旅游服务,600户村民480户经营农家乐,靠此一项全村一年收入1500多万,“全村户均资产50万以上,高的有两三百万甚至上千万。”“农家乐消失后,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来源,整个村子的人都不知道靠什么吃饭了。”
“再造一个银厂沟”
一家6人在地震中丧生的谢商裕在地震前也经营着一个小农家乐,而地震后,已经67岁的他准备“继续种田”。对于已经23年没有再面朝黄土的九峰村村民来说,银厂沟和农家乐的消失,使得他们的谋生方式只能重回23年前。
地震后,政府部门提出了新口号——“再造一个银厂沟”。
银厂沟还有可能重生吗?“两三年吧,只要中央政府能给予支持,我们相信不会太难。”龙门山镇副镇长曹功伟说。
在此地经营的村民更不愿意就此放弃。陈帮玉说,这几年她会选择先去打工,景点消失了,但山还在,气候、山水资源还在。
记者从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彭州在灾后重建中,仍将重点发展旅游业,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重建方案。但是,经历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彭州的旅游产业将重新定位。
曹功伟说,山体稳定之后,会邀请专家对银厂沟重建工作的安全性作出评估,再制订相应的重建规划。“由于银厂沟的自然风光在成都人民心目中实在有太深的印象,我们在重建时将考虑尽量恢复其原有风貌;如果一些自然景点被永久性毁坏,我们将因地制宜开发新的景点。”
灾区档案
银厂沟是九峰山风景名胜区皇冠上一颗宝石,地处龙门山褶皱带,位于成都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
由九峰山、丹景山和银厂沟三个景区组成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风景区距成都市区70多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14、堰塞湖危害如何降至最小?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5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310964.html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一时之间,“堰塞湖”这一专业名词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滑坡专业委员会主任乔建平介绍说,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形成有4个要素: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乔建平表示,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影响。伴随着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带来的潜在威胁会更大。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发生堰塞湖溃决,湖水漫溢而出,倾泄而下,就会引发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乔建平举例说,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时发生了堰塞湖溃决,溃决引发的滑坡使岷江堵塞了45天,当时的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两岸建筑全部毁坏,死亡近5000人。
按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聂高众和高建国的观点,根据堰塞湖的形成和造成的灾害,可以分为3类:高危型堰塞湖、稳态型堰塞湖和即生即消型堰塞湖。高危型堰塞湖由于蓄水量大、落差大,往往在形成后几天至几年后会被冲垮,形成严重的地震滞后次生水灾;稳态型堰塞湖(亦称“死湖”),可以存在很长时间且积水量很大;即生即消型堰塞湖很快会被后来累积的水体冲毁,危害不大。
记者了解到,堰塞湖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方法:对于交通能够抵达的堰塞湖,一般通过人工开挖或爆破的方式,疏通水道,避免水位上涨,将威胁解除;对于多数无法抵达的堰塞湖,则主要是通过监测措施,并派出技术人员对堰塞湖的稳定性、危害性进行评估,来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目前四川震区已经形成了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怎么才能让其不发生溃坝的恶果呢?参与水利部抗震救灾的专家、中国水科院徐泽平博士认为,堰塞湖是天然形成的大坝,不属于人工建筑。90%以上的堰塞湖在一年之内都会发生溃坝、垮掉,但也有的保存了下来,比如四川的多采湖。
从目前的堰塞湖来看,由于地震发生后,堆积体非常松散不稳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大。从历史来看,有的一天就可能垮掉。所以目前我们第一步只是分析评估,采用各种方法如航拍效果图,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出危险的程度。第二步就是疏导分流,比如用炸药或人工挖开小口,用水泵和管子疏导。开小口的目的就是保证不变成大口,否则就人为溃坝了。此外,还要加固堰塞湖,避免溃坝,并根据事态发展疏散最近地区的居民。(原二军)
15、“限塑令”外的期待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5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5/28/content_8268081.htm
“限塑令”大限将至。记者近日发现,许多大超市纷纷“试水”,推出换购环保袋活动,给市民一个接受的缓冲期。但小商店、便利店和菜市场等场所鲜有人了解“限塑令”,不少个体摊主和店员表示,出于生意竞争,到时哪敢收顾客的塑料袋钱,“限塑令”可能面临尴尬局面。
其实,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部分商贩变相抵制“限塑令”早有预料。前段时间,商务部就起草了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办法,商家若变相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或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违者最高将被罚3万元。
尽管如此,以现实的国情,要想很好地执行“限塑令”,也并非易事。目前国内塑料袋使用范围很广,几乎凡有商品销售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即便所有监管部门都出动,采取人盯人的人海战术,进行监管和罚款,也不一定管得过来、罚得过来。在笔者看来,“限塑令”之外,我们更需要政府为商家真正实现“禁售”承担公共责任,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目前“限塑令”执行的最大难点是,其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为此,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应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支持生产环保购物袋企业,使其价格降下来;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让利于消费者。比如,最近家乐福某分店每天送出300个购物袋。此外,香港的一些商店无偿赠送购物篮子的做法,也值得内地学习效仿。
惟有在严格执行既有罚则、政府承担责任、商家让利以及社会教育的多种合力下,才能使“限塑令”稳步推行,深入民心。(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