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五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2008-05-26

五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特别报道:

1、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北京电台直播节目

2、紧急求助

 

汶川地震专题报道:

3、人民网-人民日报:地震造成全国出险水库2380

4、中国广播网:什邡市最危险堰塞湖爆破成功

5、新京报:1800官兵徒步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实施爆破

6、中国新闻网: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严峻 绵阳紧急部署撤离

7、成都日报:专家称四川余震区仍可能发生5-6级地震

8、联合早报:青川县堰塞湖中腐尸污染水质

9、中国青年报:心理学家提醒:过度关注灾害也会有创伤

 

环境资讯:

10、解放网-新闻晨报:中国城市淡水资源承载力不足 1/6城市严重缺水

 

地方信息:

11、春城晚报:云南省将加强水资源保护 每年投10亿元建水利工程

12、中国广播网:65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引入北京顺义潮白河

 

人与自然:

13、新华网:呼伦贝尔达赉湖保护区重现斑翅山鹑 

 

深度报道:

14、新华网:不能让伤员再受感染罪 灾后防疫如何进行?

 

环境时评:

15、人民日报:严防地震次生灾害

16、新京报:灾难心理干预是哭还是笑?

17、皖东晨刊:告别白色污染 “限塑令”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18、科学时报:打造“不夜城”与熄灯一小时

 

 

 

1、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北京电台直播节目

2008-05-24

 

汪永晨:走向汶川

我是上周四晚上到四川的。此时此刻我们在成都的四川大学。我的身边还有几位专家: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秘书长张强、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所长程根伟、国家减灾委的李京专家、四川华西医院的专家张伟、美国回来的心理学博士胡利群,北京泓德教育机构的张伟。他们去过的地方比较多。

我星期四到了就先去了成都市的一些救治点,比如青羊区,那里来了一些北川的学生,昨天我们去了绵阳的九州体育馆,温家宝总理之前也去了,他去的时候体育场有两万多人,昨天只有两千多人,老百姓都希望回家重建家园,我们今天去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旁边有一个向峨乡,从成都开车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到向峨乡。那里100%的房屋都不能住了,完全是一片废墟。

这几天我一直在写文章,昨天夜里一直写到今天早上5:40才把文章写完。来之前看了很多电视,路也不通,到处都是滑坡、泥石流,昨天我们去绵阳是走高速路,没有什么异常,旁边有一些房屋倒塌,一些帐篷,今天到都江堰的高速路也没有问题,但是越往里面走倒塌的房屋越多,我们从向峨乡又去了紫平铺大坝,都是一片一片的滑坡,现在的路是通的,但是滑坡真的是非常严重。

我感受最深的是,昨天我在九州体育馆看到很多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本来我们是以家庭为生活单位,但是现在都搭一个帐篷,吃饭也是简单的方便食品,也有一些家里有亲戚的会送饭过来,昨天一点多我还在那儿拍照采访,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们家的亲戚送来了饭,他们盛饭的时候小男孩问我,阿姨,你吃饭了吗?在向峨乡拍照的时候,有一个老师一个劲儿跟我招手,喝水喝水。

有一个人说这场灾难让一些坏人变好了,但是不会让好人变坏。我是星期三夜里一点多在飞机场拿到行李的,传送带上都是赈灾物品,多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去的那趟飞机,我们七个箱子,飞机都没有装上,这么多年的记者旅行生活中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这边的志愿者也非常多,我们请了很多专家,他们都会从自己的角度讲目前救灾的状况。我们总的感觉是,在这些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在向峨乡,很多部队战士在那里帮忙。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们的一位水文专家,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的所长程根伟,他就很担心地下水可能问题很严重,浅层水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已经遭到了污染,在当地,喝水都是瓶装水,一堆一堆的瓶装水。

一会儿心理专家也会讲,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四川、汶川,他们回家的路还是很漫长很艰难,有的人说他们可能也被宠坏了,昨天我给他们的小孩照相,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救助证,我刚要给他们拍照,他们马上把救助证举得高高的,我真的在想以后这些小孩没有人关注他们,回到平常的生活他们会是什么状态。

张强:理性面对重建问题

所有的人在面对这场灾难时都会想我们可以做什么,我怎么面对灾难,明天我怎么重新燃起希望,有一个老专家说,我们看着电视,看着新闻,我们除了流泪我们除了捐款还能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减灾委、北师大发起了这样的专家行动组。我们已经发现一场巨灾,考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科技能力,还有管理能力。现在所有的科技问题,技术问题都是复合型的,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多学科的融合。

我们现在面临的几个挑战,第一,我们怎么在短时间内救援,怎么应急处置,我们的装备怎么处置,我们有不同的队伍,怎么协同起来,我们怎么在第一时间内组合,怎么在第一时间攻坚,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帮助我们,交通怎么办,物资发,怎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

第二,灾民的安置和重建家园,这两天我们在现场可以看到,老百姓真的很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看到向峨乡的一个社区主任,他依然很坚强的指挥,我们用生命保存能够存活的,用更快更好的方式生活,我们的明天应该建在什么地方,我们的生活生产怎么恢复,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一场灾难之后,技术、房屋、校舍这些对我们如此强大的,有着凝聚力的中国来说不是很难的事情,难的是什么?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灾难,人生有很多崎岖,但是现在我们需要冷静,我们用科学的手段把他们从这样的状态下恢复,能够把我们的感觉、心情,和我们能面对的责任感重新建立起来。

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在现场,能和现场英雄的人们在一起,我们理性的面对重建问题,把这些问题传递给全中国。

程根伟:预防地震后可能的次生灾害

我们所就在成都,我想利用这个机会,通过电台对全国人民对我们四川灾区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我们在成都对全国人民的支持感受特别深。这次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在办公楼里面,当时根本没有料到这么严重的地震,而且我也经历过76年的松潘地震。

我们感受两次地震完全不一样,这次地震之后,我们研究所是义不容辞马上要行动的,除了国家立即行动要救人,大家都自发的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或者行业职责主动的想办法减少灾害或者参与救灾。12号地震,我们所13号就开始行动,我们在地震灾害要加强相关的信息的搜集,以及了解灾区的情况,这是我们当时的第一反应。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畅,很多通信也不畅,我们想掌握灾区的情况是第一要事,我们把遥感专家组织起来了解情况,这次救灾工作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相关的机构的支持,我们当时要遥感数据资料的时候,遥感信息的数据商马上表态,无条件提供遥感数据,我们14号就获得了灾害地区,岷江上游以及四川北部的遥感数据,这是我们掌握灾区情况最主要的途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对当时搜集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面积的滑坡,当时国家的注意力还主要是在救人的当务之急上,在地震之后,次生灾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堰塞湖,如果处理不好发生堰塞湖的崩溃,也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马上向四川省政府作出专题汇报,我们提醒四川省政府和抗灾指挥部关注堰塞湖的情况,我们当时掌握了卫星资料,有24个堰塞湖,最严重的是北川城市附近的,水位涨得比较高,除了救人这一第一要务,还要对堰塞湖的情况作出监控,我们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掌握之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认为非常重要,很快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的堰塞湖进行清理,并且要求及时通报,有没有堰塞湖,什么情况。我们第一时间把这个问题发现,立刻加以监控,采取措施,这个工作对减轻地质灾害,特别是地震以后的灾害,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都江堰的自然文化遗产

另外,我们也很担心水污染的情况。因为一旦堰塞湖崩溃,除了对河流的污染,对地下水也会有污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北川有,其他受灾比较严重的比如安县、都江堰或者其他的崩塌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有。如果在暴雨期开始以后,随着降雨来临,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可能把地表的污染物带到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很难发觉,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大,也很难处理,这可能是近期,特别是汛期开始以后大家要关注的问题。

四川省环保局非常重视,特别是对饮用水源地非常重视,他们现在做了水质监测的重点,现在地下水还是非常安全的。

国家防总在四川省派了一个工作组,对1000个左右的水库进行逐一的排查登记,现在的措施就是一旦有问题先把水位降下来,空库或者低水位运行,这个工作他们还是比较快的,因为地震以后第一很重要,第二大家也很关注。

李京:遥感技术可以让我们掌握现场的最新情况

遥感技术可以发生很大作用,大地震发生以后大家立刻想到用遥感技术,从卫星或者飞机这种航空器上对地面进行拍摄,我们这次带的无人机,在北川拍的,可以达到0.1米,房子一间一间的肯定可以看到,一旦发生大的灾害以后,地表很多变化,地图再精确也是以前的情况,山川河流都变了,房屋倒塌了地图肯定没有,我们关注的是新的情况,遥感可以记录最新的情况,让我们掌握现场最新的状况。

遥感影像看得很清楚,特别是红外和雷达影象,堰塞湖就是突然冒出一片水,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把所有的堰塞湖的个数,多大范围都可以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单个人看起来有困难,但是新搭了一个帐篷肯定可以看出来的。

比如我今天拿的照片,上一次和这一次帐篷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我们可以随时掌握现场的情况,我们用无人机拍的,道路上有一个大石头挡住都可以看清楚。

张伟: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最开始做的工作就是准备床位。整个救援工作中,我们接诊的病人是2000多人,死亡的只有10名,10名当中有5名病人是在急诊室中死的,还有5名是入院死的。我们有很多专家,在12号的晚上就启动了,商讨伤情怎么治疗,我们要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今天下午温总理到华西医院也专门看了这些病人,这次的灾害比以前的灾害致残率低得多。

在这次救助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体会,在医院的救助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不停地调整,14号下午,直升飞机下去的时候我到机场接伤员,温总理去了随机也带出很多伤员,14号已经快三天了,我接待第一个病人时就发现有臭味,我就通知我们医院,可能有坏菌,救护车来就会问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开放式的马上要检查,封闭式的就到另一处,很快,这样也可以降低致残率。如果前期没有被发现,这些病人很多会被截肢。

医院都是国家的医院,在国难的情况下,在灾难的情况下,首先是要体现公益心,我们对伤员、对他们的家属都是免费的医疗、饮食。在医院后期,我们把他的衣物都要脱掉,换上医院的衣物,避免他产生YUAN感,我们医院216个小时的伤员在我们这儿很好,197个小时恢复得也很好,年龄最大的102的也恢复得非常好。

这次地震国内国外的医生都非常关注,现在很多心理干预人员都进入到灾区,但是最大的感受是无序,现在是多头干预,根本不是规范化的运行,我们要做到的是通过卫生部成立卫生部心理干预专家组,同时科技部和科技厅成立了一个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救援工作队,这两个队的目的就是定人群规范化的治疗。心理干预人员献爱心我们非常感谢,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胡利群:短期内应把心理救援的重点放在培训本地人员上

我觉得每个到过现场的人,不管是救援人员,还是心理专家,到过现场的都可能受过心理创伤,这次灾害造成大量对心理治疗的需求,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心理专业人员,有的已经到达了四川境内,有的非常积极的愿意到四川提供专业服务。刚才张院长也提到: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灾难,非常紧急的事件,所以有一些无序的现象。心理治疗有一个特点,就是说自然灾害会造成心理创伤的,如果干预不当会造成二次创伤,国外的研究说可能二度创伤会更严重,这次地质灾害程度的严重,心理康复的时间的长期性,决定了对心理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可以说没有一个心理专业人员治疗过从这样的灾难中走出来的病人,由于是一个大面积的,所以对心理康复的管理也是一大挑战,所以我们觉得地震灾害对心理康复工作是系统工程,对心理专业人员也是有系统性,因为心理康复是重建人生、重建家园的一部分,它需要和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民政部的安置,教育部的教育,这些都是有机结合的,我是从事心理治疗的,现在非常迫在眉睫的要解决的是提供心理援助这一块儿,因为它的操作,各个方面都要规范,这次灾害以后的心理援助来说,对专业人员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还有一个就是心理治疗一定要有督导,这是一定要做的,因为这是一个大面积的心理创伤,所以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序的,这里面包括人员的整合,还有心理治疗是长期的过程,而且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灾难刚刚过去,特别是政府的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我最后想强调的一点是心理健康是重建人生,重建家庭的一个部分。

街头课堂

上课

我一直比较关注新奥尔良灾后的心理援助工作,他们在现场的时候,灾后发生的短时间内,当地和外来的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干预,短期时间过去以后他们还是以当地为主,他们的专业人员的资源也比较充分,因为我们这里,这次受灾人群非常多,所以我想四川专业人员近期需要外地人的资源,但是我个人的专业经验,应该把力量放到培训我们四川专业人员,我刚才说了,心理治疗有一个特点,它是有一个长期性,所以在提供专业人员方面一定要有稳定性,比如骨科大夫,他康复治疗换一个,他把病历带走就可以,但是心理治疗不一样,病人和心理治疗师有一个信任,所以不是做了一定时间换,还有文化问题,病人和心理治疗师在文化上有共同的地方,大家能够建立很好的沟通。从最简单的方面说,语言上的问题,外来的人和村民就不容易沟通,外来的人可能听不懂四川话,村民也可能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心理专业人员一定要非常稳定的在这里,我是非常提倡外面来的人员在短期时间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技术上、培训上,支持我们当地的人员,最后还是要依靠我们当地四川的心理专业工作者为我们灾民提供服务,因为他们是这个地域的,他们对这个地方的文化非常了解,语言又非常相通,他们会留在这里,外来人员在短期内应该把精力放在技术和培训支持上。

张伟:爱心也需要管理

我们进入四川以后就感受到浓浓的爱的浪潮,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支援灾区,空气中弥漫着大家的爱,这几天我们走了一些重灾区,了解情况,我们的机构做西部的农村教师培训,这次我们关注的对象是教师和孩子,到了几个模范的灾民点以后,我们感受到不断有志愿者进来,心理抚慰和心理咨询就形成了新的现象,我们在成都了解,有600、700名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在这里工作。

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爱的浪潮会带来什么,重大灾害中,大家在这种爱的浪潮中表现出各自的专长和热情,但是从我们一些重灾点和一些地方看,这种爱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过于集中,媒体报道的点多得到的爱就多一点,有的地方报道少一些进不去,得到的帮助就少一些。我们现在就不断思考,我们希望爱得到管理,我们认为爱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它不被很好的管理也会出现浪费,比如我们在项目点也看到爱的浪费,重复的资源到了一个地方,有的贫乏的资源、稀缺的资源到不了。

我们这次大灾还有一个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发挥它的保护作用,我们今天中午请北京大学的专家,心理学教授和民政厅,四川省民政厅进行一次讲座,今天民政厅下面派驻了25位社会工作者,他们会在社区服务,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心理辅导,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更科学理性的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我们也希望他们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总结出在这样的大灾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

还有一个问题,关于孤儿的认领。孤儿认领的热情很高,民政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还是认为收养的资质不要放得太低,还有收养前一定要做心理咨询的辅导,因为这些孤儿在18岁以前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有限,如果没有受到培训可能会伤害到他们。

 

不同年龄段的小孩的收养是不一样的,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比如广大的农村地区对生与死的看法和我们专家对生与死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建立和他们可以沟通的方式,我觉得这很重要。

2、紧急求助

 

四川绵竹汉旺镇为地震重灾区之一,现在正值抗灾抢险之时,也是当地农民水稻插秧的关键时刻,他们唯一的灌溉源为朋堰,朋堰穿汉旺镇而过,灾后倒塌的建筑等阻塞了河道,牛鼻村村民自发组织了村民疏通河道,欲引水进行插秧,但由于朋堰河道的水已经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请予关注。

3、地震造成全国出险水库238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5月26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22500/122502/7292969.html

堰塞湖总体基本可控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于猛)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已初步解决灾区466.8万人的饮水困难,剩余的108.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将力争5月31日之前解决。

水利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水利组成员单位,已编制并实施四川灾区应急供水保障方案。水利部负责保障575.2万乡村饮水困难人口的应急供水。到目前为止,已初步解决了466.8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通过抢修震损供水工程解决254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药剂消毒、交通工具送水、安装小型井水设备等方式,临时解决了212.8万人的饮水问题。目前,四川省以外的地震灾区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

鄂竟平介绍,目前灾区水库(水电站)没有发生溃坝,风险度在逐步降低。其中,离汶川震中17公里的紫坪铺水库,经过紧张施工,已修复了泄洪建筑物、发电机组等部分设施,四台机组已全部正常发电。

截至25日8时,地震造成全国水库出险2380座,其中四川1803座,占76%,四川出险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10座,次高危险情的1424座。全国水电站受损803座,其中四川481座,岷江紫坪铺上游库容较大的水电站中有9座出险。全国堤坝损毁996.4公里,其中四川686.71公里。

专家已对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全部进行了会诊,并降低了水库水位或空库运行。目前四川震损水库已有69座空库运行,826座采取措施降低水位运行,有效地保证了水库的安全。水利部还落实了震损水库24小时值守制度、人员转移方案,目前已对630座水库采取了临时措施抢护。争取在7月以前,把高危风险以上的水库都实现工程除险加固,从根本上解除隐患。

鄂竟平说,灾区堰塞湖总体基本可控。目前已基本摸清了各堰塞湖的几何尺寸、地质结构、来蓄水情况和对下游影响。组织地震、水文、水工等方面的专家对所有堰塞湖进行了风险评估。凡是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有威胁的堰塞湖,全部建立了预警监测点,并落实了人员转移预案。对需要紧急抢险处理的堰塞湖已落实了施工单位、水文预报监测单位、气象预报单位,明确了实施时间。

全国地震灾害发现堰塞湖共35处,其中四川34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70万。四川震区的堰塞湖3处溃决、5处自然漫溢、4处人工扒口泄流。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有绵阳市唐家山、安县茶坪河肖家桥、平武县南坝,广元市青川县石板沟、德阳市绵竹市黑洞崖等堰塞湖对下游威胁较大。目前已经有19处堰塞湖制定了下游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预案。下一步将根据堰塞湖风险评估的新成果继续实施受威胁地区的人员转移。

4、什邡市最危险堰塞湖爆破成功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8年05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6/092513926304s.shtml

中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实习记者张煜辉) 昨天下午13时40分,随着一声巨响,什邡市石亭江上最具危险的红松一级电站堰塞湖消卡扩口爆破成功,扩大过流面、降低堰塞湖水位、减少溃决风险。

这是继5月21日绵远河小岗剑上堰塞湖成功实施爆破扩口后,德阳境内堰塞湖消险处置的又一重大进展。

为了贯彻温家宝总理关于主动处理堰塞湖问题的重要指示,尽快消除该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 5月24日上午,水利部部门、武警水电三总队等方面的人员,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滚石危险,徒步十余公里,实地查勘了红松一级电站堰塞湖,现场研究并确定了堆积体右岸消卡扩口处置方案。

按照确定的处置方案,水电武警三总队十一支队于昨天下午13时40分在该处堰塞湖卡口处实施了爆破消卡扩口作业。经水利部水文突击队技术人员现场测量,爆破前后对比,口门宽度增加8.3米,达到17.3米,下泄流量增加8.8立方米每秒,达到30.4立方米。

此次汶川特大地震后,什邡市石亭江形成了6处堰塞湖,其中处于最下一级的红松一级电站堰塞湖,位于红白镇上游约5公里处,是6个堰塞湖中风险最高、威胁最大的一个。

5、1800官兵徒步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实施爆破

来源:新京报2008年05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293170.html

本报讯 来自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的消息称,至25日15时,武警水电部队以及成都军区1800人的突击队携带炸药、干粮、锨镐正赶赴唐家山堰塞湖堰顶。

 “每名突击队员携带10公斤炸药。这批突击队预计于今晚能到达指定地区。”总参谋部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了解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方案已于昨天上午敲定,就是在堰塞湖的大坝右侧炸开一条导流槽,把水引流出来,这样排除堰塞湖大批溃决的隐患。据悉,炸一个引水槽需要9600公斤的炸药。

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行动的解放军某部高炮旅樊旅长。他说,部队已集结了800名官兵,准备运7吨炸药,连夜运到唐家山堰塞湖。“我们争取天黑前开进到任家坪,晚上要走一夜山路,必须在明天早上把炸药送到唐家山堰塞湖。这就是我们所担负的任务!”樊旅长说。

记者25日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获知,唐家山堰塞湖水位24日上升1.93米,达到723米的高度,距离堰顶最低处752米只有29米的距离。按照有关气象部门预报,25日至26日,唐家山堰塞湖将有雷雨大风天气,降雨量达20毫米至60毫米。

发布唐家山堰塞湖将爆破最新方案确定疏导结合;不再单纯依赖空投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作为目前威胁最大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昨日确定了最新的处置方案,该方案将以爆破为主。

在国务院新闻办昨日下午4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表示,根据天气预报分析,25日至27日堰体以上的区域将有50-70mm的强降雨,这不但会加大入湖的水量,同时也会影响正常施工,形势比较严峻。

交通遇阻大型设备难抵唐家山

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介绍,唐家山堰塞湖库容达到3.2亿,高度在82米-124米之间,集雨面积3550平方公里,“而下游又是很多人群密集的聚居地,所以它是风险比较高的一座堰塞湖。”

处于峡谷之中的唐家山位于北川上游,距北川只有3.2公里。由于交通损毁严重,至今未找到运载大型设备抵达唐家山堰塞体上的道路。因此在制订工程抢险方案的时候,将飞机的运输能力限定在15吨以下。

更新方案疏导和爆破相结合

此前的24日,前方指挥部制订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置方案,即实施应急疏通。但受天气制约,前日派出的几架飞机,只有一架把有关人员送到了施工现场,“现在堰塞体上有三十几位武警战士。”

针对此种情况,刘宁透露,昨日上午确定了新方案,将采用疏导和爆破相结合、以爆破为主的处置方案。

此外,不再单纯依赖空中运输,开展空中运送施工设备和在周边寻找新的进入唐家山的方式相结合,“已派武警部队等寻找新的水路、陆路进入堰塞体。”

加强预警 24小时不间断监测

在采取工程处置措施的同时,为确保一旦出现问题不造成人员伤亡,水利部加强了预警,“已在堰塞体上设置了四个观测点,24小时不间断观测,一旦出现险情将及时通知下游。”

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制订了下游群众的转移方案,“从最不利的条件考虑,制订周全的政策,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准备。一旦风险度增加,将及时地启动预案。现在已经转移了一部分人口。”

爆破之前 疏散十万人口

刘宁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定的表示,目前唐家山一亿多的库容,不会溃决。

采取爆破的方式处置堰塞湖,是否会有危险?刘宁称,这个方案是安全的,同时要做一个疏导的方案,让水流下来。

刘宁透露,该方案有个淹没线,至于涉及的人口,地方政府正在排查,“应该有十万人,必须要确保民众的安全,宁可让民众在灾前骂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在灾后哭泣。”

保障11架直升机24小时待命

据新华社电 记者25日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获悉,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正全力以赴做好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准备。武警水电部队、空军、陆军航空兵、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海军陆战队已分别做出应急部署,24小时不间断地为排险施工做准备。

空军开辟了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空中绿色通道,只要气象条件许可,就将尽一切可能保障运送施工人员和装备的直升机飞行。目前,共11架直升机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一旦气象条件许可,将立即起飞。

海军陆战队已经组成50人的突击队,由海军陆战队某旅旅长陈昌锋带队,做好向唐家山堰塞湖堤坝徒步挺进的准备。这支突击队包括蛙人分队、防化分队和爆破分队。

6、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严峻 绵阳紧急部署撤离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5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6/144513927392s.shtml

中新网绵阳5月26日电 (记者 肖青) 中新社记者从绵阳市召开的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了解到,绵阳将采取包干的方式做好撤离预案,在今天下午六点以前,要将预案落实到乡、村、户的人头上。

据了解,撤离将按三方案进行。如果出现三分之一溃堤险情,绵阳将撤离常住人口十四点七万人,流动人口一点一万人,涉及三十三个乡镇,一百六十九个社区;如果出现二分之一溃堤险情,绵阳将撤离常住人口九十一万余人,流动人口二十九万人;如果出现全部溃堤险情,绵阳将撤离常住人口九十九万人,流动人口三十点九万人。

在今天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有关专家说,撤离的警报会在险情出现二十四小时前发出。

据了解,二十七日将在绵阳的江油市、涪城区的一个街道分别进行撤离预演。

目前,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十分严峻,水位已达七百二十五点二米,蓄水量超过一点三六亿立方米,每天在以一米多的速度上涨。

今天下午一点开始的动员大会有近千人参加,由电视台进行直播,绵阳市政府以期通过电视让撤离民众尽可能详细了解撤离的相关情况。(完)

7、专家称四川余震区仍可能发生5-6级地震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2008年05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8-05-26/042413924737s.shtml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向朝阳)“余震区发生的余震不会对成都市主城区造成破坏。”昨日16时21分,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发生6.4级余震,成都市民普遍有感。随后,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袁海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一段时间,余震区仍有可能发生5—6级余震,但大家不必紧张。

袁海良说,昨日下午在青川县发生的6.4级余震发生在先前判定的余震区范围内,即汶川主震区和平武、青川一带,余震震中距成都市城区224公里。此次余震再一次较大地释放了余震能量,将缓解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压力。目前,余震活动仍主要集中在汶川主震区和平武、青川一带,今后一段时间,余震区仍有发生5—6级余震的可能,届时成都地区还会普遍有感。但成都市主城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余震区发生的余震不会对成都市主城区造成破坏。

 “但汶川8.0级地震重灾区要注意防范余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袁海良说,这些次生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危旧房屋再次垮塌等。因此,救援人员和灾区广大群众要注意防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青川县堰塞湖中腐尸污染水质

来源:联合早报2008-05-26

http://www.zaobao.com/zg/zg080526_503.shtml

(北京讯)青川县堰塞湖危险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但湖中尸体浸泡腐烂,造成水质污染。

《财经》杂志报道,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青川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山体滑坡,掩埋群众700多人,山体崩裂,堵塞河道,形成了三个总库容为2000万立方公尺的堰塞湖。

尸体在水中浸泡已经腐烂,造成水质污染,青川县特别请求环保部支援,对堰塞湖水进行治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污染。

9、心理学家提醒:过度关注灾害也会有创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05月26日李涛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6/073115618092.shtml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惨重伤亡,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人失去至爱亲人,甚至失去整个家庭。幸存者陷入巨大的悲伤中,整个社会也随之陷入哀痛。

我们的社会何时才能抚平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我们需要怎样的帮助和自助,才能重建我们的心灵家园?

5月21日,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副组长樊富珉,接受了本报专访。

中国青年报:灾难过后,很多人会有各种各样严重的身心反应。这种反应正常吗?需要心理援助吗?

樊富珉:灾难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多方面的强烈反应,我们通常叫做应激反应。以往经验发现,灾后三个月后心理问题会凸显出来。这种身心反应首先是躯体症状,比如有些人不想吃东西、感觉疲劳、失眠、心慌、吃不下、做噩梦、全身紧绷、喘不过气来等等。同时,心理上会表现出失落、痛苦、愤怒、焦虑不安、孤单无助等等,在人际交往方面还会表现得不想见人,或者拽着别人不放,或者无法独处、指责别人等等。

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你想我们遇到这么大的地震灾害,如果泰然自若就不正常了。这就是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所以,在灾害危机发生的初期,需要向大家发送小册子,或者通过广播、报纸,让大家接受这种症状。

中国青年报:国内外以前有无大规模心理援助的行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樊富珉:“9·11”以后,美国就制定了一整套大规模心理干预的机制。台湾大地震后,当地政府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危机干预方案。灾后成立的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就通过互联网找到很多危机干预的现成方案。台湾的同行也发送给我们大量资料。所以我们项目组很快就编制了一套心理教育手册,告诉灾区幸存者以及救助人员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个人的主动学习或者专业心理人员的干预,大部分人可以慢慢自愈。大约只有20%~30%的人,如果干预不当,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最后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

唐山大震后,受灾人群中真正得PTSD的有20%左右;台湾大地震后PTSD在受灾人群中约有20%~30%。这种心理障碍的最大特征就是脑子里不断闪回创伤经验,挥之不去,一直在脑子里。病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长期不能适应,无法正常生活。这就必须进行专业治疗。台湾1999年大地震后,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些人没有治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0、中国城市淡水资源承载力不足 1/6城市严重缺水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2008年5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5569

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部分地区在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重开发,轻保护,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造成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昨天在沪召开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年卷首发式暨报告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据介绍,《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全国的城市总数为656个,至去年末,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5%。当前国内城市发展与建设中,一些城市超越经济和资源承受能力,盲目攀比,随意扩大建设规模;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无视规划,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建设;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重开发,轻保护,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造成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一些风景名胜区忽视保护,超强度开发,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等。

据介绍,我国城市淡水资源承载力不足已经很普遍,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占全国城市的1/6;研究表明,我国适宜人类居住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9%;交通承载力问题也凸现出来,我国600多个城市的道路总长不足20万公里,却容纳着全国50%的机动力,支撑着70%的社会经济运行。对此,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认为,这次立法把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纳入了《城乡规划法》,成为管理城市、镇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依法行政的要求。

11、云南省将加强水资源保护 每年投10亿元建水利工程

来源:春城晚报2008-05-26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19441211765308_1.shtml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带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民革中央组成的调研组,在昆明就“水资源司法保护”与我省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学者进行座谈。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代表省政府向调研组汇报我省水利和水资源司法保护工作时表示:我省将采取执法检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等措施。坚决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水事违法案件公开曝光、叫停项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有效保护水资源。

专家观点

在昨天的“水资源司法保护”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保护水资源直抒胸臆,积极建言献策。

保护水资源 司法机关不能缺位

杨临宏(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建议解决水资源纠纷时必须注意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保护水资源司法机关不能缺位,必须承担起水资源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防止法律纠纷过度依赖政治途径解决。

最初处着眼 保护治理才有希望

胡开林(省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水污染在小点源、小面源上缺乏法律法规保护,或少有法规监管,导致小河、小沟被污染后又污染大型水资源和水面。司法机关多注重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件,但对于污染水资源和水环境缓慢、社会影响缓慢的排污等事件关注不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危及水资源最初处着眼,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才有希望。

惩环境违法 建环境公益诉讼制

李思明(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应尽快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只要有导致公益性环境权益和生态平衡发生危险或损害的行为,就应当有机构负责追查,并提起诉讼。目前体制下,应由环保部门作为国家或公众利益的代表提起公益诉讼;建议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人民法院在环保部门提供充足证据时,应当快立、快审、快判和迅速执行违反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案件。

5个高原湖泊水质劣于Ⅲ类

目前,我省水环境保护形势异常严峻,部分江河湖泊水库水污染严重。据了解,2006年,全省共评价河段长10302公里、水库27座、35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及9大高原湖泊,水质符合地表水资源质量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长、水库、供水水源分别占评价总数的72.4%、77.8%和85.2%。9大高原湖泊中,有5个湖泊的水质劣于Ⅲ类。水体的污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减少了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每年投10亿元建水利工程

记者获悉,省政府从去年起,在保持原有投入增加的基础上,已连续4年每年筹集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每年筹集的10亿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区“五小水利”和干支渠防渗漏工程建设。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多万件,其中大中型水库5403座、总库容达106.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27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9万平方公里,解决了2305万人的饮水安全。

建议建立资源生态补偿制

李江在谈到进一步做好水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的打算时说,下一步,我省将从4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抓好涉水法规建设;二是着力开展水法宣传教育;三是着力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四是着力做好水资源配置工作。同时,李江还就进一步做好水资源司法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对江河上游和西部地区的资源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云南省委主委杨保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省政协副主席倪慧芳主持。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思明,省检察院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陆长生分别代表“两院”作专题汇报。省政府机关部门、有关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对水资源司法保护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12、65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引入北京顺义潮白河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8年05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6/104913926977s.shtml

中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实习记者金建军 通讯员赵潇竹) 2008年5月,干涸十年的潮白河河南村橡胶坝至减河、潮白河汇合口段重现了昔日碧波。截止日前,已有65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引入了潮白河,蓄水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改善了奥运水上运动场馆周边的水环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景观。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导致潮白河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断流。温榆河作为北京东北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长年有水,每年出境水量约4亿立方米,具备向潮白河输水的条件,但水质较差,需要经过净化处理。

为充分利用温榆河较为丰富的水资源,顺义区于去年3月正式启动“引温入潮”跨流域调水工程,采用最先进水平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对温榆河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水利用13公里地下管线调入潮白河,以改善潮白河流域水环境,并回补地下水资源。该工程的取水口位于温榆河鲁疃闸上游1.4公里处,终点为顺义城北减河(减河橡胶坝下游)。监测显示,随着再生水的不断注入,潮白河平均水深达1.5米?2米,重现了水景观,提高了生态功能质量,人居环境亦大为改观。

据了解,为保证潮白河用水需要,同时为顺义新城水系提供水源,顺义区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引温入潮跨流域调水二期工程项目的上报、审批工作,力争在7月份开工建设,计划年内竣工与一期工程并网通水。届时,潮白河日引水量将达到20万立方米,到2009年底前恢复潮白河牛栏山橡胶坝到河南村橡胶坝段12公里河道碧波涟漪的景色,到2010年,苏庄橡胶坝以上21.3公里河道段亦将实现“水清、岸绿、通航”的目标,并可同步为后沙峪、高丽营地区和潮白河苏庄橡胶坝下游提供生态用水。

13、呼伦贝尔达赉湖保护区重现斑翅山鹑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5/content_8247476.htm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5日电(黄楚婷 姜钦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前在达赉湖附近的草原上发现有五六十只斑翅山鹑群体觅食。

斑翅山鹑俗称“沙半鸡”,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规定保护物种。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斑翅山鹑曾

大量生活在达赉湖保护区内。往年每年冬季,游客在保护区草原均可见到成群的斑翅山鹑在觅食。

但由于过去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一些不法人员为牟取私利,使用粘网、索套进行大量猎捕,十多年来,斑翅山鹑在保护区已非常罕见。

近年来,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当地公安严厉打击各种猎捕保护区动物活动,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非法猎捕斑翅山鹑违法活动得到了有效治理。

最近两年,保护区内又可见到包括斑翅山鹑在内原已在保护区消失的动物活动。保护区工作人员说,这次夏季发现斑翅山鹑群体觅食情况,在保护区出现近年尚属首次。

14、不能让伤员再受感染罪 灾后防疫如何进行?

来源:新华网2008年05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294840.html

距离四川汶川地震已经有10天了。连日来,无论是受灾群众还是救援人员都已经处于十分紧张疲劳、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打好卫生防疫攻坚战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当前,必须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和排泄物处理、“管住两头”,迅速发动当地志愿者和群众开展群防群控,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

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在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全面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新华社特约记者 赵建伟摄

喝安全的水,防范肠道传染病

“一般一到三周,地震受灾地区就会逐渐出现疫情,其中最常见和突出的,就是肠道传染病。” 曾经奔赴震后唐山开展防疫工作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仁权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无论是菌痢,还是更可怕的霍乱、伤寒,它们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许多受灾群众还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无法集中供水,必须认真做好就地取水的消毒,强调喝开水,确保饮用水卫生。如果当地群众在现有条件下无法饭前便后洗手,可以取少量含氯消毒片在小脸盆中用水融化,于饭前浸湿双手,并可多人反复使用。水塘中的水由于有人或者动物的尸体浸泡,也可能充满了病菌,在无奈的情况下,居民可以有意识地收集雨水,并用明矾等进行简单处理,烧开后食用也是相对安全的。

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在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全面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预防灾后疫情发生。 新华社特约记者 赵建伟摄

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在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全面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预防灾后疫情发生。 新华社特约记者 赵建伟摄

排泄物的处理十分重要,灾区居住区必须建立下水道,厕所的选址要离开居住地一定距离或处于排水沟的下游。在这样的环境中,注意个人卫生是防范疾病流行的重要屏障,因此,要将解决洗澡问题看成与保证灾民喝水、吃饭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

安全杀灭,预防虫媒传染病流行

天气逐渐炎热,灾区虫媒传染病的威胁日益增加。在尽快做好震后废墟清理、尸体处理的同时,也要妥善进行生活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的清理掩埋。印度洋海啸中首支中国卫生救援队领队潘启超主任医师说:消灭蚊虫、老鼠要选用低毒性的药剂,当地群众和救援人员最好穿长袖长裤。

5月17日,救援人员在绵竹汉旺镇搜救现场喷洒消毒剂。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由于地震,老鼠可能会与人群“亲密接触”,鼠可以传播出血热,甚至更可怕的鼠疫,对此,公共卫生和防疫专家正密切关注。

为了防范疾病流行,许多地区大量喷洒消毒药剂,专家指出:灭虫药和消毒药是两个概念,后者喷洒在暴露的环境中几乎是无效的。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堆放,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喷洒,尽可能地减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5月19日,成都军区防化团官兵在地震中变成一片废墟的北川中学喷洒消毒药剂。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不能让伤员再受感染罪

地震灾区已经开始受到气性坏疽疫情的威胁,正在四川双流县进行救援指导的著名抗感染专家倪语星教授表示:“气性坏疽患者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会导致衰竭甚至死亡,而将其他患者误诊为气性坏疽,会因错误地实施手术而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据悉,连日来,双流县的医疗机构收治了大批来自绵竹的重伤员,在颅脑、颈椎等急性创伤抢救的同时,伤口的护理成为繁重的工作,大批患者在同一个病房中。倪语星说:“灾区医院有大量伤口感染的伤员,如果这些被千方百计营救出来的伤员因为院内交叉感染而受罪甚至死亡,那就太令人痛惜了。我们必须尽全力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此,必须做好伤员伤口清洁,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提高诊疗水平,避免气性坏疽等严重的院内感染流行。

5月18日,一名工作人员在绵竹市金花镇喷洒消毒剂。新华社记者刘铮摄

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有发烧、腹泻或者咳嗽的症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表示:只要一有疑似症状出现,就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快速介入处置,不出现重大传染病的流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已经调集大量卫生防疫人员进入灾区,在开展繁重的消毒杀菌工作的同时,发动和培训当地志愿者开展群防群控。大量的集中供水供电的半永久性房屋也正在迅速建设中,能够提供数万名受灾群众居住,这将大大有利于灾区的卫生防疫形势。(记者 仇逸)

15、人民日报:严防地震次生灾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5月26日于猛

http://env.people.com.cn/GB/7293927.html

地震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目前,四川灾区余震不断,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很高——

照片说明:5月20日,解放军官兵在四川省青川县城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帐篷。当日下午,青川县城后山出现山体裂缝,威胁5万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的安全。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又出来了一批人,但目前还有大批人没出来!”5月16日晚间,青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文川焦急地说,该县石坝乡近3000名百姓,面临大雨下堰塞湖决口的巨大危险。

地震只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在紧急大救援的关键时刻,不时传来由强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所带来的威胁。

●汶川地震震中属突发性地灾高发区——

地质灾害形势很严峻

5月20日,北川重灾区的“定时炸弹”——堰塞湖水位上涨,危急万分,如果溃堤将危及下游。目前蓄水已经淹没了上游的一些乡村。

5月20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消息:对四川汶川、北川两个重灾县城外围进行调查,发现两个县有200处崩塌、滑坡。这次大地震不仅造成无数滑坡和崩塌发生,还有许多斜坡岩体松动变形。而此时灾区余震不断,强降雨时有发生,这些均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5月21日早晨,四川汶川、北川、理县、茂县等地震灾区的降雨仍在持续,由于此次降雨较明显,震区水库和堰塞湖来水量都将增加,水位抬高以后,随时都会出现险情。

地震灾害不仅造成建筑物倒塌而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会引发各种不同规模的次生灾害。据记载,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引发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崩塌、滑坡、碎屑流,致使岷江及其支流十几处被堵塞,45天后,叠溪海子堰塞坝溃决,将灌县(现都江堰市)以上村镇冲没大半,死亡达2500 多人。

汶川地震震中地区属突发性地灾高发区,这次强烈地震及频繁余震,不仅激活了许多已有的地灾隐患点,引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而且产生了大量新的地灾隐患点。“汶川地震会比唐山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要高度重视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

 “从现场勘察和卫星航拍的遥感图看,灾区的斜坡几乎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这次大地震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是非常严重的。仅重灾区12县市就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86处,堰塞湖几十处。在重灾区,滚石随处可见,平均每块有一两吨重,大的重20多吨。地震毁坏了公路, 公路出现鼓胀、裂缝和塌陷。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摧毁了电力、通信设施。由于地震中心处于高山深谷,滑坡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如北川、绵竹、安县等地形成若干个堰塞湖,有的堰塞湖距离县城较近,一旦溃坝,将对下游城镇、乡村构成威胁。”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说。

●应急排查,消除隐患——

防止形成灾害链

地震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往往大灾面前容易形成灾害链,通俗地说,就是祸不单行。比如,地震发生了,诱发了滑坡;滑坡,损毁了公路,阻断了交通;滑坡形成堰塞湖,一些堰塞湖防范不够,一旦溃坝,对下游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要注意灾害链的影响,防范在先,才能取得抗震救灾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姜建军说。

现在已经是5月下旬了,四川灾区马上进入雨季,雨季以后出现裂缝的斜坡、山体会更多,危险性会更大。有了裂缝,下了雨后,雨水灌到裂缝就可能出现滑坡,崩塌、滑坡滑到一个沟谷里,来一场暴雨,雨水一冲可能就会形成泥石流,灾区的安全隐患将会非常大。怎样才能防控这些地质灾害呢?“地震本身诱发的滑坡,人类无能为力,但是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都是可防、可控的。”姜建军说,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组织专家利用已有的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遥感、航测资料开展应急排查,排查隐患点,并划定一些危险区。

●掌握一些地质灾害预防知识——

学会自救科学避险

专家介绍,对灾区群众来讲,当前要掌握一些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知识: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避灾场所和新房应离开滑坡和泥石流区相当距离。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时,应立即搬迁。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夜深入睡时造成的损失更大。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内留宿。

专家说,强烈地震会造成滑坡、泥石流,且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发生前往往有明显的前兆: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塌,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动物出现异常现象,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避震时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

 “由于地震在震区诱发很多次生灾害,将来在灾区重建,特别是房屋的建设、地基选址方面,一定要考虑次生灾害的问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主任李铁锋说,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要把地震影响区的地质条件特别是次生灾害情况调查清楚,它的危险性、稳定性要评价准确一些,这样为我们下一步灾区的重建,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依据。

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链接)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16、灾难心理干预是哭还是笑?

来源: 新京报2008-5-24汪永晨(北京 记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5-24/021@072453.htm

5月21日笔者深夜到达成都机场,最深的印象就是机场传送带上大箱、小箱上写得全是“抗灾物资”,让人深切地感受着我们中国人的那句老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全国的心理学专家都聚集在了灾区,特别是对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孩子开始了诊治。目前在灾区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心理学家在治疗时告诉孩子们,面对灾难要学会笑,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而这个专家走了,下一个心理专家来了又告诉孩子,要哭出来,哭也是一种宣泄,对身体有好处。这让心理学博士胡利群非常担心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胡利群博士说,汶川这样的突发性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不是一般的心理学工作者平时所遇到的情况。在国际上,这也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现在应该有受过灾难心理学治疗的专家培训当地的教师,因为,外来的志愿者和专家总是要回去的,而当他们在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的离去,会让孩子和心灵受到伤害的人再次感到被离弃。

我在这里还听到和看到,一些帐篷里的矿泉水剩下半瓶、大半瓶地就给扔掉了。于是推广用杯子喝水的行动在帐篷里开展起来。

今天,从灾区回来的记者那里我也听到了这样呼吁,降压药和胰岛素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也是目前救助中不可或缺的。

17、告别白色污染 “限塑令”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 皖东晨刊 2008年5月26日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8/05/26/002022838.shtml

200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限塑令”要求从今年6月1号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随着“限塑令”日益临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不少市民和商家正积极应对,一场环境保卫战已提前打响。

市民:多数支持和理解

白色污染的危害,大多数市民都略有耳闻,因此对于国家出台的这项强制性措施,他们表示支持和理解。然而,从免费到自己掏腰包,“限塑令”让不少消费者一时间难以接受,他们表示,免费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习惯,一时半会消费习惯难以调整过来。有的市民指出,以后买环保袋时还要担心是否没带零钱。一些买菜的老年人表示,拎着篮子去菜场,感觉非常笨拙不太方便。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多数市民表示,将积极配合这一规定的实施,为减少“白色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商家:多种举措应对

在丰乐北路的几家塑料袋批发商那里,记者了解到,每家每天要售出近万只塑料袋,由于获悉“限塑令”即将到来,批发商们表示,店铺打算重新“洗牌”改做符合规定的环保塑料袋生意。在店里记者还看到悬挂着的布袋子,批发商告诉记者,他们也同时盯住了布袋生意,不过价格比起塑料袋有点贵,一只要卖到1.7元左右。记者还走访了我市的部分超市,超市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尝试在收银台前挂起无纺布购物袋,每只1元,同时还开展购物送环保袋的方式,在“限塑令”到来之前,先期拉开热身赛。

对于如何应对“限塑令”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例如竹篮的流通可能带来传统手工艺复兴、如何设计出更为实用便携的布袋、塑料袋批发商会怎样转变商机、环保部门对此如何看待等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将同您一起关注。(记者施璇、张开兴)

18、打造“不夜城”与熄灯一小时

来源:《科学时报》2008年05月26日 孙瑞灼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7294801.html

据报道,我国某城市公布了《城市霓虹灯门头牌匾和夜景照明管理办法》,政府为打造“不夜城”,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将给予一定的电费补贴。

这条新闻让我想到,不久前在世界各大城市举行的“地球时间”环保接力活动。这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活动,召集了全球40多个国家371座城镇,在当地时间3月29日晚8点熄灯一小时,以减少能源耗费,呼唤人们的能源和环保意识,减轻地球压力。与此相比,一个是政府以电费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打造“不夜城”,一个是以熄灯一小时,以示对能源的爱惜和对环境的保护,两者相差何其大!显然,后者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和能源压力,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成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政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利国利民、更利于子孙后代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只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红头文件”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每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时,往往选择了后者。这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能源代价过大,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隐患。就以城市打造“不夜城”这一行为为例,这样打造一个“不夜城”将消耗多少的电量?为了这样的面子工程消耗巨大的能源,有这必要吗?值得吗?当地政府可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是相悖的?更何况还是用纳税人的钱——财政来补贴用电,可这经过纳税人的同意吗?这样的“不夜城”虽然漂亮,但群众却并不买账,多数市民对夜间灯光刺眼表示烦恼,有市民认为,夜景照明也应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应当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但首先是应当深入到政府官员特别是地方领导的头脑里。政府号召我们每个人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和每一度电,但首先政府应当要做出表率,在推行节能减排上先行一步。决不能一边号召人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一边却在上马污染项目,行破坏环境、浪费能源之事,否则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示范效应。

想提升城市的形象,让城市变得更漂亮不是不可以,但决不应该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一个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即使不是所谓的“不夜城”,也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吸引到投资。相反,如果只顾打造表面的繁华,而不提升城市的内在,即使灯光再亮也只是表面现象,毫无内涵和吸引力可言,最终只会是劳民伤财!希望类似的“不夜城”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