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5
五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周末特刊导读:(编辑:丽英)
民间组织在行动:
1、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向峨乡废墟中的人们
2、紫坪铺水库面临堰塞湖威胁
3、非营利组织在灾难管理中的角色
汶川地震专题报道:
4、中国网:水利部:西南地区水利规划需重新审视但不会大动
5、中国新闻网:全国803座水电站因地震受损 其中四川481座
6、中国网:35座堰塞湖威胁逾70万人口
7、中国新闻网: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开始分流排水
8、中国新闻网:青川发生6.4级余震 四川各地有明显持续震感
9、南方都市报:水泥厂掏出两枚放射源 灾区仍有13枚尚未收贮
环境时评:
10、震后严防环境污染
1、走向汶川,走向汶川之向峨乡废墟中的人们
文/汪永晨
今天我们到了这次四川大地震被专家评估为:房屋百分之百被损坏的都江堰向峨乡。这个乡有两万人,这次大地震中,最让人痛心的是,向峨九年制学校的430名学生中,有近400名遇难。
未被灰土完全掩埋的课本
走在学校的废墟中,看着还没有被灰土完全淹埋的课本,课本上那清晰可见的:“知识就是力量”,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就是生命。那一刻,站在学校的废墟上,我从心里涌出的话是:质量就是生命。
这次大地震,是向峨乡第二次经历灾难。第一次是1998年的5月13日,当地在成都都很有名气的江都煤矿瓦斯爆炸,死亡人数也有20多人。这以后,对当地的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煤矿宣布倒闭。十年后,没想到灾难再次降临到居住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乡镇的人们面前。
正在插秧的解放军
5月24日我们走进向峨乡时,解放军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排排水桶前,是他们开来的水车,一副副担子,挑在他们的肩上;水田里,秧苗从他们的手中插在了已被“染绿”的稻田中。
面对灾难,几天灾区的见闻,连我这个一贯号称是乐观主义的人,都在为一片片的废墟,一片片废墟上的瓦砾发愁。而这些家园完全被摧毁的人,当我问到:现在你们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时,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重建家园。
废墟边的生活
从废墟里挖出坛子用来泡酒
四川人离不开泡菜
灾后的向峨乡
在向峨乡,人们从废墟中拣回衣服,拣回切菜的案板,也拣回泡了两年了的猕猴桃酒。一位妇女在帐蓬前往泡菜坛子里装着菜,撒着盐。显然,新的生活在她家已经开始。
来喝水
一对从那个伤亡惨重的学校退休的教师夫妇,从废墟里最先收拾出来的是杯子,是在地上用几块砖搭起的炉灶和炉灶上的锅里冒着热气的开水。我看到,只要有志愿者和解放军从那里路过,他们就会轻声地说:过来喝点热水吧。
生活还在继续
如今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川菜是人们无论走到哪都能吃到的佳肴。我在向峨乡的一个帐蓬旁,看到地上晒着的两片红红的辣椒时,马上给拍到的这张照片起了名字:生活还在继续。
损失惨重的中学
和孩子们在一起
几乎未受到损害的小学
向峨乡有三所学校,损失惨重的是中学,当地的小学,却连个受伤的孩子都没有。漂亮的校舍和站在玩耍的孩子边的老师告诉我们,除了教学楼的质量,大地震中,老师们有序地带着孩子们转移也是非常重要的。
搭我们车的一位给学校送来食物的商人在车上和我们聊天时说,这次地震或许能让坏人变好,绝对不会让好人变坏。
围成一圈的女战士
离开向峨乡时,一群胳膊上带有红十字袖标的女战士坐成圈的情景,让我留下了在那里的最后一个镜头。我拍到的画面中,姑娘们的脸上除了有军人的气质,也有青春,也有美的气息。回来整理照片时,我发现,在我拍的照片中,有一张是在写有救灾两个大字的帐蓬上挂着一面小小的镜子。
紫坪铺电站是我们今天去的第二个点。那里也是我们江河十年行的第一站。大地震后,先是听新华社记者说大坝裂缝了,厂房塌陷了。接下来又听说那里成了官兵救灾的重要通道。再后来又听说,冲锋舟用的油污染了水库里的水,而这些水是成都人的饮用水。当然,很快就有报道说,这是谣传。
急着到紫坪铺,除了对大坝安危的担忧,对我来说,对紫坪铺的关心还因为那里有我们江河十年行将要用十年关注的十户江边人家中的一家。大地震后我们一直试图和他们家取得联系,但是一直都没有联系上。我也托很多到第一线采访的记者帮助我们,如果到紫坪铺,麻烦帮我们去看看陈明一家是否安全。
二王庙
滚落的巨石
带着焦虑,也带着希望,我们的车最先看到的是被地震损坏得不成样子的二王庙。然后就看到了路边还在下滚的巨石。有些巨石虽然已经被归了堆,但又新滚了一地的巨石,让我们不难想象这里生态的脆弱,这里山地灾害的严重与频繁。
地震后的紫平铺大坝
看到大坝的那一刻,我寻找着过去对江边的记忆。因为大坝两岸太多的滑坡和泥石流,不能不让我找着,它们哪些是大坝修建时就对大山的改变,哪些是这次地震给大山带来的新的创伤。
因为天气灰蒙,大坝的细节我看不太清楚。拍到的照片只有大坝上滑落的水泥块,破损的坝上的拦杆和已经快要看到底的水库蓄水。
陈明找到了
陈明家在吃晚饭
快7点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正在做晚饭的陈明和他的妻子,儿子。他们家的房前落了一地的瓦片。房屋的整体结构破坏得好像不太严重。但是盖了才两年的二层楼也还是不能再住了。
会做饭的陈明,2006年我们第一次到他家时,正对刚盖好的新家,新家开起的小餐馆充满了希望。2007年我们第二次去他家时,因为没人来吃饭,这户紫坪铺的移民,和村子里其他人家一样,拉上了卷帘门,外出打工去了。今年4月,我和凤凰台江河水节目摄制组走到他家时,在外面生活不适应的陈明靠在家门口摆起的一个小烟摊维持生活。
这次大地震后,陈明他们村死了三个人,一个是山上的滚石砸下,一个是水库边钓鱼,一个是聚原中学已经上了高二的,在全年级考试一直在前三名的学生。
今天,我后两次到陈明家所住的冷冷清清的街上,如今倒是挺热闹,抢修紫坪铺大坝,清理随时滚落的山石的军人,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走来走去。让人们为他们而骄傲,也让人们为他们而担心。而会做饭的陈明告诉我,地震以来,乡里的领导在那里指挥抗灾时,自己的家就成了领导们的食堂。
和陈明说再见时,我说今天的江河十年行我们会在道路比较安全后就开始。他说,二回来时一定要在屋头吃饭。
不知我们二回再到陈明家时,他家的新生活里,是不是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2、紫坪铺水库面临堰塞湖威胁
(丁品前线报道) 5月24日,笔者跟随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山地灾害所客座研究员杨勇前往位于都江堰市的紫坪铺水库,对其地震后受到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其水坝及周围山体存在严重的下陷、裂缝的情况,随时会出现新的崩塌,水库面临形成堰塞湖隐患。
笔者随杨勇来到紫坪铺水库大坝考察。汽车出都江堰市不远,拐入一处山路口停下,记者随杨勇步行上山,向紫坪铺水库方向走去。沿途看到地面由地震引起的裂缝随处可见,目力所及,可见到的裂缝有的长达数米,走向基本为北偏东方向,深约二、三十公分。山上有多处地震引起的山体泥石流滑坡,巨大的山石将几十公分粗的大树拦腰斩断,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滚滚而下,几处民房全部被震垮、或被飞石砸烂,废墟中不见人迹,居民已经外迁。杨勇指出,这里位于龙门山地震带,其山体作为“坝肩”,其地震裂缝对大坝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杨勇用携带的GPS作参照物,将上述情况一一拍照记录。
在紫坪铺水库大坝围墙外,笔者看到有的地方有水泥护坡与岩石连接处出现裂缝和移位情况;大坝旁的人工浇铸的大面积岩体体铆桩,有个别的锚桩发现有表面水泥脱落、裂缝的情况。在大坝顶部公路上,杨勇发现路面上有下陷约20~50公分裂缝,大坝一侧护坡的裂缝清晰可见。他指出,现场所见这些情况,证明四川地质局高级工程师范晓所言不谬。
汽车开到友谊隧道入口处,笔者再次随杨勇步行上山,查看紫坪铺水库两侧山体情况。一路上,我们脚下的地面裂缝随处可见,其走向仍然基本为北偏东方向,有的宽达一二十公分,深达数十公分。这里草深林密,找不到路,我们只能在荆棘中钻行,锋利的草刺把脸和手划出一道道血口子,笔者的脚多次滑入裂缝,鞋子脱落。我们爬到山坡断崖处,看到下面就是紫坪铺水库的水面,对面高山在地震时显然曾发生大面积山崩和滑坡,崩塌后的陡峭的山体如刀削一般,岩石裸露,绿色植物荡然无存,而在我们这一侧的山林灌木到处都落满了厚厚的灰色岩石粉末。笔者和杨勇脸上、身上和照相机上全部沾满灰色岩石粉末,可以想像地震时这里是怎样一幅山崩地裂的景象!
我们观察到脚下的这一侧山体有多处巨型岩石已经出现错位和宽达一、二十公分、深达数十公分的裂缝。杨勇指出,在以后余震或大雨的冲刷下,这里发生山崩和泥石流的情况只是迟早的事。而这里高山峡谷地形,所见水库水面不过千米左右的宽度,一旦两侧山体发生崩塌,其后果很可能是形成高坝堰塞湖,对成都平原形成威胁,清理工作将十分困难,同时泥沙泻入库区也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有关方面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下山后,在山脚下的紫坪镇友谊三组,住在帐篷中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地震后政府送来了救灾物资,大家基本生活有保障,但还没有任何人来查看山体崩塌的情况------
3、非营利组织在灾难管理中的角色
题记:2008年5月24日,在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及南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巨灾的应对——NPO的角色与作用”的讲座上,来自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丘昌泰做了关于“非营利组织在灾难管理中的角色”的主题发言。丘昌泰长期以来一直在做关于“灾难管理”的研究,他在此次发言中提到的“912地震义工参与灾区出现的问题分析”及“NPO该怎么做的建议”相信会给国内NGO参与汶川地震救助及灾后重建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方便大家传阅,本文将丘昌泰教授发言的PPT转换整理成Word文本,繁体转换成了简体,延续了PPT的风格。本文也获得了丘教授的许可,如果大家觉得有用,请尽可能的在NGO范围内转发。(整理:苏苏)
丘昌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
公共管理者必须面对两种情境
平时情境:有充裕的时间与资源进行细腻的管理规划与政策研议,如策略管理、愿景规划、绩效管理等。
危机情境:在时间上是分秒必争,空间是无立锥之地,人力资源上不是要人没人,就是乱成一团。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灾难管理。
什么是灾难管理?
灾难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是对于自然(地震、台风等)与人为科技灾难(九一一恐怖攻击)进行预防、准备、因应与回复的管理程序与方法;由于自然与人为灾难的发生具有不可测性与时机急迫性,往往不是例行的决策程序与层级节制的官僚体系所能因应的,故学者又称之为紧急状态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
多数的公共管理理论仅能应付平时状态
灾难管理是紧急状态下的特殊管理型态,灾难管理者比一般行政人员更须具备高度的危机意识、灵活的危机组织与弹性的危机处理流程,如此才能在时间有限、资源不足、人力欠缺的状况下拯救民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又称之为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灾难管理体系
许多国家的灾难管理体系以政府机关为主导,如美国的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目前改隶于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中国系以国务院为主导,军警成为救灾主力。
灾难管理体系不能欠缺民间部门的协助
政府的灾难管理体系中绝对不能欠缺民间部门的参与,以美国经验而论,许多NPO都投入救灾行列;又如电力、水力与瓦斯公司、超级市场、传播媒体、医院等私企业也都扮演相当重要的配合角色。
美国NPO的参与救灾
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
救世军 (Salvation Army )
加州救难犬协会(California Rescue Dog Association)
技术协助自愿者组织(Volunteers in Technical Assistance)
基督徒灾难回应(Christian Disaster Response)
全国紧急响应小组(Nat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业余广播俱乐部、民用航空巡逻队、教育协会、资深老人协会、心理与牧师团体等。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1:47发生7.3级的强烈地震,震央位于日月潭西方12.5公里处,亦即南投县集集镇附近,此次地震夺走了2,321人的生命,8,722人受伤,82,238户房屋受损,损失金额约为92亿美元,占GDP的3.3%
台湾震灾时的志工服务
九二一地震发生之前,志愿者服务不受重视,但地震发生后,不少学生、民间团体与一般民众积极投入救灾与重建行列,顿时台湾成为「志工岛」。
政府与民间团体积极招募志工,加入义工行列,如行政院青辅会、慈济功德会、医师护士志工专线、世界展望会、结构技师工会等都积极征求志工;就以慈济功德会的义工来说,就有超过十八万人次的义工汇聚中部灾区。
志工在灾区服务所产生的问题
问题一:由于「供过于求」,产生志愿失灵现象:
当时的灾区仅有两处:南投县与台中县,需要服务的灾区其实并不多。
但由于「供过于求」,产生志愿失灵现象;一方面志工只有热诚,欠缺专业;另一方面则志工服务重迭,造成志工泛滥,志工成为另一种灾民。
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志愿服务者的平台
问题二:灾区中有太多的NPO组织,良莠不齐,有必要予以整合与加强联系:
一时之间,灾区突然出现很多的NPO,每个组织又有其项目需要进行,需要向资助单位交待,导致各NPO的协调不易,需要由全国性声望人士出现,整合这些NPO,建立一个伞型组织(umbrella organization)或中介型组织,如:以美国经验而论,
全国自愿组织灾难行动联盟(National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ctive in Disaster, NVOAD)
全国紧急响应小组(Nat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NERT)
全国民间重建协调监督联盟: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领军的民间组织,是社会大众给予高度尊重的民间监督组织,惟该联盟基本上只负责「监督」而不「募款」;全盟由两个部门分别负责「捐款监督」和「服务协调」。
联盟成员:如北市妇女救援协会、残障联盟、老人福利联盟、中华民国联合劝募协会、全国会计师公会、全国律师公会和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等。后来担任灾区重建的重要角色。
问题三:台湾社会救灾NPO不够多元化与分殊化,功能与角色的「重迭」,无法发挥互补的功能:
救灾过程中,慈善团体发挥相当大的安定力量,亦甚获民间的信赖,惟其它各种团体所担任的救援工作都与慈善团体相当类似,任务与功能的「重迭性」与「同构型」太高,欠缺多元化与分殊化,造成资源与人力的浪费,无法发挥彼此互补的功能,反而成为灾后重建时另一项困扰。
宗教慈善组织过多,基于教义关系,救灾工作更难协调:
台湾社会宗教寺庙、神坛特别之多,民间与企业界特别喜欢捐款给宗教,许多宗教组织势力庞大、财产雄厚。九二一地震时,不少宗教团体如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国际佛光会、世界展望会、法鼓山护法总会等宗教团体在各地灾区动员。
问题:各宗教团体有其教义,难以妥协,因而发生服务重迭、任务重复的现象,浪费非营利的资源。(备注:丘教授在讲授的时候,特意举了一个滑稽的例子。灾后,各大宗教团体为抚慰灾民,给灾民递送食物,因之间并无协调,导致很多灾民一餐多食,一月后体形发胖的滑稽现象。)
问题四:企业组织的财力较为雄厚,但若能整合,则更可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最好的手段,不少企业组织投入救灾行列。一个全国身价最高的义工组织:「台湾灾后重建企业协进会」,包括:大安商银董事长陆润康等三十一人,其中台湾大哥大董事长孙道存、仁宝计算机董事长许胜雄、华侨银行董事长戴立宁、新光集团董事长吴东进、中福纺织副董事长黄安中、和桐化学董事长陈武雄、台积电副总经理张孝威等知名企业人士。
问题五: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长远道路,需要长时间与全面向的投入,但往往整合不易:
为了协助震灾后的长期重建工作,台湾甚多的民间团体加入重建行列,如九二一家园重建联盟、社工震灾行动联盟、九二一安置行动联盟、九二一民间赈灾联盟、文化环境基金会、人本教育基金会、慈济救援服务中心、基督教长老教会、台湾世界展望会等加入重建行列的民间团体,数目之多,难以估计。
问题六:NPO的专业性不够,组织目标与任务差距不大,导致同构型的NPO太多,无法发挥抗灾功能:
台湾当时的NPO以爱心为主,服务项目不外乎是:打杂、饮食、教育、心灵慰问等为主;几乎没有专为因应紧急灾难的专业性民间团体:诸如救难犬搜索、紧急通讯广播(香肠族)、生命探测器材等救灾导向的公益性组织,若非国际救援队伍的及时援助,很难想象灾情的恶化。
问题七:台湾社会民间团体大都属「草根性」团体,外语能力欠缺,未能与与国际救难团体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导致出现许多「样板灾区」:
台湾民间团体的「草根性」色彩甚强,但由于资源稀少,国际观不足,未能与国际团体保持密切联系,以致于灾难发生时,不少国际救援团体是「主动」前来,来到灾区后又因为欠缺「对口团体」,以致于不知如何进入灾区,因此,「如何接待(欠缺跟随的翻译人才)」国际救援团体成为政府的极大负担,甚至造成少数国际团体来到灾区却无事可做的尴尬场面。
为使他们都有事作,只好制式化的安排某些灾区当作「样板」,不断地让不同国际NPO团体到该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其实该地区已经确定没有灾民。
问题九:未能建立民间部门救灾物资(金钱以外)的整合平台:
若捐钱,较好处理;但捐助物资,若未加以妥协,则不需要的物资,可能愈积愈多;需要的物资则资源匮乏。台湾于救灾初期,多数义工团体未能获适当的任务派遣而闲置,而军方又不便支配民间与物品,以致于车、物愈积愈多,形成指挥系统中另一「附带(次生)灾难」,当义工怀着一颗热情的心来到灾区,却又不受重视,不能发挥专长,抱怨就发生,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地方政府饱受批评。
问题十:假志工现象破坏志愿者服务的真精神:
志工服务心态要正确,要强调独立提供服务、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真正服务灾民问题:唯部份志工一碰到问题,就是要求提供援助,不设法自己解决,甚至部份志工抱着「灾区观光」的心态,非但无助于灾民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社会的恶劣印象。
问题十一:多数NPO团体的志愿服务计划不够周详,对于灾区情况了解不多,导致人到灾区,却不知如何着手,提供适切服务:
NPO大都是欠缺专业规划人力,且对于灾区信息十分欠缺,凭着一股热情投入灾区;到了吃饭时间,跟灾民一起用饭;到了晚上,没有地方睡,要求跟着灾民一起睡。
开着车,到灾区;结果车没有油,堵在路口;有钱百不到食物,只好与灾民一起分享,;有钱没地方睡,只好与灾民住在一起。自己还没有救人,就等着别人救助。
NPO往哪里去?
1. 运用信息科技专长,建立一个民间捐款账户与流向的整合平台: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全省各地的慰问和捐款一直未曾间断,根据统计,政府机关共募得六十八亿七千万元,民间团体设置的捐款账户也多达三十二亿七千万元以上。当时捐款账户共有一百一十六个,其中政府设置的账户有四十四个,民间的账户有七十二个,其中已向内政部核备者仅有三十七个。
后来立法通过捐助劝募条例,规范劝募事宜。
台湾的民间捐款账户是由李远哲领军的全国民间重建协调监督联盟,研商捐款监督原则和办法,由会计师公会查帐,并定期公布在网络上,联盟只负责监督而不募款,使庞大民间捐款的运用透明化,并发挥最大效果。
后来前行政院长萧万长成立「九二一赈灾民间捐款管理基金会」,由社会人士和相关部会首长共同组成,以补强政府在救灾、安置、重建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在广泛征询各界意见之后,决定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出任民间捐款基金会董事长
2.提供长远的家庭服务,追踪灾民的家庭情况: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的7.8级大地震,共有15,000个核心家庭破坏,留下1,800位孤寡老人,4,200位孤儿,3,800位身体瘫痪者,引起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刘彤,1989:225)。这些社会问题都需要NPO投入,进行长期的家庭服务。
2. 教育灾民,避免谣言扩散,影响社会民心:
1976年2月安徽省桐城县发生地震虚报事件,桐城搭棚物资被抢购一空,部分群众如同惊弓之鸟,谈震变色,县城居民因躲避地震造成五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约六百万元。
1980年8月,香港的明报刊载:福建盛传闽南泉州地区将发生八级以上的强震,致使各该有关地区之外汇大量减少、工业产值下降。(沈德高,1989)。
仇克询(1989)搜集发生于安徽、江苏、四川、山西、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福建、北京、内蒙、陕西、甘肃、广东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六十三起谣言事件的分析,其原因可归类为:
遇到异常的自然现象,盲目误认为是地震来临的象征,占38%;
地震工作者展开地质考察、召开研讨会、进行耐震加固等工作,误以为地震将至,占14%;
地震部门或某些个人对地震的看法泄漏到社会上,占8%;
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士,编造恐震心理,煽动迷信活动,占8%;
个别心术不正或少数无知青年,故意组织地震谣言,编造虚惊事件,占10%。
透过这六十三起谣言成因的分析,他得出几点重要结论:
在有历史地震活动的地区、重点震情监视区和强烈地震发生后不久的地方,容易产生地震谣言;
不了解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地震预报发布程序,乃是群众容易轻信地震谣言的重要原因。
在出现小震活动地区,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误会。
NPO工作者可以协助政府,在高风险地区,推动防灾教育,使民众了解如何预防灾害,当灾害发生时,如何避灾才能避免生命与财产损失。
3. 发扬守望相助精神,预防灾时犯罪,以建立安全小区:
安全小区营造是台湾NPO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织活动,透过小区组织,搞好小区治安环境。根据刘彤(1989:253)对于唐山大地震的研究,唐山大地震「重灾区」的犯罪比率明显偏高,大约比平常高出20%左右;当地震发生开始时犯罪件数较少,第二天逐渐增加,一直到第四天达到最顶峰,第五天之后则逐渐下降,大抵来说:灾时犯罪行为的高峰期为震后发生的一周以内 。
以犯罪者之年龄结构而论,16-18岁,占26%;19-24岁,占32%;25-35,占28%;35岁以上者,占14%;由此可见:犯罪者之年龄倾向于年轻人,二十四岁以下者占五成八,值得注意。
如何透过NPO活动,让年轻人有正当的活动可以参与,避免误入歧途,是着力点之一。
4. 推动危机心理谘商,推动心理复健医疗:
心理受伤的发展过程:首先,罹难者因亲人突然死亡或住家全面荡然无存而震惊不已,无法置信,甚至产生麻痹的感觉;在模模糊糊当中,办完亲人的丧事与处理眼前的杂事。其次,开始陷入回忆过去、否认亲人过世的精神混乱状态,甚至怀疑过世亲人曾经出现周遭,以致于每个晚上几乎无法入眠。接下来则是开始产生极度的挫折感,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最后,甚至可能产生罪恶感,责怪自己当时的行为不能拯救亲人的生命。更有人因而产生愤怒、自杀或报复情绪,乃至于产生偏差的社会行为。
根据医师的看法,地震后所产生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必须要及时加以追踪与治疗,这种病症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层,症状通常出现于创伤之后的三个月内,经过治疗后,30%病人完全恢复,40%持续出现轻度症状,20%持续出现中度症状,10%维持没有变化或更加恶化,因此,灾后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台湾九二一震灾之后,就传出灾民自杀的惨剧,南投县自杀比例超过平时与台湾地区甚多,显示受到震灾的心理创伤甚巨。
根据大陆学者研究,唐山大地震后,85%以上的灾民出现下列病症:恐惧、痛苦、忧虑、烦躁、愤怒、生气;其中以前三者病征居多。
台湾南投屯疗养院针对当地灾民574人进行筛检报告:43.73%的压力指数或忧郁哀伤指数已达就医标准,女性比男性易有情绪反应,成人也比儿童少年压力反映快速,成人逃避恐怖回忆,孩子则特别黏人、怕黑。
至于灾民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研究人员指出,余震威胁解除后,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若没有好的就医辅导,很可能演变成精神官能症。
5. 提供小区创业构想,协助推动小区产业复苏:
经历大地震后的小区,经济活动完全停止,失业率偏高,必须重新站起。各小区需要有策略思维(懂得SWOT分析)的规划者根据小区的优势与劣势,抓住机会,逃避威胁,以规划出可以起死回生的产业复苏计划。
九二一大地震之后的一个月内:
失业率从1.5% 上升至3.08%;
饭店住宿率从90%--95%下降至30%--40%
观光资源的损失高达九十亿元。
岛内航空机位取消,高达二十一万四千位。
房地产一文不值。
九二一地震造成台湾中部许多产业没落,小区凋零,虽然政府积极重建,但失业人口却与日遽增。
一群热心妇女,平日忙于农事后,后来在小区发展协会的协助下,开始去研究应如何找出小区的特色,然后卖到市场,后来是彩绘石头。
最初将彩绘头放在宜兰童玩节,摆了一个月,几千元。后来摆在特殊地点(台东知本温泉),从此销路极佳。
7.志愿服务必须建立制度,长期投入灾区服务,血气之勇难以走得长久
随着灾害的延续,新闻热点结束,许多热情投入灾区担任志工的志愿者,当他们投入灾区一阵子后,必须回到现实,必须回归正常,该工作的该工作,回单位位的该回单位,这时灾区的志愿者就会愈来愈少;因此,必须建立制度,轮班进入灾区服务。
丘吉尔:
乐观者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者把危机视为危险
4、水利部:西南地区水利规划需重新审视但不会大动
来源:中国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164615615146.shtml
国新办定于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防范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情况,并答记者问。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有关堰塞湖和水电站的问题。之前我们采访过一些专家,他们表示无论是堰塞湖的溃决还是水电站水坝的溃决都可能是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所以可能险情不只是其中的某一个,而是一连串的反应。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另外请问人员的转移是考虑全部转移,还是对一些特别的、重点的地段转移人群,除了地震受损严重或者消失的村镇以外,有没有可能地震受害不大,因为溃坝影响而转移。
第三个问题,西南是我国的水电基地,我们制定了很长远的水电站规划,受这次地震的影响,这些规划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2008-05-25 16:28:01
鄂竟平:
就全国的抗震救灾工作而言,防御次生灾害是一个重点。对于防御次生灾害来讲,堰塞湖是一个难点。难在堰塞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堰塞湖的形成还是最后堰塞湖的溃决,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堰塞湖的形成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形成的地点是不确定的。因为一次地质的滑坡、泥石流的地点,大家很难事先掌握。另外多在高山里面,勘察也很困难。堰塞湖溃决判断上也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它什么时候溃决,和堰体的结构和它的材质构成有关系,同时还和湖内的水位有关系。堰塞湖有一两天内溃决的,也有几天、十几天以后溃决的,也有一年以后溃决的,还有堰塞湖几十年以后还没有溃决的。
2008-05-25 16:28:55
鄂竟平:
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因此堰塞湖的防御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对于堰塞湖的防御是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急性的采取了一些处置措施。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1.对发现的堰塞湖进行了勘察,我们动员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直升飞机,有的是徒步到堰塞湖堰体上进行实地勘察,对它的几何尺寸、构造、蓄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勘察。2.在勘察的基础上对堰塞湖实施了监测预警,在堰塞湖堰体的附近设置了警戒点,对堰塞湖进行24小时监测。监测的目的就是一旦发现有威胁,就赶快通知下游受威胁地区的人员转移。3.制定下游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预案。划定受影响的范围,制定了有关预案,有些地区已经实施了人员转移。
现在,我们正在做第二阶段的工作,想从根本上解除堰塞湖的威胁。
2008-05-25 16:29:46
鄂竟平:
这个阶段我们准备做两件事,第一,把初步勘察资料,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各个堰塞湖的风险评估成果。同时也对各个堰塞湖是否会出险,以什么样的方式出险,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方案。第二,抽调一些施工队伍,包括请部队、武警支援,对有条件实施人工除险的堰塞湖进行大范围的除险。
2008-05-25 16:31:26
鄂竟平:
关于你提到的人员转移的问题。我们是根据堰塞湖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了下游地区人员的转移预案。目前已经有19处堰塞湖制定了下游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预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堰塞湖的风险评估的新成果继续实施受威胁地区的人员转移。
关于水电站建设的有关情况,请刘宁总工程师回答。
2008-05-25 16:32:14
刘宁:
西南地区水资源的蕴藏量非常丰富,也是水能的重要基地。在这个地区我们规划了很多水能开发地区。大家都知道,中国规划了13个水能开发区,西南地区就占了好几个。通过这次地震,可能会对这些规划,从地质、地震、建设、环境等方面做一些重新的审视。但是对于那些规划来说应该说不会有大的变动。
2008-05-25 16:32:58
刘宁:
现在我们正在组织编制七个流域的综合规划。刚才提到的水电能源开发规划属于专业规划之一,它将纳入整个流域的综合规划当中。因此当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完成的时候,将对这一些专业规划提出修正意见。
5、全国803座水电站因地震受损 其中四川481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162415615110.shtml
中新网5月25日电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国新办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水电站受损803座,其中四川481座,岷江紫坪铺上游库容较大的水电站中有9座出险。
鄂竟平介绍,全国堤坝损毁996.4公里,其中四川686.71公里,全国因地震损毁乡村供水设施49949处,供水管道36521公里,影响农村人口955.5万人,其中四川575.2万人。(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整理)
6、35座堰塞湖威胁逾70万人口
来源:中国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162015615094.shtml
国新办定于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防范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情况,并答记者问。
鄂竟平:
下面通报有关情况。总体上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主要负责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和堰塞湖的安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同时修复乡村供水工程,保证供水安全。
下面通报第一方面,关于震损水利工程和堰塞湖的情况。截至到25日8时,地震造成全国水库出现2380座,其中四川1803座,占76%,四川出险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10座,次高危险情的1424座。其中,紫坪铺水库出现险情,全国地震灾害发现堰塞湖共35座,其中四川34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70万。全国水电站受损803座,其中四川481座,岷江紫坪铺上游库容较大的水电站中有9座出险。全国堤坝损毁996. 4公里,其中四川686.71公里,全国因地震损毁乡村供水设施49949处,供水管道36521公里,影响农村人口955.5万人,其中四川575.2万人。
7、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开始分流排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115715614444.shtml
中新网绵阳5月25日电(记者 肖青)记者今天刚刚从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最新消息,经过从二十四日下午四点到现在、四台挖掘机的连续作业,施工人员已经在堰塞坝挖出一道沟渠,开始分流排水,应可以缓解文家坝堰塞湖的险情。
文家坝堰塞湖风险大
据了解,二十日上午,现场勘测人员在对堰塞坝进行勘察时发现,在堰塞坝下游侧发现三个渗水点,且渗水同前两天相比明显增大。抢险人员分析认为,如果不紧急采取行动,渗水将进一步威胁到堰塞坝整体的安全状况。
在现场指挥抢险的绵阳市副市长邱明君接受媒体采访说,今天本可以早些时候挖通沟渠开始分流的,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稍稍延迟。
据了解,目前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下游的南坝镇目前还安置有数千受灾民众和抢险人员,以及大量的抢险救灾物资,如果溃坝后果不堪设想。天气预报显示当地今明两天会降雨,这将给抢险工作带来不小困难。
邱明君表示,如果有大的降雨造成紧急情况,当地政府将会提前紧急疏散安置的数千受灾民众及抢险人员。(完)
8、青川发生6.4级余震 四川各地有明显持续震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5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175315615273.shtml
中新网成都五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 邹辉 杨杰) 四川省地震局证实,今天下午十六时二十一分许,四川青川县发生六点四级余震,四川各地都有明显持续震感。
据了解,此次余震是“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余震。
下午十六时二十一分许,本社记者在成都所住的大楼开始摇晃,窗户也在晃动,持续摇晃一分钟左右。不少市民紧急从大楼跑出来,跑到街道中央或认为空旷的地带。
正在绵阳采访的本社记者也感受到了强烈震感,但目前仍未收到任何与唐家山堰塞湖有关的消息,不知余震是否对其产生了影响。余震已对当地通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社记者打出电话十分困难。
在余震发生地青川的现场人士介绍说,发生余震时,办公桌上的电脑都在摇晃,房屋有瓦片落下,附近的山坡有滑坡情况出现。(完)
9、水泥厂掏出两枚放射源 灾区仍有13枚尚未收贮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8-05-25
放射源再收回两枚
记者随工作人员目击排险,空手拿出铅片包装存放
国新办前日下午关于放射源数据的发布,让外界关注到在震区内默默无闻进行放射源排查的6支小分队。记者了解到,地震灾区剩余的15枚放射源,昨日已知成功掏出2枚。
昨日中午12时许,一支放射源排查小分队到达目的地江油市武都水泥厂。4名排查人员均来自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排查人员要取出的放射源在“料位计”内,料位计是水泥厂必备设备,利用射线监控下料多少。
“其实已经是第二次来这家水泥工厂了”,排查人员向记者介绍,之前四川省、绵阳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已做了初步排查,但厂房已成危楼,工作人员无法确定是否能进入,只能通过放射源测量系统,先搜寻确定放射源的位置,等评估人员确定无危险后再进入。
现场的获取没有记者想象中复杂,排查工作人员林工程师戴好头盔,率先进入厂房,先用工具撬锁,随后双手提出了两个放射源体,放置在厂房外空地。一名工作人员用铅片将其遮盖包装,放到排查工作人员的车后箱。
“这应该是这几天最简单的一次搜取放射源现场了!”排查人员介绍,初排时已用仪表测量过放射源的辐射程度,得知该放射源属五类源,辐射程度较弱,工作人员将其包裹好后直接投送到放射性废物库即可。假如是辐射性强的放射源,工作人员不但要穿上防护服装,还要经过严格的测量后才能去接触。
为什么放射源的处置需要这么谨慎?工作人员解释,放射性物质能通过空气、饮食等途径进入人体,以体内或体外照射方式危害人体健康。国家对放射源管理有着严格程序,地震后假如不回收而是随着废墟埋没,可能会被垃圾回收人员将其当铁片回收,用于炼钢,这种钢片用在房屋建设仍然对人体会有辐射。
10、震后严防环境污染
来源:和讯网 2008年05月25日 郭楠
http://news.hexun.com/2008-05-25/106215025.html
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相关部门迅速应对,至今未发生因地震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但防范次生灾害任重道远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害发生后,环境保护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了核与辐射安全应急预案,派出专家组赶赴地震灾区进行应急救援,同时,对四川、宁夏、甘肃、西藏等地区都进行严控,监控包括核设施的环境状况、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污水处理场等环境敏感设施和区域的相关情况,防控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
地震不仅本身会引起各种灾害,还将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和核辐射等。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还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暴发。在有些地震中,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其中地震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是次生灾害中可能造成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将对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致命威胁,对抗震救灾的整体行动造成巨大影响。
北京市地震局某负责人表示,此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但其他一些典型的地震次生环境灾害也已经发生。5月12日下午,位于四川省什邡市的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和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地震造成生产装置破坏严重,有化工厂倒塌,数百人被埋,还有硫酸和液氨泄漏现象。此外,位于德阳市的四川美丰(000731行情,股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由于地震引发氨泄漏。同时,陕西华澳矿业有限公司煎茶岭金矿黄家沟尾矿也因地震发生溃坝事故。好在目前污染事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后环境监测表明,灾区未发现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地震发生后,在四川境内运行中的核设施均安全停堆,相关安全物项和构筑物没有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受灾地区目前水质变化不大,空气质量无显著变化。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表示,“饮用水安全问题,是环境安全的核心问题。”地震带来的水环境安全隐患体现在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等污染源可能对饮用水造成污染。据环保部对绵阳、德阳等11个地区的31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以上地区监测的各项指标均达标,符合饮用要求。
针对如何对本次地震灾害后可能引发的环境灾害有效预防的问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凯军表示,地震发生后灾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而停止运行,长时间停止运行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管道和设备的损坏。现在应尽快检查污水处理厂内所有设备及构筑物,确保无损伤、运行无障碍,否则应及时更换同型号设备。全厂管道设备检修完毕后,污水处理厂方可重新启动。
目前,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组已经实施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确保及时收集汇总震区环境信息,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