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今日渭河行(三)

2008-07-15

不知从某年某月起,八水绕长安已成为西安人尘封的记忆

由于近期气温急骤上升和持续干旱,陕西宝鸡峡灌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面积旱情,全灌区170万亩夏播玉米因无水源灌溉,严重受旱。尽管宝鸡峡灌区全力拦截过境水,开动三座水库12台机组,引抽流量51立方米每秒,渠水日灌地5万亩左右,但现有水量也仅能灌溉55万亩农田。如果继续缺水3-5天,玉米幼苗将会死亡。因缺水严重,灌区的玉米幼苗目前仅有10厘米左右高,与往年同比矮10-15厘米左右。

据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林家村管理站负责人王双奇介绍,这个西起宝鸡峡口,东至泾河西岸,全长181公里的水利工程始建于1958年,一期工程在1971年7月15日投入运营,库容量只有200万立方米。2003年7月,二期工程建设基本结束。大坝全长208.6米,高50米,库容为5000万立方米。每年调节放水三到四次。

王双奇还告诉记者:“作为省内最大,全国十大灌区之一的宝鸡峡引渭灌区,如今制约其设施完全发挥作用的是水源问题。按照正常年份,渭河平均径流量应该为25亿立方米,而在1984年前后,其径流量只有5亿到7亿立方米。2003年虽然开始有所好转,达到了17.9亿立方米,但近几年的缺水量仍在6亿立方米左右。”
  2006年6月25日,我们站在大坝上看,渭河河道上只能看到干枯的河床、裸露的石头。及一而再,再而三因泥沙淤积,在已经和就要掩埋的桥上再加建的桥。

遇仙桥1961年建成,1969年加高3.05米,1974年加高3.35米。老乡指着的桥上桥,下面的桥就要消失了。而像这两座“桥上桥”在渭河下游尚有多处。这一特色,耐人寻味。

 除了干涸的渭河让人震惊,今天“八水绕长安”不但成了传说,我们看到的还有:

八水有的成了垃圾河,有的成了臭水沟

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泾渭分明,说是的渭河的黄与泾河的清,今天的渭河却有了自己的分明:黄与黑。它们由黄土高原流入的水与城市的污水交织而成。

今日渭河农村灌溉水质是城市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安来说,沣河、泾河、渭河、黑河等几条过境河流是西安农村灌溉的重要水源,其中尤以被誉为“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渭河的农村灌溉面积最广,西安的四五十万亩农田都是靠渭河养育和滋润。令人惊诧的是,正是这灌溉面积在河流中排第一的渭河,灌溉水质在各河流中却排了倒数第一。

渭河生态来水减少、源头污染企业越关越多、西安市的生活污水被源源不断排放到渭河中……这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渭河水质的严重污染。据陕西当地记者报道,渭河不但水质全部都是劣五类水质,而且各项污染物也严重超标。更令人震撼的是,渭河中源源不断的大部分污水,没有经过任何污水处理,就成为我市境内沿岸农村灌溉农田的重要渠道。

看到记者采访,不时有周围的村民围过来告诉我们,“现在都是靠天下雨浇地,除非旱得非用渭河水浇地时,才浇上一点点,只要麦子不旱死就行”。“用这样的垃圾水浇麦子,一浇多麦子根就腐烂了,被污水浇死了,嫩菜苗根本不敢用这水浇”。“就连井水都被污染了,浇地盐碱含量特别大”……
  据2006年5月10日的《中国环境报》报道:渭河进入关中,高耸的宝鸡峡大坝拔地而起,渭水被引入灌溉渠道。可是渭河河道已无水可流;千河、石头河等上游皆有水库,河道同遭断流;从宝鸡峡大坝到渭惠渠首80多公里,渭河已不成其为河。从渭惠渠首往下直至渭河入黄河段,黑河之水引进了西安,沣河、漆水河污水横流,南山小支流或干涸,或被污染,注入渭河的多为城市污水。渭河已丧失了稀释净化污水的能力。

陇西水文监测站提供的数据人们又可看到,从渭河源头到渭河流出陇西境内的180多公里的河道里,每年有180多天无水。
  历史上,从蓝田猿人的旧石器时代到以仰韶文化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再到以龙山文化为特征的父系氏族社会,人类的进化过程与渭河息息相关。渭河生命的印迹,早已烙在我们先祖陶器绘画图案上,展示在甲骨文刻画的轮廓中,浸透在磨制加工石斧骨锄纯熟的手艺里。
  曾经的渭河水系水源充裕,水流丰沛。作为干流的渭河连接黄河,内河航运相当发达,除了用于农业灌溉,主要承担着漕运,是千年古都重要的交通生命线。史载宋代秦岭北麓的斜峪关曾经是造船业中心,年产木船600余艘,足见那时的关中平原,水天一色,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而今,当年浩浩荡荡的渭河,已成为大半年无水的季节河。半个世纪前,渭河在渭源县城东的清浊合流处,一般流量6~7立方米/秒,汛期流量有50~60立方米/秒,现在一般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渭河在渭源县境内有7条一级支流,可是出县境时,水即用光,河即断流。
  渭河水源枯竭首先是上游径流量锐减。宝鸡峡林家村是渭河流至关中进入中游的第一站。据林家村水文站记录,50年代以前年均径流量为25.6亿立方米;从50年代到80年代平均年径流量为22亿立方米;而90年代年平均径流量下降到13亿立方米。解放以来最大年径流量为1964年的78.55亿立方米,最小的年径流量为1997年的5.6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