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3
文图 汪永晨
甘肃文县也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京青年刘沐地震后离开北京到了文县,成立了“文县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促进会”。他和新京报记者曹保印一拍即合地发起了文县中小学生命题绘画“我的家乡”、“我的学校”、“我的理想”。今年五一前,我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画时,感慨万分。受过这么大灾难的孩子们画出的画大部分是那么阳光。《风雨彩虹》书由上海出版社出版后,十一前,我随新京报记者曹保印、上海电视台记者舒克、上海铁道杂志记者张洁一起到了文县白林小学,把从十几麻袋中挑出的200多幅照片、集册书送给孩子。
灾区孩子眼中的生活
蚂蚁
从成都到文县23个小时的长途车上,我欣赏着车窗外秀美的,残破的大山与江河,同时也回想着今年4月29日上午,在甘肃省文县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促进会驻京联络处的办公室里,和几个《风雨彩虹》画册编辑委员会成员一起讨论了选画的标准之后,随即投入了用曹保印的话说是既费神也费力的工作。从2万张儿童绘画作品中,选出供出版用的300张优秀作品。那天,我们从上午10点一直选到下午5点,先从2万张中选出600张初选作品,最后确定了出版用的300张。
作为画册编辑委员会的主任,曹保印说:就我个人而言,面对着亲历5•12地震的孩子们的2万张绘画作品,感觉比较复杂,简单点儿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在经历过这场巨大的灾难之后,很多孩子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可期待、真爱的可珍惜、人与人的可信任,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更细微、更具体、更温暖。他们没有因为曾经历过灾难,而丧失继续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在他们的笔下,理想依然是绿树红花,家乡依然是青山碧水,鸟儿展翅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子享受着各自的乐趣。可以说,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出灾难的阴影,走向温暖的阳光。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在最终入选的300多幅作品中,有一幅作品给我的印象很深,尽管从绘画的技巧上看,它是那么笨拙,画面的布局也十分简单。它深深打动我的,是一段天真童稚的文字、一个令人心暖的故事:在画面的周边,是倒塌的房屋、折断的大树,这显然是地震后的景象。而画面的核心内容则是:一家人正在搬简单的家具,地上摆放着几条长凳,长凳下是一条由星星点点组成的黑线。这条黑线是什么呢?小画家的说明文字是:搬家的时候,请不要踩到了凳子下的蚂蚁。天哪,这由星星点点组成的黑线,竟是蚂蚁!小画家的心是如此温柔,这说明,他/她在经历过这场巨大的灾难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慈悲不伤蝼蚁命。
忧的是:虽然大地震即将1周年,但是,相当一部分孩子,依然停留在对灾难的痛苦记忆之中。在他们的笔下,是倒塌成废墟的房屋,是废墟里被掩埋的亲人,是亲人伸向天空的悲愤而又无望的手,是孩子们面对破损家园、校园的滴滴泪水——有的泪珠是鲜红的!不少配图的文字,常常令人忍不住流泪,不敢再去看第二眼。在很多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点绿色——这是希望与生命的颜色,有的甚至是满眼的黑色黑色黑色——这是绝望与死亡的颜色,还有的是满眼的红色红色红色——这不是太阳的颜色,而是鲜血的颜色,是来自爸爸或妈妈的鲜血的颜色,它是那么刺眼……
曹保印说,对这样的作品,参与选画的编辑委员会的成员们达成了一个统一意见,那就是尽可能不选。大家的想法是,在确保画册的地震背景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勾起灾区孩子们对过去痛苦往事的回忆。反之,对那些色彩丰富而明快,构图大胆而新颖,内容极富想象力、充满阳光与活力的绘画作品,则尽可能多选。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所有看到这本画册的孩子,能够学会打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门;更使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风有多大,雨有多冷,风雨终究会过去,彩虹终究会升起。所以,在一周年的日子里,应该少一些伤悲,多一些快乐;少往后看一点点,多往前看一点点。毕竟,灾难已经过去,无论是今天的阳光,还是明天的阳光,都会如此温暖。而这个道理,就不仅仅适用于地震灾区的孩子,更普遍适用于所有曾经被各种灾难的阴影笼罩的孩子。
因此,这本画册,就不仅仅属于地震灾区的孩子,更属于天下所有曾经经历过各种灾难的孩子。孩子们的心是相通的,温暖了我的,就一定也能温暖你。
应该说,我们从成都坐卧铺大巴花了23个小时到甘肃文县的一路上,地震的痕迹已经不太明显,山上的滑坡处已经长出了青青的小草,震塌的有的已经盖出了新房,没有的也已推到了旧房子,看不出倒塌的模样。
去文县的路上
文县今天的大山与人家
我用近年来在各种场合做的调查,问这所在甘肃文县的小学生:你小时家乡的水和现在一样的请举手,只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我接着问,你小时家乡河与现在不一样的,脏了,干了,没有了的举手,和在所有的地方我做的调查结果一样,这个问题话音一落,手就举起了一片。我问他们,是什么让你们家乡的河变得与小时候不一样了?是建了工厂,是修了水电站,孩子都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呢?他们说是垃圾。是垃圾堆在河边污染了水,弄脏了河水。
我们知道在这所小学,他们有音乐课和美术课,但是没有教音乐和绘画的老师。孩子们画画完全是凭自己的想象。所以虽然幼稚,却很有想象力。
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里的小学生
在文县白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里,保护站刘站长陪我们一起走进了三所小学。绿家园近年来走到哪儿就要帮当地的小学建立阅览室。我们已经在怒江沿江的小学建了38年阅览室。内蒙、江苏,河北、山西、金沙江边也都有我们建的绿家园阅览室。怒江的一个小学生看了我们为他们开的电影课后给我们写的信中说:看了那么好看的电影,想学坏也不行了。
李子坝小学的孩子们
放学了
在文县地震灾区的李子坝小学我们得知,在这个只有十几个学生的小学里,有一个男孩的父亲外出打工,因工伤去世了,妈妈改嫁后,他和爷爷生活。
我们走进他家,屋子里干干净净的,但屋里前年杀猪做的腊肉挂在高梁上白毛长得整块肉都是白的了,他们还说能吃。我们问他们家里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孩子的爷爷说,家里种着花椒树和核桃树,卖些钱够吃就行了。新京报记者曹保印从自己口袋里挑出钱递到了老人的手里。对于我们这些记者来说,我们帮不了所有的人。但遇到了,能伸出一把手,就伸出一把手,我想这还是我们能做到的。
白了的腊肉
爷孙儿俩
但是下一个听到的事,却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文县铁楼藏族乡寨科桥村学,有一个代课老师一个月才能拿到40块钱。他已有20年教龄。教的学生不少上了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
我们在村长家吃午饭的时候,村长把他找了来。他来了后拿出一封他写的信给我们看。信是这样写的:
文县铁楼藏族乡寨科桥村学创建于1992年,由于当时没有学校,学龄儿童要到距离七八公里路的草河坝学校去上学,寨科桥行政村共有3个自然村,另外两个自然村的学生要到距离十几里路同一个学校去上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盲特别多,加上沿途要经过三四处滑土坡,滚石,学生上学很不安全,故村干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集资,献料,投工,捐款,不到一年学校建成了,实际上在1990年借用民房就给学生上课,当时县教育局聘任张培德同志为寨科桥村学代课教师。为什么呢,因公办教师很缺,人员非常紧张。当时就任教一二三年级班学生课程,每学年学生统考,学习成绩突出,又增加成四年级,由于本人教的学生秀优秀,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家长的好评。当时县教育局又请了一位教师,接着又增加了五年级、六年级,加上外村转来的学生,寨科桥村学学生数增加到一百多人,每学年学生抽考,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于每学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扫盲先进,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这位教师因工资少离开。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学校建成几年的校舍严重受损,县乡上级政府提出和另外一个学校合并,由于以上情况,滑坡、滚石不安全现状,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出要求重建,大约需要资金五万元左右,无论何时,合并是不可能的。另外,张培德老师从1990年任教到2009年,长达19年, 中师文凭,至今还拿着40元每月的工资待遇,一年400元,已由青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住房紧张,又加上大儿子明年参加高考,两位老人七十多岁,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再加上爱人体弱多病,给家庭带来特别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全村人的同情,但得不到有效帮助,至今影响着两个孩子的读书,家庭的破裂(爱人外出打工,几个月没回),特需要有爱心的兄弟姐妹伸出援手,使张老师走出困境,为教育事业继续奋斗,多奉献。谢谢。
张培德老师在上课
念课文的孩子们
张培德老师教的学生中有12个学生考上了大学,考到了天津,南京,山东,兰州,天水,内蒙古自治区,定西等地,这些孩子放寒暑假常常要回来看他。
这所小学的教室在地震中震坏了,现在孩子们是在村委会里上学。一个企业的老总向学校捐了30套桌椅,现在的26名学生,一二年级一起上课。
捐阅览室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脸上满是笑容的张老师
面对教了近20年书的教师一个月才能拿到40元钱,村长说,村里也没有什么办法,没有经济来源。村里也没有办法向村民收钱。他希望能把他的手机号码告诉更多的人,看有没有人能帮帮张老师一家。用村长的话说,张老师书教得真好,学生们也喜欢他。
村长马文革的手机是:13919562512
教了20年书,一个月40块钱!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我想绿家园,还有我们江河信息的读者应该为这名代课老师做些什么。
新京报记者曹保印则又掏出钱递给了这位张老师。用他的话说是,我给你先发点工资吧。
人民教师靠我们这样的帮助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我们不帮助,像张培德教师这样的代课教师还能再坚持下去吗?
有人说,代课教师这样坚持是因为他们盼着能转正的那一天。可像张老师这样一等就要等20年。村长说,村里的小学也来过正式教师,可是都没有待下去。一年,又一年,一学期又一学期,张老师就这样一直教了下来。村里了孩子们也都离不开他了。
文县的山村
银杏树下
明天的江河信息,我们要一起听听文县碧口横丹小学生讲地震后他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