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寻找心中的小木屋和梦中的高原珍宝之一__飞机鸟瞰“三江”,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

2009-09-29

寻找心中的小木屋和梦中的高原珍宝之一__飞机鸟瞰“三江”,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

文图 汪永晨

 

2009年8月18日,我们踏上了和生态学家徐凤翔一起重返西藏高原小木屋的行程。在西藏高原考察、研究了18年的徐凤翔先生称这次旅行对她来说,是寻找心中的小木屋和梦中高原珍宝的生态游。

从北京一上飞机,徐先生就和我们说,四年没去林芝了,不知现在林芝那片绵延起伏的原生林怎么样了;尼洋河的颜色还是那么“春来江水绿如兰”吗?山桃花和柳林交错的尼洋河三角洲还是那么宁静并且生机盎然吗?

上世纪80年代,黄宗英写过一篇当时家喻户晓的报告文学“高原小木屋”。黄宗英写小木屋时,1978年进藏的徐凤翔已经历了藏北遭遇狼群;墨脱重病回生;多年和森林小木屋为伴,掌握了高原生态珍贵资料的徐凤翔已经被称为高原生态科研教育和生态保护的先驱。当地藏民更是称她为辛娜卓嘎,翻成汉语就是森林女神。

在北京去成都的飞机上,徐先生对我们说,从成都到林芝的飞机上,我们可以看到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此外还可看到群山密林中的帕隆藏布江和绿如蓝的尼洋河与金黄色的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徐先生讲到此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描绘着大山中的这番景致。

山山水水

飞机上看大江

在空中,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金沙江,弯弯曲曲的大江,俯视和平视太不一样了。

鸟瞰金沙江

空中看大江

从空中看,不一样的还有原生态大山的绿和有了我们人类生存后的黄。

大山中的人家

山中有了人后

黄色的大山与黄色的大江

林芝,在徐先生的眼里,是值得一呆就是18年的地方。用她的话说就是:努力揭示西藏高原生态特色,合理开发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

西藏高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片海拔高,地域广,类型丰富而特殊的生态制高点。也是高原生态研究极佳的基地。我们自己不研究,谁研究。这也是徐凤翔在西藏创建了生态研究领域的初衷。

1979年,报告文学作家黄宗英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见到正在呼吁要在西藏高原上进行生态定位研究的徐凤翔后,说我要到西藏去找你。

一年以后,黄宗英真的到西藏拉萨找到了徐凤翔,而且放弃了很多将要做的事,毅然和徐凤翔一起到了藏东南波密岗乡。在一个小帐篷里,当徐凤翔有些焦急地说,高原生态定位研究工作,哪怕有一个小木屋就可以开展工作了。但是已经过了几年的多方呼吁,连个小木屋也难以建成。所以小木屋只能在我的梦中,心上。

黄宗英说,你这个小木屋之梦太好了。我们先把它搭在纸上,再建在地上。后来就是在纸上小木屋的影响下,高原生态研究所真的建了。

林芝的山

飞机下的尼洋河

尼洋河的今天

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

徐凤翔先生说,我们在空中看到的尼洋河,虽然两岸有了一些沙化,但还可以说是绿如兰。特别是山上茂密的森林,徐先生说,看到后是怦然心动,而且可以说在全国的林区中,藏东南的绿是居于首位的。

藏东南的绿之以所能留到今天,一是综合的生态要素优异,而使得生物的生产力和物种的丰富度均达到了特殊的高度;二是毕竟人烟稀少,人为的干扰与破坏不多;三是藏文化对生灵的敬畏。

巨柏

和徐凤翔一起走进她一手创办的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排高大的巨柏(也称雅鲁藏布江柏木,是西藏的特有物种)这巨柏也被徐凤翔命名为“所树”。是她1986年亲自采种育苗种在了研究所的院子里,如今这些已经历了24个风雨春秋。

接下来,还处于兴奋中的徐先生又神秘地把我们带到了院子里的另一处,指着那大大的掌状叶的灌木告诉我们,巨柏是“所树”,而这大花黄牡丹就是我们的“所花”。你们要是5月份来,就会看到大橙黄的花朵,这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花。

大花黄牡丹

徐先生还为这大花黄牡丹曾赋诗一首:国色天香在人寰,赢得世人竟忘返;焉知原生云天际,皎洁嫩黄自安闲。

在高原生态研究所的展览馆里,我们看到了徐先生用18年的时间拍下的西藏的山川景观、各个生态类型和密林古树、奇花异草的图片、标本。让徐先生欣慰的是,在这个展览馆里,如今不但有多项成果奖项,更有年轻人近年来在藏东南地区研究高原生态的扩展。

杜鹃

龙胆

绿绒蒿

报春花

野生花卉

高原上这四大名花再次让我们看到了高原上花的美丽。

站在四年未见到小木屋旁,徐凤翔看到小木屋前野草丛生,没有说什么,而是走到一棵水杉前,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她说,树不欺人。小木屋破败了,周围长满了野草,可是这棵我当年种的水杉长大了,长壮了,长得有多漂亮。

树不欺负我

在小木屋前的采访

为了高原生态携手

 “假作真时真真真,无为有处有有有,亦梦亦实”。这是黄宗英当年到小木屋来时提的对联。徐凤翔看到这幅对联后也应了两句:“一夕淌存,不落征帆”。这是徐凤翔的座右铭。

遗憾的是,刻有黄宗英名字的石头不见了。面对这曾经鼓舞了那么多从事科学研究,从事高原研究的科学家,甚至是一代人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的小木屋,已经是门前一片荒芜了。

绿家园志愿者在小木屋前

我们绿家园志愿者打起旗帜和徐凤翔,和今天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一起拍下了这张照片后,我问徐凤翔:今天看到小木屋时最想说的是什么:徐凤翔说,在全球气候变化如此引起人们关注的今天,作为全球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作为能解开地球奥秘的青藏高原研究越加凸显其重要。在这片研究的圣地,不应荒凉。

五棵水杉

今天,林芝农牧林学院里长着这五棵水杉。这是25年前徐凤翔用篮子从南京林业大学带来种在这里的。徐凤翔说,水杉是孑遗物种,是她老师的老师把这一物种保护下来的。今天这五棵水杉,意味着一种传承。不但是这一孑遗物种,更是高原生态学的传承。有传承就有希望。从我们飞来林芝的空中往下看,这里的大山还是那么绿,那么壮观。

水云山

明天,我们要去的是波密。那里帕隆藏布江两岸的原生林是和雪山、激流共生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