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9
文图 汪永晨
2009年8月30早上6点钟,走出帐篷的人回来说,外面下雪了。我们一直等到8点,周围仍是白茫茫一片。
8月30日早晨的珠峰大本营
我们还是决定坐环保车去往立着写有珠峰大本营标志的石碑的地方。
一路上,雪真大。
早就知道,雪线之下的珠峰大本营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几乎不设防的旅游景点,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珠峰将迎来更多的游客,这种趋势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旅游需求的实际增加在给当地经济带来增长的同时,也会给珠峰的环境带来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珠峰大本营上越来越多的帐篷,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大的水流,越来越高的雪线,已经显示出这种变化的不可阻挡。面对人类,这个地球上最高和一块净土正在无奈地逐步收缩它的防线。如何能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后世子孙期待着我们做出一个具有大智慧的抉择.
2001年珠峰大本营在绒布寺,要想到立有珠峰大本营标志的地方,需坐毛驴车或骑马。今年我们的司机师傅说,从绒布寺到新的珠峰大本营,他的车开了将近3公里。
这就是雪线退缩的速度吗?
在珠峰大本营的标志前
世界最高的寺庙
大雪迎接了我们。
1988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
珠峰保护区包含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其他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又是世界生物地理区域中最为特殊的西藏和喜马拉雅高地的交界处,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基本保持原貌,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新种及特有物种较多。初步调查共有高等植物2348种,哺乳动物53种,鸟类 206种,两栖动物8种,鱼类10种, 含有代表该地域特色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0种,二级保护动植物28种。同时,保护区还具有丰富的水能、光能和风能资源,以及由独特的生物地理特征、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构成的重要的旅游资源。珠峰保护区的科学价值无法估量,是研究高原生态地理、板块运动和高原隆起及环境科学、社会人物科学等学科的宝贵的研究基地。
人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第一印象就觉得这里寒冷,海拔极高。其实,这里是一个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地方。据说高等植物就有两千多种,“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为众多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许多珍贵植物。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和拥有珍贵物种是基础条件,但是珠穆朗玛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海拔是其他任何保护区都无法与其项背的。
举世无双的珠穆朗玛峰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类型和深藏的科学奥秘,吸引着中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具有极大的保护、研究和开发价值,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
2001年采访采荣和尚
这次到珠峰,我一直在打听珠峰大本营是什么时候搬的家。因为2001年我在绒布寺采访一位僧人时,他告诉我,以前从绒布寺出门就是雪山,现在要走好几里路了。可这次,连大本营都搬到上面去了,可见珠峰雪山退缩的程度。
我们在大本营寻问时,有人说是2006年搬的,也有人说是2007年搬的。这次在绒布寺我没能找到那次采访的僧人。因为语言不通,在绒布寺当了25年主持的阿旺得旺主持通过另一位僧人告诉我们,通往现在的珠峰大本营的路是2006年通车的。再去珠峰刻有标志的石碑不用再坐毛驴车民。大本营搬家是2007年的事。
骑车上珠峰的老外在吃早饭
2001年5月的定日珠峰脚下
往回走的路上,我们又碰到了来时遇到的那伙骑车上珠峰的老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探险,为了锻炼,还是不想给世界最高峰留下汽车的污染?
回去的路上,再到能看到七座8000米雪山的地方,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司机几次催我们该走了,我还是不死心。因为这是我们此行最后一次看到珠穆朗玛峰的机会,我要是能看到,就能拍下来,会有更多朋友和我一起欣赏珠峰的壮观。
可是,明明看着云在上升,明明有几个雪山已经露出了头,珠峰就真的不出来了吗?
七座大雪山藏在云后面
中间亮的地方就是珠峰
云退到了几座雪山后面,唯独没有退到珠峰后面
我们最终还是没有看到珠峰露出头来。尽管在那儿卖工艺品的几个藏族年轻人都帮我们念“嗡嘛呢呗咪吽”六字真言。
应该说我们的运气还是好的,我们毕竟拍到了除了尖峰以外的珠穆朗玛峰,我们毕竟看到了夜色中完整的珠峰。追求完美的我们,一定还有下次的珠峰行。
我们的车往山下走时,高原上的景色是美的,我们既看到了大山的奇特,也看到了大山和山间流水的变化。
住在珠峰雪山的怀抱中
这里的山像不像麦垛
刚刚下了雪,山河就成了这样
山没变,水变了
珠峰自然保护区全部处在喜马拉雅地层、地质构造区(该构造区南起恒河平原,北至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青藏高原地质形成最新的地区)之中。除了分布于喜马拉雅主脊线以南的低喜马拉雅地台型沉积带和亚喜马拉雅西瓦里克第三系沉积带外,珠峰自然保护区自南至北依序分布着该区的另外三个沉积地质构造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沉积构造带(位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到藏南分水岭之间,珠峰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位于此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沉积构造带(在保护区内仅见于吉隆强拉、马拉山以北的地区)。
由于强大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构造了珠峰地区大尺度的地貌类型配置格局,形成了以高喜马拉雅山脉和藏南分水岭为骨架,以高原湖盆、宽谷为基底,并含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缘、风沙等多种地貌类型的及其复杂的现代地表形态。
高原青稞
高原牧歌
高原路边的色彩
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貌形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最具特色,它自西向东横贯本区南缘。位于保护区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整个山脉的最高部分,该山脉11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5座分布于保护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8844.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8516米),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8463米),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8201米),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玛(8012米);故该段山脉亦称高喜马拉雅。
珠峰保护区的大河
远处还能看到雪山
这是今天的雅鲁藏布
也许这并不表明珠峰脚下一年四季都是这样。但我总是觉得如此的沙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到底有什么关系,不应该只是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也应该让更多的公众知道。
其实,珠峰保护区内的水资源应是相当丰富的。但如果在网上查查水文资料,一定会看到下面的说明:“其最大的河流—朋曲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能蕴藏量在293万千瓦左右。”而看到正在沙化的河,想了解一下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那简直是连只言片语都没有。
2001年5月珠峰定日
雪山下的青稞
一条干河与一个村庄
大山人家
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河流以朋曲河的干、支流为主,此外还有绒辖曲、波曲、吉隆藏布、斗嘎尔河等四条较大的沟谷河流。这五条河流均为外流河,属恒河水系。保护区的湖泊以佩枯错为首,其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星罗棋布的高原小湖泊。在保护区的诸多山峰中发育着许多规模巨大的大陆性冰川,这些冰川是保护区内河流、湖泊的源泉。
雅鲁藏布江边
日喀则
路边
从珠峰下来,经日喀则,到拉萨,我们就是在这样高原的田园风光与令人心焦的路上行驶着。这次与生态学家徐凤翔一起既看到了让她感慨的尼洋河的绿如兰和藏东南依旧的原生态,也有江河的干枯和雪线的上升。既了解了当地藏族同胞用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与大自然相处的生活方式,也看到了旅游过度给环境造成的压力。
去拉萨机场的路
西藏这片净土随着铁路的开通将还会有什么变化,西藏,这世界第三级随着地球气候变化还会有什么变化?这张照片是我去拉萨贡嘎机场的路上拍的。我想以它作为参照,以这种方式,记录我们眼睛能看出的变化,也是一种江河史记吧。
空中看喜玛拉雅雪山
空中看南迦巴瓦雪山
空中看巴松措
那么想看的南迦巴玛雪山和喜玛拉雅雪山在飞机上看到了,多亏我旁边坐着一个专业摄影师。飞机进入云层后我把空中小姐叫了过来建议他们:西藏旅游越来越热,手拿相机要留下西藏美景的人越来越多,在空中服务中能不能加上对沿途大江大河的介绍。我们从成都飞往林芝的空中,要经过三条大江,可是飞机上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哪个是金沙江、哪个是澜沧江,哪个是怒江。
空姐过了会儿回来告诉我,已经写在他们当天的值班日志里了。
这样的介绍,是不是可以说,也是生态游的重要内容呢?
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把一般的旅游变成真正的生态游,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迈出的一步。
世界第三级,不仅需要我们体验,也需要我们记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