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被我们中国人称为母亲河的长江的发源地,科学命名是姜古迪如冰川,用形象的语言来形容,长江的水就是从这里一滴一滴地滴出来的。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西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西藏、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四川盆地和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玛拉雅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逐步形成了长江流域西高东低的地势。
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玛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穿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入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1998年9月12日,我随中国第一支女子长江源漂流探险队到达了这里。9月的北京还可以穿裙子。在这里,穿上羽绒服有太阳的时候,可以伸出手来摸摸大冰川,要是阴天,不在烧牛粪的火堆旁,在野外的话,可就坚持不了多一会儿了。这里的海拔是5400米。
从江源回来我问了很多人,你们想象中的江源是什么样子的。多数人都说那儿的水一定是非常清澈的。然而我拍到的这张照片却告诉朋友们,江源的水一流出来就是浑的。这到不是什么污染,而是冰川本身的结构并不全是我们想象中的水凝固成的冰,里面也有沙,也有石。所以从这上面融化的水,当然也不可能是清澈的了。
和我们同行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唐邦兴研究员告诉我:长江源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终年以固态降水为主。因此,成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冰川编目统计,江源区有现代冰川627条,冰川面积1168.18KM,分别是长江水系冰川总数和总面积的47.1%和61.6%。
面对江源冰川我的切身体会是:冰川,对我们人类来说,是神秘的,我们应该让它保留着自己的秘密。冰川,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陌生的,对它的了解,应该列入我们今后对自然的了解之中。
这张照片是“绿色江河”的发起人杨欣1995年拍摄的。高大的冰川,静静地冰湖,把个江源装扮得既壮丽又妩媚。中国第一支女子长江源漂流队的女队员陈小邛1994年到过这里。她说,那时他们可以划着橡皮舟在冰川里穿行。那时的冰川,被命了许多名:玉女出浴、二龙戏珠、金猴奋起千钧棒,还有好多,好多呢……
那时,坐在冰川旁,聆听着冰川的滴水声,滴哒,滴哒……
摸着的感觉更好,白白的,凉凉的。真不知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小邛他们1994年在江源立的一座碑,随着冰川的消融不见了。从1994年到1998年,冰川退缩了有100多米。4年就退缩了100多米,照这个速度,12.5公里的冰川,还能存在多久?
冰川为什么会退缩?唐邦兴研究员说: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消融会有影响,但影响有多大,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冰川变化受山区水热状况被动变化的控制。因此冰川变化过程是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对山地冰川而言,由于规模小,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所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很敏感。响应过程就主要反映在冰川表面的升降、平衡线的波动,末端的进退和面积的增大与缩减等方面。
过度放牧也是原因之一。现在牦牛都放到冰川上面去了。这里的植被非常脆弱,一旦被破坏了,是不可逆转的。80年代,中央电视台拍摄《话说长江》时,从人类居住的离江源最近的乡雁石坪到姜古迪如冰川,沿途只有七户牧民的帐蓬。可是1998年我们走进江源后,每天都能见到几顶帐蓬。最近的人家,离冰川只有3公里,且一家四口,连同几百只羊、牛、马、狗都有了固定的住房。
科学家们说:从整个环境看,大自然的变化是有周期性的。但工业化的生产,无疑会造成温室效应。长江源头由于温度和水分的变化非常快。下雪了,气温降低就冻上了,太阳一出,雪马上又没了。所以,这里的冰川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这里的生物为什么还能适应,那也是经过漫长的考验,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很快它就适应不了了。
高原上的风光有了它们的陪衬,充满了生机,高原的植被,有了它们的踩踏,迅速地地薄草稀。
走在这样的高原草甸上,不管有多少水,只要是脚踩在小草堆上,就不会陷下去。而且软软的,像是走在了绿地毯上。
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年间他们为了要研究冻土,曾在长江源区的一座大山上挖了一小块草皮带回所里进行分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再次进入江源时,原本绿绿的那座山,竟成了秃山,一点绿色也没有了。
一块草皮的取舍,能影响一座山,不是专家的亲历,谁能相信?那片环境的形成,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洗礼,一点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那本十分脆弱的生态。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并且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说,在别的地区还没有变化时,这里已有了反应。这点已在科学界达到共识
中国第一支女子漂流探险队一天天走向冰川时,牦牛是驮着我们给养的壮劳力。可是每天,当我们解下了它们背负着的我们的行李,让它们休息时,看着它们只能在没有一点草色的黄土中啃食地皮,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可又什么办法呢?
在江源,这幅美丽的景色陪伴我们的时候并不多。它就是长江源区令人陶醉的网状水系。
网状水系,上午一般水小,到了下午,太阳把冰川晒“化”了,周围冰川融化的冰水,慢慢地汇集……汇集……成就了这样的网状。在这样的水系里漂流,水大时,没有风没有浪,看着两岸的风光,十分惬意。可要是水不大,加上砾石成堆,那可就惨了,就要下水推船。
脚伸进海拔4000多米高原的冰水中,那滋味,还没算水要是一下子又深了,整个人都进了冰水。这时再来欣赏江源的网状水系,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在江源,这幅美丽的景色陪伴我们的时候并不多。它就是长江源区令人陶醉的网状水系。
在走向姜古迪如冰川的路上,这样的砾石滩几乎是天天都要和人们相随相伴。
近年来,科学家在长江源区对不同季节的光、水、温度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源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冰川产生了影响,冰川的变化又影响着全球的气候。
长江源的生态,属于脆弱的冰冻圈结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也都是非常敏感的。这里的生物原本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低水平的稳定状态,它不比南方是高水平的生态系统,物种那么丰富。我们人类一旦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再要恢复,那可就得成百上千年的时间。
有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有四大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科学家们说,如果从这四个圈来看,青藏高原可以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实验室。它比南极、北极的意义更大。它是解开地球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灾,虽然这次的水量和流速都没有1954年长江的大水来的得“邪乎”,可是造成的灾害却却远远超过了1954年。上游的乱砍乱伐,湿地的破坏固然是重要原因,但1997年冬天,长江源区的特大雪灾,到了1998年的春天,又是大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并没有人能通过深入的探讨说出个所以然。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本是长江源区季风到来的时间,可1998年,一直到6月25日才下了第一场雨,。而这推迟的季风,一来则异常凶猛。整个7、8、9三个月几乎天天下雨,在青藏高原这是十分罕见的。这严重的雪灾和罕见的季风推迟,又与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有没有关系呢?
本想随科学家一起进入江源,看看江源近年来怎么了。遗憾的是,在雁石坪我们就被告之,离江源最近的这个小镇子里的水文监测站,因为经费的原因,被并闭了。
1993年杨欣到江源时,一家牧民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临走时这家的老阿爸问杨欣:有没有药,治眼睛的。老阿爸说,家中只有6岁的小儿子眼睛看不见了。杨欣马上找来随队医生,检查的结果,孩子患的是白内障,这种病在高原上发病率很高。本来白内障,在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县级医院通过手术都可以治疗。然而,这位阿爸却把小儿子眼睛能重见光明的希望,寄托在杨欣他们能不能给他一点眼药上。
希望这双充满了好奇的大眼睛,不会被白内障所困扰,可谁又敢保证呢,在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的今天。
青藏高原上现在是不是也有了臭氧空洞,这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确认。而江源紫外线的厉害,是我们在江源亲身感受到的。在我们的此行中,年轻的女队员们开始还天天洗脸,化妆。洗脸时虽冻得够呛,但还可以忍受,可随后脸上出现的一道道裂痕,可就不得不让爱美的姑娘们放弃了这套程序。据说,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有一层油脂,是保护皮肤的,如果老洗,老洗,都给洗掉了,那皮肤龟裂就成了必然。我曾在许多美丽的高原上感叹那里的风光,遗憾那里孩子们的脸脏。原来不洗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臭氧层被破坏了,对我们人类,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已有科学家做出这样的判断: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到15000人。
另外,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它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紫外线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却是科学家们近年来的发现。
这位16岁的姑娘叫尕木措,她的家就住在江源边上。那天我们到她家时,全家的人热情的出来迎接我们,非让我们在她家吃,在她家住。我想住在江源的他们难免寂寞。
她从来没有见过照相机,甚至没见过汉人。但是无论我们怎么给她拍照,她的姿势都是绝对的纯天然,没有任何娇柔造作之感,大自然造就了她的风韵。我们中的一位女记者给了她一个口红,第二天早上发现,口红被涂在了两边的脸蛋上,这到显得有那么点不自然了。
回到北京,朋友们除了赞叹这种纯天然的美以外,也感叹我们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喝的江水里难免会有姑娘的尿。和姑娘纯天然的美一样,今天的长江源头还具有天然的美。只是不知道姑娘有一天会不会也向往都市生活,江源的这种天然美,还能美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