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志愿行动 【2019黄河十年行之十九】一一大禹在禹门

【2019黄河十年行之十九】一一大禹在禹门

汪永晨

2019-08-10


2019年8月5日,黄河十年行从吕梁出来就一路和拉煤的大卡车同行。一车的人都在咳嗽。路上的乌烟瘴气,不得不让我们放弃沿着黄河走上了高速路。
2016年黄河十年行走到这时,有专家说:黄河曾引领中华民族迈入世界文明殿堂。可见历史上黄河在晋陕大峡谷所带来的辉煌。
黄河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的上游河段,以及中游下端的禹门口至桃花峪,虽也有诸如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红山峡、青铜峡、三门峡等等著名峡谷,但它们都被一系列宽谷盆地分隔。也都建了水电站,改变了峡谷的本来面貌。
唯有内蒙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才构成了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大峡谷。
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黄河,此段急转为南北走向,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左带吕梁,右襟陕北,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渐降至400以下,河床最窄处如壶口者,仅30至50米。
晋陕大峡黄河峡谷的典型风貌尽集于此,其中又以禹门口以上的龙门峡最为壮观。李白谓之“黄河西来决来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恰好点出晋陕大峡谷在此达于最后的高潮。
河曲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
河东煤田让这里黄河两岸的百姓一下子富裕起来。可这里的黄河却瘦了,脏了,没有激流了。
黄河要咆哮,黄河子孙要发展,百姓要过有钱的日子,到底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资源的丰富,求发展的迫切,让这里的黄河及两岸在变着模样。
走在保德的一路上,黄河岸边绝壁的一个个洞,黄河十年行已经看到几年了。一直只是绝壁上的一个个洞,有长长的一段。不知道那是为什么开凿的,是路吗?
保德县除黄河外,境内共有18条河流。
截至2013年11月,保德县共有11座煤矿,总产能提升到1960万吨,其中5座生产矿井,6座基建矿井,截至8月底生产原煤1290.77万吨。
2014年生态学家刘书润在晋陕大峡谷告诉我们:晋陕峡谷只有 720公里长,却是黄河5464公里中水势最为凶猛的一段,是黄河之魂魄所在。它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这里很早就有远古先民生息繁衍。是华夏文明发祥——中原古地的核心区域,黄河东岸的河东传为尧、舜、禹古都所在,黄河西岸有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陵墓,正是因此黄河才被称为母亲河。
2014年,站在黄河晋陕峡谷边的生态学家刘书润看着眼前平静的黄河,心情却难以平静地说:在这条峡谷的自然和文化廊道里,有黄河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也有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游牧文化、狩猎文化、农耕文化和原始宗教文化、本教文化、道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汉传佛教文化以及藏文化、羌文化、回文化、汉文化的发展历史轨迹。
置身其中,如同走进中华民族先民的生活场景,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特殊体验。
中华民族能够脚踏黄土迈入神圣的世界文明殿堂,与黄河之水给他们的精神滋养不可分割。九曲黄河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九曲黄河各族人民难能可贵的秉性和风范,也造就了由九曲黄河各族人民所建树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和风俗。
可是,今天的晋陕峡谷呢?
站在晋陕峡谷黄河边的刘书润感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能对母亲河进行这么长期的、持续地开发和利用,很多农耕大国的文化都已经断灭了,唯中华民族还在延续着,唯有黄河仍然流淌在中国大地上。
可惜,今天的黄河没有被改变容颜的河段,随着我们黄河十年行一年一年的行走,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禹门口。今天禹门卡车川流不息,煤灰加烟尘让大禹庙都灰头土险。
此段黄河水虽还勉强可以称得上是湍急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
但曾经的描写: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已完全看不到了。
黄河在这里河道出于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所以有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说法。
也是在这里,有了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黄河那么大的蓬勃气势,小小的鲤鱼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跃身龙门一步登天。
今天的禹门,让我们这些热爱黄河母亲的一行人还是惊叹不己。莫非我们也正像河中小小的鲤鱼,面对开发的势头,面对利益集团的强大,还有公众的失语,我们这些小如鲤鱼的我们也想试试气,不是跳龙门,而是找回母亲河原本的模样。
明天,我们就要到潼关了。渭河与黄河交汇的地方,有位老人年年都会为我们亮开嗓子唱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