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志愿行动 江河十年行2010之一大巴课堂第1课:云南影响全球和全国的要素不是GDP

江河十年行2010之一大巴课堂第1课:云南影响全球和全国的要素不是GDP

2010-12-07

2010年11月24日,绿家园志愿者从2006年发起的江河十年行又出发了。今年我们要走的还是西南的六条大江。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将从怒江开始,走向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
江河十年行2010年的重点,是从西南大旱看天灾人祸及岷江近年地质灾害与人类的关系。
今年我们队伍中,专家的力量十分壮大,而且第一次请来了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郭于华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家良教授,都是近年来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现实中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学者。江河十年行的前四年,我们采访到的大江大河的水电开发和当地原住民的生活有着非常激烈的冲突。2010年的江河十年行,社会学家将用他们的学术方法和调研方式,对江河十年行所跟踪采访的十户人家做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并尝试开出“药方”。
江河十年行2010年的行走中,地质学家杨勇和我们在怒江汇合。杨勇从2010年6月开始考查西藏的河流,近五个月的考察所得,是多么珍贵的财富。我们有幸会成为他的第一批听众。
地质学家范晓也将会和我们相聚在大渡河,为我们讲解他从汶川地震后,对这一地区次生灾害的考察与研究。范晓因对龙门山地震的独到研究,已经接受过两次美国《科学》杂志的采访,并有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上。
江河十年行2010也专门邀请了北京水生态专家王建。王建对水生态的研究,近年来也是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关注。王建对水的研究,是站在全球的视角,分析一个地区的变化与全球的相关性。王建的相机上有GPS,这将会使我们江河十年行,十年的定点记录更加准确与清晰。
于晓刚,所关注的领域是社会影响评价。他认为,现在的开发中,环境评价已有法律所保证。可是一个地区的生态问题和其所在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江河十年行2010年的大巴课堂上,他要向记者们介绍他近年来在云南丽江拉市海开拓的社会影响评价。这对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侯明明是云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今天我们大巴课堂的第一课就是他开的头。一上来他就向记者们亮出了他对传统劳动价值观的挑战。他要改变的是传统的“劳动价值观”:没有人类劳动赋予就没有价值,因此天然的水、森林、空气…是没有价值的。侯明明说,树立生态文明的“生态价值观”:天然的水、森林、空气…具有生态服务功能,是有价值的。
侯明明的另一观点是“|人的贪欲没有限制地膨胀,就是在疯狂掠夺子孙后代的财富。科学不发达造就了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科学发达了估计连500年都延续不了。这就是“科学”的科学之处。
侯明明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应该有基本原则:慎行原则、最小遗憾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大道理管小道理。
侯明明说,云南省内的丰富资源具有全球价值, 云南的GDP占全球的千分之四,占全国百分之二。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占全球的百分之十,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云南影响全球和全国的要素不是GDP,而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将来生物经济强国战略作资源储备,而不能仅为了创造GDP。云南省内的丰富资源应该用于长远和未来,用于子孙,云南影响全球和全国的要素是:云南珍藏着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后留给人类的无数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由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造就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生物圆明园”,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珍贵的基础资源。


让侯明明一是很着急,二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的是,2007年11月7日《科学时报》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李庆军等与英国、西班牙科学家合作,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园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第一次证实了橡胶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能力,并预测这种大气VOC排放格局的改变,将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意味着,云南现在大量种植橡胶,对西南大旱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能再忽视了。
候明明说:我们在承认“科学”的地位之时,也不应否认“经验”和“猜想(假说)”的作用。我们应根据目标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登月球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的是科学方法,而在预报天气和地震等我们则不妨用一些“经验”。而为了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做提前警示为什么不可以提出“猜想(假说)”呢?
侯明明为了参加此次江河十年行,提前从医院出院。刚刚得的糖尿病让他即使跟着我们走,也要天天找地方煮中药。可是听说我们车上有那么多记者,他还是说服了医生,说服了家人。多年科学研究和资料积累所反映出严峻的现实问题,让这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想对西南目前的生态现状说话。
不过,在侯明明看来生态问题并非简单的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还具有人文的伦理价值,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文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我国在以较大生态环境代价发展经济数十年之后发现,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清洁的空气、水等环境要素时,我们的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就无法全面、持续发展。


事实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类型和方向,生物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决定文化形成的内涵,云南多样性特质鲜明,生物多样性是根,民族文化多元性是魂。云南省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源于云南省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生物多样性是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再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物质基础的消失而消失。由于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发展的同一整体,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保护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知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文化也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就保护了传统文化。作为倍受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几大国际河流的上游,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云南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作为一项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对外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河十年行2010出发前,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节目,有听众问我们的江河十年行为什么选择云南和四川而不是其它地方。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云南在上述文化与生态相互依存了上千上万年后,由于我们人类的干扰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云南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既是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将影响几代人的利益,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这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21世纪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靠什么?是延续几千年的模式,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振兴寄托在本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无视国家整体利益和国民长远福祉,肆无忌惮地滥占耕地、森林,开采矿藏,走开发天然资源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路子,还是另辟蹊径,降低天然资源开发强度,保护天然资源,多利用政策,走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大事。
仅以怒江州贡山县为例,当地有3万多少数民族原住民,而当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是多少,有人算过,是3万亿人民币。不过我们砍树也好,建坝也好,能够创造这样的价值吗?
侯明明对目前西部的开发做了这样的评价: “资源优势”通过开发这一种方式并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 而由于过度开发,致使中国西部出现“开而不发,开而不富”的局面,并出现“西部开,东部发”,这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公平和生态效益的开发模式,很值得人们深刻反省。资源依赖型产业和资源依赖型经济面临困境,西部经济发展应作战略调整
在我们的大巴课堂上,侯明明的这一结论,也是让很多人听着新鲜的。他说,事实上,目前我们所看到,或开发的“资源优势”正在导致四大劣势,第一:经济结构单一;第二,人的观念落后,只知道动山动水,不搞科技创新;第三: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出现矿竭城衰。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资源富集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可以说是开拓西部,保卫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历史,对西部的开发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强度有时甚至超过生态承受力和环境承受力的。例如铜,曾是支撑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重要战略资源,在云南省原东川市,对铜高强度的开发后,现在己呈矿竭城衰的状态。


而这一切,又在提醒着我们:“科学发展的公平要素之一是要求代际公平”。就是指当代人不能无视为后代人类的利益保存自然资源的需求。
“代际公平”重要的“托管”的概念认为人类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类的受托人,在后代人的委托之下,当代人有责任保护地球环境并将它完好地交给后代人。代际公平三项基本原则:一是 “保存选择原则”,每一代人应该为后代人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避免限制后代人的权利,使后代人有和前代人相似的可供选择的多样性;二是 “保存质量原则”,每一代人都应该保证地球的质量,在交给下一代时,不比自己从前一代人手里接过来时更差,地球没有在这一代人手里受到破坏;三是“保存接触和使用原则”,即每代人应该对其成员提供平行接触和使用前代人的遗产的权利,并且为后代人保存这项接触和使用权,对于前代人留下的东西,应该使当代人都有权来了解和受益,也应该继续保存,使下一代人也能接触到隔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我们不是在继承祖先的地球,而是在租用子孙的地球。
侯明明说完这些后,中国国家地理记者说,希望明天在我们的大巴上对此展开讨论。他有不同的观点。
江河十年行2010年,有比往年更为有实力的记者队伍。特别是凤凰网的加入并强力推出专题,会让我们前后方的配合更加积极。明天,我们的车上在云南生态、社区管理有着丰富经验的于晓刚,将会加入到我们大巴课堂的讲课与争论中。


明天,我们也将进入怒江最漂亮的怒江第一湾。今天到六库已经是深夜里一点多了,我们没有看到怒江。不知明天看到的怒江是不是进入了它的冬季,已经绿了。还有江河十年行2009,我们沿江开车,数出了31座小水坝,这些小水坝,会影响怒江的颜色和生态吗?明天车上的专家们会对此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