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1
黄河十年行2011之十三——鄂尔多斯高原新城康巴什见闻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8-31 汪永晨 周晨
2011年8月24日,黄河十年行2011近距离感受了鄂尔多斯的“羊、煤、土、气”。那里现在成为中国人均GDP总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康巴什新闻大厦
康巴什图书馆
康巴什街边的雕塑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属黄河上中游地区,黄河境内流长728公里。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后来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放垦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8月24日一大早,黄河十年行2011从伊金霍洛旗出发,到鄂尔多斯新区康巴什采访。康巴什,蒙语意为:“康老师”,是一座在荒原上崛起的新城,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地势开阔平坦,三面环河,一面靠山,是鄂尔多斯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
康巴什的水源地乌兰木伦河
如今羊画在了乌兰木伦河边
尽管昨晚对这里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康巴什新区白天的寂静还是让我感觉到了这里除了在主要路段指挥交通的协管员,很多十字口的红绿灯前车辆不多,漂亮的交通设施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
在康巴什的核心区,四栋十二层的党政大楼正对着宽二百米、长两千四百米的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和骏马的巨大雕塑,使整个广场尽显气势。广场南端矗立着新区六大地标性建筑,参照蒙古包形式设计的国际会展中心、以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卷页样式设计的图书馆、以岩石(一说为牛粪)为原型的博物馆、汲取蒙古族男女头饰造型设计的大剧院、隐喻天圆地方宇宙理念设计的多元文化艺术中心、取意马鞍模型的体育中心等。
可是,距离核心区不远的乌兰木伦河,康巴什的母亲河以及重要的水源地,干涸的河底里扎着帐篷。
乌兰木伦河在整治中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向康巴什政府办公室大楼走去。
因为是工作日,办公大楼前还是人来人往,车辆出入频繁,黄河十年行2011的记者们决定直接去市政府办公室采访,了解康巴什新区的发展。
没想到的是,走进政府工作大楼,却遇到了一连串的曲折。黄河十年行这样的记录不多,因为我有经验,如果不是有认识的人,民间组织的活动,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是被有关部门认为是不具备采访资格的。因为,你有记者证吗?
黄河十年行的记者们首先来到鄂尔多斯政府大楼,发现大楼里没有传达室,大楼的日常运行包括来政府办事的人先由物业公司的人盘问接待。我们中时代周报的记者拿出采访介绍信,通过物业管理人员为我们联系,几通电话之后,记者们被要求先去宣传部。
记者们来到宣传部,被告知要去外宣科,外宣科一个刚刚新闻系研究生毕业的宣传干事帮记者们联系了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宣传干事传达过来的该负责人的回答是:康巴什新区的发展情况网上都有,你们可以上网去找。
如今的网络是很发达,但是因为有了网络,就不需要记者这个行当了吗?新闻系毕业的宣传干事倒还在联系着。
想要履行职业职能的的记者们在大楼里找到了一个像是领导办公室的屋子,告诉像是领导的同志,黄河十年行2011路过鄂尔多斯,想了解康巴什新区,请他帮助协调。
原来,这是宣传部副部长的办公室,在副部长的协调下,宣传部外宣科的一位领导和康巴什新区党群工作部的一位领导来到办公室接受采访。在两位受访干部到来之前,新闻系毕业的宣传干事阻止了我们和一位公务人员闲聊。
采访前,外宣科的领导首先要“验明正身”,并解释要同时具备记者证和报社介绍信的记者来才能采访。而我们一行的记者中,时代周报的记者有报社介绍信没带记者证,《环境保护》的记者有记者证没有介绍信,经过一番争取,有记者证的记者可以提问了。
针对记者们最关心的康巴什水资源利用问题。康巴什新区的这位领导(在这里就不写名字了吧,因没有问是不是可以写。算是认真对认真)说,康巴什实行水资源三三制,三分之一由乌兰木伦河提供,鄂尔多斯每年有三个月的汛期,在此时间内在乌兰木伦河蓄水;三分之一抽取地下水;三分之一使用再生水。
同行者中有人问道:“抽取地下水,现在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再导致地下漏斗怎么解决?国内再生水利用率普遍较低,康巴什能有三分之一的水来自再生水是已经在用了吗?还是规划?”
因为这个问题是没有记者证的人提的,被客气的制止了。
有记者证的记者接着问后得到的回答是:靠地下水不是长期办法。还是要在“涵养水源”和“水权置换”这两点上下功夫。
为了涵养水源,康巴什新区广种植被,种植了1700多种植物,绿地面积到达50%,这在北部边疆是十分不容易的。
每天,这片美丽要浇多少水才能长成这样
康巴什的绿色与远处的沙山同在
生态学家赵连石认为,人工营造生态,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如果跟当地生态不对应,会成为负担。康巴什新区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水来浇灌这些植被,是不是合理,能不能成活,能活多久,能浇多久,黄河十年行有待时间的验证。
所谓水权置换,就是企业为了解决用水指标,由该企业投资,在黄委会确定的某一黄灌区内,点对点的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将该黄灌区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工业项目上。这一做法,经过数年来的探索,在内蒙古沿黄河的地区之间广泛兴起。有的企业甚至大呼,水比煤贵。
关于有人把康巴什形容成“鬼城”,唐巴什新区的领导说完全是炒作,是别有用心,是对中国的发展指手划脚。“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是早上五点多拿着相机到图书馆和会展中心拍照,我的清洁工刚出来打扫卫生,他拍了这个,就说是鬼城,是空城,是什么都没有,这不是瞎扯嘛?”这位领导气愤地说。
国际大酒店
康巴什博物馆
勉轩楼
康巴什因何在沙漠中崛起?我们被告之:鄂尔多斯对国家具有两道防线的责任,一是国防防线,一是生态防线。“从浑善达克沙漠一直到毛乌素沙漠,要保证整个中国内陆地区和北京不刮沙尘暴,保证他们的生态要好、空气要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要城市化,用城市化推进产业化。把当地的农牧民退牧还草、退耕换草,集中起来,给予教育、住房、医疗保障,否则这些农牧民放羊、开荒,破坏生态是很严重的。”康巴什新区领导说。
20011年8月24日的康巴什阳光明媚,风力3-4级,风中夹杂着些许沙尘,在路上行走不一会,嘴里便能感觉到。同行的人也向当地领导告之了这一感觉。
或许缺水也是康巴什新区建设的动因。由于库布其和毛乌素两大沙区占鄂尔多斯市国土面积的40%,原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东胜区成为我国北方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在目前东胜区人口接近80万的背景下,用水紧张完全有理由迫使城市搬迁。
针对外界对康巴什人口的传言,康巴什新区这位领导介绍:新区现居住人口58000多人,今年底整个新区的建设投资将达到340亿至350亿,这其中包括建筑软件、硬件,水电路讯气暖、设备办公,以及续建、新开工的工程等。
电业局
蒙古象棋广场
剧院广场前
黄河十年行2011来自香港的同行者区家麟说,偌大的建筑群广场里,几乎没有座椅和凉棚,以及避雨的遮挡物。香港像这么大的广场,会有咖啡馆、茶摊,让行人休息的座椅。
康巴什新区领导说:康巴什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不够,从荒漠高原到现代化城市,在它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就面临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会建设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美国拉斯维加斯不也是在沙漠中建起来的吗?”这位领导说。
四亿五千万年前的洪荒时代,鄂尔多斯高原崛起,成为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陆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在这里播撒下文明的火种。八百多年前,因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于此,鄂尔多斯高原名扬天下。文明的传承,延续关于明天的希望,康巴什这个“草原新城”最终走向何方,黄河十年行还有八年,我们会持续关注。
在这位康巴什新区领导的办公室里,他送给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有记者证和有介绍信的人)一个介绍康巴什的光盘和一本新出版的介绍手册。我们说,同行的还有一些人没有来,是不是能再给几盘。我们确实希望多了解这个沙漠与草原共存的地方建起的新城,新区领导痛快地答应了。了解与交流,可能会缩短我们相互间的距离,甚至会相互影响,这点我们在离开康巴什新区办公室时,达到了共识。
丹麦艺术家的作品
雕塑的题目:微观世界中的天堂
近观
乌兰木伦河边的雕塑公园,有四十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设计,同行的丹麦社会学家米晓琳看到丹麦著名雕塑家的雕塑群,说:“感觉很奇怪,大漠深处会有丹麦著名雕塑家的作品?”
康巴什新城的马
新城里的“万马奔腾”
新城的绿色
新城的植被
一个新城的发展当然需要时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黄河十年行愿意把这期间的变化记录下来,不管她会发生什么。记者的采访需要记者证和介绍信,城市的变化不会因有采访才有记录。真实的记录是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的,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有了网络,有了微博,这些都会使信息公开成为可能。这点,相信我们中国大学里的新闻系也会与时俱进。
康巴什的喷水池
康巴什正在整治中的乌兰木伦河
康巴什,我们明年再来
我们的车离开康巴什前,这是我们拍到的最后几张照片。看到了大型的喷水广场和整治中的乌兰木伦河。这些都将和我们一起见证康巴什的今天和明天。这里的变化,如果不能真实的记录,那就是记者的失职与无能,不能怪其他。
从康巴什出来,黄河十年行2011向另一个新兴的资源重镇陕西榆林市走去。
据说,在两千多年以前,这里遍布的是大片大片的榆树林,当时种植这些榆树是用来抵御匈奴骑兵的快速入侵。如今榆树消失了,可是这里却留下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地名——榆林。榆林一直都是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古战场,先后有魏长城,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从这里经过,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
黄河十年行2011进入榆林
榆林人家
路边的老汉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学术界主流说法认为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至于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普遍认为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这里水天一色
新榆林
在榆林这块的土地上,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如今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据统计,每平方公里的地下蕴藏着10亿元的财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有6.6吨煤、 140立方米天然气、138吨盐和14公斤石油。自八十年代开发以来,榆林已成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是国家“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输”的枢纽。
黄河十年行2011从鄂尔多斯到榆林,一路上都是拉煤的大卡车,煤车太多,以至于道路陷入长长的拥堵。在一个堵车的路段,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司机,瘦弱的身躯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引去了我们一车人的眼球。
黄河十年行2011进入陕西后,一路走着,一路感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很高,一片绿葱葱的景象,充分说明这是退耕还牧执行较好的地方,淳朴善良的陕北人民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为黄河下游地区人民的安居乐业做着巨大牺牲。
在我们的大巴课堂上,有同行者说,榆林临近内蒙古,应该深受蒙古族生活习俗影响,爱吃羊肉。可是我们走了大概二百公里了,为什么看不到羊呢?
领队赵连石回答,为了黄土高原减少水土流失,陕北封山育林,全面禁牧。赵连石指着黄土高原上破落的窑洞说,陕北人民勤劳俭朴,上千年来,在沟边、河边的这些地理条件不易耕作的地方辛勤劳作,耕种一些零零散散的农田,种一点小米,勉强生活。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限制了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为了弥补百姓的经济状况,政府鼓励百姓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要种植树木,并给予补偿。这种补偿能不能弥补禁牧的不足,也将是黄河十年行要跟踪记录的内容。
种绿色
明天,黄河十年行2011将继续深入黄土高原,并沿晋陕大峡谷进入黄河壶口瀑布,为您诉说黄河与黄土高原的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