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志愿行动 黄河十年行2011之六

黄河十年行2011之六

2011-08-22

黄河十年行2011之六——黄河第一湾玛曲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8-22 汪永晨 周晨

 

2011年8月17号,黄河十年行自久治向“黄河第一湾”玛曲进发,今天的活动由绿驼铃和黄河十年行共同策划,主要考察黄河湿地、草场沙化以及移民搬迁等问题。

黄河湿地

羊在绿色之中

玛曲县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上一个重要牧业县。这里山清水秀,牛羊成群,也许是黄河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才在这里拐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人称黄河首曲。

牦牛在湿地

区看到了一堆牛粪

汽车到玛曲需要走很多山路,高山隘口,不时看见有挥洒哈达的藏民,为过往行人祈福。

同行的中科院旱寒所研究员蓝永超说,玛曲是高寒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达600多毫米,曾经滋润了大批优质牧场。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过度放牧等情况的出现,草场出现沙化现象,鼠害猖獗。

对此,随行的生态学家、野生动物专家王海滨有不同意见。王认为,适量的旱獭、鼠兔对草原自身循环是有好处的,一路上看到了不少旱獭,草场依旧很好,有没有鼠害还是两回事?

家在高原

它也看着我们

蓝永超立即反驳说,公路两旁并不是鼠害最严重的地方。鼠害现象是存在的,很多草场为了灭鼠,都放置了招鹰架,并放养了狐狸。同时,蓝永超也认为,少量的鹰和狐狸并不能解决多少老鼠,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治本之法,还是要从恢复植被入手。

草原上的猛禽

盘旋

等待食物

玛曲县城建在一片草场当中,李路说,城市和草场的区别,只是一条水泥路。到了玛曲县城,正赶上玛曲赛马节的最后一场------万米赛马。玛曲据传是格萨尔王曾经参加赛马并获胜的地方,所以赛马节在玛曲格外隆重。

草原路上

语言不通,用笑来沟通

赛场外的草地上,有很多临时帐篷,大多是商家临时搭建的售卖点,垃圾遍地。赵中说当地环保局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其中有些就是牧民在赛马过后清理会场,我们准备采访一下环保局官员。几经辗转联系到了环保局副局长才让,他当时正在主席台指导工作,被我们拉下主席台接受采访后心不在焉。

中国赛马之乡

采访环保局领导

看赛马

从小就要看的比赛

当我们问到禁牧后牧民的生计怎么样时?才让回答:这也是个问题。

问起湿地保护问题?才让回答:湿地归畜牧局管。

对于专家们有争议的网围栏?才让回答:专家都说不清楚,我也说不清楚。

孙钰问这几年生态破坏比较严重,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问题?一位自称是城建局的官员说,将他们聚集在定居点附近,集中供暖。

座位是一个乡一个乡地集中在一起

边看边喝

看到继续访问下去没有结果,我们一行人去看赛马。赛马场上人山人海,李路说,从个人心情来说,从人烟稀少的黄河源走来,第一次见这么多人,有些烦躁。可从一个记者的眼光来看,整个赛马场上就是一个众生像,每一人都是一座雕像,拍下来会十分震撼。

赛马场上观众的呼喊声非常原生态,严友良记者说,在牧民被逐渐集中到城镇的今后,这种曾经响彻草原旷野的呼喊,将会越来越难听到。

在赛马场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个抱着小女孩的藏族妈妈,小孩的眼睛得了炎症,眼角正在流脓。我们心疼地问是怎么回事?因为语言不通,也不知道小女孩得了什么病。只见妈妈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做了一个数钱的姿势,大概意思是看这个病要花很多钱。我们会意,拿了一些钱给孩子妈妈。其他同行者想起昨天在大巴课堂上关于藏民生活质量的讨论,也不免在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呢?

跑得那么从容

较量

越跑越快

他们跑在最前面

他还是个孩子

比赛总有结束,黄河十年行兵分两路,一部分采访刚刚搬到移民居住点的牧民;一部分去黄河湿地若尔盖调研“八户连牧”政策。

在藏区采访,语言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来到一个志愿者服务点,希望找到一个向导。经过了解,发现有不少都是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回家来做志愿者。一个在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专业读大二的藏族大学生格日拉措(以下简称格日)表现干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遂邀请她做我们的向导。

路上打听

为孩子进了城

在格日的带领下,我们向县城移民定居点走去。格日说,牧民在草原上生活习惯了,没有集中处理垃圾的习惯,街道上也是垃圾遍地。格日的父母在县城工作,她从小都在县城上学,高中还去了兰州读书,汉语很好。她选择新闻系纯属偶然,不过越学越喜欢。她说希望将来能用法律的武器和媒体的力量保护弱视群体。应该说,她的家世很不错,那她为什么渴望做的是社会的公平呢?是看到了太多的不公还是什么?格日笑着没有回答我们的这个问题。

格日说,自家也有牧场,由表舅帮助打理,表舅过几天也要搬来这个定居点。跟着格日,我们走进藏民仁增的家里,仁增是来自本县欧拉乡的牧民,以放牧为主要收入来源,有时也做些小生意。他有三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两个月前举家迁往县城,家里有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和一个小院,装修的十分干净,跟一般的城市家庭差别不大。但这个房子是他从别人手里花五万块钱转手买来的,所以搬到这里没有享受任何补贴。仁增说,像这种定居点的房子,直接从政府手中购买只需三万零五十元。

我们的向导格日说,像这种面积的房子,依照当地房价需要十几万,不知道这算不算补贴的一种形式。

我们问到仁增为什么要搬来县城?

“我只读到初中,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在社会上受到很多限制,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路。”仁增恳切的说。

当问到县城和牧场那个更好时?仁增说,生活在牧场很舒服,但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感觉还是这里好。

谈到未来的打算,仁增还没有具体的想法,只能先雇人打理好牧场,稳定牧场的收入。

进来坐坐

走进了一个大家庭

格日又带我们走进了热闹的一家藏民的家,这家大门上有一块和邻居同样标识的门牌——玛曲县人民政府牧民定居点实行户。主人是一位叫头老的老人,因为这几天是赛马节,他邀请了很多亲戚来县城看赛马。

边转经筒,边打手机

家里的孙子辈

住在新居里的母女

我们走进房间,头老给我们上了大茶。头老和老伴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儿子有一个读五年级的女儿,大女儿有两个刚上学的儿子,小女儿有一个儿子,还没有上学。

头老和老伴做过工人,两人每月合计有2300元的退休金,自己在老家本县马场乡也有牧场,有七十只羊,由小女儿和小女婿打理。头老告诉我们一个情况,在接下来的跟踪采访中,也是我们重点要核实的。

头老说本来自己有2700亩牧场,在一次网围栏建设中,行政部门把他的牧场划去1200亩,现在只剩下1500亩牧场。他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有关部门测量之后说没划错。牧场减少之后,不够养活自己的牲畜,只好向别人买牧场,从网围栏地被分了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仅买牧场就花去了十余万人民币。关于网围栏的问题,头老认为,网围栏不仅阻碍野生动物的迁徙,也限制了家养牛羊的活动场地,进而影响到了牛羊的质量。

头老的房子也是从其他人手中买过来的,已经两年了,买时房价七万,预付款一万。卖给他们房子的房东也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房子,办理房产证后,头老再把剩余的房款补上,在没有付清房款之前,他要把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抵押给了房东。

这样看来,他的房子至少是三手房了,至于第一任房主是谁?是不是牧民?定居点存不存在炒房现象。头老表示不清楚。

采访得知,头老买这套房子,也完全是为了孙辈上学。他的孙女、两个外孙,他妻兄的孙女一共四个孩子在县城的两所藏文学校上学,头老和老伴两口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这四个孩子。而他的儿子、女儿和女婿都在老家的牧场放牧,用放牧的收入支付孩子们在县城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头老说,等小女儿的孩子长大,也会加入到县城求学的队伍。

头老还告诉我们,住在牧民定居点的除了小部分是生意人,绝大部分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的牧民。当问到牧场和县城的区别,头老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住在牧区,自由自在,不用交水电费,但是现在住在县城也习惯了。

让我们给她们照像

住在城里的全家福

我们问他们,拍张全家福好不好,头老全家一个个分别换上了民族服装,带上首饰,。向导格日告诉我们,这是藏族同胞对贵客的礼节。

采访完这一大家子人,我们又赶到清理赛马场的志愿者那里。一直以来都听说,在草原上,每次这样的集合结束后,留下的都是大量的垃圾。这里有志愿者专门负责清理,其中还有牧民,我们对此很惊奇。

主席台上的志愿者

他们来自草原

煨桑台前扔龙达的孩子

玛曲县团县委副书记旦正贡保告诉我们,在这里拣垃圾的志愿者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团县委组织的暑期返校大学生;一部分是本地环保协会更盼环保联盟组织的志愿者,其中包括二十个左右的牧民。

在“激战“已经结束的赛马场上,我们采访了更盼环保联盟组织的创始人拉毛加。拉毛加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就读于西藏大学少数民族史专业。对于怎么想到组建环保协会,拉毛加说,自己出身牧民,考上大学之后经常参加环保活动,想到自己的家乡环保意识不强,决定在家乡成立一个环保协会。拉毛加首先组织了一批儿时的玩伴(现在大都是牧民)成立了更盼环保联盟,现在很多大学生也成了他们的志愿者。他去西藏读书期间,协会的日常活动由仲格加主持,仲格加小学毕业后是一个职业牧民,喜爱画画。除了在大型活动时清理场地,更盼环保联盟还在牧民中进行扫盲,宣传环保知识。

得知我们想要采访一个土生土长的玛曲人,拉毛加推荐了自己的亲戚、供职于教育局的交考。交考同时也是格日的亲戚,我们随意吃饭的饭馆、提前预订的旅馆,都有格日的亲戚。同行者说,这就是五万人小城市的特色,处处都有亲戚。

交考说,跟二十年前相比,黄河水量减少了,水也没有以前清了。他认为,这跟玛曲当年盲目追求载畜量导致的过度放牧有关,拿若尔盖湿地来说,过牧以后草场沙化,草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同是保护若尔盖,相对比而言,人家四川省的资金投入比较多,四川那边的若尔盖保护的就比较好。”交考羡慕的说。

关于玛曲的草场退化,交考认为,开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玛曲的金矿矿藏丰富,但大量的开矿作业势必破坏草皮,污染河流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外,草皮破坏之后,草场沙化,沙子进入水中,黄河水也就不清了。

牧民的大家庭

烟囱与摄像机在帐篷里

黄河十年行另一支队伍在绿驼铃的带领下到玛曲的阿万仓乡调研,阿万仓乡处于若尔盖的边缘地带。若尔盖湿地是甘、青、川三省交界的半湿地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宛如镶嵌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上瑰丽夺目的宝石。蓝永超研究员说,若尔盖湿地降雨量丰富,是黄河的重要补给源,黄河上游流经若尔盖后,径流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生态专家赵连石连又有了两个补充点:第一,若尔盖湿地有生物量巨大的特点,底栖生物丰富,种类多、数量大;第二,若尔盖湿地生态价值巨大,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给黄河等生态价值。

近些年来,过度放牧、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若尔盖湿地草原退化严重,但最近两年降雨量增多,草原植被有所增加。赵连石认为,近两年降雨量增多是海洋性冰川融化,导致局部降雨增加,并不表示整体情况好转,恰恰验证了全球暖化的作用。

赵连石的结论与蓝永超的研究成果互为佐证,蓝永超认为,黄河源区经历了一个从气温高、降水少的暖干时期,开始进入一个气温高、降水比较多的暖湿时期。但是,尽管降水增多,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增加蒸发,所以整体趋势不容乐观。

在若尔盖湿地草原,黄河行走进帐篷,调研阿万仓的“八户连牧”项目,所谓八户连牧,就是八户牧民用牲畜和草场组成一个牧业合作社,在这个小范围里轮牧。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达到了“草畜丰收”的效果。此外,“八户连牧”项目只需四个人合作就能完成之前八个人分散完成的工作,解放了劳动力。

赵连石认为,“八户连牧”找出了草场生态利用的合理性,是从牧业角度看牧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值得向其他社区推广。

王海滨却认为不能早下结论,他指出,草原的生产模式由集体所有到个人所有,再到这个小集体所有,政策变化反复,需要继续实验下去,发现问题。

黄河十年行2011年是我们绿家园无论是江河十年行,还是生态游的大巴课堂上争论最为激烈的一年。不同观点的碰撞,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的思考也都会更加迷茫与深入。才是第二年,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问题都清晰,有争论当然比没有争论好,这倒是所有人的共识。

路边的黑颈鹤

起飞

在全世界15种鹤类中,黑颈鹤是我们中特有的各类

夜里下起雨来,雷电交加,让我们感受着一路上蓝永超研究员说的,黄河在玛曲有大量折水汇入。这一夜,我们身边的黄河又能长“多少”呢。明天我们还会走在黄河湿地边,我们要亲眼看一看雨水和湿地的交融。尕海,我曾在那里看到过黑颈鹤妈妈带着小鹤学飞,准备去它们越冬的地方,明天我们能再次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