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环境论坛 中国NGO在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

中国NGO在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

2002-09-28

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WSSD)。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首脑及政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个民间组织(NGO)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除了派出政府代表团外,还有100多名来自全国的NGO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参会者在会上有何感受,会后将会有哪些行动?2002年9月的绿色记者沙龙,请来了参加此次大会的几位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主讲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琨

    WSSD大会上世界各国的分歧交点在哪里

 

主讲人:中国农科院区划所 任天志

  全球农业面临的调战

 

主讲人: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晓义

    中国NGO在WSSD”。

 

主讲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汪永晨

    如何在重大国际会议上获取新闻信息

 

主讲人:中国青年报绿网主编 张可佳

    肯尼亚的自然保护区及埃及的荒漠化

 

 

汪永晨: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代表,陈琨,他可能是我们这里惟一参加过1992年高峰会的。十年来,在可持续发展中,(现在国际上叫南方和北方,南方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北方指的是发达国家)各有哪些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争论,一会儿陈琨会给我们讲。任天志是从农业角度讲讲这次大会南方和北方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分歧。廖晓义在中国的NGO中,属于旗帜性的人物,在这次大会上也非常活跃,接受了很多采访。她会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国NGO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情况。张可佳那个团让我们羡慕得不得了,除了参加会以外他们还去了肯尼亚,去了埃及。那些地方的野生动物让她没少看。我自己也是一名记者。我一会儿会讲讲,在这样的国际会议上怎么抓新闻,以及我会放一些照片给各位看看。下面,我们先请陈琨讲讲这次大会上各国的分歧在哪里。

 

陈琨:

我认为世界各国在WSSD大会上的分歧焦点主要概括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维护各自国家发展利益中的分歧。无论国家、地区还是利益集团,在会议上争吵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发展的利益;第二是在国际责任和义务上,想方设法推卸各自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中的分歧;第三是捍卫国家政治利益中的分歧。而且这三个方面焦点的分歧与斗争并不仅仅是从约翰内斯堡首脑会议上才开始的,可以说分歧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992年。这些分歧与斗争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应该说是从20022月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以来,一直到第四次筹备会议,与会的代表都肩负各自的责任,奋力将各国的政治意愿化作为行动。

 

    第一方面:在维护各自国家发展利益中的分歧。

在维护各自国家发展利益方面的分歧,首先要从会议的性质来分析。约翰内斯堡会议的性质是政府性质的会议,是各国首脑、政治领导人表达自己政治立场的会议,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联合国的政府会议。原来南非预计参加的人数是65000人。联合国各国政府代表团2万人,非政府组织4万人,其它5000人,实际上参加会议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但是,政府代表团的人数预计是5000人,实际到会是9000人,这说明了各国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重视。会议的活动是一系列的外交谈判,各国基本上都是由外交部门牵头参加会议,中国由国家计委等十多个部委专门成立了首脑会议的国家筹备委员会,但参加会议谈判还是由外交部统一牵头。这次会议实际上主要是外交谈判。

本次首脑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公众社会的广泛参与。可以说本次会议是联合国有史以来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活动最多、时间最长、参与程度最深入的一次。联合国在通过举行首脑会议决议的同时,就决定本次会议的自始至终,包括筹备会议的整个准备过程,都要公开透明;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促使公民社会团体,尤其是21世纪议程所明确的9类人群(妇女、青年、土著居民(少数民族)、地方当局、非政府组织、工会、商业界、科学家和农民)参与筹备以及会议的各项重要议题的讨论,直接与政府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在首脑大会期间,不仅在政府会议的主会场安排了许多的边会、非政府核心会议,还开辟了《公民社会全球论坛》以及重点领域和9类人群群组专门的会议。为便于记忆,九类人群概括为“工青妇、农科商、非土地”。公众参与的大气候也是本次中国非政府组织得以较多人数参与会议的原因之一。

经过激烈的争论与斗争,在互相妥协与让步的基础之上,与会的各国代表终于达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两个重要文件。

《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简称《执行计划》)是本次大会讨论时间最长、各国政府代表团之间分歧最大,争论最激烈的文件。

最后通过的《执行计划》的全文有60多页,150多条,总计10章,包括有序言、消除贫困、改变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和生产方式、保护和管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全球化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小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执行方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

《执行计划》重申了里约环境与首脑会议的原则和全面贯彻实施《21世纪议程》的承诺。针对10年来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环境不尽人意的状况,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199221世纪议程不同的是,在《执行计划》中列出了25项有具体执行时间表的行动目标,为监督《执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这些具体的指标包括到2015年前,实现全球贫穷人口减半的发展目标,使日收入1 美元以下的人口比例、遭受饥饿以及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响应“无贫民窟城市”倡议的目标,在2020 年之前,实现至少1 亿生活在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得到重大改善。在保护和管理地球资源方面,提出在2010年年底前大幅度降低目前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率,在2015维持渔业种群数量,达到最佳可持续产出的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承诺对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健全的管理,确保在2020年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执行计划》要求在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贯彻实施联合国千年宣言的发展目标、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议程、发展筹资的蒙特雷协商一致意见以及气候变化的马拉卡什部长级宣言等国际协议。同时也再次确认了贯彻执行“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敦促发达国家兑现10年前提出的将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由于发达国家的阻扰,应该说《执行计划》中关于“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提法与1992年相比有一些弱化,关于技术转移的问题根本没有涉及。这方面也是导致许多与会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对于《执行计划》表示最为不满意的地方。

会议闭幕的当天,各国政府首脑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也就是会议的《政治宣言》。《政治宣言》包括从我们的起源到未来、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到约翰内斯堡、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多边主义是未来和力求实现目标共六章。《政治宣言》主要还是重申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承诺建立一个崇尚人性、相互关怀的全球社会;实现人人享有人类尊严的目标;完善和加强保护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这三个不可分割的支柱,对社会以及子孙后代负起责任。宣言最后呼吁联合国要采取措施监督约堡首脑会议所通过的决议的贯彻执行。

 

第二方面;在国际责任和义务上,想方设法推卸承担各自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中的分歧。

除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两个重要文件之外,会议同时还达成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伙伴关系项目倡议》。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认为发达国家为伙伴关系提供资金,伙伴关系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确切的实际步骤,“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的真实行动”;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及非政府组织则认为,所谓的伙伴关系倡议是发达国家推脱逃避政府责任的“遁身术”,采取让企业掏腰包,动员民间组织参与,逃避政府偿还“地球生态债务”的责任。还有的认为其实是以扶贫为借口,帮企业获利“招术”。在本次首脑会议结束,公布的已经登记的,提交大会的《伙伴关系项目倡议》包括有9个领域的220个项目,筹资总金额2亿多美元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和美国有80多个伙伴关系项目其中关于水的有20多个项目,2000万美元;能源的有30个,1100万美元;消除贫困的31个,7000万美元。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非常真实的行动,不是做姿态。美国小布什曾经说美国在蒙特雷承诺的美国对外援助是1960年肯尼迪政府以来,从来没有达到的速度。而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对这个事情不买账,认为他在回避责任?这还要归结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的援助应该无条件地承诺达到0.7%的目标,现在你只讲伙伴关系,好像达不达到0.7%没有关系了。再一个原因是这种伙伴关系不是具有约束性的计划,是大家志愿提出来的松散的伙伴关系,不过是今天我们几个人在这里,其中有一个大公司,有一个受益者,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合作者,讲过讨论撮合,大家同意在一起做一件事情而已。虽然伙伴关系要求规定时间限制,经费的额度,但是如果最后没有做成,或者做得不好,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关系,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去谴责伙伴关系的责任或义务。许多人怀疑伙伴关系提出的数量不少,但是最后落实的能有多少?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与非政府组织认为伙伴关系是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牵头,出了一点钱,逃脱了他们的政府对地球环境的更多责任,所以不买账。另一方面联合国的会议组织者希望会议的成果能够有更多的实际的东西,把伙伴项目作为会议的一个产出落实起来比较容易。伙伴关系具体项目的内容不需要大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不需要各国政府表态对伙伴项目提意见说项目行,还是不行。只要伙伴关系的相关方商量好,把项目报过来,我就给你写上,项目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有谁参加,多少钱,汇总后像一本书一样,大会一公布,有多少伙伴项目就此了结。

对伙伴关系项目计划应该怎么看?我个人认为伙伴关系项目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结合提出的,如果这些伙伴关系的计划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它毕竟没有确定监督实施的机制,也没有衡量成果的指标。能否真正实施及其效果如何还要由事实来检验。伙伴关系对于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合作存在机遇。如果运作得当,能够收益,还可能是较大的收益。

会上争论较多的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五个重点领域的框架。会议之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提出了约翰内斯堡要特别注重五个领域。一是水,二是能源,三是健康,四是农业,第五是生物多样性,英文简称为WEHAB”,认为这五个领域关系到人民生存的最基本的方面,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领域,是今后十年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领域。正是如此,所以各国对这五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具体的想法。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的专题会议上发表各自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些会议基本上都是OPEN的,公开自由参加的。围绕着五个领域的焦点的争论不仅关系到各国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一些技术发展的未来。与会的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实质性地参加会议,主要就是围绕这五个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各专题会议,边会进行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在约翰内斯堡的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社会团体的专家分别在不同的专题会议上应邀作了2次专题报告,33次的专题发言,这也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会议,在实质性会议上发言最多、声音最响的一次。

 

第三方面:捍卫国家政治利益方面的分歧。

本次会议争论焦点的第三个方面是围绕维持国家主权和捍卫国家政治的斗争,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很明显,在中国也表现得很明显。国家主权、人权、发展权等都是许多会议的重要内容,也经常是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争论与斗争的焦点问题。在会议上,与会的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都在尽力地展现自己,四处可见非洲姐妹在争取土地,巴勒斯坦兄弟在争取生存权益。

 在历次筹备会议的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或者外交部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制止和粉碎“藏独”组织的阴谋,抵制在印度所谓达赖流亡政府的组织以会议代表的正式身份参加可持续发展首脑会。每次筹备会议都要通过表决来否决蹦出的“藏独”组织参加会议的提案。 “二筹”蹦出一个,“三筹”蹦出一个,“四筹”又蹦出一个。斗争非常激烈。

不仅在政府的会议上,在非政府论坛参会的非政府组织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在非政府论坛的开幕式上,我们就遇到“藏独”组织打着旗帜,我们坐到哪儿他们的旗帜就跟我们挂到哪儿。他们专门为这次会议编写了一个关于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的有些东西我们也讲过,比如在西藏美丽的土地上修铁路、修油管、修公路,造成了土地破坏,以及移民的问题。有些内容就是引用我们专家写的文章,我们媒体写的文章。但是他们谈论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问题归结点不一样。比如媒体曾经报道在西藏新发现了多少矿藏、多少金矿、多少稀有金属,非常兴奋。我们媒体的观点表现是兴奋,中国的地大物博。而他们的结论是内地的汉人又在准备掠夺和占有西藏的矿藏。我们的媒体报道西藏建设的新成就,他们就攻击我们破坏了西藏原有的建筑与文化。同一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可能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论。

在非政府论坛中,德国的海因里西伯尔基金会在论坛上做得非常好,自己有一个会议室,以公平为原则,开展了很多活动,也支持过我们在国内举办一些活动,大家很熟悉这个基金会。在这次会上他们也支持我们,邀请中国民促会专门举行了一场关于中国的报告,但是同时也组织了一个专门请“藏独”组织发表观点的报告。

我们是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不愿意耗费精力于这些方面,不愿意让我们参加会议的活动受到直接干扰或影响。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只要参加国际会议,即使是非政府的活动,不管愿意或是不愿意,想不想介入,经常不得不被卷进去,尤其在需要主持和声张正义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回避。这也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参加国际会议活动中经常可能遇到的一个困惑。

关于在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面的争论焦点,我想主要是围绕以上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

 

任天志

本次峰会,我是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的。这次会议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推荐了8位专家,分别参加首脑会议的八个重点领域的活动。我来自中国农科院,主要参加了有关农业领域的会议与活动。

本次会议把农业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是联合国安南秘书长强调重点关注的五大领域之一。所以我从农业这个角度谈一下。本次会议,作为NGO代表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政府官员可以参加的会,我们NGO代表都可以参加,但是NGO组织的会政府官员不能进来。所以,我们有机会参加很多的会议。因为会议上争论比较大,参加了几天会之后,就感到更有责任感:那就是需要有中国的声音。所以,我们尽量赶时间参加更多的会议,把感兴趣的信息收集回来,同时尽量争取有中国的声音体现出来。会场分布较分散,我们住的地方离会场又很远,不过会议的交通设施还可以,我们多数时间都是查会议时间表从一个会议赶赴另外一个会议。我想从大的思路上谈一谈这次会议在农业方面的争议,重点有哪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又怎么影响我们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是不可分割的,陈琨已经讲到了可持续发展十年的变化。十年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一次召开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大会,就是环境与发展大会,受这次会议影响,可持续农业第一次被大家接受了。经过几年发展,可持续农业观念不仅仅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已经建立,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农业发展纲领性的东西,大家对可持续农业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但是可持续农业的定义现在还在争论中。从大会整个情况看,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做得比较好,尽管大会上体现的声音不是那么多,但是从一些国家的发言和介绍情况来看,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来自中国。

从总体上看,这次大会基本上是被非洲的声音所控制。非洲的发展比较落后,基本是以贫穷、落后的声音居多,力量集中在解决温饱。但是从发展农业,重视环境建设的角度看,应该说我们国家做得比较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了。这次会议的重点主要是检验十年以前的各项会议执行情况。

这次大会最大的特点是比较务实。十年以前的会议,以及在过去的几年里,可持续发展争论的目标大都集中在对环境破坏、资源破坏的谴责上。政府的行动也多数是投资在改善环境、改善资源的目标上。但在这次会议上,人们已经不再是对资源环境问题的一味谴责,也不再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开始比较务实。这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是把贫困地区农民的能力建设放到一个很高位置上。当然,环境问题还是重要的,目前的注意力更应该放到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上;二是农业的公平性问题,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提得不是很多,非洲国家在这个问题提的多一点,特别是贫困地区。他们认为,越是贫困地区,它所用的技术、材料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越高。同样是化肥农药,发达国家卖得便宜,而越是贫困的地区它付出的成本越多。

这样就提出一个公平性问题,没有这种公平,贫困地区很难实现发展。从一些农业机构,尤其是以FAO为代表的农业机构组织的会议看,也不像过去那样仅侧重在理念的提议,在本次会议上更积极地动员大家参与,或是建立伙伴关系,或是参与分享每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不管你是国际组织还是NGO或是其它的政府组织,你觉得有好经验,适合贫困地区应用,包括一些技术项目,甚至遗传资源等都可以参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南北间的伙伴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也提得比较多。还有一点就是NGO的作用这次提得比较响,本次会议我国NGO代表去得较多,世界各国都去得很多,怎么利用NGO产生作用,实现持续发展,会上大家也有很多提议。

农业补贴问题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热点。希望西方发达国家取消补贴最积极的当属印度代表。这次会议印度去的代表很多,他们例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受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影响,印度好多农民因为没有能力参与竞争,产品卖不出去,最后导致自杀,对大会影响很大。

另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一些转基因的生物技术。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尤其是欧盟对转基因基本持完全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没证明完全无害,一切应该拒绝在门外。美国比较支持,因为它很多转基因技术在世界是领先的,但是这样的产品大部分还是销到发展中国家了。其它发展中国家有些对此持犹豫态度,中国和印度属于人口压力比较重的国家,而且又不是太落后,倾向有条件的接受,当然我们国家不同领域的在这方面争议也是比较大的。

这次会议把全球农业问题面临的挑战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资源本身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在下降;

二,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差,而且农村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三,农村的金融市场不健全,尤其是农民得到贷款很难;

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五,农民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使它的产品进入市场,这种问题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压力很大;

六,政策和体制不完善。

在这次会议上,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策略。提到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框架应该从两个层次上提出。一个是国家内部的层次上,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目标的一些政策等;二是保证贫困的人口得到相应的服务,特别是粮食安全,这里面还有一些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问题。同时,在地区和国际层次上也提出一些食物安全和市场稳定的概念,特别是加强合作的概念。由于在会议上争议比较大,我在这次会上参加了一次FAO组织的会议,就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能力建设问题谈了我的看法:我们国家十年来在可持续农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们国家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基本的国策,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已成为人们意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在新的形式下,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高。我们加入了WTO,WTO以后就意味着我们的农业要面向市场。当然,我们现在还是有条件的向国际市场开放,但是我们近几年国家的农业已经受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影响,表现在整个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这几年有所下降。我们国家现在有多少粮食,到底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我们国家粮食近几年是在持续减产,WTO以后我们如果完全开放市场,农民能不能经得起世界农产品的竞争?我们知道,农民的收入,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据农业部做的一个调查,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近年来大概下降了45%。当然这不是整个收入,而是农民卖粮收入。原因一是农民卖不出粮食,二是粮食减产的问题。长期下去,尤其西部地区没有其它产业,粮食市场又难保证,这种收入可能还会减少,这种减少意味着什么呢?可能还会重新返贫,也可能重新带来一些资源环境问题,甚至引起社会问题,应该给予重视。

可喜的是近几年农业部推广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主要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近几年推得比较好。这个计划主要是以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它综合地解决了农民的需求问题。大家一想到西部就想到贫困,想到资源环境比较恶劣,出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没有能源,没有柴烧!他只能砍树。这个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主要是为西部地区贷款或者无偿支援,帮助各家各户建立一个沼气池,解决它的能源问题。有了沼气,它就要发展养猪业,猪粪变成沼气,沼渣可以发展水果或者蔬菜。通过卖猪、卖菜,农民有钱了,能源也解决了。由于使用的是沼气,整个生活质量也改观了。好多地区推广这个经验以后,很少发生滥砍滥伐的现象,这个计划是非常受欢迎的,最近国家也加大了该项目的支持力度。

另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是现代生物技术,争议尤其是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刚才谈到欧盟对转基因产品持反对意见,我们国家对此还在制定一些法规。转基因到底是怎么一个过程呢?它也是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大家都知道,现代农业用了很多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在高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一些国家认为所谓的农业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其中主要就指责一些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后果。转基因技术也是现代农业中出现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是把有些植物能够抗药抗虫等优良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上,使另一种作物能够产生抗虫抗病或者抗药的效果,从而节省了很多成本。例如把高蛋白高油的基因转到大豆上,使大豆产油更高。

这次会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生物之间的交叉。种质资源的保存问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还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比如动物和植物间的基因转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油菜,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在加拿大用得比较多。它是把其它植物抗除草剂的基因转到油菜上来的,使油菜具有了抗除草剂的特性。这样就可以在油菜上大量使用除草剂,在消灭杂草的同时,油菜照样生产,而且长得很旺,产量很高,远远看去,一片油菜景色很美,产量非常好,大家觉得这个技术不错。但是种了两年油菜后,这块地不想种油菜了,要改种别的植物,问题就来了,油菜落下的种子第二年就会出来,和你种的作物就不一致了,更有趣的是这种油菜是抗除草剂的,所以地里很混杂。那么转基因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争议就在此。再比如,墨西哥的种质资源较丰富,在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种质资源的保存问题,特别是对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的作物如玉米,是靠风、蜜蜂等外力传播花粉进行杂交。转基因的和没有转基因的作物自然就会出现杂交现象,后期的种质资源能不能存在下去,也是争论的焦点。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争论,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用的大豆很多都是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现在提的口号也比较响,保护我们国家的大豆遗传资源。我们认为,技术是好技术,关键是怎么利用管理技术。当然有些转基因的东西利用不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或者动物的健康,甚至是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也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还关心绿色壁垒问题。大家知道,现在绿色壁垒问题比较突出,加入WTO以后,有一些关税壁垒。不管哪种形式的关税壁垒都应该放开,但是很多国家利用环保的观念或者口号制定了很严格的限制进口的措施,现在把它称为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对此看法较大,因为制定贸易壁垒的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我们国家自从加入WTO后,在农业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的,比如茶叶。在加入WTO之前我们向欧盟出口茶叶的检测标准6项就够了,WTO以后的半年时间内,已经增加到60多项指标检测项目。所以发展中国家对此的抗议声音也较强烈。

 

廖晓义:

我在这儿来点NGO非政府的特色,可能讲得没那么逻辑,也没那么专业,我就是把我们的一些感受和过程做一些不是很完整的汇报。

我觉得中国NGO发展是多样化的。有点像20年前中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一些组织像是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联系很密的社团,它原来几乎是政府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各种资源的丰富,还有一个国际公民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朝着NGO的独立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NGO的独立身份;另一些像20年前经济体制改革时的个体户冒出来,民政注册困难,就以公司的形式注册,把事情先干起来再说;还有一些像绿家园一样的独立的志愿者群体,还有地方组织是在环保局支持下的一些志愿者组成的。我们这次参加高峰会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这次参会的民间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加起来有40多家,这里面有妇联、对外友协、野生动物协会、绿化基金会等,其中一个草根组织代表团,有11家,除了北京的地球村、绿家园、自然之友,还有各地像西安、江苏、重庆、山东、河北等等。有这么一些外地的组织,有些还不太会说英语,甚至有根本不会说英语的,结果参加了首脑会议。它的意义就在于中国的民间组织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亮相,我想是联合国会议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上的第一次。大家知道,1992年几乎没有中国的NGO来参加,这次我们在那儿亮相,我觉得这种参会本身也说明了我们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我认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大会期间人家问我们,你是被批准出来的吗?你遇到什么麻烦没有?我说没有,我们是独立的,而且政府是允许的。国际上对中国社会有一个成见,他们不相信中国有真正的NGO,民间组织,我想我们比较独立地活动可能对国家形象更好。我在巴厘岛的峰会筹备会议上跟我们的团长解振华局长也交换了意见,他也鼓励我们独立一点,所以我们整个过程是独来独往的,没有任何领导,我们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参加了这个会。

在地球日国际搞的一个会上,给了我们半个小时,让我们NGO介绍自己,我们都穿着唐装,男的像书生,有的穿上像地主,女的穿的是绿的,大家一色的唐装,我们有一把绿扇子,写上我们的承诺和我们组织的名字。大家还用中英文混杂唱了一个地球日之歌。这件事情在地球日国际100多个国家引起了很深的印象。联合国的会刊,是每个人必看的,上面有我们拿扇子唱歌。回来后我还收到伊妹儿,认为我们组织活动有激情。

除了听会和参加会,我们还比较成功地举办了中国NGO核心会议,这个核心的由来是我们在巴厘岛开会的时候,设想作一个草根民间组织的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批准。这个批准也是很特别的,因为核心会议的房间非常紧,联合国一共才批了40个,而他们收到的申请至少有400个,看来对中国的NGO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我们的核心会议气氛特别好,各NGO之间有了互相了解交流的机会。而且大家还讨论了出席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倡议。

我想特别谈一下,中国的民间组织从这个高峰会上得到了什么?第一,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公民社会的作用,就是NGO的使命。每个去过的人回来都有共同的感受,因为我们知道在十年前里约会议以后,中国是第一个发表国家21世纪议程国家报告的,是很前卫的。但那时基本是政府行为,没有严格意义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我们周围有很多朋友有一种共识: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靠政府,必须是民间组织、政府和企业的一种合力。在这个合力中,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NGO是富有推动力的一群。游说政府、监督企业、教育大众。

这次会议对NGO特别的强调,也给了大家很多鼓励。比如我们坐下来参加首脑会议的时候,各国首相在台上发言,我们就坐在下面。前面还坐着一大排首相、总统,后面就是NGO,你要是调皮捣蛋就跑到政府的席位上去了,也有很多政府的官员跑到我们后面来。你身边走过的不是总统就是首相,至少是个部长,也没有那么戒备森严。我们有一次和姆贝基狭道相逢,当时我说了一句:我们是中国来的NGO,他马上转过来跟我们握手,并且主动说我们照个相。这种感受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教育里不可能得到的,大家都是地球的一员,我们都是地球之子,我们共同关注人类的命运,我们是不同的部门。按照社会学的划分,三个部门:第一部门是政府,第二部门是企业,第三部门就是NGO,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感受到了中国NGO与世界的差距。不光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他们的NGO非常专业化,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像小学生,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特别是自身的能力建设。我们也跟联合国有关官员提出建议:与其把钱花在很难有结果的政府间谈判,不如把这部分钱的一部分用在NGO的能力建设,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当时很多人都赞同,鼓掌。不知道对联合国有没有影响,但这是我们的主张。

第三,在理论上也得到很多的启示。参加这个会整个是一次营养大餐,很多很多的信息和理念,对自己是很好的补充。比如贫困的问题,原来搞环保,对贫困的问题关注不多。还有一个全球化问题,我周边很多的朋友对全球化的积极意义看得多,对它的消极意义看得少。国际上的NGO在说到全球化的时候通常带有一种忧患,负面考虑得比较多。还有可持续消费的问题。190多个首脑发言,很多都谈到可持续消费,要改变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还有可持续旅游的问题,国际旅游协会专门成立了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可持续旅游中的能力建设和能力培训。另外还有社区,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社区,很多国家都发展出很好的项目,像可持续社区的认证体系。跟这些比起来我们都很落后。我感到很惭愧。中国这么优秀的国家,五千年的文化,但是我们好像对我们的传统太不屑一顾。我们跟美国的生活方式跟得太紧,衣食住行,印度人就很注意保护自己文化传统,大会期间专门举办论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不光是宏扬民族精神,而且是可持续生存,是良政善治。

这次大会,要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民间组织,虽然我们还很弱小,但的确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我最后讲一个问题,高峰会回来以后我们民间组织能做些什么?约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宣布了中国核准《京都议定书》,我们民间组织非常支持政府这样重大的决策。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在政策影响、公民教育、企业监督等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峰会五大主题,其中三个都和沙尘暴有关系,农业发展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还有水的问题。我们各个组织希望能够制定出未来十年的行动计划。还有,希望加强我们的能力建设,以及进一步推动与政府间的沟通、对话。我们这次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我认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仅仅靠政府不够,要尽快建立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我本人最大的愿望。

 

汪永晨:

我在这次采访会上也有一些感受。比如我们参加第一天开幕式的时候,老有人告诉我们姆贝基要来,曼德拉要来,这个人要来,那个人要来,最后曼德拉也没来,克林顿说要来也没来。记者眼睛总想盯着这些头儿也挺着急的。但是有一天我无意拍到这张照片。

 

他们是一些小岛国的人,他们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是比较可怕的未来,就是失去家园。

 

这个旗帜上写的是“布什停止!”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看到这些场面后,我马上意识到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去抓什么新闻。大会期间,我无意识地听到别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次大会,政府会要做一个证,NGO的会也要做一个。本来说NGO的会是可以参加政府会的,可后来又说人太多了,政府会要另外再发一个证。廖晓义拿到时,就被在她胳臂上盖了一个戳,意思是她领到这个证了。

 

结果很多人都没有领到证,没有领到就不进去。结果有一个索马里的农村妇女在那儿和警察理论起来。,她说她是从索马里到这儿来,全村400多户农民凑了一年的口粮作为路费让她来参加这次大会,结果她没排上队,盖上戳,进不去。她跟警察说,我到这儿来多不容易啊,现在是他们那些有钱有势的富人坐在会场里讨论我们穷人将来怎么发展。

朋友随便讲给我听的这个故事,让我又找到一条消息的角度: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事,只由首脑、财团、政府官员来决定行吗?穷人在这个大会上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呢?手上被盖戳的绝没有政府官员。由此我又想到,非洲一个村的老百姓能派 代表到会议上申诉。我们中国的农民知道正在开的这个世界性的大会吗?我们中国的妇女有勇气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到这儿来申诉吗,说她们的生活也遭受到现代化生活或跨国公司的影响吗?国际上开这么重要的会,我们中国的百姓能否知道并参与呢?

在参加这次大会的开幕式上,南非总统姆贝基的发言讲了很多南非目前存在的问题。这对中国记者来说听起来有些新鲜。在我们的报道中,常常是介绍我们的成就,特别是在外人面前,更不知要隆重推出我们多少辉煌的成就呢。一个国家首脑要在全世界面前说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这需要勇气。我的这些报道发回北京时,同事们也觉得有意思。认为这也是提高我们中国受众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大会的新闻大厅里有各种展示绿色或可持续发展的照片。

这张照片我起的名儿是过剩的资料。会议期间,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资料放在里任人随便拿,有一次我们走错路了,进到新闻中心的垃圾堆放处,看到印得到处都是,印制的那么精美的东西在等待处理,真是让人心疼。当天晚上,我把这张照片发回了北京。
 


 


这是联合国的一个展位,上面用各种文字写着“和平”。
 


这是一个美国人,用干冰摆上地图,旁边还挂了一张画,冒着浓浓的烟。还有各种鱼,和企鹅。这是一个美国人在抗议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危害。

在这次大会上,NGO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用各种表演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这张照片我起名是“他们来自丛林”。他们是从南非很远的一个小村庄来的。要表达的心愿是,家乡的森林被大公司砍了造纸,河流也被造纸厂污染了。还我家园的歌声,他们从大会开幕的那天起,一直唱到大会结束。后面走着的是两位警察。

 


非洲冠鹤,也是非常濒危的一种鸟。这位女士用跳鹤乡舞的方式,表达了这种鹤受到的威胁,希望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

 


这三位坦桑尼亚妇女见到我们时,问我是哪儿来的,我说是中国。她们马上从包里掏出一块印有他们国家地图的花布,撑开布让我们拍照。说咱们是朋友。我说坦赞铁路是我们一起修的。她们说我们那儿有很多中国工厂,这就是中国工厂织的布,坦桑尼亚70%的妇女穿的衣服都是你们中国织的布。

这次大会不管我们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非洲人民的声音。他们的歌声和故事,通过手机我都发回了国内,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让中国的听众朋友及时地听到了。我想对于听众来说,了解各国政要在国际会议上的观点固然重要,而来自民间的各国代表的声音,用歌声和故事表达出来,让我们的听众听到一定也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是记者记录国际会议的另一种形式。

 


这张照片是穿着唐装的中国NGO代表,一边唱着地球之歌,一边拿着大扇子给已过热的地球降温,当时吸引了不少代表的关注。大会开始时那几天,报纸上有关中国的报道不太多;而到结束那天,报纸、电台、电视上都是我们的内容。

 


这是在会场的大厅里搭的一个小帐篷。开始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得知这些孩子是来表演的。他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漂亮的高楼大厦,但是他们的家是这样的


这是NGO大会开幕式的布景和一群穆斯林孩子在为地球祈祷安宁。本来很热闹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4个小女孩儿每个人领唱的词句都非常动人,“我们有这么漂亮的地球,可是人类却在糟蹋它现在已经到了要呼救SOS……” 

孩子们的呼救声,通过手机,我发回了北京。SOS的照片通过EMAIL也让中国的读者及时地看到了。现代化的设备确实使得地球的距离缩短了,而记者的眼光所至,更是决定着受众能得到什么样的国际会议的信息。关注NGO的记者在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上,除了采访各国政要,当然会把更多的目光聚交在可持续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参与上。而这样的新闻只要关注,身边随时都在发生。对于正在渴望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中国公众来说,这些信息是保贵的。

 

张可佳:
    肯尼亚看起来比较简朴,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并不很富裕。可是那个地方的人们为什么能让出40%的国土面积给野生动物,把这些自然美景保留下来?我们参观的马塞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那个地方原来是马塞部落的领地,那个部落大概把数百平方公里的地方都让给了野生动物。
    肯尼亚有很多这样世界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都没有任何围栏,野生动物在一个地方呆腻了可以随意到任何地方去。我们住的五星级宾馆远远看上去就是一个大茅草屋,这是马塞马拉惟一的酒店,英国人过去在殖民统治的时候建的。那个酒店太环保了,让你非常敬佩,从很开阔的非洲稀树草原上放眼望去,你甚至都看不到它,但是等你进去了才发现它是那样的富丽堂皇、温暖舒适。厅堂里有许多粗壮的木头柱子支撑着巨大的屋顶,没有任何钢筋、水泥。大厅中间有一个篝火台,客人可以自己在这儿烧烤。宾馆连成一体的所有的客房也都是木头和茅草搭起来的,里面的浴室和卫生间很简单,没有华美的大理石装饰,但是很舒适很清洁。宾馆不给客人准备牙膏、牙刷、洗浴液和毛巾,一切自备。当然,如果客人需要,会给你送来这些东西。在这里,从很多细节上都让人感觉得到自然保护的意识-—每个人都要小心地呵护这里的自然环境。
    没有人向我们强调住在这里有什么危险性,酒店周围没有铁丝网也没围墙,当然任何人都不会独自外出。这儿的确是野兽的家园,人类的自由被限制了。我们问了酒店的管理人员有没有出过动物伤人的意外,他们说没有过大的事故。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跟中国遇见的或者报纸上经常讨论的都不一样,我就在想,我们能从这儿学到什么或者给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带回去什么启发呢?我一直在试图找到答案。
    主要是国情,国情差距太大了。他们那儿的人没有中国人那样的愿望,把越来越多的草地、林地、湿地……都变成庄稼地,变成棉田或者葡萄园,变成钱。他们不。也许是人少?也许对大自然有一种畏惧和崇敬?也有一些地方,从中国人眼里看就是荒凉的茅草丛生、什么也不能收获的地方,他不去开荒耕种,也许是要永远地留给原始的自然状态?也许是人的懒惰?还是生态保护人士做了工作?
    我注意到当地很多人尤其是男人,也跟中国落后地区一样,男人不干活儿,女人干活儿挣钱,围着游客的汽车叫卖的都是女人。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有很多国际援助,因为那些国家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很出名,国际援助的资金源源不断来到这些地方拯救地球上最后的野生动物的乐土,也帮助当地人维持生计,发展生产。
    肯尼亚靠国际一流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本国经济,当地靠旅游业维生,生活得到改善的不少。 我们从和当地导游、黑人小伙子肯尼迪聊天中知道,对待自然,他们跟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他们不存在那么多人与动物的冲突和麻烦-—野生动物似乎主宰了当地人的生活,正是特有的非洲野生动物吸引来全世界的客人,这些客人揣着大把的钞票或信用卡涌到这个荒凉贫穷的国家,就为了亲眼看见凶猛的非洲雄狮、长颈鹿、狒狒、火烈鸟……他们欣然接受把自己委屈地窝在汽车里只露出头和相机,对狮子王毕恭毕敬的角色。
    然而这些拿到中国来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在中国,即使名为野生动物园的地方,受拘束和管制的也是动物而非游人。在大熊猫的圣地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游人看到的大熊猫也都在人修的房子或围墙里。尽管野外也有大熊猫,但它们早已稀少到甚至研究人员守候多日也见不到的地步。我想,如果我们能在有些自然环境保留较原始的地方,比如东北虎或者华南虎曾栖息的比较理想的地方,比如江西省或者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中,能不能给老虎和其他动物让出一块地盘来,三五十平方公里大的地方,人都退出去。难道咱就不如肯尼亚人做得好?难道中国就建不成一个世界数一数二的野生动物森林公园?
    前几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了一个稿子,说东北虎林园为了维持生计,让活着的虎养活将来要发展的更多的虎,于是又是出租老虎,又是让大家认养(捐钱给园子)。他们把保护老虎的重点放在人工繁殖上,追求数量,动不动就是世界最多,却全然不顾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老虎的保护,努力保护的目标是要保住老虎的野生种群和它们的栖息地。专家说,属于猫科动物的老虎既好养活又能生育,只要有足够的牛肉喂养,很容易就能大量繁育。而我们此行所看到的肯尼亚、埃及、南非都是在给野生动物留下原始的生存环境,让它们按照动物世界既有的规则去生活和繁衍。
    就拿与非洲狮共同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长颈鹿来说吧,从没有人给它们摘树叶、割草来喂养,它们一生都没见过北京动物园那些用钢管围起来的院子,它们渴了就去父母曾带它们饮水的湖畔找水喝,饿了就会伸长脖子去树梢上用灵巧修长的舌头卷嫩树叶吃。草原上的树很少,为了适应非洲稀树草原特殊的生存环境,长颈鹿的颈椎特别发达,脖子长长的很容易便吃到高高的树叶;而那些树为了存活下去便生出毒素,一物降一物,长颈鹿口中能分泌大量唾液排除树叶中毒素的伤害;一种大蚂蚁借树栖身,它们充当了保护树叶不被长颈鹿都吃掉的卫士……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相比之下,被关在动物园里的长颈鹿就没机会舔食家乡的土壤以摄取其中的矿物质(但也许能吃到含有矿物质的药片),它们无法体会在非洲原野上悠闲漫步的快乐,它们早已不是动物世界里的主人,它们的命运就和连续几代都被关在围栏里的东北虎一样。
    我肯定,像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这样的管理才是真正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和生物多样性,而中国却走了另外一条弯路。我也知道他们的做法拿到中国很不实际。这几年中国为生态保护没少努力,建设、审批了数千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管理得很好的肯定有,但更多的管理者对保护区该怎么管,野生动物该得到怎样的保护,经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该怎样解决,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始终没搞清楚。
    回想1958年仅仅半年时间,中国大地上一场麻雀大战就杀灭了196亿只麻雀!留下了世界屠杀鸟类第一的恶名。如果不是一场非典,也许机灵可爱的果子狸也像麻雀一样面临种群灭绝的悲剧。中国生态保护面对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中国人多”——由此导致资源利用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冲突此起彼伏。其实,任何一国都面临各自发展的难题,即使发达国家也有诸多难题。
    这里以我们此行访问的另一个北非大国埃及为例。说到埃及,印象最深的除了金字塔就是荒漠化了。听到关于埃及荒漠化的第一个数字就把我们吓了一跳——埃及有95%(有人称96%)的面积是沙漠,整个埃及就靠尼罗河水沿岸的绿洲维持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基本上全国7000万人口都生活在尼罗河两岸。
    但这个几乎被沙漠掩埋了古代最伟大文明的国家的人民甚至不如以色列人感觉危机那么严重,他们说几千年埃及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有伟大的尼罗河母亲,她孕育了伟大的埃及文明,直到现在,我们还活得好好的,也没发现生态的危机。一个有学问的年轻人这样对我们说。他曾在中国留学。
    中国人视沙尘暴为大自然向今天人类发出的警告,为抵御沙尘暴灾害,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样一比,我们觉得国人的生态危机意识比埃及人强多了,埃及非常陈旧古老,竟然能漠视”95%的国土沦为沙漠而满足现状。中国在这方面比他们有希望多了。我不是生态学家,更不懂沙漠生态。作为地球上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和地理特征,也许就该有一些地方存在沙漠,而埃及正处于这个地理位置上,因而那95%的存在也是合理和正常的自然现象?
    在埃及,我们去的地方不多,只去了亚历山大城和开罗,这两个城之间有一段沙漠公路,是国际各方帮助他们建设的。在沙漠公路两边他们也搞了很多绿化,为维护那些树把水从远处引来浇灌。一棵棵地浇,成本非常高。虽然用了很多水,这些树长得还是很慢,只是一些小树丛。
    埃及的发展主要靠旅游,旅游是它最大的支柱产业,举世闻名的古老金字塔完全建在荒漠里面。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着沙地来到金字塔前,看了看,金字塔也不像照片上看到的那么漂亮,我想那些美丽的经典照片一定是很久以前拍的,因为眼前的金字塔都风化得非常厉害,表面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土堆一样,有些像被风蚀得很厉害的中国的古城墙。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它剥落得也很厉害。
    对埃及的沙漠化我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治理的,有什么技术,我问了几个愿意跟我们说话的埃及人,他们对这方面都没有任何的了解和兴趣,好像对这个问题也没那么焦虑,所以我们也没问着什么。
    对野生动物特别有兴趣的人一定要去一趟肯尼亚,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写了一个短篇的东西,写了肯尼亚的野生动物,马塞马拉和那库鲁湖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火烈鸟,简单写了写我们见到的景象。我会时常想起在南非的宾馆,在约翰内斯堡城里随时能看到的野孔雀,在好望角海滨与我们亲密相处的海豹和企鹅,我不会忘记在肯尼亚的日日夜夜,猎豹随时可以转到你饭店房间的门口来。让我至今犹在眼前的一个画面就是每个房间门口蹲着的两个守夜的黑人。他们的皮肤黑极了,隐蔽在夜色中没人能发现。我推开门,几乎撞到他们身上才突然看到一口白牙和微笑的脸就在面前。
    如果你想体会野生动物和人没有任何的障碍,彼此互相尊重,就去肯尼亚和南非吧。在没到那里之前,你怎么也不会相信一路上有那么多孔雀自由自在地飞着走着——也许是赶上了孔雀求偶的季节?那些雄孔雀老在开屏炫耀自己的美丽,在一棵大树上就栖息着四五只雄孔雀,个个都拖着艳丽的"落地长裙"。还有一棵树上我们看到100多个鸟窝,太多了,都数不过来。
    作为游人,我没能采访管理者,不知道他们的工作遇到过多少麻烦,付出过多少艰辛,然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我们从心底里感激肯尼亚人,他们做出了很多牺牲,他们把这些珍贵的物种和完美的生态环境奉献给整个世界,并且保存得如此完好,他们把这块土地变成了世界各国人们都想去崇拜、去参观的地方。
    也许中国新疆的阿尔金山保护区或者西藏的羌塘保护区可以和他们这儿相比,但我还没有机会去感受和领略。真希望阿尔金山保护区和羌塘保护区那儿的野生动物能像马塞马拉和纳库鲁湖的狮子、牛羚、犀牛、火烈鸟一样幸福快乐。如果大家有机会去一定要带一个好相机和摄相机,千万不要把遗憾带回来。
 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