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环境观察 医药领域虫草热调查:疯狂采挖引发生态恶果

医药领域虫草热调查:疯狂采挖引发生态恶果

2008-09-22

医药领域虫草热调查:疯狂采挖引发生态恶果

来源:新华网20070830


  新华网西宁830日电 (记者文贻炜、顾玲)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这神奇的高原精灵,被列为中国名贵药材之宝。而正是这不断被称为“软黄金”的高原生物,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吹出了越来越大的泡沫。

  日益稀少的“软黄金”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海拔2800米至5400米之间高寒草甸中的一种中国特有珍稀生物。它与野生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

  今年夏季,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考察队对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区的冬虫夏草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12名队员分两路走访了45个县市,考察发现:青海、西藏两省区虫草分布密集区目前产量仅为25年前的10%,全国的虫草产量仅为25年前的2%-3.5%,原分布密集区的40%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虫草生长了。

  带队考察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大荣在1982年就开始在青藏高原开展冬虫夏草研究。杨大荣说:“这次在调查的18个主要县中,每个县上山采虫草的人员累计约50万人次。采挖者见到就采,哪怕是虫体腐烂,仅剩下子实体,冬虫夏草传宗接代都很难。”

  经研究比较,25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46条;而目前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虫草种群已经灭绝,分布最密集区每平方米仅存15条。

  疯狂炒作助长疯狂采挖

  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受商业炒作驱动及市场非理性消费影响,我国“虫草热”已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记者今年5月在虫草原产地之一的青海调查,500克中等虫草(1500)均价3.5万元;到8月份,记者在同一家店看到,中等虫草价格已上扬到每5005万元。

  近年青海等原产地的虫草售价与30年前比较已经上涨千倍以上!

  提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冬虫夏草的主产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收购虫草的情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峰记忆犹新:“当时一次就收购了两大卡车冬虫夏草,差不多有10吨,价钱也相当低,算下来一公斤也就10元钱。而现在沿海市场最高价已经达28万元一公斤。”

  由于稀缺,一些商人看准“炒草”行业,野生虫草的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导致价格猛涨,最高价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价格。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詹红岩说,近几年来很多厂家开发出许多用虫草作原料的保健新产品,商家在推广新品时首先会大力宣传作为主要原料的虫草,大肆渲染其“神奇”功效及稀有珍贵,在这种炒作之下,虫草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从抗癌到壮阳,从美容到治疗艾滋病,几乎无所不能。西部一企业还“开发”出一种以“冬虫夏草”命名的香烟,零售价每条达千元。

  西宁市七一路一家虫草专卖店的王经理对记者说,目前经营虫草非理性因素已经比较明显。一些东部商人带着上亿元资金到青海来收购虫草,虫草在冰柜里“捂”上一年,至少会有50%的利润。虫草资源有限,未来价格还会大幅上涨。

  虫草真的是“神药”吗

  由于目前科学界尚未研究清楚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同时由于人工模拟虫草蝙蝠蛾的生活环境十分困难,目前冬虫夏草还不能进行人工规模化生产。

  詹红岩说,虫草被认为是“神药”,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虫体生长机理的神奇,并具有一定的药效,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稀缺性。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体内有一种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春夏之交,被真菌感染而从虫体顶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成为“冬虫夏草”。

  在中医专家眼里,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在虫草高昂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贾守宁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对待。

  青藏高原生态警钟敲响

  对于冬虫夏草在消费市场所演绎的虚幻神话,杨大荣、詹红岩等专家痛心疾首。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冬虫夏草这一物种的未来,更是其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

  虫草核心分布地带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源头的高寒草甸,其生态地位在整个亚洲都举足轻重。青藏高原生态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很难自我恢复。

  采挖者挖走了虫草,却留下难以根治的生态恶果。挖虫草,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挖一根虫草最少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车碾的面积则更大。

 杨大荣说,每年虫草采挖季节结束后,草山上都留下无数坑洞。这些坑洞不仅将寸草不生,还会不断沙化,可能引起整片草原的退化、沙化。与25年前比较,主产区一些植物消失,而狼毒、橐梧、燕尾兰等有毒杂草已经大部覆盖牧草。雨后取土分析,被破坏过的土壤含水量比完整的要低8%3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指出,疯狂采挖虫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水源之地草甸生态恶化后,旱季水源会逐年减少,雨季则无法保持水分,一下大雨就暴发山洪和泥石流,会危及我国和亚洲数十亿人口的生存。

  专家的预言在现实中已经开始呈现。200312月至2004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垦挖,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615万公顷,土壤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杨大荣说,不采取有力措施终结冬虫夏草资源利用所存在的恶性循环,不出10年,这种宝贵资源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而同时,产区进一步恶化的生态环境,将演变为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

  专家们提出,虫草主产区应实行部分产地休闲期,像“休渔”那样实行“休虫”制度。另外,加快研究与加强市场监管也必不可少。早日实现人工工厂化生产冬虫夏草成为专家们的共同期盼。

  “人类应理性对待冬虫夏草,它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样也可以伤害人类。”杨大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