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在中国很出名,读过几年书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人们所知的秦淮河,似乎都和青楼名伎风花雪夜相关。而作为一条河,让人们能知道多少,就不好说了。
而我们绿家园生态游,关注的是作为一条流淌的河的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
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对此河之来历,《六朝事迹编类》载:“淮水……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仍不能排斥。
秦淮河,源于上游句容、溧水二河,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自西向东,流经南京城区,汇合于长江。
内秦淮河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段
一支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经过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内秦淮为正流。习惯上把这支称为内秦淮河(即十里秦淮),内秦淮河流经白下、雨花台、秦淮、建邺、玄武、栖霞、鼓楼、下关8个区。
外秦淮河一支由通济门经中华门绕行城外,为外秦淮河或秦淮南支(赛虹桥后也称为老秦淮河)。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五代十国时开凿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与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一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经三汊河汇入长江。
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干流长约34千米,南京城区内长约17公里。流域面积2631平方千米,其中南京市境内1838平方千米。
因我和网上一篇文章的作者有不少相同的认知,或说也是我今天游秦淮河时深深的遗憾,那就在此选取一段:
秦淮一名自唐而始,一路洋洋洒洒流淌至今,期间见过盛世景象,也见过乱世离乱,秦淮河上飘荡过夫子庙的正乐雅乐,也飘荡过歌伎舞伎的靡靡之音,她是南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六朝金粉的南京,她倾注了世家的连绵不绝的期待,在她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期盼与热爱。
而如今的秦淮,早已不复从前的从容优雅,商业化气息浓重的大道上,现代人快捷浮躁的气息充斥其中,来自义乌小商城的各种物品在不断的促销、甩卖,来自独属于现代的“油烟”气息在主道上蔓延。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做法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但是对于我这种前来这种文化圣地朝圣的人来说,这就相当的不友好啦。
当然,今天的秦淮河,还有细节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历史的气息,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朱雀巷,还是来自早已停摆的摆渡船中的桨声灯影。
为了游客的安全,现在的游船都是由发动机启动的,在保护了游客安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有些东西也在渐渐消逝。
也有人说,即使是这样,有的东西是不曾变化的,像水面映在桥下的光晕,它一如既往,千百年来从不曾变化,也许你找不到灯影,找不到桨声,就连水声也有所变化,但是水光不曾变化,就如同秦淮河不曾变化。
对于这一说法,我可真不敢苟同。因为,光晕和光晕并不相同,今天河边的各色灯光过于闹腾,闪的你眼花撩乱,少的却是影的幽然与寂静。
特别是来到了秦淮,本应听听真正的大雅之乐。可惜了的,我们坐船夜游秦淮河时,那分贝极高的高音响乐,大大失去了编钟作为自古以来被推崇的礼制乐器应演奏出的气氛。
与我对今天秦淮夜游有着相同感受的这篇文章的作者说:编钟的本身就是礼的一种。礼崩乐坏,一个成语就可以清晰的表现出古人对于礼和乐的关系,他们是相等的关系。
由此可见,作为礼乐重要组成部分的乐,是多么的重要。来自心灵的震撼与自然而然发自灵魂的肃穆会让你明白,礼与乐对于古人的重要性,那会让你洗去一身的浮躁,让你感受沉稳与宁静。今天的秦淮河,是既洗不去浮燥,更感受不到沉稳与宁静的。
那今天带人们游秦淮河夜色的商人,让游者感到的什么,他们想过吗?
秦淮河边的那条弯曲小路,“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情窦初开。都是这条小路上走出来的。可今天,那份意境和灵魂的萧穆,一起被撩人眼花的灯光和吵得不可开交的音响,荡涤到了天萧云外。
秦淮水不绝,世家不倒。可如今王谢仍在,却也不是原本的王谢世家了,历史如同这连绵不绝的秦淮水,今天有了GDP,明天还会有什么呢?
下一篇我要走进的是,也有我在美国走《瓦尓登湖》时有的感受的南京琵琵湖。
汪永晨
2019 4 2 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