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措再措就是我们这些天的旅行主题。雪山下湛蓝湛蓝的湖水不是让我们审美疲劳,而是越来越被雪山神湖所深深的吸引,所折服。
登上扎日南木措旁的山上时,我们感受着这西藏自治区第3大湖的神秘与伟岸。
扎日南木措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措勤臧布,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到9930平方公里。
扎日南木错,国家级著名湿地。在冈底斯山群峰之间。从措勤县城沿措勤藏布下游宽敞的河谷向东可直抵湖滨。
早在千万年前,这里曾经历过翻天覆地的火山爆发,由红黑相间的火山灰烬、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岩层,在后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卷曲扭折,形成造型流动图案。
从木诺峰南麓的湖滨向东南方向湖面,有一条弧形沙堤延伸至湖心孤岛,沿沙堤步行即可直抵孤岛,岛上熔岩错落,站在岛上环顾四周,湖天一色,涛声不绝。
今天中午我们又是野炊。不过是在村里牧民集资修的帐篷里。一人十块钱的使用费。这么美的地方真希望他们的帐篷能多多派上用场呢。
就在司机用高压锅给我们煮牛肉时,我在外面的湿地里,先是很近很近的拍到了两只赤麻鸭,又远远的看到了两只黑颈鹤。我住足看着它们在水边觅食,漫步了很久,很久。
全世界15种鹤,黑颈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它们的生存环境,现在的数量是有所增加的。
1996年,我在美国国际鹤类中心釆访,他们那里有全世界15种鹤。那的科学家知道我要把15种鹤的叫声都录下来告诉我,最后来的黑颈鹤刚刚从中国过来不爱叫。可是没想到那天我还离它还好远,就听它大声地叫起来,陪我的那位科学家笑着说:它是知道到家乡的人来了。
由于扎日南木错是封闭已久的内陆湖,湖水的矿化度已达13.9克/升,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
湖岸四周,圈圈层层的古湖岸线清晰可见,见证了湖体因气候转暖变干而消缩的生命轨迹。最高的古湖岸线高于现湖面约100米,甚至在远离措勤藏布64公里的山体上也有古湖岸线的遗迹。它把周围的一些小湖都包括在内,那时的古湖面,要大出2-3倍。
今天,我们走过的另一个大湖叫当惹雍措,是西藏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也是西藏第四大湖。其深度达230米,纳木错深度为120米,当惹雍措的水深约是其两倍,是目前已知西藏最深的湖。
当惹雍措为300万年前形成湖泊,位于一个深陷的湖盆底部南北长约80余千米。湖面比全盛时期低100多米,湖水退缩咸化。湖滨平原广阔,是藏北的主要牧区。
当惹雍措,地处古象雄王国遗址附近,是西藏著名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是玛旁雍错和羊卓雍错),也是雍仲本教最重要的神湖。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风景旅游区。
当惹雍措湖面形似一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据说此湖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它们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措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梯从湖畔山顶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环绕到湖滨。
大概因为易守难攻的地势和良好的气候,这里曾是象雄的王宫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解读象雄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和研究本教的重要场所。
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了惹雍措湖滨有一近百余户人家的小村落-文部乡。
古老的村落就坐落在湖畔的山坡上,千百年来,这些淳朴的藏民就世代生活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迎接着每一个日月星辰和春夏秋冬。
据网上介绍,村里人多数半农半牧,在湖滨开了一些田地,种植青稞、土豆、油菜和小白菜等。在海拔4500余米的地方,居然还能种植这些作物,着实令人惊奇。这要归功于当地的湖区气候。
前几个晚上我们也住在海拔4700米左右,晚上冻得要死。而当惹雍措是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的一个内陆湖,而文部南村就是位于山涯下的湖畔,高山挡住了寒流,巨大圣湖调节了水气。形成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
这也是为什么古老的苯教象雄文明发源于此的原因,只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才会产生伟大的宗教与文明。
这里现在也有先进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系统
村里很多民居都改造成了家庭旅馆,虽然这些客栈都相对简陋,但美丽的圣湖才便是这里最具魅力的地方,只要能欣赏到美景,简陋的住宿条件都不是问题。
本想今晚就住在湖边,一定能看到美丽的落日,不过有些遗憾云彩并没有完全红,就又变黑了,高山挡住了太阳。只是在太阳落山后湖面呈现出一片红色让我们记录下来。
明天据说我们就到了有藏羚羊生活过的地方。这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藏野驴和藏原羚甚至黑颈鹤,还没见到藏羚羊,希望明天运气好。
汪永晨写于古象雄王国遗址当惹雍措
2019 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