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乐水行系列之徜徉后海
7月24号,7月份的第四个周六。
这周走的是积水潭到北海公园的一段,途径后海这片元大都时构建的古老水域。
后海与皇家专属的北海一水相连,与故宫遥遥相对。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风水宝地,因为后海的水域连着的可是故宫的龙脉!所以,历代高僧们在这里修寺建庙的很多,王公大臣们在岸边筑府造园的也不少,名人们迁居湖畔流觞曲水的更是数不胜数。 北京,在后海边上开始了最初的水岸生活。
今日的后海,酒吧鳞次栉比,一到晚上游人如织。可是,沿河行走,并不会让人感到嘈杂和烦躁。
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大多是王府和名人故居。从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悠悠地透着神秘。长长的围墙,厚厚的墙砖,像是铺陈着历史的韵味,延展开去。顺着围墙走下去,似乎在咀嚼那早已远去的京城遗韵。
走过宋庆龄故居,这里曾是载沣(溥仪生父)的醇亲王府、纳兰世家的花园,一说是纳兰容若宴请天下文人,举办流觞曲水雅集的渌水亭旧址。若是,这个地方,曾经汇集了当时最有才情和名望的文人,是清朝前期满族朝廷以雅集为名了解汉族文士政见的政治舞台。
康熙年间,为了笼络汉族文士,康熙帝密令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广交天下文人,了解他们的诉求。纳兰才华横溢,为人又豪爽仗义,文品人品俱佳。一时,江南才子、中原名士,在纳兰的后花园渌水亭济济一堂,一面吟诗作赋,一面共论时事。
文人们素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即使不成,也爱抒己见,品头论足时事,乃文人们一大乐趣。
可以想象,一条条满清统治者的施政草案在这里通过纳兰容若不经心的随口一说,立刻遭到汉人朋友们的否决,然后增删修改,颁行天下。还可以想象,一条条才子名士的治国大计在这里趁着酒兴挥洒出来,被纳兰的仆从记录在案,直达内廷,作为皇帝决策的内参。
这样一种方式,多少有点不太光明正大。毕竟,让汉人特别是文人放下那赖以生存的文化自尊,是件强人所难的事;但是,这些人都曾博览文史,不是傻子,对比清朝前期皇帝们的强健与自信和明朝晚期皇帝的孱弱与孤僻,他们看得出天道和人心。再说,纳兰是个厚道人,实心交朋友,给朋友们做了不少事。而且,通过自己的建议,能给黎民造福,怎么也不是件坏事吧?
如此看来,很难说,是谁利用了谁。
“半池鸭绿水,几阵柳丝风。缓步寻芳径,疑与桃源通。啼莺断还续,人在画图中。”
这是醇亲王府外刻在水边青石的一首韵诗,诗人对后海的评价着实不低——“疑与桃源通”。不说今日,后海自成湖之日起,在以往任何时代都是皇亲国戚、名人大夫们书写历史的地方,喧嚣、繁华、世俗非但一点都不少,还放大着彼此的存在。然而,是什么让诗人感受到了静谧、闲适、淳朴,激起了他的田园情节,让他摆脱红尘琐事,来寻找这偏安一隅的“都市桃源”。
“大隐隐于朝市”?
写诗的年代已不可考,但诗中所描绘风景却实在眼前,没有随那远去的年代而走远。这点让我十分满意,中国的遗迹,漫说诗中的,就是正史典籍记录在案的,能保存至今的微乎其微,大多只剩个地名而已。但后海不同,数百年过去了,诗韵尚存,悠闲地将国家大事和百姓生活藏匿在人声鼎沸之中。
走过醇亲王府,来到赫赫有名的银锭桥。据说在桥上能看到遥远的西山,这就是燕京八景中的“银锭观山”。山有什么好看的?但如果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西山又刚刚下完雪,漫山的雪花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金光粼粼,又当如何呢?
这样的美景确实不俗,但后海总归是后海,作为与故宫遥遥相对的邻居,还有与北海一脉相承的血缘,注定她与政治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就在这个银锭桥上,曾经上演过近代中国史的传奇一幕,也涉及到一个近代中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汪精卫,当年是他在银锭桥上埋炸弹,意欲谋刺清廷的摄政王载沣。很多人知道汪精卫是遗臭万年的卖国贼,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轻时也曾是一个热血澎湃的爱国青年。
1900年代,革命党人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多次失败,革命党自身也遭受重重困难,青年革命党人汪精卫报国心切,主动请缨暗杀执掌清廷实权的摄政王载沣。载沣住在后海的醇亲王府,银锭桥是他去皇宫上朝的必经之路。汪精卫事泄被捕,关押在死囚牢中,血气方刚的他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作为绝笔。不得不说,孤身行刺、视死如归,这种豪情和胆识,非常人之所及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世人景仰的人物,一个曾经誓死报国的人,却在抗战爆发之后,公开投降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甚至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伪政权的支持。
历史学家认为汪精卫人生中最大的两次决定, 一次是刺杀满清摄政王,一次是投靠日本建立伪政权。这两个决定,一次是要救国,一次是要卖国,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形成这样的大转弯,历史学家倾向归结于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宿怨,认为他与蒋在权力斗争中失利,几次险些丧命,所以怀恨在心以此相报。
有趣的是,汪本人甚至以为他有大勇,这样以妥协的方式阻挡日军的屠戮,是在救国。事实上,汪确实是一个留恋故国的人,在他赴日就医的弥留之际,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回中国。”
然而,好事者不禁要问,对于一个曾经誓死报国的人,个人恩怨能超越国家生死存亡吗?
由于国共双方对这个人讳莫如深,很多档案至今尚未解密。对历史了解不深刻,史料掌握不充分,实在没法去评价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汪精卫曾与周恩来、张学良、梅兰芳并称为民国四大美男子,看看人家三位在抗战中的英雄气概,只得叹上一口气:“卿本佳人,奈何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