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北京冬季绿化带可以不用“防寒罩”

来源: 新京报

2008-10-24

       北京高价护绿的模式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候了。扭转可以从一个节能减排的行动开始,那就是在明春拆除防寒罩时,将所有的材料回收利用,去为北京大大小小的绿地建设落叶堆肥栏。

  近两年,北京城区道路两侧为冬季护绿而做的“防寒罩”工程越来越多。由于防寒罩的骨架由大量的木条搭建,使许多市民看了心疼不已,感到这样护绿太浪费资源。

  北京园林绿化局的相关负责人,曾在去年11月通过北京阳光热线,向公众解释过冬季建“防寒罩”的必要性,原因有二,一是要保障新栽的植物安全越冬;二是要为路边的绿地挡住盐雪,否则含融雪剂的雪水会对植物造成直接伤害。

  建“防寒罩”到底需要哪些材料?是否真的存在资源浪费问题?笔者为此到海淀区和东城区的路边绿地做了调查,得到的数据与信息有三点:1,防寒罩的用材主要包括木材、铁丝、铁钉与无纺布。高度为80公分的“绿篱防寒罩”每100米的资源用量约为:木材0.3-0.4立方米、金属3-5公斤、无纺布20-40公斤;2,搭建防寒罩要靠大量工人在道路旁进行手工作业,完成一个区域的工程约需一个月,建成的防寒罩使用时间约三个月,开春解冻时即全部拆除;3,拆除时,组建防寒罩的材料因损坏大而难以得到充分回收。东城一绿化工人告之,他们对无纺布的使用都是一次性的,拆罩时全作为垃圾扔掉,第二年再买新的。看来市民的心疼不无道理。目前这样的工程在北京的路边几乎无处不见,“防寒罩”的公里数已难统计。

  在比北京更冷的欧洲与北美,笔者没有见过这样大规模的“防寒罩”工程。那里对道路旁的绿地设计与管理有两个原则,一是植物选种要选低养护型的,这能减少维护的次数,因而减少工人面临交通事故的危险性。选择的植物要能耐受灰尘、污垢、尾气、冬季盐渍等有害物质;二是要给绿地表土覆盖5-10公分厚的有机质(碎树叶与碎树枝)。这有利于土壤保水,也能帮助植物越冬与抗盐雪,道理是:有机质能减少土壤的水蒸发,活跃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因此变得疏松而温暖,其中的水分就不会冻结,植物也就不会因失水而无法越冬了。此外,如果含盐雪水进到土壤表层,有机质能将大部分的盐分吸收掉,使雪水达到植物根部时已被淡化,就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了。这两条管理原则值得北京借鉴。

  今冬北京大规模地建“防寒罩”,为的是要在明年将一个绿色的北京呈献给世界。然而,在低养护型园艺方式已流行于各国的今天,这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与人力的绿化模式是值得商榷的。当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世界对中国环境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任何浪费都会表现出我们还没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识。

       当下,中央政府颁布了把节能降耗纳入考核指标的决定。北京高价护绿的模式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候了。扭转可以从一个节能减排的行动开始,那就是在明春拆除防寒罩时,将所有的材料回收利用,去为北京大大小小的绿地建设落叶堆肥栏。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北京的绿地管理一步到位地转向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而且也能为植物的越冬提供充足的有机质来源。只有当落叶堆肥栏在北京的绿地随处可见时,我们才能骄傲地向世界人民说,我们正在履行对绿色奥运的承诺。李皓 作者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