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建生态文明 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贾峰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8-10-24

       十七大的召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不仅是大家想知道谁将成为中国政坛升起的新星,而是更关注中国这列高速行驶近30年的列车能否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奔驰下去。因为,这不仅关乎着中国13亿人民的未来,更与世界另外五分之四的人口的命运息息相关。

  回顾过去的29年,中国GDP总量增长超过10倍,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对全球脱贫的贡献率超过67%,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年排放总量中国位居世界前列,也引起世界的忧虑和担心。

  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环境污染的历史要短的多,污染物的累计排放总量少的多,人均累计排放水平更是低的多。在某些人眼里来说,这些数字往往是“一个令人不快的真相-An Inconvenience Truth ”(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戈尔主演并获得戛纳和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的影片)。不考虑中国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不承认中国人均生活水平、资金和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意识到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里累计排放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较高比率的事实,而一味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保护义务是不公平的,更是不道德的,是在剥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

  尽管如此,中国并未因为以上事实而不承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保护环境的义务。事实上,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和解决挑战的紧迫性。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表述的那样,“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正因如此,中国将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依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要求,在2010年以前,中国至少少消耗5亿吨煤炭,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与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想比,中国的减排数量是空前的。

  不仅如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以上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文明,进而掀起一场生态文明的大变革的决心。也许这正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在1127日清华大学演讲中所期待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中国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都能够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需要中国!”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惠及13亿中国人民,更是“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