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国际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大型工程中的植物保护措施

2008-09-24

国际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大型工程中的植物保护措施 

来源:新华网 200704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20/content_6003522.htm

    新华网武汉4月20日电(记者李志晖 魏梦佳)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中国对受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影响的植物采取迁地保护、种质保存等措施,受到国际植物学家的称赞。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钦定园长斯蒂芬·布莱克摩尔教授说:“人为开发活动会导致生物栖息地萎缩,生境恶化。其中大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甚为剧烈,将极大加剧当地珍稀植物的濒危程度。”

    据统计,三峡地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有200多种,其中疏花水柏枝是三峡特有植物,三峡库区蓄水175米后将全部被淹没。为此,植物学家将该物种移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进行迁地保护,还将其基因、组织、花粉和种子等进行冰冻保存。通过繁殖,目前该园的疏花水柏枝数量已达约3万株。

    武汉植物园吴金清博士介绍,目前该园已收集保存了三峡地区近80%的濒危植物物种。澳大利亚植物学者菲利浦·安斯利说:“如此大规模的植物迁地保育在世界上的确罕见。”

    俄罗斯科学院主植物园研究园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博士认为:“中国保护三峡植物是长期、艰巨但很有意义的工程,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武汉植物园主任黄宏文指出,许多大型工程建筑区往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为响应《全球植物保护战略》,避免国民经济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中国已制定《中国植物保护战略》,规定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以不破坏当地植物多样性为前提,对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项目,必须事先执行植物多样性及其生境影响评估制度,并落实相应保护措施。

    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跨越五大水系,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中国政府投资了11亿多元人民币,以保护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

    为保护藏北草原和湿地,建设者先在原湿地旁边营造出人工湿地,再将车站用地上的牧草连根挖出半米深,一块块植入人工湿地内。施工中还首次采用加筋挡土墙技术来保护4000多平方米的沼泽湿地,为此增加投资2000多万元。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博士说:“中国政府投入巨资保护环境,的确值得钦佩。”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同样面临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的重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研究员苏荣辉认为,东线工程的实施将提高输水沿线湖泊水位,直接影响湖泊中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引起生态系统变化。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评估工程实施对水源区、受水区和输水沿线的植物物种产生的影响,以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生态安全和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雷文博士说:“从保护生态的角度看,大型工程自然是越少越好。但是中国要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出选择并非易事。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必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