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4
怒江大坝尚待批准,农民已被搬迁
记者:史江涛
云南六库镇。一排排崭新的连排房子矗立在怒江岸边,而小沙坝村民何学文却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76岁的何学文站在他家的两层新楼前抽着烟斗。虽然从一公里外河边的老房子已经搬过来两个月了,但他一点也不开心。他在老房子度过了大半辈子,而如今因为修电站,那里只剩下一堆砖块和瓦砾了。
“老房子虽然旧,可是舒服啊,至少足够我们全家七口人住。而且我们可以养猪、牛和鸡,我们还有水田和旱地。可是看看这个新房。只有两间卧室,地也被征走了。而且通知我们新房子不能养猪牛,就是为了看上去卫生。” 傈僳族何老汉诉说着。傈僳族是怒江州包括汉族在内的22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六库电站是怒江中下游规划的13级水电项目中最小的一个,为建电站,将淹没土地162亩(约合10。8公顷),搬迁小沙坝村112户440人。
怒江13级电站预计共需搬迁约5万江边的村民,其中一半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之下。该水电项目每年将发电超过1030亿千瓦时,并带来每年360亿元的经济效益。
尽管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项目迄今还未获国务院批准,小沙坝的村民们已经成为该项目的首批水电移民。怒江项目也是中国为解决能源需求而遍及全国的水电热的一部分。
地方官员们和一些政府背景的学者称村民的搬迁属于合法的前期准备工作,而环保人士则认为小沙坝的拆迁已经违反了中央政府2004年针对该项目的禁令。不过争论的双方也有共识,那就是现行的有关规定太模糊,即哪些前期工作是被允许的,尤其是哪些工作不可以进行方面含混不清。
据怒江边的村民介绍,尽管温家宝总理已于2004年初下令,在进行进一步环评前要暂停该水电项目,但遗憾的是,大坝的准备工作过去四年从未停止过。
国务院的禁令据信是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反对,尤其是来自国际的压力,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干预,使怒江(又称萨尔温江)项目被进一步拖延。
去年,前期准备工作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一次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保护地的视察期间中断过。但怒江大坝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亚碧罗和马吉两处坝址进行,勘探人员和工作在江边搭建的脚手架上工作着,勘察船固定在岸边。
小沙坝村民说他们至今仍对该大坝项目一无所知。早在2001年他们就被告知,因为修电站,老村子不允许任何新建或扩建项目动工。村民们对这一规定不满,称这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看到测绘人员和官员们来来去去的,但从来没人和我们说关于电站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开工,”何学文说。
像许多村民一样,何大爷一直坚决反对拆迁,因为赔偿不合理,也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搬出去,他们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争取更好的补偿。
北京环保组织绿家园去年对怒江沿岸十来个村子的100位可能因大坝而搬迁的村民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村民对政府的赔偿计划不满。
何大爷家的水田是每亩补偿了五万五千元,他们本应拿到六万八千元,但是结果却只拿到六万零二百元,其余的钱都被村镇干部们提走了。
何大爷还抱怨对于他们这些贫穷的村民来说,新房价格过高。他的两层小楼是新农村中三种户型中最大的,差不多要12万元一套。
他说:“政府估算了我的老砖房子,每平米才不到300元,而新房子要卖到每平米超过700元,这太不公平了。”
“我们怎么买的起这么贵的房子啊,除非接受政府每人1万元的新房补贴,条件是我们必须同意搬迁。”
去年年底,当地政府印发的移民手册介绍说新农村的投资约3千万元,开发商负责大部分投资,移民和政府支付其余的部分。
小册子还介绍说:“村民如果感到新房不够居住,他们可根据财力加盖一层,因为新房的房基都是按三层楼房设计的。”
村民姬任平说,“我们当然需要更多的房子,但我们哪里有钱加盖呢?”
像何大爷一样,姬任平62岁的父亲不得不住在一层的铺面房里。铺面房何时能够开店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很多村民还念念不忘一位省里主管移民的官员两年前的许诺,他说怒江的移民将按三峡移民的标准补偿约每人7万元。
“我不相信我们会得到那么多补偿。但是我们无力抗拒拆迁的命令,县里和镇上的干部给我们开了三次会,要我们尽快搬迁,我们不得不被迫搬出来。”何大爷说道。
村民们不团结,缺乏合作最终导致大家都失望的结果,28岁的姬任平说。移民手册说拒绝搬迁的村民可能会被强制搬迁甚至面临指控。
村民们最担心的还是他们的未来。姬任平说村里的年轻人找工作都很困难。
何学文说他的担心早在搬家之前就开始了。 “你觉得我靠政府每月50元的补助能活下去吗,”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