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0
石岩河支流“污龙”变清只需3小时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6年04月03日
石岩河人工湿地二期工程有望在6月底之前完工
石岩河支流“污龙”变清只需3小时
该工程建成后,石岩河人工湿地除能净化大量的城市污水,还能打造出完整的生物链——清流中鳞鱼戏水,浅滩上水鸟啄食,湿地片区之间垂柳依依……其将成为一个集休闲
、科普、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公园和科研教育基地。
【本报讯】(记者王明祥朱良骏通讯员易雁翎)记者昨天从宝安区环保局了解到,石岩河人工湿地二期工程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今年6月底前可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该工程建成后,日处理污水量可达4万吨,加上一期工程,每天可为石岩水库削减5.5万吨的污水污染负荷。
目前,该工程的主要施工任务是种植湿地植物。该工程建成后,石岩河人工湿地除能净化大量的城市污水,还能打造出完整的生物链——清流中鳞鱼戏水,浅滩上水鸟啄食,湿地片区之间垂柳依依……其将成为一个集休闲、科普、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公园和科研教育基地。
污水经处理可达一级排放标准
“从入水口流入的是灰黑色、散发着恶臭的污水,而从排水口流出的则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净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昨天下午,宝安区环保局负责人工湿地项目建设的工程师郁先生向记者这样介绍人工湿地的环保效果。
据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水质净化技术,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技术。据介绍,通过人工湿地的处理,石岩河支流又黑又臭的污水,从“污龙”变成清流,整个过程仅需3个小时左右。
“污水得以变清,生物介质—湿地植物的根系起了很大作用。”郁先生称,污水被截流后先要通过沉砂池和细隔栅,将漂浮的固体垃圾拦截。随后污水经过水泵的提升,进入一个5米深的水解酸化池,通过填料和微生物膜吸附水中较小的颗粒物并分解部分有机物。最后污水通过布水管网进入人工湿地,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吸收、分解,最终从湿地流出来的水清可见底,能直接排入自然水体。
治污成本仅为传统模式1/3
郁先生说,尤其可贵的是,石岩河人工湿地工程采用“水平流系统、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专有技术”,这一处理方式解决了污水处理中最棘手的除磷脱氮问题,污染负荷去除率达90%以上,能排入自然水体。等到两至三年植物根系发达到形成网状时,处理污水的能力和效果将会更强。
而且,人工湿地主要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采取“自然生态法”治理污水,其运行成本几乎是所有污水处理设施中最低的。一般来说,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价格为0.2元/吨左右,而传统的二级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约在0.7/吨元左右。
日处理污水4万吨
石岩水库是宝安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污水排入水库,水质日益恶化。其中石岩河和王家庄溪支流是流入石岩水库污染量最大的两条支流,在旱季排入水库的河水几乎都是污水。为有效保护石岩水库的饮用水功能,宝安区环保部门在石岩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建成后,立即启动二期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
二期工程处理范围包括王家庄溪支流的污水以及未纳入排污管道系统的石岩河污水,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4万吨污水,工程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湿地部分占地7.65万平方米,总投资3125万元。工程包括拦水坝、引水管道、提升泵房,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及管理用房、配电室、简易道路、绿化等市政附属设施。
为了美化人工湿地环境,宝安区环保局还委托有关单位对园林绿化进行设计和施工,形成一个环保、生态、花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建设部门全力督战
二期工程于去年6月正式动工。为确保工程建设,今年2月,区政府将其列入“2006年十项民心工程”项目。
作为建设部门的宝安区环保局将该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从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全方位控制。工程发包后,区环保局与承建单位深圳市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工期和质量责任书,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工期每拖延一天,承包人赔偿发包人合同总价的2%,延期的最高赔偿可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