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长江环保面临两难选择:建大坝还是保物种

2008-10-08

长江环保面临两难选择:建大坝还是保物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0425

http://env.people.com.cn/GB/5661129.html

  “我们正面对身患重病的母亲。”不管是环保人士、生物学家还是水利工程师,这些密切关注长江的人心痛地承认,这条曾经自由奔腾、生机勃勃的大江,正逐渐丧失活力。

  4月中旬在长沙举办的第二届长江论坛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小型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而长江曾被誉为“鱼类基因宝库”,拥有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长江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报告称。鱼类和水生哺乳类动物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研究者将其作为长江生态状况的指示生物和记录器。报告同时指出,破坏长江生态的最大因素,正是人类。大坝、污水、酷捕滥渔和无数的船舶、挖砂机,夺走了许多鱼类和豚类的生命。

  豚类危机

  王丁轻点鼠标,一对银灰色的江豚跃入屏幕,一大一小,在水中嬉戏。这张照片,立即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在长江论坛的一个分会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这位专家语速急促而热情:“江豚很和蔼,你看它,爱笑,嘴角老是翘得很高,不像白鳍豚那么高傲。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看。”

  话虽这么说,王丁却很担心,未来几年内,“长江江豚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白鳍豚”。20多年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十余头江豚相伴而行,此起彼伏,扬起阵阵浪花。如今,这种现象已极为罕见。科学家们初步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为1200~1400头,比15年前少了一半。

  去年,王丁会同6个国家的鲸类学家,携带高倍望远镜和先进的声信号监测系统,从武汉出发,上溯至宜昌,再从宜昌直下上海吴淞口,最后折回武汉,历时38天,往返行程约3400公里,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的身影。

  舆论普遍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王丁不愿接受,“这么大的长江,不可能说没就没了”。

  2006427日,有人报告看到了白鳍豚,尽管未经证实,他却认为,有理由相信仍有零星的白鳍豚个体生活在长江中。

  但它确实太稀少了,这让王丁不得不接受另一种悲观的表述:其种群濒临灭绝。据估计,白鳍豚在1986年约有300头,10年后已不足100头。199711,一个由300多人、52艘船只组成的考察团连续7天漂浮在长约1700公里的长江干支流和两大湖泊,只发现13头白鳍豚。

  “如果长江不能支撑白鳍豚和江豚的生存,也许要不了多久,那一天就会来到——它最终也不能支撑同为哺乳类的人类的生存。”王丁认为,处于长江生物链顶端的白鳍豚和江豚,其生存状况是评价长江生物多样性程度、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

如果白鳍豚被确认已经消亡,那将是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物种。这是王丁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这位知名的鲸类学家很无奈,“保护大熊猫可以封山、移民,但长江上的许多人类活动无法禁止,现在的保护措施只能延缓长江豚类走向灭绝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