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专家称青海湖在200年后将可能消失

2008-09-12



来源: CFP 2007711




 


青海湖畔孩子们在追逐玩耍。青海湖水不断下降给湖畔留下了很多浅滩,湖对面是不断前移的沙丘。


夏季的青海湖,碧水蓝天下海鸟飞翔,白云绿草间牛羊成群,茫茫草原、皑皑雪山与蓝色宝湖构成青藏高原上独特的绚丽美景。200778日,首届青海湖国际沙雕艺术节在美丽的青海湖畔举行,来自国内外数万名游客欣赏高原上的独特美景。然而,人们在青海湖畔游玩赏景的同时,青海湖却在一步步走向生态危机。有关气象监测表明,青海湖以南地区沙丘正在以每年5.9——8.6米的水平速度移动的同时,以每年20米左右的速度在“长高”。专家分析指出,如果青海湖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萎缩,目前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在200年后将完全消失。


美丽 日渐憔悴


蓝色湖面烟波浩渺,岸边成群的牛羊点缀草原,金黄色的油菜花犹如织毯,万鸟翔集鸟岛湿地,青海湖之美令人称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约150公里,湖面面积现已不足420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里,周长约365公里。湖水的平均深度为18,最深处达26米,流域面积有29778平方公里。湖区南面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湖北面和东面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湖西面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湖区周围有20个乡(镇),多个国有农场。


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分布有种子植物445种。湿地、高寒草甸、草原、灌木林、耕地、沙丘和鱼、鸟、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青海湖特有的生态体系。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从上世纪后期以来,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2004217日,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刊登了一张由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照片。从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在青海湖的东北面,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青海湖已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面积也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573.9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不足4200平方公里,水深已由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6米,而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目前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近3万亩的速度扩大。青海湖盆地50年代拥有3013万亩优良草场减至现在的1635万亩。在环青海湖公路内侧的小泊湖自然保护站,守护者南加告诉记者,环湖公路外侧,沙漠就在眼前。青海湖东北部一代称为克土沙区,也出现了沙化的现象,沙子甚至已经盖在了环湖公路。一些沙地寸草不生,只是偶尔可见一些低矮的爬地柏。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珍稀鱼种)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的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


青海湖,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青春不在,容颜憔悴。


屏障 不堪重负


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每年夏季,青海湖畔一望无际种植的油菜花,金色花海,清香沁人,犹如仙境。世界各地的游人你来我往,仅200778日当天的青海湖国际沙雕艺术节上游人就有万余人,沙雕节在整个青海湖的旅游上只算冰山一角。记者从青海省旅游局市场处了解到,青藏铁路将为青海湖每年带来40万新游客。


国家林业局湿地专家印红说,湖畔原生态环境已被人类完全改变,青海湖生态的日益恶化,与环湖地区人类过度开垦与放牧以及游客的大量增多有直接相关。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人定胜天”精神鼓舞下,到60年代初,大规模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的优良草场变成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垦草原;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农民也蜂拥而上,开垦荒地5万亩。据调查,为发展生产,青海湖环湖人口由上世纪50年代的2万多人增至现在的9万多人。


然而农业的“大跃进”给青海湖带来的是难以挽救的厄运。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赏心悦目,但是美景背后是惨重代价,由于开垦的水浇地面积越来越大,人类与青海湖争夺入湖水源,使青海湖入湖水量年年锐减,直接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


为了浇灌耕地,大部分河流被筑坝截流。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水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水质的变化同时威胁湖体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对一些依赖青海湖生存的生灵而言,人类向自然贪婪的索取,其破坏是毁灭性的,湟鱼是最直观的牺牲品。1958年青海湖建立渔场,开始规模捕捞,1958-1962年间,平均年产量达2.1万吨。近年来,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湟鱼,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鱼类资源锐减,致使迁徙鸟类生存受到威胁,青海湖鸟岛上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整个青海湖生物链变得脆弱。由于鸟类数量减少,青海湖畔广袤草原虫灾不断,更加快了草场退化的脚步。


美丽而脆弱的青海湖,能抵御几多天灾与人祸?由于全球变暖,青海湖蒸发加速,而人类活动更是为其生态恶化推波助澜。今日之青海湖,牛羊吃的草越来越少,湖畔风沙一年胜于一年,青海湖175万亩的沙化地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治理 步履艰难


当青海湖生态年年恶化,人们才觉醒必须尊重自然。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青海经济欠发达,仍先后投入数亿资金,启动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天然草地恢复、渔业资源恢复等10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经过几年努力,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虽然局部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青海省规划从2006年起用10年时间,投资68.87亿元全面治理青海湖整体生态。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从青海湖走来的公保尚代表说:目击我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湖区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位持续下降,湿地萎缩,部分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病虫鼠害频仍发生,遑鱼资源濒临枯竭。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总理多年关注青海湖的综合治理,现在,我们已经拿出青海湖流域29661平方公里4县、25乡镇和5个国有农场湿地保护与治理规划,拟实施5大类18个工程,到2015年将可极大改善生态,有效缓解湖区水位下降趋势,湖区各族人民盼望早日立项实施。


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青海省近日出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将于今年八月一日起施行。对湖泊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立法进行保护,这在中国尚属首例。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大规模无序利用青海湖。直到今天,当面对青海湖生态恶化所带来种种恶果时,面对青海湖仍存在无序开发的状况时,科学家们深表忧虑:青海湖这几十年的命运,从反面论证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


 

青海湖沙滩上一汪死水旁深深的留下了车辙,青海湖的命运会是这样的缩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