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洪大教授:借助公众维权力量 推进环境治理

2008-08-07

洪大教授:借助公众维权力量 推进环境治理

来源:光明日报20070702

http://env.people.com.cn/GB/5936413.html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方接连出现蓝藻爆发现象。当绿色因蓝藻让人感觉不那么温馨时,我们的绿色环保之梦是不是越来越远了?“剪不断、理还乱”,环境治理究竟怎么办?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2007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民大学教授洪大用指出,目前要推动更加有效的环境治理,还有一个更现实的路径,那就是积极解决环境纠纷,回应公众现实的环境利益诉求,促进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参与。

  洪大用说,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1995年以来,我国环保部门收到的群众来信数量和接待的群众上访数量都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虽然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有所下降,但是群众来信却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活质量,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并寻求补偿。

  他说,与纯粹通过宣传教育来启发公众环境意识、形塑环境保护的价值观促进公众参与相比,直接回应公众现实的环境利益诉求,保障公众正当的环境权益不受侵害,更能激励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自觉关注和参与,因为这样的环境治理与其切身利益相关。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抑制或忽视公众的环境权益诉求,而是在回答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的过程中,发展更为公正、更为合理、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那么我们就能实实在在地把公众纳入到环境治理的实践中,借助公众维权的力量,不断改进我国的环境治理实践。

  谈到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洪大用介绍说,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成长中的社会科学,更加关注环境的社会原因。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学科意识的自发介绍与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学科意识的自觉研究与建构”两个阶段后,目前呈现走向深化、走向对话和走向组织化的新趋势。其未来发展,将从更多的角度、在更深的层次上和更广泛的范围内,围绕中国环境治理的局部失灵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学研究。(记者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