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4
如今的大江大河要想把自己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可真是太难了。前些年我的一个朋友从青海黄河源头打了一瓶水,又到山东黄河入海口又打了一瓶,放在一起让人看时,没有人相信这是同一条河里的水;珉江,1986年我去九寨沟时,除了为九寨沟的海子那蓝蓝的颜色而感动外,就是为她那汹涌澎湃的激流而心旷神怡。2003年我再次站在都江堰旁的珉江岸边时,奔腾的江水没有了,有的是江中那一片连着一片裸露的砾石滩。
2005年大年初二,58名绿家园志愿者和当地参加澡堂会的老乡们一起在江边时共乐时,北京人感慨的是怒江的水竟像绿松石似的绿。而沉浸在澡堂会的欢快中的当地人则执着地说:怒江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它是一条天河。
这条天河边上有很多温泉,每年春节,周围大山里的人就要到这里来洗去一年的灰尘,用全新的面貌迎接来年。在温泉旁我们看到围着一堆炭火的傈僳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告诉我们是走了十天的山路来赶澡堂会的。我知道傈僳人有喝同心酒的习惯,就让他们喝给我们看看。正说着,两个中年男人举着两个啤酒瓶子就边喝边唱开了。就是这已不那么原汁原味的同心酒喝得还是让我们这些城里人也和他们醉到了一块。原汁原味的同心酒是要两个人搂在一起,脸贴着脸,从一个碗里同时喝的。
2005年春节的澡堂会是在六库,也是怒江州府所举办的。那里东临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两座大山夹峙下的大江两岸天然温泉被形象地称为“十八汤”。当年男女同浴的习俗已随着现代化生活的界入变成了男女分浴。十分有意思的是,那天我们一行中,男士的镜头中定格的大多为女士们半裸的玉体,而女士们拍到的照片,却多为小伙子们洗得正欢。看了照片,也有人说这不公平,为什么人家是天体沐浴,你们却举着相机拍人家,要是天体就都是天体。细想想,这一说法他的道理。
绿色的怒江,天然的温泉被当地人称为天河。用科学家的术语来形容则是:怒江从河源流来,沼泽区之间,河谷开阔,纵比降小,水流缓慢,两岸是5500m~6000m的高山,属高原地貌,现代冰川发育。河床是松散的冰川沉积物。
我曾到过北极,那里冰山的颜色是湛蓝湛蓝的。那怒江江水的蓝绿,与河床为松散的冰川沉积物是不是有着一定的关系呢?
怒江作为“三江并流”中的一条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时有这样一段评语:“三江并流”区域是一部反映地球历史的大书, 这里丰富的岩石类型、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展示着正在进行的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而且蕴藏着众多地球演化的秘密, 是解读自古至今许多重大地质事件的关键地区。这样的地质构造,和江水那绿松石似的色泽,我想一定也有着必然的关系。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她们之所以在藏、滇、川交界处,形成南北走向紧密并流的态势,正是受印度板块东北缘接合带密集的近南北向的断裂带控制。尤其在怒江州境内,怒江河谷近乎于一条直线,被夹峙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怒江河谷是沿着著名的怒江大断裂发育形成的。
所以,三江并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要归功于三江地区集中体现了地球的地质动力特征,是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受到巨大的挤压,片理化和直立岩层,都构成了三江地区岩石的显著特征。不过,这一特征给我们此行带来的恐惧是后话。
脑子里装着这些从书面学到的知识的,关爱自然江河的人们,站在怒江面前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捕捉时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大山尖上的一个圆圆的洞,那洞的面积能并排放下40辆小轿车,那洞里还长着三棵大树,那洞被当地人称为石月亮;是拉开弧度的怒江第一湾,远处皑皑的雪山,近处盛开着黄黄的油菜花的桃花岛与碧玉色的江水形成的那个U字,让多少摄影爱好者流连;是由页崖“搭”起来的陡峭的石崖,那一页一页如书似的岩片记载着大自然的年年月月;是从天而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如丝如链的在空中飘洒;是随时随地都可能把怒江重新妆扮的从绝壁上滚下来的大石头。
不光是我们这些热爱自然流淌着的江河的人,一位资深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走近怒江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世界上很少有像“三江并流”这样的地区,汇集了如此众多的陆地地貌类型和自然美景。除“三江并流”奇观外,还有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峡谷急流、开阔的高山草甸、明澈清净的高山湖泊、秀美的高山丹霞、壮丽的花岗岩和喀斯特峰丛、多样的植被和生态景观,无不展示着独特的自然美。
怒江令让叫绝,自然还包括了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它同样丰富多彩: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 昆虫31种,这些动物种数均达中国总数的25%以上 。
正是基于造物主的这些杰作,“与世界上现有自然栖息地及其保护优先性相比,滇西北和横断山脉由于其生物多样性而一直在所有重要国际研究中居优先地位。这些全球性研究包括: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的“全球200区域”、以及国际自然保护和国际鸟类组织确定的“25个热点区域”。三江并流地区为横断山脉主体,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区域在全球的优先地位。
2005年是我第二次近距离接近怒江,但是第一次到西藏境内怒江流过的松塔。因为险,我们一行中只挑了6个人坐上了租来的一辆小卡车,开进了刚刚通了四个月车的简易公路。开卡车的司机告诉我们,目前只有三个司机可以较熟练的在那一路上段开,一般人是绝不敢在那样险的地方开车的。这位司机还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去的前几天,他在那之美,之险,此行我们给了最多的赞美之词的松塔路段,一块差不多有8吨重的大石头就从路边的峭壁上掉在了他的车轱辘前。吓得差点没丢了魂的他后来是找到炸药把硕大的石头炸小才继续前行的。
在松塔,我们一行人共同震惊的是,水的确是像绿松石一般。不管是我这个多年来跑了无数中外保护区的记者;是写有《中国水危机》一书的学者马军,还是两个来自美国的电视人。但我们每个人又还都有着自己对那里景观多样性的偏爱。我是在一大块似天然壁画的石壁前,冒着镜头会被雨淋湿的危,在那从各个角度拍了一张又一张。当然,每一张里一定都有天然壁画的下面那绿松石般的江水在悠悠地流淌。我准备回去后放大,挂满一面墙;马军则是和石壁前从天而降的瀑布没完。快速慢速、绝壁前有一块一块的大石头的,光是白链般的瀑布的,反正他也是怎么拍也拍不够;而那两位电视工作者却是看上了一处头顶上有着一块三面悬空的大岩石的地儿。那个地方我们的小卡车往那一停,就只能过两个人了。我们还试了试,从我们站的地方往下扔一块石头,十秒钟后石头才着了地,但还是没能进入既湛蓝又碧绿的江水。就是这险,才让两位做电视的一致决定:我和马军为观众说说我们看到的怒江,就那儿了。他们认为,那里最能体现怒江的险,怒江的真。
松塔的景色美,那里住着的少数民族也很有特色。我们走进一家烧着旺旺的塘火的木楼后,家中的女主人穿上了她的怒族长袍。怒江边松塔这个只住有十几户怒族人家的小村子里的人,没有见到过多少外面人,仅仅见到的大多都是摄影记者。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外面人就都是举着“大炮筒”,喜欢他们穿上鲜艳衣服的人。所以纯朴的他们看到我们后,也就一边穿戴,一边忙着往塘火边一个个碗里倒着自家酿制的米酒招待我们。
很遗憾,村里人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会讲几句汉话的女人。从简单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满足的。在这个怒族小村庄里,每家的火塘前都供有神龛。有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画有一些简单的线条;有的是一张画,画着高高的雪山。看得出来,石头和雪山在这些民族兄弟的心目中摆在什么位置。
绿松石般的怒江边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马帮走的路,那是在石头上刻出来的小路。贡山县年轻的旅游局长告诉我们,高黎贡和碧罗雪山峡谷中的马帮走过的路上,留有一些马蹄成年累月走出来的印迹。这些印迹记载着人类在大山里生存和交往的历程。可是,曾经有领导认为这马蹄印不好看,要用水泥把它们盖住,幸好这位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当上了旅游局长,才制止了这一工程。
站在松塔的怒江边,我们六个人发自内心的想告诉朋友们的是:从目前的自然景观看,怒江流过的松塔,真正是原汁原味的。
怒江所在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区由于海拔高差达6,000米,区内云集了相当于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大跨度的展现了垂向植被体系,是欧亚大陆生态环境的缩影。可是,科学家的足迹在那里几乎还没有留下。那绿松石般的江水两岸都是些什么树,什么花?雪山融化的江水中有多少种鱼,是什么属,什么科?页岩构造的山脉在经过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千万年间又有了什么新分化,增长?三江共有的深切河曲和多级阶地区域,从低海拔平坦地区向高山峡谷演进的过程,还是一个又一个的迷,还都等着我们的科学家去认识,去破解。
而我们现在手上有的资料是什么呢,是1922-1935,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了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9篇反映滇西北的文章。他在滇西北采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动物标本、他运回的数百种云南杜鹃仍繁衍在美国和欧洲的花园里。洛克从1922-1949,在丽江生活了27年,其在云南期间的数千页文稿、数百幅照片保存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总部。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说:在我考察和评价过的183个世界遗产地中,三江并流无疑是可以列入前5位的。正如人们所说,在生态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方面,在其他任何山地地区都很难找到能和(三江并流)这一地区相媲美的区域。”
就是因为这里的独特,已经很长时间了,每年大英博物馆都要派大量考察人员到云南,用各种各样的杜鹃花种和各种草花来丰富他们的园林。“没有喜马拉雅的花卉就没有当今欧洲的园林”———这句在世界普遍流传的名言,我们的国人有多少知道呢?
那天晚上,当我们坐在山民刘吉安家的火塘旁,和同行的志愿者们一起,分享着我们在松塔拍到的,陡峭悬崖下柔顺而鲜丽的怒江照片时,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天,绿松石般的怒江变了颜色,大山发怒了。
发现时已是早晨。开始我们还兴致勃勃地扫着木楼前的雪,为同时看到了:木棉花开春意融融的怒江、大雪纷飞冬日笼罩的怒江而得意。可上路后我们才领教了来时仅走了10分钟的3公里的一段山路,回时却走了整整6个小时,一个麻袋接着一个麻袋垫着车轱辘往前走,是什么滋味。来时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怒江第一湾旁,仅仅是一小堆页岩从山上掉下来,便让我们四辆面包车上的城里人外加十几个请来的山里人,挖了二个多小时仍无法逾越。
几天来,天天都沉醉在绿松石般的江水旁的我们这一行人,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体验:什么是怒江,什么是江怒,什么是大自然……
两三千万年前,印度板块撞击到欧亚板块造成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在晚白垩纪,我们今天所到之地还有很多海洋。它在几百万年前一下上升了几千米,这么快的隆升速度,造成了物质的不均衡。大自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科学家们还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
四川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范晓2004年12月从怒江考察回来后曾撰文:怒江河谷几乎就是沿着著名的怒江大断裂发育形成的,而且这一断裂现今仍在强烈活动,其主要证据就是沿怒江断裂带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地震区之一的滇西南地震区和腾冲地震区。怒江由中游向下游地震活动逐渐趋强。直到今天,河谷一些地方的隆升速度每年仍有2到4厘米。这么快的隆升速度,自然不会稳定,
除了页岩的坍塌和滚石的滑下,怒江在2005年2月14日,西方人的情人节这天,让我们看到的还有倒在地上的一棵又一棵大树和大雪中,由绿变黄的江水。
记得刚刚走进怒江时,我们这一行人曾试图按着书中看到的寻找着怒江从六库到丙中洛河段的急流段160多个在都哪儿;急滩65个又是哪几个;那一级的13个急滩里面,一定包括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的老虎跳;泛着白色浪花和江水有哪些又可以算做二级的那26个呢?
早就听说,看一个峡谷,它的水流流态有重要价值,一个滩下面一个平流,下面再加一个曲流,峡谷变化很多,价值就很高。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每年去漂流的人很多,现在等着漂流的人已经排到了6年以后。激流河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这个资源就是它的河道———除了观赏,还有漂流。
下了雪后的怒江,我们再也分不清哪是激流,哪是险滩。处处是激流,处处是险滩。前两天那么绿的江水,也成了和黄河差不多的颜色。我们车的司机说,其实这就是怒江夏天的颜色。你们才来怒江几天,就差不多把一年四季的怒江都看到了。
为了那场后来说听说是百年不遇的大雪,我们和怒江多了一天近距离的接触。离开时我的心中不免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到怒江,更不知道下次再到怒江时,怒江的颜色还是绿松石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