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地的地下,树上留下了雪的痕迹。
绿家园乐水行如约而至宣武博物馆可惜关门维修。
金元清古城重合于宣武宝地,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各地会馆都在此宏扬传承。
带着树挂一叶子上的雪花,我们走进了安静的北京牛街清真寺。牛街清真寺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于明清时期修筑,是采用汉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建筑集中对称,其格局采用汉族宫殿式的木结构形式为主,其细部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建筑的装饰风格。精美的雕梁画栋,别具风格的殿堂屋顶,随处可见的《古兰经》文和赞美穆罕默德词句的细部装饰等,处处呈现出汉族古典宫殿式建筑与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完美结合。
寺院为汉族宫殿式建筑,内部装修结合阿拉伯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寺院对面为一座长40米的汉白玉底座灰砖影壁。寺门有5门,中大边小,前有朱漆木栅。正门在望月楼下,楼高10米,为六角形双层亭式楼阁。由便门进入两层院落,正西为礼拜大殿,五楹三进七层共42间,可容千人礼拜。
太阳从云中走出,雪花从树上洒向空中时,我们走进了法源寺。同行的谢玉玲想起了李敖先生写《北京的法源寺》的书。
李先生在法源寺的题词,应该最能表达他步入梵林的心态—“法海真源,尽在于斯。”
法源寺的丁香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圣树,被称为“西海菩提”。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但中国西部的气候不适于菩提树生长,因此,西部的佛教信徒就把形似菩提的丁香作为菩提树供养。
现在法源寺内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种植。一年一度的法源寺丁香诗会始于明代,大儒纪晓岚、洪亮吉、龚自珍、林则徐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法源寺留下过诗句。
1924年4月26日,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参加北京佛化青年会为他举办的赏花会。当时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寺内留下了一张合影,被广为流传,称作“岁寒三友”。
法源寺原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始更名。宋靖康年间,金兵克汴梁,将徽宗、钦宗及3000多名宗室押至燕京。徽宗被囚于大延寿寺,钦宗则被关在了悯忠寺。
对于法源寺,李敖先生写道:“所有地面上的活动,都化作尘土,都已躺下;剩下的,只有那静止的古刹,在寒风中、在北国里,悲怆的伫立着。
绿家园乐水行在北京的初雪中,感受着北京的传统与文化,宗教与信仰,丰富着自己,传递着自然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