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乐水行 20100703:北长河-团城湖乐水行纪实

20100703:北长河-团城湖乐水行纪实

2010-12-09

活动时间:7月3号(周六)

运河蓄水区

活动内容:北长河——团城湖(南水北调终点)  全程 5公里


今天的乐水行,与以往单一的水专家讲解的形式相比,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资格最老却是最爱提问的小学生。除了重量级的文史作者周晨给大家解读河道上蕴含的历史往事、人文典故、诗词文章、名人轶事外,活动还特邀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小檗带大家识别河边和河里生长的植物以及植物对于河流生境健康状况的指示作用。活动成员中一个学习建筑专业的先生充当了临时专家,为大家从工程学角度分析河流景观规划,他说以前的城市,泥土多,植被多,像是一块海绵能吸纳很多水;现在的城市都用水泥硬化了,就像铺了一层防水塑料板,使得降落到地面的水无法与地下水交流,只能蒸发到空气中,或流到城市以外的地方,久而久之城市内的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水位下降,破坏了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同时这位朋友还介绍了很多以前没怎么听说过的环保小窍门,如给冰箱装滑轮,在家的时候把它推到墙边,不在家或夜里把它拉出来更好的放热,窗户上安装遮阳板,门上安装小短帘,可有效帮助节能。这位爱抬杠的先生更是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今天走的河道,在一处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一边修了映衬,这段河的河道里和河岸边植物种类非常少,显得很干净。而另一边没有映衬的河道,植物多样性明显丰富起来。绿树成荫,野草丛生,在城市中这种荒野之美已经少见了。这种对比让我联想到两种美女。一种是高档写字楼里妆容精致的Office Lady,一种是乡野间素面朝天的村姑。精致而修饰的美和粗糙而自然的美,我想这也代表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两种审美观。


走到终点的时候,大家在一处阴凉处停留,都有点意犹未尽,并争先恐后地分享心得和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见解。通过大家的发言,作为绿家园的志愿者我欣然发现,乐水行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感受河流之美,记录河流之痛。它像播种在每个人心中的一粒种子,种子发芽生长,绽放不同的花朵,也必将结出五彩的果实。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位带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来参加活动的妈妈,她说,成人是很难改变的,可是成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接近自然是家长带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同时,她还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变现状,不要再掠夺后辈的生存资源。这样的话从一个母亲的口中说出来,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环保是爱的最佳表达。


一位来自林大研究宏观环境政策的研究生告诉大家,这个活动让她开始从被动接受书本课堂知识到主动体验并汲取知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让她从悲观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的参与让她更加真实的了解现状,会非常有利于自己在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在场的其他学生也有同感。北师大的一位研究生说,她本科读环境工程,研究生读环境科学,以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更有意义,可现实让她很失望,她的研究生课题基本就是从资料中录一些数据然后计算一些参数,她们甚至很少做现场调研工作。在参与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她体会到当前这些事情的操作是多么的虚假和不科学。其实,我觉得大学生真的应该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这种体验自然的户外活动可以训练大家把各门功课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帮他们拓展学习兴趣和研究思路。例如,一个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就表示,以后他在做设计的时候会充分考虑环保的可能性。现在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做研究做到最后,越做越郁闷,越做越迷茫,归根到底就是视野局限,脱离现实。


参加活动的成员中还有两个白领,她们告诉大家,环保让她们从LV,香奈儿给她们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下解脱出来,活得更洒脱自然。写到这里我想到北大教授潘文石。他长年在野外,在四川保护大熊猫,在广西保护金丝猴。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他说,现在的科学家争先恐后发文章拉项目,因为这样就可以买大房子,买豪华的车。可是,他又说,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缺呀。这一句简单的“我什么都不缺呀”,震撼了我。我们每个人到底缺什么。我们缺的东西很多很多,但归根到底缺的是心灵家园。
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中学生说,她从电视上看到乐水行的宣传,就抱着瞧一瞧的目的来了。来了以后她被这种生动而不乏专业,严肃而不乏活泼的学习氛围感动。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对于芦苇叶子上标志性的折痕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物理作用下形成的这个话题的争论。


非常感谢大家对绿家园的肯定,大家觉得绿家园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并且绿家园的这些小行动让大家对未来抱有希望。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行动,绿家园会一直做下去,并且会不断改进,力求每一次行动都更加有力。


最后用汪永晨的话做一个总结: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实现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交流的快乐。我们欢迎任何学科背景的学生和社会人士加入我们的队伍,帮助大家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环境问题,并期望找到在环保领域内共同喜欢且能付诸行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