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三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8-03-12

三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两会专递:

1、新华网:  安国锋代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2、春城晚报: 云南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滇中急盼金沙江清水解渴

3、新华社:  来自企业的代表: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4、新华社:  况平委员:整治“污染下乡”需疏堵结合

 

环境资讯:

5、中国新闻网: 环保总局:2006年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5500多亿

6、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环境保护部:环保执法从此“不听市长”

7、新华网:  解振华:中国愿和所有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

8、中国新闻网: 秦刚:北京奥运会安保和环保一个都不能少

 

地方信息:

9、新华网:  济南趵突泉水位跌破黄色预警线(图)

10、新华网:  巢湖2月水质降为重度污染 

 

专题报道连载故乡的河-如海河篇:

11、中国经济时报: 悲喜如海河

 

深度报道:

12、新华社:  绿色出行 国外大城市怎样“公交优先”?

 

环境时评:

13、解放日报: 突破环保“无力”瓶颈

14、大江时报: 环保总局“升级”的欣喜与期待

15、新京报:  京津冀水资源补偿合作机制需加快 

 

 

 

1、安国锋代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11/content_7765057.htm

    祁连山积雪增加有利于缓解河西走廊用水。这是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马牙雪山(3月9日摄)。由于去冬今春持续降雪,祁连山积雪出现了近10年来少有的大幅增加,这将对缓解甘肃河西走廊用水紧张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新华社记者连振祥摄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宋常青)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祁连山脚下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安国锋在两会期间大声建议:快快保护祁连山。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地区的‘母亲山’。”安国锋介绍,祁连山现有冰川3066条,森林869万亩,天然草原4000多万亩,孕育了56条内陆河,汇集而成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年径流量接近73亿立方米。祁连山养育着近500万人口、800万只牲畜、70多万公顷耕地,上百个工矿企业。

    现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国锋介绍,随着全球气温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祁连山出现了严重的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等现象。“祁连山西段西北坡170多条冰川中,95%的冰川都在以每年平均4.9米的速度退缩。”

    “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安国锋介绍,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对涵养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水源,遏制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汇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还将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如何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安国锋建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祁连山高海拔区气候严寒,前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造林成活率低,封山育林期限长。根据统计,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森林面积2.7万公顷,需要资金巨大。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资源管护资金投入。

    同时,他还建议通过对生态区牧民进行易地搬迁或者就地转产,实施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和转产工程;也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试验示范区,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2、云南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滇中急盼金沙江清水解渴

来源:春城晚报2008-03-11

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08-03/11/content_12666883.htm

  春城晚报讯 “滇中调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关系到云南又好又快的发展、关系到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从根本上治理滇池,唯有实施滇中调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问题。”

    想深层次问题,提可行性建议,爱民诤言振奋人心。连日来,在我省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中,关于吁请国家加快滇中调水步伐的呼声不绝于耳。委员们摆事实、讲依据,拿出丰富的材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争取广泛的重视和支持,为推动这一重大工程早日实施大声疾呼。

    滇池流域水资源利用度达147%

    委员们认为,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滇中地区是我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滇中地区涉及昆明、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曲靖、丽江7个州市49个县市区,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地区,集中了全省2/5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2/3的生产总值、1/2的农业总产值、4/5的工业总产值和3/5的财政收入,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然而,由于滇中地区位于长江、珠江、澜沧江和红河四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各河流域和自然降水来水时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属于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条件极差、旱灾频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有40年发生较大旱灾,其中大旱20多次,并且近年来旱灾发生次数及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历史资料记载,全省有3个严重干旱区集中在滇中,滇中地区几乎每2至3年就有一次大旱,有时连续两三年干旱,并引发多种自然灾害。2005年,在一场持续的大旱中,这片地区受灾面积达到了1430多万亩,植物干枯面积达到600万亩,400多万人、30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极度缺乏。

    “水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委员们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日益加快,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农业用水大量被挤占,片区内湖泊承受的压力和污染越来越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导致各湖泊、河流水域面积萎缩、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遭遇极大制约。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滇中地区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了高强度的开发,目前全区水资源利用程度已达到47%,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上限,滇池流域更是高达147%。由于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区域内主要河流、湖泊的水环境日益恶化、水功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滇中调水需多渠道筹措资金

    “解决滇中地区的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十分紧迫。实施‘滇中调水’工程,是实现滇中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切实改善滇中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委员们观点鲜明。

    不少委员纷纷提到,为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参与解决滇中地区严重缺水这一难题,去年9月,省政协在昆明举办滇中调水恳谈会。会议邀请了我省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别的负责人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实施滇中调水工程是云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好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从宏观到微观、生态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尽快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和运作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启动,造福云南人民。

    建议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委员们认为,滇中调水是50年来云南人的一个梦,是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造福云南千秋万代的一项工程,也是我省投资较多、技术难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的一项伟大工程。多年来,各级干部和各方有识之士一直对其投予热切关注的目光,并为之辛勤努力。滇中调水最主要的前提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最迫切的事情是解决好昆明和滇池流域水污染、水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等问题。目前,工程的规划方案初步完成,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增强滇中调水的紧迫感并为之努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委员们呼吁:“滇中调水”工程是关系云南人民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机构,目前已经完成了《滇中调水工程规划报告》,为实施“滇中调水”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国家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支持云南尽快实施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为此,建议中央把“滇中调水”工程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尽可能早日开工建设;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抓紧金沙江中上游龙头水库的比选,尽快明确“金沙江中上游河段水电开发方案”,为“滇中调水”工程规划的最终确定创造条件;建议从西部大开发、生态补偿、以水养水、以电养电等角度,对云南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照顾。

    期盼金沙江的清水早日流进昆明,期盼云南人半个世纪的梦想早日实现。站在全国政协会议这一高度和平台上,云南全国政协委员们为这一宏大工作殚精竭虑、疾声呼吁。

3、来自企业的代表: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来源:新华社2008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87876.html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许多来自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企业不仅是产品制造者更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因此,应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这些代表表示,企业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耿加怀说:“我们企业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的设备,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去年我们先后投资1.5亿元,淘汰掉2200多台高耗能设备;二是对于小水泥厂,小焦化厂采取关闭,把能耗降下来;三是在改造现有设施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不少代表指出,节能减排还必须增强全社会文明生态观念,培育绿色文化,建立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副董事长李长顺认为,没有全社会的参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育绿色文化理念就不可能增加节能减排的自觉性;不建立起长效机制,就不可能使节能减排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记者李杰、刘媛媛、陈兵)

4、况平委员:整治“污染下乡”需疏堵结合

来源:新华社2008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87553.html

  如何解决“污染下乡”这一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新难题,成为今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园林局副局长况平认为,污染下乡一度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发展愿望最迫切的地方,整治“污染下乡”需疏堵结合。

  目前,农村自然环境已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方净土”,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污染由东部向西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于污染企业的到来,许多原是青山绿水的村庄,已变成了污染重灾区:作物、苗木被“烧死”,粉尘、浓烟呛人,怪病恶症不断,环境冲突频繁。

  “污染大户为何能在农村找到落脚之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冲动。”况平委员认为,一些欠发达的农村甚至提出“我们不怕污染”“宁可呛死,不能饿死”“只要温饱,不要环保”之类的口号,环保一再被边缘化。在某些地方领导眼里,环保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障碍。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工业强市”“工业富区县”的目标成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挥棒。随着任务的层层分解,一些完全不具备条件的镇街也纷纷上马“工业区”“工业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长驱直入。近年来,污染下乡造成的环境纠纷在全国呈高发态势。

  但同时,况平委员也表示,应该看到,污染下乡一度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发展愿望最迫切的地方。一些带来短期财源和就业机会的污染企业被取缔关停之后,地方经济受到了冲击。因此,整治“污染下乡”应积极探索“堵疏结合”的方式,逐步化解无序发展带来的阵痛。如把原有低水平工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配套协作功能强的产业项目,努力打造“零排放”产业集群。

  此外,况平委员还建议,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农村污染企业加强排查,一旦有违法排污、夜间生产等行为,就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记者朱薇)

5、环保总局:2006年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5500多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03月11日

http://finance.baidu.com/n/finance/hongguan/guonei/2008-03-11/11413272563.html

  中新网3月11日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今天上午在记者招待会表示:自2006年召开第六次环保大会后,两年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了5500多亿元,占同期GDP的1.24%。

  张力军说,在2006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张力军表示,两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三个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环境与经济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环保工作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环保投入不断加大。两年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了5500多亿元,占同期GDP的1.24%。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污染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证券等政策,并且加大了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力度。

6、环境保护部:环保执法从此“不听市长”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8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86978.html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表示,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而局升部只是一种形式,今后还会在人员编制、职能、环保机构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肯定是好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任青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任青山指出,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提高了环保机构的权威性,有利于更好地执法。此前,国家环保总局的职能,简单地说就是“只管节能减排和排污收费”,在立法、生态建设,尤其是大的生态建设方面作用有限。但成立了环境保护部后,这些现象将得到改变。

  “以前各个地方环保部门都要听市长的,现在有了突破。环保部门可以自由制定、实施环保政策。”任青山指出。

  最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部的组建将从根本上理顺环境部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则表示,环保总局将升级为环保部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他指出,在这次改革中,由局升为部的不多,环保总局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同时透露,局升部只是一种形式,今后还会在人员编制、职能、环保机构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粤籍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就是为赋予环保执法部门更大的“话语权”。

  黄细花代表指出,目前我国地方各级环保部门采用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地方环保部门的官员任免、经费划拨、设备购买等,都由地方政府统一负责,“端人的碗,受人的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

  黄细花代表认为,把“局”改成“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决策体系内可施展的空间大不一样。今后,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机构的建设,使其能有效地独立行使职权,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记者 马继鹏)

7、解振华:中国愿和所有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84397.html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11日在北京说,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愿意和所有的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合作。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就环境资源和节能减排问题答记者问题。

  解振华说,目前,中国和所有的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已经有很多区域性合作,也有一些双边合作,都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沟通和技术合作。

  去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通过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解振华说,巴厘岛路线图的重点是解决减缓适应和资金技术转让问题,主要是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度实现量化的减排,而且要兑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承诺,减排承诺要做到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同时也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努力采取应对措施,来减缓温室气体的增长,也要做到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

  他指出,根据迎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政府积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五点: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共同和区别的责任;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原则;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发挥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

  解振华说,中国历来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这个国家方案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公布国家方案的。

  他介绍说,中国在过去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保护全球气候,比如立足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间,中国的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6.6%,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同时正在积极地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最近20年,中国植树造林面积在全球人工造林面积是最大的。最近25年,中国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大体是51亿吨。

  他表示,在今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温室气体的增长速度能够得到控制,不是无约束的、随意的排放二氧化碳。

8、秦刚:北京奥运会安保和环保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88305.html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十一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中国政府已经在安全保障和空气质量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奥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并能为奥运会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

  秦刚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成立了国家级的奥运安保机构,参照往届奥运会的经验,组建了奥运会的安保指挥系统,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制定了奥运安保的战略计划。他介绍,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全面落实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安保措施。“我们将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安保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来确保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的举办。”他说。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北京空气质量问题,秦刚介绍说,申奥成功后,北京就开始加大对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整治力度。一九九八年以来,北京市实施了十三个阶段的综合防治、采取了二百多项措施,空气质量已经得到逐年改善和提高。同时,中国还制定了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奥运会前采取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奥运会期间采取减排措施。“相信在奥运会期间,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的指标将达到国家标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到北京,同场竞技,并能取得良好成绩。”秦刚说。(记者 王岩 关妍)

9、济南趵突泉水位跌破黄色预警线(图)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2/074615129222.shtml

  3月11日,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标识牌标明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8.12米。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新华网济南3月11日电 (记者董振国) 受干旱少雨天气的影响,加之济南郊区开始农业灌溉,济南趵突泉水位不断下滑,11日已经降至28.12米,跌破28.15米的黄色预警水位。

  记者11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看到,趵突泉3个泉眼出水势头明显变弱,泉水已没有喷的感觉,泉水离水面距离很小,水花直径也大大缩小。趵突泉公园的地下水位指标牌上,显示当日水位只有28.12米,低于黄色预警水位3厘米。

  据山东水利专家分析,造成趵突泉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期降水稀少。据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统计,今年1月以来,山东降雨稀少,全省平均降雨仅1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30%多。

  根据济南市制定的保泉应急预案,当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8.15米时,将发布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应急预案,有关部门按照人工增雨、水源置换、控采限用、回灌补源等分工,做好各项准备。

  据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专家商广宇分析,目前山东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加上济南周边农业灌溉用水的增加,泉水的下降趋势会更加明显。预计今年上半年济南降雨量仍旧偏少,今年的保泉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

10、巢湖2月水质降为重度污染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3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11/content_7765136.htm

    新华网合肥3月10日电(记者蔡敏)安徽省重点流域2月份水质监测显示,与上月相比,巢湖湖区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重度污染,淮河与长江水质有所好转或持平。据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近日发布的水质月报,与1月相比,巢湖湖区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中度污染下降为重度污染,但水体营养状态基本持平,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安徽省环保局水环境保护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月份巢湖湖区水质下降,主要是总氮指标超出了重度污染标准。

    在分析巢湖水质下降的原因时,安徽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与1月相比,2月份巢湖流域污水排放总量没有大的起伏。总氮严重超标与1月至2月初流域降雪量较大有一定关系。与通畅的大江大河不同,对于相对封闭的湖泊来说,积雪融化后加大了对地面的冲刷,大量农田化肥和废弃物随融雪汇入巢湖,使总氮指标明显上升。每年巢湖在出现大的降雨、降雪后,总磷、总氮等污染都有一定的滞后性。

11、悲喜如海河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08-02-20 薛娟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2/20/content_7637110.htm

    小时候,以为家附近的如海河就是像海一样的河流,一是因为它宽,有百十米,二来“如海”两字似乎可演化成此意,而且印象里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它是长江自然形成的分支。

    后来才知这条河全由人工开挖,属引江河之一,南接长江,北至海安,灌溉了如皋和海安大片土地,故得名。

    一条运河波浪宽

    “我们小的时候,如皋境内并没有如海运河,当时引水灌溉和排水都用水车。”春节前夕,全家去如皋绿园玩,在西北角的“紫薇轩”里,父亲指着其中的“大玩具”——水车告诉我。

    尽管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南濒长江,东临黄海,但解放初期,如皋境内却因水系紊乱、引灌困难、排泄不畅,使得“水旱灾害,无岁不患”。

    早先农户大都依河而居,小河呈“m”型,俗称“套子园”,涝了排不出,旱了没源头。两天暴雨一下,就会水茫茫不见路影。夜晚睡觉,鞋会像小船漂走;白天吃饭,鱼在桌下嬉戏。十天半月,水才肯退去,可低洼田仍积水如塘,蛤蟆叫声一片,这时就得筑高田埂,用水车往外排水。若半月不雨,高沙土地就干裂如龟壳,小河边的一部部水车则日夜转动不停,水缓缓地流入田间水槽。可天旱时间一长,河水渐渐枯竭,农户站在水车上便不肯下来,渗一点车一点。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全国大兴水利。如皋地区要平地开挖三条大河直通长江,长甸河、焦港河、如海河,像贯通天南地北的“川”字。

    “当初挖河时那叫一个苦!”家住如皋市九华镇的冯爷爷如此总结开挖如海运河时的经历。“那时正逢冬闲时节,那挑河挖沟的阵势,从南到北,黑压压的全是攒动的人头。天寒地冻的日子,每天吃的是萝卜粥、萝卜饭,天不亮军号一响就得起床,中午融了的冻土一脚踩下去能漫过膝盖,晚上黑漆漆的才能回来,浑身累得一沾褥子就能睡着。”

    “挖如海河时,很多人都是从江苏其他县市过来的,带着竹制的畚箕,一头装着被褥,一头扣把大锹,一批接着一批,借一间房四周铺上稻草,放上草席,枕头一个挨着一个。我家就曾寄住过当时挖河的民工。”冯爷爷家隔壁的李伯伯说。

    人多力量大,转瞬弹指三个月,便“一条大河波浪宽”,这不是神话却胜似神话。由此,水车退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舞台。

    “如海运河开通以后,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沿河兴办了很多食品站,通过货船将如皋产的大猪、三黄鸡、棉花运往外地;而外省货船驶入内河以后,给沿岸的机械加工厂带来了煤矿、钢铁和砂土。”曾在薛窑农具厂上过班的父亲说。

    当初的农具厂主要生产拖拉机的水箱。我还记得当时去厂里玩,只见漆得红红的水箱成品放在场地上,而生产车间里,红火火的炉火烧得格外的旺。

    但现在这个国营的农具厂已经倒闭很多年,同样倒闭多年的还有农具厂对面的食品站(后来变成了养鸡场)。

    父亲告诉我说,“当时大伙儿会把自家养的老母猪赶到食品站里卖,那时卖猪全凭收猪人的一张嘴,分成三六九等。”

    食品站和农具厂早已成为过去,过去了的还有要靠人力拉纤的货船,现在河上行驶的南来北往的船早用上了柴油发动机。

    吃人的淤泥潭

    因为连接长江,如海河里自然有水乡人天生爱吃的鲜物——蚬子。

    蚬子为心形,大小不一,最大的不过比大拇指甲稍大,小的只有瓜子大小。蚬子不像螺蛳,在任何一个河岸处都可以捞得不少。蚬子大多在河中心,且成群。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水必须是经常流动的,并且没有受过任何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