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3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国家环保总局解除对兰州高新区的“流域限批”
2、环保总局公布制浆造纸工业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3、水资源日益短缺 各国积极采取节水措施
4、绿色年度人物提名人将公示
5、《能源法》正式稿修订完毕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6、中国开始对鄱阳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7、水专项滇池项目方案完成
地方信息:
8、新疆启动污染源普查
人与自然:
9、长白山发现百余棵东北红豆杉
重大水事:
10、三峡工程实现汛后蓄水156米目标
11、中国力争将三峡输变电工程建成“绿色工程”
环境时评:
12、让治污成为新的增长点
13、中国再也不能忽视农村环境
14、星巴克,顾客满意是用水洗出来的吗?
15、石材业集体出局"中国名牌" 难道因环保遭否决?
1、国家环保总局解除对兰州高新区的“流域限批”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10月2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1958
中新网兰州10月22日电(贾莉丽)今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鉴于甘肃兰州整改措施得力,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达到整改要求,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做出决定,解除对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限批。
今年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13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8家重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其中,兰州高新区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流域限批”城市之一。
据了解,在被列入“流域限批”城市后,甘肃有关部门迅速成立督察组,对兰州高新区进行整改。兰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提出了六项整改意见,制定了五条紧急措施,责成市环保局、兰州高新区立即对高新区建设项目环保问题进行认真检查并整改。
经检查,国家环保总局认为,实施“流域限批”后,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落实整改,封堵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15个排污口,搬迁企业5家,关闭餐饮企业13家,责令停产12家。同时,完成了兰州高新区24家企业的整改工作。
据悉,兰州市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网配套建设,采取措施综合整治大气污染,解决了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的瓶颈问题。此外,兰州市还全面启动了6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
据介绍,借此契机,兰州市还组织开展了对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的专项清查活动。同时,该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污染反弹,对环境违法行为一追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国家环保总局同时要求兰州市,在限批整改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监管,全面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条件。
2、环保总局公布制浆造纸工业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来源:环保总局2007-10-23
http://www.h2o-china.com/news/53361.html
近日,环保总局公布了新修订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新排放标准将取代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
近年来,我国制浆造纸行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产品消费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制浆造纸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生产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原料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制浆造纸行业成为排污大户。制浆造纸行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COD和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32%和17%,万元产值COD排放负荷也高居各行业之首。治理制浆造纸行业的污染,提高其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对于污染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国家对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要求,根据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新排放标准草案对现行排放标准体系和内容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特点:一是大幅度降低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有利于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进步;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体系,增加了对营养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项目,有利于推进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和履行国际公约工作;三是取消了对非木浆工艺实行宽松限值和折算混合排放限值的做法,对新老污染源近期区别对待、限期统一要求,有利于在行业内兑现环境成本,促进公平竞争,淘汰落后工艺;四是规定了生产单位产品的基准排水量指标,可有力地制约稀释排放行为;五是优化了标准的结构,明确了监督检查要求,使标准更加便于实施,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六是适应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要求,增加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规定;七是适应环境敏感地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需要,增设了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先进控制技术限值。
3、水资源日益短缺 各国积极采取节水措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417978.html
“滴水之恩”本是喻指微不足道的恩惠,但是,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感谢“滴水之恩”,节约用水,保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应成为全人类共同遵从的公德。
地球表面70%是水,可淡水只占2%,并且大部分冻结在极地冰盖和高原冰川,而如今许多江河湖泊又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球有11亿人处于用水短缺的困境,有26亿人用水卫生得不到保证,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尽管如此,却依然有多达30%到40%的水被白白浪费掉。因此,世界各国不得不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澳大利亚政府帮助居民更换节水水龙头和淋浴喷头、小容量抽水马桶水箱,安装流量调节器和生活用水处理系统,将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日前还宣布,将强制实行永久性节水措施。
日本的供水系统为地下封闭输送,防污染、防淤积、防中途截水。节水设备非常普及,一半以上的办公楼里都装有内循环水管系统,家庭节水设备的普及率也很高,自来水经过两次甚至三次使用之后才排入下水道。
德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适宜建设绿地的建筑屋顶全部建成“绿顶”以蓄积雨水,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或者“绿顶”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通过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与地面人工湖和水景观相连,形成雨水循环系统。
瑞典将居民的排水管设计得很细,以控制其用水量。所有的水龙头、淋浴喷头或抽水马桶等卫浴用具都是节水型的。
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灌溉,以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以色列一直致力探索最优灌溉方式,根据不同绿化品种、不同时段用水需求,智能控制用水,开发了世界闻名的滴灌技术。滴灌可使水的利用效率达到95%,创造了以色列的“农业奇迹”。据认为,按照以色列的节水效率,地球可以多养活3倍的人口。澳大利亚将遍布全国的1.6万公里开放式输水渠道改为封闭式输水管道,每年减少水资源蒸发和渗漏930亿升。印度通过居民筹资、政府投资等手段,在各地建立了很多雨水收集装置和输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作物灌溉。
4、绿色年度人物提名人将公示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10-23
http://www.h2o-china.com/news/53369.html
今年增加“反面人物”公示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公开提名阶段将于本月底结束,凡符合要求的被提名人将于10月30日在网上公示一周。
公示期间,如有群众举报哪位被提名人不符合评选要求,经组委会核实后,将被取消候选资格;同时,对那些公众反映强烈的“反面人物”进行公示。由于此次评选增加了“反面人物公示”这一项,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近日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出回答。
在去年的评选中,陈凯歌、张纪中双双入围“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名单,但因其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而备受争议。“但这些争议也说明,公众对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参与度在加大,在总结了前两届经验基础上,我们决定今年增加‘反面人物公示’这一环节。”王磐璞说。
从网友的公开提名可以看出,演员葛优在这次评选中较受争议,有的网友认为葛优代言了“植树造林,首选亿霖”的虚假广告,应获反面提名;但也有网友认为其知错就改,拍摄公益广告,应获正面提名。王磐璞表示,候选人名单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评选过程在各大媒体上受公众监督,最终结果由公众通过一套专家设计的程序投票选出。“不管是绿色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体现民意的。”
本次评选活动从9月2日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并于12月14日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据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大奖设立于2005年,由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家环保总局等7部委联合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并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刘晶
5、《能源法》正式稿修订完毕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10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415644.html
“《能源法》框架初具雏形、即将公开征求意见”一事获得权威人士的证实。上周六,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能源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徐锭明在北京向记者确认,《能源法》正式稿最近已修订完毕,很快就将向包括民营油企在内的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徐锭明是在参加由中国加油站网主办的“OILBOSS(2007)油商峰会”时透露上述信息的。他表示,到目前为止,《能源法》起草专家组已在北京、广东、内蒙、重庆开了四个“片会”,向相关单位和部分专家征求了意见。就在近期,《能源法》正式稿最后的起草工作也已完成,即将向全国公布并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其中也包括民营企业。
此前,在中国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民营企业一直未获邀参与《能源法》的征求意见工作。有关人士对此解释称,民营能源企业尽管总量较大,但个体体量相对较小,且数量庞大,这是《能源法》征求意见工作尚未涉及民营企业的原因。
但徐锭明上周六表示,接下来民营企业也将成为《能源法》征求意见的对象。“我最近在内蒙已经向部分民营企业家提供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有关方面还在考虑专门开一次会,让民营企业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提出问题。这体现了《能源法》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徐锭明说。
不过,他拒绝透露《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布的具体时间,同时也对坊间传闻的成立能源部一事不置可否。
作为一部辐射未来中国能源整体战略,关涉能源管理架构、定价机制、战略储备等诸多敏感问题的重大基本法,《能源法》从去年启动起草工作以来就一直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去年1月24日,跨部门的《能源法》起草组成立,中国正式启动《能源法》立法起草工作。去年5月1日起,能源办和国家发改委开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向社会征集《能源法》草案的制订意见和建议。此后,《能源法》先后进入大纲草拟和法律文本起草阶段。
根据原定计划,《能源法》将在今年年底前形成送审稿,报至国务院。经过修改后,按照立法程序,届时形成的《能源法》草案要上报人大讨论,再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其中,每一次讨论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这样就是9个月。之后才提交人大表决,期间还要经过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的审议。
6、中国开始对鄱阳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来源:新华网2007年10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3/094814146047.shtml
新华网南昌10月23日电(记者郭远明)日前,中国科学院与江西省联合建设的“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工程开工,拉开了全面、系统、科学研究鄱阳湖的序幕。
根据江西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共建协议,“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总投资约1200万元,包括建设一个研究总站和若干个观测点,观测点分别设在鄱阳湖各典型地段。“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将建设成为研究大型通江湖泊生态的观测研究基地。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三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湿地则是国际六大重要湿地之一,是“珍禽王国”、“候鸟天堂”。季节性的洪水、周期性的湖水更换,典型的洲滩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复杂的水文环境与湿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鄱阳湖的环境和生态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鄱阳湖湿地的开发,鄱阳湖湿地面积正日益减少,湿地自然资源长期过度消耗,湿地生态环境污染加剧,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特征正逐渐丧失。因此,迫切需要对鄱阳湖的资源、环境、湿地生态系统作长期的动态监测。
根据建设安排,“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一期工程将建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鄱阳湖重点试验室、鄱阳湖博物馆、鄱阳湖备灾中心以及亚洲湖泊网、中国湖泊网和鄱阳湖生态环境数据网。
7、水专项滇池项目方案完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10-23
http://www.h2o-china.com/news/53384.html
为高原重污染湖泊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水专项滇池项目实施方案《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审查。
项目选择昆明滇池为我国高原湖泊区重污染湖泊的典型对象,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污染控制管理体系。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2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目标分为3个阶段。到2010年为近期目标:形成适合国情的高原污染湖泊控源技术 和管理体系,在研究示范区得到应用,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率提高15%以上。2010~2020年为中远期目标,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控源与湖泊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手段相结合,进行全湖范围的湖泊治理。
据悉,项目由6部分组成,共建设示范工程21个,建议概算经费6.0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拨款2.5亿元,地方配套3.55亿元。 (记者 刘萍)
8、新疆启动污染源普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10-23
http://www.h2o-china.com/news/53385.htm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暨培训会议近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据了解,此次普查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自治区与地、县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库,为强化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 (杨涛利 )
9、长白山发现百余棵东北红豆杉
来源:新华网 2007年10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3/105314146466.shtml
新华网长春10月23日电 (李月安、周长庆) 吉林长白山的一个林场最近发现百余棵有植物界“大熊猫”美誉的东北红豆杉。其中一株“树王”树龄约有1000年,是迄今长白山区发现的最大的红豆杉,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这棵东北红豆杉是吉林省和龙八家子林业局先锋林场职工单忠臣上山巡护时发现的,其树冠丰满,树枝茂盛,生机勃勃,树皮呈紫红色。经实地测量,“树王”周长2.7米、胸径达0.86米、高达20多米。在它周围,还有6棵大小不一的红豆杉。
八家子林业局先锋林场场长张钦伟说,通过调查,在先锋林场辖区发现了100多棵东北红豆杉,其中胸径在90厘米以上的总共有6棵。他表示,今后要组织好专人管护,落实好责任制,将这批珍贵树种保护好。
东北红豆杉又称紫杉、赤柏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
10、三峡工程实现汛后蓄水156米目标
来源:新华网2007年10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3/110314146465.shtml
新华网宜昌10月23日电 (记者江时强、李志晖) 经过多日持续不断地拦蓄长江上游部分来水,三峡工程23日8时实现2007年汛后蓄水目标,共蓄积水量66亿立方米,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55.54米,至明年汛前,三峡工程将在156米水位左右波动运行。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批复方案,三峡工程今年汛后从9月25日零时开始向156米水位蓄水,起蓄水位为145米。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说,考虑到全国电网负荷和下游生态用水影响,中国三峡总公司确定了“均匀、缓升、慢上”的策略,计划10月中下旬蓄水到位。
蓄水过程中,国家电网、水利、航运等部门均大力支持,整个蓄水进程顺利,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和地质灾害。三峡大坝运行正常,渗流、渗压、变形等技术指标均在许可范围内。
此前,三峡电站已投产18台70万千瓦机组。为适应高水位下的运行需求,在150米水位下,水库水位每升高半米,三峡电厂做一次机组振动、效率等试验,150米之后,每过一米做一次全面试验。蓄水期间,每台机组出力均达到了70万千瓦的满负荷水平,全部机组发电负荷在881万千瓦-1100万千瓦左右波动。
据介绍,蓄水期间,三峡水库最小下泄流量始终在11000立方米/秒以上,上涨最高的一日没有超过1米。达到了国家防总批复的要求,即每天不低于8000立方米/秒下泄流量、国庆节后升幅每天不超过5米。
中国三峡总公司已在长江上游5万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建立了水情测报系统,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未来3天上游水情。袁杰说,从今年汛后的蓄水实情看,水情测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上按照预想实现了蓄水目标,对安全、均衡蓄水帮助很大。
11、中国力争将三峡输变电工程建成“绿色工程”
来源:新华网2007年10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421122.html
新华网宜昌10月23日电,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国际直流输电用户会议上获悉,国家电网公司一直不断探索新策略,力图让年内即将竣工的三峡输变电工程实现工程与自然环境和社区居民的和谐统一,在治理噪声、节约占地、保护植被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人员在会议上介绍,三峡输变电工程外送系统主要采用直流输电方式。直流输电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换流站中的换流变、平波电抗器和交流滤波器。噪声影响了换流站正常的生产环境和周围居民正常生活,曾引起地方群众投诉。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加紧治理,在三(峡)常(州)、三(峡)广(东)、三(峡)沪(上海)等工程中共投资1亿多元更换高噪音设备、增设隔声屏障、加高交流滤波器场围墙、增加绿化,努力使各换流站达到国家环评标准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副主任梁旭明说,三大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政平、龙泉、华新等换流站达到适用于居住和文教机关区的城市1类环境噪声标准,荆州、宜都、惠州等换流站达到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的2类标准。
梁旭明说,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还采用了先进的选线技术,提高选线精度,选择合理线路和站址,达到规划投资上的合理节约以及与生态、人文环境的最大和谐。
据介绍,为减少征地和拆迁,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F形铁塔、高低腿基础和线路高跨等许多先进技术被运用到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针对华东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三沪工程华新换流站的500千伏交流配电装置采用了户内GIS方案,可节约占地面积30%至40%。
12、让治污成为新的增长点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7-10-23
http://www.h2o-china.com/news/53373.html
环保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国在现阶段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般性加工工业获得了极大发展。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轮胎、制鞋、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产量,都已跃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将成为下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
把握环保商机
如果措施得当,治污的巨额资金投入,将为中国经济下阶段的快速增长提供新动力
经济分析表明,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来看,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应:
增加有效供给。说到底,治理污染行业,也是一种制造业,只不过所制造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很紧缺、很需要的特殊物品。如污水处理行业,制造洁净的水;空气净化行业,制造洁净的空气;垃圾清理行业,制造洁净的土地等。总之,通过大规模的污染治理,可以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洁净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建立中国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拓展产业转移和发展空间。大规模发展环保产业,在增加稀缺资源供应量的同时,还可以在总量规模上,为经济增长拓展市场空间,一是为过剩产能拓展转移空间和消化空间。如淘汰关闭的小钢厂、小水泥厂等,其场地、基础设施、人员、部分设备等,通过优惠政策的引导,转产环保设备或其他环保建设、环保服务等。有观点认为,2008年我国空气净化市场容量就达1000亿元。二是环保产业,尤其是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可以带动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工程施工、物流等数十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拓展全新、更广阔的增长空间,使一般制造业如钢铁、机械行业的过剩产能获得消化,避免被迫向境外市场寻求出口,加剧国际贸易摩擦。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的最大不和谐,就是一般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严重比例失调。因此,大规模发展环保产业,可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扭转一般制造业与环保产业严重失调状况。
提供大量就业。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大规模发展,都会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盗窃行为还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的防盗行业,所吸收的从业人员成千上万。军火工业也是如此。何况环保产业功在今日,利在千秋,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时间更为久远,所吸收的就业人员将会更多、更稳定。更多人员的就业,巨额的工资收入,又有利于培育国内消费市场,逐步扭转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受制于人的局面。
扩大税收基础。毫无疑问,新投资领域的开辟,新产业的形成,更多就业人员的出现,当然会使税收基础扩大,增加财政收入。
治污靠什么
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要从商品销售价格中来,特别是从出口商品价格中来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治理污染费用的大部分来源于商品销售价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污染当然要由污染者来出钱治理。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污染者,既包括直接污染者,如生产企业,他们必须投入资金安装环保设备,达到排放标准;也包括间接污染者,如消费者,特别是消耗大量中国制造产品的西方国家消费者。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商品价格中,特别是出口商品价格构成中,所包含的环保费用、资源占有费用、甚至劳动保护费用过低,未能包括全部的生产成本要素,由此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偏低价格优势。为了促使生产企业增加必要的治理污染费用,安装治理污染设备,增加产品成本中必须的环保支出,改变人为压低销售价格的局面,建议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提高环保标准。要建立起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度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数额。逐步使得排放成本明显高于治污成本,而不是相反。否则,生产企业根本没有经济动力进行污染治理,而是少花钱买排污了事。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环保机械设备生产、环保设计建筑安装等,缺乏市场需求和货币购买力,也就难以发展。
严格环保执法。要普遍实行污染举报有奖制度,对于污染行为,要坚决处理,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提高排污收费标准,还应借助法律手段,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法人绳之以法,决不手软。只有在这种强大的外部压力下,企业决策者才不敢轻易冲撞环保红线。
财政减免税收支持。在其他措施的同时,政府应对环保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其他服务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财政采取减免税收政策进行支持。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调整外资引进方向。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要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应抓住环保市场的发展机遇,借助于境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我国的环保产业搞上去。与此相适应,今后外资的引进方向,要逐步由一般性加工制造业向环保治污产业、环保治污技术倾斜。
■一家之言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近几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单一追求GDP的畸形发展观,是扭曲的政绩观,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实践证明,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中心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低成本、低代价的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增长。要执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千方百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那些抱着传统增长方式不放、不顾环境代价的地方,要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现代化。要从我国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的现实出发,调整政策导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倾斜力度,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从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也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各级政府既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更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也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必将对中国和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特聘专家 陈克新)
13、中国再也不能忽视农村环境
来源:联合早报网 2007-10-23
http://www.zaobao.com/yl/tx071023_501.html
中共十七大已经闭幕,胡锦涛在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见记者时,再次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目标,要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觉得,中国农村目前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利的招商措施促使许多发达国家把工厂转建到中国大陆,此举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过,在经济指数窜升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突出。
污染从城市转移到乡村
中国政府一些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跨国公司转嫁污染的问题,正在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此类污染。但是,同类污染转嫁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之间。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指出河南沈丘因污染出现癌症村,使村庄人口负增长。阅罢此文,感到忧心。
原来,该省境内的沙颍河早已不再清澈透明,水面上是绿油油的浮萍,蚊虫肆虐,臭气熏天。今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监测报告显示,沙颍河水质全部为劣V类,致癌物种类达几十种。据称该地区地下50米以上的地下水已不能饮用。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沈丘一些村庄的居民患腹泻、各种肠胃疾病、内脏不适等疾病的现象频频出现。癌症患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且多为食道癌、肝癌、胃癌等。由于癌症的高密度爆发,这些村庄被称为“癌症村”。村中的荒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严重的水质污染正是该地区癌症高发的直接元凶。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由于城市综合资源的优势,许多新建的企业和项目大都选择在城市,其中不乏高污染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企业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与城市人追求优质生活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加之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批高污染项目开始陆续转移到农村。
中国大陆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农村急于脱贫致富,就接受了这些项目。此举虽然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企业在落户乡村后并不采取任何治理污染的措施,照样大肆生产,随意排放污染,因此出现了许多类似沈丘县这样的污染问题,让人不寒而栗!
近几年,中国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断采取强力措施保护环境,治理工业污染,现在似乎有些效果,许多城市的各种生态指数均有改观,电视、报纸也定期报道各指数。不过,目前的环保都是以城市为中心,鲜有农村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1 2 下一页
14、星巴克,顾客满意是用水洗出来的吗?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年10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420031.html
作为全球咖啡行业兴起的新霸主,凭借其出色的体验式营销与人性化服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但伴随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其给人留下的公关形象并非是正面、积极的,去年,星巴克北京故宫店被诸多媒体与广大公众质疑“破坏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显性的体现。
北京星巴克“细水长流”
谁知,近期“北京故宫店风波”刚刚平息,北京市50家星巴克分店又被曝光“细水长流”、浪费水资源。北京星巴克咖啡店内咖啡冲洗奶勺的洗漱池水龙头,在营业时间内一开就是十几个小时不关,虽然是“细水长流”,但粗略计算起来,一天全市50多个连锁店也要流掉近百吨水。根据星巴克总部的要求,这个水龙头在营业时间是不能关闭的。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咖啡杯子和调奶用的奶勺能冲洗干净;二是在客流多的时候能加快迅速冲洗,以满足客人的需求。当然,这样做更有利于健康卫生。
不管星巴克方面有多么充分的理由,还是硬性、统一的公司内部规定使然,我们也不知道这家来自于美国的咖啡连锁企业,在美国本土的咖啡店是否也存在这种细水长流现象。北京星巴克这种违背节约用水原则的浪费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巴克——这家全球知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为了尽最大可能的保持咖啡用具的洁净,星巴克的这一经营方针本没有错,但让水管在营业时间内细水长流,一天流走大约50吨水,其浪费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而其社会责任的淡漠更是让人难以接受,眼下众多媒体与公众对星巴克这一作法的指责也是很正常的。在这种不利的舆论形势下,作为当事方的北京星巴克方面应该作出怎样的积极应对呢?
关掉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
此前媒体的报道,显然让星巴克处于不利局面。新浪和腾讯网都针对此事发起了各自的网友投票。对星巴克持批评态度的网友在这两个投票中都占到了压倒多数,达70%-80%。在新浪,80%左右的网友认为,此事说明星巴克这样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没有社会责任心。在腾讯网,72%左右的网友认为,“坚决谴责他们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保证餐具的卫生不一定要用长流水”。
在出现危机事件后,当事企业的积极应对与主动承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可以起到消除媒体与公众质疑、早日度过难关的奇效。在被媒体曝光“细水长流”后,星巴克方面没有进行主动的事件声明,也没有与媒体主动的沟通。
星巴克官方对事件的所谓声明或立场,只由通过其有关人员与媒体的沟通才能得出。在事发后,上海总部公关经理在跟记者沟通时,反复强调这种做法是出于对顾客健康卫生的考虑,“在保持清洁功能的同时,我们会让水流尽可能小”。“如果把这水关掉,反而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励静说,这是目前在操作层面上能找到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已经成为一个通行的做法。
顾客满意是用水洗出来的吗
对于星巴克方面对事件的回应,一方面,星巴克方面对这起风波的较为及时的回应是值得肯定的。星巴克对“细水长流”质疑风波的回应,说明了这家全球知名企业具有一定的危机公关意识。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星巴克方面对事件的声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让水流尽可能小”则可谓是解决“细水长流”这一问题暂时的“中庸”之道。
“细水长流”事件对于星巴克来说,除了是一次媒体危机外,更多是算是对企业声誉的考验。声誉是企业一种无形的,但同时却是能量巨大的资本,它要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来积累。要想有好的企业声誉,日常经营过程中每一经营环节的“声誉检验”是必要的。星巴克“细水长流”风波,正是因为这一经营细节没有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而受到媒体与公众指责的。
追求顾客满意度对于各企业,特别是像星巴克这类服务性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企业的声誉也是企业经营的“隐形武器”。星巴克这种靠自来水“细水长流”冲洗掉咖啡用具污垢与企业声誉,换取顾客满意度的作法,显然是短视与无知的。最后,希望所有企业都能以星巴克的“细水长流”风波为借鉴,重视企业声誉管理。
15、石材业集体出局"中国名牌" 难道因环保遭否决?
来源:中国建设报2007年10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419977.html
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已公布,但令各界惊诧的是:国内三家“装饰石材”企业,在最后一刻,集体被剔除出“中国名牌”目录。此前,三家石材企业已在本年度“中国名牌”初选名单之列,并进入公示期。
无独有偶。今年石材行业遭遇的境况,竟与前阵建筑陶瓷的情况出奇地雷同。“环保一票否决制”,还是未入选的石材企业背后拆台、“告恶状”?彼时,建陶行业被接连曝出企业数据注水造假,不同产区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互相告恶状,最终导致2006年的“中国名牌”对建陶暂缓评价。到了今年,行业不自律、恶性竞争的现象仍未停止,在今年的“中国名牌”评选时,建陶再次被排除在外,整个行业都为之付出了代价。对于石材行业来说,建陶业应该是鲜活的前车之鉴了,为何今年又重蹈覆辙?
暂缓评价在最后一刻做出
7月份,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下称“名推委”)发布的2007年第4号公告中,170类产品872个产品入选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其中,“装饰石材”是首度入选“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初选名单中,福建省一家、广东省一家、山东省一家,共三家石材企业。在名单公示期间,国内众多建材、石材专业媒体纷纷撰文称,上述三家企业有望成为石材行业的首批“中国名牌”获得者。
然而,9月初,名推委发布的2007年第6号公告中称,“装饰石材”今年暂缓评价。此举也意味着三家石材集体出局“中国名牌”。至于为何暂缓评价,明年是否重新恢复评价,公告中未有任何说明。“石材业落选‘中国名牌’,应该是名推委在最后一刻才做出的决定,我们也感到很意外。”9月下旬,福建某石材企业的负责人说。据了解,公示期间,名推委确实收到了关于装饰石材业的入选企业的一些“意见”。而公示期结束,三家企业也按规定和程序,对“意见”做出了回复和说明。
“回复也都获得了通过,大家都以为只等着发牌了。直到9月初,才被告知今年暂缓评价。”对于突然的出局,福建某石材企业负责人至今仍感到意外。
另外两家进入初选名单的企业同样对出局感到“意外”。山东某石材企业负责申报“中国名牌”的经理人说,自己是从网络上得知暂缓评价的消息的,此间,公司并未接到有关部门的任何通知。
公示期间反映“意见”不断
至于公示期间,名推委收到反映福建某石材企业的“意见”,福建某石材企业的负责人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产值虚报问题。“中国名牌”的入选标准“年产值须在5亿元以上”,这一点就把很多企业拒之门外,因而作假的嫌疑也最大。但是福建的这家石材企业申报的产值数据与以前报给南安、泉州各级统计部门的数据,都是完全一样的。
另一个问题指出,该石材企业集团曾拖欠工人工资,被劳动部门调查。而企业负责人说,该“意见”更是“无稽之谈”。福建的石材企业负责人表示“评上或没评上,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都是以平常心来对待。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上下工夫。虽然对出局的原因仍有些困惑,但是做好自己的企业最重要。”
但也有企业负责人认为,“名推委在最后时刻将石材行业剔除出‘中国名牌’,肯定有其道理,这也不是我们所能左右得了的。至于其中的原因,既然评选部门没有解释,我们也不便做过多猜测”。
“环保一票否决”真的“否决”了吗
尽管三家身在漩涡中的企业对此事均保持了沉默,但是,消息一出,在石材行业仍产生极大的影响,各界的说法也不一样。多数人猜测是环保问题。今年开始,“中国名牌”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石材行业属于资源性、污染性行业,是否因为环保问题导致“中国名牌”将石材业抛弃?对于此种说法,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太可能。这位人士说,石材行业的荒料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产品也是以出口为主,属于“两头在外”的产业。“如果是有环保问题,就不应该进入初选,更不是到最后阶段才发现问题。而且,这次是整个装饰石材行业被暂缓,而不是个别企业被取消资格。这足以说明是整个行业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具体评选环节的把控、权力都在国家质监总局和名推委手上,名推委可以根据各种情况对评选做出调整。至于为什么装饰石材今年暂缓评选,名推委没有解释。
暂缓评价又何妨
众多业内人士对石材行业集体出局“中国名牌”,几乎一致地表示“遗憾”。“中国名牌”自2001年开评以来,经过各级行业协会和众多企业的努力,直至今年,装饰石材业才入选“中国名牌”目录。虽然各界对石材业进入“中国名牌”目录的呼声很高,但是通过此次集体落选,也能看出,现在的中国石材行业,仍然存在着恶性竞争、行业管理混乱等问题。
虽然石材业集体出局了,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使整个行业都在自省。缺陷被暴露出来,反而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是好事,创品牌固然重要,但企业的精力应该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石材业能通过这次事件,加强企业间的团结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中国名牌”暂缓评价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