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5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减排年终篇:污染减排动真格 打好环保翻身仗
2、败诉促使中国扩大环保领域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3、我国流域水资源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九龙治水” 难治长江水污染
5、一家违法污染企业的背景调查
6、山西焦炭企业无视环保总局停产令照常生产
7、贵州百亿元违规电厂污染重 叫不停是因为要发展?
8、黄河兰州段频遭污染调查:排污企业治污资金短缺
9、广东印染企业将2200吨污染物倒进水源保护区
10、非法炼油:环保、监督局两、三千元就能打发?
11、7年来 这个冬季天空最“脏”(图)
12、河北省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机制
13、新疆生态修复面积将达50万亩
14、新华网:黄河流域地下水保护迫在眉睫
15、2006,流域水政掀开崭新一页
16、白洋淀水位涨了8厘米
17、守卫大江——盘点2006年长江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四大亮点
1、减排年终篇:污染减排动真格 打好环保翻身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07096.html
编者按: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却继续呈上升趋势,实现环保指标相当困难。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排放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年将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将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摆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新的一年打一个环保翻身仗,各地需提前安排,统一部署。为此,本版推出鲁、豫、晋、桂四省区在污染减排方面新举措的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广西
无论困难多大 都要实现目标
本报南宁12月24日电 记者李红梅报道:日前,广西制订了《“十一五”期间广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按照计划,到2010年广西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9.9%和12.1%。自治区主席陆兵在相关会议上强调,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努力完成目标。
“十一五”期间,广西所有地级市都要建有污水处理厂,50%以上的县城要建有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重大工业基地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左江、右江、邕江、郁江“四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以火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立完善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
11月底,自治区政府与各市市长签订了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各市还将逐级分解任务。此外,自治区环保局还将对重污染企业建立总量档案,实行“一厂一册”,并逐步建立全区总量管理动态数据库。同时,制定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计划并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将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落实到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并建立总量控制工作协调机制。
山西
多部门联手打击违法排污
本报太原12月24日电 记者鲍丹报道:近日,山西省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减排降耗工作,重点从联动防治污染、严格环境评价、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山西省委、省政府认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实现减排降耗的根本出路。2007年,山西省将继续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让循环经济逐步成为山西省的主导型经济。山西省还将继续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对严重违法建设、违法生产的项目履行法律程序坚决下达关停决定,分别实施停电、停运、停贷等措施,共同打击违法排污。同时,着重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对动作缓慢、逾期未完成烟气脱硫、限期治理任务的燃煤机组坚决做出处理。据了解,截至12月中旬山西省已经责令20台机组关闭,32台机组停产治理,127台机组进行罚款后再次限期完成治理。
新的地区发展考核体系也将在明年开始正式启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将实行一套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5方面44项指标组成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此,山西各地将全面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环境容量将被作为新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未完成环境容量核定的县(区),停止审批。
山东
启动千只“千里眼”
本报济南12月24日电 记者刘成友报道记者近日从山东省环保局获悉,今后五年山东省将在近千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对企业污染排放进行有效监测。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123个;在27个重点流域河流断面、2个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了366套废水自动监控设备、216套废气自动监控设备,基本建成了省与市环境数据、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三个中心,初步建设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水质自动监测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和省市两级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未来5年,除在588家废水重点污染源企业和3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自动监控装置,还将在348家电力企业和现有全部水泥生产线安装烟气自动监控装置。
近三年,自动监控的数据量每年递增60%以上,使环保部门能够掌握企业排污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重点监管,有效地减少了偷开偷排现象的发生。据山东省环保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仅为三成,重点电力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仅占一半,城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为75%,距离环境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河南
锁定三条河流、三大行业
本报郑州12月24日电 记者曲昌荣、戴鹏报道:记者从河南省环保局获悉,河南今年确定3条河流、3个行业和133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新年过后,河南省政府将继续与各省辖市政府签订《2007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污染治理项目等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安排分解下去,并严格考核奖惩。
据悉,这3条河流是污染负荷较重、COD、氨氮总量严重超出河流容量的卫河、惠济河、贾鲁河;3个行业分别是氨氮排放量较大的化工(化肥)、医药行业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省第一位的电力行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全省依法划定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根据河南省环保局初步调查,以上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共涉及关闭、停产治理、限期深度治理182 家企业,建成34 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3个流域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涉及67家企业和34 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工(化肥)行业涉及37家企业,医药行业涉及45家企业,电力行业涉及33家企业。
2、败诉促使中国扩大环保领域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25/content_5528569.htm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出台《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扩大了环保领域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环境信访案件每年以30%的比例上升,应该发挥行政复议的疏导作用。”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说。
《人民日报》25日报道说,由于未受理浙江温州孔祥仁等82位养殖户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2006年夏天,国家环保总局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定败诉。败诉让环保总局的行政复议工作受到格外关注。杨朝飞表示,因为认识上存在分歧,环保总局认为养殖户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属于其受理范围。
面临败诉的事实,环保总局出台《办法》。《办法》扩大了环保领域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提出对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许可决定以及不作为等六类行为,有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均可提出行政复议;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建立行政复议建议制度、现场调查机制以及对重大、复杂案件实行集体审议制度等。
依照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方式,办法则要求,必要时应当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对下级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需要改进的行为,引入复议建议制度,建议其改进和完善工作。
据介绍,目前环保总局的行政复议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一些法律规定界限不清、可受理可不受理的复议请求,一概先行受理,扩大受理范围,给群众更多的机会。受理的原则也是先沟通、再作复议决定,目的就是为了问题的彻底解决。
“与信访方式相比,行政复议程序更规范、高效,而且对权力部门自我监督、自我纠错十分有效。”杨朝飞说。
3、我国流域水资源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光明日报2006-12-2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4768.html
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吕贤如从今天举行的2006科技创新论坛获悉,我国流域水资源评价领域科学研究取得了三项原创性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摸清我国水资源家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这三项原创性成果是: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理论与方法,开发了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领域最有权威的张宗祜、孙鸿烈、徐乾清、陈志恺四位院士在推荐意见中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是对国内外现行水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应用的重大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前主席竹内邦良先生在推荐意见中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国际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课题组负责人王浩介绍,由于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水资源评价成了一个日益复杂的科学问题。这一我国流域水资源评价课题,为流域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的方法论,可以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紧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活动的需求;所构建的基于二元水循环模拟的流域水资源评价模型,5年来已经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黄淮海松辽及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和十几个省区得到了应用和验证,有利于遏制北方干旱地区生态恶化趋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记者吕贤
4、“九龙治水” 难治长江水污染
来源:成都商报 2006-12-25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612250005.htm
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已影响到沿江城市饮水安全。
据了解,长江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上有“九龙治水”之说,即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城建、地矿等部门都涉水、管水。那么,为何这么多部门综合管理仍难阻止长江水质恶化呢?
半数排污口 每天向长江吐“黑水”
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研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环保专家翁立达近日表示:“过去一直认为长江水质总体尚好,但现在的形势是整体水域污染加剧。”
据了解,长江干流394个主要排污口中,半数以上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这些排污口每天向长江喷吐“黑水”,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沿线的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5大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为每年46亿吨,占干流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70%以上,各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却不足15%。
九龙治水,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目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水利部门主要对江河湖库等水源地和农村水利、防汛抗旱负责;城市供水、排水和城市地下水由城建部门负责;城市以外的地下水由国土部门的地矿局主管;城市排污由环境保护部门把关;水生生物保护则由渔业部门负责;湿地由林业部门负责;内河航运由交通部门负责;安全饮用水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
专家们认为,这种“九龙治水”的机制表面上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却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
效仿莱茵河 实施全流域规划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环保专家翁立达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有河流被严重污染的情况。如莱茵河、多瑙河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两岸布局发展了许多工业,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之后,这两个流域实施全流域综合规划,这些河流得到了治理和恢复。国外在江河治理方面的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可应用到长江流域管理实践中。(新华社)
5、一家违法污染企业的背景调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年12月25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65/5206848.html
12月1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夏庄村北。昔日机器轰鸣的聚鑫冶金厂如今大门紧闭,院内杂草丛生,高大的烟囱不再冒出浓烟。在被关停两个月后,这家平顶山市唯一的铅冶炼厂、石龙区曾经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已于今年9月被彻底拆除。
烟囱不再冒烟,对与工厂一墙之隔的石龙种鸡场来说是个福音。养鸡场一名女工告诉记者,以前只要工厂一开工,烟囱就冒出怪异的白烟,气味刺鼻难闻。“烟顺风飘过来,我们在养鸡场里都喘不上气。”她说。养鸡场里的鸡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影响生长,一些鸡开始死亡。
近年来,甘肃、青海、福建等地频频出现当地居民尤其是孩童血铅中毒事件,肇事凶手多为采用烧结锅工艺的违法铅冶炼厂。令人惊讶的是,采用这种国家已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的聚鑫冶金厂,竟然作为石龙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被引入该区,而且非法存在达1年多时间。
本报记者日前赶赴平顶山,对这家企业的背景进行了调查。
违法企业就在眼皮底下,区长遭省环保官员怒斥
在未办理环评立项手续的情况下,聚鑫冶金厂于2004年11月18日开始动工建设,并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内断断续续开工生产。
今年9月20日,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带队的“中原环保世纪行”督察采访团赴平顶山,对当地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察团专程来到聚鑫冶金厂。此前,河南省环保局曾接到针对该厂的举报。
据当地媒体报道,督察团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个大门紧闭、并不起眼的铅冶炼厂。走进厂区,院内摆放的六口烧结锅印证了此前群众的举报,该厂竟采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严重违法。
违法企业为何能取得土地?当河南省环保局开发监督处处长易旭升质问该区区长赵军时,赵军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易旭升大怒:“你区长是怎么干的?在你眼皮底下的事,你就不知道吗?”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聚鑫冶金厂已经不仅仅是停产的问题,而是要对它彻底拆除。”贾连朝当即表示。
非法企业成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名发起人中两人的亲属是官员
记者在石龙区发改委和环保局证实,一直到企业被彻底拆除,聚鑫冶金厂从来未办理过立项备案与核准,也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换言之,这家铅冶炼厂是一家彻头彻尾的非法企业。
石龙区发改委副主任王先忠告诉记者,当时聚鑫冶金厂的负责人卫习战曾于2004年下半年报送过立项申请书,但区发改委并未同意将申请书转报给平顶山市发改委备案。
“一开始卫习战把投资规模说得很大,上亿元,环保也能达标。但后来一看,实际投资远远达不到这个规模,而且这家企业环保方面也有很大问题。”王先忠说。
通过立项和环评相当于筹办一家铅冶炼厂的“准生证”。没有准生证,企业既无法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也不能动工建设。但让聚鑫冶金厂得以规避了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序的,是一顶“组织部部长介绍的石龙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帽子。
2004年4月,河南济源人卫习战找到时任石龙区区委组织部部长的夏应顺,到临近的济源市考察铅冶炼项目。济源号称亚洲第一大铅冶炼基地,拥有大小铅厂数十家,亚洲最大的电解铅企业豫光金铅集团即在该市。随同夏应顺一起到济源考察的还有其妻高芳(对此,夏应顺接受记者采访时予以否认),其妹、时任石龙区妇联副主席夏晓敏,以及石龙区主管工业的副区长赵光辉等人。
卫习战牵头很快找到了聚鑫冶金厂的4名发起人,包括济源人卫习战、党传俊和石龙区人陈志营、李玉晴,4人每人出50万元作为发起股。“因为夏晓敏当时有公职在身,不方便出面,就由她丈夫陈志营出任股东。李玉晴的哥哥则是石龙区当时的团区委书记。”党传俊说。企业选址于夏应顺的老家石龙区夏庄村,设计产能年产粗铅 8000多吨。
当时粗铅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攀升。一吨粗铅卖到8000多元,成本大约7000多元,生产一吨粗铅利润就达1000多元。按聚鑫冶金厂的设计产能如能满负荷运转,一年下来即可收回投资,还有可观的利润进账。
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国家提高了铅冶炼行业的准入门槛。按规定,年产5万吨以下的炼铅厂已被禁止审批。同时,设计产能不符合要求的聚鑫冶金厂,采用的是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烧结锅工艺,无法对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粉尘废气污染直接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按照有关规定,聚鑫冶金厂属国家三令五申应该关闭的“五小”企业。但此时,这家企业已经被带上了“石龙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帽子。
夏应顺安排卫习战和党传俊去见石龙区区委书记,汇报聚鑫冶金厂的投资情况,希望区委书记支持这个项目。党传俊回忆说:“见面之前,夏应顺让我们把投资和回报说大一点。汇报时,卫习战将投资额夸大到了3000万元,给石龙区带来的好处是能解决200名下岗工人和村民的就业。出租土地的村民每年能因此获得400元的租金收入。当然,汇报时不会提及工厂的污染情况。”
后来卫习战将聚鑫冶金厂的投资额度向有关部门上报为3000万元,并将其作为石龙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河南日报》上加以宣传。“这样,企业就可以享受石龙区对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了。”党传俊解释。
主管部门“查处”,区政府给优惠
记者多次到石龙区环保局,试图了解聚鑫冶金厂当初是否上报环境影响报告书?在企业违规开工建设后,环保局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监管职责?但环保局有关领导拒绝接受采访。
今年10月30日,在贾连朝副主任作出应该彻底拆除的建议后,石龙区环保局向有关部门报告了对聚鑫冶金厂的调查和处理情况。这份报告表示,聚鑫冶金厂在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原石龙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局于2004年12月20日对其立案查处,“该厂置法律法规于不顾,顶风违纪建设,最终建成”。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就在主管部门作出立案查处的决定后不到1个月,2005年1月19日,石龙区政府却与该企业签订了一份政策极为优惠的合作协议。
记者看到,在这份赵光辉副区长代表政府作为甲方签署的协议上,石龙区政府承诺,在土地、税费和用水等方面给予乙方“平顶山市聚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全面优惠。
在土地使用方面,石龙区政府同意“平顶山市聚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在辖区内建厂,负责落实适合其建厂要求的土地。土地租赁期限为20年,每亩租金500元。前5年土地租金及相关补偿费用由石龙区政府承担,从第6年起由该公司自行承担。
合作协议同时约定,项目在建设期内和投产3年内的各项收费,凡属石龙区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一律免收或先征后返。区政府协助该公司落实上级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生活用水由石龙区供水公司供应,供水设施由区政府负责施工到厂区,免收开口费和开户费用。乙方可在厂区内采用深水井取水,水资源费免收。
按照双方约定,石龙区政府的责任是“保护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乙方创造宽松的项目投资环境”,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
此时,“平顶山市聚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并未通过前期立项和环境影响评估,也未到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按规定,卫习战无权使用“平顶山市聚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对外签署任何协议或合同。换言之,赵光辉副区长竟然代表区政府与一家身份非法的企业签订了一份政策优惠的合作协议。
现任石龙区区委宣传部部长的赵光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在短暂的对话中,记者问赵光辉,“作为当时分管工业的副区长,而且参与了该企业的招商引资,签署协议时是否知道聚鑫冶金厂是一家非法污染企业?”赵光辉表示自己“不清楚”。
为何代表区政府与一家身份非法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呢?“协议要求这家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如果不合要求,协议就自动作废了。”赵光辉说。
“那么这份协议书是否作废了?区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有没有兑现?兑现了多少?”面对记者的追问,赵光辉未作回答。
石龙区环保局的上述报告表示,该部门对聚鑫冶金厂违法建厂曾多次作出过行政处罚。但当记者要求查看有关处罚文书时,却遭到拒绝。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2005年4月初,违法开工建设的聚鑫冶金厂已基本安装完烧结锅等生产设备。这些被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就安装在工厂院中的空地上,非常显眼。但当年4月2日,原石龙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局却对聚新冶金厂的环评申请给予了积极支持。
在一份《关于平顶山市石龙区聚鑫冶金厂有色合金项目的环保立项意见》中,该局表示已收到聚鑫冶金厂的环评申请,“该项目投资3000万元3.5万吨粗制多元素有色合金厂,建设年产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局同意该项目上报市环保局审批”。
为何主管部门一边对一家违法企业予以“处罚”,一边却积极支持该企业的环评申请?主管部门的各种处罚决定最终有没有执行?记者的这些疑问均未在环保局获得解答。
部分官员表示这是“区里的企业”,不便接受采访
采访中,记者看到作为甲方的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与作为乙方的“平顶山市聚鑫冶金公司”签署的一份土地租赁合同。根据约定,乙方租用甲方夏家庄村土地40亩,租期20年。前5年的租金及第一年的青苗款由甲方承担。
按照规定,工业项目租赁或者购买的土地必须是国有土地。但“平顶山市聚鑫冶金公司”却擅自与一个街道办事处签署协议,将40亩耕地违规偷偷“转化”为工业建设用地。
作为一家非法企业,聚鑫冶金厂何以能一再违法违规,并开工生产长达1年多时间?
记者在石龙区政府有关部门采访时,有官员为难地表示,聚鑫冶金厂是“区里的企业”,他们不便接受采访,要求记者去采访区委区政府。
“这是否与该企业是由组织部部长出面招商引资来的重点项目有关?”一位官员表示“这事情不好说”。
厂里一份承诺书显示,区委组织部部长夏应顺占一份干股,负责上层和外围工作
工厂筹建期间,2005年4月21日,卫习战交给党传俊一份书面承诺留在厂里备案。记者在这份承诺书上看到,卫习战以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名义,“代表聚鑫冶金厂向夏应顺承诺,夏应顺同志在本厂占一份干股,和其他股东一样按比例分红。只分红,不承担任何债权债务(本人负责上层和外围工作)。”
卫习战为何承诺给夏应顺干股呢?“尽管铅行业暴利惊人,但我们这家厂要赚钱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规避在环保投入上的巨大成本,立项和环评审批上不能出问题。卫习战给夏应顺干股,就是让他帮助解决立项、环评、工商、税务等一系列问题。承诺书上所谓夏应顺负责‘上层和外围工作’,也是这个意思。”党传俊告诉记者,由于公职在身,夏应顺让其妻高芳代替股东身份成为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的活动。
如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聚鑫冶金厂几个发起人最初的投资额远远不够。“我们一开始想着边干边办手续,边积累边上环保设备。济源很多企业当初都是这么做大的。”党传俊说,“卫习战当初动员我投资时说,他和夏部长曾是战友,有夏部长做总后台,什么事情都能摆平。正是冲着这一点,我才决定筹钱投进来。卫习战说不给夏部长报酬不中,最后商量给50万元干股,按比例参加分红。”
党传俊告诉记者,后来证明卫习战与夏应顺并非战友。但这并不妨碍夏应顺对工厂筹建的“支持”。夏应顺负责上层和外围工作,向石龙区土地、电业、环保等部门打招呼,卫习战、陈志营等人则具体操办。夏晓敏的任务是跑地皮,与夏家村村民谈土地租赁等事宜。
由于资金不足,在扩股过程中卫习战找到郭先祯和卢立宗。卢立宗问起股东的情况,“卫习战告诉我,一共有4个股东,另外一个干股,干股是夏部长(指夏应顺)。”
郭、卢二人回忆,在写下给夏应顺50万元干股的承诺以后,卫习战多次向他们表示,“夏部长今后就是咱们的靠山,占一份干股值得。出门做生意就得找个有权有势的人做后台”。
其后陆续进入聚鑫冶金厂的几拨投资者都表示,他们之所以最后决定投资,正是因为夏应顺的身份和夏家人在当地的影响力。
投资人之一的李济忠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夏应顺说,企业是他亲自招商引资过来的,他一直很关心。他在石龙区干了20多年,很多干部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他让我不用担心环保手续,可以边干边办。”李济忠说,“夏应顺表示公司内外关系都由他来协调,对我说,‘你尽管放心干,我保证你的利益,保证你的资金绝对安全。’”
办厂协议记载,夏应顺的妻子是股东之一
2005年9月12日,聚鑫冶金厂大炉点炉成功。12月29日,卫习战在未办理任何移交手续的情况下离厂。离厂之前,卫习战在一次中层领导会议上口头宣布由夏应顺的三弟夏应军出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郭先祯回忆:2006年1月5日,高芳通知郭先祯、党传俊、夏应军三人到平顶山上岛咖啡厅二楼,商量卫习战离厂后有关事宜。夏应军亲自执笔写了一份“办厂协议”。
记者在郭先祯提供的这份协议书上看到,甲方为高芳,乙方为郭先祯和党传俊。在“高层职位安排”一项里,约定由高芳任董事长,卫习战任副董事长,郭先祯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应军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等。在“部门设置”一项里,安排夏应立(夏应顺的二弟,时任区劳动局纪检组长)出任办公室主任。协议的第四项则明确了各股东所占的股份,高芳、卫习战、郭先祯、党传俊、李玉晴、陈志营、卢立宗等7人各占股份50万份。
高芳、郭先祯、党传俊3人分别在这份协议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其后,高芳却向郭先祯表示希望他担任董事长。郭先祯回忆:“当时高芳说,这是夏部长的意思,她要当董事长,有些事不好说。以后董事会有什么会议通知她参加就是了。夏应顺也跟我说,有事多跟应军商量,他是夏家的代表。”
1月14日,郭先祯被董事会选举为继任董事长。随后以聚鑫冶金厂原材料作价500万元,注册成立“平顶山市聚鑫源贸易有限公司”,登记股东为郭先祯、卫习战、陈志营、李玉晴等四人。
当初,郭、卢二人找身边亲戚朋友分别筹到了80万元股金、1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聚鑫冶金厂。后郭先祯又筹集1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投入。作为董事长,但郭先祯发现,本应由他这个董事长掌握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却在一步步被夏应军剥夺。
4月,夏应军先后想方设法赶走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和会计,由自己找来的人员替代。4月21日,负责技术改造的成瑞鹏发现,在厂化验室工作的魏丽(夏应顺外甥女)写了一张收条,由夏应军单独签字予以支付。成瑞鹏向董事长郭先祯反映了情况。郭先祯找会计和出纳询问,作为下属,二人却拒绝让郭看账。
5月19日,在投资人李济忠和成瑞鹏共筹集资金总计约520万元投入到位后,夏应军同时宣布了由其本人和李济忠等5人组成的新经营班子,其中没有郭先祯的名字。此后,企业开支报销不再让郭先祯签字,所有会议也不再通知他参加。“夏应军连股东都不是,根本没有权利这么做。”郭先祯说。
“当天夏应军还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宣布,经营班子以他为主,利益分配他说了算。”郭先祯回忆。
“从那以后,老郭成了挂名董事长,完全丧失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人事和财务大权都为夏应军掌控,他一人说了算。”成瑞鹏说。
此前由于资金不足和一些技术原因,聚鑫冶金厂生产一直不连贯。新的投资到位后,工厂六七两个月持续开工生产。但李济忠很快也发现财务支出上存在大量问题。对一些看起来有问题的报销单据,李济忠拒绝签字,但报销人拿到夏应军处却被签字放行。“财务上实际就是夏应军一支笔,他说了算。我是投资人,他偶尔让我看一下资金往来账目,但大部分账目我都不知情。”李济忠说。
“他以处理外围关系的名义,今天支出5万元,明天支出10万元。就我知道的,几次下来就大约有50万元左右。但具体账目是怎么做的,钱都送给了谁我并不清楚。”李济忠说。
郭先祯、卢立宗和李济忠等投资者均投诉,工厂停产后,夏应军控制了企业所有的账目、凭证,并将大批原材料和产品私自出售。当李济忠赶回工厂时,发现原来堆放在院子里的原料已不知去向,办公室里桌椅、柜子等办公设施全没了,一些生产设备也被拆走。工厂几乎只剩下几栋厂房,已无法再恢复生产。
先后几拨投资者上千万元的投资何以打了水漂?李济忠和郭先祯告诉记者,企业包括现金实物保管、化验、购销、生产、保卫、司机等在内,每个环节上都有夏家的族人、亲戚和朋友在其中,工厂实际早就让他们控制了。
“夏应军在厂里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夏家的地方,没有我们夏家,谁也干不成!’”李济忠说,“现在看起来,他拿工厂吸引我们投资,等资金到位、我们无力再输血的时候,就一脚把我们踢开。”
自9月以来,包括郭先祯在内的多位投资者,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向各个部门上告。由于下面多位参与投资的小股东和投资者不断上门讨债,令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6、山西焦炭企业无视环保总局停产令照常生产
来源:央视国际2006年12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5205858.html
央视《经济半小时》12月23日播出节目《山西焦炭企业抗法环保总局》,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我们都知道,焦炭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按照国家规定,像这样的企业,在建设的时候,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把污染降到最低,今年10月12日,山西吕梁市的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了这个规定,被国家环保总局勒令停止试生产,并限期改正,然而,这道由国家最高环境监管部门下达的停产令,在公布一个月之后,却变成了一纸空文。
中吕焦化:人停炉子不能停
11月9日下午,在吕梁市离石区高家沟村,记者找到了中吕焦化,还没到厂区,就能看到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格外醒目,这正是烧制焦炭时产生的煤气,当地人管这叫做“天灯”,只要有“天灯”,通常情况下就说明,这座工厂正在生产,厂区内车辆不多,偶而才有人出入,但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厂区内向空中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焦炭冷却时产生的烟雾,仔细倾听,隐约还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厂区的后门,从那个角度看去,烟雾更加明显。
从记者的外围调查来看,种种迹象表明,中吕焦化公司并没有停产,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是吕梁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型焦化企业,去年三月份一期工程就已经投产,设计年产焦炭60万吨,那么,这家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的企业,内部究竟是什么情况呢?记者找到一个机会,走进了中吕焦化公司的大门。
11月10号上午,记者和一名焦炭采购商一起,来到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厂区内很空旷,站在这个角度,记者更能清楚地看到,工厂内烟雾升腾,借问路的机会,记者和一位工人聊了起来,这位工人告诉记者,工厂从来没有停产过。
记者:“生产正常,产量能有多少?”
山西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工人:“大概每天能有几千吨。”
记者:“几千吨,现在有几台炉子开着?”
工人:“两台。”
记者:“两台炉子都开着?”
工人:“是。”
记者:“现在生产怎么样?炉子没停过吧。”
工人:“生产正常。”
这位工人说,这段时间,中吕焦化每个月的产量都在两三万吨,象这块场地上堆放的,就是这两天刚刚生产出来的焦炭。
记者:“山西中吕焦化公司工人,三班运行,人停炉子不停。”
工人:“对。”
在中吕焦化公司的办公楼内,这位姓张的销售人员接待了记者一行,与记者同行的采购商提出,每个月打算采购8000吨焦炭,这位销售人员笑着保证,供应上绝对不成问题。
记者:“你现在产量有多大?”
山西中吕焦化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每个月现在量不大,就是三万多吨。”
就在这位销售人员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两张检验单,上面清楚地标明,检验的日期是11月8号、9号,销售人员说,这段时间用的原煤有些问题,焦炭质量稍差一些,他建议与记者同行的采购商过两天再来看看,汽笛长鸣,机器轰隆,在厂区内部,记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这一切都表明,中吕焦化有限公司仍在生产。
黄烟笼罩下的“环境保护”
被国家环保总局责令停产的中吕焦化公司,依然热火朝天的在生产,难道国家环保总局的停产令有问题,环保总局10月12日发布的通报,其中提到,“中吕焦化公司废水处理站未建成,焦化废水经稀释后排放到三川河,最终排入黄河,煤气净化系统和地面除尘站未建成”,也就是说,中吕焦化公司排放超标污水和废气,是它被叫停的根本原因,环保总局追究的这些问题,在中吕焦化是否存在呢?我们的记者进行了追查。
11月11号上午,记者第三次来到中吕焦化公司,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三川河,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中也提到了这条河,通报说,“中吕焦化公司的焦化废水经稀释后排放到三川河,最终排入黄河”,三川河说是河流,不如说是污水沟,河道里的水全是焦黄色,有的地方甚至是黑褐色,处处散发着刺鼻的味道,中吕焦化公司的后厂门就处于三川河边,而就在这处河岸边,记者发现了一处排污口,由于长期冲刷,排污口下方已经冲出了一个水潭,水潭中的水全是黑褐色的,附近的鹅卵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排污管道大概有三十多米长,一直通向围墙里面,从围墙外向内观察,管道一直通到这处小房子里面,村民们告诉记者,围墙里面就是中吕焦化的厂区,不过奇怪的是,排污口处只往外排放着少量的水,并且看起来还算清澈,附近的村民向记者透露,他们平时看到的可不是这样。
村民:“就跟咱们平时看到的,和洗过煤的水一样黑。”
村民们还告诉记者,这平时的排水量可不少,排污管内侧,黑色的污迹涂满了将近一半管壁,村民说,这都是长期排水浸泡出来的,就在前几天,他们还看到过这里排放废水,废水流进三川河,流向下游,附近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一位大妈说,村里没有自来水,现在还只能吃井水,每天吃水都要费很大的劲。
村民:“扔掉。”
记者:“必须把上面的水扔掉。”
村民:“扔掉上面的水后,再放到锅里烧,水浇开,再扔掉底下的,再烧开,再来回倒着烧开,才能喝,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在不同的人家,记者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情况,原本这的村民们都习惯喝井水,现在必须水烧开后才敢喝,污染带来的影响还不是饮水,村民说,焦化厂有时排出的烟尘触目惊心。
村民:“全是黄烟,呛得不行,四周围都看不见 。”
仅凭村民的诉说,记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中吕焦化现在是否还继续排放废水和废气,记者决定,天黑后再到排污口处看看,晚上十点,记者再度来到三川河,在现场,记者看到大量废水夺路而出。
排污口中流出的废水明显呈黑褐色,散发着浓重的焦油味,记者靠近排污口时根本不敢呼吸,最高水位线几乎占到了管道内壁的三分之一,根据记者的观察,在夜间,这个排污口每半个小时向外排放一次废水,而就在守候的过程中,记者又拍看到中吕焦化厂区内冒起了黄烟,天灯的火焰被黄烟笼罩着,也显得模糊不清,这一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几分钟。
显然,抗命不遵的中吕焦化公司,在环保总局发布停产令之后,仍然在制造着新的污染,而记者随后发现,在中吕焦化公司大肆排污背后,还有一个秘密,这家投产了一年零九个月的企业,居然没有环保设施投入运转,所谓的废水处理站、地面除尘站、煤气净化系统只是个摆设。
11月12日,和一位当地村民一起,记者又一次进入到中吕焦化公司。
记者:“师傅,我问一下,咱们厂里的污水处理站往那个方向走?”
工人:“污水处理,前边,那边墙角就是。”
按照这位工人的指点,记者来到了厂区的一个拐角处,工人所说的就是这间房屋,也正是记者从墙壁外侧看到的那一间,处理站空无一人,在这有一座七八米深的水池,水池底部是已经变成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呛人的气味,在水池中部,有一根水管,向水池里浇入清水进行稀释,这就是中吕焦化公司的废水处理站,那么地面除尘站在哪里呢?
工人:“除尘站在那边。”
在地面除尘站,十多位工人正在忙碌着施工,从外表看,设备还正在安装。
记者:“这里是地面除尘站吗?”
山西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工人:“对。”
记者:“现在有上班的吗?”
工人:“没有。”
记者:“一个都没有吗?”
工人:“对。”
记者:“现在弄还没弄好呢?”
工人:“早呢。”
记者:“现在在这上班的工人一个人没有吗?”
工人:“现在还没弄完,现在设备还没安装,土建都没弄完。”
工人说,地面除尘站已经建了近两年,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建好,那么煤气净化系统在哪呢?
工人:“这现在没有煤气净化系统。”
而就在和这位工人说话的时候,记者注意到,厂区内挂着这样一块巨大的标语,爱护环境是美德,在黄色烟雾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刺眼。
7、贵州百亿元违规电厂污染重 叫不停是因为要发展?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2006年12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5205792.html
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三岔河以前清澈的河水如今变成了黑色。
叫不停是因为要发展?
违规上马的两家电厂不顾国家四部委禁令,继续开足马力,加紧建设,企业说,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实际上,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包括这两家电厂在内的32个违规电厂项目,累计投资已经达到200亿元,如果任由他们继续这么干下去,未来投资将突破855亿元,显然,这些项目不停下来,今后的风险会更大,那么,当地有关监管部门为什么一年多来都没有制止企业的行为呢?
两次叫停令已下,两个违规电厂都没有执行,六盘水市相关主管部门到底是什么态度呢?记者首先来到了六盘水市发改委了解情况。
记者:“有没有打算去叫停。”
贵州省六盘水市发改委工业科科长沙全云:“我们啊,决策权还不在我们这里。”
记者:“决策权在哪里。”
沙全云:“决策权就在国家那一级。”
记者:“国家不是叫停了。”
沙全云:“叫停了,我说个实在话,我们这个体制可能还有个监督的问题。”
沙全云:“监督方面。”
记者:“你说执行起来会比较难。”
沙全云:“执行起来,难不难,我都是无法说了,就说难不难我都无法说。”
记者:“你知道四部委为什么要下对这两个电厂的叫停通知吗?”
沙全云:“这个,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
那么负责电厂环平的环保部门能不能出面叫停两家违规电厂呢?
贵州省六盘水市环保局新建项目科科长闵建中:“这方面停不停,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记者:“可是国家环保总局已经下了叫停令了,作为市一级的环保局是不是也有责任执行这个规定,叫停这两个违规的企业。”
闵建中:“咱们这个话题别说好不好。”
记者:“您觉得有什么难处。”
闵建中:“真不是我们说了就算的。”
记者:“哪里说了算呢,关键是?”
闵建中:“这个问题,你就不要在我这个地方问了。”
记者:“我该去哪里问。”
闵建中:“咱们避开这个问题行不行。”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对于违规建设的电厂,供电部门不得提供入网服务,可是,早在去年7月,野马寨电厂就加入了当地供电局的电网,那么供电局能不能取消给野马寨电厂入网服务,从而让这家电厂停止生产呢?
贵州省六盘水市供电局副局长刘宁:“这一个的话应该是经过审批的,这个我们不清楚,这可能要问政府,因为我们作为供电部门不是主管电厂的,发改委批准,才让它入网的。”
面对四部委联合下达的叫停通知,六盘水市的相关部门却含糊其词,面露难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记者从六盘水市供电局那里得到了一个答复,电厂不能停,是因为最近五年来当地用电量大幅度上升,电力缺口巨大。
刘宁:“最近这五年,这个地区社会用电量增长,涨幅是非常快的,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电力还不到20亿,那么到了去年底,我们已经到了37.4亿,今年超过41亿。”
刘宁告诉记者,六盘水市的用电量每年都在以18%的速度逐年增长,尤其是今年的电量已经超过了41亿千瓦,这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贵州省的年用电量,可是记者发现,六盘水市的辖区范围,仅仅包括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地区,可为什么会消耗这么多电呢?
刘宁:“最近我们在这个地区,有一些高能耗的产业,市里面也在打造,煤厂,化工厂,中小企业比较多,这方面用电量比较多。”
局长告诉记者,这些用电大户都是近几年六盘水市招商引资的企业,六盘水市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储存地,近几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发以煤化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发展经济的思路,开始大范围招商引资。
贵州省六盘水市招商局财务科负责人:“招商引资我们去年是去年16亿。”
记者:“大部分都是什么行业的?”
负责人:“大部分,煤炭,焦化。”
在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局记者看到了一份名单,是2005年六盘水市引进的200多家企业,其中有157家是焦化厂、洗煤厂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煤化工企业。
贵州省六盘水市招商局项目科负责人:“你像东部沿海那些污染企业都在网中西部走,那边待不下去了来这里了。”
记者:“为什么待不下去了?”
负责人:“环保有要求,环境污染大不让你在那里生存,不生存还不是往这边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六盘水市煤化工企业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涉及焦化行业32项,都是高耗能的用电大户。
记者:“你们属于用电大户。”
贵州省六盘水市焦化厂负责人:“对,我们这个月用电量就是10万千瓦。”
记者:“多少?”
负责人:“10万千瓦。”
随着众多高耗能企业的涌入,六盘水市的用电量急剧增长为保证电力的足量供应,从2000年,六盘水市开始大力量建设电厂。
短短5年时间内,六盘水的电厂迅速发展到了11家,野马寨电厂和发耳电厂作为贵州省和六盘水市省市重点工程,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
王军:“当地政府对这个项目很支持,相关的手续都有相关的部门来办理。”
王军告诉记者,市发改委、环保、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亲自出面帮助他们协调土地征用、地表取水、银行贷款等工作,在四部委的叫停令下达以后,六盘水市有关部门仍然没有出面叫停这两家电厂。
王军:“我没有接到任何停机的命令。”
记者:“为什么不等到手续办完了之后,再来让它生产。”
沙全云:“办手续,最快最快两到三年,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记者:“如果是花两到三年的时间,去把这个手续批下来,再建电厂,对六盘水会有影响吗,跟直接投产相比?”
沙全云:“肯定影响很大,我这个电厂没有起来之前,我这个地方,某个地方企业,去招商,花的精力不小,成绩很小,基本上就是为零,所以说随着电厂开工建设以后,外商也看到这个地方有这个优势,它的能源最起码是能够保证。”
记者:“为了这一点,你们宁愿违反国家规定,让这两个电厂继续生产,继续建设。”
沙全云:“只是说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发展的这个心情非常急。”
六盘水:我们现在进退两难
六盘水的两家违规电厂停不下来,原来是当地有很多高能耗的企业还在等着用电,而这些企业仅去年一年,就为六盘水市带来30亿元的财政收入,这样一来,停止电厂建设,似乎就变得有些投鼠忌器,左右为难了,可是,在当地老百姓眼里,那些招商引资引进来的高能耗企业,给六盘水带来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严重的生态危害。
记者看到,六盘水市不少地方的乡村里都聚集着众多高能耗的煤化工企业。
贵州省六盘水市汪家寨乡村民:“锌厂、洗煤厂、焦化厂。”
记者:“ 有多少家?”
村民:“反正这个村子路边,起码有几十个。”
村民告诉记者,对于企业的进驻,一开始,他们也充满了新奇,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麻烦来了。
记者:“我看外边天天冒着黑色的烟,红色的烟,黄色的烟,天天这样还是偶尔这样?”村民:“白天晚上不分,长期性的。”
记者:“马路边上噪音也很厉害,天天这样吗。”
村民:“天天这样,根本无法休息。”
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企业来了以后,村里的菜地也遭殃了。
这里一块白菜,一棵都没长成,全部都烂了,长出来这么高的时候,全部都黄了死掉了。让村民担心的还有村里的小河,记者了解到,六盘水市是贵州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境内
的三岔河等河流不仅是当地主要的饮水来源,还是珠江、长江在贵州省内的源头,可是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清澈的河水如今变成了黑色。
村民:“是洗煤厂污染。”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组成的督查组来六盘水检查时发现,六盘水市的煤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存在严重问题,可是面对这些事实,六盘水市有关市领导却公然否认,11月21日,督查组对六盘水市隐瞒企业污染等事实提出严厉批评,要求贵州省监察厅追究副市长叶大川的行政责任,并将此事列为第三批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那么六盘水市能不能引进一些耗能低,污染小的企业呢。
闵建中:“六盘水是产煤的地方,脱离了煤发展不现实,不能说为了环境保护什么都不干,那就完了,发展不了。”
村民告诉记者,对于引进这些企业,他们一开始抱着很大的希望,期待地方经济能跟着发展起来,可是几年来,他们发现情况并不想象的那么美好。
记者:“开厂子,咱们当地老百姓能富起来吗?”
村民:“没有,富的是外地投资的人,富的是当官的,打个比方说,占着你的土地,我们卖土地给他,才4000元一亩,地是强迫性卖的。”
记者:“那你们现在的收入来源靠什么?”
村民:“就是做点小生意。没办法了,没有地种了。”
地方经济、高能耗企业、停不掉的电厂,组成了这样一道怪圈,可付出的环境代价,和极高的经济风险却没有人来计算,如果只讲GDP,不顾其余的做法仍然存在,这样的怪事不会是个别现象。
在江苏,去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太仓港环保发电厂四期2×60万千瓦扩建项目立即停建,原因是建设单位未经环境评价审批,属程序违规;
在广东,去年7月,梅县发电厂计划总投资5.3亿元、装机容量为13.5万千瓦的6号机组项目因未执行国家环保、取水和水土保持规定、不符合产业政策,被紧急叫停;
在河南,新乡渠东热电厂投资额达30亿元的2×30万千瓦火电项目也在去年7月被叫停,原因是未执行国家用地、环保及水土保持规定,项目布局不合理。
半小时观察:该停的工程为什么停不下来?
面对最权威的禁令,六盘水被叫停的工程却照样运转,为什么最有力的刹车也会失灵?
六盘水违规工程本身就包含了有禁不止的秘密,一项违规工程上马后,就像启动了一列火车,许多部门都会在这列火车后面加挂一节装载自己利益的车厢,为了快速达到利益目标,这些部门还在自己的车厢里安装了一个引擎,这样一来,一项工程就变成了一个类似蜈蚣的怪物,成为一个利益的组合体,有着众多的动力来源,要叫停这个项目,就得把所有的动力都一一拆除。
即使是国家部委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正因为如此,即使采取了最严厉的刹车措施,这列火车仍然会惯性滑行。
问题还是出在立项上,凡是这种工程,在立项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违背各种禁令的工程,今天面对停不下来的局面,面对停下来所要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来追究源头,追究到底是谁让这些违规项目上了马。
【1】 【2】
8、黄河兰州段频遭污染调查:排污企业治污资金短缺
来源:新闻晨报2006年12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25/021011874388.shtml
2006年12月22日上午10时许,兰州黄河流域突然大面积出现异常,整个河水呈乳白色,绵延几十公里。图片来源:China Foto Press
兰州黄河流域突然大面积出现异常。图片来源:China Foto Press
河水呈乳白色。图片来源:China Foto Press
现象:白色污染绵延30公里
昨天早上,兰州市大雾遮天。记者首先来到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北头,桥下的黄河水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浅绿色。桥头照相亭的老板李淑梅回忆说,上周五早上7点左右,桥下的河水就呈现出浅白色,刚开始她还以为只是早晨河水形成的雾气。但是到中午的时候,河水又变成了乳白色,“就像石灰水一样”,她指着河里浅水处的石头告诉记者,“上面还有薄薄的一层东西,像面粉一样,现在都被冲走了。”为了防寒,李淑梅整天都戴着一个口罩,她说那天戴着口罩也能闻到一点酸酸的味道。
离开中山桥,记者驱车沿黄河逆流而上,一路上能见度只有100多米。大约半个小时后,记者到达柴家峡水电站,这里也是发现白色污染物的地点之一。柴家峡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到明年7月才能完工。记者看到,电站南部堤坝已经完成,河道北部被截流,还在施工当中。说到河水变白的事情,工地门卫王军告诉记者,从上周五早上7点到中午他下班的时候,河水都是白色的,就跟肥皂水一样,还能闻到轻微的刺鼻味道,但没有泡沫。王军说,可能是因为一半河道被截流的原因,水中的白色漂浮物看起来非常明显。
据兰州市环境监理所负责人介绍,22日,从兰州市西固区到下游约30公里的河道上都出现了这种异常现象,到当天17时许,水体颜色才恢复正常。
影响:2000多户短暂停水
柴家湾水电站上游1里左右,就是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乡梁家湾村的生活用水泵房。22日早上8点左右,泵房姓孙的值班人员正要开泵抽水,发现黄河取水口处的水面上有一层白色污染物。他告诉记者,当时看见取水处的河水就像白色涂料一样浑浊,100多米宽的河水呈白色向东流去。他立即拉闸断电,停止抽水,随即向有关部门反映。
孙姓值班员说,泵房停止抽水后,全村2000多户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响,但几个小时后就恢复了抽水。
据悉,整个兰州市居民的饮用水绝大部分取自黄河,那么,出现的白色污染物是否会影响到更多居民的生活呢?兰州自来水投诉电话976766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市没有因为白色污染物而出现停水。兰州市环保局的检测报告也认为,此次出现的白色污染物对黄河水质的影响轻微。
追查:白色电石渣浆水将黄河变成“白河”
22日上午,接到市民举报后,兰州市环保局、市环境监理所和七里河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逆流而上追查污染源头,并在沿河五个地方进行了取样,进行分析检测。
据当地一家媒体报道,23日,兰州市环保局通报了黄河兰州段遭白色物质污染一事。黄河水体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污染物为较高浓度的白色电石渣浆水,其PH值为8.55、钙为180.61毫克/升,符合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排放废水特征,因此认定是“兰维公司”将这些污染物排入了黄河。
据悉,白色电石渣浆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碳酸钙,对黄河水体水质影响不会很大。“兰维公司”处在二级水源保护区,事关兰州市饮水安全,环保执法人员已对该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并责成其查找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再次排放
[1] [2]
9、广东印染企业将2200吨污染物倒进水源保护区
来源:南方新闻网 2006年12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25/091311878451.shtml
本报讯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广州番禺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将本应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工业污泥,直接抛进中山市的水资源保护区——鸡鸦水道内,造成了新的污染。
在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有一家印染企业,该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印染污泥。印染污泥因为含有聚丙烯酰胺,在广东省被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记者调查发现,经常有人把
满载印染污泥的船驶进鸡鸦水道后,直接将污泥冲进水道内。
印染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污泥都是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委托广州绿由公司进行回收处理的。记者来到绿由公司核实情况。一位叫陈小华的业务员承认,是他收了印染厂的废物处置费后,没有按规定把污泥拉回绿由公司进行焚烧处理,而是私自把废物处理掉了。初步调查得知,半年来陈小华共私吞了16万元处置费,倒掉了2200多吨污泥。
按照规定,在转移危险废物时双方企业都必须填写一式五联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绿由公司接到工业废物时,要在回执联加盖公章后返回生产企业存档。但在实际操作中,绿由公司从环保部门领取五联单后,便直接在回执联上加盖了公章,分发给业务员。这样,就给了陈小华可乘之机。
据了解,绿由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还拥有数百家客户。目前,对于这起非法处置工业污泥的事件,公安部门已经立案侦查。
10、非法炼油:环保、监督局两、三千元就能打发?
来源:央视国际2006年12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09923.html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土法炼油”由于污染环境、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而被国家禁止。最近《焦点访谈》记者在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采访时发现,这里存在多家非法小炼油窝点。而且随着其他地方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还有更多的非法小炼油准备在这里安家落户。记者在走访当地技术监督、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以及中旺镇政府时发现,这些部门和当地政府都没有尽到管理职责。
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处于天津市与河北省的交界。在这里记者随便一走就看到多家非法小炼油窝点正在生产。这些小炼油窝点使用的是国家禁止的“土法炼油”,设备简陋并且没有环保设施。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非法小炼油窝点使用的原油大多来路不明。
一名经营者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已干了好几年,最近几年周边县、市对土法炼油查处很严,中旺镇这里一直比较安全。最近柴油行情看好,一些人准备再扩大规模。目前镇里炼油的炉子有30多个。而每个炉子一天能产4吨左右,市场上柴油一吨5400元,他们只卖4600元,所以不愁销。
根据国家规定,技术监督、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当地政府有查处的职责。然而,记者在静海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被告知,没有上级的同意,他们不能向记者介绍情况。而在环保部门和工商局,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查处土法炼油的手段非常有限。中旺镇负责查处的镇干部告诉记者,由于土法炼油点所在的地方处于天津和河北交界处,一直属于三不管的地带,查处起来很难。
记者采访结束后,静海县工商部门对中旺镇的土法炼油进行了清理。群众希望这次清理能让这些存在多年的非法炼油彻底消失。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方静:国家明令禁止土法炼油,并且多次发文要求各地严厉取缔非法小炼油,但是在有些地方,非法小炼油却一直是打而不死,禁而不绝。在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记者就发现有多家土法炼油厂长期非法炼制劣质柴油,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
解说:中旺镇,离静海县城50多公里,与河北省青县和黄骅县交界。12月19日一大早,记者从静海县城赶往中旺镇,沿途一打听,不少人都知道中旺镇有小炼油厂。一位煤焦油厂的经营者对小炼油厂还知道得很详细。
【1】 【2】 【3】 【4】
11、7年来 这个冬季天空最“脏”(图)
来源:兰州晨报2006年12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25/085711878350.shtml
入冬以来兰州已出现6天重度污染天气创2000年以来同期之最预计今日仍为重污染
本报讯(记者朱婕)城市隐入雾中,汽车开灯运行,夜晚提前到来……从12月16日至24日,兰州市民在中、重度污染中已经度过了9天。据气象部门预计,25日、26日两天,兰州
市天气晴好,但大气层结逐渐趋于稳定,很容易形成污染物累积,市区空气污染仍将加重,预计25日仍为重度污染。但气象专家表示,本周内,兰州市民有望摆脱这种恶梦般的日子,因为本周三将会有北方冷空气的先锋进入兰州,有望驱散恼人的“浓雾”。
12月24日,兰州市的实际污染指数高达402,属于重度污染。记者了解到,这是兰州市今冬出现的第6个重度污染天气,当日兰州市的实际污染指数又一次排在国家环保总局检测的86个重点城市之首,也是86个城市当中唯一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的城市。据悉,自2000年以来,在冬季进入采暖期后有污染指数数据记录显示,今年12月16日至24日的9天里,兰州重污染天数达6天,创造了7年来同期兰州重污染天气最多的纪录。
市民反映空气实在太脏了
污浊的空气、灰蒙蒙的天,成为这一段时间兰州市民心头一块挥不去的阴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市民对省城连日来恶劣的空气状况表示担忧,他们企盼碧蓝天空的心情十分迫切。“环保、气象部门总在提醒大家在重度污染的天气里减少外出,可即使在家一打开窗户,也能闻到呛鼻的烟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啊?”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对记者说,每天上班都要戴着口罩,衬衣穿一天就得换,对此,他都快习惯了。家住南滨河路的唐女士说,从天气转冷后,儿子便开始闹病,连续重度污染的那几天儿子住进了医院。唐女士自己也买来了口罩,以前没想到空气会有多脏,戴口罩的那天,从家到单位30分钟的车程,刘女士到单位一看,口罩已变得黑乎乎的,尤其是鼻孔附近,更是两片明显的黑迹,她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省城空气的污浊。退休在家的田大爷平时每天早晨要到体育公园晨练,这几天他在家人的劝说下,暂停了出门晨练。
6年来这个冬天最难熬
自今年12月12日兰州市出现今冬最大一场降雪以来,从12月16日开始,省城兰州上空就开始逐渐被“浓雾”所笼罩,“浓雾”已使金城兰州出现了6天的重度污染天气。其中,12月16日-19日,兰州市连续4天出现了重度污染,18日兰州市的污染指数高达500,是污染的最高值。22日、24日兰州市再次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污染指数一直持续在300以上。据介绍,随着兰州市近几年环境的改善,从2000年以来,连续5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总体状况是逐渐好转的,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各级别污染的天数在近6年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像今冬这样连续多天出现轻微、轻度、中度和重污染天气在历年来实属少见。仅12月1日至23日期间,兰州市空气质量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重污染天数已达6天,中度污染达到5天,较往年明显增多,创2000年至今有冬季空气污染指数记录数据年份之最。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入冬气温持续偏高,加之受多种因素影响,兰州市空气污染有所反弹,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另外,大气环境质量还没有根本改善,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等混合型污染依然严重。
预计今日仍为重度污染
记者从兰州市气象台获悉,未来两天,兰州市将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在-9℃—2℃间。预计25日兰州市的污染指数在353左右,仍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5日白天到夜间,兰州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最高气温2℃,最低气温-8℃,风向偏东,风力1—2级,平均相对湿度69%。26日白天到夜间,兰州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最高气温1℃,最低气温-9℃,风向偏东,风力1—2级,平均相对湿度65%。
据兰州市气象台最新气象资料显示,受北方冷空气东移影响,本周中后期,兰州各地转阴,并伴有降雪天气,气温有所下降,其余时间,兰州市受弱高压脊或西北气流控制,气温略有回升。
12、河北省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机制
来源:河北省南水北调办2006年12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863
12月21日,河北省南水北调建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通知要求,尽快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督导检查和报告制度。一是建立由县(市、区)政府牵头,县级主管领导主持,县南水北调办具体组织,县有关部门、有关乡镇、建设管理单位及有关参建单位参加的县级协调联席会议。负责县域内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外部环境的协调工作,要努力提高县级协调的工作力度和决策效率,要形成快捷、有效的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及时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由市南水北调办主持,市有关部门、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参加,必要时请市政府领导主持的市级协调联席会议,主要解决本市境内各县共性的问题,或县级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三是建立由省南水北调办主持,省有关部门、市调水办、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参加,必要时请省政府领导主持,市政府、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参加的省级协调联席会议。四是建立各级督导检查和报告制度。各级协调联席会议要形成纪要,并认真抓好纪要精神的落实。下一级协调情况、协商意见和落实情况要及时向上一级调水办报告。各级南水北调办要切实发挥检查、督导作用,确保协调工作顺畅有力、快捷高效。
13、新疆生态修复面积将达50万亩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12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877
未来几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在现有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风沙区生态修复工程。预计2010年,生态修复面积将达50万亩。
记者从自治区环保局获悉,“十一五”期间,新疆将根据南疆、东疆、北疆不同的生态条件,借鉴南疆和田地区的试点经验,在新疆境内沙漠及沙漠边缘实施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将由项目业主投资,政府予以适当补助。
早在2001年,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便尝试种植红柳和大芸,成功进行了生态修复工程试点。
14、新华网:黄河流域地下水保护迫在眉睫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821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由于一些地方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黄河流域地下水蓄水量开始减少。2005年,黄河流域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总蓄水量较上年减少8.2亿立方米。
据了解,1980年以来,黄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迅猛,增幅占供水总量增幅的57%,尤其是沿黄的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目前黄河流域存在较大地下水漏斗区65处,漏斗面积接近6000平方公里。
据了解,地下水在西北地区城市供水中所占比重达66%,仅比地下水依赖程度最高的华北地区低6%。华北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已形成跨京、津、冀、鲁的大型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一些专家指出,黄河流域有集中水源地的地方基本都存在漏斗,城市地下水超采已相当严重,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重蹈“华北覆辙”。 黄委会专家指出,地下水具有资源和环境双重属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尤其是深层地下水,很难再生。一些地方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不仅破坏了水资源循环,还带来环境安全问题。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15、2006,流域水政掀开崭新一页
来源:人民长江报 2006-12-25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61225/78580.asp
2006年,是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也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
《长江法》正式向水利部报送了立法建议,长江流域基本建立起水政监察执法网络体系,水电站无证取水的局面得到了扭转,纠缠半世纪之久的荆紫关水事纠纷彻底化解……这些简洁的描述,构成2006年长江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响亮的关键词。
“有道之国,法立则私善不行。”长江流域要做好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立法是头等大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2006年,以《长江法》为核心的流域立法工作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长江法》已正式向水利部报送了立法建议,《三峡水库管理办法》、《丹江口水库管理办法》完成报部成果,《长江河口管理办法》完成立法调研,形成初稿。长江委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欣喜地说,法规的不断健全,让我们实施流域管理的“腰杆子”更加硬实。
一支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素质高的执法队伍也于2006年正式建立起来了。这支队伍一年来在水政、采砂、防汛、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沿江化工企业开展了执法检查,有效发挥流域水政执法的威力,排查了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隐患。
纠缠半世纪之久的荆紫关水事纠纷终于得到彻底解决!这是流域水事纠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纠纷20世纪70年代曾惊动了中央领导,一直被列为全国重大水事纠纷。纠纷的复杂性、矛盾的尖锐性,让不少水事纠纷调解专家望而却步。然而,长江委人顶着巨大压力,创新地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防洪工程的方式,最终成功将其化解!当两岸百姓欢庆的鞭炮声鸣起的那一刻,长江委人的功绩也被永远铭刻在了荆紫关。
长江流域过去大部分水电项目不做水资源论证、不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局面今年得到明显扭转。长期以来,由于法规的不完善,让流域上许多大型取水户明目张胆的钻了空子。今年初,一声惊雷送来了福音:新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明确提出所有取水户必须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否则将处以相当数额的罚款。长江委借此良机,迅速开展全面的核查,最终使长江流域干支流一大批长期未办和拒办取水许可的水电项目申请办理了取水许可手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刘振胜说,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艰巨但光荣,今后将继续贯彻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长江卫士的作用。
16、白洋淀水位涨了8厘米
来源:河北青年报 2006-12-25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612250004.htm
记者从河北省水利厅获悉,山东位山闸放水两亿多立方米,近千万立方米黄河水入淀,白洋淀水位上涨8厘米。
“这个速度不是很理想,原先工程设计流量根本达不到。”河北省水利厅建管处副处长周艳坤说,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的粘滞系数较大,黄河水的流速很慢。
“白洋淀水位从引水前的4.96米,上涨到了5.04米。”周艳坤表示,“引黄济淀”工程结束后,白洋淀水位将上升1米,水面增加3倍,将是近几年来水面最大的时期,并将显著改善白洋淀水质状况。
17、守卫大江——盘点2006年长江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四大亮点
来源:人民长江报 2006-12-25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61225/78581.asp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长江委水政水资源局作为实施流域水行政、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部门,一年来在流域立法、执法、水资源管理、水行政管理等方面有哪些突破和进展?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江流域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
流域立法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回顾2006年,长江流域立法工作应该如何评价?
刘振胜:从总体来讲,今年是长江流域立法重大收获的一年,流域立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长江法》已经正式向水利部报送了立法建议,《三峡水库管理办法》、《丹江口水库管理办法》近期已完成报部成果,《长江河口管理办法》完成立法调研,形成了条文初稿。
记者:在立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哪些原则?
刘振胜:首先,立法工作是当前流域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必须抓紧着手开展。从国家大背景来看,依法治国、依法治水,要有管理依据,必须通过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实现新时期的治江思路,也必须有法可依。汪恕诚部长说,流域机构要做好流域的河流代言人,首先要从法律上进行保障。所以,我们流域立法工作一刻都没有停滞。
同时也要看到,流域立法工作纷繁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做,轻重缓急应该怎样把握?我认为必须从重点、热点、焦点入手。前几年长江采砂问题十分突出,到了不立法不行的地步了,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我们配合水利部以最快的速度起草完成《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最终使长江河道采砂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长江法》的编制并非一日之工,当务之急是要把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以及长江河口的管理规范起来。
记者:为什么说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以及长江河口管理办法的制定是当务之急?
刘振胜: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防洪控制性骨干工程,在保障流域的治理、开发、利用、保护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56米蓄水后,有关水库管理的问题逐渐增多,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范水库开发利用的各项活动,达到除害与兴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统一。《三峡水库管理办法》从库区规划、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库开发利用、水行政执法等方面对三峡水库的管理和保护予以了规范。
丹江口水利枢纽不仅是治理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也是我国跨流域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线工程已经开工,能否确保将一库清水成功调往北方,是现实迫切的要求。随着丹江口库区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来加以有效解决。《丹江口水库管理办法》从防洪抗旱调度、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合理配置等方面对丹江口水库的管理予以了规范。
长江河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是长江流域精华的汇集地,也是黄金水道的咽喉。长江河口的开发治理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目前,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长江河口综合管理的立法也迫在眉睫。围绕河口问题,全国都在关注,尤其是《珠江河口管理办法》、《黄河河口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制定《长江河口管理办法》势在必行。初步形成的《长江河口管理办法》将从长江河口整治规划、滩涂开发利用和岸线利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河道管理与航道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予以规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规范长江上的水电开发,使之有序合理进行,现在正着手起草《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另外,关于跨流域调水的《长江流域跨流域调水管理办法》也在酝酿之中。
执法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记者:长江委历来十分重视流域执法队伍建设,今年有哪些重大突破?
刘振胜:可以说,今年我们的水政执法网络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在先期成立的水文系统七个支队、采砂管理支队、总队办公室等基础上,又组建了长江委水政监察直属水保总队、直属水文总队及综合执法支队等支队和大队,各级水政监察机构负责人均任命到位。目前,1个总队办公室、2支直属总队、14支支队和24个大队,遍布大江上下。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执法网络体系雏形,年初,我委召开了第一次水政监察总队队务会议。
为了进一步夯实长江委水政监察人员水法律法规及水政监察基础知识,深入了解流域水行政管理法定职责,熟悉掌握执法程序与方法,今年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多次水政监察员培训班,以案示教,使水政监察队伍不断成熟起来。
同时,在如何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方面,我们着力推进了评议考核与岗位责任制,完成了长江委《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水政监察工作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和《水政监察员岗位责任制》等三个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
记者:2006年长江委工作会议对沿江化工企业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今年有哪些实际行动?
刘振胜: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我们是一个警示,长江沿线布满了众多化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迅速遏制水污染事件多发势头,有效消除或减少长江水源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在长江发生。年初,长江委会同地方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对渝、鄂、赣、皖、苏、沪等省市沿江135家化工企业以保障用水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历时近两个月,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掌握了有关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企业管理能力,包括取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安全措施、应急方案及事故处理机制等。翔实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并对可能诱发的水污染事件的隐患和需要强化、整改的项目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整改意见。
水电站无证取水局面初步扭转
记者:今年是《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颁布的第一年,长江委采取了哪些行动与之接轨?
刘振胜:自《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长江上游、西南诸河水电开发热点地区为重点,成效地推进了大型水电工程的取水管理,审批了金沙江金安桥、雅砻江锦屏二级、澜沧江景洪等多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取水许可申请;为汉江安康、石泉和雅砻江二滩水电厂等颁发了取水许可证。
同时,按照《条例》的规定和水利部的要求,积极开展对长江委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内的取水工程或设施和在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核查,通过开展大量的工作,使长江流域干支流一大批长期未办和拒办取水许可的水电项目近期都申请办理了取水许可手续,长江流域过去大部分水电项目不做水资源论证、不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局面得到明显扭转。
截至目前,今年长江委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区域管理范围内,受理、审批取水许可申请37件,发放或更换取水许可证8份;对42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进行了审查,对符合审批条件的26个建设项目印发了行政许可审查意见。
记者:目前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较为集中,从水资源管理角度,长江委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刘振胜:的确,目前水电站建设在长江上游比较多,为规范这些电站,使其保证下泄足够的生态流量,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们今年进一步严格了对电站水资源论证审查工作。如在锦屏二级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中,我们及时发现了该电站未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流量,在我们的努力下,电站增加了一倍的下泄流量。作为流域机构,在水资源管理上,只有进一步严格取用水管理,在关键问题上严格把关,才能真正称之为长江的代言人、守护神。
记者:长江委长期致力于研究流域内水权的分配问题,在这一研究上有哪些进展?
刘振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流域内各省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省际之间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引起的水事矛盾与纠纷呈增长趋势。为探索水权分配途径,使流域内各省对水资源的使用达到高效、经济、公平、有序的良好局面,我委组织有关单位,根据水权理论和水资源配置原理,选取典型河流为试点,构建初始水权分配模型,将初始水权分配到省级行政区进行研究,提出了研究成果。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欧盟——中国流域管理合作项目的实施,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研究提出了项目建议计划。
针对长江下游枯季水资源的调配问题,我们进行了应急方案的研究,预计明年拿出初步的实施方案。
另外,我们在完成“长江大型取水动态计量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并投入运行使用的基础上,启动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和“长江委取水许可管理信息系统”、“长江委水政水资源管理电子资料库系统”开发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这将大大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省际边界水事秩序有效维护
记者:长达半世纪的鄂豫荆紫关水事纠纷最终得以化解,能否谈谈您的感想?
刘振胜:今年,我们实现了长江委数代人的夙愿,成功解决了鄂豫荆紫关水事纠纷,这让所有长江委人感到激动不已。鄂豫两省丹江荆紫关河段水事纠纷情况极为复杂,是长江流域的重大省际水事纠纷,也是全国重大水事纠纷,曾被水利部党组列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整改措施之一。为促进丹江荆紫关水事纠纷河段防洪工程的复工建设,公平、公正地解决这一重大水事纠纷,长江委水政局和规划局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无数次地深入纠纷现场,冒着极大的危险,反复协调,终使鄂豫两省就防洪工程复工建设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的确十分不容易,想起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感慨万千的。
记者:今年在流域边界水事纠纷调解方面还有哪些进展?
刘振胜:我们还及时对鄂渝两省边界老龙洞、断头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川黔两省同民河水事纠纷,川陕两省东河跨流域调水水事矛盾,湘鄂两省边界淋溪河水电开发权矛盾进行了有效协调,维护了省际边界地区安定团结、社会和谐。
为探索通过制度建设有效预防和协调省际水事纠纷,我们研究起草了长江流域省际边界水事纠纷应急处理制度,有望尽快出台。